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

文档序号:1500608 发布日期:2020-02-07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 (Method for weaving seamless flat-insert rib bag opening by double-needle 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 是由 张伍连 李华 于 2019-12-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使用左、右导纱器,将衫片、袋贴、罗纹袋口贴一次性编织成型;本发明一次性的完成罗纹袋口平插袋的编织,省去了缝合袋贴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发明的技术可应用于横机的任何产品中,且无需对现有设备改造。(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knitting a seamless flat-insert pocket rib fabric pocket opening by a double-needle 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which uses a left yarn guide and a right yarn guide to knit and form a shirt piece, a pocket sticker and a rib fabric pocket opening sticker at one time; the invention can complete the weaving of the rib bag opening flat insert bag at one time, saves the process of sewing bag paste,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applied to any product of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does not need to modify the existing equipment.)

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四针床横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无缝罗纹袋口平插袋的编织,而四针床横机多数是国外进口,且价格昂贵、制版复杂。国内绝大多数毛衫生产企业仅使用双针床横机生产,而双针床横机在编织开口部位时,通常是以分边织的方式编织,缝合中又包括锁眼、对目等一系列繁琐流程工序,非常耗时,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解决罗纹袋口平插袋产品的生产工序繁琐、耗时较长,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使用左、右导纱器,将衫片、袋贴、罗纹袋口贴一次性编织成型,且袋贴在衫片的底面,罗纹袋口贴在衫片的正面,进行如下编织工序:

工序一:区域设置,对衫片进行划分区域,并划分要设置袋贴和罗纹袋口贴的位置;

工序二:编织插袋,根据工序一对区域的划分,左导纱器前针床从左往右,然后,再从右往左循环编织,形成衫片正面和插袋正面;右导纱器从右往左,然后,再从左往右循环编织,但是,右导纱器在循环编织过程中,前针床编织形成衫片正面,后针床隔针编织形成插袋底面;

工序三:工序二中,左导纱器循环编织过程中,在左导纱器前针床从右往左编织时,左导纱器前针床吊目;右导纱器循环编织过程中,右导纱器从左向右编织时,右导纱器前针床吊目;

工序四:编织罗纹,工序二和工序三完成编织后,根据工序一区域的划分,左导纱器循环编织前,需要把对应罗纹袋口贴位置前针床上的线圈隔针翻至后针床的空针位上,然后,左导纱器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编织,左导纱器的前针床编织,形成衫片正面,左导纱器的前、后针床都编织形成罗纹;右导纱器从右往左循环编织前,需要把对应罗纹袋口贴位置后针床上的线圈翻针至前针床原位,然后,右导纱器从右往左,再从左往右编织,右导纱器的前针床编织,形成衫片正面,右导纱器的后针床隔针编织,形成插袋的底面;最后,左、右导纱器以此左右循环;

工序五:工序四中,左导纱器循环编织过程中,在左导纱器前针床从右往左编织时,左导纱器前针床吊目;右导纱器循环编织过程中,在右导纱器从左向右编织时,右导纱器前针床吊目;

工序六:编织插袋开口,工序四和工序五完成编织后,根据工序一区域的划分,移动针床线圈,平收针完成插袋开口的编织。

优选的,所述插袋开口的编织工序如下:

根据工序一区域的划分,把罗纹袋口贴位置相邻的前针床上的线圈整体左移一个针距,为平收针空出一个针位;然后,左导纱器从左向右方向编织一枚线圈,把该枚线圈对应的后针床上的线圈左移一个针距翻针至前针床空针位;再然后,左导纱器向左回踢,把前针床上的刚编织的一枚线圈移至后针床,针床横移,把线圈右移至相邻的一枚针织上,完成了一枚线圈的平收针;最后,以此循环,完成插袋开口的平收针编织。

优选的,所述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编织工序通过电脑横机编程。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一次性的完成罗纹袋口平插袋的编织,省去了缝合袋贴和袋口贴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技术可应用于横机的任何产品中,且无需对现有设备改造。

3、本发明(定义)的代码,应用于制版软件中,可以快速的完成制版工序,操作简单,仅需复制代码、粘贴即可完成,减少制版时间。

4、本发明的技术方法,插袋区域为双层结构,开口部位为罗纹组织,满足了插袋的服用性,产品穿着舒适、轻便、美观。

5、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可以应用于非罗纹袋口的平插袋,定义的代码可以应用于横机的任何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 传统编织罗纹袋口工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 本发明编织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的横机(定义)代码指令一图。

图4 本发明的横机(定义)代码指令二图。

图5 本发明的横机(定义)代码指令三图。

图6 实施例一制版图。

图7 实施例一编织实物示意图。

图8 实施例二编织实物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为在横机上实现本发明的编织动作,根据附图2,本发明(自定义)如下的代码:图3所示,定义120为A´B´BA区域代码,121为A→B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22为ABEF区域代码,123为F→E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24为FEE´F´区域代码,图中215功能线第1列为导纱器运行指令;图5所示,定义125为C→D部位代码;126为D→D´部位代码;127为C´→C部位代码,图中201功能线第3列是程序标识,第5列是平移指令,203功能线第1列是移圈代码的编织取消指令;图4所示,定义128为B´C´CB区域代码;129为B→C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30为BCDE区域代码;131为E→D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32为EDD´E´区域代码。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实施方式一

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为将衫片、袋贴、罗纹袋口贴一次性编织成型,且袋贴在衫片的底面,罗纹袋口贴在衫片的正面,进行如下编织工序:

