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1257313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 (Bactericidal mixture containing triazole compoun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王良清 张芳 杨志鹏 隋书婷 张凯莉 王玉 于 2020-06-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式(I)所示化合物,活性成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化合物&lt;Image he="229" wi="700" file="DDA0002522326160000011.GIF"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gt;&lt;/Image&gt;本发明混合物或其制剂施用于小麦,对小麦病害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tericidal mixture containing a triazole compoun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the bactericidal mixture contains an active ingredient A and an active ingredient B, wherein the active ingredient A is a compound shown in a formula (I), and the active ingredient B is the triazole bactericide compound)

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混合物或其制剂能够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同时可提高防治效果和延缓抗药性发展。

背景技术

三唑类杀菌剂利用三唑环与菌体内的铁卟啉中心铁原子进行配位阻碍铁卟啉铁氧络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最终导致菌体因细胞膜损伤而死亡。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显著的植物生长调节特性。

三唑类杀菌剂能够打破植物重要激素之间的平衡,调节植物生长,甚至被称为“植物多重保护剂”,应用实践中证明三唑类杀菌剂通过调节植物生理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多种逆境胁迫如盐胁迫、干旱胁迫、冰冻胁迫、高温胁迫等对植物正常生长代谢造成的不良影响。独特的抑菌机制以及广泛的杀菌谱使三唑类杀菌剂作为主流农药长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包括三唑酮(triadimefon)、三唑醇(Triadimenol)、烯效唑(uni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多效唑(paclobutrazol)、丙环唑(propi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氟醚唑(tetraconazole)、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等。

氯氟醚菌唑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氯氟醚菌唑分子中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非常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结合态,很好地抑制壳针孢菌的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活多变的空间形态使得氯氟醚菌唑对多种抗性菌株始终保持高效,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抗性管理工具。既可以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叶面喷雾。CAS登录号:494793-67-8,其化学结构式为:

丙硫菌唑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主要用于谷物、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和蔬菜等,杀菌谱广,几乎对谷物所有真菌病害都有优异防效,包括有由壳针孢菌(Septo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和喙孢菌(Rhynchosporium spp.)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锈病、颖枯病、叶斑病、网斑病、菌核病、基腐病、霉病等。丙硫菌唑既可叶面喷雾,也可种子处理;对人和环境安全。其化学结构式为:

如式(I)所示化合物是日本Agro-kanesho公司开发的广谱吡啶类杀菌剂(Aminopyrifen),开发代号AKD-5195,IUPAC化学名称:4-苯氧基苄基2-氨基-6-甲基烟酸酯,CAS登录号:1531626-08-0。该化合物对多种果蔬作物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效较高。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粮食作物病害严重制约农作物安全生产,病害发生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而且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杀菌剂的使用是植物病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连续高剂量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容易造成害菌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的化学药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等积极特点。随着农户对环保观念的认识越来越深,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发明对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应用于真菌病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量的试验结果显示,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进行合理的复配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随着环境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药剂的抗性问题,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农药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该组合物或其制剂能够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同时可延长持效期和延缓抗药性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为Aminopyrifen:

和活性成分B为三唑类杀菌剂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三唑类杀菌剂化合物选自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50:1~1:50。

进一步地,所述的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5:1~1:30;优选的,质量比为5:1~1:10。

进一步地,所述的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5:1、10:1、5:1、1:1、1:5、1:10、1:15或1:30。

进一步地,所述的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4:1~1:20;优选的,质量比为4:1~1:8。

进一步地,所述的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4:1、2:1、1:2、1:4、1:8或1:20。

进一步地,以所述杀菌混合物的总重量为100wt%计,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菌混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95wt%,优选5~80wt%,更优选为10~60wt%。

具体地,所述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在杀菌混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0~60wt%,例如,所述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的含量之和为24wt%、30wt%、35wt%和40wt%;

