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系统及数据收集方法

文档序号:1543604 发布日期:2020-01-17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数据收集系统及数据收集方法 (Data collection system and data collection method ) 是由 新井崇 吉田勇作 佐藤秀一 占部宏生 于 2019-07-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和数据收集方法,所述数据收集系统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收集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数据解析部,按照每个所述设备不同的解析用的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解析,由此得到解析后数据;第一数据存储部,不能进行数据的重写;第二数据存储部,是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相比能够更高速访问的存储部,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数量相比存储更少数量的数据;数据写入部,将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将由所述数据解析部获得的所述解析后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ata collection system and a data collection method, wherein the data collection system comprises: a device having 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 data collection apparatus that collects data transmitted from the device, the data collec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receiving unit that receives data transmitted from the device; a data analysis unit configured to analyze the received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a data format for analysis different for each of the devices, thereby obtaining analyzed data; a first data storage unit which cannot rewrite data; a second data storage unit that is a storage unit that can be accessed at a higher speed than the first data storage unit and that stores a smaller amount of data than the amount of data stored in the first data storage unit; and a data writing unit configured to write the data received by the receiving unit into the first data storage unit and store the data, and to write the analyzed data obtained by the data analyzing unit into the second data storage unit and store the data.)

数据收集系统及数据收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收集系统及数据收集方法。

本申请对2018年7月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8-12985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到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或IIoT(Industrial Internet OfThings产业物联网)受到关注。上述IoT或IIoT将一切物体(传感器、设备、装置等硬件终端全体)连接于互联网,并将传感器获得的物体数据收集到云端上的服务器,在服务器中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将其分析结果应用(反馈)于特定的目的的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2013-21853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2015-154445号公报中公开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其将多个被称为无线现场设备的可无线通信的现场设备(测量仪或操作仪)设置在配置于工厂内的设备上,各个无线现场设备将控制信号或测量信号等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在日本专利公开2013-21853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2015-154445号公报中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个无线现场设备与用于进行数据中转的被称为网关的中转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而且,日本专利公开2013-21853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2015-154445号公报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网关与上级的管理装置之间利用有线的网络进行通信。

由此,在日本专利公开2013-21853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2015-154445号公报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中,能够实现与如下构成的IIoT对应的工厂:在配置于工厂内的各个设备上设置的多个现场设备将表示由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的测量值经由网关输出(发送)到上级的管理装置。

另外,对于现有的基于IoT的系统中使用的数据汇集型的WEB应用来说,供应商自己的应用增多。此外,云端上的服务器从具有IoT功能的各装置收集数据,因此需要保存大量的数据。在此种情况下,存在由于数据量的增加而导致处理速度降低的问题。例如,若数据量增加,则服务器的访问速度降低,其结果,用户侧的显示速度也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数据量的增加而导致处理速度降低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数据收集系统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收集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数据解析部,按照每个所述设备不同的解析用的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解析,由此得到解析后数据;第一数据存储部,不能进行数据的重写;第二数据存储部,是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相比能够更高速访问的存储部,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数量相比存储更少数量的数据;数据写入部,将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将由所述数据解析部获得的所述解析后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

根据上述结构,数据收集装置将访问频度高的最近规定期间量的数据以提高了可读性的状态存储在比第一数据存储部能够更高速访问的第二数据存储部,将接收到的保持原样状态的数据存储在不能进行数据重写的第一数据存储部。由此,在第二数据存储部保存比第一数据存储部更少量的数据,且保存为易用于提供信息的状态。此外,第二数据存储部比第一数据存储部的访问速度更快。因此,能够进行高速且稳定的数据访问和高速提供信息。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数据量的增加导致的处理速度的降低。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安装为在数据库中不可进行数据的重写的一次写表格。

根据上述结构,从现场设备接收的保持原样状态的数据能够储存在安装为一次写表格的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因此,能够原样保存过去获得的老数据。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安装为所述数据收集装置的主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库中的内存表格。

根据上述结构,转换为可读性高的格式的分析数据存储在安装为内存表格的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因此,可读性高的已解析数据作为内存表格储存,因此能够高速访问已解析数据。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标记赋予部,所述标记赋予部赋予用于确定所述设备的设置场所的标记,所述数据写入部将所述标记和所述数据对应地存储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

