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

文档序号:1065563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 (Buffering backward-moving type automobile seat ) 是由 吴江云 于 2020-07-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包括座位、设置在座位上的背椅机构、设置在座位下端的支撑机构,本装置结构简单,遇到较大冲击力时,整个装置相对于方向盘向后移动以及反向拉动安全带,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上进行固定,增大了驾驶者与方向盘间距离,提高了安全空间,避免了驾驶者头部与方向盘直接撞击,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装置的后退也使驾驶者腿部空间增大,避免了汽车变形时,驾驶者腿部收到挤压造成伤害。(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ffering backshifting formula car seat, which comprises a seat, the back of the body chair mechanism of setting on the seat,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setting at the seat lower extreme, this device simple structure, when meetting great impact force, whole device is for steering wheel rearward movement and reverse pulling safety belt, it fixes on the back to pull back the driver and lean on, driver and steering wheel interval distance have been increased, the safety space has been improved, driver&#39;s head and the direct striking of steering wheel have been avoided, cause the secondary injury, the retreating of device also makes driver&#39;s shank space increase simultaneously, when having avoided the car to warp, the driver&#39;s shank is received the extrusion and is caused the injury.)

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组成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也是驾驶者的安全保障之一,现有的汽车座椅大多为固定式,座椅前后位置只能通过调节才会改变,且安全带多为与内室相固定,一旦发生撞击事故时,驾驶者由于巨大惯性冲向前方,头部和方向盘相撞,若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弹出,危险性极高,且由于座椅位置的固定性,汽车受到撞击变形时驾驶者腿部很容易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受到巨大冲击力时拉近乘客,并控制座椅后移,增大安全空间的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包括座位、设置在座位上的背椅机构、设置在座位下端的支撑机构,所述背椅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座位上的靠背、固定设置在靠背内的安置腔、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内的安全带、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内的控制组件、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内的缠绕组件、设置在缠绕组件下端的触发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工作空间、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左右两侧内壁间的两个光轴、固定设置在光轴上的滚筒、固定设置在壳体左右两端的两个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一端侧壁的"U"型槽、可往复滑动设置在"U"型槽内的滑块、固定设置在滑块侧端与"U"型槽侧端内壁间的第一压缩弹簧、固定设置在下端光轴上的绕线轮、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一端侧壁的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的棘轮、固定设置在棘轮内的第一扭簧、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转动轴、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的绕线轮、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的支撑杆、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拨杆、固定设置在拨杆内的第二扭簧、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内的滑轮、传动设置在滑块、滑轮与光轴上的绕线轮和转动轴上的绕线轮间的线绳、固定设置在安置腔内壁的四个固定槽,所述两个光轴关于工作空间成上下对称,所述两个调节部件关于工作空间成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棘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一端与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线绳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光轴上的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四个固定槽左右各两个固定设置在安置腔内壁,且关于安置腔成左右对称。

所述缠绕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安置腔内壁的十个限位槽、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内的"H"型架、可往复滑动设置在"H"型架内的两个凸块、固定设置在凸块与"H"型架内壁间的第二压缩弹簧、缠绕设置在"H"型架上的安全带,所述安置腔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设置五个限位槽,所述安置腔左右两侧内壁的限位槽关于安置腔成左右对称,所述两个凸块关于"H"型架成左右对称。

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H"型架下端的导向杆、固定设置在导向杆下端的触发板、固定设置在触发板上端壁与安置腔下端壁间的两个第三压缩弹簧、固定设置在安置腔下端两个触点、固定设置在触发板侧端的两个触点,所述两个第三压缩弹簧关于导向杆成左右对称,所述导向杆可在安置腔内进行往复滑动,所述安置腔下端的两个触点关于安置腔成左右对称,所述触发板侧端的两个触点关于触发板成左右对称。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内的电磁滑道、可往复滑动设置在电磁滑道内的球形块、固定设置在球形块左端与电磁滑道左侧内壁间的第一拉伸弹簧、固定设置在球形块上的定位块、固定设置在定位块一端的固定杆、转动设置在定位块上的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一端的把手、转动设置在旋转轴上的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旋转轴上的第二转动杆、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转动杆间的第二拉伸弹簧、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杆与固定杆间的第二拉伸弹簧、固定设置在定位块内壁的十二个弧形槽、转动设置在定位块内的卡位块、固定设置在卡位块内的第三扭簧、固定设置在卡位块上的十二个卡位部件,所述两个弧形槽关于定位块成上下对称,所述第三扭簧一端与卡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十二个卡位组件关于卡位块成圆周对称,所述十二个弧形槽关于定位块成圆周对称。

