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

文档序号:1117584 发布日期:2020-10-02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 (Rapid germination method for phlebopus portentosus sclerotium ) 是由 杨天伟 张春霞 何明霞 刘静 高锋 许欣景 方艺伟 王文兵 戴利铭 于 2020-06-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先将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及野外采集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清理干净,在4~10℃条件下低温处理24h,然后放入盛有土壤的试管或培养皿中28℃暗光培养。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经低温刺激后能在24h内萌发,萌发率达到90%以上;野外采集的菌核通过低温刺激后萌发所需的时间缩短,萌发率也提高到90%以上。本发明一方面解决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无法萌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野外采集菌核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pid germination method for phlebopus portentosus sclerotia,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pid germination method of phlebopus portentosus sclerotia,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cleaning sclerotia formed i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phlebopus portentosus scleroti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reating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4-10 ℃ for 24 hours, and then placing into a test tube or a culture dish filled with soil for dark light culture at a temperature of 28 ℃. Sclerotium formed i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ocess can germinate within 24 hours after low-temperature stimulation,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reaches more than 90%;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sclerotium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o germinate after low-temperature stimulation is shortened,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is also improved to more than 90 percent. On one hand,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sclerotium formed i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ocess of phlebopus portentosus can not germina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he wild sclerotium collected are improve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and is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

背景技术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俗名黑牛肝菌,隶属于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网柄牛肝菌属(Phlebopus);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海南、四川,国外在泰国、新西兰等地有分布。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菇房人工栽培并可以周年生产的牛肝菌类食用菌。暗褐网柄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采食和交易的重要食用菌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低温、干旱的季节,土壤中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经过细胞分化会形成大量菌核,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菇房人工栽培中多数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从菌种分离、筛选到菌包培养出菇的整个过程也会出现大量菌核,尤其是栽培菌包培养时,菌袋内壁会有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菌核产生,这些现象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是一种产核食用菌。

菌核是菌丝体细胞分化并反复进行分枝后交织在一起形成致密坚硬的特殊结构,具有贮藏养分,抵抗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功能,被认为是菌丝的静止体或休眠体,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成菌丝或子实体;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关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萌发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但本发明研究人员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进行研究,发现人工栽培过程中试管、培养皿、栽培菌袋内形成的菌核,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即使将菌核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条件下,均不能萌发;野外采集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可以萌发成菌丝并形成子实体,但萌发速度慢、萌发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一方面解决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无法萌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野外采集菌核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对所述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进行低温处理。

进一步,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将所述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在4~10℃条件下处理24h。

进一步,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暗褐网柄牛肝菌试管菌种、培养皿、栽培菌袋内形成的菌核以及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将菌核表面的菌丝体清理干净;

(2)将步骤(1)清理干净的菌核在4~10℃条件下低温刺激24h;

(3)将步骤(2)低温刺激后的菌核分别放入盛有土壤的试管或培养皿中,在菌核表面再覆上少量细土,盖上试管塞或培养皿盖;将试管或培养皿置于28℃的培养箱中暗光培养,观察菌核萌发情况。

进一步,所述试管内盛有2~3cm厚土壤;所述培养皿内盛有1cm厚土壤。

进一步,所述土壤由菜园土与草炭按2:1的比例混合而成,土壤含水量为45%~55%。

由于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一直处于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8~30℃之间,该过程形成的菌核,没有受过低温处理,不会萌发;经过适当的低温刺激后可以促进萌发,提高萌发率。野外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是在低温干旱的季节形成的,采回实验室,部分菌核可以萌发,但是所需萌发时间长,萌发率低,低温刺激后可以提高萌发速度和萌发率。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将所述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在4~10℃条件下处理24h。本发明一方面解决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无法萌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野外采集菌核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采自试管内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的萌发方法

(1)采集暗褐网柄牛肝菌试管菌种内的菌核,将菌核表面的菌丝体清理干净(避免影响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并分成5份,其中4份分别放入-20℃、4℃的冰箱及10℃和15℃的培养箱中,低温刺激24h;另1份作为对照组,置于28~30℃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培养室内24h。将5份菌核分别放入盛有2~3cm厚土壤(菜园土与草炭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水,将土壤含水量调至45%~55%)的试管中,在菌核表面再覆上少量的细土,盖上试管塞;每组实验设置5个平行。

