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连接结构及汽车座椅

文档序号:1164081 发布日期:2020-09-18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扇连接结构及汽车座椅 (Fa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ar seat ) 是由 张海涛 马玉坤 刘晨 曹雪莹 于 2020-06-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有一种风扇连接结构,包括:风扇本体和座椅悬簧,所述座椅悬簧的相邻钢丝之间形成若干空闲区域,所述风扇本体进风口设有主引风机构且主引风机构的自由端上设有连接元件,所述风扇本体及所述的主引风机构置于所述空闲区域的一侧;还包括:主接口板;所述主接口板置于所述空闲区域远离所述主引风机构的一侧,所述主接口板上设有主接口机构且所述主接口机构能够与连接元件相连接并使得主接口机构穿过所述其中一个空闲区域与主引风机构相连通。(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there is a fan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the fan comprises a fan body and a seat suspension spring, wherein a plurality of idle areas are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steel wires of the seat suspension spring, a main air induc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an air inlet of the fan body, a connecting element is arranged at the free end of the main air inducing mechanism, and the fan body and the main air induc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idle areas; further comprising: a main interface board; the main interface board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idle area,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main induced draft mechanism, and a main interface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interface board and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element, so that the main interface mechanism penetrates through one idle area to b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induced draft mechanism.)

风扇连接结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风扇连接结构及应该风扇连接结构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为提高乘坐的舒适程度,现有汽车座椅通常设有通风结构,以在炎热的季节中自汽车座椅方向为乘坐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流,将乘坐者与汽车座椅接触部位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以提升汽车座椅的整体舒适性。

但是,现有汽车座椅的结构中,座椅座垫底部或者靠背后侧的金属网格有各种各样的弯曲造型,钢丝与钢丝之间可以允许风扇风路通过的空间很小,一般都是小于风扇进风口面积的,为适应金色网格的结构,通常采用弯曲结构引导至风扇进风口侧,此种连接结构的缺点是风路长,弯曲多,风阻大;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既能够使得风扇与导风结构形成短风路连接,又能够实现风扇固定的风扇连接结构。

一种风扇连接结构,包括:风扇本体和座椅悬簧,所述座椅悬簧的相邻钢丝之间形成若干空闲区域,所述风扇本体进风口设有主引风机构且主引风机构的自由端上设有连接元件,所述风扇本体及所述的主引风机构置于所述空闲区域的一侧;还包括:主接口板;所述主接口板置于所述空闲区域远离所述主引风机构的一侧,所述主接口板上设有主接口机构且所述主接口机构能够与连接元件相连接并使得主接口机构穿过所述其中一个空闲区域与主引风机构相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一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一引风管路自由端的第一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一接口槽;第一锁止卡能贯穿第一接口槽并能够将主接口板与第一引风管路卡紧;或,所述第一引风管路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一阻风边沿且所述第一阻风边沿环绕所述第一锁止卡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二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二引风管路自由端内壁的第一挂接件;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二接口槽且所述第二接口槽的槽壁上与第一挂接件对应偏移设有挂接缺口;第一挂接件能够进入挂接缺口,拉动第二引风管路使第一挂接件向远离挂接缺口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二接口槽与第二引风管路正对应且第一挂接件将第二引风管路边沿与主接口板卡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引风管路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二阻风边沿且所述第二阻风边沿环绕所述第一挂接件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阻风边沿上设有能够与挂接缺口相卡接的楔形第三锁止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阻风边沿或第二阻风边沿的的上端面和/或主接口板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三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三引风管路自由端上的第二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三接口槽且所述第三接口槽的边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止卡相卡接的内卡槽;第二锁止卡能贯穿第三接口槽并能够将主接口板与第三引风管路卡紧;可选地,所述第二锁止卡沿所述第三引风管路的自由端周向间隔分布;可选地,两相邻的第二锁止卡之间设有阻风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四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四引风管路自由端上的第四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四接口槽且所述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四接口槽的边沿上设有向所述第四引风管路延伸的接口管路;所述接口管路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锁止卡相卡接的卡接槽口;第四锁止卡进入接口管路内,并能够与卡接槽口相卡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导风囊体,所述主接口板进入所述导风囊体内部;或,所述主接口板位于所述导风囊体与座椅悬簧之间;可选地,所述导风囊体内设有导风间隔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接口板上还设有与所述座椅悬簧相卡接的至少一个卡接固定结构;或,还包括:设于风扇本体外壳且能够与座椅悬簧相连接的固定结构;或,还包括:包覆风扇外壳且能够与座椅悬簧相连接固定的转接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应用第一方面所述风扇连接结构的汽车座椅。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泡棉,所述座椅泡棉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扇连接结构;所述风扇连接结构位于座椅泡棉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公开有一种风扇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本技术方案在风扇本体的进风口设计带有连接元件的主引风机构,并采用独立设置的主接口板并在主接口板上设计主接口机构,并将连接元件与主接口机构相连接,以使得主接口机构与连接元件相连通。基于上述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的主引风机构能够引风进入风扇内,其风路较短,能够降低入风阻力;此外,在连接元件作用下,其能够将主引风机构与主接口板紧密卡紧,实现风扇固定。