所述卡位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卡位块上的卡位槽、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卡位槽内的卡位球、固定设置在卡位球下端与卡位槽下侧内壁间的第四压缩弹簧。

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右侧内壁的两个液压缸、固定设置在两个液压缸活塞杆上的缓冲板、固定设置在电磁滑道右侧内壁的缓冲滑槽、可往复滑动设置在缓冲滑槽内的缓冲块、固定设置在缓冲块右侧与缓冲滑槽右侧内壁间的第五压缩弹簧、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下端的弧形液压缸、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弧形液压缸内的包围板、固定设置在包围板下端的推板、固定设置在两个液压缸与弧形液压缸间的油管,所述缓冲板右端与缓冲块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转动设置在弧形液压缸活塞杆上。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车后坐落在座位上,按动电磁开关,控制球形块在电磁滑道内进行前后滑动,调节座椅相对于方向盘的前后位置,使汽车前排驾驶者处于舒适位置,驾驶者背靠靠背,依靠驾驶者后靠时产生的推力控制靠背在座位上发生相对转动,使靠背和座位所成倾角处于驾驶者最舒适角度,转动把手,带动旋转轴在定位块内发生相对转动,第三扭簧蓄力,卡位球从弧形槽内滑出,压缩第四压缩弹簧向卡位槽内部滑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发生相对转动,当卡位球滑动至下一处弧形槽时,第四压缩弹簧复位推动卡位球外移,使卡位球再次与弧形槽接触限位,固定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增大了稳定性,由于固定杆为固定支承,三角形中中线长度永远小于边线,当第一转动杆脱离和座位的下端面接触时,第二转动杆和座位下端面相接触,控制座位在水平空间内以座位和靠背的接触点为轴心,前半部向下发生相对倾斜,增大了驾驶者腿部伸长量,避免部分驾驶者因腿部较短与刹车油门接触不便,使驾驶安全性降低,驾驶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转动把手角度,控制座位在水平空间的倾斜角度,使用后,反转把手,第三扭簧复位,带动旋转轴反转,使卡位球再次滑动回初始位置,与弧形槽接触限位。

初始状态下,安全带缠绕在"H"型架上,经过两个滚筒沿安置腔上端出口伸出,拉动安全带至适当长度,将安全带扣紧,使安全带系在身体前方,拉动安全带过程中,安全带带动"H"型架发生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凸块从限位槽内滑出向"H"型架内滑动,第二压缩弹簧被压缩,"H"型架被安全带带动在安置腔内上移,当安全带停止被拉动时,"H"型架由于自身重量在安置腔内下移,"H"型架下移过程中当凸块碰到限位槽时,第二压缩弹簧复位,推动凸块从"H"型架内滑出,凸块再次与限位槽接触,对"H"型架锁紧限位,由于安全带拉动速度较慢,故当安全带经过滚筒时,安全带带动滚筒转动,下端滚筒带动光轴上的绕线轮缠绕线绳,控制转动轴在连接杆上发生转动,转动轴通过支撑杆带动拨杆拨动棘轮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扭簧蓄力,转动轴上的绕线轮缠绕线绳,通过滑轮拉动滑块向"U"型槽内滑动,第一压缩弹簧被压缩,由于安全带拉动速度较慢,滚筒转动速度较小,故滑块在"U"型槽内滑动距离有限,使滑块无法脱离固定槽,不产生影响。

