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及多极连接器

文档序号:1115427 发布日期:2020-09-29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及多极连接器 (Contact unit, aggregate of sockets constituting the same, and multipolar connector ) 是由 裴子容 山下宗寛 于 2020-03-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能使接触件单元稳定地保持于保持构件的接触件单元、插座的聚集体及多极连接器。将多个第一端子(A)及第二端子(B)相互导通连接的多极连接器(1)用的接触件单元(2)包括:圆筒状的插座(20),收纳于设置在底板(3)的收纳孔(30);及接触件(10),由插座(20)所抱持,插座(20)包括:插入收纳孔(30)内的插座本体(21)、及以向收纳孔(30)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来设置的前端侧部分(22),在插座本体(21)设置向其径向外侧膨出的膨出部(26),在前端侧部分(22)设置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7),并且从插座(20)的轴心至突出部(27)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形成为大于从插座(20)的轴心至膨出部(26)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Provided are a contact unit, a receptacle aggregate, and a multipolar connector, wherein the contact unit can be stably held by a holding member. A contact unit (2) for a multipolar connector (1)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terminals (A) and second terminals (B) to each other,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ocket (20) which is accommodated in an accommodation hole (30) provided in the bottom plate (3); and a contact (10) held by the socket (20), the socket (20) including: the socket comprises a socket body (21) inserted into a receiving hole (30), and a front end side part (22) arranged in a state of protruding to the outside of the receiving hole (30), wherein a swelling part (26) swelling to the radial outside of the socket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socket body (21), a protruding part (27) protruding to the radial outside of the front end side part (22) is arrang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axis of the socket (20)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protruding part (27) is larger than the distance from the axis of the socket (20) to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welling part (26).)

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及多极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以及包括接触件单元的多极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导通连接的多极连接器。此多极连接器包括:形成为细长的筒状的筒本体、收纳于筒本体的内部且与筒本体成为导通状态的接触件、以及将筒本体加以保持的保持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98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多极连接器中,将接触件加以保持的筒本体(插座)是以嵌入至形成于保持体(保持构件)的孔部内的状态来保持。换言之,根据通过接触件的筒本体压接于保持体的孔部周面而发挥作用的摩擦力,来保持于保持体。但是,此构成中,存在由保持体带来的接触件的保持力不充分的可能性。

本发明用以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使接触件单元稳定地保持于保持构件的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及包括接触件单元的多极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例的接触件单元是将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导通连接的多极连接器用的接触件单元,包括:圆筒状的插座,收纳于设置在此接触件单元的保持构件的收纳孔;以及接触件,由所述插座所抱持,所述插座包括:***所述收纳孔内的插座本体、以及以向所述收纳孔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来设置的前端侧部分,在所述插座本体设置向其径向外侧膨出的膨出部,在所述前端侧部分设置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从所述插座的轴心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形成为大于从所述插座的轴心至所述膨出部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

本发明的一例的插座的聚集体是构成所述接触件单元的插座的聚集体,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载体、以及与此载体一起搬送的多个插座;并且在所述载体,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所述插座的轴方向端部能够脱离地连结的多个连结部。

本发明的一例的多极连接器包括:所述接触件单元、以及设置有此接触件单元的收纳孔的保持构件,并且所述收纳孔的直径形成为较所述插座本体的外径略大,且较***所述收纳孔内之前的所述膨出部的外径略小。

[发明的效果]

此种构成的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以及包括接触件单元的多极连接器能使接触件单元的插座稳定地保持于保持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接触件的具体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件单元的分解前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面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面图。

图9是表示在一部分的收纳孔内收纳有插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插座的聚集体的构成的前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插座的聚集体的制造过程的前视图。

图13是表示插座的收纳状态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在所有收纳孔内收纳有插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插座的聚集体的变形例的平面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在一部分收纳孔内收纳有插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所示的柱塞的变形例的多极连接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所示的多极连接器的变形例的部分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多极连接器

2:接触件单元

3:底板(保持构件)

4、4a:盖板(覆盖构件)

