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

文档序号:1469429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 (Motor rotor winding driving device ) 是由 张美华 邵权钰 周振云 于 2019-10-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电机转子技术领域。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包括卷线驱动组件、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所述的卷线驱动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设置在机架上,通过卷线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进行旋转卷线,所述的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均设置有自动换向机头模块;所述的自动换向机头模块用于进行电机转子转向。本专利是通过将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在电机转子上,块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和换向精度,进一步提升卷线效率以及卷线质量。(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 rotors. A motor rotor coiling driv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iling driving component, a first coil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coiling component; the winding driv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rack, the first winding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winding assembly are driven by the winding driving assembly to rotate for winding, and the first winding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winding assembly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reversing machine head modules; the automatic reversing machine head module is used for steering the motor rotor. This patent is through rotating electric motor rotor with copper winding on electric motor rotor, the piece further promotes switching-over efficiency and switching-over precision, further promotes spiral efficiency and spiral quality.)

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转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生产过程中,在转子芯上绕设绕组的工序通常需用到转子卷线设备,现有的转子卷线设备,例如公开号为CN202260915U(公告日为2012.05.3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种转子绕线设备,包括安装于工作台上的绕线机构、分度机构及用于协助绕线机构对转子芯绕线的绕线模具,该绕线模具包括固定在所述绕线机构上的模座以及设于所述模座上的用于绕设第一宽度的绕组的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内还可伸缩地安装有在绕设第二宽度的绕组时从模具本体中伸出协助绕线的模芯;所述转子绕线设备还包括含有一对护板的护线机构,该护线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一对护板相向滑设于转子芯的两侧,并相对于所述绕线模具的模具本体作往复运动。该转子卷线设备能达到至少可以协助绕设两种宽度规格的绕组,且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卷线和卷线的质量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转子卷线设备大都都通过转子固定,将铜线一圈一圈缠绕至转子上,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转子限位不稳定,卷线速度过快以及卷线角度较小,容易造成卷线不良甚至卷线错乱,这样不仅大大影响了卷线效率,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卷线质量。

尤其在进行转子换向旋转移动时,经常会出现角度旋转不准、出错以及无法将转子进行旋转的问题,从而影响转子换向的效率和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将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在电机转子上,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和换向精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卷线效率以及卷线质量的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卷线驱动组件、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所述的卷线驱动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设置在机架上,通过卷线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进行旋转卷线,所述的第一卷线组件和第二卷线组件均设置有自动换向机头模块;所述的自动换向机头模块用于进行电机转子转向。

作为优选,所述的卷线驱动组件包括卷线驱动电机、卷线主动轮、第一卷线从动轮,第一卷线传送带、第二卷线从动轮、第三卷线从动轮和第二卷线传送带;所述的卷线主动轮与卷线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第一卷线从动轮套设在第一卷线组件上;第一卷线从动轮通过第一卷线传送带与卷线主动轮张紧连接,所述的第二卷线从动轮套设在第一卷线组件的后部,所述的第三卷线从动轮通过第二卷线传送带与第二卷线从动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卷线组件包括卷线传动轴、传动轴套;所述的卷线传动轴通过传动轴套设置在机架上,卷线传动轴的前端穿过机架与自动换向机头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换向机头模块包括机头架、机头盖、换向齿条、换向齿轮组、换向弧形齿轮、导轨、上夹紧杆、下夹紧杆;所述的机头架与卷线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换向齿条横向配合设置在机头架上,所述的换向弧形齿轮通过换向齿轮组与换向齿条啮合;所述的机头盖设在机头架且位于齿轮上方,所述的导轨纵向穿过机头架和机头盖,并设置在机头架上,所述的上夹紧杆套设在导轨的上部,所述的下夹紧杆通过下夹紧杆座套设在导轨的下部,上夹紧杆和下夹紧杆之间通过夹紧连接杆连接,所述的夹紧连接杆的上部套设有换向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头架的前部设置有弧形凹口,所述的机头盖的前部设置有与弧形凹口相匹配的配合凹口,且配合凹口与换向弧形齿轮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头盖的顶部中侧设置有顶块凹槽,所述的顶块凹槽内设置有顶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头盖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护手和第二护手;且第一护手和第二护手分别位于配合凹口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卷线组件与第一卷线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平行对齐设置。

