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护理器

文档序号:1258401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颈部护理器 (Neck nursing device ) 是由 李云朋 岳宗进 许大勇 魏景梅 于 2020-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颈部护理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低头工作而出现的慢性劳损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两个半圆形的护板,两个护板可拼合并将人的颈部包裹,其特征在于,两个护板内均开设有护板气仓,两个护板气仓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颌托板,两个护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两个微型气泵一端均和相应的护板气仓相连通且另一端均和外界空气通过护板出气孔相连通;本发明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低头工作可能带来的颈椎变形和颈椎疲劳,保护低头工作者的颈椎,实用性强。(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ck nursing device,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device can not treat chronic strain caused by head lowering work in daily life and work; the technical schem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two semicircular guard plates can be spliced and wrap the neck of a person, and the air bag type air bag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guard plate air chambers are formed in the two guard plates, lower jaw supporting plates are connected in the two guard plate air chambers in an up-and-down sliding mode, miniature air pumps are fixedly connected in the two guard plates, one ends of the two miniature air pumps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uard plate air chambers, and the other ends of the two miniature air pumps are communicated with outside air through guard plate air outlet holes; the cervical vertebra protection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ervical vertebra deformation and cervical vertebra fatigue possibly caused by long-time head lowering work, protects the cervical vertebra of head lowering workers, and is high in practicability.)

颈部护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正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颈部护理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在现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性劳损成为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大量统计材料表明不当的工作姿势最易造成慢性颈椎劳损,例如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而现有的颈椎护理装置中缺少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长期低头工作者的颈椎保护能力。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颈部护理器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颈部护理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低头工作而出现的慢性劳损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护板,两个护板可拼合并将人的颈部包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护板内均开设有护板气仓,两个所述的护板气仓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颌托板,两个所述的护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两个所述的微型气泵一端均和相应的护板气仓相连通且另一端均和外界空气通过护板出气孔相连通;

两个所述的护板之间设置有中空的下巴壳,所述的下巴壳内固定连接有中仓,所述的中仓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下巴壳内的侧仓,所述的中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一端置于下巴壳外部的下巴托板,所述的下巴托板下端通过弹簧和滑动连接在中仓内的中仓密封板相连,两个所述的侧仓内均滑动连接有侧仓密封板,所述的中仓和两个所述的侧仓通过连通小孔连通,所述的中仓密封板和两个侧仓密封板下方的空间内充满液压油;

两个所述的侧仓内部顶面均固定连接有侧仓气压传感器,两个所述的护板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两个所述的侧仓气压传感器均和所述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护板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前翼板,两个所述的前翼板上均开设有前滑槽,两个所述的前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前滑块,两个所述的前滑块上均螺纹配合有前螺杆,两个前螺杆一端均可和所述的下巴壳接触;

所述的下巴壳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双头螺杆,所述的前双头螺杆两端均螺纹配合有可置于相应前滑槽内的压紧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侧仓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四个所述的限位块上端均一体连接有楔形的导流块,相邻的两个楔形块的倾斜面相对;

两个所述的侧仓密封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梯形的密封块,两个所述的密封块可置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并和楔形块的斜面接触,所述的侧仓和相邻护板内的微型气泵相连通。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护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颈椎上壳,所述的颈椎上壳内滑动连接有颈椎上压块,所述的颈椎壳和相邻护板内的微型气泵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颈椎上壳下端固定连接有结构柱,所述的结构柱下端固定连接有颈椎下壳,所述的颈椎下壳和颈椎上壳相连通,所述的颈椎下壳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

所述的颈椎下壳下端开设有颈椎出气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护板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后翼板,两个所述的后翼板上均开设有后滑槽,两个后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后滑块;

所述的结构柱上转动连接有后双头螺杆,所述的后双头螺杆两端穿过所述的后滑块并和后滑块螺纹配合。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护板气仓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护板气压传感器,所述的护板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内集成有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单元、计时单元和电源模块,所述的信号接收单元、计时单元均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和信号发送电源电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电源均和所述的侧仓气压传感器、护板气压传感器和微型气泵电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内预设有侧仓气压设定值C0和护板气压设定值H0,所述的电源模块和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单元、计时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内输入有控制程序且其控制逻辑如下:

S1:电源模块启动,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信号接收模块结构侧仓气压传感器和护板气压传感器的实时气压参数,其中,侧仓实时气压值为C1,护板实时气压值为H1,护板单位时间内的护板气压实时增值为Ha1,护板气压预设增值为Ha0;

S2:当侧仓实时气压值为C1大于侧仓气压设定值C0时,控制单元控制微型气泵启动,微型气泵向护板气仓内充气;

S3:当护板气压实时增值Ha1大于护板气压预设增值Ha0时,微型气泵停止工作。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护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肩板,两个肩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无法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低头工作而出现的慢性劳损的问题做出改进,设置颈部护板,并在护板内设置通过气动和控制模块控制的下颌托板,可实现对用户下颌的托起,从而达到颈椎牵引拉伸的效果,有效的保证颈椎形状的正常;设置下巴托板和下巴壳,并利用弹簧和液压实现对用户低头效果的小阻力阻挡,通过设置在下巴壳内的气压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实现对用户颈椎的定时托起牵引,有效的防止用户长时间低头;设置两组颈部压力块,并通过管道和下颌托板相连,在将用户头部托起牵引时,压动颈椎,辅助用户颈椎恢复弧度,从而更好的起到矫正颈椎,消减疲劳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低头工作可能带来的颈椎变形和颈椎疲劳,保护低头工作者的颈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巴壳及其相关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前翼板及其相关结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颈椎上壳及其相关结构局剖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6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颈部护理器,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护板1,两个护板1可拼合并将人的颈部包裹,此为常见的颈部保护结构,两个护板1分别置于用户颈部的两侧,因人的颈部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状,且考虑到用户的舒适度,两个护板1并不会紧贴用户颈部皮肤,故两个护板1在合并后并不会完全拼合,两个护板1的两端之间均留有空间,两个所述的护板1内均开设有护板气仓2,两个所述的护板气仓2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颌托板3,下颌托板3上端为弧形板,下颌托板3在升起时可将用户两侧的下颌骨托起,从而将用户的头抬起并以此起到牵引颈椎的效果,两个所述的护板1内均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4,两个所述的微型气泵4一端均和相应的护板气仓2相连通且另一端均和外界空气通过护板出气孔5相连通,微型气泵4和护板气仓2连通的一端的连通口设置在相应的护板气仓2底面,微型气泵4启动时,可向护板气仓2内充气,具体向护板气仓2内下颌托板3下端的空间内充气,从而将相应的下颌托板3升起,当下颌托板3遇到阻力无法继续上升时,护板气仓2内的气压持续上升并触发微型气泵4的过载保护,微型气泵4停机,护板气仓2内的气压失去微型气泵4的维持后通过护板出气孔5缓慢降低,从而使得下颌护板1失去上升的力而回复原位,以此实现以此颈椎的牵引和颈椎姿态的矫正及下颌托板3的复位;

