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装置

文档序号:1188162 发布日期:2020-09-22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装置 (Image reading un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是由 大竹润 于 2020-03-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包括照亮部分、读取部分、外壳和包括反射表面的反射部件。外壳设置有开口。反射部件保持在外壳的开口的外侧,使得反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开口露出到外壳的内侧。(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age reading unit and a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e image reading unit includes an illuminating section, a reading section, a housing, and a reflecting member including a reflecting surface.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reflective member is held outside the opening of the housing such that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reflective surface is exposed to the inside of the housing through the opening.)

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对象读取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单元和用于从片材读取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与文档扫描仪或复印机一起使用的图像读取单元通过用光照射原稿并通过将用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成像(图像拾取)器件上形成的图像光电转换成图像信息来从原稿读取图像信息。在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成像器件的情况下,形成用于在通过设置在图像读取单元的外壳中的多个反射部件重复反射反射光的同时将反射光从原稿引导到成像器件的正常光路。当存在在不沿正常光路行进的情况下到达成像器件的光(杂散光)时,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读取图像信息中产生噪声的现象(耀斑)或者出现图像的双反射(重影)。

为了减少杂散光,已采取使得以黑色形成外壳或者增强外壳的密封性以尽可能地不取入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以外的光的对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16-5090公开了这样一种构成,在该构成中,遮光部分被设置在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原稿引导的导光部件和用于在导光部件附近反射来自原稿的光的第一反射镜之间,由此,趋于进入扫描仪内部的光被遮挡。

作为减少杂散光的方法,可以考虑遮光部件被设置在反射部件的反射表面的周边并且偏离正常光路的光束被遮光部件遮挡。然而,存在通过另外设置遮光部件增加装置(设备)的成本和尺寸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杂散光的图像读取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包括:被配置为用光照亮对象的照亮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光电转换来自通过照亮部分用光照亮的对象的反射光来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分;被配置为保持读取部分并且具有被对象反射的光所通过的入口的外壳;以及包括用于反射穿过入口的反射光的反射表面并且被配置为形成用于将来自对象的反射光引导到图像读取部分的光路的反射部件,其中,外壳具有开口,以及其中,反射部件被保持在外壳的开口的外侧,使得反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开口露出到外壳的内侧。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的主体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扫描仪单元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图示第二镜子的安装方法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安装在盒子框架上的第二镜子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第二镜子及其周边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在参考例和本发明的实施例之间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安装在盒子框架上的第三镜子的透视图。

图9的部分(a)是示出第二镜子的反射区域和第三镜子的反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并且图9的部分(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变更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第二镜子和第一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1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打印机101包括打印机主组件101A和图像读取装置103。设置在打印机主组件101A上的图像读取装置103如后面具体描述的那样包括主体单元30和ADF(自动文档馈送器)1,并且通过光学扫描原稿D来读取图像信息。原稿D是包括诸如片材或信封的纸、诸如用于高架投影仪(OHT)的片材的塑料膜或布等的片材。由图像读取装置103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信息被传送到设置在打印机主组件101A中的控制器132。

打印机主组件101A包括用于在作为记录材料(介质)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133和用于将片材P馈送到图像形成部分133的片材馈送部分134。片材馈送部分134包括能够容纳尺寸相互不同的片材的片材容纳部分137a、137b、137c和137d。容纳于片材容纳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片材通过拾取辊112馈送,并且通过馈送辊113a和减速辊113b逐个分离,并且然后被输送到相应的馈送辊对131。然后,片材P被依次输送到沿着片材馈送路径设置的多个馈送辊对131,并然后被朝着对齐辊对136馈送。

顺便提及,由用户放置在手动馈送托盘137e上的片材P被馈送辊138馈送到打印机主组件101A的内部,并然后被朝着对齐辊对136馈送。对齐辊对136不仅通过停止片材P的前端来校正片材P的倾斜移动,而且与作为通过图像形成部分133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动作的进行同步地恢复片材P的馈送。

