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

文档序号:1209491 发布日期:2020-09-04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 (Integral motorcycle bumper and motorcycle ) 是由 赵瑞 牛庆禹 陈俊 于 2020-06-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包括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所述左防护部设有左前横管和左后横管,所述右防护部设有右前横管和右后横管,所述左前横管和右前横管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前横管,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位于前横管的后方靠下;本发明采用整体的保险杠结构,同时,保险杠采用前横管和后横管结合的近似于框架结构,且从方位上后横管设置于前横管的后下方,使得整个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设置位置覆盖摩托车倾倒后的着地范围,且整体的前后横杆合理分布倾倒时的支撑点,保证了安全性和防护的全面性;使用时前横杆位于前轮上部且前叉的前侧,方便安装、形成有效保护且利于保证外观,后横管位于发动机前侧靠下的位置,与摩托车倾倒时的着地点相对应,可有效保护摩托车本身以及发动机,且整体美观重量较轻。(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l motorcycle bumper and a motorcycle, which comprise a left protective part and a right protective part, wherein the left protectiv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eft front transverse pipe and a left rear transverse pipe; the motorcycle front and rear protection device adopts an integral bumper structure, meanwhile, the bumper adopts a similar frame structure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and the rear transverse pipe, and the rear transverse pipe is arranged behind and below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from the aspect, so that the arrangement positions of the whole left protection part and the right protection part cover the landing range of the motorcycle after toppling over, and the integral front and rear transverse rods ar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with support points during toppling over, thereby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the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ness; when the motorcycle is used, the front cross rod is position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wheel and at the front side of the front fork, the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is formed, the appearance is favorably ensured, the rear transverse tube is positioned at the position, which is close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engin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landing place of the motorcycle when the motorcycle is toppled, the motorcycle and the engine can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the whole body is attractive and light in weight.)

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部件安全防护,具体涉及一种增加行驶安全性的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于是骑行,因此安全系数较低,在摩托车上加装牢固的保险杠是保障安全驾驶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摩托车发生倾倒或者碰撞时,摩托车保险杠主要起缓冲和保护的作用。即摩托车在摔倒时先与路面接触的是保险杠,然后保险杠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消耗掉摩托车的动能,起到缓冲保护摩托车的作用,减少对车身的损坏。同时,由于保险杠的横向支撑,使得摩托车倒地时保险杠和排气管先着地,给驾驶员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尤其是摔倒时对驾驶者腿部的防护,防止摩托车摔倒时会压到腿部或被消音器的高温烫伤。

现有技术中,保险杠的结构形式多样,跨骑式摩托车的保险杠均为位于腿部靠前的整体,固定方式多为支耳延伸或者管材做扁后连接,也有采用保险杠主管与衬套焊接的连接方式;简单的支耳延伸强度较差,且时间长容易出现变形;管材做扁连接则不易控制断面平整一致性,强度也不能达到要求;而衬套与保险杠焊接的连接方式增加重量并影响外观;主要的是,现有的保险杠从结构上没能分析摩托车倾倒时的状况,而是注重安装方便、外观形式,从而导致没能有效的对摩托车车身以及驾乘人员形成有效的保护。

因此,需要对摩托车的保险杠结构进行改进,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且安装方便,同时,能够在摩托车倾倒或者撞击时形成良好的缓冲强度,从而对摩托车车身以及驾乘者形成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且安装方便,同时,能够在摩托车倾倒或者撞击时形成良好的缓冲强度,从而对摩托车车身以及驾乘者形成有效保护。

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所述左防护部设有左前横管和左后横管,所述右防护部设有右前横管和右后横管,所述左前横管和右前横管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前横管,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位于前横管的后方靠下;本发明的保险杠设置有前横管和后横管,且从方位上后横管设置于前横管的后下方,使得整个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设置位置覆盖摩托车倾倒后的着地范围,且整体的前后横杆合理分布倾倒时的支撑点,保证了安全性和防护的全面性;如图所示,使用时前横杆位于前轮上部且前叉的前侧,方便安装、形成有效保护且利于保证外观,后横管位于发动机前侧靠下的位置,与摩托车倾倒时的着地点相对应,可有效保护摩托车本身以及发动机,且整体美观重量较轻。