具体地,本技术方案针对上述技术设计,进行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其一: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一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一引风管路自由端的第一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一接口槽;第一锁止卡能贯穿第一接口槽并能够将主接口板与第一引风管路卡紧;或,所述第一引风管路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一阻风边沿且所述第一阻风边沿环绕所述第一锁止卡设置。

其二: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二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二引风管路自由端内壁的第一挂接件;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二接口槽且所述第二接口槽的槽壁上与第一挂接件对应偏移设有挂接缺口;第一挂接件能够进入挂接缺口,拉动第二引风管路使第一挂接件向远离挂接缺口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二接口槽与第二引风管路正对应且第一挂接件将第二引风管路边沿与主接口板卡紧。本技术方案还对第二引风管路边沿的结构进行具体地优化设计。

其三: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三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三引风管路自由端上的第二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三接口槽且所述第三接口槽的边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止卡相卡接的内卡槽;第二锁止卡能贯穿第三接口槽并能够将主接口板与第三引风管路卡紧;或,所述第二锁止卡沿所述第三引风管路的自由端周向间隔分布;或,两相邻的第二锁止卡之间设有阻风板。

其四:所述主引风机构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四引风管路;所述连接元件为:设于所述第四引风管路自由端上的第四锁止卡;所述主接口机构为: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四接口槽且所述设于主接口板上的第四接口槽的边沿上设有向所述第四引风管路延伸的接口管路;所述接口管路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锁止卡相卡接的卡接槽口;第四锁止卡进入接口管路内,并能够与卡接槽口相卡紧。

本技术方案还利用所述的风扇连接结构,将其与座椅悬簧相配接,具体地,主接口机构和主引风机构分别位于座椅悬簧的两侧;基于此设计,本申请提供的风扇连接结构能够实现风扇本体与座椅悬簧的简便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为便于将主接口板与座椅悬簧连接,在所述主接口板上设计卡接件;为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风扇本体,还在风扇外壳上设计能够与座椅悬簧连接的限位结构或转接结构。

本技术方案将上述任一结构的风扇连接结构应用至相应的汽车座椅中得到使用效果更加的汽车座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2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2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d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e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3f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4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4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4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5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5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d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7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7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7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7d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8a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8b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8c是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9a是汽车座椅10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9b是汽车座椅10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

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包括:风扇本体101和座椅悬簧700,所述座椅悬簧700的相邻钢丝之间形成若干空闲区域,所述风扇本体101进风口设有主引风机构200且主引风机构200的自由端上设有连接元件300,所述风扇本体101及所述的主引风机构200置于所述空闲区域的一侧;还包括:主接口板400;所述主接口板400置于所述空闲区域远离所述主引风机构200的一侧,所述主接口板400上设有主接口机构500且所述主接口机构500能够与连接元件300相连接并使得主接口机构500穿过所述其中一个空闲区域与主引风机构200相连通。

其中:

主引风机构200,用于将气流引入风扇进风口内,其上连接元件用于与主接口板400连接。

主接口板400,用于通过主接口机构与连接元件连接。

当主接口机构与连接元件相连接时,主接口机构与主引风机构相连通。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下,主接口板与主引风机构分别位于座椅悬簧的两侧,以将风扇本体固定,并实现风扇的连通功能。在另一具体地应用场景下,当主接口板进入导风袋体内时,相连通的主接口机构与主引风机构能够承接来自导风袋体的气流。

在一种应用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连接结构可以应用至座椅坐垫通风结构和/或座椅靠背通风结构中。座椅悬簧700为座椅靠背或座椅坐垫通风的组成结构之一,风扇本体101及所述的主引风机构200置于所述空闲区域的一侧;主接口板400置于所述空闲区域远离所述主引风机构200的一侧,能够实现风扇的固定并实现风扇的连通功能,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应用的多接口结构所产生的风阻较大,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扇连接结构具备唯一的接口结构,其风阻得以明显减少。

