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

文档序号:1157795 发布日期:2020-09-15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 (Outgoing line winding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coil ) 是由 王杰 于 2017-09-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其中,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设有导向板,导向板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之间。(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re outlet winding method of a wireless charging coil, which comprises a wire outlet device for opening a slot in the middle of a flat wire and a winding device for flatly winding the flat wire with the slot; the wire outlet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roller set and a second roller set, a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roller set and the second roller set, a guide groove is formed i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guide plate, and a grooving hole is formed i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guide plate; the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slotting mechanism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roller group and the second roller group and is used for slotting the middle of the flat wire; the polish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roller group and the second roller group and is used for polishing a slotted opening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lat wir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guide 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wedge-shaped block, and the wedge-shaped block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grinding mechanism and the grooving mechanism.)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CN201710452289中所描述,如今无线充电为了提高线圈得到效能以及性能,采用了原始线缆中间具有间隙的扁平线缆来缠绕成一个扁平的线圈;但是目前缠绕该种线圈的时候会遇到在在缠绕时,遇到拐角处时,极容易使得扁平线的间隙变小甚至抵靠在一起,造成线圈报废,而目前都是人工来缠绕,缠绕好后,再用一些工具将粘在一起的间隙进行分开,如此效率低下,而且良品率也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

其中,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设有导向板,导向板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之间;

其中,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固定块;固定块背面设有导棒,所述固定棒内设有与导棒对应的导管,所述固定块的导棒与固定棒的导管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齿条一端固定在固定块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顶面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固定块上固定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有滑轮;还包括有一个L形臂,L形臂一端与固定块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分线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一线圈承载板,线圈承载板顶面固定有一个矩形的凸台,凸台底部与线圈承载板之间开设有固定槽口;线圈承载板上在凸台的四个角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定线孔;其中不相邻的两组定线孔设为第一组定线孔,另外两组不相邻的定线孔设为第二组定线孔;

第一组定线孔内均设有第一定线柱,第一定线柱底端设有卡冒,卡冒与线圈承载板底面连接有弹簧;第二组定线孔内均设有第二定线柱,第二定线柱底端也设有卡冒,卡冒与线圈承载板底面也连接有弹簧;第一定线柱的长度短于第二定线柱的长度;卡冒的底面为弧面;

所述线圈承载板底面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一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块,第一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一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一定线柱;

所述线圈承载板底面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动块,第一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二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

还包括有第一缸架,第一缸架一端固定在第一气缸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二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推动块,第三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三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二定线柱;

还包括有第二缸架,第二缸架一端固定在第二气缸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四推动块,第四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四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

还包括有固定在线圈承载板底面两侧的主固定架以及主旋转电机,主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固定架。

其中,所述分线器包括有顶块以及设于顶块底面的分线柱,分线柱和顶块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均包括有两个轮辊。

其中,开槽机构包括有磨盘,驱动磨盘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使得磨盘下降或上升的开槽气缸。

其中,打磨机构包括有打磨气缸,打磨气缸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打磨架,打磨架底部设有可旋转的多条打磨棒,多个打磨棒并排设置。

其中,导棒和导管均为两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解决了在缠绕的时候,越缠绕内里面的间隙会变小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良品率的同时还解决了缠绕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要缠绕成的扁平线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缠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缠绕装置的俯视图;

图5 是摆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6 是线圈承载板的底部示意图;

图7是缠绕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出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出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出线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a1-第一辊组;a2-第二辊组;a3-导向板;a4-开槽机构;a5-打磨架;a6-打磨气缸;a7-打磨棒;a8-楔形块;a9-开槽孔;

b1-固定棒;b2-导管;b31-齿条;b32-齿轮;b33-第一电机;b4-导棒;b51-第二电机;b52-第三电机;b6-固定块;b7-L形臂;b8-滑轮;b9-分线柱;

c1-线圈承载板;c2-主固定架;c3-主旋转电机;c4-凸台;c5-定线孔;c6-固定槽口;

d1-第一气缸;d2-第二气缸;d3-第三气缸;d4-第四气缸;e1-第一推动块;e2-第二推动块;e3-第三推动块;e4-第四推动块;f1-第一缸架;f2-第二缸架;f3-第二定线柱;f4-卡冒;f5-第一定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设有导向板a3,导向板a3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a3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a9;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a4;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a3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a8,所述楔形块a8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a4之间;