进一步,所述左前横管和右前横管之间以及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成整体,可拆卸式安装可采用现有的可拆卸式机械连接结构,比如法兰、螺栓等等;可拆卸式结构可使得本发明的结构安装方便且不改变前后一体的整体结构,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进一步,所述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还分别设有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连接点,用于将保险杠整体安装于车辆,连接点可以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也可以位于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其他部位,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左防护部还包括左防护主管,所述右防护部还包括右防护主管,所述左防护主管前后分别固定于左前横管和左后横管,所述右防护主管前后分别固定于右前横管和右后横管,通过左防护主管、右防护主管的连接,使得防撞梁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缓冲性能,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现有的机械连接方式,一般这种不需要拆卸维修的位置采用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的外侧端部分别向外延伸并向上固定形成左立管和右立管,所述左立管和右立管分别向内折弯形成左支撑横管和右支撑横管,所述左支撑横管和右支撑横管的内侧端部分别形成所述连接点,如图所示,连接点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类似于小法兰的结构(由于直接抵住受力,也可以是如图的单点连接支耳即可);左立管和右立管可以直接由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直接折弯增加侧面防护支撑,且折弯结构进一步利于缓冲,简化制作工艺;左支撑横管和右支撑横管的内侧端部分别形成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摩托车车架的两侧主边梁后,整个左立管和右立管与后横管之间整体形成框架支撑,而且连接点为轴向抵抗倾倒的受力,整体强度较高,设置位置与着地点相符合,利于缓冲,提高保险杠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左防护部还包括左防护斜管,右防护部还包括右防护斜管,所述左防护斜管前端固定于左防护主管,后端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左支撑横管,所述右防护斜管前端固定于右防护主管,后端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右支撑横管;该结构的固定一般采用焊接结构,强度高且不影响外观;左防护斜管和右防护斜管的设置使得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均形成三角形的防护结构,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并且,三角形防护结构结合防撞梁的整体框架结构有效提升防撞梁的防撞强度,并使得保险杠整体呈三维效果,在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缓冲效果的同时,外观美感较强;

如图所示,左防护斜管和右防护斜管均为向上凸出的平滑结构(形成近似弧形的向上凸出),有效提升缓冲性能以及整体的框架结构效果;同时为了增加稳固定以及全方位支撑,左防护斜管和右防护斜管与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之间还分别还固定(一般为焊接)有左支撑立管和右支撑立管,保证强度。

进一步,所述左立管和右立管分别位于所述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的外侧,这里的外和内是以摩托车的纵向中线为基准,靠近中线为内,远离中线为外,在此不再赘述;位于所述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的外侧指的是相对于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靠外,该结构利于摩托车倾倒时第一时间着地,并向前或向后(一般是向前)形成第二点着地,保证了保险杠的连续缓冲,利于保护驾乘人员并保护摩托车本身。

进一步,所述左前横管和右前横管之间通过两点紧固法兰连接,方便连接,并且在安装后可以位于前大灯靠下的位置,具有较好的隐秘性,拆装较为方便;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之间通过一头形成缩管并***另一头并通过径向穿过的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如图所示,左后横管内侧端部形成缩颈,直接***右后横管的内侧端部,通过径向穿过的螺栓形成固定,结构紧凑简单,同时承受弯矩,适合于本发明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上分别形成用于连接车架的连接点,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的合适位置分别固定有连接耳,通过连接耳连接于车架立管,如图所示,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的连接耳分别用于对应连接两个车架立管的左右;

所述左立管和右立管的中部分别向外侧近似弧形凸出,可形成有效的第一时间缓冲支撑,且具有良好的外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上安装有所述的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

