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511222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for soil-inhabiting termit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潘程远 潘伟华 王方 于 2019-10-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剂溶液由浓度为(0.02±0.002)ng/mL的反-3-己烯-1-醇、0.05~0.1g/mL的葡萄糖、以及作为余量的水组成;甘蔗渣干燥后粉碎;将颗粒装甘蔗渣和试剂溶液按照1g/(1.5±0.1)mL的料液比均匀搅拌混合后,置于黑暗条件下风干得诱杀包基质。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包装法,将诱杀包基质与化学药剂混合后,加入包装袋内。白蚁对经本发明处理的诱杀包基质的取食量要比未经处理的对照基质的取食量高2-4倍。(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for soil-dwelling termite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reagent solution consists of trans-3-hexene-1-alcohol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02 &#43;/-0.002) ng/mL, gluco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05-0.1g/mL and water as the rest; drying bagasse and then crushing; uniformly stirring and mixing the granular bagasse filled in the particles and the reagent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feed-liquid ratio of 1g/(1.5 &#43;/-0.1) mL, and then placing the mixture in the dark for air drying to obtai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ackaging method of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for the termites, wherei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is mixed with chemical agents and then added into a packaging bag. The feeding amount of the termite to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bag matrix treated by the invention is 2-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control matrix.)

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土栖白蚁取食有吸引作用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栖白蚁是指将白蚁巢建于土中的一类白蚁,泛指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在我国,常见的土栖白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土垅大白蚁等。这类白蚁能在地下产生四通八达的蚁道,对水库、山塘、河流等堤坝产生潜在风险。它们通过取食树皮、根须等,对经济林木(如香榧、山核桃、杨梅等)、农作物(如甘蔗、玉米)和园林树木等造成破坏。所以,土栖白蚁是一类能对人类社会多个方面造成危害的害虫。

防治土栖白蚁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挖巢法、喷药法和诱杀法等,其中诱杀法因其操作简便、用药量低、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土栖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诱杀法中又以埋置诱杀包最为常见。根据土栖白蚁的取食习性,诱杀包通常在每年的4-6月和8-10月两个时间段进行埋置,白蚁通过取食诱杀包内基质,将基质中的药物带回巢内,再利用白蚁个体间食物的喂哺(交哺行为),使得整个白蚁群体带毒,最终死亡。所以,诱集足够多的白蚁是成功利用诱杀包防治白蚁的前提,其中基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诱杀包一般由基质、化学药剂和纸质包装材料等三部分组成。目前,人们对于诱杀包中的基质研究较少,都是利用木材、树皮、草料等制成的碎片或粉末作为基质材料。虽然在自然条件下,土栖白蚁会选择性的取食木材、树皮或草料,但是在粉碎、加工、包装上述材料成为诱杀包基质过程中,它们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使得对白蚁的引诱效率降低,诱集不到足够多的白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土栖白蚁取食有吸引作用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试剂溶液:

试剂溶液由浓度为(0.02±0.002)ng/mL的反-3-己烯-1-醇、0.05~0.1g/mL的葡萄糖、以及作为余量的水组成;

2)、甘蔗渣干燥至含水率为(12±2)%,再粉碎,得颗粒装甘蔗渣;

3)、将颗粒装甘蔗渣和试剂溶液按照1g/(1.5±0.1)mL的料液比均匀搅拌混合后,置于黑暗条件下风干(室内自然风干)得诱杀包基质。

作为本发明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步骤3)中风干至诱杀包基质的含水率为15-20%。

上述含水率中的%均为重量%。

作为本发明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颗粒装甘蔗渣的粒径为1~2mm。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包装法,包括将诱杀包基质与化学药剂混合(按照常规用量比混合)后,加入包装袋内,即可获得诱杀包。以6×10cm的自封袋(材料为滤纸)作为包装袋;所述自封袋内封装的诱杀包基质的重量为(5±0.5)g。

自封袋由两张6×10cm的滤纸叠合后沿着边缘缝制而成。

常用的化学药剂例如有:氟虫胺、吡虫啉、氟虫腈、氟铃脲等。

本发明的诱杀包基质适用的诱食对象为土栖白蚁,主要为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于黑暗条件下风干的原因是避免反-3-己烯-1-醇过快的挥发以及发生化学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白蚁对经该技术方法处理的诱杀包基质的取食量要比未经处理的对照基质的取食量高2-4倍。

2、本发明发现:包装的松紧度也会影响白蚁的取食,因此本发明将制备所得的基质,以一定的松紧度包装成袋,使得基质对土栖白蚁的引诱数量和取食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在发明过程中曾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过程实验1、黑翅土白蚁对不同基质材料的选择性取食

本实验选用的基质材料为黑翅土白蚁野外喜食的木材或蕨类,分别是松木、杉木、甘蔗渣和狼蕨草。将上述四种材料自然风干至含水率基本一致(约为12%),风干后粉碎过筛,截留2mm的颗粒用于白蚁的选择性取食实验。