在另一种应用中,上述主引风机构200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分引风机构,相应的,主接口板400上的主接口机构500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划分为若干个分接口机构,所有对应位置的分引风机构穿越对应的空闲区域与分接口机构连通,实现风路的连通。

可选地,分引风机构可以采用以下任一实施方式中的主引风机构的结构;相应的,分接口机构可以采用以下任一实施方式中与主引风机构相对应的主接口机构的结构。

请参考图2a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b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c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2a所示的是风扇连接结构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其中:

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一引风管路201;可选地,所述第一引风管路201的纵截面呈倒锥形结构,其内壁边沿设置有第一锁止卡301。可选地,第一引风管路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可选地,第一引风管路201与风扇本体可以为一体式连接,亦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二者为分体结构时,第一引风管路201可以与风扇本体通过卡扣、螺钉、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接。

所述连接元件300为:设于所述第一引风管路201自由端的第一锁止卡301;可选地,第一锁止卡呈倒钩状结构,且其包括:与第一引风管路相连的竖直连接部和与竖直连接部自由端连接的倒刺部。优选地,第一锁止卡301对称设于第一引风管路201自由端的两端,以便于当其与第一接口槽配接后,防止其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具体地,所述倒刺部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四个。所述倒刺部的开口朝向相互远离。

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为: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一接口槽501。

鉴于上述结构,请参考图2b所示的主接口板与风扇本体的分离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c所示的主接口板与风扇本体的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锁止卡301能贯穿第一接口槽501并能够将主接口板400与第一引风管路201卡紧。在第一锁止卡进入第一接口槽的过程中,倒刺部接受第一接口槽的压缩,其自由端相互靠拢,以便于第一锁止卡进入第一接口槽内,失去第一接口槽的约束,第一锁止卡恢复至原位,倒刺部能够将主接口板与第一引风管路固定,实现风扇本体的固定。

在上述具体的设计中,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的主引风机构能够引风进入风扇内,其风路较短,能够降低入风阻力;此外,在连接元件作用下,其能够将主引风机构与主接口板紧密卡紧,实现风扇固定。

可选地,请参考图2b和2c,所述第一引风管路201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一阻风边沿2011且所述第一阻风边沿2011环绕所述第一锁止卡301 设置。基于阻风边沿的设计,在上述动作过程中,最终第一锁止卡301 能够将阻风边沿与主接口板固接,实现接触密封,利用阻风边沿有效地对第一引风管路和主接口板接口处进行密封。

可选地,请参考图3f,所述第一阻风边沿2011的上端面和/或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一阻风边沿的上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一阻风边沿的上端面和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可选地,所述密封层600的材质为无纺布、海绵、发泡、硅胶垫、橡胶层。

请参考图3a、3b、3c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a,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二引风管路202;可选地,所述第二引风管路202的纵截面呈倒锥形结构,其内壁边沿设置有第一挂接件302。可选地,第二引风管路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可选地,第二引风管路与风扇本体可以为一体式连接,亦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二者为分体结构时,第二引风管路可以与风扇本体通过卡扣、螺钉、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引风管路的侧壁呈曲面结构,能够使得引风过程更为顺畅。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二引风管路能够引风进入风扇内,其风路较短,能够降低入风阻力。

请参考图3b,所述连接元件300为:设于所述第二引风管路202自由端内壁的第一挂接件302。

可选地,第一挂接件呈倒L状结构,且其包括:与第二引风管路相连的竖直连接部和与竖直连接部自由端连接的压紧部。具体地,所述压紧部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四个。所述压紧部的开口朝向相互远离。其中:压紧部与第二引风管路的端部边沿之间的间距恰能够容纳主接口板。

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为: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二接口槽502且所述第二接口槽502的槽壁上与第一挂接件302对应偏移设有挂接缺口 5021。此处挂接缺口的设计能够容纳第一挂接件302进入其内。

请参考图3c,将第一挂接件302置于挂接缺口的正下方,再使其垂直上移至其能够完全地贯穿与其同侧的挂接缺口,此时,第一挂接件302 与主接口板处于错位偏移状态,第二接口槽502与第二引风管路202未正对应。

请参考图3a,第一挂接件302能够进入挂接缺口5021,拉动第二引风管路202使第一挂接件302向远离挂接缺口5021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二接口槽502与第二引风管路202正对应,且第一挂接件302将第二引风管路202边沿与主接口板400卡紧,实现了风扇的固定。

可选地,请参考图3d,所述第二引风管路202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二阻风边沿2021且所述第二阻风边沿2021环绕所述第一挂接件302设置。