5:贯穿孔

6:插座的聚集体

10:接触件

11:筒状体

11a:筒状体的前端开口部

11b:筒状体的底壁

11c:筒状体的基端开口部

11d:筒状体的缩径部

12:柱塞

12b:柱塞的膨出部

13:杯

13a:漏斗部

20:插座

21:插座本体

21a:狭缝部

22:前端侧部分

22a:插座的前端开口部

23:第一端子用弹簧

24:接触件止动器

24a:切口

25:接触件用弹簧

25a、25a:狭缝

26:膨出部

27:突出部

28:插座的轴心

30:收纳孔

33:螺旋弹簧

40:凹部

51:第一孔部

52:第二孔部

53:第三孔部

54:第四孔部

61、62:载体

63、64:连结部

65:插座构成部

A:第一端子

B:第二端子

C:箭头

d:插座的外径

D:收纳孔的内径

d1:膨出部的外径

K、K1:连结部的设置间隔

L1:从插座的轴心至膨出部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

L2:从插座的轴心至突出部的前端为止的距离

Lc:载体的长边方向

Ls:突出部的突出方向

P:凹入量

S、S1:收纳孔的排列间隔

T:插座的轴方向上的突出部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标注有同一符号的构成表示同一构成,省略其说明。另外,各图中所图示的多极连接器1的各部位是示意性表示。

图1表示后述图14的I-I线的剖面图。本说明书中,各图中的上下方向是以接触件单元2的长边方向为基准来规定,将各图的上方侧设为接触件单元2的长边方向的前端部侧,且将各图的下方侧设为接触件单元2的长边方向的基端部侧。

图1所示的多极连接器1将多个第一端子A与多个第二端子B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连接对象的连接切换单元(未图示)所具有的第一端子A与多极连接器1的基端部连接,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检查夹具用连接器(未图示)所具有的第二端子B与多极连接器1的前端部连接。经由设置于此多极连接器1的接触件单元2,第一端子A与第二端子B相互导通连接。

连接切换单元包括对例如设置于基板的布线图案的电特性进行检查的基板检查装置所使用的所谓扫描器装置。此扫描器装置将检查装置本体的包括检查用的电源部、电压检测部及电流检测部的检查单元,与设置于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检查夹具用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进行切换。

在连接切换单元,以规定间距配设有包括电极销等的多个第一端子A,所述电极销例如与多个开关元件连接。而且,从配置于图1的下方侧的连接切换单元,朝向多极连接器1的基端部侧而突设有多根第一端子A。

在检查夹具用连接器,以规定间距配设有包括电极销等的多根第二端子B。第二端子B分别经由导线而与检查夹具的各接触件连接,所述检查夹具压接于成为检查对象的布线图案等检查点。而且,从配置于图1的上方侧的检查夹具用连接器,朝向多极连接器1的前端部侧而突设有多根第二端子B。

此外,多极连接器1并不限定于将连接切换单元与检查夹具用连接器之间接合的连接器,能应用于其他多种用途。即,与多极连接器1的基端部连接的连接对象并不限定为设置于连接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子A。另外,与多极连接器1的前端部连接的连接对象并不限定为设置于检查夹具用连接器的第二端子B。

多极连接器1包括:包含接触件10的多个接触件单元2、包含底板3的保持构件、以及包含盖板4的覆盖构件。

接触件10如图2所示,包括:筒状体11,利用导电性构件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柱塞12,利用导电性构件而形成为棒状;以及螺旋弹簧33,配置于筒状体11内。

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具有冠形状。此外,柱塞12的前端部并不限定为冠形状,也可为容易与第二端子B接触的各种形状。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图17所示,也可为大致圆锥状的尖锐形状。

另外,在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图18所示,也可设置有直径大于柱塞12的杯13。在杯13的前端,形成有凹陷为漏斗状的漏斗部13a。杯13的直径大于第二端子B。借此,若将第二端子B与多极连接器1连接,则第二端子B前端的外周部与漏斗部13a的斜面接触,由此,第二端子B与杯13稳定地接触。

