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

文档序号:1667178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 (Mould conversion equipment in detonator production ) 是由 黄嵩 陈池钦 刘振茂 陆海东 杨明 刘颢 张健 刘�东 肖建明 江国华 程健 于 2019-08-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雷管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属于民爆雷管生产领域。本模具转换装置包括方形架体、第一进模通道、第一出模通道、第二进模通道、第二出模通道、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第二模具移动部件、转动板和驱动装置。第一模具移动部件分别与第一进模通道和第一出模通道连通;第二模具移动部件的分别与第二进模通道和第二出模通道连通;转动板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用于抓取雷管的抓取部件;驱动装置与转动板传动连接,转动板带动抓取部件在第一进模通道和第二出模通道上方往复转动。本发明的效果是能够将残留有炸药的模具中的雷管转移到另一个新的模具中,使得残留有炸药的模具统一被回收清理。(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ie conversion device in detonator production,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ivil blasting detonator production. The mold conversion device comprises a square support body, a first mold inlet channel, a first mold outlet channel, a second mold inlet channel, a second mold outlet channel, a first mold moving part, a second mold moving part, a rotating plate and a driving device. The first mould moving part is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mould inlet channel and the first mould outlet channel; the second mold moving part is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mold feeding channel and the second mold discharging channel; a grabbing component used for grabbing the detonator is fixedly arranged at one end part of the rotating plate; the driving device is in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with the rotating plate, and the rotating plate drives the grabbing component to rotate above the first mold feeding channel and the second mold discharging channel in a reciprocating mode. The invention has the effect that the detonator in the mould with the residual explosive can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new mould, so that the mould with the residual explosive can be uniformly recovered and cleaned.)

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爆***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是一种***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它的作用是产生起爆能来引爆各种***、导爆索及传爆管。***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装填进入***外壳,再装入加强帽或延期体制成基础***。当基础***制成之后需要对基础***与导爆管或电子芯片组装制成成品***。

而在***生产中,当向***内装填***时,无法避免会产生***掉落到模具上,若不对模具上残留的***进行清除,当对基础***进行组装时,模具上的***容易被引燃,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将模具上的***清除,对模具上***清除占用大量生产时间。

目前将模具上***清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手对模具进行清扫,通过机械手对模具清扫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机械手的清扫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通过本模具转换装置能够将残留有***的模具中的***转移到另一个新的模具中,从而能够设置两套模具,一套模具用于装药时安放***,另一套模具用于组装时安放***,两套模具分别循环使用,装药的模具便于统一回收清洗,更方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装药模具上残留***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包括方形架体,所述方形架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与所述方形架体的内侧臂固定连接;第一进模通道和第一出模通道,所述第一进模通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进模通道的一端为第一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出模通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出模通道的一端为第二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进口端为第一进模口,所述第二出口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出口端为第一出模口;第一模具移动部件,所述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模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出模通道连通;第二进模通道和第二出模通道,所述第二进模通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进模通道的一端为第三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三出口端,所述第二出模通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出模通道的一端为第四进口端,另一端为第四出口端,所述第三进口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进口端为第二进模口,所述第四出口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四出口端为第二出模口;第二模具移动部件,所述第二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进模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出模通道连通;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竖直上方,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第二出模通道和所述第一进模通道的竖直上方,所述转动板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用于抓取***的抓取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上下移动及水平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板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板带动所述抓取部件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四进口端上方往复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套模具分别来安放***,能够统一对残留有***的模具进行回收清理,同时新的模具用来组装***,能够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通过本模具转移装置,能够将两套模具中***进行快速转换,提高生产效率,将残留有***的模具从第一进模通道进入本装置,同时新的模具从第二进模通道进入本装置,通过转动板和抓取部件将残留有***的模具上的***抓取转移到新的模具上,完成***模具的转换,转换之后,安放有***的新模具通过第二出模通道移出本装置进入到流水线输送带输送到下一工序组装***,同时残留有***的模具从第一出模通道移出本装置,进入装药流水线的输送带,能够反复装药使用,当停止生产之后,在将残留有***的模具统一进行清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杆、伺服电机和转轴,所述方形架体的顶端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竖直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多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滑动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第一推杆带动所述活动板上下移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转轴为竖直设置,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穿过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转动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气缸、第一推杆、活动板和固定板的配合,能够推动转动板上下移动,有利于抓取***,通过伺服电机和转轴的配合利于驱动转动板进行转动,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电流方向,调整转动板的转动方向,使得转动板能够往复转动,完成***的转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模具移动部件包括第一进模机械手、第一升降机械手和第一出模机械手,所述第一升降机械手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升降板穿过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位于所述转动板的竖直下方,所述转动板上的所述抓取部件转动到靠近所述第一进模通道的所述第一出口端位置时,所述抓取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口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放入所述第一升降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进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进模机械手推动模具从第一进模通道的所述第一出口端移动到所述第一升降板上,所述第一出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出模机械手推动模具从所述第一升降板移动到所述第一出模通道的所述第二进口端,并推动模具从所述第二出口端离开所述第一出模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进模机械手、第一升降机械手和第一出模机械手三种机械手的配合,完成残留有***的模具进入装置和移出装置的操作,能够与外设的流水线输送带进行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模机械手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推杆、第一滑动板、第三气缸、第三推杆和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设在所述第一进模通道内,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推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支撑台,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上向外延伸有第二延伸支撑台,所述第三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所述第三推杆带动所述第一推块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的模具到所述第一升降板上,所述第一通口远离所述第一推块的一侧边上固定设有用于抵住模具的第一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气缸、第二推杆和第一滑动板的配合,将残留有***的模具从流水线上移动到本装置内,通过第三气缸、第三推杆和第一推块的配合,将残留有***的模具推入到抓取部件下方,方便抓取***。