或者,所述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在杀菌混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0~60wt%,例如,所述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的含量之和为20wt%、25wt%、30wt%和35wt%。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所述杀菌混合物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润湿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钠、α烯烃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蚕沙、皂角粉、无患子粉、SOPA、净洗剂、乳化剂2000系列和湿润渗透剂F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类、磷酸盐类、EO-PO嵌段共聚物和EO-PO接枝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有机膨润土、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崩解剂选自硫酸钠、硫酸铵、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膨润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防冻剂选自醇类、醇醚类、氯代烃类和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消泡剂选自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8-C10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均四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碳酸亚烃酯、柴油、溶剂油、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棕榈油等)、植物油衍生物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防腐剂选自丙酸、丙酸钠盐、山梨酸、山梨酸钠盐、山梨酸钾盐、苯甲酸、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卡松和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稳定剂选自磷酸氢二钠、草酸、丁二酸、己二酸、硼砂、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油酸三乙醇胺、环氧化植物油、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增效剂选自增效磷、增效醚;和/或

载体选自铵盐、磨碎的天然矿物、磨碎的人造矿物、硅酸盐、树脂、蜡、固体肥料、水、有机溶剂、矿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油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杀菌混合物的剂型可以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

乳油是将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乳化剂大多使用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的混合物。乳油配制比较简单方便,生物效果较高,但是原料费用高,制剂的成本过高,增加了制剂的制造成本。

水乳剂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液体。水乳剂除了有效成分和溶剂以外,还会添加乳化剂、分散剂、抗冻剂等辅助剂,从而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

微乳剂是由液态农药、分散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农药粒子为0.01~0.1微米,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有机溶剂,环境污染小、对靶标生物渗透性强、附着力好,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制剂。

悬浮剂是指将组合物按一定比例与适宜的表面活性剂、水或有机溶剂混合,使用玻璃珠,用砂磨机进行粉碎至D90(90%的颗粒的粒径)<10μm,获得粉碎浆料,再往粉碎浆料中加入增稠剂、分散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去离子水等混合而成。悬浮剂分为水悬浮剂和油悬浮剂两种,其粒径小,生物活性高,没有粉尘飞扬问题,不易燃易爆。

可分散油悬浮剂是指有效成分(可能含其他溶剂的有效成分)稳定悬浮于有机流体中的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使用。可分散油悬浮剂相比与其他剂型相比,具有安全环保,药性好等特点。可分散油悬浮剂生产过程中无粉尘污染,也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对生产者和使用者比较安全,贮存和运输也方便安全,对环境也比较安全。

可湿性粉剂是指将组合物原药按一定比例与分散剂、润湿剂、填料等预先粉碎混合均匀,再经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细度满足至少98wt%通过45μm试验筛的要求。可湿性粉剂是能均匀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其中除了活性物质和惰性物质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湿性粉剂不使用溶剂和乳化剂,对植物较安全,不易产生药害,对环境安全。

水分散粒剂是把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再造粒成水分散性粒剂,将组合物按一定比例与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和惰性物质粉末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再通过流化床造粒或喷雾造粒或盘式造粒的方法进行造粒得到。原料在混合过程中经气流粉碎、使粉粒细度达到要求,并使用双螺旋型混合机和犁刀式混合机经多次混合使产品混合均匀。这种剂型流动性能好,使用方便,无粉尘飞扬,安全可靠。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所述的杀菌混合物用于所述植物、所述植物的叶片、所述植物的种子和所述植物附近的区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混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所述植物病害为真菌或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病害为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进一步地,所述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为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

本发明通过对杀菌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的优化,使其毒性和残留达到较好的平衡,能够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1)增加了杀菌活性,扩大了应用范围,增产作用明显;

(2)安全环保,能大幅度降低籽粒中DO含量,发展前景广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用成本;

(3)超高效,残效期长,能够延缓害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持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供试药剂:95%Aminopyrifen原药;97%氟唑菌酰胺原药;95%丙硫菌唑原药;以上所有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提供。

小麦赤霉病的室内生物测定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NT/T 1156.2-2006

供试作物及菌株

供试病原菌: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从河南地区采集带病麦穗进行分离。在麦穗上颖壳基部寻找粉红色霉层,用牙签将粉红色霉层挑落至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培养,备用。

药剂配制:将供试原药先用丙酮溶解,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有机溶剂最终含量不超过2%。