在上述动作过程中,最终第一挂接件能够将第二阻风边沿主接口板固接,利用第二阻风边沿有效地对第二引风管路和主接口板进行密封。

可选地,请参考图3e,所述第二阻风边沿2021上设有能够与挂接缺口5021相卡接的楔形第三锁止卡2022。

本实施方式还进一步地对第二阻风边沿的结构进行具体改进,即:在其上设计第三锁止卡2022,使第一挂接件贯穿挂接缺口,之后拉动主接口板使第一挂接件向远离挂接缺口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二接口槽与第二引风管路正对应且第一挂接件将阻风边沿与主接口板固接,此时,锁止卡与挂接缺口相卡紧。

可选地,锁止卡位于第一挂接件的一侧。具体地,鉴于请参考图3e,第三锁止卡位于第一挂接件上与主接口板行进方向相逆的一侧,以能够与挂接缺口相卡紧。

基于第三锁止卡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地将主接口板与第二阻风边沿进行可靠连接,防止二者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位移。

可选地,请参考图3f,所述第二阻风边沿2021的上端面和/或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二阻风边沿的上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二阻风边沿的上端面和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可选地,所述密封层600的材质为无纺布、海绵、发泡、硅胶垫、橡胶层。

请参考图4a、4b、4c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4a,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三引风管路203;可选地,所述第三引风管路的纵截面呈倒锥形结构,其内壁边沿设置有第二锁止卡。可选地,第三引风管路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可选地,可选地,第三引风管路与风扇本体可以为一体式连接,亦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二者为分体结构时,第三引风管路可以与风扇本体通过开口、螺钉、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引风管路的侧壁呈曲面结构,能够使得引风过程由小至大更为顺畅。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三引风管路能够引风进入风扇内,其风路较短,能够降低入风阻力。

请参考图4a,所述连接元件300为:设于所述第三引风管路203自由端上的第二锁止卡303;可选地,所述第二锁止卡303沿所述第三引风管路203的自由端周向间隔分布。可选地,两相邻的第二锁止卡303之间设有阻风板3031,阻风板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外溢。可选地,第二锁止卡呈倒钩状结构。

请参考图4b和4c,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为: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三接口槽503且所述第三接口槽503的边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止卡 303相卡接的内卡槽5031。当第二锁止卡303贯穿第三接口槽503后能够将主接口板400与第三引风管路203卡紧。

第二锁止卡进入第三接口槽内,在第二锁止卡进入第三接口槽的过程中,倒刺部接受第三接口槽的压缩,其自由端相互靠拢,以便于第二锁止卡进入第三接口槽内,失去第三接口槽的约束,第二锁止卡恢复至原位,倒刺部能够与内卡槽相卡接,使得将主接口板与第三引风管路固定,实现风扇本体的固定。

请参考图5a、5b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5a,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四引风管路204;可选地,所述第四引风管路的侧壁呈曲面结构,其端部边沿设置有第四锁止卡。可选地,第四引风管路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可选地,可选地,第四引风管路与风扇本体可以为一体式连接,亦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二者为分体结构时,第四引风管路可以与风扇本体通过卡扣、螺钉、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接。

请参考图5a,所述连接元件300为:设于所述第四引风管路204自由端上的第四锁止卡304;可选地,所述第四锁止卡沿所述第四引风管路的自由端周向间隔分布。可选地,第四锁止卡呈倒钩状结构。

请参考图5b,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为: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四接口槽504且所述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四接口槽504的边沿上设有向所述第四引风管路204延伸的接口管路505;所述接口管路505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锁止卡304相卡接的卡接槽口5051。

在图5b中,使得第四锁止卡304进入接口管路505内,在第四锁止卡进入接口管路的过程中,第四锁止卡会受到接口管路的压迫,产生一定的形变,以便于第四锁止卡进入接口管路内,并能够与卡接槽口5051 相卡紧,实现风扇本体的固定。

请参考图6a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风扇连接结构100,包括:风扇本体101,所述风扇本体101进风口设有主引风机构200且主引风机构200的自由端上设有连接元件300;还包括:主接口板400;所述接口400上设有主接口机构500且所述主接口机构500能够与连接元件300相连接并使得主接口机构500与主引风机构200相连通。

图6a中,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为:与进风口相连接的第五引风管路 205。

与图3a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图6a中,所述连接元件300为:设于第五引风管路205端部边沿上的第二挂接缺口305。

图6a中,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为:设于主接口板400上的第五接口槽505和设于所述主接口板400底壁的第五挂接件5051。

