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

文档序号:1068973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 (Reinforcing bar cushion divides silk device for building ) 是由 廖菁华 于 2020-07-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包括底架,显示控制屏,收集箱,进丝机构,定位上料机构,对折机构,导流管和钢筋垫块;底架上方设置有显示控制屏;底架内侧放置有收集箱;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进丝机构,定位上料机构和对折机构;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对钢筋垫块进行双层穿丝,同时可以根据扎捆位置的需求,定制不同的钢丝长度预留,并且可以对预留的钢丝进行折弯,可以防止钢筋垫块滑出的同时,便于扎捆时钢丝的调节;大大提高工人的施工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s, in particular to a reinforcing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wire separating device for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providing a reinforcing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wire separating device for a building. A wire separating device for a reinforcing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for a building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 display control screen, a collecting box, a wire feeding mechanism, a positioning feeding mechanism, a folding mechanism, a flow guide pipe and a reinforcing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a display control screen is arranged above the bottom frame; a collecting box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underframe; a wire feeding mechanism, a positioning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folding mechanism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bove the underframe;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double-layer wire threading of the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can customize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steel wires for re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undling position, can bend the reserved steel wires, can prevent the steel bar cushion block from sliding out, and is convenient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eel wires during bundl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of workers.)

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保护层垫块是在砖混结构里,放在梁下,用以扩大承压面积,是解决局部承压时常用的办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

现有的圆柱形钢筋垫块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双层的钢丝穿过圆柱形钢筋垫块的中心预留通孔内,由于其钢筋垫块使用量大,在使用时便穿钢丝边使用不仅操作繁琐,同时由于中心预留通孔较小,施工时边穿钢丝效率极低,并且需要一手持圆柱形钢筋垫块,一手在手持钢丝的情况下还需要边手持扎钩便于扎捆,这进一步的导致施工效率降低;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圆柱形钢筋垫块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双层的钢丝穿过圆柱形钢筋垫块的中心预留通孔内,由于其钢筋垫块使用量大,在使用时便穿钢丝边使用不仅操作繁琐,同时由于中心预留通孔较小,施工时边穿钢丝效率极低,并且需要一手持圆柱形钢筋垫块,一手在手持钢丝的情况下还需要边手持扎钩便于扎捆,这进一步的导致施工效率降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包括底架,显示控制屏,收集箱,进丝机构,定位上料机构,对折机构,导流管和钢筋垫块;底架上方设置有显示控制屏;底架内侧放置有收集箱;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进丝机构,定位上料机构和对折机构;底架上方设置有导流管;进丝机构侧面设置有钢筋垫块;定位上料机构与对折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进丝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钢丝筒,第二钢丝筒,第一顶架,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电动出丝轮,第二电动出丝轮,空心穿丝杆,第二顶架,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和第六限位杆;支撑架一侧与第一钢丝筒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另一侧与第二钢丝筒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一侧与第一顶架进行焊接,支撑架另一侧与第二顶架进行焊接;第一顶架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第三限位杆依次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架与空心穿丝杆进行插接;第二固定架一侧与第一电动出丝轮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另一侧与第二电动出丝轮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内部分别贯穿有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和第六限位杆;第六限位杆依次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进行焊接;支撑架与底架相连接。

优选地,定位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齿轮,内齿环,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一微型推杆,第二微型推杆,第一滑轨板,放置架,第三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三顶架,链条机构,拨杆,第一支撑座,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第一传动轮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支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外环面与内齿环相互啮合;内齿环与第一滑板进行焊接;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板下方一侧与第一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下方另一侧与第二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与第一滑轨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板与放置架进行焊接;第一支撑座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顶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链条机构进行插接;链条机构侧面轴心与第三顶架相连接;链条机构与拨杆进行焊接;第一滑轨板与底架相连接;第三顶架与对折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座底部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