用微波炉将PDA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按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原则,取1mL配置好的待测药液和9mL PDA培养基加入到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混匀,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将活化好的病原真菌打成菌饼,待含药培养基凝固后,将菌饼放到培养基的中心位置,最后用封口膜密封培养皿,然后置于27℃的培养箱中培养,同时设立不含药剂的空白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三次。

培养72h后,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厘米(c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

按以下公式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D=D1-D2············(1)

D——菌落增长直径;

D1——菌落直径;

D2——菌饼直径。

I=(D0-Dt)/D0*100············(2)

式中:

I——菌丝生长抑制率;

D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Dt——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统计分析: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等值,相关系数R,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复配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式(3)、式(4)、式(5)计算:

式中: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菌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混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TIA*PA+TIB*PB·······(4)

式中: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实施例1

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室内生物测定

表1结果显示,95%Aminopyrifen原药防治小麦赤霉病EC50分别为4.124mg/L,97%氯氟醚菌唑原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EC50为5.311mg/L,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杀菌混合物1:50~50:1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杀菌混合物1:30~15:1共毒系数>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Aminopyrifen:氟唑菌酰胺=1:5的共毒系数值最大,为149.275>120,EC50为3.395mg/L,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 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不同配比对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测定结果

注:以上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值保留小数点后3位,下表2同。

实施例2

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室内生物测定

表2结果显示,95%丙硫菌唑原药防治小麦赤霉病EC50分别为5.917mg/L,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杀菌混合物1:50~50:1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1:30~15:1共毒系数>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Aminopyrifen:氟唑菌酰胺=1:2的共毒系数值最大,为176.023>120,EC50为2.936mg/L,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2 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不同配比对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回归方程 r<sup>2</sup> EC<sub>50</sub> 共毒系数 作用
Biopesticide (Y=) / (mg/L) (ATI) (TTI) (CTC) /
Aminopyrifen 1.797x-1.106 0.994 4.124(3.172-5.253) 100.000 / / /
丙硫菌唑 1.527x-1.179 0.993 5.917(4.420-7.095) 69.697 / / /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50 1.484x-1.078 0.99 5.322(3.901-7.120) 77.490 70.292 110.240 相加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30 1.494x-1.060 0.994 5.118(3.742-6.822) 80.578 70.675 114.013 相加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20 1.793x-1.195 0.966 4.640(3.641-6.160) 88.879 71.140 124.935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8 1.641x-1.070 0.996 4.490(3.455-6.007) 91.849 73.064 125.709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4 1.589x-0.780 0.997 3.095(2.345-4.103) 133.247 75.758 175.885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1:2 1.560x-0.730 0.994 2.936(2.205-3.897) 140.463 79.798 176.023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2:1 1.610x-0.820 0.997 3.232(2.462-4.282) 127.639 89.899 141.980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4:1 1.578x-0.853 0.996 3.474(2.643-4.665) 118.710 93.939 126.369 增效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20:1 1.773x-1.160 0.997 4.509(3.531-5.984) 91.462 98.557 92.801 相加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50:1 1.682x-1.202 0.996 5.184(4.014-6.917) 79.552 99.406 80.028 相加

制备例1: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4:20)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4%,活性成分B氯氟醚菌唑为20%,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6%,分散剂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各助剂混合均匀,投入机械粉碎机中进行初粉碎,之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再混合均匀,即制得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

制备例2: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5%,活性成分B氯氟醚菌唑为2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增稠剂阿拉伯树胶2%,大豆油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备例3: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5%,活性成分B氯氟醚菌唑为30%,润湿剂木质素磺酸盐4%,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防冻剂丙二醇3%,增稠剂硅酸镁铝0.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润湿剂、分散剂、防冻剂、和水投入到搅拌釜中,充分搅拌后用砂磨机进行粉碎至D90(90%的颗粒的粒径)<10μm,研磨完成后,抽入高速剪切机中,加入增稠剂后,进行高速剪切,剪切完成后即制得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

