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52360 发布日期:2020-09-15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 (Real stone pai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顾建亮 于 2020-07-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涂料领域的一种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加快施工进度的问题,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纤维素3-6份;乳胶粉10-20份;纤维1-3份;水泥700-800份;砂子700-800份;爽滑剂40-60份;水100-12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入水中加入乳胶粉搅拌均匀后在转速为1800-22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10-20min,得到第一混合物;步骤二,分散结束后,继续加入纤维素、纤维、水泥、砂子和爽滑剂搅拌均匀得到真石漆;步骤三,装桶密封。本申请的真石漆具有在不用涂覆罩光漆的情况下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real stone pai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in the field of coatings,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the raw materials comprise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arts by weight: 3-6 parts of cellulose; 10-20 parts of latex powder; 1-3 parts of fiber; 700 portions of cement and 800 portions of cement; 700 portions of sand and 800 portions of sand; 40-60 parts of a slipping agent; 100 portions of water and 120 portions of wat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one, adding latex powder into water, uniformly stirring, and dispersing for 10-20min at the rotation speed of 1800-2200r/min to obtain a first mixture; after the dispersion is finished, continuously adding cellulose, fiber, cement, sand and a slipping agent, and uniformly stirring to obtain the stone-like paint; and step three, barreling and seal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l mineral varnish has the resistant dirt nature that improves real mineral varnish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need not coat finish paint, improves construction speed&#39;s advantage.)

一种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石漆是一种装饰效果酷似大理石、花岗岩的涂料。主要采用各种颜色的天然石粉配制而成,应用于建筑外墙的仿石材效果,因此又称液态石。真石漆装修后的建筑物,具有天然真实的自然色泽,给人以高雅、和谐、庄重之美感,适合于各类建筑物的室内外装修。

真石漆的施工过程中,在完成真石漆的喷涂后还需要在真石漆表面涂覆一层罩光漆,以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涂覆罩光漆增加一道施工工序,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石漆,其具有在不用涂覆罩光漆的情况下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石漆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在不用涂覆罩光漆的情况下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石漆,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纤维素3-6份;

乳胶粉10-20份;

纤维1-3份;

水泥700-800份;

砂子700-800份;

爽滑剂40-60份;

水100-1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真石漆喷涂在建筑墙面上之后,由于真石漆中添加有爽滑剂,喷涂后真石漆内部的爽滑剂比真石漆表面具有更多的能量,因此在真石漆在干燥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爽滑剂会向真石漆的表面迁移,迁移至真石漆表面的爽滑剂在真石漆表面形成一层摩擦系数较小的防护层。防护层使真石漆表面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雨水等其他物质很难被吸附停留在防护层上,从而在不涂覆罩光漆的情况下使真石漆具有较好的耐污性。而且爽滑剂在真石漆干燥过程中就能在真石漆表面形成防护层,在真石漆没有真正定型时就保护真石漆,减小真石漆被污染,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优选的,所述爽滑剂由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迁移的速度不同,伯酰胺类爽滑剂的迁移速度大于仲酰胺类爽滑剂,伯酰胺类爽滑剂的稳定性比仲酰胺类爽滑剂差。在真石漆干燥过程中,主要是迁移速度较快的伯酰胺类爽滑剂迁移至真石漆表面,伯酰胺类爽滑剂能快速的在真石漆表面形成防护层,在真石漆干燥过程中就对真石漆形成保护;由于伯酰胺类爽滑剂稳定性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石漆表面的伯酰胺类爽滑剂逐渐被分解,随着伯酰胺类爽滑剂被分解的过程,仲酰胺类爽滑剂开始缓慢的迁移至真石漆表面来弥补被分解的伯酰胺类防护层,而仲酰胺类的爽滑剂形成的防护层有更好的稳定性,从而使真石漆的表面在干燥过程中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具有稳定的防护层,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优选的,所述伯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小于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石漆的干燥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相比,干燥期的时间较短,减小伯酰胺类爽滑剂增加仲酰胺类爽滑剂可以在真石漆后期使用过程中更加持久的存在防护层,延长真石漆表面防护层的时间,提高真石漆表面的耐污性。

优选的,所述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比=1:(7-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比,使伯酰胺类爽滑剂的含量恰好足够真石漆在干燥期形成效果较好的防护层,剩余的爽滑剂全部采用仲酰胺类爽滑剂,进一步提高真石漆在干燥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耐污性。

优选的,所述伯酰胺类爽滑剂为油酸酰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酸酰胺在伯酰胺类爽滑剂中的迁移速度较快,因此选用油酸酰胺可以在真石漆干燥过程中快速的形成防护层,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优选的,所述仲酰胺类爽滑剂为油基棕榈酰胺和硬脂酸芥酸酰胺中的任一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基棕榈酰胺和硬脂酸芥酸酰胺具有较小的挥发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提高后期使用过程中真石漆表面防护层的稳定性,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石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入水中加入乳胶粉搅拌均匀后在转速为1800-22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10-20min,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分散结束后,继续加入纤维素、纤维、水泥、砂子和爽滑剂搅拌均匀得到真石漆;