优选地,对折机构包括双直线导轨架,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电机,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七传动轮,第二支撑座,第八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二滑轨板,第十齿轮,齿杆滑轨,引线座,第九传动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四顶架,凸轮,顶板,弹簧,第三微型推杆,电动剪刀,滑杆和下撑块;双直线导轨架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上方通过限位台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七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侧面设置有第八齿轮;第八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通过转轴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滑轨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十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齿轮与齿杆滑轨相互啮合;齿杆滑轨与第二滑轨板进行滑动连接;齿杆滑轨与引线座进行焊接;第十一齿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顶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凸轮下方与顶板相互接触;顶板下方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弹簧;四个弹簧底部均与第四顶架进行焊接;顶板下方与滑杆进行焊接;滑杆外表面与第四顶架进行滑动连接;滑杆下方与下撑块进行焊接;第四顶架下方与第三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微型推杆下方设置有电动剪刀;第一直线导轨与底架相连接;第二直线导轨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支撑座底部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滑轨板底部与底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四顶架上方与第三顶架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和第六限位杆之间为对称设置;并且每个杆体外环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T字型杆。

优选地,放置架截面呈一个J字型板和一个I字型板组合而成。

优选地,引线座上方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盖板,引线座与盖板的组合内侧中心设置有一个弯弧型沟槽;同时引线座靠近钢筋垫块一侧安装有一个侧放的空心圆台,并且空心圆台广口一侧朝向钢筋垫块。

优选地,支撑架与第一钢丝筒和第二钢丝筒组合处上方均设置有可拆卸手轮。

优选地,下撑块截面呈广口的C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的圆柱形钢筋垫块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双层的钢丝穿过圆柱形钢筋垫块的中心预留通孔内,由于其钢筋垫块使用量大,在使用时便穿钢丝边使用不仅操作繁琐,同时由于中心预留通孔较小,施工时边穿钢丝效率极低,并且需要一手持圆柱形钢筋垫块,一手在手持钢丝的情况下还需要边手持扎钩便于扎捆,这进一步的导致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设计了进丝机构,定位上料机构和对折机构,将钢筋垫块整齐放置在定位上料机构上,然后通过定位上料机构将其钢筋垫块穿过进丝机构进行限位,接着在定位上料机构的配合下对钢筋垫块进行逐个下放,同时进丝机构配合出丝,在定位上料机构和对折机构的配合下先将扎捆一侧的钢丝预留,接着通过对折机构下顶钢筋垫块使钢丝折弯,同时进丝机构配合继续出丝,当两侧的扎捆钢丝预留长度一致时,对折机构将钢丝剪断,剪断后钢筋垫块连同钢丝掉落到导流管内滑动到收集箱内收集;

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对钢筋垫块进行双层穿丝,同时可以根据扎捆位置的需求,定制不同的钢丝长度预留,并且可以对预留的钢丝进行折弯,可以防止钢筋垫块滑出的同时,便于扎捆时钢丝的调节;大大提高工人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丝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丝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上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对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Q区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W区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T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架,2-显示控制屏,3-收集箱,4-进丝机构,5-定位上料机构,6-对折机构,7-导流管,8-钢筋垫块,401-支撑架,402-第一钢丝筒,403-第二钢丝筒,404-第一顶架,405-第一限位杆,406-第二限位杆,407-第三限位杆,408-第一固定架,409-第二固定架,4010-第一电动出丝轮,4011-第二电动出丝轮,4012-空心穿丝杆,4013-第二顶架,4014-第四限位杆,4015-第五限位杆,4016-第六限位杆,501-第一传动轮,502-第一齿轮,503-第二传动轮,504-第三传动轮,505-第四传动轮,506-第二齿轮,507-内齿环,508-第一滑板,509-第二滑板,5010-第一微型推杆,5011-第二微型推杆,5012-第一滑轨板,5013-放置架,5014-第三齿轮,5015-第五传动轮,5016-第六传动轮,5018-第一传动杆,5019-第三顶架,5020-链条机构,5021-拨杆,5022-第一支撑座,5023-第二传动杆,5024-第三传动杆,601-双直线导轨架,602-第一直线导轨,603-第二直线导轨,604-电机,605-第七齿轮,606-第八齿轮,607-第七传动轮,608-第二支撑座,609-第八传动轮,6011-第四传动杆,6012-第二滑轨板,6013-第十齿轮,6014-齿杆滑轨,6015-引线座,6016-第九传动轮,6017-第十一齿轮,6018-第十传动轮,6020-第五传动杆,6021-第四顶架,6022-凸轮,6023-顶板,6024-弹簧,6025-第三微型推杆,6026-电动剪刀,6027-滑杆,6028-下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建筑用钢筋垫块分丝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底架1,显示控制屏2,收集箱3,进丝机构4,定位上料机构5,对折机构6,导流管7和钢筋垫块8;底架1上方设置有显示控制屏2;底架1内侧放置有收集箱3;底架1上方依次设置有进丝机构4,定位上料机构5和对折机构6;底架1上方设置有导流管7;进丝机构4侧面设置有钢筋垫块8;定位上料机构5与对折机构6相连接。