两个所述的护板1之间设置有中空的下巴壳6,下巴壳6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护板1端头之间,参考图1、图2,并以此将两个护板1拼合,两个护板1另一端可通过常见的螺杆或螺栓、卡扣等实现拼合,所述的下巴壳6内固定连接有中仓7,所述的中仓7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下巴壳6内的侧仓8,中仓7和侧仓8均为中空的腔室,所述的中仓7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一端置于下巴壳6外部的下巴托板9,所述的下巴托板9上端为弧形并用于承托用户的下巴,所述的下巴托板9下端通过弹簧10和滑动连接在中仓7内的中仓密封板11相连,两个所述的侧仓8内均滑动连接有侧仓密封板12,侧仓密封板12下端面和液压油相接触,上端面和侧仓8形成密封的空间,中仓密封板11和中仓7侧壁密封贴合,从而防止液压油进入中仓密封板11上部的空间内,两个侧仓密封板12和相应的侧仓8内侧壁密封贴合,从而防止液压油进入侧仓密封板12上部的空间内,所述的中仓7和两个所述的侧仓8通过连通小孔13连通,连通小孔13的孔径较小,使得粘稠的液压油不能快速及时的通过连通小孔13,所述的中仓密封板11和两个侧仓密封板12下方的空间内充满液压油,该设置可使得用户低头时,在粘稠的液压油和连通小孔13的作用下,液压油缓慢的从中仓7向两侧的侧仓8内流动,此时弹簧10在承受用户下巴的力时将先被压缩,即用户下巴压动下巴托板9向下运动时,在粘稠的液压油和小孔径连通小孔13的作用下,中仓密封板11向下运动的距离较小,下巴托板9下端面和中仓密封板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并以此压缩中仓7内的弹簧10,之后因液压油能流入侧仓8内,故液压油无法对中仓密封板11提供稳定的支撑,弹簧10因此将会逐步恢复长度并在此过程中会将中仓7内的液压油压入两个侧仓8内,通过粘稠的液压油和小孔径的连通小孔13实现对下巴下压压动下巴托板9向下运动这个短时间运动转换为长时间运动,并在此过程中为用户下巴下移提供一定的液压阻尼;

两个所述的侧仓8内部顶面均固定连接有侧仓气压传感器14,两个所述的护板1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15,侧仓气压传感器14用于监测相应侧仓8内侧仓密封板12上部的空间内的气压,控制模块15内预先输入有气压上限值,两个所述的侧仓气压传感器14均和所述的控制模块15电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15和外接电源相连;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护板1放置在颈部两侧并拼合,并在此过程中将下巴壳6安装在两个护板1端头之间,并使得下巴托板9能和用户下巴接触,之后启动控制模块15,当用户低头时,用户下巴压动下巴托板9向下运动,在粘稠的液压油和小孔径连通小孔13的作用下,中仓密封板11向下运动的距离较小,下巴托板9下端面和中仓密封板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并以此压缩中仓7内的弹簧10,之后弹簧10缓慢恢复长度并将中仓密封板11向下压,使得液压油进入两侧的侧仓8内,侧仓密封板12上部的空气因此被压缩,侧仓气压传感器14监测的侧仓8气压升高,当侧仓8内气压值高于气压上限值时,控制模块15启动并控制微型气泵4向相应的护板气仓2内充气并以此将下颌托板3顶起,从而用户的颈椎拉伸,此时用户的下巴脱离下巴托板9,在连通器原理作用下,中仓7和两个侧仓8内的液压油液面回复原位,弹簧10回复长度,从而使得下巴托板9回复原位;

需注意的是,中仓7的容积大于或等于两个侧仓8容积之和,且因空气易被压缩,故在下巴下压的过程中,液压油易被压入两侧的侧仓8内。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巴壳6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护板1之间的具体结构,具体的,参考图1、图5,两个所述的护板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前翼板16,在两个护板1拼合时,两个前翼板16互相平行,下巴壳6即安装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两个所述的前翼板16上均开设有前滑槽17,两个所述的前滑槽17内均滑动连接有前滑块18,两个所述的前滑块18上均螺纹配合有前螺杆19,具体的,两个前滑块18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前螺杆19穿过相应的螺纹孔并和其螺纹配合,两个前螺杆19一端均可和所述的下巴壳6接触,当两个护板1放置在用户颈部两侧之后,将下巴壳6放置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拧动两个前螺杆19将下巴壳6夹紧即可;