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133是具有作为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21的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单元。感光鼓121可沿片材P的馈送方向旋转,并且,在感光鼓121的周边,设置带电器118、曝光设备123、显影设备124、转印带电器125、分离带电器126和清洁器127。带电器118使感光鼓121的表面带电,并且曝光设备123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103等输入的图像信息使感光鼓121曝光,使得在感光鼓121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设备124容纳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通过将带电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21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通过由转印带电器125形成的偏压电场,在感光鼓121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从对齐辊对136馈送的片材P上。上面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通过由分离带电器126形成的偏压电场与感光鼓121分开,并且然后通过预定影馈送部分128被朝着定影部分129馈送。顺便提及,残留在感光鼓121上而未转移到片材P上的诸如转印残余调色剂等的沉积物质通过清洁器127被去除,并且,感光鼓121为后续的图像形成动作做准备。

馈送到定影部分129的片材P在被辊对夹住和加压的同时经受包括加压和加热的定影处理。结果,通过片材P上的调色剂的熔融和随后的固定,图像被定影在片材P上。在完成图像输出的情况下,获得了定影图像的片材P通过排出辊对116被排出到向打印机主组件101A的外部突出的排出托盘130上。在以双面打印在片材P的后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定影部分129的片材P通过反转部分139上下翻转,并且通过用于双面打印的馈送路径140被朝着对齐辊对136馈送。然后,通过图像形成部分133在其上面再次形成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30上。

图像形成部分133是图像形成手段的示例,并且,例如,喷墨类型的图像形成单元或胶印类型的打印机构也可以被用作图像形成手段。

(图像读取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1~3描述图像读取装置103的结构。如图1所示,ADF 1将放置在原稿馈送托盘2上的原稿D朝着原稿排出托盘3馈送。ADF 1相对于主体单元30可打开,并且主体单元30被固定到打印机主体组件101A。

如图2所示,主体单元30包括也用作外壳部件的框架30a,并且,在框架30a的上表面处,设置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和台板玻璃31a。在本实施例中,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是堆叠台。在框架30a内,保持扫描仪单元50。扫描仪单元50被配置为可通过由电动机驱动的未示出的线或带与原稿支撑平板玻璃31平行地移动。

扫描仪单元50是图3所示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类型的图像读取单元。扫描仪单元50包括盒框架51、照亮单元52、第一镜子53、第二镜子54、第三镜子55、第四镜子56、第五镜子57、透镜单元58和CCD基板59。在CCD基板59上,作为成像(图像拾取)器件的示例的CCD59a沿主扫描方向布置。照亮单元52是本实施例中的照亮部分,并且CCD 59a是本实施例中的读取部分。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CCD 59a被用作成像器件的示例,但也可以使用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成像器件。

照亮单元52被安装在扫描仪单元50的盒框架51的上方。照亮单元52包括照亮框架52、未图示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以及两个导光单元60L和60R。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L1和光L2在它们被导光单元60L和60R在主扫描方向上均匀地扩散的状态下照射作为经受图像信息的读取的对象的原稿D。与盒框架51协作地构成扫描仪单元50的壳体(框架)的照亮框架52a具有入口(开口)701。允许反射光从对象进入扫描仪单元50中的入口701不限于外壳的开口,也可以由诸如玻璃的透明部件构成。

从导光单元60L和60R发射的光集中在读取表面上的位置被称为“原稿照射(照亮)位置F”。副扫描方向是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是扫描仪单元50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下方移动时的扫描仪单元50的移动方向。此外,读取表面指的是在相对于垂直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高度方向(景深方向)扫描仪单元50能够以高精度执行图像信息的读取的预定高度(光学系统的对象点位置)处延伸的假想(虚拟)平面。本实施例中的读取表面对应于例如原稿D保持静止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上的状态下的原稿D的下表面。

被原稿D反射的光通过入口(开口)701向扫描仪单元50的内部行进。通过入口701行进到扫描仪单元50内部的光被镜子53~57反射。五个(第一至第五)镜子53~57和透镜单元58形成用于将反射光从原稿D引导至CCD基板59的光路。作为反射部件的示例的各个镜子53~57,例如,使用分别具有通过在诸如玻璃的支撑部件上形成铝沉积膜制备的反射表面的镜子。由原稿D在原稿照射位置F处反射的反射光(光束L3)经过第一镜子53、第二镜子54、第三镜子55、第四镜子56、第五镜子57和透镜单元58,并且作为图像聚焦在CCD 59a上。