步骤三,装桶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乳胶粉溶解过程进行高速分散,使乳胶粉与水充分混合后,减小形成的溶液中乳胶粉大颗粒的出现,减小真石漆内部和表面的气泡,使乳胶粉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高真石漆各个原料之间的粘结性,增大真实漆内部和表面的致密性,减小真石漆的吸附性,从而减小附着在真石漆表面和进入真石漆内部的灰尘和污渍,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优选的,步骤二中,先将爽滑剂加入第一混合物后并在1800-2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10-20min,得到第二混合物,然后将纤维素、纤维、水泥、砂子和第二混合物搅拌均匀得到真石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爽滑剂也进行高速分散,使爽滑剂可以均匀细致的分布在真石漆中,使真石漆表面形成的防护层更加均匀,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同时爽滑剂的迁移路径在真石漆中更加均匀且细小,减小真石漆表面和内部的空隙,减小真石漆对雨水和污渍的吸附,从而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爽滑剂向真石漆的表面迁移形成一层摩擦系数较小的防护层,在不涂覆罩光漆的情况下使真石漆具有较好的耐污性;

2.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同时存在,使真石漆的表面在干燥过程中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具有稳定的防护层,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3.对乳胶粉和爽滑剂进行分高速分散,减小真石漆内部和表面的空隙,减小真石漆对雨水和污渍的吸附,从而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真石漆,其原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一,在入水中加入乳胶粉搅拌均匀后在转速为2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15min,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分散结束后,继续加入纤维素、纤维、水泥、砂子和爽滑剂搅拌均匀得到真石漆;

步骤三,装桶密封。

本实施例中爽滑剂为芥酸酰胺。

实施例2-9: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原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9中各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Figure BDA0002584442720000041

实施例10: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仲酰胺类爽滑剂为硬脂酸芥酸酰胺。

实施例11: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伯酰胺类爽滑剂为油酸酰胺。

实施例12: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二中,先将爽滑剂加入第一混合物后并在2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分散15min,得到第二混合物,然后将纤维素、纤维、水泥、砂子和第二混合物搅拌均匀得到真石漆。

对比例1: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二中不加入爽滑剂。

对比例2: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二中加入的爽滑剂重量份数为35份。

对比例3: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二中加入的爽滑剂重量份数为70份。

对比例4:一种真石漆,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一中在入水中加入乳胶粉搅拌均匀后,不对溶液进行分散。

试验一:粘结强度测试

试验样品:准备石棉试板,在试板上涂布底涂料,用喷枪将实施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试验样品1,用喷枪将对比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在真石漆上涂布罩光漆作为对照样品7,将所有样品在标准环境养护14天。

试验方法:按JG/T24-2000《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进行粘结强度测试。

试验结果:粘结强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二:耐水性测试

试验样品:准备石棉试板,在试板上涂布底涂料,用喷枪将实施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试验样品1,用喷枪将对比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在真石漆上涂布罩光漆作为对照样品5,将所有样品在标准环境养护14天。

试验方法:按GB/T 1733-1993甲法规定进行,试板浸于GB/T 6682-1992规定的三级水中。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板,用滤纸轻轻吸干附着板面上的水。在标准环境中放置3h后,观察表面状态。

试验结果:耐水性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三:耐碱性测试

试验样品:准备石棉试板,在试板上涂布底涂料,用喷枪将实施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试验样品1,用喷枪将对比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在真石漆上涂布罩光漆作为对照样品5,将所有样品在标准环境养护14天。

试验方法:按GB/T 9265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板,用水小心清洗板面,用滤纸轻轻吸干附着板面上的水,在标准环境中放置3h后,观察表面状态。

试验结果:耐碱性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四:耐冲击性测试

试验样品:准备石棉试板,在试板上涂布底涂料,用喷枪将实施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试验样品1,用喷枪将对比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在真石漆上涂布罩光漆作为对照样品5,将所有样品在标准环境养护14天。

试验方法:将试件紧贴于厚度为20mm的标准砂上面,然后把直径(50±2)mm,重量为530g±10g的球形砝码从高度300mm处自由落下,在一块试板上选择各相距50mm的三个位置进行。用肉眼观察试板表面,有无裂纹、剥落及明显变形。

试验结果:耐冲击性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粘结强度、耐水性、耐碱性及耐冲击性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试验样品1和对照样品5的各项参数均符合真石漆的标准。说明爽滑剂真石漆在干燥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移至真石漆表面,在真石漆表面形成一层摩擦系数较小的防护层。而且加入爽滑剂也不会影响真石漆的其他性能。爽滑剂迁移形成的防护层可以取代后期喷涂的罩光漆。加快施工进度。