作为优选,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中机头架和机头盖相配合,使机头盖上的顶块、第一护手和第二护手将夹紧连接杆上的电机转子进行限位,通过卷线驱动电机带动卷线主动轮旋转,从而通过第一卷线传送带带动第一卷线从动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卷线组件旋转,通过第一卷线组件旋转带动第二卷线从动轮旋转,从而通过第二卷线传送带和第三卷线从动轮带动第二卷线组件进行旋转驱动;通过卷线传动轴带动机头架进行旋转,从而使套设在夹紧连接杆上的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至电机转子上。

一种电机转子卷线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线架装置、排线驱动装置、换向驱动装置、外卡定位驱动装置和上述的卷线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电机转子卷线驱动装置,通过该卷线驱动组件便于进一步提升去提升驱动效率,从而便于更好的进旋转卷线;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便于更好的通过顶块、第一护手和第二护手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并且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和换向精度,最终进一步提升卷线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卷线效率。

综上所述,本专利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在电机转子上,块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和换向精度,进一步提升卷线效率以及卷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机转子卷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线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线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卷线驱动装置和换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自动换向机头模块。

图6为外卡定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转子卷线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1、线架装置2、排线驱动装置3、卷线驱动装置4、换向驱动装置5和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线架装置2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线架装置2用于支撑并输送铜线,排线驱动装置3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排线驱动装置3用于进行铜线的排线;卷线驱动装置4设置在机架1的中部,卷线驱动装置4用于进行旋转卷线;换向驱动装置5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换向驱动装置5用于进行卷线换向;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前侧,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用于进行电机转子的定位。

如图1和图2所示,线架装置2包括铜线支撑杆21、线夹架22、铜线支撑块23;铜线支撑杆21设置在机架1顶部,通过铜线支撑杆21便于进行支撑,提升支撑稳定性。线夹架22设置在铜线支撑杆21的中部,通过线夹架22便于将铜线物料进行夹持,从而便于更好的进行输送。铜线支撑块23设置在铜线支撑杆21的顶部,通过铜线支撑块23便于更好的进行连接。铜线支撑块23的两侧均设置有铜线制动器24,每个铜线制动器24上设置有制动轮241,通过铜线制动器24带动制动轮241旋转从而更好的进行制动,便于更有效的进行输送。每个铜线制动器24的顶部设置有铜线杆座25,通过铜线杆座25便于更好的调节铜线输送路线,从而更好的进行卷线输送。铜线杆座2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铜线轮251,通过第一铜线轮251便于更好的输送铜线。第一铜线轮251与制动轮241相配合,通过制动轮241便于将输送的铜线停止。铜线杆座25的前部设置有张力杆26,张力杆26由后向前直径逐渐缩小,通过张力杆26便于更好的将输送的铜线张紧,从而便于更好的进行输送。张力杆26的前部设置有第二铜线轮261,第二铜线轮261和第一铜线轮251相配合进行铜线输送。

工作时,通过将铜线物料放置在线夹架22上,通过将铜线依次经过铜线制动器24上的制动轮241、第一铜线轮251和第二铜线轮261,通过铜线制动器24进行驱动以及停止,从而将铜线进行输送。

该线架装置2便于稳定的支撑铜线物料,并且进一步提升铜线输送效率以及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升卷线质量。

如图1和图3所示,排线驱动装置3包括排线支撑架31、排线驱动电机32、排线驱动转轴33、排线移动架34、排线移动板35和两块排线移动块36;排线支撑架31设置在机架1上部内,通过排线支撑架31便于更好的进行支撑和提升连接强度。排线驱动电机32设置在排线支撑架31的后部,排线驱动转轴33与排线驱动电机32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排线驱动电机32带动排线驱动转轴33旋转,进一步提升驱动效率。排线移动架34套设在排线驱动转轴33上,且与排线驱动转轴33相配合进行前后移动,排线移动架34的两侧设置有排线固定杆341;排线移动板35设置在两根排线固定杆341上;通过排线移动架34带动排线移动板35进行前后移动。两块排线移动块36分别设置在排线移动板35的左端和中右部;每个排线移动块36上均设置有第三铜线轮361和第四铜线轮362;第三铜线轮361和第四铜线轮362方向相反,通过第三铜线轮361和第四铜线轮362进一步调整铜线输送方向,进而进一步便于卷线操作。

工作时,通过线架装置2上的铜线输送至两块排线移动块36上的第三铜线轮361和第四铜线轮362上进行铜线输送,通过排线驱动电机32带动排线驱动转轴33旋转,从而使排线移动架34带动排线移动板35上的排线移动块36进行前后移动,进而进行前后卷线移动。

该排线驱动装置3通过排线驱动电机32带动两块排线移动块36进行前后移动,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卷线操作,并且进一步提升卷线输送效率和卷线质量,防止铜线缠住。