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瞬间会产生较大冲击力,在惯性作用下,撞击瞬间人身体向前倾,瞬间拉动安全带从安置腔内滑出,安全带滑出瞬间。巨大的拉力,控制"H"型架快速从安置腔内滑出,"H"型架拉动导向杆上移,导向杆带动触发板压缩第三压缩弹簧、使安置腔上的触点和触发板上的触点相接触,触点接触的瞬间电磁滑道控制球形块迅速右移,球形块通过定位块带动座位右移,球形块右移过程中,第一拉伸弹簧被拉伸控制球形块减速,当球形块与缓冲板撞击时,缓冲板带动缓冲块向缓冲滑槽内滑动,第五压缩弹簧被压缩,同时缓冲板推动两个液压缸活塞杆,将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沿油管挤压进弧形液压缸内,弧形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包围板,控制包围板从弧形液压缸内滑出,延伸进电磁滑道内,使包围板和缓冲板对球形块形成包围,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拉伸弹簧拉伸对球形块产生的拉力以及球形块撞击缓冲板后产生的斥力对装置进行缓冲限位,使座位与汽车方向盘间距离增大,增大了撞击过程中的安全空间,避免了撞击过程中驾驶员与方向盘相撞,提高安全性。

安全带快速滑出的同时,快速拉动滚筒,使滚筒转动速度增大,下端滚筒通过绕线轮快速缠绕线绳,线绳拉动转动轴在连接杆上快速转动,转动轴缠绕线绳通过滑轮拉动滑块,控制滑块从固定槽内滑动,滑块压缩第一压缩弹簧向"U"型槽内滑动,使整个控制组件脱离与安置腔间的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孔辉组件迅速在安置腔内下移,同时转动轴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使拨杆在支撑杆上发生相对转动,使拨杆脱离棘轮,第一扭簧复位控制转动轴在连接杆上进行反转,转动轴上的绕线轮反向缠绕线绳,快速拉动安全带向安置腔内回收,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上进行固定。

遇到较大冲击力时,通过整个装置相对于方向盘的向后移动以及控制组件反向拉动安全带,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上进行固定的方式,增大了驾驶者与方向盘间距离,提高了安全空间,避免了驾驶者头部与方向盘直接撞击,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装置的后退也使驾驶者腿部空间增大,避免了汽车变形时,驾驶者腿部收到挤压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装置结构简单,遇到较大冲击力时,整个装置相对于方向盘向后移动以及反向拉动安全带,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上进行固定,增大了驾驶者与方向盘间距离,提高了安全空间,避免了驾驶者头部与方向盘直接撞击,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装置的后退也使驾驶者腿部空间增大,避免了汽车变形时,驾驶者腿部收到挤压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实施例图;

