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风机组件及干衣机

文档序号:1532256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道、风机组件及干衣机 (Air duct, fan assembly and clothes dryer ) 是由 周胜利 吴江 汤明宇 于 2018-08-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风机组件及干衣机,风道包括:蜗壳,设有正转出风口和反转出风口;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正转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及反转出风口连接,且第二风道处于打开状态时将反转出风口与第一风道导通;风门部件,设在气流通道上,用于控制第二风道的开闭。本方案提供的风道,较之传统风道,实现在满足叶轮正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不减损的同时,可增大叶轮反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同时也具有静音效果好的优点。(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duct, a fan assembly and a clothes dryer, wherein the air duct comprises: the volute is provided with a forward air outlet and a reverse air outlet; the airflow channel comprises a first air channel and a second air channel, the first air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orward rotation air outlet, the second air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ir channel and the reverse rotation air outlet, and the reverse rotation air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ir channel when the second air channel is in an open state; and the air door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air flow channel and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second air channel. The wind channel that this scheme provide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ind channel, realize when satisfying the amount of wind under the impeller forward drive operating mode and not reduce the loss, ca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wind under the impeller reverse drive operating mode, also have the effectual advantage of silence simultaneously.)

风道、风机组件及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衣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一种风机组件及一种干衣机。

背景技术

传统干衣机具有叶轮140和后风道系统,如图1所示,后风道系统包括蜗壳110、蜗舌120及气流通道130,叶轮140正转时(例如,叶轮140沿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将风从叶轮140附近送入气流通道130(例如,风沿图1中点划线箭头所示方向流动),随后,经气流通道130进入干衣机的筒体,用于烘干衣物,其中,蜗舌120的作用是防止风跟着叶轮140旋转,起到引导风进入气流通道130、增大流量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用户在烘干如羊毛等高档衣物时,提出了叶轮140反转时也要有一定风量的需求,而对于现有的叶轮140和后风道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当叶轮140反转时(叶轮140沿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风向下走,风向可具体参见图2中所示点划线箭头的方向,这时,气流通道130处的出风量极低,不能满足当前叶轮140反转时的风量需求。

针对于上述反转出风量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蜗壳110上设置翻板150的结构,如图7所示,蜗壳110内的叶轮140反转时,翻板150打开,以使蜗壳110通过其上受翻板150控制开闭的辅助出风口进行排风,如图6所示,蜗壳110内的叶轮140正转时,翻板150处于关闭状态以封挡辅助出风口,蜗壳110通过其上常开的蜗壳出风口进行排风,但对于该结构,当叶轮140正转时,高速气流会略微抬起翻板150导致封挡不严、露出小缝,气流在经过该小缝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降低了产品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的风机组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机组件的干衣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包括:蜗壳,设有正转出风口和反转出风口;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正转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反转出风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风道处于打开状态时将所述反转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导通;风门部件,设在所述气流通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道的开闭。

可以理解的是,正转出风口可相应理解为适于供蜗壳在叶轮正转时进行排风的开口,反转出风口可相应理解为适于供蜗壳在叶轮反转时进行排风的开口,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叶轮正转和反转为转向相反的两种转动形式,而至于具体的正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可设计为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反转为与正转反向的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道,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叶轮在蜗壳中正转时,气流从正转出风口排出并进入第一风道进行外排,叶轮在蜗壳中反转时,控制风门部件使第二风道打开,气流从反转出风口排出并沿第二风道进入第一风道进行外排,这样可实现在满足叶轮正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不减损的同时,增大叶轮反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实现满足叶轮反转时的风量需求。