在位于图2的上方侧的筒状体11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开口部11a。另一方面,在位于图2的下方侧的筒状体11的基端部,设置有包括基端开口部11c的底壁11b。而且,柱塞12的基端侧部分构成为可从前端开口部11a***筒状体11内。

基端开口部11c的内径形成为大于图1所示的第一端子A的外径。另外,在筒状体11的轴方向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使筒状体11的一部分以向内侧凹下的方式变形而成的缩径部11d。

在柱塞12的基端部设置有膨出部12b,所述膨出部12b具有较筒状体11的缩径部11d的内径略大的外径。此膨出部12b***筒状体11内,挤入较缩径部11d更靠基端部侧。借此,柱塞12是以防止向筒状体11的上方侧脱出的状态,由筒状体11以能滑动的方式来支撑。

螺旋弹簧33的外径形成为较筒状体11的内径略小,且较筒状体11的基端开口部11c的内径更大。螺旋弹簧33配设于柱塞12的基端部与筒状体11的底壁11b之间,将柱塞12的基端部向上方施力。

接触件单元2如图3所示,包括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圆筒状的插座20。插座20的内径形成为较接触件10的外径略大。而且,在插座20内,接触件10的基端侧部分、具体而言为筒状体11的下方部***而抱持。

另外,在插座20的周壁上形成有在插座2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部21a。此狭缝部21a是在如后所述使矩形的插座构成部弯曲为圆筒状而形成插座20时,在插座20的周壁必然会形成的间隙。

插座20包括:插座本体21,***底板3的收纳孔30内;以及前端侧部分22,以向收纳孔30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来设置。插座20的外径d形成为较形成于底板3的收纳孔30的内径D(参照图1及图9)稍小。借此,在接触件单元2***至收纳孔30的状态下,在插座20的外周面与收纳孔3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

另外,在插座本体21,从位于图3的下方侧的插座本体21的基端部侧起依序设置有第一端子用弹簧23、接触件止动器24、接触件用弹簧25及膨出部26。

即,在插座本体21的基端侧部分,如图4所示,三个第一端子用弹簧23等间隔地设置于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第一端子用弹簧23是通过将形成于插座本体21的梯形状切口的上部,向插座本体21的内侧折弯而形成的悬臂梁状的板弹簧材。

在第一端子用弹簧23的上方侧,将接触件10的基端部进行定位的三个接触件止动器24如图5所示,等间隔地设置于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接触件止动器24例如通过使在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切口24a(参照图3)的下方部,向插座本体21的径向内侧凹入等而形成。

在接触件止动器24的上方侧,如图6所示,三个接触件用弹簧25等间隔地设置于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接触件用弹簧25是如图3所示,通过将位于形成于插座本体21的周壁的在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狭缝25a、25a间的部位,向插座本体21的径向内侧挤入而形成的双臂梁状的板弹簧材。

此外,图例中示出如下例子:等间隔地配设于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第一端子用弹簧23、接触件止动器24及接触件用弹簧25在插座本体21的俯视图中形成于分别重叠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各第一端子用弹簧23、接触件止动器24及接触件用弹簧25在插座本体21的俯视图中,也可形成于在其圆周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另外,在位于插座本体21的前端部附近,即后述的突出部27的略下方的部分,如图7及图8所示般,设置有使插座本体21的周壁遍及其全周而向径向外侧膨出的环状的膨出部26。此膨出部26的外径d1形成为较设置于底板3的收纳孔30的内径D(参照图9)略大。此外,未必需要将膨出部26遍及插座本体21的全周而形成,也可构成为包括在插座本体21的圆周方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膨出部。

在前端侧部分22的基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7。突出部27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是通过例如将形成于前端侧部分22的周壁的在圆周方向延伸的切口的上方部,向前端侧部分22的径向外侧扩展而形成。另外,突出部27的下端面形成为水平面。

两突出部27如图7及图8所示,夹持插座20的轴心28而相互向反方向突设。而且,从插座20的轴心28至突出部27的前端为止的距离L2形成为大于从插座20的轴心28至膨出部26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L1。