1.区域设置,对衫片进行划分区域,并划分要设置袋贴和罗纹袋口贴的位置,具体如图2所示。图中ACDF区域为双层结构,CD是平插袋开口部位,BCDE正面为罗纹结构。

2.为了实现无缝编织成型,在A´C´D´F´范围内使用2个导纱器编织,且一个导纱器设置在左侧(为叙述方便,不妨设为1号),另一个设置在右侧(为叙述方便,不妨设为4号)。A´→A、A→F部位的正面由1号导纱器前针床编织,A→F部位的底面由4号导纱器后针床隔针编织,F→F´部位由4号导纱器前针床编织,1号导纱器从左A´向右F编织一个横列,然后,从右F向左A´编织一个横列,以此循环;4号导纱器从右F´向左A编织一个横列,然后,从左A向右F´编织一个横列,以此循环;这样A´B´BA区域由1号导纱器编织前针床,ABEF区域由1号导纱器编织前针床(插袋正面),4号导纱器编织后针床(插袋底面),形成双层结构,FEE´F´区域由4号导纱器编织前针床。

3.在1号导纱器从右F向左编织时前针床吊目,在4号导纱器从左A向右编织时前针床吊目,以此循环,这样A´B´BA与ABEF区域以及ABEF与FEE´F´区域是隔行吊目的方式连接,保证了AB、FE与衫片封闭。

4.BCDE区域正面是罗纹结构,需要在前、后针床上都编织,而4号导纱器在后针床是隔针编织,有空针位,因此,可以把前针床的线圈隔针翻至后针床上空针位上编织罗纹,然后,移回原位。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

4.1在1号导纱器从左B´向右E编织前,把B→E部位前针床上线圈隔针翻至后针床的空针位上,然后,B´→B部位由1号导纱器前针床编织,B→E部位由1号导纱器在前、后针床都编织(形成罗纹),然后,1号导纱器再从E向左B´编织,以此循环;

4.2在4号导纱器从右E´向左B编织前,把B→E部位前针床上隔针翻至后针床空针位上的线圈移回原位后,然后,E´→E部位由4号导纱器前针床编织,E→B部位后针床隔针编织,然后,4号导纱器再从B向右E´编织,以此循环;

4.3 B´C´CB与BCDE区域以及BCDE与EDD´E´区域,同样采用隔行吊目的方式连接,保证BC、ED与衫片封闭。这样B´C´CB区域由1号导纱器编织前针床,BCDE区域由1号导纱器前、后针床都编织(插袋正面罗纹),4号导纱器编织后针床(插袋底面),形成双层结构,EDD´E´区域由4号导纱器编织前针床。

5.CD部位是插袋开口平位,不能与衫片连接,需要把C→D部位前针床线圈平收针,但是,横机的平收针是借助线圈在前、后针床的转移与针床的横移来实现的,而此时,后针床的织针内有编织的线圈,因此,需要把后针床上的影响平收针的线圈转移,为平收针空出针位。本实施例采用移动针床线圈,实现C→D部位插袋的开口编织。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

5.1 先把C´→C部位的前针床上的线圈整体左移一个针距,为平收针空出一个针位;

5.2 1号导纱器从左C向右方向编织一枚线圈,然后,把该枚线圈对应的后针床上的线圈左移一个针距翻针至前针床空针位;1号导纱器向左回踢,把前针床上的刚编织的一枚线圈移至后针床(此时,后针床该针位的线圈已经移至前针床),针床横移,把线圈右移至相邻的一枚针织上,完成了一枚线圈的平收针。(后针床上的线圈左移一个针距翻针至前针床空针位时,1号导纱器的方向必须右,否则,C→D部位将会与衫片连接形成闭口)。以此循环,即可把在C→D部位的前针床线圈平收。实现罗纹袋口的平收针。

5.3 最后把C´→C部位的在前针床上的左移一个针距线圈复位。

6.为了在横机上实现上述的编织动作,为此,本实施例(自定义)如下的代码:

6.1 图3所示,定义120为A´B´BA区域代码,121为A→B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22为ABEF区域代码,123为F→E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24为FEE´F´区域代码,图中215功能线第1列为导纱器运行指令;

6.2 图5所示,定义125为C→D部位代码;126为D→D´部位代码;127为C´→C部位代码,图中201功能线第3列是程序标识,第5列是平移指令,203功能线第1列是移圈代码的编织取消指令;

6.3 图4所示,定义128为B´C´CB区域代码;129为B→C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30为BCDE区域代码;131为E→D部位与衫片的衔接代码。132为EDD´E´区域代码。

根据上步骤6所述代码设置,然后做编织前准备:横机左侧导轨上的左导纱器穿纱,右侧右导纱器穿纱,纱线的颜色相同。然后,图3、4、5是自定义代码中具体的编织指令,把图中自定义的代码包括功能线全部复制粘贴在制版软件中。依据实际生产,确定产品各个区域的尺寸大小,把自定义的代码,分别粘贴在各个区域,如图6所示。在120、121以及123、124代码的前一行设置为前针床编织,在122代码的前一行设置为前针床满针编织,后针床隔针编织,127代码的后一行,需要设置把移圈移回一个针距且超出128一个针位(这是由于在平收针时,C´→C部位的前针床上的线圈整体左移一个针距)。最后,设置编织参数,编译成功后拷贝至横机。横机会自动识别自定义的编织指令,并按照代码的要求执行各个代码的编织动作,一次性完成无缝罗纹袋口平插袋的编织。编织的实物如图7所示。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和实施方式一基本一致,区别是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需要编织罗纹袋口,则可把图6中128、129、130、131、132代码直接删除,然后,编译拷贝至横机。编织的实物如图8所示,实物为非罗纹袋口插袋。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横机氨纶纱线控制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