如图1和图4所示,卷线驱动装置4包括卷线驱动组件41、第一卷线组件42和第二卷线组件43;卷线驱动组件41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卷线组件42和第二卷线组件43设置在机架1上,第二卷线组件43与第一卷线组件42结构相同且水平对称设置。通过卷线驱动组件41带动第一卷线组件42和第二卷线组件43进行旋转卷线,第一卷线组件42和第二卷线组件43均设置有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用于进行电机转子转向。

如图4所示,卷线驱动组件41包括卷线驱动电机411、卷线主动轮412、第一卷线从动轮413,第一卷线传送带414、第二卷线从动轮415、第三卷线从动轮416和第二卷线传送带417;卷线主动轮412与卷线驱动电机411连接,第一卷线从动轮413套设在第一卷线组件42上;第一卷线从动轮413通过第一卷线传送带414与卷线主动轮412张紧连接,第二卷线从动轮415套设在第一卷线组件42的后部,第三卷线从动轮416通过第二卷线传送带417与第二卷线从动轮415张紧连接。

工作时,通过卷线驱动电机411带动卷线主动轮412旋转,从而通过第一卷线传送带414带动第一卷线从动轮413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卷线组件42旋转,通过第一卷线组件42旋转带动第二卷线从动轮415旋转,从而通过第二卷线传送带417和第三卷线从动轮416带动第二卷线组件43进行旋转驱动。

通过该卷线驱动组件41便于进一步提升去提升驱动效率,从而便于更好的进旋转卷线。

第一卷线组件42包括卷线传动轴421、传动轴套422;卷线传动轴421通过传动轴套422设置在机架1上,卷线传动轴421的前端穿过机架1与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连接,通过卷线传动轴421带动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进行旋转,从而进行卷线。如图5所示,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包括机头架441、机头盖442、换向齿条443、换向齿轮组444、换向弧形齿轮445、导轨446、上夹紧杆447、下夹紧杆448;机头架441与卷线传动轴421的前端固定连接,机头架441的前部设置有弧形凹口4411,通过弧形凹口4411便于与电机转子相配合,从而便于更好的进行旋转卷线。换向齿条443横向配合设置在机头架441上,换向弧形齿轮445通过换向齿轮组444与换向齿条443啮合;换向弧形齿轮445中部设置有转子换向头4451,通过转子换向头4451转动从而拨动电机转子进行角度旋转,从而便于更好的进行换向。机头盖442设在机头架441且位于齿轮上方,机头盖442的前部设置有与弧形凹口4411相匹配的配合凹口4421,通过配合凹口4421与弧形凹口4411相结合便于更好的进行配合,提升卷线效率。机头盖442的顶部中侧设置有顶块凹槽4422,顶块凹槽4422内设置有顶块4423,通过顶块4423便于更好的顶住电机转子,从而更好的进行旋转。机头盖442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且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分别位于配合凹口4421两侧,通过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便于更好的将电机转子限位,从而更好的提升卷线过程中的稳定性。导轨446纵向穿过机头架441和机头盖442,并设置在机头架441上,上夹紧杆447套设在导轨446的上部,下夹紧杆448通过下夹紧杆座4481套设在导轨446的下部,通过上夹紧杆447和下夹紧杆448相配合从而更好的将电机转子进行高度限位。上夹紧杆447和下夹紧杆448之间通过夹紧连接杆449连接,夹紧连接杆449的上部套设有换向头4491,通过换向头4491便于更好的稳定电子转移,从而使电机转子能够绕着夹紧连接杆449旋转,从而进一步提升旋转效率。

工作时,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中机头架44和机头盖442相配合,使机头盖442上的顶块4423、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将夹紧连接杆449上的电机转子进行限位,通过卷线传动轴421带动机头架44进行旋转,从而使套设在夹紧连接杆449上的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至电机转子上。

该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通过进一步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进行旋转卷线,便于将铜线缠绕至电机转子上,进而进一步提升卷线效率和卷线质量。

如图4所示,换向驱动装置5包括换向驱动支架51、换向驱动电机52、换向轮53、换向导杆54、换向移动架55;换向驱动电机52通过换向驱动支架51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换向轮53与换向驱动电机52连接,通过换向驱动电机52带动换向轮53旋转从而进行换向移动。换向轮53上设置有换向配合块531,通过换向配合块531便于更好的进行移动和换向,从而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换向导杆54横向设置在机架1的前部下侧,换向移动架55套设在换向导杆54上,且与换向导杆54相配合,换向移动架55通过换向导杆54进行左右移动。换向移动架55的后部设置有配合限位槽551,换向配合块531位于配合限位槽551内,通过换向配合块531带动换向移动架55进行左右移动定位,从而进一步提升移动效率和移动精度。换向移动架55的前部设置有两个换向移动配合板552,两个换向移动配合板552的上部与卷线驱动装置4中的两个换向齿条443相配合进行换向,带动换向齿条443进行左右移动,从而进行电机转子的旋转调节。