构成多极连接器1的底板3利用具有规定厚度的绝缘性构件,而形成为具有矩形的俯视形状的板状。在底板3,如图9所示,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有插座20所***的多个收纳孔30。

收纳孔30包括将底板3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圆形的贯穿孔。收纳孔30的内径D形成为较图8所示的插座20的外径d略大,且较膨出部26的外径d1略小。而且,当使用者如后所述使插座20保持于底板3时,膨出部26压入收纳孔30内,并且突出部27的下端面触碰底板3的上壁面。其结果为插座20定位于其轴方向。

在图9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底板3的纵方向上,形成有例如64个收纳孔30。另外,在图9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底板3的横方向上,也形成有例如64个收纳孔30。借此,在底板3,格子状地排列有4096个收纳孔30。

构成多极连接器1的盖板4利用具有规定厚度的绝缘性构件,形成为具有矩形的俯视形状的板状。盖板4如图1所示,设置为将保持于底板3的接触件单元2的前端部覆盖,例如利用螺母等元件来固定于底板3。

在盖板4形成有:凹部40,具有较插座20的轴方向上的突出部27的尺寸T(参照图1及图8)更大的凹入量P;以及贯穿孔5,外嵌于接触件单元2的前端部。此贯穿孔5包括形成于俯视时与底板3的收纳孔30重叠的位置的第一孔部51、第二孔部52、第三孔部53、及第四孔部54。

设置于盖板4的各孔部51~54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孔部51的内径形成为大于插座20的外径d。借此,在第一孔部51内能***插座20的前端部。

在第一孔部51的上方侧设置有第二孔部52,所述第二孔部52具有与接触件10的筒状体1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值的内径。通过在此第二孔部52内***筒状体11的前端部,第二孔部52的内周面与筒状体1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成为大致密接的状态。

在第二孔部52的上方侧形成有第三孔部53,所述第三孔部53具有较接触件10的柱塞12的外径更大的内径。在此第三孔部53内能***柱塞12。

在第三孔部53的上方侧形成有第四孔部54,所述第四孔部54具有较第三孔部53的内径更大、且较所述第二端子B的外径更大的值的内径。在此第四孔部54内,***柱塞12的前端部及第二端子B,而以电性连接的方式来构成。

此外,多极连接器1如例如图18所示,也可代替盖板4而包括盖板4a。在盖板4a,未形成图1所示的盖板4的第二孔部52、第三孔部53、以及第四孔部54。第一孔部51延伸至盖板4a的上表面。另外,插座20及筒状体11的上端的位置与盖板4a的上表面齐平。通过使用盖板4a,对于在柱塞12的前端部设置有杯13的接触件单元2,容易被覆盖板4a。

参照图10,插座20的聚集体6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载体61、载体62,以及与此载体61、载体62一起搬送的多个插座20。在位于图10的上方侧的载体61,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插座20的轴方向上端部以能脱离的方式连结的多个连结部63。另外,在位于图10的下方侧的载体62,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插座20的轴方向下端部以能脱离的方式连结的多个连结部64。

连结部63、连结部64通过将其折弯而切断,以插座20从载体61、载体62分别分离的方式形成为狭窄宽度。

另外,如图11所示从插座20的上方来看,一对突出部27突设于方向Ls,所述方向Ls相对于载体61、载体62的长边方向Lc而以例如45度的角度交叉。借此,当如后所述,使用者将插座本体21***至底板3的收纳孔30来收纳时,构成为:一对突出部27分别相对于收纳孔30的排列方向而成为倾斜约45度的角度的状态。

为了制造插座20的聚集体6,首先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实施打孔加工,而如图12所示形成打孔板60,所述打孔板60包括:上下一对载体61、载体62,以及配设于其间的包括矩形板状体的多个插座构成部65。

然后,具体的图示省略,但在插座构成部65的规定位置,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第一端子用弹簧23、接触件止动器24、接触件用弹簧25、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

继而,在图12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实施使插座构成部65的左右两侧部缓缓弯曲的弯曲加工。如此一来,如图10所示,在上下的载体61、载体62之间,形成设置有多个插座20的插座20的聚集体6。