图2为图1中的A-A方向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侧方向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F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包括座位10、设置在座位10上的背椅机构、设置在座位10下端的支撑机构,所述背椅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座位10上的靠背12、固定设置在靠背12内的安置腔13、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13内的安全带11、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13内的控制组件、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13内的缠绕组件、设置在缠绕组件下端的触发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41、设置在壳体41内的工作空间42、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42左右两侧内壁间的两个光轴46、固定设置在光轴46上的滚筒47、固定设置在壳体41左右两端的两个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41一端侧壁的"U"型槽44、可往复滑动设置在"U"型槽44内的滑块43、固定设置在滑块43侧端与"U"型槽44侧端内壁间的第一压缩弹簧45、固定设置在下端光轴46上的绕线轮50、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42一端侧壁的连接杆52、固定设置在连接杆52上的棘轮65、固定设置在棘轮65内的第一扭簧53、固定设置在连接杆52上的转动轴51、固定设置在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固定设置在转动轴51上的支撑杆56、转动设置在支撑杆56上的拨杆54、固定设置在拨杆54内的第二扭簧55、转动设置在工作空间42内的滑轮48、传动设置在滑块43、滑轮48与光轴46上的绕线轮50和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间的线绳49、固定设置在安置腔13内壁的四个固定槽66,所述两个光轴46关于工作空间42成上下对称,所述两个调节部件关于工作空间42成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扭簧53一端与棘轮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55一端与拨杆5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56固定连接,所述线绳49一端与滑块4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光轴46上的绕线轮50固定连接,所述四个固定槽66左右各两个固定设置在安置腔13内壁,且关于安置腔13成左右对称,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瞬间会产生较大冲击力,在惯性作用下,撞击瞬间人身体向前倾,瞬间拉动安全带11从安置腔13内滑出,安全带11滑出瞬间。巨大的拉力,控制"H"型架58快速从安置腔13内滑出,"H"型架58拉动导向杆61上移,导向杆61带动触发板64压缩第三压缩弹簧63、使安置腔13上的触点62和触发板64上的触点62相接触,触点62接触的瞬间电磁滑道22控制球形块21迅速右移,球形块21通过定位块33带动座位10右移,球形块21右移过程中,第一拉伸弹簧20被拉伸控制球形块21减速,当球形块21与缓冲板25撞击时,缓冲板25带动缓冲块27向缓冲滑槽29内滑动,第五压缩弹簧28被压缩,同时缓冲板25推动两个液压缸26活塞杆,将液压缸26内的液压油沿油管30挤压进弧形液压缸23内,弧形液压缸23的活塞杆推动包围板24,控制包围板24从弧形液压缸23内滑出,延伸进电磁滑道22内,使包围板24和缓冲板25对球形块21形成包围,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拉伸弹簧20拉伸对球形块21产生的拉力以及球形块21撞击缓冲板25后产生的斥力对装置进行缓冲限位,使座位10与汽车方向盘间距离增大,增大了撞击过程中的安全空间,避免了撞击过程中驾驶员与方向盘相撞,提高安全性,安全带11快速滑出的同时,快速拉动滚筒47,使滚筒47转动速度增大,下端滚筒47通过绕线轮50快速缠绕线绳49,线绳49拉动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快速转动,转动轴51缠绕线绳49通过滑轮48拉动滑块43,控制滑块43从固定槽66内滑动,滑块43压缩第一压缩弹簧45向"U"型槽44内滑动,使整个控制组件脱离与安置腔13间的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孔辉组件迅速在安置腔13内下移,同时转动轴51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使拨杆54在支撑杆56上发生相对转动,使拨杆54脱离棘轮65,第一扭簧53复位控制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进行反转,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反向缠绕线绳49,快速拉动安全带11向安置腔13内回收,安全带11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12上进行固定,避免车辆撞击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使驾驶者身体前后晃动,使身体遭到撞击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所述缠绕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安置腔13内壁的十个限位槽57、"H"型架58、两个凸块59、第二压缩弹簧60、安全带11,所述"H"型架58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安置腔13内,所述两个凸块59可往复滑动设置在"H"型架58内,所述第二压缩弹簧60固定设置在凸块59与"H"型架58内壁间,所述安全带11缠绕设置在"H"型架58上,所述安置腔13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设置五个限位槽57,所述安置腔13左右两侧内壁的限位槽57关于安置腔13成左右对称,所述两个凸块59关于"H"型架58成左右对称,初始状态下,安全带11缠绕在"H"型架58上,经过两个滚筒47沿安置腔13上端出口伸出,拉动安全带11至适当长度,将安全带11扣紧,使安全带11系在身体前方,拉动安全带11过程中,安全带11带动"H"型架58发生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凸块59从限位槽57内滑出向"H"型架58内滑动,第二压缩弹簧60被压缩,"H"型架58被安全带11带动在安置腔13内上移,当安全带11停止被拉动时,"H"型架58由于自身重量在安置腔13内下移,"H"型架58下移过程中当凸块59碰到限位槽57时,第二压缩弹簧60复位,推动凸块59从"H"型架58内滑出,凸块59再次与限位槽57接触,对"H"型架58锁紧限位,由于安全带11拉动速度较慢,故当安全带11经过滚筒47时,安全带11带动滚筒47转动,下端滚筒47带动光轴46上的绕线轮50缠绕线绳49,控制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发生转动,转动轴51通过支撑杆56带动拨杆54拨动棘轮65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扭簧53蓄力,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缠绕线绳49,通过滑轮48拉动滑块43向"U"型槽44内滑动,第一压缩弹簧45被压缩,由于安全带11拉动速度较慢,滚筒47转动速度较小,故滑块43在"U"型槽44内滑动距离有限,使滑块43无法脱离固定槽66,不产生影响。