制备例4:4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8:32)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8%,活性成分B氯氟醚菌唑为32%,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增稠剂阿拉伯树胶2%、玉米油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4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备例5:2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5:15)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5%,活性成分B丙硫菌唑为15%,润湿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5%,防冻剂丙二醇3%,增稠剂有机膨润土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润湿剂、分散剂、防冻剂、和水投入到搅拌釜中,充分搅拌后用砂磨机进行粉碎至D90(90%的颗粒的粒径)<10μm,研磨完成后,抽入高速剪切机中,加入增稠剂后,进行高速剪切,剪切完成后即制得2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

制备例6: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10%,活性成分B丙硫菌唑为15%,润湿剂木质素磺酸盐4%,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防冻剂丙二醇2%,增稠剂硅酸镁铝0.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润湿剂、分散剂、防冻剂、和水投入到搅拌釜中,充分搅拌后用砂磨机进行粉碎至D90(90%的颗粒的粒径)<10μm,研磨完成后,抽入高速剪切机中,加入增稠剂后,进行高速剪切,剪切完成后即制得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

制备例7: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10%,活性成分B丙硫菌唑为20%,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增稠剂黄原胶2%、大豆油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备例8: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

活性成分A Aminopyrifen为15%,活性成分B丙硫菌唑为2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6%,分散剂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6%,硅藻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各助剂混合均匀,投入机械粉碎机中进行初粉碎,之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再混合均匀,即制得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河北省小麦种植常年发生种植地进行

试验时间:2019年5月上旬小麦初穗期

试验处理:设置单剂、清水对照,2次施药间隔10d,喷药时间分别为小麦初穗期和扬花期。小区试验每个处理面积667m2,无重复。采用常规电动喷雾器喷雾。

调查方法:采用5点取样定点调查。每处理每点调查1m2,收获前10d调查总穗数、发病穗数。以小麦穗部发病情况划分病情严重度,共分5级:

0级,无病;

1级,病小麦穗数占全部小麦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麦穗数占全部小麦穗的1/4~1/2;

3级,病小麦穗数占全部小麦穗的1/2~3/4;

4级,病小麦穗数占全部小麦穗的3/4以上。

按照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大级值,计算病情指数;

按照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按照单位面积计算1m2平均穗数、病穗率。

小麦收获期取样,晾晒3d后测定每小区的667m2实测产量。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用IBM SPSS Statistics2.0数据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法)。

实施例3

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施药量明细详见表3。

表3 田间试验用药量对照表

处理 药剂 用药量g a.i/hm<sup>2</sup>
A1 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4:20) 100
A2 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 100
A3 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 100
A4 4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8:32) 100
A5 30%Aminopyrifen悬浮剂 150
A6 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 150
A7 清水对照 /

表4结果显示,通过田间药效小区试验,收获前10d调查结果显示,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好,处理小区病穗率为6.25%,防治效果为82.83%。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4:20)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0.64%、80.48%,在0.01水平和0.05水平下,二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不存在差异性;4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水分散粒剂(8:32)防效为79.56%,与对照单剂30%Aminopyrifen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相比,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30%Aminopyrifen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防效分别为73.31%、66.58%。处理A1~A4任一杀菌混合物与两种对照单剂在0.01水平和0.05水平下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4 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不同复配及单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情况

注:以上各处理数据是按照单位面积计算1m2平均穗数、病穗率;上表中的防治效果%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表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

上表中的产量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

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结果显示,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复配在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不仅降低了病穗率、病情指数,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其中4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8:32)还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另外,据药后观察,各处理区A1~A7的小麦生长均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小麦生长安全。

实施例4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施药量明细详见表6。

表6 田间试验用药量对照表

处理 药剂 用药量g a.i/hm2
B<sub>1</sub> 2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唑悬浮剂(5:15) 100
B<sub>2</sub> 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 100
B<sub>3</sub> 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 100
B<sub>4</sub> 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 100
B<sub>5</sub> 30%Aminopyrifen悬浮剂 150
B<sub>6</sub>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180
B<sub>7</sub> B<sub>9</sub>:清水对照 /

