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文档序号:1237791 发布日期:2020-09-11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Method for moving needle in weaving station ) 是由 连坚和 于 2020-04-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编织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步骤一:第一织针斜向上位移至最高位的翻针位,线圈从第一织针前端滑至第一扩圈片位置,且刷开第一针舌将第一针钩打开,第二织针的第二扩圈片上勾住先前的旧线圈;步骤二:第二织针斜向上位移且穿过第一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内侧,第一扩圈片将第二织针的第二针舌刷开,并利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沙嘴对第一织针顶端的第一针钩进行喂纱;步骤三:第二织针斜向下复位运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下滑,而第二扩圈片上勾住的旧线圈随之上滑并将第二针舌闭合。有益效果是:新增加了套针功能,原先只有编织、翻针和吊目三种常见功能及组合;每新增一项功能,且重新组合优化,可以大大丰富花型组织结构。(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eav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trocar weaving station walk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knitting needle is obliquely and upwards displaced to the needle turning position of the highest position, the loop slides to the position of a first widening sheet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knitting needle, a first latch is brushed to open a first needle hook, and a second widening sheet of the second knitting needle catches the previous old loop; step two: the second knitting needle moves obliquely upwards an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inner side of a first ring expanding sheet of the first knitting needle, the first ring expanding sheet brushes a second latch of the second knitting needle, a second hook is used for hooking the coil, and the yarn is fed to the first hook at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knitting needle by the sand nozzle; step three: the second knitting needle moves downwards in a slant resetting way, the second hook catches the coil to slide downwards, and the old coil caught on the second loop expanding sheet slides upwards to close the second latch.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that: the trocar function is newly added, and the original functions only comprise three common functions of knitting, needle turning and eye hanging and combination; every time a function is added and recombined and optimized, the patter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an be greatly enriched.)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编织技术需求更高。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首先编织起底部,并在该起底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作为针织物的本体的基础针织物部。而传统的编织方法,套针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上的需求,编织后的成品较为单一。

本申请人有见于上述习知现有编织方法的不足,秉持研究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结合生产实践,利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提出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因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出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配合编织山板来实现套针的多个工位动作,其功能性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使整体编织产品具有丰富花型组织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织针和第二织针、第一织针具有第一针舌和第一针钩、第一扩圈片,第二织针具有第二针舌和第二针钩、第二扩圈片。

步骤一:第一织针斜向上位移至最高位的翻针位,线圈从第一织针前端滑至第一扩圈片位置,且刷开第一针舌将第一针钩打开,第二织针的第二扩圈片上勾住先前的旧线圈;

步骤二:第二织针斜向上位移且穿过第一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内侧,第一扩圈片将第二织针的第二针舌刷开,并利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沙嘴对第一织针顶端的第一针钩进行喂纱;

步骤三:第二织针斜向下复位运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下滑,而第二扩圈片上勾住的旧线圈随之上滑并将第二针舌闭合,使其线圈穿过旧线圈,完成套圈动作。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扩圈片和第二扩圈片外侧均设有扩圈片凹槽,扩圈片凹槽向内侧凹陷。

具体的,所述的步骤一中的线圈由第一扩圈片外侧的扩圈片凹槽牵引斜向上位移,旧线圈则由第二扩圈片外侧的扩圈片凹槽牵引斜向上位移。

具体的,所述的步骤二中的第二织针穿过第一织针时,第一扩圈片上的扩圈片凹槽刷开第二织针上的第二针舌,第二针舌向后翻转,打开第二针钩。

具体的,所述的步骤三中的第二织针斜向下复位运动时,第一扩圈片上的扩圈片凹槽带动第二针舌向前翻转,第二针舌与第二针钩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在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基础上,重新优化组合工位动作,通过左右行特殊接针,可以实现套针功能;套针表现方式可以是前翻后接或前接后翻,可以实现编织、吊目、紧编、二层吊、二层编、编吊、套针和不织8个动作。在结构设计上,织针扩圈片与之前的不同,增加了凹槽;编织与翻针三角走针面重新设计;新增加了套针功能,原先只有编织、翻针和吊目三种常见功能及组合;每新增一项功能,且重新组合优化,可以大大丰富花型组织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一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织针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不织的走针路线图;