试验五:耐污性测试

试验样品:准备石棉试板,在试板上涂布底涂料,用喷枪将实施例1-12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试验样品1-12,用喷枪将对比例1-4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作为对照样品1-4,用喷枪将对比例1的获得的真石漆喷涂在底涂料上,在真石漆上涂布罩光漆作为对照样品5,对每个样品分别经过14天和90天的标准养护。

试验方法:污染源用粉煤灰:颗粒级配180-200目占20%,200-250目占30%,250-325目占50%。反射系数:25%-30%,烧失量:2%-5%。1:1粉煤灰水的配制用天平分别称取100g粉煤灰、100g水,放入宽口容器中搅拌均匀。将试样涂层面朝下,在1:1粉煤灰水中水平静置5s后取出,在标准环境中自然干燥2h,然后按GB/T9780-1988中6.3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进行冲洗试验,经多次循环后直到评定等级达到1级。对经过14天和90天养护后的样品均进行试验。

评定方法:基本灰卡(GB250-1995)由5对无光的灰色小卡片组成,根据可分辨的色差分为5个等级,即5、4、3、2、1。为了与涂层老化灰卡评定级别方法一致,采用0-4级共5个等级来评定(与灰卡5、4.3,2、1五个等级相对应)。按GB/T1766-1995中4.2.1目视比色法进行。0级表示无污染,即无可觉察的污染(灰卡5级);1级表示很轻微,即有刚可觉察的污染(灰卡4级);2级表示轻微,即有较明显的污染(灰卡3级);3级表示中等,即有很明显的污染(灰卡2级);4级表示严重,即有严重的污染(灰卡1级)。

试验结果:耐污性试验循环的次数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试验样品1-12耐污性评定等级

Figure BDA0002584442720000061

表4对照样品1-5耐污性评定等级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1、2、3和对照样品1、2、3、5进行对比,对照样品1的原料中没有爽滑剂,需要50左右次的循环试验才能达到等级1,说明对照样品几乎不具有耐污性,试验样品1、2、3经过冲洗试验达到1级需要的次数与对照样品5的接近,说明在真石漆原料中添加爽滑剂使真石漆的耐污性与罩光漆相似。试验样品1、2、3和对照样品2、3的原料中均加入爽滑剂,达到1级的标准需要的次数下降,说明在原料中加入爽滑剂可以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试验样品1、2、3经过冲洗试验达到1级需要的次数小于对照样品2、3的。说明原料中加入重量份数为40-60份的爽滑剂可以使得到的真石漆具有较好的耐污性。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1和试验样品4进行对比,经过14天养护的试验样品1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和试验样品4的接近。而经过90天养护的试验样品1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大于试验样品4的;试验样品1原料中只有一种爽滑剂,而试验样品4的原料中有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说明在原料中加入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可以使真石漆的表面在干燥过程中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具有稳定的防护层,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4、5和6进行对比,经过14天养护的试验样品4、5和6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都较小。而试验经过90天养护的试验样品6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小于试验样品4和5的;试验样品4和5原料中的伯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大于等于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试验样品6原料中伯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小于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份数。说明减小伯酰胺类爽滑剂增加仲酰胺类爽滑剂可以在真石漆后期使用过程中更加持久的形成防护层,延长真石漆表面防护层的时间,提高真石漆表面的耐污性。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6、7、8和9进行对比,经过14养护的试验样品6、7和8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小于试验样品9的,经过90养护的试验样品7、8和9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小于试验样品6的,试验样品7、8和9比试验样品6具有更好的耐污性。说明将伯酰胺类爽滑剂和仲酰胺类爽滑剂的重量比控制为1:(7-9),可进一步提高真石漆在干燥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耐污性。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7和试验样品10进行比较,经过14天养护和90天养护后试验样品7和试验样品10达到1级的循环试验次数相同。说明真石漆的原料中硬脂酸芥酸酰胺和油基棕榈酰胺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7和试验样品11进行比较,经过14天养护试验样品7和试验样品11达到1级的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相同,经过90天养护试验样品7达到1机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大于试验样品11的。试验样品11比试验样品7具有更好的耐污性,试验样品11的原料中伯酰胺类爽滑剂采用油酸酰胺,试验样品7的原料中伯酰胺类爽滑剂采用芥酸酰胺。说明伯酰胺类爽滑剂采用油酸酰胺得到的真石漆的耐污性较好。

由表3和表4可知,将试验样品1、12和对照样品4进行比较,试验样品12在经过14天养护和90天养护后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均小于试验样品1和对照样品4的。试验样品1在经过14天养护和90天养护后达到1级需要的循环试验次数均小于对照样品4的。试验样品1在制备过程中对乳胶粉溶解过程进行分散、不对爽滑剂的溶解过程进行分散,试验样品12在制备过程中对乳胶粉和爽滑剂的溶解过程均进行分散,对照样品4在制备过程中对乳胶粉和爽滑剂的溶解过程均不进行进行分散。说明乳胶粉和爽滑剂的溶解过程进行分散可以提高真石漆的耐污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吊机用耐磨防锈漆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