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双面路牌

文档序号:1100011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抗风双面路牌 (Wind-resistant double-sided guideboard ) 是由 杨世威 蔡县华 于 2020-06-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风双面路牌。其技术要点是:立柱、路牌,路牌设置在立柱上,路牌包括有第一牌与第二牌,第一牌与第二牌处于不同的平面,第一牌与第二牌均与立柱活动连接,第一牌与第二牌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连接第一牌与第二牌,立柱上设有限位组件,本发明的抗风性能强,能够减小风吹时立柱收到的扭力,进而避免风力过大时,减小路牌、立柱损坏的几率,降低运维成本。(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nd-resistant double-sided guideboard.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reet nameplate, which comprises a stand column and a street nameplate, wherein the street name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stand column and comprises a first nameplate and a second nameplate, the first nameplate and the second nameplate are positioned on different planes, the first nameplate and the second nameplate are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tand column, a buffer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nameplate and the second nameplate, the buffer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nameplate and the second nameplate, and a limi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stand column.)

一种抗风双面路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风双面路牌。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道路的不断扩建,风景区的不断建设,双面路牌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后大部分风景区的风力较大,尤其是沿海一带,每年夏天还会有台风等恶劣的天气,现有的双面路牌位置固定,风垂直吹到路牌上时,路牌受到的压力传递到立柱上形成扭力,风力过大时,易使路牌固定件松动,路牌旋转偏移,影响道路信息的正常传递,之后需要重新调整路牌的位置,保证指路效果,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性能强、减小风吹时立柱收到的扭力的抗风双面路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风双面路牌,包括有:立柱、路牌,所述路牌设置在立柱上,所述路牌包括有第一牌与第二牌,所述第一牌与第二牌处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第一牌与第二牌均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牌与第二牌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连接第一牌与第二牌,所述立柱上设有限位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牌上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轴向可旋转的连接在立柱上,所述第二牌上设有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上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轴向可旋转的连接在立柱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上的连接环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的连接环之间,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有可伸缩的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杆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缓冲杆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俯视时为“X”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上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上限位槽,所述上连接槽背向立柱的一侧的槽壁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与上限位槽相连通,所述上安装槽一侧上铰接有上限位板,所述上安装槽与上限位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上档块,所述第一缓冲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另一端嵌入上连接槽内,所述第一缓冲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可在上限位槽内滑移,上限位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上限位槽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与上限位块相连接,其中,所述上限位块可嵌入上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下连接槽,所述下连