根据上述结构,数据收集装置能够基于标记从存储在第一数据存储部的数据中检索必要的数据。具体来说,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未被解析。因此,以按每个设备种类不同的格式来保存数据。在该情况下,检索必要的数据需要花费时间。但是,由于标记与每个设备对应,因此能够基于标记容易地检索必要的数据。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标记赋予部,所述标记赋予部赋予用于确定所述设备的设置场所的标记,所述数据写入部将所述标记和所述已解析数据对应地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

根据上述结构,对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分析数据赋予标记。由此,能够利用标记检索第二数据存储部的已解析数据,能够提高已解析数据的检索性。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数据写入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的空余容量不足而无法将所述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的情况下,删除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最老的数据之后,将由所述数据解析部获得的所述解析后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

根据上述结构,仅最近的数据存储在第二数据存储部,老的数据从第二数据存储部删除。因此,能够将阅览频度高的最近数据储存在可高速访问的第二数据存储部,能够提高数据收集系统的响应性。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数据解析部通过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析来判定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错误信息,所述数据写入部在所述数据中包含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将错误信息存储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异常确认部,所述异常确认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规定时间量的错误信息来确认系统内的异常,所述异常确认部将异常的确认结果存储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

根据上述结构,数据收集装置将设备固有的错误信息暂时存储于第二数据存储部,并在规定的时刻基于错误信息来确认系统的异常。因此,实现依靠个别数据无法检测出的设备或网络的异常检测。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错误信息包括所述标记、日期时间及错误内容,所述异常确认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规定时间量的错误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异常判定条件来确认系统内的异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异常判定条件来判定异常。因此,根据异常判定条件的定义,异常确认部能够灵活地进行异常判定。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异常判定条件包括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和第二异常判定条件,所述异常的确认结果包括与所述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对应的第一异常的确认结果、与所述第二异常判定条件对应的第二异常的确认结果,所述异常确认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规定时间量的错误信息满足所述第一异常判定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异常的确认结果存储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规定时间量的错误信息满足所述第二异常判定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异常的确认结果存储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

根据上述结构,异常确认部可以根据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及第二异常判定条件来存储第一异常判定结果及第二异常判定结果。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第一异常判定条件是用于判定所述设备的故障或所述设备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之间的通信相关的故障的异常判定条件,所述第二异常判定条件是用于判定所述设备的警告或所述设备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之间的通信相关的警告的异常判定条件。

根据上述结构,异常确认部可以根据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及第二异常判定条件来分别判定异常及警告。

可以构成为,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还包括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并将请求发送到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部,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请求,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异常的确认结果,并基于所述异常的确认结果生成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所述画面数据提供给请求方。

根据上述结构,用户能够在终端装置看到表示异常确认结果的画面数据。由此,对于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可以构成为,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还包括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并将请求发送到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部,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请求,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或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生成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所述画面数据提供给所述终端装置,当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请求时,所述显示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相比更优先使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来生成所述画面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与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相比更优先用于生成画面数据。因此,显示控制部通过与使用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相比,使用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能够更快地生成画面数据。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无法由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来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时,使所述数据解析部对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中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所需的数据进行解析之后,使用解析后的解析数据生成所述画面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显示控制部能够使用存储比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更老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来生成画面数据。由此,即便第一数据存储部的读出速度比第二数据存储部的读出速度慢,但能够提供满足要求的信息。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无法利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来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时,基于所述标记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中检索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所需的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显示控制部在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无法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时,为了提供被请求的信息使用标记从第一数据存储部检索必要的数据。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还包括数据复制部,所述数据复制部在所述数据收集装置的启动时或第一数据存储部中追加新的数据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一部分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数据收集装置的启动时,由于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的一部分复制到第二数据存储部,因此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可以使用最新的数据。此外,由于被复制的数据储存在第二数据存储部,因此能够进行高速且稳定的数据访问。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数据量的增加而导致的处理速度的降低。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设备进行物理量的测量,并将由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作为第一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数据解析部按照所述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格式即第一数据格式对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析,由此生成所述物理量作为规定单位的数值并按照第二数据格式记载的第二数据,所述数据写入部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

