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1306354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 (Front-rear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of headrest for automobile seat ) 是由 姜显锡 于 2020-01-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构成为乘客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型或姿势向前方或后方调节头枕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以舒适的状态驾驶汽车,而且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将对颈椎的伤害最小化。(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ont and rear position adjusting apparatus of a headrest for a car seat, which is configured such that a passenger can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headrest forward or backward according to his or her body shape or posture, thereby not only enabling a comfortable driving of a car, but also minimizing damage to the cervical vertebrae when a rear-end collision occurs.)

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构成为乘客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型或姿势向前方或后方调节头枕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以舒适的状态驾驶汽车,而且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将对颈椎的伤害最小化。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中的座椅的靠背上部设置有高低可调的头枕,头枕支承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后头部而提供舒服的乘车感,防止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客的头部向后方后倾而伤害颈椎的情况。

韩国专利第1108273号等现有的头枕中,座椅的靠背和头枕通过保持件(stay)12连接,保持件12上下移动,从而根据乘客的体型可以调节头枕的高低。

但是,在现有的头枕中,当乘客以将座椅的靠背向后倾斜的姿势或者头部向前方伸出的姿势驾驶时,头枕和后头部过度分开,后头部无法被头枕充分地支承,由此存在增加乘客的疲劳感,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头部向后倾斜从而伤害颈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构成为使得头枕的位置在前后移动从而按照乘客的体型或姿势能够支承后头部,由此向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感,减少驾驶疲劳,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实现对颈椎的伤害的最小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问题做出的,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其被构成为通过汽车座椅用头枕的移动部件(71)而使头枕向前后移动,该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下壳体(21)为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且在内部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在推杆(3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被推突起(32),在推杆(31)的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而使推杆(31)向左侧移动的按压件(34),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移动部件(71)的左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在左侧滑块(41)的与右侧滑块(61)叠合的右侧形成有旋转轴长孔(42)和下侧长孔(43),上述旋转轴长孔(42)形成为使得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旋转板轴(52)夹入其中,上述下侧长孔(43)使得旋转板(51)的下侧突起(53)夹入其中,以便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旋转板(51)能够绕旋转板轴(52)进行旋转,在右侧滑块(6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联接槽(45),以便与移动部件(71)的右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在右侧滑块(61)的与左侧滑块(41)叠合的左侧形成有上侧长孔(63),上述上侧长孔(63)使形成在旋转板(51)的上侧突起(54)夹入其中,在旋转板(51)中,形成在下侧中央的旋转板轴(52)夹入左侧滑块(41)的旋转轴长孔(42)内,形成在下侧前方的下侧突起(53)夹入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内,形成在上侧后方的上侧突起(54)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弹簧(46)分别设置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面和右侧滑块(61)的右侧面,在上壳体(11)形成有移动通道(13),移动部件(71)插入到移动通道(13)内而前后移动,在上壳体(11)的下端设置有覆盖下壳体(21)而与下壳体(21)连接的盖(16),在移动部件(71)的左右面形成有多个联接突起(72),上述联接突起(72)使得设置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其啮合或脱离,当按压按压件(34)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分开,啮合在联接突起(72)的联接槽(45)脱离,从而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当解除按压件(34)的按压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靠近,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从而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

并且,在上壳体(11)的移动通道(13)的上侧中央设置有板簧(14),并且在板簧(14)的末端形成有弯曲的挂接弯曲板(15),形成在移动部件(71)的上表面中央的挂接槽(73)被形成为在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的位置依次挂接挂接弯曲板(15),当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时,在联接槽(45)啮合的位置,产生联接声音和联接振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构成为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按照乘客的体型或者姿势调节头枕的前后位置,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向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感,减少驾驶疲劳,同时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实现对颈椎的伤害的最小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代表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拆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板簧挂接于挂接槽或从挂接槽脱离的状态的不要部分的侧截面图。

图6a以及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移动部件前后移动的过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2的移动部件前方移动的状态的立体截面图。