CCD 59a接收光束L3,并且将光束L3光电转换为代表原稿D的图像的电信号。由CCD59a读取的图像信息被传送到控制器132,并且被图像形成部分133用于图像形成。

以下,由原稿D反射的散射光中经过第一镜子53、第二镜子54、第三镜子55、第四镜子56、第五镜子57和透镜单元58并到达CCD 59a的光的路径被称为“正常光路”。图3所示的光束L3是代表从原稿照射位置F输送并通过正常光路到达CCD 59a的一束光(光线束)的光束。此外,沿着偏离正常光路的路径到达CCD 59a的光被称为杂散光。杂散光的例子包括通过与原稿照射位置F相对的扫描仪单元50的入口701(导光单元60R和60L之间的开口)以外的部分进入扫描仪单元50内部的光束。此外,穿过与原稿照射位置F相对的扫描仪单元50的开口并且通过偏离所述镜子中的任一个的反射区域而被盒框架51散射的光束可以导致杂散光。

盒框架51内部的空间用照亮单元52的照亮框架52a覆盖在其上部,并且用下盖子63覆盖在其下部。此外,如在主扫描方向上看到的,CCD 59a被部署在由设置在盒框架51上的凹陷部分和CCD基板59的基板主体59b限定的空间中。

此外,盒框架51是具有在后面描述并且分别由第二镜子54和第三镜子55封闭的第一开口51b和第二开口51d的反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镜子54和第三镜子55与盒框架51、照亮单元52的照亮框架52a、下盖子63和基板主体59b协作地构成划分扫描仪单元50的内部和外部的外壳的一部分。扫描仪单元50的内部是容纳正常光路和读取部分的空间。然而,所示外壳的结构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外壳的形状和布置。

由此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103以在通过ADF 1馈送原稿D的同时扫描原稿图像的平移读取(通过)模式以及以扫描放置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上的原稿的固定读取模式从作为原稿D的片材读取图像信息。

在图像读取装置检测到放置在原稿馈送托盘2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通过打印机主组件101A的操作面板等明确提供指令的情况下,选择平移读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扫描仪单元50位于台板玻璃31a下方的状态下,ADF 1逐个馈送放置在原稿馈送托盘2上的原稿D,然后,扫描仪单元50从馈送的原稿D读取图像信息。即,在平移读取模式中,原稿D通过相对于位置固定的扫描仪单元50在副扫描方向上被馈送而被扫描。

另一方面,在图像读取装置检测到放置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通过打印机主组件101A的操作面板等明确提供指令的情况下,选择固定读取模式。在固定读取模式的情况下,首先,用户打开ADF 1并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上并且关闭ADF 1,使得原稿相对于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被定位。然后,扫描仪单元50在沿着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移动的同时从放置在原稿支撑台板玻璃31上的原稿D读取图像信息。即,在固定读取模式中,扫描仪单元50在相对于位置固定的原稿D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扫描原稿D。

顺便提及,扫描仪单元50也可以被安装在能够仅在平移读取模式和固定读取模式之一中执行动作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此外,通过在ADF 1内部另外设置扫描仪单元50,也可以由两个扫描仪单元从通过ADF 1馈送的原稿D的两侧(表面)读取图像信息。

(第二镜子)

将描述部署在扫描仪单元50中的镜子的安装结构。首先将描述作为反射部件的示例的第二镜子54。如图4所示,在关于副扫描方向的一个侧壁部分51a处,盒框架51设置有第一开口51b。第一开口51b是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到外侧贯穿扫描仪单元50的孔,并且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形成。即,如在副扫描方向上看到的,关于主扫描方向的第一开口51b的开口宽度大于关于高度方向的第一开口51b的开口宽度。

第二镜子54从盒框架51的外侧被安装到盒框架51,以封闭矩形第一开口51b的整个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镜子54通过作为由金属制成的板簧的固定部件61和61在关于主扫描方向的相反的端部处被固定到盒框架51。并且,对于其他镜子(53、55、56、57),也采用类似的固定方法。然而,反射部件安装方法不限于此,并且,例如,也可以用接合剂将第二镜子54固定到盒框架51。