根据上述结构,数据解析部对包含由设备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的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并生成将物理量作为规定单位的数值记载的第二数据。因此,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储存的第二数据表现为更易读。换言之,第二数据存储部中的第二数据的可读性提高。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包括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通过第一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与所述第一通信方式不同的第二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到所述中转装置,所述接收部接收从所述中转装置发送来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数据解析部按照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析,由此生成所述第二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中转装置利用第一通信与设备进行通信,利用第二通信与数据收集设备进行通信并将第一数据从设备中转至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装置的数据解析部解析第一数据,并生成第二数据。因此,中转装置能够使用不同的通信经由网络来中转第一数据。数据收集装置即便位于仅靠第一通信无法到达的距离,中转装置使用更少耗电即可的第一通信就能够使设备与数据收集装置通信。

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系统中,所述中转装置进行物理量的测量,并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作为第三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方式发送到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接收部接收从所述中转装置发送来的所述第三数据,所述数据解析部按照所述中转装置的所述第三数据的格式即第三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析,由此生成所述物理量作为规定单位的数值并按照第二数据格式记载的第二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中转装置自身具有测量物理量的功能。由此,不仅设备,中转装置也可测量物理量,并将包含物理量的第一数据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

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装置是收集从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数据解析部,按照每个所述设备不同的解析用的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解析,由此得到解析后数据;第一数据存储部,不能进行数据的重写;第二数据存储部,是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相比能够更高速访问的存储部,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数量相比存储更少数量的数据;数据写入部,将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将由所述数据解析部获得的所述解析后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

上述记载的数据收集方法是数据收集系统中的数据收集方法,所述数据收集系统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收集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执行:接收步骤,接收从所述设备发送来的数据;数据解析步骤,按照每个所述设备不同的解析用的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解析,由此得到解析后数据;数据写入步骤,将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写入不能进行数据的重写的第一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将在所述数据解析步骤中获得的所述解析后数据写入第二数据存储部而进行存储,所述第二数据存储部是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相比能够更高速访问的存储部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数量相比存储更少数量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于数据量增加而导致的处理速度的降低。

本发明更多的特征及方式参照附图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来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数据收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3是表示管理用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表格的具体例的图。

图4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进行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进行的异常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进行的信息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户终端装置上显示的保养画面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数据收集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数据收集系统100包括:无线设备1、网关2及数据收集装置3。图1中,作为无线设备1表示了无线设备1-1及无线设备1-2,但无线设备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无线设备1-1经由网关2及网络4连接于数据收集装置3。此外,无线设备1-2经由网络4连接于数据收集装置3。网络4例如为因特网。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无线设备1-1及无线设备1-2未特别加以区别的情况下记载为无线设备1。

无线设备1是设置在工厂或车间等现场且进行流程控制所需的测量或操作等的现场设备。例如,无线设备1是流量计或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流量控制阀或开闭阀等阀设备、风扇或马达等促动器设备、其他的设置在工厂或车间等现场的现场设备。无线设备1将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省电工作(例如间歇工作)。例如,在无线设备1为传感器设备的情况下,无线设备1定期将传感器数据(例如,温度、湿度、流量等)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3。此外,无线设备1将电池的温度信息、电压值及错误信息等信息也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3。

此外,无线设备1利用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率广域)方式进行通信。

LPWA无线通信方式的特征是以低耗电实现远距离(例如,数公里)的通信。另一方面,在LPWA无线通信方式中,通信速度(每单位时间通信的信息量)比较低。在LPWA无线通信方式中,使用子千兆赫兹(Sub-GigaHertz)带的无线信号进行通信。无线设备1作为实现LPWA无线通信方式的标准的一种可以使用LoRaWAN。LoRaWAN标准上的通信距离最大为20km(公里)左右。但是,根据发送时的输出电力有时通信距离被控制在数公里左右。此外,LoRaWAN的数据发送量例如为每1次通信十几字节左右。LPWA无线通信方式是第一通信方式的一例。

无线设备1也可代替上述的LoRaWAN以使用了窄带宽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窄带宽的LTE标准例如是指LTE Cat.0、LTECat.M1、LTE Cat.NB1(NB-IoT)的标准。上述标准与智能手机等中使用的LTE标准相比,所使用的频率带宽狭窄,通信速度也低速。具体来说,窄带宽的LTE通信方式中所使用的频率带宽例如为200kHz以下。进而,作为一例在NB-IoT的方式中使用180kHz的频率带宽。换言之,上述标准是面向IoT的LTE标准。如此,无线设备1是具有IoT功能的无线设备。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无线设备1-1与网关2之间通过LoRaWAN进行通信。此外,无线设备1-2与数据收集装置3之间通过LTE进行通信。