标记说明

11:上壳体

12:保持件

13:移动通道

14:板簧

15:挂接弯曲板

16:盖

21:下壳体

22:壳体贯通孔

31:推杆

32:被推突起

33:推杆贯通长孔

34:按压件

41:左侧滑块

42:旋转轴长孔

43:下侧长孔

44:联接柱

45:联接槽

46:弹簧

51:旋转板

52:旋转板轴

53:下侧突起

54:上侧突起

61:右侧滑块

63:上侧长孔

71:移动部件

72:联接突起

73:挂接槽

80:靠垫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头枕中大致设置有相当于躯体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固定在上壳体11的保持件12的两端贯通形成于下壳体21的壳体贯通孔22,之后,与座椅的靠背(未图示)连接从而得到固定,支承后头部的靠垫部件80围绕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形成。

首先,说明下壳体21的结构,下壳体21具有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保持件12穿过的壳体贯通孔22形成在左侧以及右侧,内部空间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旋转板51,形成在上壳体11的下部的盖16覆盖下壳体21的上端,从而使得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结合。

推杆31具有构成为在下壳体21内能够左右移动的扁平的杆状,左侧以及右侧形成有长圆形的推杆贯通长孔33,以便在保持件12贯通的状态下推杆31能够左右移动,并且,上表面以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方式形成有被推突起32,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的按压件34,从而当向左侧按压按压件34时,推杆31向左侧移动,与被推突起32抵接的左侧滑块41向左侧移动。

在推杆31的上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插入设置在下壳体21内,左侧滑块41具有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左侧滑块41的右侧的一部分插入右侧滑块61内,并且为了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空间设置旋转板51,左侧滑块41右侧的边缘形成为高度低且宽度窄,从而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以左侧滑块41的右侧的一部分与右侧滑块61的左侧的一部分彼此叠合的状态彼此靠近或分开。

并且,左侧滑块41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形成在移动部件71的左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并且,在与右侧滑块61叠合的右侧形成有旋转轴长孔42和下侧长孔43,该旋转轴长孔42形成为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旋转板轴52插入该旋转轴长孔42,旋转板轴52的下侧突起53夹入下侧长孔43内,以便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旋转板51能够绕旋转板轴52旋转。

右侧滑块61具有下侧和左侧开放的箱状,右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形成在移动部件71右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在与左侧滑块41叠合的左侧形成有上侧长孔63,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上侧突起54夹入该上侧长孔63内,从而通过旋转板轴52的旋转,右侧滑块61向右侧移动。

弹簧46分别设置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面和右侧滑块61的右侧面,弹性支承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以使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可以以彼此靠近的方式移动。

旋转板51设置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的彼此叠合的空间之间,设置为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彼此靠近或分开,旋转板51的形成在下侧中央的旋转板轴52夹入左侧滑块41的旋转轴长孔42内,形成在下侧前方的下侧突起53夹入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内,形成在上侧后方的上侧突起54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

上壳体11设置有向前后贯通的移动通道13、插入移动通道13并向前后移动的移动部件71和覆盖下壳体21而与下壳体21连接的盖16,在移动部件71的左右面相隔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联接突起72,以使设置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啮合或者脱离。

板簧14设置在上壳体11的移动通道13的上侧中央,板簧14的末端形成有弯曲的挂接弯曲板15,当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时,弯曲的挂接弯曲板15依次挂接于移动部件71的挂接槽73或者依次脱离。

哑铃状的移动部件71被构成为插入固定于移动通道13或者向前后移动,在左右面相隔一定的间隔设置有与联接槽45啮合的多个联接突起72,在上表面,相隔与联接突起72相同的间隔,形成有与联接突起72相同数量的挂接槽73。

联接突起72被构成为当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彼此靠近时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而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当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彼此分开时与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脱离,从而移动部件71向前后移动。