如图5所示,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通过第一开口51b露出到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通过第一开口51b,沿正常光路行进的光束L3到达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但是,偏离正常光路的光束L4被配置为不到达反射表面54a。即,光束L3被反射表面54a反射并且到达第三镜子55,但是光束L4被黑色的盒框架51吸收并且不到达第三镜子55。顺便提及,盒框架51由遮光部件构成。因此,包围盒框架51的第一开口51b的部分具有遮光功能,使得偏离正常光路的光束L4不允许到达CCD 59a。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镜子54被部署为在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时通过反射表面54a覆盖第一开口51b的内侧的整个区域。具体地,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具有包含矩形第一开口51b的矩形形状。

当采用这种构成时,即使在光束L5从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进入第一开口51b的情况下,光束L5也被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反射到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即,光束L5不进入扫描仪单元50的内部,并因此不到达CCD 59a。此外,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反射表面54a被第一开口51b的周边包围,因此,从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向第一开口51b的周边行进的光束被黑色的盒框架51吸收。因此,在其中扫描仪单元50的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51b并且第二镜子54从外壳的外侧被安装到扫描仪单元50的构成中,防止杂散光通过第一开口51b进入扫描仪单元50的内部。即,扫描仪单元50的壳体的一部分被用作遮挡反射部件附近的杂散光的部位,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杂散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构成,即,当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时,第一开口51b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位于反射表面54a的周边内侧(即,形成第一开口51b的周边的周边壁与反射表面54a重叠)。即,当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时,限定第一开口51b并且是盒框架51的一部分的周边壁与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重叠。这里,如图3~6所示,限定第一开口51b的周边壁由上肋201、下肋202、第一侧壁203和第二侧壁204构成。上肋201和下肋202分别是第一开口51b相对于高度方向的的上周边壁和下周边壁,并且沿着第二镜子54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第一侧壁203和第二侧壁204分别是第一开口51b相对于长边方向的一侧周边壁和另一侧周边壁,并且在对应于第二镜子54相对于长边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在高度方向上延伸。

上肋201、下肋202、第一扫描单元203和第二侧壁204中的每一个从凹陷部分51u的内表面突出。此外,当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在垂直于反射表面54a的方向上看时,上肋201、下肋202、第一侧壁203和第二侧壁204中的每一个与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重叠。图10是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的第二镜子54的示意图。在图10中,虚线表示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的外周边。在图10中,实线表示第一开口51b的周边。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过反射表面54a和盒框架51之间的间隙进入扫描仪单元50内部的杂散光。顺便提及,反射表面54a可以在第一开口51b的周边适当地接触盒框架51的外表面,但当杂散光能够在反射表面54a与盒框架51之间的微小间隙中被充分屏蔽时,允许该间隙。

如图3和6所示,盒框架51具有构成第二镜子54的安装部分的凹陷部分51u。凹陷部分51y具有凹陷形状,使得凹陷部分51u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相交的方向(特别是副扫描方向)从外侧向内侧(即,在图中从左向右)凹陷。第一开口51b形成于凹陷部分51u的底部。此外,第二镜子54在第二镜子54被安装在盒框架51中的状态下容纳于凹陷部分51u中。

如图7的上部的参考例所示,还可以考虑第二镜子54的全部被设置在扫描仪单元50的外壳内侧,但是在这种构成中,扫描仪单元50与本实施例相比被大型化。即,在该参考例中,需要当在副扫描方向上看时关于副扫描方向的一个侧壁部分51a覆盖第二镜子54的全部,因此,侧壁部分51a和第二镜子54处于使得它们当在主扫描方向上看时被布置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因此,当使侧壁部分51a靠近另一侧壁部分时,需要也移动第二镜子54,但是第二镜子54的位置变化伴随着正常光路的变化,因此,例如通过缩短正常光路,出现使得不能获得希望的景深等的影响。出于这种原因,在一些情况下,难以为了简单的缩小尺寸而改变侧壁部分51a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的下部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镜子54与侧壁部分51a协作地构成扫描仪单元50关于副扫描方向的侧表面部分。因此,侧壁部分51a的位置可以在不改变第二镜子54的位置的情况下改变,并且即使当采用包括与参考例中的正常光路相同的正常光路的构成时,也能够减小扫描仪单元50关于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在图7的下部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与参考例相比,侧壁部分51a关于副扫描方向朝扫描仪单元50的中心侧偏移ΔW。当扫描仪单元50被缩小尺寸时,变得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并由于用于移动扫描仪单元50的驱动系统的负载减少而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和电力消耗的降低。此外,用于在ADF 1和主体单元30中设置扫描仪单元50的所需空间变小,因此,它还导致图像读取装置的尺寸减小。