网关2是将无线设备1和数据收集装置3经由网络4连接,进行无线设备1与数据收集装置3之间收发的各种数据的中转的设备。网关2在自身装置能够进行数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温度、湿度、电压、电池温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并将测量数据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3。网关2向数据收集装置3发送的测量数据是第三数据的一例。此外,网关2也将错误信息向数据收集装置3发送。网关2以第一通信方式与无线设备1进行通信。网关2以第二通信方式与数据收集装置3进行通信。第二通信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终端适配器或因特网(注册商标)通信装置等的有线通信、或利用WiFi适配器或3G/LTE等进行的蜂窝通信。网关2是中转装置的一例。

数据收集装置3接收从无线设备1或网关2发送来的数据。数据收集装置3具有多个存储部,从无线设备1或网关2接收的数据(下面称为“接收数据”)分别存储在多个存储部。

多个存储部是第一数据存储部及第二数据存储部。第一数据存储部以不改变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的状态进行存储。也就是说,第一数据存储部存储将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原样保持的数据(原始数据)。接收数据是第一数据的一例。

第二数据存储部以改变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的状态进行存储。也就是说,第二数据存储部存储对接收数据进行某些处理而得到的易利用状态的数据。易利用状态的数据是指对从无线设备1或网关2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解析并整理了数据格式的数据。更具体来说,根据无线设备1的种类或网关2的种类等装置种类,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

数据收集装置3将此种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数据按照对每个装置种类预先确定的解析用的数据格式(下面称为“解析用格式”),对数据的内容进行解析。解析用格式包含表示对于每个装置种类在数据格式的哪个位置储存哪种信息的信息。因此,在无线设备1为流量计的情况下,数据收集装置3参照解析用格式从流量计发送来的数据中确定储存流量的值的部分,并根据确定的部分所包含的值来解析流量的值。

第二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是访问频度高的数据。访问频度高的数据是指收集到数据收集装置3中的最近规定期间(例如一周)的数据。收集之后经过了时间的数据不适于用来掌握无线设备1或网关2的当前的状态。相对于此,最近的数据由于是比较新的数据,因此适于用来掌握无线设备1或网关2的当前的状态。此种最近的数据的访问频度高。因此,数据收集装置3将收集的全部接收数据以保持接收时的状态存储于第一数据存储部,并将最近规定期间(例如一周)的数据变为易利用状态的数据并存储于第二数据存储部。

此外,数据收集装置3按照来自用户终端装置5及管理者终端装置6的请求向请求方提供信息。

用户终端装置5是利用数据收集系统100的顾客所操作的通信装置。用户终端装置5例如利用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终端、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游戏设备等信息处理装置来构成。用户终端装置5是终端装置的一例。

管理者终端装置6是数据收集系统100的相关人员(例如管理者)操作的通信装置。管理者终端装置6例如利用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终端、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游戏设备等信息处理装置来构成。管理者终端装置6是终端装置的一例。

图2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3的功能结构的示意框图。数据收集装置3包括:数据接收部31、控制部32、第一数据存储部33及第二数据存储部34。

数据接收部31是与无线设备1或网关2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数据接收部31接收从无线设备1或网关2发送来的数据。数据接收部31接收到的数据为数字数据。

控制部32利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来构成。控制部32通过执行程序作为数据解析部321、标记赋予部322、数据写入部323、指示输入部324、异常确认部325、数据复制部326、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及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起作用。控制部32执行的程序也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便携介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此外,程序也可经由电通信线路收发。另外,程序也可由JAVA(注册商标)来构成。

数据解析部321通过按照解析用格式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来获得解析后数据。解析用格式存储在第一数据存储部33及第二数据存储部34。数据解析部321按照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的解析用格式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从而获得解析后数据。解析后数据是易利用状态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等传感器数据的值转换为表示具有规定单位的物理量的数值,且整理了数据格式的数据。解析后数据是第二数据的一例。

标记赋予部322对接收数据及解析后数据赋予标记。标记是与硬件装置的设置场所绑定的识别信息。硬件装置例如是无线设备1、网关2及数据收集装置3等。通过对接收数据赋予标记,即便是不同数据格式的接收数据也能够使与相同设置场所的装置相关的接收数据的检索变得容易。