进丝机构4包括支撑架401,第一钢丝筒402,第二钢丝筒403,第一顶架404,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第三限位杆407,第一固定架408,第二固定架409,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空心穿丝杆4012,第二顶架4013,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支撑架401一侧与第一钢丝筒402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401另一侧与第二钢丝筒403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401一侧与第一顶架404进行焊接,支撑架401另一侧与第二顶架4013进行焊接;第一顶架404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和第三限位杆407;第三限位杆407依次与第一固定架408和第二固定架409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架408与空心穿丝杆4012进行插接;第二固定架409一侧与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409另一侧与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409内部分别贯穿有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第六限位杆4016依次与第一固定架408和第二固定架409进行焊接;支撑架401与底架1相连接。

定位上料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轮501,第一齿轮502,第二传动轮503,第三传动轮504,第四传动轮505,第二齿轮506,内齿环507,第一滑板508,第二滑板509,第一微型推杆5010,第二微型推杆5011,第一滑轨板5012,放置架5013,第三齿轮5014,第五传动轮5015,第六传动轮5016,第一传动杆5018,第三顶架5019,链条机构5020,拨杆5021,第一支撑座5022,第二传动杆5023和第三传动杆5024;第一传动轮501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齿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支撑座5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5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3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23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4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23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三传动杆5024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506轴心与第三传动杆5024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506外环面与内齿环507相互啮合;内齿环507与第一滑板508进行焊接;第一滑板508与第二滑板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板509下方一侧与第一微型推杆5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509下方另一侧与第二微型推杆501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509与第一滑轨板5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板508与放置架5013进行焊接;第一支撑座5022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齿轮5014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6轴心与第一传动杆5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5018外表面与第三顶架5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5018与链条机构5020进行插接;链条机构5020侧面轴心与第三顶架5019相连接;链条机构5020与拨杆5021进行焊接;第一滑轨板5012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顶架5019与对折机构6相连接;第一支撑座5022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502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杆5024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

对折机构6包括双直线导轨架601,第一直线导轨602,第二直线导轨603,电机604,第七齿轮605,第八齿轮606,第七传动轮607,第二支撑座608,第八传动轮609,第四传动杆6011,第二滑轨板6012,第十齿轮6013,齿杆滑轨6014,引线座6015,第九传动轮6016,第十一齿轮6017,第十传动轮6018,第五传动杆6020,第四顶架6021,凸轮6022,顶板6023,弹簧6024,第三微型推杆6025,电动剪刀6026,滑杆6027和下撑块6028;双直线导轨架601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602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601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603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601上方通过限位台与电机604进行螺栓连接;电机604输出轴与第七齿轮6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605侧面设置有第八齿轮606;第八齿轮6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7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座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608通过转轴与第九传动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1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齿轮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9轴心与第四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与第二滑轨板6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与第十齿轮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齿轮6013与齿杆滑轨6014相互啮合;齿杆滑轨6014与第二滑轨板6012进行滑动连接;齿杆滑轨6014与引线座6015进行焊接;第十一齿轮6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18轴心与第五传动杆6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凸轮6022进行转动连接;凸轮6022下方与顶板6023相互接触;顶板6023下方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弹簧6024;四个弹簧6024底部均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焊接;顶板6023下方与滑杆6027进行焊接;滑杆6027外表面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滑动连接;滑杆6027下方与下撑块6028进行焊接;第四顶架6021下方与第三微型推杆6025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微型推杆6025下方设置有电动剪刀6026;第一直线导轨602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直线导轨603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支撑座608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滑轨板6012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顶架6021上方与第三顶架5019相连接。