在此聚集体6设置的相邻接的插座20的设置间隔,具体而言为在载体61、载体62设置的相邻接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例如设定为在底板3设置的相邻接的收纳孔30、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的整数倍。本实施方式中,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设定为例如在底板3的横方向排列的收纳孔30、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的3倍(参照图9)。

此外,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并不限定为收纳孔30、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的3倍,也可为2倍,或者也可为排列间隔S的4倍以上。进而,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也可设定为收纳孔30、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的1倍,即,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与相邻接的收纳孔30、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相等。

为了使用插座20的聚集体6,将接触件单元2及多极连接器1加以组装,使用者首先通过将在下侧的载体62与插座20的基端部之间设置的连结部64的上端部折弯来切断,从而如图13所示,设为下侧的载体62从插座20的基端部分离的状态。

使如上所述成为仅与上侧的载体61连结的状态的各插座20的基端部,与例如在底板3的横方向排列的收纳孔30的上端开口部相向。在此状态下,将多个插座20的基端侧部分,即插座本体21***收纳孔30内。借此,插座本体21的膨出部26嵌入收纳孔30内,并且设置于前端侧部分22的突出部27的下端面触碰底板3的上壁面。

继而,使用者通过将连结部63的下端部折弯来切断,从而将上侧的载体61从插座20的前端部分离。其结果为,如图9及图13所示,在每两个收纳孔30中,以并排的状态同时收纳多个插座20。而且,通过反复进行在与收纳有插座20的收纳孔30邻接的收纳孔30内收纳插座20的操作,则如图14所示,在底板3的所有收纳孔30内收纳插座20而保持。

在插座20的收纳状态下,设置于各插座20的一对突出部27是以相对于各插座20的排列方向(横方向)而倾斜约45度的状态来配置。即,一对突出部27如图11所示,突设于方向Ls,所述方向Ls相对于载体61、载体62的长边方向Lc而以45度的角度交叉。因此,使用者通过将多个插座20***底板3的收纳孔30内后,将各插座20前端部从载体61分离,而成为一对突出部27的设置方向与收纳孔30的排列方向以约45度的角度来交叉的状态。

然后,图3所示的接触件10的基端侧部分从前端开口部22a而***至插座20内,接触件10的底壁11b与插座本体21的接触件止动器24触碰。其结果为,接触件用弹簧25压接于接触件10的外周面,组装成接触件10与插座20电性连接的接触件单元2。

其次,为了将保持于底板3的接触件单元2的前端部覆盖而设置有盖板4,且固定于底板3。其结果为,如图1所示组装成多极连接器1,所述多极连接器1包括:包含接触件10及筒状体11的接触件单元2、包含底板3的保持构件、以及包含盖板4的覆盖构件。

如上所述,在插座本体21设置膨出部26,并且在插座20的前端侧部分22设置突出部27,从插座20的轴心28至突出部27的前端为止的距离L2形成为大于从插座20的轴心28至膨出部26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L1,因此通过由膨出部26带来的插座20的保持作用、与由突出部27带来的插座20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能使接触件单元2稳定地保持于底板3。

即,当使用者在形成于底板3的收纳孔30内***插座本体21来收纳时,通过膨出部26压入收纳孔30内,而由底板3来稳定地保持插座20。因此,能在将保持于底板3的接触件单元2与第一端子A及第二端子B准确定位的状态下,将两者适当地导通连接。

而且,设置于向收纳孔30的外侧突出的前端侧部分22的突出部27的下端面与底板3的上壁面触碰,来进行插座20的轴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使插座本体21保持于收纳孔30内的适当位置。即,防止在膨出部26突出于收纳孔30外的状态下,***操作中断,或插座20的前端侧部分22没入收纳孔30内。借此,能够使接触件单元2稳定地保持于底板3的收纳孔30内。

进而,由于以前端侧部分22向收纳孔30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来设置,故而当使用者将接触件单元2从底板3拆下时,能够将前端侧部分22摘除而容易向上方侧脱出。因此,能够提高接触件单元2的维护性。