图5是本发明编吊的走针路线图;

图6是本发明吊目的走针路线图;

图7是本发明接针的走针路线图;

图8是本发明编织(二层编)的走针路线图;

图9是本发明紧编的走针路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编织(二层吊目)的走针路线图;

图11是本发明编织(二层编织)的走针路线图;

图12是本发明套针(前床)的走针路线图;

图13是本发明翻针(后床)的走针路线图。

标注说明:第一织针1、第二织针2、第一针舌11、第一针钩12、第一扩圈片13,第二针舌21、第二针钩22、第二扩圈片23、线圈4、旧线圈41、喂纱6、扩圈片凹槽5。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织针和第二织针、第一织针具有第一针舌和第一针钩、第一扩圈片,第二织针具有第二针舌和第二针钩、第二扩圈片。

步骤一:第一织针斜向上位移至最高位的翻针位,线圈从第一织针前端滑至第一扩圈片位置,且刷开第一针舌将第一针钩打开,第二织针的第二扩圈片上勾住先前的旧线圈;

步骤二:第二织针斜向上位移且穿过第一织针的第一扩圈片内侧,第一扩圈片将第二织针的第二针舌刷开,并利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沙嘴对第一织针顶端的第一针钩进行喂纱;

步骤三:第二织针斜向下复位运动,第二针钩勾住该线圈下滑,而第二扩圈片上勾住的旧线圈随之上滑并将第二针舌闭合,使其线圈穿过旧线圈,完成套圈动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扩圈片和第二扩圈片外侧均设有扩圈片凹槽,扩圈片凹槽向内侧凹陷。所述的步骤一中的线圈由第一扩圈片外侧的扩圈片凹槽牵引斜向上位移,旧线圈则由第二扩圈片外侧的扩圈片凹槽牵引斜向上位移。所述的步骤二第二织针穿过第一织针时,第一扩圈片上的扩圈片凹槽刷开第二织针上的第二针舌,第二针舌向后翻转,打开第二针钩。所述的步骤三中第二织针斜向下复位运动时,第一扩圈片上的扩圈片凹槽带动第二针舌向前翻转,第二针舌与第二针钩闭合。

如图4至12所示的走针路线图,织针后端设有长针脚,长针脚上设有两个长针片锺,长针脚后端连接于工位针脚,工位针脚上设有工位片锺,而编织山板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翻针三角、编织三角、工位三角组、推针三角和抬针三角,编织三角两侧均设有度目三角,编织山板通过各个三角组件相互配合来控制织针动作,上长针片锺设置在翻针三角和编织三角之间,上长针片锺运行轨迹为上行翻针跑道,而下长针片锺位下行编织跑道,工位片锺位于工位三角组,工位三角组通过控制工位片锺位来决定走针轨迹,左右行特接就套针。

工位三角组由三个工位三角组成,三个工位三角配合做上下运动来控制工位针脚,每个工位三角分为全打出、打出一半和不打出三种工作状态。三个工位三角为全打出时,其编织山板为零位;左右两工位三角位不打出,中工位三角为全打出,其编织山板为编吊;左右两工位三角位为打出一半,中工位三角为全打出,其编织山板为吊目和编织二层吊目;左工位三角全打出、中右工位三角为打出一半,其编织山板为接针,左右两工位三角位为打出一半,中工位三角为不打出,其编织山板为编织二层编,左工位三角位为全打出,中右工位三角为不打出,其编织山板为紧编;左右两工位三角位为全打出,中工位三角为不打出,其编织山板为翻针后床;左工位三角位为全打出,中右工位三角为打出一半,其编织山板为套针前床。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具有变色效果的针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