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下连接槽背向立柱的一侧的槽壁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与下限位槽相连通,所述下安装槽一侧上铰接有下限位板,所述下安装槽与下限位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下档块,所述第二缓冲杆的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接杆上,另一端嵌入下连接槽内,所述第二缓冲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可在下限位槽内滑移,下限位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下限位槽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与下限位块相连接,其中,所述下限位块可嵌入下安装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限位块上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下限位块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上限位槽相抵触,所述第二滑轮与下限位槽相抵触,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均是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立柱顶部,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弧形的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嵌入限位孔内,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嵌入限位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上缓冲槽,所述上缓冲槽与上连接槽相连,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缓冲槽背向第二牌一侧的槽壁开设有上伸出孔,所述上伸出孔内设有铰接的第一上旋转杆与第二上旋转杆,所述上缓冲槽内滑移连接有上缓冲杆,所述上缓冲杆的一端与第一上旋转杆铰接,所述第一上旋转杆与第二上旋转杆的铰接处设有上缓冲块,所述上缓冲块与上缓冲槽的槽底之间设有上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背向第一牌的一侧设有上缓冲板,所述上缓冲板的位置与上缓冲块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下缓冲槽,所述下缓冲槽与下连接槽相连,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缓冲槽背向第一牌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下伸出孔,所述下伸出孔内设有铰接的第一下旋转杆和第二下旋转杆,所述下缓冲槽内滑移连接有下缓冲杆,所述下缓冲杆的一端与第一下旋转杆铰接,所述第一下旋转杆与第二下旋转杆的铰接处设有下缓冲块,所述下缓冲块与下缓冲槽的槽底之间设有下弹簧,所述第四连接杆背向第二牌的一侧设有下缓冲板,所述下缓冲板的位置与下缓冲块相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出现大风吹到路牌上,若风向与第一牌/第二牌的牌面垂直时,风吹动第一牌/第二牌,此时第一牌/第二牌旋转,缓冲组件产生形变,第一牌/第二牌与风向之间夹角增大,第一牌/第二牌的受风面减小,第一牌/第二牌受到风的吹力减小,小路牌受到的压力,减小立柱收到的扭力,进而避免风力过大时,减小路牌、立柱损坏的几率,降低运维成本,限位组件限制无风情况下第一牌、第二牌的位置,提高稳定性,缓冲组件在第一牌与第二牌之间,第一牌/第二牌旋转时,另一块牌给缓冲组件支撑,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风停时,缓冲组件复位,带动第一牌、第二牌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立柱;2、路牌;21、第一牌;22、第二牌;3、缓冲装置;4、限位组件;211、第一连接杆;212、第二连接杆;221、第三连接杆;222、第四连接杆;31、第一缓冲杆;32、第二缓冲杆;51、上连接槽;52、上限位槽;53、上安装槽;54、上限位板;55、上档块;56、上限位块;57、第一弹簧;61、下连接槽;62、下限位槽;63、下安装槽;64、下限位板;65、下档块;66、下限位块;67、第二弹簧;561、第一滑轮;661、第二滑轮;41、限位板;411、限位孔;412、第一限位杆;413、第二限位杆;71、上缓冲槽;72、上伸出孔;73、第一上旋转杆;74、第二上旋转杆;75、上缓冲杆;76、上缓冲块;77、上弹簧;78、上缓冲板;81、下缓冲槽;82、下伸出孔;83、第一下旋转杆;84、第二下旋转杆;85、下缓冲杆;86、下缓冲块;87、下弹簧;88、下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抗风双面路牌,包括有:立柱1、路牌2,所述路牌2设置在立柱1上,所述路牌2包括有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所述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处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均与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之间设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连接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所述立柱1上设有限位组件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大风吹到路牌2上,若风向与第一牌21/第二牌22的牌面垂直时,风吹动第一牌21/第二牌22,此时第一牌21/第二牌22旋转,缓冲组件产生形变,第一牌21/第二牌22与风向之间夹角增大,第一牌21/第二牌22的受风面减小,第一牌21/第二牌22受到风的吹力减小,小路牌2受到的压力,减小立柱1收到的扭力,进而避免风力过大时,减小路牌2、立柱1损坏的几率,降低运维成本,限位组件4限制无风情况下第一牌21、第二牌22的位置,提高稳定性,缓冲组件在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之间,第一牌21/第二牌22旋转时,另一块牌给缓冲组件支撑,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风停时,缓冲组件复位,带动第一牌21、第二牌22复位。