数据写入部323将赋予了标记的数据写入第一数据存储部33及第二数据存储部34。具体来说,数据写入部323将赋予了标记的接收数据写入第一数据存储部33并存储。此外,数据写入部323将赋予了标记的解析后数据写入第二数据存储部34并存储。

指示输入部324输入来自用户终端装置5或管理者终端装置6的指示。

具体来说,指示输入部324从用户终端装置5或管理者终端装置6输入提供信息的指示。指示输入部324将输入的指示输出到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或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

异常确认部325根据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的规定时间量的错误信息来确认数据收集系统100内的异常。具体来说,异常确认部325确认数据收集系统100内的装置间网络线路的异常、无线设备1或网关2的异常。异常确认部325将异常的确认结果存储到第一数据存储部33。

数据复制部326在满足复制时刻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存储部33中存储的一部分数据复制到第二数据存储部34。复制时刻条件既可以是数据收集装置3启动的时刻,也可以是第一数据存储部33中新追加数据的时刻。

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按照从指示输入部324输出的请求,基于第一数据存储部33或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的数据生成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画面数据提供给请求方。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例如是指维护用的画面数据或保养点检用的画面数据。

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按照从指示输入部324输出的请求,基于第一数据存储部33或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的数据生成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画面数据提供给请求方。信息提供用的画面数据例如是指维护用的画面数据或保养点检用的画面数据。

第一数据存储部33包括:接收数据存储部331、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及错误日志存储部333。第一数据存储部33例如安装为访问速度比主存储器慢但能够大容量存储的存储介质等中存储的数据库中的不能改写数据的一次写表格(Write Once Table)。第一数据存储部33例如由SSD(Solid State Drive)、硬盘等盘存储器、闪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构成。

接收数据存储部331存储由数据接收部31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更具体地说,接收数据存储部331存储由数据接收部31接收到的数字数据。

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存储用于管理数据收集系统100的多个表格。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如图3所示存储标记管理用表格3321、NW管理用表格3322、HW管理用表格3323、参数表格3324及履历表格3325。

图3是表示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中存储的表格的具体例的图。

标记管理用表格3321是注册有用于管理标记的信息的表格。标记管理用表格3321将标记ID及标记名对应地注册。标记ID表示用于识别标记的识别信息。标记名表示标记的名称。例如,标记名是装置的设置场所或装置的名称。

NW管理用表格3322是注册有关标记和标记的连接关系的信息的表格。NW管理用表格3322将连接标记名和表示连接标记名之间的通信方向的信息对应地注册。连接标记名是指在数据收集系统100中存在连接关系的标记名。例如,在标记名“水位计”与标记名“GW”存在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在连接标记名中注册标记名“水位计”和标记名“GW”。表示连接标记名之间的通信方向的信息是表示连接标记名之间通信是单方向还是双方向的信息。例如,在标记名“水位计”与标记名“GW”之间,在从标记名“水位计”向标记名“GW”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注册表示从标记名“水位计”向标记名“GW”的单方向的信息。

HW管理用表格3323是注册与数据收集系统100所具备的各装置相关的信息的表格。HW管理用表格3323中将各装置的识别ID、名称、地址信息、标记ID、解析用格式及异常判定条件对应地注册。装置的识别ID表示硬件装置的识别信息。名称表示硬件装置的名称。地址信息表示硬件装置的地址信息,例如MAC地址或IP地址。标记ID表示用于识别标记的识别信息。

解析用格式表示按照每个装置的种类设定的、用于接收数据的解析的数据格式。解析用格式例如是定义来自某无线设备1的接收数据的最初的4字节为温度信息这样的格式。由此,数据解析部321能够进行接收数据的解析。异常判定条件是用于判定数据收集系统100中的异常的条件。异常判定条件中包括用于判定故障的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和用于判定警告的第二异常判定条件的用于判定为异常的条件。异常判定条件可以适当地设定。

参数表格3324是注册有与数据收集系统100的各装置中设定的各种参数相关的信息的表格。

履历表格3325是用于保存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中存储的任意表格中注册的数据的追加等引起的变更时的信息的表格。

履历表格3325中将进行变更的日期时间、变更对象表格及变更内容对应地注册。

错误日志存储部333存储由异常确认部325进行的异常确认的结果。异常确认的结果包括:与第一异常判定条件对应的第一异常确认的结果、与第二异常判定条件对应的第二异常确认的结果。