所述的下巴壳6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双头螺杆20,所述的前双头螺杆20两端均螺纹配合有可置于相应前滑槽17内的压紧块21,具体的,两个压紧块21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前双头螺杆20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压紧块21的螺纹孔并和其螺纹配合,两个压紧块21均置于两个前翼板16之间,当两个前螺杆19拧紧后,先转动两个两个压紧块21使其一端进入前滑槽17内,之后转动前双头螺杆20带动两个压紧块21同步互相远离,以此稳定下巴壳6的位置,在前双头螺杆20和压紧块21的螺纹配合的作用下,两个压紧块21压紧在前翼板16上,形成预紧力,该预紧力还可有效防止前螺杆19和前滑块18之间出现螺纹回退情况,依靠前双头螺杆20和压紧块21、前螺杆19和前滑块18的双重作用,可将下巴壳6稳定的固定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护板1放置在颈部两侧并拼合,之后将下巴壳6放置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拧动两个前螺杆19将下巴壳6夹紧,之后继续拧动两个前螺杆19,调节两个护板1之间的距离直至用户感觉舒适且不束缚,之后转动两个两个压紧块21使其一端进入前滑槽17内,调节下巴壳6的高度使下巴托板9正好和用户的下巴接触而不产生压力,之后一手保持该高度一手转动前双头螺杆20带动两个压紧块21同步互相远离两个压紧块21压紧在前翼板16上,形成预紧力,配合前双头螺杆20和压紧块21、前螺杆19和前滑块18的双重作用,将下巴壳6稳定的固定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结构,进一步减缓液压油进入两个侧仓8的速度,同时不影响液压油落回初始液面高度的结构,具体的,参考图4,两个所述的侧仓8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下端面即为液面初始高度,两个限位块22的设置使得液压油想要进入限位块22上部的空间内则必须经过两个限位快之间的通道,该通道在两个限位孔的限位下直径远远小于侧仓8直径,从而增加了液压油流过的阻力,四个所述的限位块22上端均一体连接有楔形的导流块23,相邻的两个楔形块的倾斜面相对,该设置可使得液压油在回流的过程中经过的通道是一个宽度逐渐变窄的过程,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通道对液压油回流造成的阻力;

两个所述的侧仓密封板12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梯形的密封块24,两个所述的密封块24可置于两个限位块22之间并和楔形块的斜面接触,该设置可使得侧仓8内液面位于初始位置时,梯形的密封块24正好将限位块22、导流块23之间形成的通道封闭,所述的侧仓8和相邻护板1内的微型气泵4相连通,在该设置的基础上,两个侧仓8上端面均开设有侧仓8气孔,两个侧仓8气孔内均设置有侧仓8电磁阀,两个侧仓8电磁阀均和所述的控制模块15电连接;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中仓密封板11在弹簧10的作用下下移时,中仓7内的液压油进入两个侧仓8,在限位块22的作用下,液压油液面上升收到进一步限制,从而减缓了侧仓密封板12上部空间内气压变化的过程,当侧仓8内气压值高于气压上限值时,控制模块15启动并控制微型气泵4向相应的护板气仓2内充气的同时,微型气泵4将侧仓密封板12的上部空间充气,从而使得侧仓密封板12回复原位并在侧仓密封板12上部的空间内形成持续的高压,当微型气泵4不在工作时,侧仓气压传感器14监测的气压不在变化,此时控制模块15控制两个侧仓8电磁阀开启放气,当侧仓气压传感器14监测的气压回复标准大气压时控制模块15控制两个侧仓8电磁阀关闭。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颈椎拉伸的同时矫正用户颈椎形状的结构,具体的,两个所述的护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颈椎上壳25,所述的颈椎上壳25内滑动连接有颈椎上压块26,所述的颈椎壳和相邻护板1内的微型气泵4相连通,所述的颈椎上壳25底面通过软管和相应的微型气泵4相连通,当微型气泵4向颈椎上壳25内充气时,颈椎上压块26从颈椎上壳25中伸出并顶住用户的颈椎,从而辅助用户颈椎恢复原本的弧度,防止因长期低头工作可能出现的颈椎僵直失去弧度;