利用有翅成虫配对,将在室内黑暗条件下(25℃)饲养近一年的黑翅土白蚁巢群,作为目标土栖白蚁,用于各个选择性取食实验。

选择性取食实验采用的是常规的双选择实验。如图1所示,将黑翅土白蚁群体(约100-300头白蚁)放置于A号圆柱形容器内(内直径为14cm,高10cm),其中A号容器在底部分别与B、C容器(B、C号容器规格与A号一致,且B、C容器完全对称的位于A号容器的两侧)连通,这样A号容器的白蚁可以自由出入B、C号容器。在B和C容器中随机挑选一个容器放入5g松木颗粒(作为对照),而另一个容器中放入其他一种同样重量的材料(为杉木、甘蔗渣、狼蕨草之一)。然后把装置放置于室内黑暗条件下(25℃),一个月后,取出两种取食材料,称重。以取食材料减少量作为白蚁的取食量,来评价材料对白蚁的诱集效果。材料减少的越多,说明诱集效果越好;材料减少的越少,则说明诱集效果越不好。每组材料分别设置3个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从图2中可以看出,黑翅土白蚁取食杉木的量,与取食松木的量基本相当,都在1g左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黑翅土白蚁对两种材料未表现出明显的取食偏好。同样的,白蚁对狼蕨草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取食偏好。但是,与取食0.83g的松木相比,黑翅土白蚁取食甘蔗渣的量达到1.55g,取食量提高近1倍,两种的取食量存在显著性差异(t<0.05),说明黑翅土白蚁更喜欢取食甘蔗渣,而不是松木。所以,本发明中选择甘蔗渣作为诱杀包的基质材料。

过程实验2、黑翅土白蚁对不同颗粒大小甘蔗渣的选择及分布

白蚁诱杀包基质普遍的做法就是,选择一种或以上的材料,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材料与化学药剂混合后进行装袋。目前,很少有研究报道关于颗粒大小对土栖白蚁取食的影响。本发明以甘蔗渣为材料,先进行干燥粉碎,再过筛,得到<0.25、0.25-1、1-2和>2mm这四个等级大小的颗粒,研究不同颗粒大小甘蔗渣对黑翅土白蚁取食及分布的影响。

白蚁选择性取食实验采用的是四向选择。方法如同实施例1中的双选择实验,不同之处在于:与放置白蚁群体容器相连通的是四个不同方向的容器,分别用于放置四种颗粒大小的甘蔗渣。实验中,将质量都为5g的四种颗粒分别随机放置于四个方向上的容器内,然后把该装置置于室内黑暗条件下(25℃),每5天记录四个容器中的白蚁数量。一个月后,将颗粒取出,称重。该试验设置3个重复。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翅土白蚁对<0.25mm甘蔗渣的取食最少,为0.25g,而对1-2mm甘蔗渣的取食最大,达0.82g,提高了3倍多,说明黑翅土白蚁较喜欢取食1-2mm颗粒大小的甘蔗渣。从表1还可以发现,黑翅土白蚁在装有1-2mm颗粒的容器中的平均分布数最多,约达到13.11头,而在其他颗粒的容器中的分布数都少于7.5头,其中在装有<0.25mm颗粒的容器中的分布数最少,仅约为3.39头。从上述结果中可以得出,颗粒大小为1-2mm的甘蔗渣对黑翅土白蚁的取食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表1、黑翅土白蚁对不同颗粒甘蔗渣的取食及其分布数(平均值±标准误)

Figure BDA0002250925600000041

因此,本发明粒径为1~2mm的颗粒装甘蔗渣作为基质的原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实验中所采用的黑翅土白蚁选择性取食装置。A容器放置黑翅土白蚁巢群;B和C容器分别随机放置松木(对照)和另一种白蚁取食材料(杉木、甘蔗渣或狼蕨草)。

图2是黑翅土白蚁对四种基质材料的选择性取食.以松木颗粒为对照,分别测定白蚁对杉木、甘蔗渣和狼蕨草的取食量.*表示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试剂溶液:将反-3-己烯-1-醇、葡萄糖、水均匀混合配制成试剂溶液;该试剂溶液中,反-3-己烯-1-醇的浓度分别设定为0.01、0.02和0.04ng/mL这三个组别,葡萄糖的浓度分别设定为0.05、0.1和0.2g/mL这三个组别;从而分别形成9种试剂溶液。

2)、将甘蔗渣进行自然风干,至含水量为12%,然后在粉碎机中打碎,并过筛,截留1-2mm大小的颗粒,该颗粒装甘蔗渣作为基质原料。

3)、按照1g/1.5mL的料液比,即,将10g颗粒装的甘蔗渣和15mL的试剂溶液均匀搅拌混合后,置于室内黑暗条件下自然风干,直至含水量为15-20%;得诱杀包基质。

4)、选用规格为6×10cm的滤纸型自封袋作为包装袋;将上述5g诱杀包基质装入滤纸型自封袋内,所得称为包装后诱杀包基质。此用量下,诱杀包基质能基本填满滤纸型自封袋的内腔。下述实验一中采用的是此包装后诱杀包基质。