第二数据存储部34包括: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及错误信息存储部343。第二数据存储部34例如是作为在访问速度比SSD或硬盘更快但存储容量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主存储器中存储的内存(In-Memory)表格来安装。

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存储解析后数据。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存储数量比接收数据存储部331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数量少的解析后数据。例如,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存储规定期间(例如一周)的解析后数据。如此,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中存储的数据是被解析而可读性比接收时数据提高的数据,且数量比接收数据存储部331中存储的数据数量少的数据。

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存储与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相同的数据。具体来说,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存储标记管理用表格3321、NW管理用表格3322、HW管理用表格3323、参数表格3324及履历表格3325。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中存储的各表格是数据复制部326将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中存储的各表格复制后的表格。也就是说,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存储与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相同的数据。

错误信息存储部343存储由数据解析部321得到的错误信息。具体来说,错误信息存储部343将标记ID、日期时间及错误内容对应地存储。

图4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3进行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数据接收部31直接或经由网关2接收从无线设备1发送的数据(步骤S101)。此外,在网关2计测数据的情况下,数据接收部31接收从网关2发送的数据。数据接收部31将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部32。数据解析部321根据第二数据存储部34的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进行接收数据的发信方装置(例如无线设备1)的认证(步骤S102)。具体来说,数据解析部321在接收数据的发信方装置注册在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中存储的HW管理用表格3323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发信方装置的认证。另一方面,数据解析部321在接收数据的发信方装置未注册在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中存储的HW管理用表格3323的情况下,判定为未进行发信方装置的认证。

在未进行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数据解析部321抛弃接收数据(步骤S103)。之后,数据写入部323将抛弃接收数据这一情况作为错误日志写入错误日志存储部333(步骤S104)。

之后,结束图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认证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数据解析部321进行接收数据的解析(步骤S105)。具体来说,首先数据解析部321获得接收数据的发信方装置(例如无线设备1)的地址信息。此外,数据解析部321参照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32中存储的获得的HW管理用表格3323,获取与获得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解析用格式。而且,数据解析部321按照获得的解析用格式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由此获得解析后数据。此外,数据解析部321判定接收数据中是否包含错误信息,在包含错误信息的情况下获得错误信息。此外,数据解析部321从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中存储的HW管理用表格3323之中获取与所获得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标记ID。

数据解析部321判定是否存在与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标记ID(步骤S106)。在不存在与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标记ID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数据收集装置3执行步骤S103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存在与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标记ID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数据解析部321判定是否从接收数据获得了错误信息(步骤S107)。

在从接收数据获得了错误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数据解析部321将错误信息、标记ID输出到数据写入部323。数据写入部323将从数据解析部321输出的错误信息和标记ID对应地存储于错误信息存储部343(步骤S108)。在未从接收数据获得错误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或者步骤S108的处理后,标记赋予部322对由步骤S105的处理所获得的解析后数据及接收数据赋予标记ID(步骤S109)。

标记赋予部322将赋予标记后的解析后数据及接收数据分别输出到数据写入部323。数据写入部323将从标记赋予部322输出的赋予标记后的解析后数据写入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步骤S110)。此时,数据写入部323在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的保存量已经存满的情况下,删除解析后数据存储部341中存储的最老的解析后数据,并写入新的解析后数据。此外,数据写入部323将从标记赋予部322输出的赋予标记后的接收数据写入接收数据存储部331(步骤S111)。

另外,数据写入部323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或者步骤S111的处理中发生了写入错误的情况下,将标记ID、日期时间、表示发生了写入错误这一情况的内容写入错误信息存储部343。

图5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3进行的异常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异常确认部325判定是否成为规定的时刻(步骤S201)。规定的时刻既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时刻,也可以是指从外部进行了指示的时刻。在未成为规定的时刻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异常确认部325待机至成为规定的时刻。

另一方面,在成为规定的时刻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从错误信息存储部343读出错误信息(步骤S202)。

异常确认部325根据读出的错误信息和复制管理用数据存储部342中存储的HW管理用表格3323的异常判定条件来确认异常(步骤S203)。具体来说,异常确认部325在存在满足异常判定条件的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判定是警告或故障中的某一种。异常确认部325将异常确认的结果输出到数据写入部323。数据写入部323将从异常确认部325输出的异常的确认结果存储到错误日志存储部333(步骤S204)。