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H"型架58下端的导向杆61、触发板64、两个第三压缩弹簧63、两个触点62,所述触发板64固定设置在导向杆61下端,所述两个第三压缩弹簧63固定设置在触发板64上端壁与安置腔13下端壁间,所述两个触点62固定设置在安置腔13下端,所述两个触点62固定设置在触发板64侧端,所述两个第三压缩弹簧63关于导向杆61成左右对称,所述导向杆61可在安置腔13内进行往复滑动,所述安置腔13下端的两个触点62关于安置腔13成左右对称,所述触发板64侧端的两个触点62关于触发板64成左右对称,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瞬间会产生较大冲击力,在惯性作用下,撞击瞬间人身体向前倾,瞬间拉动安全带11从安置腔13内滑出,安全带11滑出瞬间。巨大的拉力,控制"H"型架58快速从安置腔13内滑出,"H"型架58拉动导向杆61上移,导向杆61带动触发板64压缩第三压缩弹簧63、使安置腔13上的触点62和触发板64上的触点62相接触,触点62接触的瞬间电磁滑道22控制球形块21迅速右移,球形块21通过定位块33带动座位10右移。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18、电磁滑道22、球形块21、第一拉伸弹簧20、定位块33、固定杆14、旋转轴67、把手68、第一转动杆15、第二转动杆16、第二拉伸弹簧17、十二个弧形槽37、卡位块69、第三扭簧34、十二个卡位部件,所述电磁滑道2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8内,所述球形块21可往复滑动设置在电磁滑道22内,所述第一拉伸弹簧20固定设置在球形块21左端与电磁滑道22左侧内壁间,所述定位块33固定设置在球形块21上,所述固定杆14固定设置在定位块33一端,所述旋转轴67转动设置在定位块33上,所述把手68固定设置在旋转轴67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杆15转动设置在旋转轴67上,所述第二转动杆16转动设置在旋转轴67上,所述第二拉伸弹簧17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杆16与第一转动杆15间,所述第二拉伸弹簧17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杆16与固定杆14间,所述十二个弧形槽37固定设置在定位块33内壁,所述卡位块69转动设置在定位块33内,所述第三扭簧34固定设置在卡位块69内,所述十二个卡位部件固定设置在卡位块69上,所述两个弧形槽37关于定位块33成上下对称,所述第三扭簧34一端与卡位块6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轴67固定连接,所述十二个卡位组件关于卡位块69成圆周对称,所述十二个弧形槽37关于定位块33成圆周对称,上车后坐落在座位10上,按动电磁开关,控制球形块21在电磁滑道22内进行前后滑动,调节座椅相对于方向盘的前后位置,使汽车前排驾驶者处于舒适位置,驾驶者背靠靠背12,依靠驾驶者后靠时产生的推力控制靠背12在座位10上发生相对转动,使靠背12和座位10所成倾角处于驾驶者最舒适角度,转动把手68,带动旋转轴67在定位块33内发生相对转动,第三扭簧34蓄力,卡位球38从弧形槽37内滑出,压缩第四压缩弹簧39向卡位槽40内部滑动,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16发生相对转动,当卡位球38滑动至下一处弧形槽37时,第四压缩弹簧39复位推动卡位球38外移,使卡位球38再次与弧形槽37接触限位,固定杆14、第一转动杆15、第二转动杆16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增大了稳定性,由于固定杆14为固定支承,三角形中中线长度永远小于边线,当第一转动杆15脱离和座位10的下端面接触时,第二转动杆16和座位10下端面相接触,控制座位10在水平空间内以座位10和靠背12的接触点为轴心,前半部向下发生相对倾斜,增大了驾驶者腿部伸长量,避免部分驾驶者因腿部较短与刹车油门接触不便,使驾驶安全性降低,驾驶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转动把手68角度,控制座位10在水平空间的倾斜角度,使用后,反转把手68,第三扭簧34复位,带动旋转轴67反转,使卡位球38再次滑动回初始位置,与弧形槽37接触限位。

