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文档序号:1650836 发布日期:2019-12-24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器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mber ) 是由 高木章义 大井光 于 2019-06-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连接器(1)具有:壳体(3),其被电线(7)插入;以及后壳体(5),其被设置在壳体(3),且引导电线(7)以维持从壳体(3)延伸出的电线(7)的在壳体(3)附近的部位(15,17)的形状。(A connector (1) is provided with: a housing (3) into which an electric wire (7) is inserted; and a rear case (5) that is provided in the case (3) and guides the electric wire (7) so as to maintain the shape of a portion (15, 17) of the electric wire (7) extending from the case (3)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ase (3).)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9所示,已知一种具备连接器盖307的连接器301,该连接器盖307被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壳体)303的后端以控制导线305的导出方向。

此处,作为与现有技术关联的文献,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00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连接器301中,由于从壳体303延伸出的电线305和被设置在壳体303的连接器盖307之间存在大的空隙309,所以从壳体303弯曲地延伸出的电线305的上述曲率半径有时会变化。由于该曲率半径的变化,存在电线305产生过大的弯曲应力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从壳体延伸出的电线的在壳体附近弯曲的部位的曲率半径变小从而能够防止电线产生过大的弯曲应力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所述壳体被电线***;以及后壳体,所述后壳体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并引导所述电线以维持从所述壳体延伸出来的电线的在所述壳体附近的部位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从壳体延伸出的电线的在壳体附近弯曲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变小从而防止电线产生过大的弯曲应力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向视图。

图3是图1的III向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后壳体的第1部件的立体图,图5(a)和图5(b)是改变观察方向来表示的图。

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后壳体的第2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后壳体的第3部件的立体图,图7(a)和图7(b)是改变观察方向来表示的图。

图8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安装有外装品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现有的连接器的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3 壳体

5 后壳体

7 电线

9 密封材料

11 筒状部

13 第1分割面

15 电线的短的直线状的部位

17 电线的圆弧状的部位

19 第1部件

21 第2部件

23 第3部件

25 第2分割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例如使用在车辆中,如图1~图4所示,具备壳体3和后壳体(后固定器)5。

此处,为了说明的便利,将空间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称为横向,将与前后方向和横向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在壳体3***有电线7(电线7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电线7具有可挠性,且一个端部被设置在壳体3(被***在壳体3内)的电线7从壳体3向后侧、下侧延伸出来。

后壳体5被设置在壳体3并引导电线7。也就是说,后壳体5与壳体3一体地设置,并维持壳体3的附近的例如弯曲的电线7的部位(电线7的壳体附近部位)15、17的形状。

进一步说明的话,将后壳体5与壳体3一体设置以将电线7的壳体附近部位15、17的形状维持为目标的形状(进一步具体而言,为了维持目标的电线的曲率半径)。

连接器1设置有被形成为环状(例如圆筒状)的密封材料9。密封材料9被电线7插通。被电线7插通的密封材料9与电线7一起设置在壳体3内,并将壳体3与电线7之间密封。

另外,构成为后壳体5的一端部(前端部)被***在壳体3内,从而防止密封材料9从壳体3脱落。

后壳体5所进行的对电线7(壳体3的附近部位)15、17形状的维持是为了防止如下情形:密封材料9由于贯通密封材料9的电线7的部位等的变形(例如由于电线7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小等的变形)而变形,从而在密封材料9和壳体3之间形成间隙或在密封材料9和电线7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密封材料9的密封性恶化或者消失。

后壳体5所进行的电线7的引导被构成为通过电线7***通在后壳体5的筒状部(内径与电线的外径相等或稍大的筒状部)11从而完成。

如图5(a)~图7(b)所示,后壳体5被包含筒状部11的中心轴(插通筒状部11的电线7的中心轴)在内的第1分割面13分割成至少2个部件。该分割是为了实现如下效果:能够通过将电线7一边弯曲一边在电线7的径向相对地移动从而将电线7设置在筒状部11内,而不是将电线7相对于后壳体5的筒状部11在该长边方向相对移动。

从壳体3(密封材料9)延伸出来的电线7在以预定的微小距离直线状地延伸之后,电线7的中心轴在1平面内(例如图4的纸面内)弯曲成圆弧状(例如,1/4圆弧状;也可以是1/10~1/2圆弧状中的任意长度)。需要说明的是,直线状地延伸的电线7的部件15的中心轴也位于上述1平面内。

由此,从壳体3(密封材料9)延伸出来的电线7在壳体3(密封材料9)的附近,在以预定的微小距离直线状地延伸之后,圆弧状地弯曲,电线7中的壳体3(密封材料9)附近的部位(被引导部)15、17被后壳体5引导。

将后壳体5分割的第1分割面13包含筒状部11的中心轴(与电线7的中心轴一致的中心轴),并相对于电线7的中心轴所存在的上述1平面正交。

而且,如上述那样,从壳体3(密封材料9)延伸出的电线7具备短的圆柱状的部位15和将中心轴弯曲成圆弧状的圆柱状的部位17。而且,后壳体5的筒状部11被构成为对电线7的以预定的微小距离直线状地延伸的部位(被引导部)15和弯曲成所述圆弧状的部位(被引导部位)17进行引导。