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和第三限位杆407;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之间为对称设置;并且每个杆体外环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T字型杆。

放置架5013截面呈一个J字型板和一个I字型板组合而成。

引线座6015上方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盖板,引线座6015与盖板的组合内侧中心设置有一个弯弧型沟槽;同时引线座6015靠近钢筋垫块8一侧安装有一个侧放的空心圆台,并且空心圆台广口一侧朝向钢筋垫块8。

支撑架401与第一钢丝筒402和第二钢丝筒403组合处上方均设置有可拆卸手轮。

下撑块6028截面呈广口的C字状。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建筑用钢筋垫块8分丝装置放置在建筑工地合理使用区域内,然后使底架1保持水平,接着接通外接电源,控制显示控制屏2开始运行,然后将钢筋垫块8整齐放置在定位上料机构5上,然后通过定位上料机构5将其钢筋垫块8穿过进丝机构4进行限位,接着在定位上料机构5的配合下对钢筋垫块8进行逐个下放,同时进丝机构4配合出丝,在定位上料机构5和对折机构6的配合下先将扎捆一侧的钢丝预留,接着通过对折机构6下顶钢筋垫块8使钢丝折弯,同时进丝机构4配合继续出丝,当两侧的扎捆钢丝预留长度一致时,对折机构6将钢丝剪断,剪断后钢筋垫块8连同钢丝掉落到导流管7内滑动到收集箱3内收集;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对钢筋垫块8进行双层穿丝,同时可以根据扎捆位置的需求,定制不同的钢丝长度预留,并且可以对预留的钢丝进行折弯,可以防止钢筋垫块8滑出的同时,便于扎捆时钢丝的调节;大大提高工人的施工效率。

进丝机构4包括支撑架401,第一钢丝筒402,第二钢丝筒403,第一顶架404,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第三限位杆407,第一固定架408,第二固定架409,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空心穿丝杆4012,第二顶架4013,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支撑架401一侧与第一钢丝筒402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401另一侧与第二钢丝筒403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401一侧与第一顶架404进行焊接,支撑架401另一侧与第二顶架4013进行焊接;第一顶架404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和第三限位杆407;第三限位杆407依次与第一固定架408和第二固定架409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架408与空心穿丝杆4012进行插接;第二固定架409一侧与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409另一侧与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架409内部分别贯穿有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第六限位杆4016依次与第一固定架408和第二固定架409进行焊接;支撑架401与底架1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支撑架401上的第一钢丝筒402和第二钢丝筒403的钢丝拉扯出一定的长度,分别将两头的钢丝穿过第一顶架404和第二顶架4013上的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第三限位杆407,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上的T字型限位架,然后同时穿过第二固定架409上的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和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中部,并且穿过第一固定架408上的空心穿丝杆4012内;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和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的配合同时将钢丝拉出,同时空心穿丝杆4012可以便于挂住钢筋垫块8便于其下料;实现了配合钢丝的出丝,并且配合对钢筋垫块8进行限位配合其下料。