参考图3、图6,所述的颈椎上壳25下端固定连接有结构柱27,所述的结构柱27下端固定连接有颈椎下壳28,结构柱27将颈椎上壳25和颈椎下壳28相连,所述的颈椎下壳28和颈椎上壳25相连通,具体的,结构柱27内设置有连通颈椎上壳25和颈椎下壳28的颈椎气道,所述的颈椎下壳28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当微型气泵4向颈椎上壳25内充气时,通过颈椎气道同时向颈椎下壳28内充气,颈椎气道和颈椎下壳28连通处位于颈椎下壳28的底面旁,从而保证空气通过颈椎气道进入颈椎下壳28能将颈椎下压块29顶出,颈椎下压块29针对的是颈椎弧度和胸椎相连处的位置,即靠下部位的颈椎,配合颈椎上压块26,实现对颈椎弧度的回复和颈椎肌肉的按压式按摩,所述的颈椎下壳28下端开设有颈椎出气孔30,该颈椎出气孔30内设置有颈椎电磁阀,且颈椎电磁阀和控制模块15电连接;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控制模块15启动并控制微型气泵4向相应的护板气仓2内充气时,微型气泵4同步向颈椎上壳25内充气,并将颈椎上压块26顶出,同时通过颈椎气道将颈椎下压块29顶出,使颈椎上压块26和颈椎下压块29抵在用户颈椎弧度部和颈椎胸椎相连处,从而辅助用户颈椎恢复弧度;

需注意的是,微型气泵4同时向护板气仓2、侧仓8和颈椎上壳25内充气,当其中任意结构内的气压过大时,微型气泵4均不会向其中充气而会向气压相对较小的机构内充气,当上述护板气仓2、侧仓8和颈椎上壳25内气压均过大时,基于微型气泵4的过载保护能力,微型气泵4将会自动断电并关闭;

还需注意的是,因颈椎上压块26对应的是颈椎弧度最深处,故颈椎上压块26的长度大于颈椎下压块29,颈椎上压块26在初始位置时将颈椎气道封闭,当颈椎上壳25内充气时,颈椎上压块26先被推出,直至颈椎气道暴露出来后,空气进入颈椎下壳28内并将颈椎下压块29推出,从而实现颈椎上壳25和颈椎下壳28的阶梯式推出,以使得本实施例和用户的颈椎结构相适应。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椎上壳25和颈椎下壳28可拆卸连接在护板1之间的方式,具体的,两个所述的护板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后翼板31,在两个护板1拼合并置于用户颈部两侧时,两个后翼板31互相平行,颈椎上壳25置于两个后翼板31之间,两个所述的后翼板31上均开设有后滑槽32,两个后滑槽32内均滑动连接有后滑块33,后滑块33可在相应的后滑槽32内上下滑动,用于调节高度;

所述的结构柱27上转动连接有后双头螺杆34,所述的后双头螺杆34两端穿过所述的后滑块33并和后滑块33螺纹配合,具体的,两个所述的后滑块33上均开设有后螺纹孔,后双头螺杆34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后螺纹孔并和其螺纹配合,转动后双头螺杆34可带动两个后滑块33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调节两个护板1之间的距离,同时,当下巴壳6上的前双头螺杆20、前螺杆19和前滑块18、压紧块21将护板1之间的距离确定之后,后双头螺杆34可将后滑块33压紧在后翼板31上,从而起到颈椎上壳25定位的作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所述的护板气仓2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护板气压传感器35,所述的护板气压传感器35和所述的控制模块15电连接,护板气压传感器35用于监测护板气仓2内的实时气压,并将监测数据传递至控制模块15。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所述的控制模块15内集成有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单元、计时单元和电源模块,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前述侧仓气压传感器14、护板气压传感器35的实时监测气压,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将控制单元的控制命令发送至微型气泵4、颈椎电磁阀、侧仓8电磁阀并控制其工作状态,计时单元用于计时,电源模块为常见的可充电电源模块,其可以是锂电池,也可以是其他常见的电源模块,所述的信号接收单元、计时单元均和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和信号发送电源电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电源均和所述的侧仓气压传感器14、护板气压传感器35和微型气泵4电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内预设有侧仓8气压设定值C0和护板1气压设定值H0,所述的电源模块和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发送单元、计时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内输入有控制程序且其控制逻辑如下:

S1:电源模块启动,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信号接收模块结构侧仓气压传感器14和护板气压传感器35的实时气压参数,其中,侧仓8实时气压值为C1,护板1实时气压值为H1,护板1单位时间内的护板1气压实时增值为Ha1,护板1气压预设增值为Ha0;