具体的,上述出线装置,扁平线即截面为跑道形的原始线缆,扁平线经过第一辊组a1之间并穿过导向板a3的导向槽后穿过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均是两个滚轮旋转形成拉力,一般情况下,扁平线的宽度与导向槽的宽度相当,然后开槽机下探,进行开槽,如果开槽机为两个并排的砂轮,那么两个并排的砂轮之间会产生一条废线,废线会被楔形块a8档在外面,并因为楔形块a8的导向而向下移动;被开槽的扁平线中间会留有毛糙的间隙,此时打磨机构的打磨棒a7向下运动,旋转,穿过间隙,进行不间断的打磨,而打磨好的扁平线通过第二辊组a2继续向前运动供给缠绕装置进行缠绕成扁平线圈。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b1、固定块b6;固定块b6背面设有导棒b4,所述固定棒b1内设有与导棒b4对应的导管b2,所述固定块b6的导棒b4与固定棒b1的导管b2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b31,齿条b31一端固定在固定块b6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b1顶面的第一电机b33,第一电机b33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b31配合的齿轮b32;所述固定块b6上固定有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有滑轮b8;还包括有一个L形臂B7,L形臂B7一端与固定块b6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分线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一线圈承载板c1,线圈承载板c1顶面固定有一个矩形的凸台c4,凸台c4底部与线圈承载板c1之间开设有固定槽口c6;线圈承载板c1上在凸台c4的四个角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定线孔c5;其中不相邻的两组定线孔c5设为第一组定线孔c5,另外两组不相邻的定线孔c5设为第二组定线孔c5;

第一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一定线柱f5,第一定线柱f5底端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连接有弹簧;第二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二定线柱f3,第二定线柱f3底端也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也连接有弹簧;第一定线柱f5的长度短于第二定线柱f3的长度;卡冒f4的底面为弧面;

所述线圈承载板c1底面设有第一气缸d1,第一气缸d1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气缸d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块e1,第一推动块e1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一推动块e1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

所述线圈承载板c1底面设有第二气缸d2,第二气缸d2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气缸d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动块e2,第一推动块e1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二推动块e2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

还包括有第一缸架f1,第一缸架f1一端固定在第一气缸d1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气缸d3,第三气缸d3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三气缸d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推动块e3,第三推动块e3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三推动块e3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

还包括有第二缸架f2,第二缸架f2一端固定在第二气缸d2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d4,第四气缸d4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四气缸d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四推动块e4,第四推动块e4的自由端为弧面,第四推动块e4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

还包括有固定在线圈承载板c1底面两侧的主固定架c2以及主旋转电机c3,主旋转电机c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固定架c2。

本缠绕装置主要运作原理是,线圈承载板c1沿一个方向旋转,于此同时,固定块b6根据线圈承载板c1转动的角度来伸缩,使得扁平线始终能够保持直线缠绕;于此同时,在保持直线缠绕的时候,遇到拐角时,对应拐角的定线柱向上伸出,***在扁平线的间隙中,然后继续缠绕,依次所有需要的定线柱都伸出,缠绕完毕;

所述线圈承载板c1的具体运作举例,当线圈承载板c1旋转时,扁平线也会一圈一圈的被缠绕在线圈承载板c1的盘面上,当遇到拐角时,例如第一次拐角时在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第一个线柱,当绕完后,第一气缸d1推动第一推动块e1前行一个格,第一推动块e1将对应的第一个线柱顶上去,线柱插到间隙内,然后继续缠绕下一个拐角,下一个拐角的一个第二定线柱f3被相同原理的顶上去,依次类推。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在缠绕的时候,越缠绕内里面的间隙会变小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良品率的同时还解决了缠绕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线器包括有顶块以及设于顶块底面的分线柱b9,分线柱b9和顶块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均包括有两个轮辊。本实施例中,开槽机构a4包括有磨盘,驱动磨盘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使得磨盘下降或上升的开槽气缸。本实施例中,打磨机构包括有打磨气缸a6,打磨气缸a6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打磨架a5,打磨架a5底部设有可旋转的多条打磨棒a7,多个打磨棒a7并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导棒b4和导管b2均为两个。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感应线圈绕制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