所述卡位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卡位块69上的卡位槽40、卡位球38、第四压缩弹簧39,所述卡位球38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卡位槽40内,所述第四压缩弹簧39固定设置在卡位球38下端与卡位槽40下侧内壁间,转动把手68,带动旋转轴67在定位块33内发生相对转动,第三扭簧34蓄力,卡位球38从弧形槽37内滑出,压缩第四压缩弹簧39向卡位槽40内部滑动,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16发生相对转动,当卡位球38滑动至下一处弧形槽37时,第四压缩弹簧39复位推动卡位球38外移,使卡位球38再次与弧形槽37接触限位。

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8右侧内壁的两个液压缸26、缓冲板25、缓冲滑槽29、缓冲块27、第五压缩弹簧28、弧形液压缸23、包围板24、推板32、油管30,所述缓冲板25固定设置在两个液压缸26活塞杆上,所述缓冲滑槽29固定设置在电磁滑道22右侧内壁,所述缓冲块27可往复滑动设置在缓冲滑槽29内,所述第五压缩弹簧28固定设置在缓冲块27右侧与缓冲滑槽29右侧内壁间,所述弧形液压缸2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8下端,所述包围板24可往复滑动设置在弧形液压缸23内,所述推板32固定设置在包围板24下端,所述油管30固定设置在两个液压缸26与弧形液压缸23间,所述液压缸26为现有技术,故不做过多赘述,所述缓冲板25右端与缓冲块2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液压缸23为现有技术,故不做过多赘述,所述推板32转动设置在弧形液压缸23活塞杆上,当球形块21与缓冲板25撞击时,缓冲板25带动缓冲块27向缓冲滑槽29内滑动,第五压缩弹簧28被压缩,同时缓冲板25推动两个液压缸26活塞杆,将液压缸26内的液压油沿油管30挤压进弧形液压缸23内,弧形液压缸23的活塞杆推动包围板24,控制包围板24从弧形液压缸23内滑出,延伸进电磁滑道22内,使包围板24和缓冲板25对球形块21形成包围,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拉伸弹簧20拉伸对球形块21产生的拉力以及球形块21撞击缓冲板25后产生的斥力对装置进行缓冲限位,使座位10与汽车方向盘间距离增大,增大了撞击过程中的安全空间,避免了撞击过程中驾驶员与方向盘相撞,提高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后移式汽车座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车后坐落在座位10上,按动电磁开关,控制球形块21在电磁滑道22内进行前后滑动,调节座椅相对于方向盘的前后位置,使汽车前排驾驶者处于舒适位置,驾驶者背靠靠背12,依靠驾驶者后靠时产生的推力控制靠背12在座位10上发生相对转动,使靠背12和座位10所成倾角处于驾驶者最舒适角度,转动把手68,带动旋转轴67在定位块33内发生相对转动,第三扭簧34蓄力,卡位球38从弧形槽37内滑出,压缩第四压缩弹簧39向卡位槽40内部滑动,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16发生相对转动,当卡位球38滑动至下一处弧形槽37时,第四压缩弹簧39复位推动卡位球38外移,使卡位球38再次与弧形槽37接触限位,固定杆14、第一转动杆15、第二转动杆16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增大了稳定性,由于固定杆14为固定支承,三角形中中线长度永远小于边线,当第一转动杆15脱离和座位10的下端面接触时,第二转动杆16和座位10下端面相接触,控制座位10在水平空间内以座位10和靠背12的接触点为轴心,前半部向下发生相对倾斜,增大了驾驶者腿部伸长量,避免部分驾驶者因腿部较短与刹车油门接触不便,使驾驶安全性降低,驾驶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转动把手68角度,控制座位10在水平空间的倾斜角度,使用后,反转把手68,第三扭簧34复位,带动旋转轴67反转,使卡位球38再次滑动回初始位置,与弧形槽37接触限位。