定位上料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轮501,第一齿轮502,第二传动轮503,第三传动轮504,第四传动轮505,第二齿轮506,内齿环507,第一滑板508,第二滑板509,第一微型推杆5010,第二微型推杆5011,第一滑轨板5012,放置架5013,第三齿轮5014,第五传动轮5015,第六传动轮5016,第一传动杆5018,第三顶架5019,链条机构5020,拨杆5021,第一支撑座5022,第二传动杆5023和第三传动杆5024;第一传动轮501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齿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轴心通过轴心与第一支撑座5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5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3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23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4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23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三传动杆5024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506轴心与第三传动杆5024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506外环面与内齿环507相互啮合;内齿环507与第一滑板508进行焊接;第一滑板508与第二滑板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板509下方一侧与第一微型推杆5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509下方另一侧与第二微型推杆501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滑板509与第一滑轨板5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板508与放置架5013进行焊接;第一支撑座5022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齿轮5014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6轴心与第一传动杆5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5018外表面与第三顶架5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5018与链条机构5020进行插接;链条机构5020侧面轴心与第三顶架5019相连接;链条机构5020与拨杆5021进行焊接;第一滑轨板5012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顶架5019与对折机构6相连接;第一支撑座5022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502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杆5024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

当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转动与第一齿轮502啮合时,第一齿轮502带动第一支撑座5022上的第一传动轮501传动第二传动轮503转动,第二传动轮503通过第二传动杆5023传动第三传动轮504转动,第三传动轮504带动第四传动轮505通过第三传动杆5024传动第二齿轮506转动,第二齿轮506转动啮合内齿环507带动第一滑板508滑动,自内齿环507内上方开始啮合,此时先将排列好的钢筋垫块8放置在放置架5013上,当第二齿轮506啮合直内齿环507弯弧位置时,内齿环507带动第一滑板508上升,同时第一滑板508带动第二滑板509在第一滑轨板5012内向上滑动,同时第一微型推杆5010和第二微型推杆5011伸缩,当放置架5013与空心穿丝杆4012呈水平位置时,第一微型推杆5010和第二微型推杆5011与底架1接触形成支撑,使第二滑板509不会下滑,接着第二齿轮506转动啮合内齿环507带动第一滑板508滑动,使第一滑板508带动放置架5013朝空心穿丝杆4012一侧滑动,同时使钢筋垫块8中心预留孔对准空心穿丝杆4012外表面穿过,当钢筋垫块8完全穿挂在空心穿丝杆4012上时,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不再啮合第一齿轮502,此时第一齿轮502不再转动,放置架5013托住钢筋垫块8保持完全穿挂在空心穿丝杆4012上;当需要上料时,则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转动与第三齿轮5014啮合,此时第三齿轮5014带动第五传动轮5015传动第六传动轮5016转动,第六传动轮5016转动带动第三顶架5019上的第一传动杆5018传动链条机构5020转动,链条机构5020转动带动拨杆5021移动将钢筋垫块8推出,每次推出一个后就停止推出,即推出一个后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不再与第三齿轮5014啮合;实现了配合进行批量上料,同时配合双层穿丝,并且可以进行单个推料。

对折机构6包括双直线导轨架601,第一直线导轨602,第二直线导轨603,电机604,第七齿轮605,第八齿轮606,第七传动轮607,第二支撑座608,第八传动轮609,第四传动杆6011,第二滑轨板6012,第十齿轮6013,齿杆滑轨6014,引线座6015,第九传动轮6016,第十一齿轮6017,第十传动轮6018,第五传动杆6020,第四顶架6021,凸轮6022,顶板6023,弹簧6024,第三微型推杆6025,电动剪刀6026,滑杆6027和下撑块6028;双直线导轨架601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602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601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603进行焊接;双直线导轨架601上方通过限位台与电机604进行螺栓连接;电机604输出轴与第七齿轮6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605侧面设置有第八齿轮606;第八齿轮6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7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座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608通过转轴与第九传动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1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齿轮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9轴心与第四传动杆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与第二滑轨板6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与第十齿轮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齿轮6013与齿杆滑轨6014相互啮合;齿杆滑轨6014与第二滑轨板6012进行滑动连接;齿杆滑轨6014与引线座6015进行焊接;第十一齿轮6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6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18轴心与第五传动杆6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凸轮6022进行转动连接;凸轮6022下方与顶板6023相互接触;顶板6023下方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弹簧6024;四个弹簧6024底部均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焊接;顶板6023下方与滑杆6027进行焊接;滑杆6027外表面与第四顶架6021进行滑动连接;滑杆6027下方与下撑块6028进行焊接;第四顶架6021下方与第三微型推杆6025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微型推杆6025下方设置有电动剪刀6026;第一直线导轨602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直线导轨603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支撑座608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6011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滑轨板6012底部与底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杆6020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顶架6021上方与第三顶架5019相连接。