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牌21上设有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上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轴向可旋转的连接在立柱1上,所述第二牌22上设有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上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轴向可旋转的连接在立柱1上,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上的连接环在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上的连接环之间,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有可伸缩的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所述第一缓冲杆31连接第一连接杆211与第三连接杆221,所述第二缓冲杆32连接第二连接杆212与第四连接杆2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通过连接环连接第一牌21与立柱1,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上下分布连接第一牌21,稳定性更高,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上下缝补连接第二牌22,稳定性更高,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在第一连接杆211与第二连接杆212之间,第一连接杆211压在第三连接杆221上,第四连接杆222压在第二连接杆212上,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相互压,稳定性高,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211与第三连接杆221,第二连接杆212与第四连接杆222,上下一起缓冲,稳定性高,复位效果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俯视时为“X”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俯视时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相互交叉呈“X”型,提高两侧的对称性,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收缩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牌21、第二牌22抗风的稳定性和抗风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接杆221上设有上连接槽51,所述上连接槽51的槽壁上开设有上限位槽52,所述上连接槽51背向立柱1的一侧的槽壁设有上安装槽53,所述上安装槽53与上限位槽52相连通,所述上安装槽53一侧上铰接有上限位板54,所述上安装槽53与上限位板54相对的一侧设有上档块55,所述第一缓冲杆3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211上,另一端嵌入上连接槽51内,所述第一缓冲杆31的另一端上设有上限位块56,所述上限位块56可在上限位槽52内滑移,上限位槽52内设有第一弹簧57,所述第一弹簧57一端与上限位槽52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与上限位块56相连接,其中,所述上限位块56可嵌入上安装槽53内,所述第二连接杆212上设有下连接槽61,所述下连接槽61的槽壁上开设有下限位槽62,所述下连接槽61背向立柱1的一侧的槽壁设有下安装槽63,所述下安装槽63与下限位槽62相连通,所述下安装槽63一侧上铰接有下限位板64,所述下安装槽63与下限位板64相对的一侧设有下档块65,所述第二缓冲杆32的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接杆222上,另一端嵌入下连接槽61内,所述第二缓冲杆32的另一端上设有下限位块66,所述下限位块66可在下限位槽62内滑移,下限位槽62内设有第二弹簧67,所述第二弹簧67一端与下限位槽62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与下限位块66相连接,其中,所述下限位块66可嵌入下安装槽63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吹过使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相互靠近时,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均旋转,第一缓冲杆31与第二缓冲杆32旋转分别带动上限位块56与下限位块66在上限位槽52与下限位槽62内背向立柱1一侧滑移,滑移过程中第一弹簧57和第二弹簧67均被拉伸,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之间的夹角缩小,进而减小了受风面,减小了路牌2受到的风的压力,避免路牌2被吹倒/吹倾斜。上限位块56嵌入上限位槽52内,在上限位槽52内滑移,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下限位块66嵌入下限位槽62内,在下限位槽62内滑移,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时可以将第一缓冲杆31从上安装槽53按压放入,按压时上限位板54被压旋转,第一缓冲杆31与上限位块56从上安装槽53进入上连接槽51与上限位槽52内,将第一弹簧57从上连接槽51内放入之后利用镊子等工具将钩在上限位块56与上限位槽52之间完成连接,安装时可以将第二缓冲杆32从下安装槽63按压放入,按压时下限位板64被压旋转,第二缓冲杆32与下限位块66从下安装槽63进入下连接槽61与下限位槽62内,将第二弹簧67从下连接槽61内放入之后利用镊子等工具将第二弹簧67钩在下限位块66与下限位槽62之间完成连接,可拆卸,使用方便,并且可单独更换第一弹簧57与第二弹簧67,易单独更换配件,延长整体使用寿命;拆卸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时先按压上限位板54、下限位板64,使上安装槽53、下安装槽63裸露,之后旋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使其对准安装槽,后取下;上限位板54与下限位板64旋转后自动复位,遮挡上安装槽53、下安装槽63,进一步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上档块55与下档块65将上限位板54与下限位板64遮挡,避免其脱离上安装槽53与下安装槽63,进一步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等风停下来后,第一弹簧57与第二弹簧67复位分别带动第一缓冲杆31与第二缓冲杆32复位,进而带动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复位。