当然,实际使用时,选用规格为6×10cm的滤纸型自封袋作为包装袋;将上述5g诱杀包基质与常用的化学药剂按照常规用量比混合后,装入滤纸型自封袋内,即可获得诱杀包。

实验一、黑翅土白蚁对诱杀包基质的选择性取食

分别9种试剂溶液对应所得的9种包装后诱杀包基质进行黑翅土白蚁的取食实验,并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诱杀包基质作为对照。即,将实施例1步骤1中的试剂溶液改成水,以此所得作为对照。

按照过程实验1所述的双选择实验,在两个容器中分别随机放入一袋包装后诱杀包基质和未处理的对照,然后在室内黑暗条件下(25℃)饲养1个月,取出诱杀包基质,干燥,称重。每种试剂溶液实验设置3个重复。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配比1和7中,黑翅土白蚁取食对照基质多于处理基质外,其他配比中,白蚁对处理基质的取食要多于对照基质,特别是在配比4和5中,白蚁对处理基质的取食要明显多于对照基质,说明经0.02ng/mL反-3-己烯-1-醇和0.05-0.1g/mL葡萄糖混合处理的基质对黑翅土白蚁有诱食作用,其取食量能提高2-4倍。

表2、黑翅土白蚁对各浓度处理诱杀包基质的选择性取食量(平均值)

对比例1-1、将试剂溶液中“反-3-己烯-1-醇”改成“顺-3-己烯-1-醇”,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的配比5。

对比例1-2、将试剂溶液中“反-3-己烯-1-醇”改成“3(Z)-十二碳烯-1-醇”,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的配比5。

对比例2-1、将2.5g诱杀包基质的量装入规格为6×10cm的滤纸型自封袋中,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的配比5。实验时,容器中放入2袋包装后诱杀包基质。

此2.5g诱杀包基质的用量下,约只能填满滤纸型自封袋的内腔的一半,因此,滤纸型自封袋显得很松散。

对比例2-2、将5g诱杀包基质的量装入规格为6×6cm的滤纸型自封袋中,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的配比5。

由于滤纸型自封袋作了缩小化处理,因此,在5g诱杀包基质的装填量下,此滤纸型自封袋变得比较紧实。

对比例2-3、将自封袋的材料由滤纸改成目前常用的纸质包装材料---防水纸袋;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的配比5。

将上述所有的对比例所得基质按照过程实验1所述的双选择实验方式进行检测,其中以对比例所得基质作为处理,配比5所得基质作为对照。从表3中可以看出:黑翅土白蚁白蚁对所有对比例所得基质的取食要显著少于对配比5所得基质的取食,说明所有对比例的结果都不如本发明。

表3黑翅土白蚁对对比例基质与配比5基质的选择性取食量(平均值)

Figure BDA0002250925600000061

实验二、野外土栖白蚁上树率及对诱杀包的取食

利用配比5试剂溶液对基质进行处理,选用规格为6×10cm的滤纸型自封袋作为包装袋;将5g诱杀包基质与常用的化学药剂氟虫胺按照常规用量比混合后,装入滤纸型自封袋内,即得诱杀包;用于野外实验,同时,以不含化学药剂的包装后诱杀包基质作为对照。

诱杀包野外实验在香榧林地进行。土栖白蚁对香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般在9-11月),白蚁在香榧树杆基部或枝条上形成覆盖泥土的蚁路、蚁被(即白蚁上树),有时也取食香榧树根表皮,造成香榧树生长势减弱,从而产生其他病虫害,最终导致死亡。所以,白蚁上树率的降低,可以视为诱杀包成功防治土栖白蚁的标志。

选取两块前期有土栖白蚁为害的香榧林地,实验前,各自调查两块林地白蚁上树率。实验在9月初进行。实验中,随机选取一块林地(I)用于埋置含有化学药剂的诱杀包(林地面积约10亩),另一块林地(II)用于埋置不含化学药剂的包装后诱杀包基质(林地面积约20亩)。埋置时,将诱杀包/包装后诱杀包基质置于土层3-5cm深,再用薄土覆盖,并做好标记,每隔5米埋置一包。三个月后,检查诱杀包白蚁取食情况,以及调查各自林地的白蚁上树率。

从表4中可以发现,诱杀包(含氟虫胺)对白蚁上树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由防治前的86.74%降低到18.67%,而包装后诱杀包基质(不含氟虫胺)对白蚁的上树率影响不明显。同时,白蚁对两种诱杀包的取食没有明显的差异,都在63-66%之间。结果说明,含有化学药剂的诱杀包对白蚁的防治效果较明显,而且化学药剂的加入,未对基质引诱白蚁取食造成影响。

表4、土栖白蚁对诱杀包的取食率及对香榧的上树率

Figure BDA0002250925600000071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对柑橘大实蝇成虫具有行为反应的柑橘幼果挥发物的测试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