如图5(a)~图7(b)所示,后壳体5被分割成3个部件19、21、23。

被分割成3个的部件中的第1部件19是被第1分割面13分割成的至少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且是与弯曲成圆弧状的电线7的凸侧的面卡合(接触)的部件(图4等中的上侧的部件)。

被分割成3个的部件中的第2部件21是将被第1分割面13分割成的至少2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且与弯曲成圆弧状的电线7的凹侧的面卡合(接触)的部件(图4等中下侧的部件)进一步用第2分割面25分割成2个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图4等中为前侧的部件)。

第2分割面25位于以预定的微小距离直线状的延伸的电线7的部件15和弯曲成圆弧状地延伸的电线7的部位17的边界处,且是与电线7的中心轴(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

被分割成3个的部件中的第3部件23是被第2分割面25分割成的2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在图4等中为后侧部件)。

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向壳体3的设置被构成为通过如下方式完成:在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在第1分割面13处接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相对于壳体3向前方相对移动,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壳体3。

第3部件23向壳体3(第1部件19、第2部件21)的设置被构成为通过如下方式完成:在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一体设置在壳体3,将第3部件23相对于壳体3向上方移动,将第1部件19和第3部件23在第1分割面13处接合,将第2部件21和第3部件23在第2分割面25处接合。

此处,对连接器1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电线7具备芯线31和覆盖该芯线31的绝缘覆皮33。在电线7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前端部),绝缘覆皮33被除去从而露出芯线31。

在该露出的芯线31的部位设置有金属制的端子(例如阴端子)35。

壳体3具备:外壳体27,其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绝缘体来构成;以及内壳体29,其同样地用合成树脂等绝缘体构成。内壳体29被形成为圆筒状,且在外壳体27的内侧与外壳体27一体地设置。

设置端子35的第1空间37、圆柱状的第2空间39、圆柱状的第3空间41互相连结地按照从前侧向后侧的顺序排列在圆筒状的内壳体29的内侧。圆柱状的第2空间39的中心轴和圆柱状的第3空间41的中心轴互相一致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圆柱状的第3空间41的内径比圆柱状的第2空间39的内径大。端子35被一体地设置在第1空间37内。

从设置在第1空间37内的端子35向后侧直线状地延伸出来的电线7的部位进入到第2空间39和第3空间41内。需要说明的是,从端子35向后侧直线状地延伸出来的电线7的部位的中心轴与第2空间39等的中心轴互相一致。第2空间39的内径比电线7(绝缘覆皮33)的外径大。

密封材料9和后壳体5的前端部(圆筒状的前端部)43的一部分(前侧的部位)进入到第3空间41内。

密封材料9被形成为圆筒状,密封材料9的内径比电线7(绝缘覆皮33)的外径稍小,密封材料9的外径比第3空间41的内径稍大。

从而,在密封材料9被设置在第3空间41内且电线7贯通于密封材料9的状态下,密封材料9会适当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材料9带有作用力地与第3空间41的壁面抵接,且密封材料9带有作用力地与电线7的外周抵接。由此,确保了内壳体29与电线7之间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被设置在第3空间41内的密封材料9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3空间41的中间(中间部)或前侧(前端部)。

后壳体5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绝缘体一体地构成,并具备上述的前端部43和后端部45。由该前端部43和该后端部45形成上述筒状部11。

而且,前端部43引导电线7的直线状延伸的被引导部位15,后端部45引导电线7的弯曲成圆弧状的被引导部位17。

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部43的前侧的部位的外径与第3空间41的内径相等或比第3空间41的内径略小,前端部43的内径比电线7的外径大或与电线7的外径相等。

后端部45的外径与第3空间41的内径相等或比第3空间41的内径小或比第3空间部41的内径大。另外,后端部45的内径比电线7的外径稍大或与电线7的外径相等。

而且,筒状部11的第1部件19由前端部43的一部分(上侧的半圆筒状的部位)和后端部45的一部分(上侧的弯曲半圆筒状的部位)构成,筒状部11的第2部件21由前端部43的剩余部位(下侧的半圆筒状的部位)构成,第3部件23由后端部45的剩余的部位(下侧的弯曲半圆筒状的部位)构成。

在第1部件19的后端部和第2部件21的后端部设置有突出部46,当将后壳体5的前端部43放入第3空间41内时,该突出部46与内壳体29抵接,从而在前后方向对后壳体5进行定位。

顺便提及,在上述说明中,对1条电线7被设置在1个壳体3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多条(例如2条)电线7被设置在壳体3。

该情况下,内壳体(多条电线方式的内壳体)由将2个上述的内壳体29在横向上排列而一体化的方式形成。后壳体(多条电线形式的后壳体)也由将2个上述的后壳体5在横向排列而一体化的方式形成。

如图5(a)以及图6所示,被卡定部47从构成多条电线方式的后壳体5的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突出。被卡定部47从第1部件19、第2部件21向前侧突出。而且,以前端部43的前侧的部位进入内壳体29的第3空间41内的方式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设置在内壳体29后,被卡定部47被卡定在设置于内壳体29的卡定部(未图示),从而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与内壳体29一体化。