顺便提及,在第二镜子54从第一开口51b的外侧被安装在设置于扫描仪单元50的外壳中的第一开口51b中的构成中,第二镜子54容纳在外壳的凹陷部分51u中也有效地抑制杂散光。即,如图6所示,朝着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和盒框架51之间的相对部分行进的光束的一部分L6被凹陷部分51u的周边壁或其周边处的侧壁部分51a遮挡。

(第三镜子)

下面将描述作为反射部件的另一示例的第三镜子55。如图8所示,盒框架51在关于副扫描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一开口51b相反)的另一侧壁部分51c处设置有第二开口51d。第二开口51d是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到外侧贯穿扫描仪单元50的孔。如在副扫描方向上看到的,第二开口51d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二开口51d关于高度方向的开口宽度。

第三镜子55相对于第二开口51d被安装到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第三镜子55的安装方法类似于第二镜子55的安装方法,并且第三镜子55类似于第二镜子55,并且第三镜子55通过使用例如由金属制成的板簧的固定部件被安装到盒框架51。与第二镜子54的情况类似,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看,第二开口51d的整个开口区域被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覆盖。因此,即使在光束从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进入第二开口51d的情况下,光束也被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反射到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因此,光束不导致杂散光。此外,如图3所示,盒框架51设置有作为第三镜子55的安装部分的凹陷部分51v,并且,第三镜子55与第二镜子的类似之处在于:第二开口51d形成于凹陷部分51v的底部并且第三镜子55容纳在凹陷部分51v中。

如图3和图8所示,盒框架51设置有构成第二开口51d的周边壁的第一上肋301、第二上肋302、下肋303,第一侧壁304和第二侧壁305。第一上肋301和第二上肋302为第二开口51d关于高度方向的上周边壁,并且下肋303为第二开口51d关于高度方向的下周边壁。这些肋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三镜子55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第一侧壁304和第二侧壁305分别是第二开口51d关于长边方向的一个侧周边壁和另一个侧周边壁,并且在对应于第三镜子55关于长边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在高度方向上延伸。顺便提及,第一上肋301和第二上肋302被设置在后面描述的第三镜子55的反射区域552(图9的部分(a))关于长边方向的两侧。

第一上肋301、第二上肋302、下肋303、第一扫描仪单元304和第二侧壁305中的每一个从凹陷部分51u的内表面突出。并且,当从扫描仪单元50的内侧在垂直于反射表面55a的方向上看时,第一上肋301、第二上肋302、下肋303、第一侧壁304和第二侧壁305中的每一个与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重叠。

这里,如图8所示,第二开口51d的开口形状是突出形状(反向T形),使得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不同的两部分彼此相邻。即,与图8中的第二开口51d的下区域(第一部分)的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第一宽度)相比,第二开口51d的上区域(第二部分)的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第二宽度)被设定为小的值。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包括整个突出的开口区域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沿着正常光路行进的光束L3在第二镜子54和第三镜子55之间被反射两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缩小光学系统,使得当光束接近透镜单元58时,正常光路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减小。

即,如图9的部分(a)所示,第二镜子54的第一反射区域541、第三镜子55的第一反射区域551、第二镜子54的第二反射区域542和第三镜子55的第二反射区域552的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依次变窄。然而,第二镜子54的第一反射区域541是反射表面54a的通过正常光路由第一镜子反射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面的区域。第三镜子55的第一反射区域551是反射表面55a的通过正常光路由第二镜子54反射一次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面的区域。第二镜子54的第二反射区域542是反射表面54a的通过正常光路由第三镜子55反射一次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面的区域。第三镜子55的第二反射区域552是反射表面55a的通过正常光路由第二镜子54反射两次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面的区域。

如图3所示,在正常光路中,第二次从第二镜子54向第三镜子55行进的光束的路径处于第一次从第二镜子54向第三镜子55行进的光束的路径之上。因此,第二开口51d以突出形状形成,使得其在上区域中的宽度窄并且其在下区域中的宽度宽,使得变得能够在确保沿正常光路行进的光的反射区域的同时覆盖和隐藏反射表面55a的不必要区域。