同时,颈椎电磁阀、侧仓8电磁阀关闭;

S2:当侧仓8实时气压值为C1大于侧仓8气压设定值C0时,控制单元控制微型气泵4启动,微型气泵4向护板气仓2、侧仓8、颈椎上壳25内充气;

S3:当护板1气压实时增值Ha1大于护板1气压预设增值Ha0时,微型气泵4停止工作,颈椎电磁阀、侧仓8电磁阀关闭;

S4:侧仓气压传感器14监测的气压回复标准大气压时,两个侧仓8电磁阀关闭。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所述的护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肩板36,肩板36为弧形板且和人体肩部弧度相近,用于为本装置提供基础,两个肩板36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海绵垫的设置用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护板1放置在颈部两侧并拼合,之后将下巴壳6放置在两个前翼板16之间,将颈椎上壳25放置在两个后翼板31之间并将后双头螺杆34穿过两个后滑块33,拧动两个前螺杆19将下巴壳6夹紧,之后继续拧动两个前螺杆19,调节两个护板1之间的距离直至用户感觉舒适且不束缚,之后转动两个两个压紧块21使其一端进入前滑槽17内,调节下巴壳6的高度使下巴托板9正好和用户的下巴接触而不产生压力,之后一手保持该高度一手转动前双头螺杆20带动两个压紧块21同步互相远离两个压紧块21压紧在前翼板16上;

同时,调节颈椎上壳25的位置,使颈椎上压块26能正对用户颈椎弧度处,之后拧动后双头螺杆34将两个后滑块33压紧在后翼板31上,该过程单人操作可能对某些用户存在困难,可通过他人帮助以便于快速完成佩戴;

之后启动控制单元的电源模块以启动本装置;

S1:电源模块启动,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信号接收模块结构侧仓气压传感器14和护板气压传感器35的实时气压参数,其中,侧仓8实时气压值为C1,护板1实时气压值为H1,护板1单位时间内的护板1气压实时增值为Ha1,护板1气压预设增值为Ha0;

同时,颈椎电磁阀、侧仓8电磁阀关闭;

S2:当侧仓8实时气压值为C1大于侧仓8气压设定值C0时,控制单元控制微型气泵4启动,微型气泵4向护板气仓2、侧仓8、颈椎上壳25内充气,下颌托板3伸出,向上托举用户的下颌从而起到牵引颈椎的效果,同时颈椎上压块26、颈椎下压块29阶梯式伸出并抵在用户颈椎弧度部和颈椎胸椎相连处,从而辅助用户颈椎恢复弧度;

S3:当护板1气压实时增值Ha1大于护板1气压预设增值Ha0时,微型气泵4停止工作,颈椎电磁阀、侧仓8电磁阀开启,颈椎上壳25、颈椎下壳28、护板气仓2、侧仓8均开始泄压,下巴托板9、下颌托板3回复原位,颈椎上压块26、颈椎下压块29处于活动不受力状态;

S4:侧仓气压传感器14监测的气压回复标准大气压时,两个侧仓8电磁阀关闭。

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无法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低头工作而出现的慢性劳损的问题做出改进,设置颈部护板,并在护板内设置通过气动和控制模块控制的下颌托板,可实现对用户下颌的托起,从而达到颈椎牵引拉伸的效果,有效的保证颈椎形状的正常;设置下巴托板和下巴壳,并利用弹簧和液压实现对用户低头效果的小阻力阻挡,通过设置在下巴壳内的气压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实现对用户颈椎的定时托起牵引,有效的防止用户长时间低头;设置两组颈部压力块,并通过管道和下颌托板相连,在将用户头部托起牵引时,压动颈椎,辅助用户颈椎恢复弧度,从而更好的起到矫正颈椎,消减疲劳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可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低头工作可能带来的颈椎变形和颈椎疲劳,保护低头工作者的颈椎,实用性强。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桡骨远端骨折整复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