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限位块56上设有第一滑轮561,所述下限位块66上设有第二滑轮661,所述第一滑轮561与上限位槽52相抵触,所述第二滑轮661与下限位槽62相抵触,所述第一滑轮561、第二滑轮661均是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轮561使上限位块56与上限位槽52之间从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磨损,减小摩擦力,延长使用寿命,第二滑轮661使下限位块66与下限位槽62之间从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磨损,减小摩擦力,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第一牌21、第二牌22旋转时的灵敏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有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固定在立柱1顶部,所述限位板41上开设有弧形的限位孔411,所述第一连接杆211上设有第一限位杆412,所述第一限位杆412嵌入限位孔411内,所述第三连接杆221上设有第二限位杆413,所述第二限位杆413嵌入限位孔411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牌21或第二牌22旋转时,第一连接杆211或第三连接杆221旋转,第一连接杆211带动低第一限位杆412旋转,第三连接杆221带动第二限位杆413旋转,第一限位杆412、第二限位杆413均在同一个限位孔411内移动,限位板41上只开设一个限位槽,同时限制第一限位杆412、第二限位杆413的位置,减少限位板41开孔,保证限位板41的结构强度。优选的,限位板41设置在第一牌21、第二牌22上方,避免第一牌21、第二牌22被日晒雨淋,延缓第一牌21、第二牌22的氧化,延长第一牌21、第二牌22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接杆221上设有上缓冲槽71,所述上缓冲槽71与上连接槽51相连,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缓冲槽71背向第二牌22一侧的槽壁开设有上伸出孔72,所述上伸出孔72内设有铰接的第一上旋转杆73与第二上旋转杆74,所述上缓冲槽71内滑移连接有上缓冲杆75,所述上缓冲杆75的一端与第一上旋转杆73铰接,所述第一上旋转杆73与第二上旋转杆74的铰接处设有上缓冲块76,所述上缓冲块76与上缓冲槽71的槽底之间设有上弹簧77,所述第一连接杆211背向第一牌21的一侧设有上缓冲板78,所述上缓冲板78的位置与上缓冲块76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212上设有下缓冲槽81,所述下缓冲槽81与下连接槽61相连,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缓冲槽81背向第一牌21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下伸出孔82,所述下伸出孔82内设有铰接的第一下旋转杆83和第二下旋转杆84,所述下缓冲槽81内滑移连接有下缓冲杆85,所述下缓冲杆85的一端与第一下旋转杆83铰接,所述第一下旋转杆83与第二下旋转杆84的铰接处设有下缓冲块86,所述下缓冲块86与下缓冲槽81的槽底之间设有下弹簧87,所述第四连接杆222背向第二牌22的一侧设有下缓冲板88,所述下缓冲板88的位置与下缓冲块86相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吹过使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相互靠近时,第一缓冲杆31、第二缓冲杆32均旋转,第一缓冲杆31与第二缓冲杆32旋转分别带动上限位块56与下限位块66在上限位槽52与下限位槽62内背向立柱1一侧滑移,滑移过程中第一弹簧57和第二弹簧67均被拉伸,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之间的夹角缩小,进而减小了受风面,减小了路牌2受到的风的压力,避免路牌2被吹倒/吹倾斜,风力过大时,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相互靠近时,第一缓冲杆31与第二缓冲杆32在第三连接杆221和第二连接杆212内的一端分别继续背向立柱1一侧滑移,此时第一缓冲杆31推动上缓冲杆75背离立柱1一侧滑移,第二缓冲杆32推动下缓冲杆85背离立柱1一侧滑移,上缓冲杆75推动第一上旋转杆73,进而使第一上旋转杆73与第二上旋转杆74之间的夹角缩小,上缓冲块76伸出上伸出孔72,上弹簧77被拉伸,下缓冲杆85推动第一下旋转杆83,进而使第一下旋转杆83与第二下旋转杆84之间的夹角缩小,下缓冲块86伸出楦伸出孔,下弹簧87被拉伸,之后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相抵触时,上缓冲块76与上缓冲板78相抵触,下缓冲块86与下缓冲板88相抵触,避免第一牌21与第二牌22出现硬碰撞,进一步提高路牌2的抗风性能,并且上缓冲块76与上缓冲板78相抵触,下缓冲块86与下缓冲板88相抵触时,碰撞的能量作用到上弹簧77与下弹簧87上,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上缓冲槽71截断面的形状与上连接槽51、上限位槽52合并的形状一致并且位置相对,下缓冲槽81截断面的形状与下连接槽61、下限位槽62合并的形状一致并且位置相对,等大风停止之后,上弹簧77与下弹簧87分别复位带动上缓冲块76与下缓冲块86复位,进而带动上缓冲杆75与下缓冲杆85复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针对四面曲屏及其喷涂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