此外,本方案中风门部件设在气流通道上用于控制第二风道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一风道与反转出风口之间导通或截止,相比于在蜗壳上设置翻板的结构而言,本结构在实现控制反转出风口与第一风道之间断开时,在蜗壳表面上不会产生狭缝结构,这样不容易出现反转出风口与第一风道之间断开时漏风的问题,且也不会因狭缝结构导致蜗壳中产生气流噪音,总体来讲,实现了产品正反转时风量大、同时噪音低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门部件包括:铰接结构;翻板,其通过所述铰接结构与所述气流通道连接,并能绕所述铰接结构在封闭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翻板通过铰接结构(如铰链、枢轴等)与气流通道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且翻板能转动并以封挡形式对第二风道截流,封闭效果好,控制也较为可靠灵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板处于打开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时,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风道中,其中,气流受叶轮正转驱动从所述正转出风口排出并沿所述第一风道流动时,能驱动所述翻板沿顺风方向从打开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向封闭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翻转。

在本方案中,设置翻板处于打开第二风道的位置时其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风道中,这样,在叶轮正转时,可利用从正转出风口排出并沿第一风道流动的气流作用于翻板伸入在第一风道内的部位,以实现气压驱动翻板沿顺风方向从打开第二风道的位置向封闭第二风道的位置翻转,从而实现叶轮正转时自动控制第二风道关闭,降低叶轮正转时从第二风道处的排风量,使得叶轮正转时蜗壳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正转出风的正转出风口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排风噪音低,且该结构无需电控或手动控制翻板关闭,结构更简化,同时,也无需在叶轮工作前对翻板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判断和控制,产品控制流程简化,运行可靠性更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受叶轮反转驱动从所述反转出风口排出并沿所述第二风道流动时,能驱动所述翻板沿顺风方向从封闭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向打开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翻转。

在本方案中,将翻板设置为在气流受叶轮反转驱动从反转出风口排出并沿第二风道流动时能被气流沿顺风方向从封闭第二风道的位置向打开第二风道的位置驱动的结构,从而实现叶轮反转时自动控制第二风道打开,这样,叶轮反转时蜗壳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排风噪音低,且该结构无需电控或手动控制翻板打开,结构更简化,同时,也无需在叶轮工作前对翻板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判断和控制,产品控制流程简化,运行可靠性更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门部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邻近所述第一风道的位置处。

在本方案中,将风门部件设在第二风道邻近第一风道的位置处,可以使风门部件尽量远离蜗壳,这样,在实现控制反转出风口与第一风道之间断开时,蜗壳上不会产生狭缝结构,这样不会出现反转出风口与第一风道之间断开时在狭缝处容易漏风的问题,且也不会因狭缝结构导致蜗壳中产生气流噪音,从而实现产品正反转时风量大、噪音低。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正转出风口处设有蜗舌。

在本方案中,在正转出风口处设有蜗舌,蜗舌的作用是防止风跟着叶轮正转,起到引导风进入第一风道,增大流量的作用,且对于在正转出风口处进行气流导向的该蜗舌,当叶轮反转时,正转出风口处的蜗舌反而可以起到引导气流沿蜗壳切向循环的作用,这样可以在叶轮反转时起到抑制气流从正向出风口排出的作用,进一步使得叶轮反转时蜗壳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且排风噪音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转出风口处在所述蜗舌的背侧;和/或所述反转出风口在所述蜗壳上的位置邻近所述蜗舌。

在本方案中,反转出风口处在蜗舌的背侧,这样,叶轮反转时,在蜗舌处可利用蜗舌形成将风下压的作用,使蜗壳引流导风效果更好,同时减少叶轮反转时蜗壳从正转出风口排风,使得叶轮反转时蜗壳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且排风噪音低。

使蜗舌背侧的反转出风口在蜗壳上的位置邻近蜗舌,这样可以使得叶轮反转时蜗壳内经过蜗舌的气流量少,从而相应降低蜗舌处对气流的阻流作用,减少气流动能损失,同时降低蜗壳内气流噪音。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蜗壳的内壁型线呈螺旋形,其中,叶轮位于所述蜗壳中时,沿所述蜗壳的内壁型线从所述反转出风口向所述正转出风口的方向,所述叶轮与所述蜗壳内壁之间的径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值得说明的是,蜗壳用于容纳叶轮,其中,蜗壳的内壁型线为蜗壳的内表面与垂直于叶轮轴线的中截面相交所形成的相交线。

