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文档序号:1611546 发布日期:2020-01-10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Sintering furnace structure of refractory brick ) 是由 王海荣 于 2019-09-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所述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所述烧结炉炉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本发明通过设置底板、安装板、第一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三承载板、放置机构、承载机构、底座、烧结炉炉体和炉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该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fractory brick sintering furnac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wherein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intering furnace body,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sintering furnace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furnace door, the bottom of an inner cavity of the sintering furnace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installation plate, the top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bearing plate, four corners of the top of the first bearing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first supporting rods, and one side, opposite to the front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rear first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groov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rough the matched us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second sleeve, the third bearing plate, the placing mechanism, the bearing mechanism, the base, the sintering furnace body and the furnace door, the problems of lower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poor processing effect of the existing sintering furnace structure of the refractory brick are solved.)

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一般分为两种,即不定型耐火材料和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也叫浇注料,是由多种骨料或集料和一种或多种粘和剂组成的混合粉状颗料,使用时必须和一种或多种液体配合搅拌均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定型耐火材料一般指耐火砖,其形状有标准规则,也可以根据需要筑切时临时加工;

烧结炉是指使粉末压坯通过烧结获得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专用设备。烧结炉用于烘干硅片上的浆料、去除浆料中的有机成分、完成铝背场及栅线烧结。

在对耐火砖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烧结炉,现有的烧结炉在对耐火砖进行加工之前,需要将耐火站堆积在烧结炉的内腔,由于耐火砖对其在一起,因此容易造成堆在内部的耐火砖无法得到充分的烧制,因此需要延长烧制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堆积在外部的耐火砖也容易出现被过度烧制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对耐火砖的烧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所述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所述烧结炉炉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四个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前后两个第一套管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拉杆远离第一滑板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一滑板远离第一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远离第一滑板的一侧贯穿第一套管并延伸至第一卡槽的内腔,所述第二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四个第二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前后两个第二套管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拉杆远离第二滑板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所述第二滑板远离第二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一端贯穿第二套管并延伸至第二卡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配合使用的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炉门的右侧通过安装架与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炉门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反的一侧和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二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布,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表面。

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的烧结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使用者可根据耐火砖的厚度,调节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一拉手,第一拉手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一滑板移动,第一滑板带动第一卡块从第一卡槽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承载机构,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一卡块与新的第一卡槽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一拉手,第一弹簧带动第一滑板复位,第一滑板带动第一卡块进入新的第一卡槽的内腔,以此对第一套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B:随后调节第三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二拉手,第二拉手通过第二拉杆带动第二滑板移动,第二滑板带动第二卡块从第二卡槽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放置机构,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二卡块与新的第二卡槽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二拉手,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滑板复位,第二滑板带动第二卡块进入新的第二卡槽的内腔,以此对第二套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C:承载机构与承载机构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与上述步骤相同,随后使用者壳将需要烧制的耐火砖分别摆放在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的顶部,避免了过多的耐火砖直接堆积在一起,从而影响耐火砖的烧制,随后将底座移动至烧结炉炉体的内腔,关闭炉门进行烧制即可,使用者可根据烧结炉炉体内空间的大小,加装新的承载机构,便于摆放更多的耐火砖,以此可提高耐火砖的烧制效率,烧制完成后,取出耐火砖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底座、安装板、第一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三承载板、放置机构、承载机构、底座、烧结炉炉体和炉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该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增加了安装板与第一承载板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承载板产生位移的现象;

通过设置安装孔,方便安装板通过安装孔通过螺栓的配合与底座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刻度,便于使用者更直观的查看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下移动的距离;

通过设置安装架,方便炉门与烧结炉炉体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打开或关闭炉门;

通过设置底板,便于该烧结炉与地面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安装板,方便第一承载板进行安装;

通过设置炉门,起到对烧结炉炉体的进出口处进行封盖的作用;

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便于耐火砖进行分层摆放,避免耐火砖堆积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承载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一;