可选地,第五挂接件5051能够与第二挂接缺口305直接卡接。

可选地,第五挂接件5051呈L状结构,且其包括:与第五引风管路 205相连的竖直延伸部和与竖直延伸部自由端连接的挂紧部。具体地,所述第五挂接件5051的数量为两个或者四个。所述第五挂接件5051的开口朝向相互远离。其中:第五挂接件5051与主接口板400之间的间距恰能够容纳主接口板。

将第五挂接件5051置于第二挂接缺口的正上方,再使其垂直下移至其能够完全地贯穿与其同侧的第二挂接缺口,此时,第五挂接件5051与主接口板处于错位偏移状态,第五接口槽505与第五引风管路未正对应。

之后拉动第五引风管路205使第五挂接件5051向远离第二挂接缺口 305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五接口槽505与第五引风管路205正对应且第五挂接件5051将第五引风管路205边沿与主接口板固接。

基于上述具体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的第五引风管路能够引风进入风扇内,其风路较短,能够降低入风阻力;此外,在第五挂接件的作用下,其能够将第五引风管路与主接口板紧密卡紧,实现风扇固定。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b,所述第五引风管路205的自由端环设有第三阻风边沿2051且所述第三阻风边沿2051上设于第二挂接缺口。

基于第三阻风边沿的设计,在上述动作过程中,具体地,第五挂接件与主接口板底壁之间的间距恰能够容纳第三阻风边沿的厚度。

最终第五挂接件能够将第三阻风边沿与主接口板固接,利用第三阻风边沿有效地对第五引风管和主接口板接口处进行密封。

具体地,挂接件的数量为2个或4个,对应地,挂接缺口的数量为2 个或4个。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c,所述主接口板的底壁上设有能与第二挂接缺口400相卡接的楔形第五锁止卡5052。

本实施方式还进一步地对主接口板的底壁结构进行具体改进,即:在其上设计第五锁止卡,使第五挂接件贯穿第二挂接缺口,之后拉动主接口板使第五挂接件向远离第二挂接缺口的方向平移,直至第五接口槽与第五引风管路正对应且第二挂接件将第三阻风边沿与主接口板固接,此时,第五锁止卡与第二挂接缺口相卡紧。

可选地,第五锁止卡位于第五挂接件的一侧。具体地,鉴于请参考图6c,第五锁止卡位于第五挂接件上与主接口板行进方向相逆的一侧,以能够与第二挂接缺口相卡紧。

基于第五锁止卡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地将主接口板与第三阻风边沿进行可靠连接,防止二者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位移。

请参考图6d,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阻风边沿2051的上端面和/或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三阻风边沿2051的上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具体地,所述第三阻风边沿2051的上端面和主接口板400的下端面环设有密封层600’。

可选地,所述密封层600’的材质为无纺布、海绵、发泡、硅胶垫、橡胶层。

可选地,还包括:座椅悬簧700,所述主接口机构500位于座椅悬簧 700的第一侧且所述主引风机构200位于座椅悬簧700的第二侧。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风扇连接结构,将其与座椅悬簧相配接。

请参考图7a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7b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7c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7d所示的一种风扇连接结构100的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地,主接口机构和主引风机构分别位于座椅悬簧的两侧;基于此设计,本申请提供的风扇连接结构能够实现风扇本体的简便连接。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囊体800,所述主接口板400 进入所述导风囊体800内部。

请参考图7c,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接口板400位于所述导风囊体800与座椅悬簧700之间。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囊体800内设有导风间隔体801。

本技术方案为便于将主接口板与座椅悬簧连接,在所述主接口板上设计卡接件;为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风扇本体,还在风扇外壳上设计能够与座椅悬簧连接的限位固定结构或转接结构。

请参考图8a和8b,所述主接口板400上还设有与所述座椅悬簧700 相卡接的至少一个卡接固定结构901。

请参考图8b,还包括:设于风扇本体101外壳且能够与座椅悬簧700 相连接的固定结构902。固定结构可选地呈U型结构,其两自由端设有与座椅悬簧700相连的挂钩。

请参考图8c,还包括:包覆风扇外壳且能够与座椅悬簧700相连接固定结构的转接结构903。转接结构,可选地呈U型结构,其两自由端设有与座椅悬簧700相连的挂钩、卡扣或者任一具备能够与座椅悬簧固接功能的元件。

本实施方式中还具体地公开有一种汽车座椅1000,包括:座椅泡棉 1001,所述座椅泡棉1001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1002,还包括:如上述图8a、8b、8c所述的风扇连接结构100;所述风扇连接结构100位于座椅泡棉1001的一侧。

请参考图9a、9b所示的一种汽车座椅1000的具体实施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最终得到的汽车座椅通风效果更佳,乘坐者的舒适度能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2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座椅总成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