而且,如所述实施方式所示,在将膨出部26配设在与突出部27接近的位置且为其略下方侧的情况下,在插座本体21对于收纳孔30的***操作即将结束之前,膨出部26压入。因此,与将膨出部26配设于突出部27的下方侧的远离位置的情况相比,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插座本体21***收纳孔30内的操作。

进而,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包括将插座20的轴心28夹持而相互向反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7,因此两突出部27的圆周方向的间隔得到充分确保。因此,与两突出部27以偏离的间隔来配置的情况等相比,能够使接触件单元2相对于底板3的保持状态稳定。此外,一对膨出部26的个数并不限定为两个,可为一个,也可为三个以上。

代替在插座20的周壁上形成在插座2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部21a而成的所述实施方式,也可利用无狭缝的圆筒形的管材来构成插座。但是,由于插座20的直径极小,故而极其难以在包括管材的插座,形成所述的第一端子用弹簧23、接触件止动器24、接触件用弹簧25、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构成为包括在插座2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部21a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板状的插座构成部弯曲加工成圆筒状而容易形成插座20。而且,在利用板状的插座构成部来形成插座20之前,能够通过对插座构成部的一部分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容易形成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等。因此,能够将包括具有所述各部的插座20的接触件单元2的制造成本有效地降低。

此外,在构成为包括在插座2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部21a的情况下,插座20容易扩缩变形,因此存在难以使插座20的收纳状态稳定化的倾向。但是,如上所述,插座20包括使插座本体21向径向外侧膨出的膨出部26,因此利用此膨出部26的增强作用而具有充分的刚性。因此,插座20的所述扩缩变形得到抑制,从而稳定地保持于收纳孔30内。

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前端侧部分22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切割而成的切割部来构成突出部27,故而能够在插座20的适当位置,比较容易地形成具有规定突出量的突出部27。

另外,通过使用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载体61、载体62以及与这些载体一起搬送的多个插座20的插座20的聚集体6,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使插座20收纳于底板3的收纳孔30的作业。即,通过将上端部与载体连结的各插座20的下方部、即插座本体21***收纳孔30内后,将上侧的载体61从插座20的前端部分离,能够在多个收纳孔30内同时收纳插座20。

进而,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在载体61、载体62设置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参照图10),设定为与在底板3排列的相邻接的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参照图9)的整数倍,故而能够将多个插座20以一列状态同时收纳于收纳孔30内。此外,也可使用梳状的插座20的聚集体,其将下侧的载体62及连结部64省略,且利用设置于上侧的载体61的多个连结部63,将插座20的上端部以能脱离的方式连结而成。

另外,如图11所示,若使用设置于插座20的一对突出部27突设于方向Ls的插座20的聚集体6,所述方向Ls以例如45度的角度与载体61、载体62的长边方向Lc交叉,则如图14所示,能够将一对突出部27以相对于收纳孔30的排列方向而倾斜一定角度的状态来设置。

其结果为,与设置为使一对突出部27沿着底板3的横方向或纵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接的突出部27彼此的干扰。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突出部27的突出量,能够使由突出部27带来的定位功能充分发挥。

图15所示的插座20的聚集体6的变形例中,设置于插座20的一对突出部27所突出的方向Ls与载体61、载体62的长边方向Lc平行。在此情况下,设置于载体61、载体62的连结部63、连结部64的设置间隔K1如图16所示,优选为设定为在底板3的倾斜方向排列的相邻接的收纳孔30的排列间隔S1的整数倍。

借此,若使用者在沿着于底板3的倾斜方向排列的各收纳孔30而配置有载体61、载体62的状态下,将插座20的下方部***各收纳孔30内来收纳,则一对突出部27是以向底板3的倾斜方向倾斜的状态来设置。

另外,根据多极连接器1,其包括: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接触件单元2、以及设置有收纳孔30的底板3(保持构件),所述收纳孔30具有较插座本体21的外径略大且较膨出部26的外径略小的内径D,则稳定地保持于底板3的接触件单元2与第一端子A及第二端子B准确地定位,且适当地导通连接。