另外,如图5(a)~图6所示,在引导2条电线7的方式的第1部件19的横向的两端部和中间部(被引导的2条电线7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形成为小的平板状的突起44,在引导2条电线7的第2部件21的横向的两端部和中间部(被引导的2条电线7之间的部位)也同样设置有形成为小的平板状的突起44。

引导2条电线7的方式的第1部件19的横向的中间部的突起44和引导2条电线7的第2部件21的横向中间部的突起44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的位置离开。

从而,在已经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设置在内壳体29的状态下,各突起44分别例如以不松动的状态嵌入的形式被***到内壳体29中形成的未图示的槽(以圆柱状的第3空间41的内壁的一部分向外侧膨出的形式形成的槽)。

由此,壳体3对后固定器5(第1部件19、第2部件21)的保持力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引导3条以上的多条电线7的形式下,也以与引导2条电线7的形式同样的形式设置有突起44,与此对应,在内壳体29也形成有槽。

在对2条电线7进行引导的第1部件19设置有多个(例如4个)卡定部49。多个卡定部49从第1部件19突出。在对2条电线7进行引导的第3部件23突出地设置有多个(例如4个)被卡定部51。

在已经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设置在内壳体29的状态下,当完成将第3部件23设置在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时,多个被卡定部51分别被卡定在多个卡定部49,从而第3部件23与第1部件19以及第2部件21(壳体3)一体化。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1部件19的4个卡定部49在横向上在第1部件19的两端部设置有2个,在横向上第1部件19的中间部设置有2个。另外,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第3部件23的4个被卡定部51也在横向上在第3部件23的两端部设置有2个,在横向上在第3部件23的中间部设置有2个。

而且,在完成将第3部件23设置在被设置于内壳体29的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的状态下,在两端部的2个被卡定部51之外,在中间部的2个被卡定部51也被卡定,因此在由于不小心的拉扯等而从外部施加力时,能够防止后固定器5从壳体3脱落(第3部件23从第1部件19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图5(b)所示的中间部的2个卡定部49(49A)汇集成1个,也可以将图7(a)所示的2个中间部的2个被卡定部51(51A)汇集成一个。

另外,在引导3条以上的多条电线7的形式中,也以与对2条电线7进行引导的形式同样的形式设置卡定部49和被卡定部51。

另外,在外壳体27的后端部设置有圆筒状的长的外装品53。外装品53覆盖后壳体5、电线7,并在外装品53与后壳体5、电线7之间形成有空隙55。

接着,对连接器1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内壳体29设置在外壳体27,并将密封件57设置在内壳体29。密封件57用于确保设置在连接器1的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1之间的密封性。

接着,将盖59设置在内壳体29以防止端子35从内壳体29脱落。

接着,将设置有端子(与电线7的芯线31连通的端子)35的电线7设置在内壳体29。在该设置完成的状态下,端子35被嵌入在第1空间37内,电线7从端子35向后侧延伸出去。

接着,将密封材料9设置在内壳体29,将后壳体5设置在内壳体29,防止密封材料9脱落且引导电线7,维持电线7的形状。

后壳体5向内壳体29的设置通过如下方式完成:首先,将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设置在内侧壳体29,之后,将第3部件23设置在第1部件19和第2部件21。

接着,将外装品53设置在外壳体27,覆盖电线7和后壳体5。

在这样完成组装的连接器1中,电线7被后壳体5引导,在内壳体29附近,即使外力施加在电线7,电线7也不会弯曲。

根据连接器1,后壳体5构成为维持从壳体3延伸出来的电线7的在壳体3附近的部位15、17的形状,所以例如能够防止电线7产生过大的弯曲应力,电线7的弯曲的部位17的曲率半径被维持而不会变的比目标值小。

另外,由于从壳体3延伸出的电线7(壳体3附近的部位15、17)的形状被维持,所以能够提高将连接器1设置在车辆时的布局的自由度。例如,只需变更后壳体5(筒状部11)的形状,就能够适宜地改变从壳体3延伸出来的电线7的形状。

另外,根据连接器1,设置有密封材料9,后壳体5防止密封材料9从壳体3脱落,同时维持从壳体3延伸出的电线7(壳体3附近的部位15、17)的形状,所以因电线7的形状变化而导致的密封材料9的变形消失,从而能够确保壳体3和电线7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根据连接器1,后壳体5被包括该筒状部11的中心轴在内的第1分割面13分割,所以能够一边容易地维持电线7的圆弧的形状一边进行后壳体5向从壳体3弯曲成圆弧状地延伸出的电线7的设置。

另外,根据连接器1,后壳体5被分割成3个部件19、21、23,该部件19、21、23的向设置有电线7的壳体3的设置能够以上述顺序完成,所以后壳体5向壳体3的设置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以电线7二维地弯曲成圆弧状(电线7的中心轴二维地弯曲成圆弧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电线7也可以三维地弯曲(电线7还可以向图4的纸面的跟前、里侧弯曲)。另外,电线7也可以以圆弧状以外的形式(例如,弯曲的形式)弯曲。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芯片封装连接器组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