挂接槽73弯曲形成在上壳体11的上表面中央,并且形成为在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设置在移动部件71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位置,板簧14的挂接弯曲板15挂接于挂接槽73。

因此,如图5示出,当移动部件71向前后移动时,板簧14的挂接弯曲板15也依次重复与挂接槽73的挂接和脱离,在板簧14的挂接弯曲板15插入并挂接在挂接槽73中时,通过板簧14的弹力,产生挂接声音和挂接振动,同时暂时固定移动部件71的位置,因此乘客通过声音和振动可以掌握头枕的移动程度,在正确的位置实现联接突起72和联接槽45的啮合。

下面通过图6a以及图6b详细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移动部件71固定状态的图,通过弹簧46的弹性,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靠近,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移动部件71的联接突起72啮合,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因此稳定地支承乘客的后头部。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移动部件71移动状态的图,按压按压件34而使推杆31向左侧移动时,与推杆31的被推突起32右侧端抵接的左侧滑块41克服弹簧46的弹性与推杆31一起向左侧移动,这时,夹进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的下侧突起53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旋转板51以旋转轴长孔42为轴向右侧移动,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旋转板51的旋转,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的上侧突起54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克服弹簧46的弹性,向右侧推压右侧滑块61使其移动。

从而当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的间隔加大,与移动部件71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脱离时,移动部件71的固定得到解除,可以向前后移动移动部件71,在移动部件71移动时,挂接弯曲板15依次挂接于移动部件71的挂接槽73或者依次脱离的同时产生挂接声音和挂接振动,并且暂时固定移动部件71的位置,因此乘客可以分阶段掌握移动部件71的移动程度。

当移动部件71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解除按压件34的按压状态时,通过弹簧46的弹性,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靠近,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啮合于移动部件71的联接突起72,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同时,夹进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内的下侧突起53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的上侧突起54也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板51也移动到原来位置、即右侧,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面抵接的被推突起32,推杆31也向原来的位置、即右侧移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只要按压按压件34,即可解除移动部件71的固定,解除按压件34的按压,即可固定移动部件71,因此,如图2示出,可以使头枕的位置位于后方,或者如图7示出,使头枕的位置位于前方,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调节头枕的位置。

尤其是,如图3以及图4示出,本发明的形成在移动部件71的联接突起72的平面形状的前方侧形成为倾斜面,后方侧形成为与移动部件71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壁面,在联接突起72啮合在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内的状态下,限制移动部件71的后方侧的移动,但允许前方侧的移动。

因此,当出现汽车的前方冲撞时,移动部件71因惯性向前方自动移动,同时将乘客的受伤最小化,由此除了一般的汽车用头枕的主要功能、即防止后方追尾时的受伤之外,还可以防止前方冲撞时的受伤。

即,在发生前方冲撞事故时,由于惯性乘客的身体急剧地倾向前方之后借助自身的弹性以及冲撞后的反弹力再次急剧地返回到后方,根据现有的头枕,返回时颈椎部位急剧变形而带来严重的伤害,但是,根据本发明,在包括与移动部件71连接的靠垫部件80在内的头枕向前方自动移动的状态下乘客的上身返回,从而可以实现返回时的身体变形的最小化,由此可以防止严重的伤害。

另一方面,根据应用本发明的头枕,不仅可以得到在如上所述的发生前方冲撞事故时的防止乘客伤害效果,在可以视为头枕本来功能的发生后方追尾时也可以得到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的防止受伤的效果,这也是由移动部件71的相对自由的前方侧移动功能带来的效果,在后方追尾时,通过包括向后方的移动得到限制的靠垫部件80在内的头枕牢固地支承乘客的头部以及颈椎部,在汽车本身因为追尾冲击而向前方急剧移动的状况下,乘客的身体出现与前方冲撞相似的样子的活动,在车体向前移动后停止时,包括移动部件71在内的头枕因惯性而前进,从而能够再次牢固地支承乘客的头部以及颈椎部。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并入有扬声器的车辆头部保护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