进而,根据多极连接器1,其包括:凹部40,具有较插座20的轴方向上的突出部27的尺寸T更大的凹入量P;以及覆盖构件,包括设置有将接触件单元2的前端部覆盖的贯穿孔5;则利用盖板4来保护接触件单元2的前端部,并且防止接触件单元2从底板3脱出。

另外,当使用者将盖板4固定于底板3时,由插座20所抱持的接触件10的前端部***至盖板4的贯穿孔5、具体而言***至第二孔部52而受约束。借此,能够使接触件10的轴心与贯穿孔5的轴心准确地一致(参照图1)。因此,在保持于底板3的插座20的轴心、与接触件10的轴心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盖板4来修正此轴心位置的偏移。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例的接触件单元是将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导通连接的多极连接器用的接触件单元,包括:圆筒状的插座,收纳于设置在此接触件单元的保持构件的收纳孔;以及接触件,由所述插座所抱持;并且所述插座包括:***所述收纳孔内的插座本体、以及以向所述收纳孔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来设置的前端侧部分;在所述插座本体,设置有向其径向外侧膨出的膨出部,在所述前端侧部分,设置有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且从所述插座的轴心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形成为大于从所述插座的轴心至所述膨出部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

根据此构成,能够通过由膨出部带来的插座的保持作用、与由突出部带来的插座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而使接触件单元稳定地保持于底板。

另外,在所述前端侧部分,优选为设置有夹持所述插座的轴心而相互向反方向突出的一对所述突出部。

根据此构成,由于两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间隔得到充分确保,故而与两突出部以偏离的间隔来配置的情况等相比,能够使接触件单元对于底板的保持状态稳定。

另外,在所述插座的周壁上,优选为形成有在此插座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部。

根据此构成,能够通过将板状的插座构成部弯曲加工成圆筒状而容易地形成插座。而且,在形成插座之前,通过对插座构成部实施冲压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突出部及膨出部等。因此,能够将包括具有所述各部的插座的接触件单元的制造成本有效地降低。

另外,所述突出部优选为包括所述前端侧部分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切割而成的切割部。

根据此构成,能够在插座的适当位置比较容易地形成具有规定突出量的突出部。

另外,本发明的一例的插座的聚集体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载体、以及与此载体一起搬送的多个插座,并且在所述载体,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所述插座的轴方向端部以能脱离的方式连结的多个连结部。

根据此构成,使用各插座的上端部与上侧的载体连结的插座的聚集体,使用者将各插座的下方部***收纳孔内后,从插座的前端部分离上侧的载体,借此能在多个收纳孔内同时收纳插座。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将插座本体***收纳孔内而使其收纳于基座构件的作业。

另外,所述连结部的设置间隔优选为设定为在所述基座部排列的相邻接的所述收纳孔的排列间隔的整数倍。

根据此构成,能够将多个插座以一列状态同时收纳于收纳孔内,因此使用者能将插座本体***收纳孔内而对基座构件更容易地进行收纳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一例的多极连接器包括:所述接触件单元、以及设置有此接触件单元的收纳孔的保持构件,所述收纳孔的直径形成为较所述插座本体的外径略大,且较***所述收纳孔内之前的所述膨出部的外径略小。

根据此构成,通过由膨出部带来的插座的保持作用、与由突出部带来的插座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接触件单元稳定地保持于底板。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在保持于底板的接触件单元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被准确定位的状态下,两者适当地导通连接。

另外,优选为还包括将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接触件单元的前端部覆盖的覆盖构件,且在此覆盖构件设置有:凹部,具有较所述插座的轴方向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尺寸更大的凹入量;以及贯穿孔,外嵌于所述接触件单元的前端部。

根据此构成,利用覆盖构件来保护接触件单元的前端部,并且防止接触件单元从底板脱出。而且,在保持于底板的插座的轴心、与接触件的轴心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具有能够利用覆盖构件来修正此轴心的位置偏离的优点。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防漏电插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