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及摩托车,采用整体的保险杠结构,同时,保险杠采用前横管和后横管结合的近似于框架结构,且从方位上后横管设置于前横管的后下方,使得整个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设置位置覆盖摩托车倾倒后的着地范围,且整体的前后横杆合理分布倾倒时的支撑点,保证了安全性和防护的全面性;使用时前横杆位于前轮上部且前叉的前侧,方便安装、形成有效保护且利于保证外观,后横管位于发动机前侧靠下的位置,与摩托车倾倒时的着地点相对应,可有效保护摩托车本身以及发动机,且整体美观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于车架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于摩托车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包括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所述左防护部设有左前横管1和左后横管2,所述右防护部设有右前横管5和右后横管6,所述左前横管1和右前横管2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前横管,所述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之间沿横向连接成整体的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位于前横管的后方靠下;本发明的保险杠设置有前横管和后横管,且从方位上后横管设置于前横管的后下方,使得整个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设置位置覆盖摩托车倾倒后的着地范围,且整体的前后横杆合理分布倾倒时的支撑点,保证了安全性和防护的全面性;如图所示,使用时前横杆位于前轮上部且前叉的前侧,方便安装、形成有效保护且利于保证外观,后横管位于发动机前侧靠下的位置,与摩托车倾倒时的着地点相对应,可有效保护摩托车本身以及发动机,且整体美观重量较轻。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横管1和右前横管2之间以及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成整体,可拆卸式安装可采用现有的可拆卸式机械连接结构,比如法兰、螺栓等等;可拆卸式结构可使得本发明的结构安装方便且不改变前后一体的整体结构,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还分别设有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连接点,用于将保险杠整体安装于车辆,连接点可以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也可以位于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其他部位,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防护部还包括左防护主管3,所述右防护部还包括右防护主管4,所述左防护主管3前后分别固定于左前横管1和左后横管5,所述右防护主管4前后分别固定于右前横管2和右后横管6,左防护主管3、右防护主管4可由左前横管1和右前横管2直接折弯形成,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通过左防护主管3、右防护主管4的连接,使得防撞梁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缓冲性能,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现有的机械连接方式,一般这种不需要拆卸维修的位置采用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的外侧端部分别向外延伸并向上固定形成左立管7和右立管8,所述左立管7和右立管8分别向内折弯形成左支撑横管13和右支撑横管14,所述左支撑横管13和右支撑横管14的内侧端部分别形成所述连接点,如图所示,连接点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类似于小法兰的结构(由于直接抵住受力,也可以是如图的单点连接法兰即可),即如图所示的小法兰15、16,使用时分别固定连接于(抵住连接)车架主管(分别对应连接两侧的主管21、22);左立管7和右立管8可以直接由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直接折弯形成,用于增加侧面防护支撑,且折弯结构进一步利于缓冲,简化制作工艺;左支撑横管和右支撑横管的内侧端部分别形成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摩托车车架的两侧主边梁后,整个左立管和右立管与后横管之间整体形成框架支撑,而且连接点为轴向抵抗倾倒的受力,整体强度较高,设置位置与着地点相符合,利于缓冲,提高保险杠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防护部还包括左防护斜管9,右防护部还包括右防护斜管10,所述左防护斜管9前端固定于左防护主管3,后端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左支撑横管13,所述右防护斜管10前端固定于右防护主管4,后端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右支撑横管14;该结构的固定一般采用焊接结构,强度高且不影响外观;左防护斜管9和右防护斜管10的设置使得左防护部和右防护部均形成三角形的防护结构,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并且,三角形防护结构结合防撞梁的整体框架结构有效提升防撞梁的防撞强度,并使得保险杠整体呈三维效果,在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缓冲效果的同时,外观美感较强;

如图所示,左防护斜管9和右防护斜管10均为向上凸出的平滑结构(形成近似弧形的向上凸出),有效提升缓冲性能以及整体的框架结构效果;同时为了增加稳固定以及全方位支撑,左防护斜管和右防护斜管与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之间还分别还固定(一般为焊接)有左支撑立管11和右支撑立管12,保证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立管7和右立管8分别位于所述左防护主管3和右防护主管4的外侧,这里的外和内是以摩托车的纵向中线为基准,靠近中线为内,远离中线为外,在此不再赘述;位于所述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的外侧指的是相对于左防护主管和右防护主管靠外,该结构利于摩托车倾倒时第一时间着地,并向前或向后(一般是向前)形成第二点着地,保证了保险杠的连续缓冲,利于保护驾乘人员并保护摩托车本身。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横管1和右前横管2之间通过两点紧固法兰连接,方便连接,并且在安装后可以位于前大灯靠下的位置,具有较好的隐秘性,拆装较为方便;所述左后横管和右后横管之间通过一头形成缩管并***另一头并通过径向穿过的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如图所示,左后横管内侧端部形成缩颈,直接***右后横管的内侧端部,通过径向穿过的螺栓形成固定,结构紧凑简单,同时承受弯矩,适合于本发明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上分别形成用于连接车架的连接点,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的合适位置分别固定有连接耳17、18,通过连接耳连接于车架立管,如图所示,左后横管5和右后横管6的连接耳17、18分别用于对应连接两个车架立管19、20的左右;

所述左立管7和右立管8的中部分别向外侧近似弧形凸出,可形成有效的第一时间缓冲支撑,且具有良好的外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上安装有所述的整体式摩托车保险杠;如图所示,摩托车23安装有所述保险杠,保险杠的前横杆位于前轮上部且位于前叉前,形成整体的包绕;后横管位于发动机前下方穿过摩托车车体并位于发动机排气系统内侧,整体结构美观紧凑,具有较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健身锻炼用平衡独轮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