由表7结果显示,通过田间药效小区试验,收获前10d调查结果显示,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处理小区病穗率分别为6.35%、6.23%,防效分别为86.21%、86.16%。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2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5:15)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4.16%、83.35%,两个处理在0.01水平和0.05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各复配防效大于80%以上。30%Aminopyrifen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效分别为75.21%、66.72%。处理B1~B4任一杀菌混合物与两种对照单剂在0.01水平和0.05水平下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7 Aminopyrifen、丙硫菌唑不同复配及单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情况

注:以上各处理数据是按照单位面积计算1m2平均穗数、病穗率;上表中的防治效果%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代表1%水平差异显著。

表8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

B<sub>1</sub>:2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唑悬浮剂(5:15) 产量/kg/667m<sup>2</sup> 差异性 安全性
B<sub>2</sub>: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 433.75 a 正常
B<sub>3</sub>: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 403.78 c 正常
B<sub>4</sub>: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 433.89 a 正常
B<sub>5</sub>:30%Aminopyrifen悬浮剂 436.51 a 正常
B<sub>6</sub>: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429.48 b 正常
B<sub>7</sub>:清水对照 386.55 d 正常

上表中的产量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

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结果显示,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复配在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不仅降低了病穗率、病情指数,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其中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还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另外,据药后观察,各处理区A-1~A7的小麦生长均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小麦生长安全。

实施例5

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测定

供试材料:供试小麦豫麦34号为小麦白粉病高感品种。

供试病原: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小麦种子催芽后,将小麦定量播种于口径30cm种植盆中,当幼苗长至1叶1心期时,放入25℃光照培养箱,光暗比16:8h交替培养,小麦长势均匀一致,备用。

将新鲜的小麦白粉菌孢子悬浮液喷洒到备用小麦苗上,每处理2盆,每盆15株。接种72h后药剂处理,药前调查各处理病情指数,药后每5d调查一次病情指数,至对照全部发病,计算防效。

表9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处理浓度

表10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药后5d,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处理和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处理平均防效最好,分别为75.16%和74.44%,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4:20)处理、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处理、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处理和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58%、72.26%、71.93%、71.99%,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对照单剂30%Aminopyrifen悬浮剂处理、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处理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

药后10d,30%Aminopyrifen悬浮剂处理、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处理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防效分别为64.93%、62.63%、63.55%,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增长防治效果提高。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76.25%,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浓度处理的防效。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防效为74.62%,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10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处理浓度

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

实施例6

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供试品种:豫麦34号;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m2,4次重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

试验地点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种植地,施药时间是2019年5月中旬。

每小区对角线固定五点取样,每点查0.25m2植株,小麦拔节期调查基部1~5片叶,抽穗后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施药前定株调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记录病情指数,药后7、21d各调查一次,计算各防效。

分级调查,分级标准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22-2000,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

采用9级分级法:

白粉病的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1)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2)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或防治效果(施药前无基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用IBM SPSS Statistics2.0数据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法)。

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剂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前个处理小区病情指数在2.16~3.45,药后14d,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病情指数分别为6.58和5.68,防效分别为85.23%和86.03%。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4:20)、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2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悬浮剂(10:15)、35%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15:20)四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2.23%、81.61%、80.04%和80.12%,防治效果较好,D1~D8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单剂。

药后21d,30%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25)、30%Aminopyrifen·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两处理防效提高,分别为86.51%和86.24%,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Aminopyrifen与丙硫菌唑进行复配处理均优于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个复配防效均高于74.65%。24%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可湿性粉剂(4:20)、35%Aminopyrifen·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30)处理防效分别为76.18%和76.04%,两个处理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表11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处理浓度

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代表5%水平差异显著。

以上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进行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单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明显低于复配药剂,并且在试验过程中,各药剂试验浓度下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因此用Aminopyrifen与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进行复配,能缓解白粉病菌抗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延长药剂的使用年限。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在田间试验,本发明所述Aminopyrifen和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进行复配的混合物对农作物真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复配所得的杀菌混合物或其制剂防效显著,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并且在试验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说明在所得杀菌混合物或制剂的杀菌协同增效提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作物安全。

虽然,上文中己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棉花种子毛籽的包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