在本方案中,蜗壳的内壁型线呈螺旋形,设计沿蜗壳的内壁型线从反转出风口向正转出风口,蜗壳与其内叶轮之间的径向间距逐渐增大,可利于叶轮正转时实现提升风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道用于连接所述正转出风口的部位被构造为:沿所述正转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风道被构造为:沿所述反转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风道用于连接正转出风口的部位被构造为:沿正转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可以实现对从蜗壳的正转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扩压,提升排风风压;设置第二风道被构造为:沿反转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可以实现对从蜗壳的反转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扩压,提升排风风压。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叶轮,设在所述风道的蜗壳内,所述叶轮用于在正转时驱动气流沿所述蜗壳的正转出风口排出,在反转时驱动气流沿所述蜗壳的反转出风口排出。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风机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道,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机组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干衣机,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机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干衣机的叶轮和后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干衣机的叶轮和后风道系统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风机组件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干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现有干衣机的叶轮和后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部件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2、6、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蜗壳,120蜗舌,130气流通道,140叶轮,150翻板。

其中,图3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0风道,210蜗壳,211正转出风口,212反转出风口,220气流通道,221第一风道,222第二风道,230风门部件,231铰接结构,232翻板,240蜗舌,300叶轮,400干衣机,410冷凝器,420蒸发器,430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风机组件及干衣机。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200,包括:蜗壳210、气流通道220和风门部件230。

具体地,蜗壳210设有正转出风口211和反转出风口212;气流通道220包括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22,第一风道221与正转出风口211连通,第二风道222与第一风道221及反转出风口212连接,且第二风道222处于打开状态时将反转出风口212与第一风道221导通;风门部件230设在气流通道220上,用于控制第二风道222的开闭。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道200,气流通道220包括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22,叶轮300在蜗壳210中正转时,气流从正转出风口211排出并进入第一风道221进行外排,叶轮300在蜗壳210中反转时,控制风门部件230使第二风道222打开,气流从反转出风口212排出并沿第二风道222进入第一风道221进行外排,这样可实现在满足叶轮300正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不减损的同时,增大叶轮300反向驱动工况下的风量,实现满足叶轮300反转时的风量需求。

此外,本方案中风门部件230设在气流通道220上用于控制第二风道222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一风道221与反转出风口212之间导通或截止,相比于如图6和图7所示在蜗壳110上设置翻板150的结构而言,本结构在实现控制反转出风口212与第一风道221之间断开时,在蜗壳210表面上不会产生狭缝结构,这样不容易出现反转出风口212与第一风道221之间断开时漏风的问题,且也不会因狭缝结构导致蜗壳210中产生气流噪音,总体来讲,实现了产品正反转时风量大、同时噪音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门部件230包括:铰接结构231(具体如铰链、枢轴等)和翻板232,具体地,翻板232通过铰接结构231与气流通道220连接,并能绕铰接结构231在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和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之间转动。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根据需求也可设计风门部件为匝门,使匝门沿第二风道径向活动控制第二风道开闭。

优选地,风门部件230设在第二风道222邻近第一风道221的位置处,可以使风门部件230尽量远离蜗壳210,较之将蜗壳局部直接设置为翻板以通过控制蜗壳上的翻板翻转实现使蜗壳局部打开进行反转出风的结构而言,本方案的结构在实现控制反转出风口212与第一风道221之间断开时,蜗壳210上不会产生狭缝结构,这样不会出现反转出风口212与第一风道221之间断开时在狭缝处容易漏风的问题,且也不会因狭缝结构导致蜗壳210中产生气流噪音,从而实现产品正反转时风量大、噪音低。

更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翻板232为一端通过铰接结构231铰接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的结构,且翻板232处于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时,翻板232封挡在第二风道222邻近第一风道221的一端,且翻板232的活动端搭靠在第一风道221上实现密封。