图6是表示数据收集装置3进行的信息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或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判定是否从外部装置(例如用户终端装置5或管理者终端装置6)进行了信息的显示请求(步骤S301)。在未进行信息的显示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数据收集装置3结束图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信息的显示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参照第二数据存储部34,判定是否存在被请求的信息(步骤S302)。第二数据存储部34仅存储规定期间(例如,一周)的数据。因此,在外部装置请求提供比规定期间更长期间或者之前期间的信息(例如,二周的信息或一个月前的信息等)的情况下,无法仅依靠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的信息来提供所请求的信息。因此,在外部装置请求提供比规定期间更长期间或者之前期间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判定为不存在被请求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外部装置请求提供规定期间内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判定存在被请求的信息。在存在被请求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从第二数据存储部34读出用于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所需的信息(步骤S303)。而且,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根据读出的信息生成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画面数据发送到请求方的装置,由此显示信息(步骤S304)。

之后,数据收集装置3结束图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被请求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2-“NO”),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从第一数据存储部33读出用于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所需的信息(步骤S305)。第一数据存储部33中存储的接收数据是由数据接收部31接收到的保持原样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数据存储部33中存储的接收数据未整理数据格式。因此,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根据标记ID从接收数据存储部331检索用于提供被请求的信息所需的信息。而且,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通过使数据解析部321对获得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由此获得解析后数据(步骤S306)。

而且,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根据解析后数据和第一数据存储部33中存储的其他信息来生成提供用的画面数据,并将生成的画面数据发送到请求方的装置,由此显示信息(步骤S307)。之后,数据收集装置3结束图6的处理。

图7是表示用户终端装置5显示的保养画面一例的图。

如图7所示,保养画面中按照工厂或车间等建筑物内设置的装置显示表示异常的信息、从装置接收数据的最新的日期时间信息。表示异常的信息表示装置或网络的哪个部分发生了异常。图7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将数据收集装置3、WAN线路、GW、LAN线路、传感器依次从上游至下游连接的例子,其中任意个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以与其他状态不同的状态显示出来。

例如,显示“〇〇楼”的“雨量槽B”中,LAN线路发生了故障。此外,例如,显示“△△楼”的“雨量槽H”中,LAN线路发生了警告。上述异常的判定由异常确认部325进行。而且,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或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参照错误日志存储部333获得异常判定的结果,并生成反映所获得的异常判定结果的画面数据。

根据以上构成的数据收集系统100,数据收集装置3将访问频度高的最近规定期间的数据以提高了可读性的状态存储在作为内存(In-memory)表格安装的第二数据存储部34,将接收到的保持原样状态的数据存在作为補助存储装置的第一数据存储部33。由此,第二数据存储部34与第一数据存储部33相比保存少量的数据,并以易用于提供信息的状态保存。

此外,内存(In-memory)表格并不是SSD或HDD等補助存储装置等中存储的通常的表格,而是计算机的主存储器等可高速访问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库表格。内存(In-memory)表格能够进行高速且稳定的数据访问和高速的信息提供。因此,内存(In-memory)表格能够抑制由于数据量的增加而导致的处理速度降低。

第一数据存储部33的接收数据存储部331中以保持接收到的原样状态保存接收数据。因此能够简便地解决由于维护时数据追踪而产生的问题。

<变形例>

第一数据显示控制部327及第二数据显示控制部328也可构成为一个显示控制部。

数据收集系统100中,代替无线设备1(1-1及1-2)也可具备具有有线通信功能的现场设备,也可具备无线设备1和具有有线通信功能的现场设备这两者。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的设计等。

在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右、左、垂直、水平、纵、横、行及列等表示方向的词汇是指本发明的装置的上述方向。因此,本发明的说明书中的上述词汇应在本发明的装置中相对地进行解释。

词汇“构成”表示用于构成为执行本发明的功能,此外也用于表示装置的结构、组成、部分。

进而,权利要求中表现为功能性限定的词汇应包含能够用于执行本发明所包含的功能的所有构造。

“单元”这样的词汇用于表示结构组成、单元、硬件或为了执行期望的功能而编码的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典型例为设备或回路,但并不限定于此。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的增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本发明并非由上述说明来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定。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