图5为本发明第二支撑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二。

图中:1底板、2安装板、3安装孔、4定位块、5第一支撑杆、6第二套管、7第三承载板、8放置机构、9承载机构、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承载板、12第一套管、13第一承载板、14底座、15烧结炉炉体、16炉门、17定位槽、18第一卡槽、19刻度、20第一卡块、21第一壳体、22第一拉手、23第一拉杆、24第一弹簧、25第一滑板、26第二卡槽、27第二滑板、28第二弹簧、29第二拉杆、30第二拉手、31第二壳体、32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中的底板1、安装板2、安装孔3、定位块4、第一支撑杆5、第二套管6、第三承载板7、放置机构8、承载机构9、第二支撑杆10、第二承载板11、第一套管12、第一承载板13、底座14、烧结炉炉体15、炉门16、定位槽17、第一卡槽18、刻度19、第一卡块20、第一壳体21、第一拉手22、第一拉杆23、第一弹簧24、第一滑板25、第二卡槽26、第二滑板27、第二弹簧28、第二拉杆29、第二拉手30、第二壳体31和第二卡块3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6,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15,烧结炉炉体15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16,烧结炉炉体15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14,底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3,第一承载板13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8,四个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承载机构9,承载机构9包括第二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1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12,前后两个第一套管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5,第一滑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23,第一拉杆2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24,第一拉杆23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2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22,第一滑板25远离第一拉杆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0,第一卡块20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侧贯穿第一套管12并延伸至第一卡槽18的内腔,第二承载板1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6,四个第二支撑杆10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放置机构8,放置机构8包括第三承载板7,第三承载板7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6,前后两个第二套管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1,第二壳体3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7,第二滑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29,第二拉杆29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8,第二拉杆29远离第二滑板27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31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30,第二滑板27远离第二拉杆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32,第二卡块32的一端贯穿第二套管6并延伸至第二卡槽26的内腔;

第一承载板13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17,安装板2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17配合使用的定位块4;

炉门16的右侧通过安装架与烧结炉炉体15的正表面活动连接,炉门16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5相反的一侧和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10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刻度19;

第一支撑杆5的顶端与第一套管12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0的顶端与第二套管6的内壁活动连接;

承载机构9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布,安装板2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3;

第一卡槽18和第二卡槽26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10的表面;

通过设置定位块4和定位槽17,增加了安装板2与第一承载板13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承载板13产生位移的现象;

通过设置安装孔3,方便安装板2通过安装孔3与螺栓的配合与底座14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刻度19,便于使用者更直观的查看第一套管12和第二套管6上下移动的距离;

通过设置安装架,方便炉门16与烧结炉炉体15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打开或关闭炉门16;

通过设置底板1,便于该烧结炉与地面安装在一起;

通过设置安装板2,方便第一承载板13进行安装;

通过设置炉门16,起到对烧结炉炉体15的进出口处进行封盖的作用;

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板13、第二承载板11和第三承载板7,便于耐火砖进行分层摆放,避免耐火砖堆积在一起。

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的烧结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使用者可根据耐火砖的厚度,调节第一承载板13和第二承载板11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一拉手22,第一拉手22通过第一拉杆23带动第一滑板25移动,第一滑板25带动第一卡块20从第一卡槽18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承载机构9,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一卡块20与新的第一卡槽18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一拉手22,第一弹簧24带动第一滑板25复位,第一滑板25带动第一卡块20进入新的第一卡槽18的内腔,以此对第一套管12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B:随后调节第三承载板7与第二承载板11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二拉手30,第二拉手30通过第二拉杆29带动第二滑板27移动,第二滑板27带动第二卡块32从第二卡槽26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放置机构8,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二卡块32与新的第二卡槽26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二拉手30,第二弹簧28带动第二滑板27复位,第二滑板27带动第二卡块32进入新的第二卡槽26的内腔,以此对第二套管6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C:承载机构9与承载机构9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与上述步骤相同,随后使用者壳将需要烧制的耐火砖分别摆放在第一承载板13、第二承载板11和第三承载板7的顶部,避免了过多的耐火砖直接堆积在一起,从而影响耐火砖的烧制,随后将底座14移动至烧结炉炉体15的内腔,关闭炉门16进行烧制即可,使用者可根据烧结炉炉体15内空间的大小,加装新的承载机构9,便于摆放更多的耐火砖,以此可提高耐火砖的烧制效率,烧制完成后,取出耐火砖即可。

综上所述:该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通过设置底板1、安装板2、第一支撑杆5、第二套管6、第三承载板7、放置机构8、承载机构9、底座14、烧结炉炉体15和炉门16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高温回转窑炉管与进出料端的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