当放置架5013托住钢筋垫块8保持完全穿挂在空心穿丝杆4012上后,先通过双直线导轨架601往复移动带动电机604和第七齿轮605在第一直线导轨602和第二直线导轨603上往复移动,实现四个方向的移动调节,接着使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转动的同时与第八齿轮606啮合,第八齿轮606啮合带动第二支撑座608上的第七传动轮607传动第八传动轮609转动,第八传动轮609转动带动第四传动杆6011通过第二滑轨板6012的支撑传动第十齿轮6013转动,第十齿轮6013转动啮合齿杆滑轨6014上的引线座6015往靠近空心穿丝杆4012的一侧移动,当引线座6015与空心穿丝杆4012的一侧相互贴合时,第一电动出丝轮4010和第二电动出丝轮4011的配合同时将钢丝拉出,使钢丝穿进引线座6015内,当达到预留长度时,可以通过齿杆滑轨6014带动引线座6015回程一段距离,此时仍继续出丝一段距离,即引线座6015内的钢丝长度不变,此时齿杆滑轨6014不再移动;接着单个钢筋垫块8被推出挂在钢丝上,接着电机604带动第七齿轮605转动的同时与第十一齿轮6017啮合,第十一齿轮6017带动第九传动轮6016传动第十传动轮6018转动,第十传动轮6018转动带动第四顶架6021上的第五传动杆6020带动凸轮6022转动,凸轮6022转动带动顶板6023下顶,带动滑杆6027跟随下滑,同时四个弹簧6024被压缩形变,接着滑杆6027带动下撑块6028将钢筋垫块8下顶,此时钢丝继续出丝,此时引线座6015内的钢丝被下抽一段距离,此时钢丝呈一个倒置的Ω状,当两侧的扎捆钢丝预留长度一致时,第三微型推杆6025下降带动电动剪刀6026将钢丝剪断,剪断后钢筋垫块8连同钢丝掉落到导流管7内滑动到收集箱3内收集;实现了对钢筋垫块8进行钢丝的穿丝,同时实现对折折弯剪断,以便于后期使用时便于钢丝的调节捆扎。

第一限位杆405,第二限位杆406和第三限位杆407;第四限位杆4014,第五限位杆4015和第六限位杆4016之间为对称设置;并且每个杆体外环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T字型杆,T字型杆可以便于限位钢丝的移动。

放置架5013截面呈一个J字型板和一个I字型板组合而成,J字型板可以便于放置钢筋垫块8,同时可以有一侧形成侧防护效果;I字型板则起到支撑作用。

引线座6015上方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盖板,引线座6015与盖板的组合内侧中心设置有一个弯弧型沟槽;同时引线座6015靠近钢筋垫块8一侧安装有一个侧放的空心圆台,并且空心圆台广口一侧朝向钢筋垫块8;可以便于快速将钢丝穿过引线座6015,同时使钢丝被限位呈弯弧型。

支撑架401与第一钢丝筒402和第二钢丝筒403组合处上方均设置有可拆卸手轮,可以便于更换第一钢丝筒402和第二钢丝筒403。

下撑块6028截面呈广口的C字状,可以便于与钢筋垫块8的造型相互贴合,实现快速的定位。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金属挂瓦的固定结构及可调节支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