初始状态下,安全带11缠绕在"H"型架58上,经过两个滚筒47沿安置腔13上端出口伸出,拉动安全带11至适当长度,将安全带11扣紧,使安全带11系在身体前方,拉动安全带11过程中,安全带11带动"H"型架58发生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凸块59从限位槽57内滑出向"H"型架58内滑动,第二压缩弹簧60被压缩,"H"型架58被安全带11带动在安置腔13内上移,当安全带11停止被拉动时,"H"型架58由于自身重量在安置腔13内下移,"H"型架58下移过程中当凸块59碰到限位槽57时,第二压缩弹簧60复位,推动凸块59从"H"型架58内滑出,凸块59再次与限位槽57接触,对"H"型架58锁紧限位,由于安全带11拉动速度较慢,故当安全带11经过滚筒47时,安全带11带动滚筒47转动,下端滚筒47带动光轴46上的绕线轮50缠绕线绳49,控制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发生转动,转动轴51通过支撑杆56带动拨杆54拨动棘轮65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扭簧53蓄力,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缠绕线绳49,通过滑轮48拉动滑块43向"U"型槽44内滑动,第一压缩弹簧45被压缩,由于安全带11拉动速度较慢,滚筒47转动速度较小,故滑块43在"U"型槽44内滑动距离有限,使滑块43无法脱离固定槽66,不产生影响。

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瞬间会产生较大冲击力,在惯性作用下,撞击瞬间人身体向前倾,瞬间拉动安全带11从安置腔13内滑出,安全带11滑出瞬间。巨大的拉力,控制"H"型架58快速从安置腔13内滑出,"H"型架58拉动导向杆61上移,导向杆61带动触发板64压缩第三压缩弹簧63、使安置腔13上的触点62和触发板64上的触点62相接触,触点62接触的瞬间电磁滑道22控制球形块21迅速右移,球形块21通过定位块33带动座位10右移,球形块21右移过程中,第一拉伸弹簧20被拉伸控制球形块21减速,当球形块21与缓冲板25撞击时,缓冲板25带动缓冲块27向缓冲滑槽29内滑动,第五压缩弹簧28被压缩,同时缓冲板25推动两个液压缸26活塞杆,将液压缸26内的液压油沿油管30挤压进弧形液压缸23内,弧形液压缸23的活塞杆推动包围板24,控制包围板24从弧形液压缸23内滑出,延伸进电磁滑道22内,使包围板24和缓冲板25对球形块21形成包围,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拉伸弹簧20拉伸对球形块21产生的拉力以及球形块21撞击缓冲板25后产生的斥力对装置进行缓冲限位,使座位10与汽车方向盘间距离增大,增大了撞击过程中的安全空间,避免了撞击过程中驾驶员与方向盘相撞,提高安全性。

安全带11快速滑出的同时,快速拉动滚筒47,使滚筒47转动速度增大,下端滚筒47通过绕线轮50快速缠绕线绳49,线绳49拉动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快速转动,转动轴51缠绕线绳49通过滑轮48拉动滑块43,控制滑块43从固定槽66内滑动,滑块43压缩第一压缩弹簧45向"U"型槽44内滑动,使整个控制组件脱离与安置腔13间的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孔辉组件迅速在安置腔13内下移,同时转动轴51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使拨杆54在支撑杆56上发生相对转动,使拨杆54脱离棘轮65,第一扭簧53复位控制转动轴51在连接杆52上进行反转,转动轴51上的绕线轮50反向缠绕线绳49,快速拉动安全带11向安置腔13内回收,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12上进行固定,安全带11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12上进行固定,避免车辆撞击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使驾驶者身体前后晃动,使身体遭到撞击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遇到较大冲击力时,通过整个装置相对于方向盘的向后移动以及控制组件反向拉动安全带11,将驾驶者拉回倚靠在靠背12上进行固定的方式,增大了驾驶者与方向盘间距离,提高了安全空间,避免了驾驶者头部与方向盘直接撞击,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装置的后退也使驾驶者腿部空间增大,避免了汽车变形时,驾驶者腿部收到挤压造成伤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得到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调座椅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