优选地,如图4所示,翻板232处于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时,其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风道221中,以使气流受叶轮300正转驱动从正转出风口211排出并沿第一风道221流动时,能作用到翻板232位于第一风道221中的部位上,以利用气压驱动翻板232使翻板232沿顺风方向从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向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翻转,实现叶轮300正转时自动控制第二风道222关闭,降低叶轮300正转时从第二风道222处的排风量,使得叶轮300正转时蜗壳210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300正转出风的正转出风口211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排风噪音低,且该结构无需电控或手动控制翻板232关闭,结构更简化,同时,也无需在叶轮300工作前对翻板232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判断和控制,产品控制流程简化,运行可靠性更高。

优选地,如图3所示,气流受叶轮300反转驱动从反转出风口212排出并沿第二风道222流动时,能驱动翻板232沿顺风方向从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向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翻转,具体如,控制铰接结构231的铰接力与叶轮300反转时的风压相适,这样可实现叶轮300反转时利用气流自动控制第二风道222打开,以使得叶轮300反转时蜗壳210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300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212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排风噪音低,且该结构无需电控或手动控制翻板232打开,结构更简化,同时,也无需在叶轮300工作前对翻板232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判断和控制,产品控制流程简化,运行可靠性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正转出风口211处设有蜗舌240,蜗舌240的作用是防止风跟着叶轮300正转,起到引导风进入第一风道221,增大流量的作用,且对于在正转出风口211处进行气流导向的该蜗舌240,当叶轮300反转时,正转出风口211处的蜗舌240反而可以起到引导气流沿蜗壳210切向循环的作用,这样可以在叶轮300反转时起到抑制气流从正向出风口排出的作用,进一步使得叶轮300反转时蜗壳210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300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212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且排风噪音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反转出风口212处在蜗舌240的背侧,且优选反转出风口212在蜗壳210上的位置邻近蜗舌240,这样,叶轮300反转时,在蜗舌240处可利用蜗舌240形成将风下压的作用,使蜗壳210引流导风效果更好,同时减少叶轮300反转时蜗壳210从正转出风口211排风,使得叶轮300反转时蜗壳210内气流主要沿适于供叶轮300反转出风的反转出风口212排出,排风阻力小,排风效率高,排风噪音低,且通过设置蜗舌240背侧的反转出风口212在蜗壳210上的位置邻近蜗舌240,这样可以使得叶轮300反转时蜗壳210内经过蜗舌240的气流量少,从而相应降低蜗舌240处对气流的阻流作用,减少气流动能损失,同时降低蜗壳210内气流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蜗壳210的内壁型线呈螺旋形,使蜗壳210为螺旋蜗壳或类似螺旋蜗壳,蜗壳210设有用于装配叶轮300的叶轮装配部,叶轮300位于蜗壳210中且装配于叶轮装配部时,沿蜗壳210的内壁型线从反转出风口212向正转出风口211的方向(也即例如图3中所示点划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叶轮300与蜗壳210内壁之间的径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可利于叶轮300正转时实现提升风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风道221用于连接正转出风口211的部位被构造为:沿正转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可以实现对从蜗壳210的正转出风口211排出的气流扩压,提升排风风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风道222被构造为:沿反转出风口212的出风方向,其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可以实现对从蜗壳210的反转出风口212排出的气流扩压,提升排风风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包括叶轮3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道200,叶轮300设在风道200的蜗壳210内,叶轮300用于在正转时驱动气流沿蜗壳210的正转出风口211排出,在反转时驱动气流沿蜗壳210的反转出风口212排出。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风机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道2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组件包括风道200和叶轮300,风道200包括蜗壳210和气流通道220,叶轮300位于蜗壳210内,蜗壳210为内壁型线呈螺旋形的螺旋蜗壳或类似螺旋蜗壳,蜗壳210具有正转出风口211和反转出风口212,正转出风口211与气流通道220的第一风道221连通,且正转出风口211处设有蜗舌240,反转出风口212通过气流通道220的第二风道222与气流通道220的第一风道221连接,第二风道222处设有翻板232,翻板232可上下翻动实现控制第二风道222通断。