工作时,通过换向驱动电机52带动换向轮53旋转,从而使换向轮53上的换向配合块531转动与换向移动架55的后部的配合限位槽551相配合,带动换向移动架55进行左右移动定位,通过换向移动配合板552推动换向齿条443进行移动,从而使换向齿轮组444带动换向弧形齿轮445进行旋转,进而使换向弧形齿轮445上的转子换向头4451带动电机转子进行换向后再进行卷线,进一步提升卷线换向效率和卷线效率。

通过换向驱动装置5便于更好的与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相配合,从而进一步有效的进行电机转子换向,从而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以及换向质量,进而有效的提升电机转子卷线效率。

如图6所示,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外卡定位板61、第二外卡定位板62、定位转动杆63、定位电机64、定位铰接杆组65、第一外卡定位架66和第二外卡定位架67;第一外卡定位板61和第二外卡定位板62分别对齐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左右两侧,定位转动杆63通过定位轴承设置在第一外卡定位板61和第二外卡定位板62之间,通过定位转动杆63在便于支撑的同时便于更好的进行转动调节。定位电机64设置在第二外卡定位板62上,定位电机64穿过第二外卡定位板62与定位铰接杆组65的下部连接,定位铰接杆组65的上部与定位转动杆63的一端连接,通过定位电机64带动定位铰接杆组65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定位转动杆63转动。第一外卡定位架66和第二外卡定位架67结构相同,且分别套设在定位转动杆63的左右两部上;第一外卡定位架66的顶部设置有外卡定位杆套661,外卡定位杆套661内设置有外卡定位转轴662,通过外卡定位转轴662便于更好的进行旋转配合。,外卡定位转轴662的后端连接有外卡663,通过外卡663便于更好的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外卡与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相配合。

工作时,通过定位电机64带动定位铰接杆组65从而使定位转动杆63上的第一外卡定位架66和第二外卡定位架67向后转动,从而使第一外卡定位架66和第二外卡定位架67上的外卡663与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相配合,将两侧的电机转子限位,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带动外卡一起转动。

该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进一步提升了外卡与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的配合度,从而更好的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从而便于电机转子更好的进行旋转卷线,进而进一步提升卷线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卷线效率。

一种电机转子卷线设备的卷线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通过将铜线物料放置在线架装置2上的线夹架22上,通过将铜线依次经过铜线制动器24上的制动轮241、第一铜线轮251和第二铜线轮261,通过铜线制动器24进行驱动将铜线进行输送;通过铜线输送至排线驱动装置3中两块排线移动块36上的第三铜线轮361和第四铜线轮362上进行铜线输送,通过排线驱动电机32带动排线移动板35上的排线移动块36进行前后移动定位;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将夹紧连接杆449上的电机转子进行限位,通过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中定位电机64带动定位转动杆63上的第一外卡定位架66和第二外卡定位架67向后转动,从而外卡663与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相配合,将两侧的电机转子前后限位;通过卷线驱动组件41带动第一卷线组件42和第二卷线组件43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套设在夹紧连接杆449上的电机转子进行旋转,将铜线缠绕至电机转子上;通过换向驱动装置5中换向驱动电机52带动换向轮53旋转带动换向移动架55进行左右移动定位,从而带动换向弧形齿轮445中转子换向头4451使电机转子进行换向后再进行卷线。

通过线架装置2便于稳定的支撑铜线物料,并且进一步提升铜线输送效率以及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排线驱动装置3通过排线驱动电机32带动两块排线移动块36进行前后移动,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卷线操作,并且进一步提升卷线输送效率和卷线质量,防止铜线缠住;通过该卷线驱动组件41便于进一步提升去提升驱动效率,从而便于更好的进旋转卷线;通过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通过进一步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进行旋转卷线,便于将铜线缠绕至电机转子上;通过换向驱动装置5便于更好的与自动换向机头模块44相配合,从而进一步有效的进行电机转子换向,从而进一步提升换向效率以及换向质量;通过外卡定位驱动装置6进一步提升了外卡与第一护手4424和第二护手4425的配合度,从而更好的将电机转子进行限位,进一步提升卷线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卷线效率。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绕线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