即,如图8所示,第一次被第二镜子54反射并沿正常光路行进的光束L3a和第二次被第二镜子54反射的光束L3b入射在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上,并被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反射。另一方面,进入关于主扫描方向偏离正常光路的位置的光束L4被黑色的盒框架51吸收并且不被第三镜子55反射,并因此不到达CCD 59a。因此,在在一个反射表面的不同区域(图9的部分(a)的551和552)中沿正常光路行进的光束被反射两次的构成中,期望减小缩小光学系统中的正常光路的宽度,从而使得露出反射表面的开口的形状尽可能地小。结果,可以有效地遮挡偏离正常光路的潜在杂散光。

顺便提及,期望减小缩小光学系统中的正常光路的宽度而设定开口的形状的构成不限于应用于同一开口,也可以应用于第一开口51b和第二开口51d之间的关系。即,如图9的部分(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在第三镜子55的第一反射区域551中比在第二镜子54的第一反射区域541中窄。此外,在第二开口51d的周边中,在主扫描方向上与反射区域551相邻的部分d1和d1关于主扫描方向被设置在第二镜子54的第一反射区域541内侧。结果,可以有效地遮挡关于主扫描方向偏向反射区域551的外部的入射光。

类似地,关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在第三镜子55的第二反射区域552中比在第二镜子54的第二反射区域542中窄。此外,在第二开口51d的周边中,在主扫描方向上与反射区域552相邻的部分d2和d2关于主扫描方向被设置在第二镜子54的第二反射区域542内。结果,可以有效地遮挡关于主扫描方向偏向反射区域552的外部的入射光。

当第二镜子54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反射部件时,第三镜子55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反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反射表面54a是第一反射表面,反射表面55a是第二反射表面。当第二镜子54的第一反射区域541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区域时,第三镜子55的第一反射区域551是在本实施例中被部署在缩小光学系统中的第一区域的下游的第二区域。此外,第二镜子54和第三镜子55的第二反射区域542和552分别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其他示例。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二镜子和第三镜子的开口被设置在扫描仪单元50的外壳中,但是也可以部署对应于另一反射部件的开口。例如,设置对应于第一镜子53、第四镜子56和第五镜子57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并且,从外壳外部安装到扫描仪单元50的外壳的镜子的反射表面也可以通过开口露出到外壳的内侧。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也能够以省略对应于第二镜子54和第三镜子55中的任一个的开口的形式实施本发明。同样,在这些实施例中,采用当从外壳内侧看时反射表面被开口的周边包围的构成,使得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杂散光。

顺便提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当从外壳内侧看时第一开口51b的整个区域被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覆盖、并且第二开口51d的整个区域被第三镜子55的反射表面55a覆盖的构成进行描述。然而,例如,如图9的部分(b)所示,第一开口51b和第二镜子54也可以处于使得第一开口51b的反射区域的一部分(51e)向第二镜子54的反射表面54a的外侧突出的位置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第二镜子54被安装到盒框架51之后,开口区域的突出部分51e和反射表面54a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诸如橡胶的部件62,由此确保第一开口51b处的遮光特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口51b也被设置为当从外壳内侧看时包围反射表面54a,使得至少在突出部分51e以外的部分中,可以将遮光功能赋予图像读取单元的外壳。

此外,关于相对于开口保持在外壳外部的反射部件,在与反射表面相反的反射部件的表面上,也可以由对可见光束遮光性能高的涂料或涂膜形成遮光层。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从扫描仪单元50的外部向开口行进的光束L5(图6)中的大部分被遮光层吸收或反射,并且没有到达反射表面。然而,通过这种构成,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杂散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与图像形成装置组装的图像读取装置103,但本发明也适用于能够单独使用的图像读取装置。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释的图像读取单元不限于用于从作为原稿的片材读取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单元,而是还可以应用为用于出于另一目的读取图像信息的装置。例如,图像读取单元可以用作用于为了调整图像浓度以及调整图像的位置和失真而读取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的装置。此外,图像读取单元还适用于读取和使用图像信息的装置,诸如纸币的真伪鉴别装置和用于在分发仓库中自动分拣包裹的装置。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图像处理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