相对于在蜗壳210的反转出风口212处设有翻板232用于控制反转出风口212开闭的结构而言,本结构中翻板232远离蜗壳210,使得本结构在叶轮300正转时,其翻板232处不会受到气流影响上翻而露出小缝,因此可以避免蜗壳210上狭缝导致的噪音问题,实现产品蜗壳210降噪,且通过设计翻板232通过铰接结构231连接在蜗舌240的背面,在不受除重力以外的外力作用下,翻板232只能有两个形态,上翻以打开第二风道222的状态(如图4所示),或下翻以闭合第二风道222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叶轮300未旋转前,翻板232的初始位置不可知,可能是上翻打开,也可能是下翻闭合。

其中,当电机带着叶轮300做如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也即叶轮300反转时,气流沿如图4中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至于翻板232的运动过程:若翻板232在叶轮300反转之前即处于上翻打开状态(也即如图4中所示的翻板232位置),则叶轮300反转时翻板232无需动作,气流不受影响;若翻板232在叶轮300反转之前处于下翻闭合状态,则叶轮300反转时驱动气流沿第二风道222流动可将翻板232向上吹开到上翻状态,实现控制第二风道222打开,以实现使气流经第二风道222向上流动进入第一风道221进行外排。

当电机带着叶轮300做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也即叶轮300正转时,气流沿如图3中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至于翻板232的运动过程:若翻板232在叶轮300正转之前即处于下翻闭合状态(也即如图3中所示的翻板232位置),则叶轮300正转时翻板232无需动作,气流不受影响;若翻板232在叶轮300正转之前处于上翻打开状态,则叶轮300正转时驱动气流从正转出风口211排出并沿第一风道221流动时,沿第一风道221流动的气流可驱动翻板232从上翻位置翻转到下翻位置实现控制第二风道222封闭。

可见,本结构在运行叶轮300正转或反转的工况之前,无需预先检测翻板232的状态或预先进行相应控制翻板232的动作,且可以实现在叶轮300正转时,利用叶轮300正转驱动的气流自动控制翻板232从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运动到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并实现在叶轮300反转时,利用叶轮300反转驱动的气流自动控制翻板232从封闭第二风道222的位置运动到打开第二风道222的位置。

另外,根据检测,传统风机组件的风道及叶轮结构(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意的结构)与本设计中的风机组件相比,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数据如下表:

叶轮转速及方向 顺时针2700rpm 逆时针2700rpm 逆时针3500rpm
传统风机组件 202m<sup>3</sup>/h 30.5m<sup>3</sup>/h 44.1m<sup>3</sup>/h
本风机组件 201m<sup>3</sup>/h 54.1m<sup>3</sup>/h 77.2m<sup>3</sup>/h

从前表可见,本风机组件较之传统风机组件,在叶轮300正转时的风量基本不减损的情况下,在2700rpm的转速下,其叶轮300反转时的风量较之传统风机组件而言提升了77.4%,在3500rpm的转速下,其叶轮300反转时的风量较之传统风机组件而言提升了75%,可实现满足对反转出风量的需求,同时兼顾保证正转运行能效不减损。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本方案通过将翻板232设在第二风道222处,相比于将蜗壳局部设置为翻板以通过控制蜗壳上的翻板翻转实现使蜗壳局部打开进行反转出风的结构(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意的结构),采用IEC60704-2-6标准中所述的干衣机噪音测试方法对前述两种翻板设置结构的风机组件在同一台干衣机进行空载风噪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1753128700000121

试验结果显示,本设计风机组件较之蜗壳局部直接作为翻板的风机组件而言,可降低整机空载噪声约2db,静音性更好。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干衣机4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机组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干衣机400,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机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干衣机400可为热泵干衣机,具体包括风机组件、内筒430、蒸发器420、冷凝器410等,风机组件包括风道200及叶轮300,叶轮300位于风道200内,其中,叶轮300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加速叶轮300附近空气流动,实现将风吸入风道200的蜗壳210,并驱动蜗壳210中的风向上运动以经第一风道221排入内筒430中,气流在内筒430中可带走内筒430中衣物的水分,随后,再经过蒸发器420和冷凝器410,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并加热空气,然后,使气流重新回流到叶轮300处完成循环,从而达成烘干筒内衣物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建筑排烟系统用加压风机安装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