(2)将试管置于28℃的培养箱中暗光培养,适时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以菌核表面出现菌丝体为菌核萌发。结果见表1。

表1采自试管内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萌发情况

Figure BDA0002544014590000031

表1结果显示,采自试管内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经过4℃低温刺激,在培养箱中培养16h后就可以看到菌核表面有菌丝体出现,菌核开始萌发,最终菌核萌发率达到96%;10℃处理的菌核覆土21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91%;15℃处理的菌核覆土28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4%;-20℃超低温处理的菌核及对照组菌核,覆土后均未萌发。

实施例2采自栽培菌袋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的萌发方法

(1)采集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菌袋内形成的菌核,将菌核表面的菌丝体清理干净并分成5份,其中4份分别放入-20℃、4℃的冰箱及10℃和15℃的培养箱中,低温刺激24h;另1份作为对照组,置于28~30℃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培养室内24h。将5份菌核分别放入盛有2~3cm厚土壤(菜园土与草炭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水,将土壤含水量调至45%~55%)的试管中,在菌核表面再覆上少量的细土,盖上试管塞;每组实验设置5个平行。

(2)将试管置于28℃的培养箱中暗光培养,适时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以菌核表面出现菌丝体为菌核萌发。结果见表2。

表2采自栽培菌袋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萌发情况

表2结果显示,采自栽培菌袋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经过4℃低温刺激,在培养箱中培养19h后就可以看到菌核表面有菌丝体出现,菌核开始萌发,最终菌核萌发率达到100%;10℃处理的菌核覆土18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93%;15℃处理的菌核覆土22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6%;-20℃超低温处理的菌核及对照组菌核,覆土后均未萌发。

实施例3采自培养皿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的萌发方法

(1)采集暗褐网柄牛肝菌培养皿内的菌核,将菌核表面的菌丝体清理干净并分成5份,其中4份分别放入-20℃、4℃的冰箱及10℃和15℃的培养箱中,低温刺激24h;另1份作为对照组,置于28~30℃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培养室内24h。将5份菌核分别放入盛有2~3cm厚土壤(菜园土与草炭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水,将土壤含水量调至45%~55%)的试管中,在菌核表面再覆上少量的细土,盖上试管塞;每组实验设置5个平行。

(2)将试管置于28℃的培养箱中暗光培养,适时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以菌核表面出现菌丝体为菌核萌发。结果见表3。

表3采自培养皿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萌发情况

表3结果显示,采自培养皿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经过4℃低温刺激,在培养箱中培养17h后就可以看到菌核表面有菌丝体出现,菌核开始萌发,最终菌核萌发率达到97%;10℃处理的菌核覆土17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92%;15℃处理的菌核覆土24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4%;-20℃超低温处理的菌核及对照组菌核,覆土后均未萌发。

实施例4采自野外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的萌发方法

(1)采集野外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将菌核表面的菌丝体清理干净并分成5份,其中4份分别放入-20℃、4℃的冰箱及10℃和15℃的培养箱中,低温刺激24h;另1份作为对照组,室温放置24h。将5份菌核分别放入盛有2~3cm厚土壤(菜园土与草炭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水,将土壤含水量调至45%~55%)的试管中,在菌核表面再覆上少量的细土,盖上试管塞;每组实验设置5个平行。

(2)将试管置于28℃的培养箱中暗光培养,适时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以菌核表面出现菌丝体为菌核萌发。结果见表3。

表4采自野外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萌发情况

表4结果显示,采自野外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经过4℃低温刺激,在培养箱中培养20h后可以看到菌核表面有菌丝体出现,菌核开始萌发,最终菌核萌发率达到94%;10℃处理的菌核覆土23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92%;15℃处理的菌核覆土30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7%;对照组菌核覆土72h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1%;-20℃超低温处理的菌核覆土后未萌发。

上述结果显示,通过适当的低温刺激可以促使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快速萌发,低温(4~10℃)刺激后菌核能在24h内萌发,萌发率达到90%以上;野外采集的菌核通过低温(4~10℃)刺激后萌发所需的时间缩短,由72h缩短到24h内,萌发率也提高到90%以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竹荪重茬预处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