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机械手包括第四气缸和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第四推杆竖直设置,所述第四推杆的底端滑动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推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通过所述第四推杆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四气缸和第四推杆配合,方便驱动第一升降板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模具的移动,用于适配外部的流水线输送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模机械手包括第五气缸、第五推杆、第二推块、第六气缸、第六推杆和第三推块,所述第五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五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气缸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块朝向所述第一出模通道的所述第二进口端,所述第一升降板位于所述第二推块的前方,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所述第五推杆带动所述第二推块推动模具从第一升降板移动到第一出模通道的所述第二进口端,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三延伸支撑台,所述第六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六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气缸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块朝向所述第一出模通道,所述第六气缸通过所述第六推杆带动所述第三推块将模具从所述第二出口端推出所述第一出模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五气缸、第五推杆、第二推块、第六气缸、第六推杆和第三推块的配合,将空置的残留有***的模具移出本装置,进行回收。

进一步,所述第二模具移动部件包括第二进模机械手、第二升降机械手和第二出模机械手,所述第二升降机械手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升降板穿过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位于所述转动板的竖直下方,所述转动板上的所述抓取部件转动到靠近所述第二出模通道的所述第四进口端位置时,所述抓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通口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放入所述第二升降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进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进模机械手推动模具从第二进模通道的所述第三出口端移动到所述第一升降板上,所述第二出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出模机械手推动模具从所述第一升降板移动到所述第二出模通道的所述第四进口端,并推动模具从所述第四出口端离开所述第二出模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进模机械手、第二升降机械手和第二出模机械手的协调配合,能够将新的模具移动到本装置内安放好***后转移出本装置,完成模具的转换。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模机械手包括第七气缸、第七推杆、第二滑动板、第八气缸、第八推杆和第四推块,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设在所述第二进模通道内,所述第七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七气缸通过所述第七推杆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四延伸支撑台,所述第七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八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边上向外延伸有第五延伸支撑台,所述第八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八气缸通过所述第八推杆带动所述第四推块推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的模具到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第四推块的一侧边上固定设有用于抵住模具的第二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七气缸、第七推杆、第二滑动板、第八气缸、第八推杆和第四推块的配合,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新的模具移动到本装置,高效快速。

进一步,所述第二升降机械手包括第九气缸和第九推杆,所述第九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第九推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九推杆的底端滑动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九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九推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气缸通过所述第九推杆带动所述第二升降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出模机械手包括第十气缸、第十推杆和第五推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六延伸支撑台,所述第十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六延伸支撑台上,所述第十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十气缸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推块朝向所述第二出模通道,所述第十气缸通过所述第十推杆带动所述第五推块推动模具从第二升降板移动到第二出模通道的所述第四进口端,并将模具从所述第四出口端推出所述第二出模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九气缸和第九推杆的配合,能够方便控制第二升降板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上下移动,通过第十气缸、第十推杆和第五推块的配合,便于将安放***后的新模具推出本装置,经过流水线输送到下一工序。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件包括***抓取头,所述***抓取头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抓取头的底面设有多个***夹住口,所述***抓取头的顶端设有多个气动吸嘴,多个所述气动吸嘴与多个所述***夹住口一一对应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个***夹住口夹住一根***,能够准确的抓取***,抓取效果更好,同时转移***的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具转换装置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转换装置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模具转换装置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模具转换装置BB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抓取头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模具转换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方形架体,2、底座,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盖板,6、固定板,7、连接杆,8、第一气缸,9、伺服电机,10、活动板,11、转轴,12、转动板,13、***抓取头,14、第一推杆,15、第一进模通道,16、第一出模通道,17、第二气缸,18、第三气缸,19、第一挡板,20、第二挡板,21、第二推杆,22、第三推杆,23、第四气缸,24、第五气缸,25、第一升降板,26、第二升降板,27、第六气缸,28、第七气缸,29、第二进模通道,30、第二出模通道,31、第八气缸,32、第九气缸,33、第十气缸,34、第一滑动板,35、第一通口,36、第二通口,37、第四推杆,38、第一延伸支撑台,39、第一推块,40、第五推杆,41、第二延伸支撑台,42、第六推杆,43、第二推块,44、第三延伸支撑台,45、连接通道,46、第七推杆,47、第三推块,48、第四延伸支撑台,49、第八推杆,50、第四推块,51、缺口,52、第五延伸支撑台,53、第九推杆,54、第六延伸支撑台,55、第十推杆,56、第五推块,57、***夹住口,58、气动吸嘴,59、第二滑动板,60、***,61、第一模具,62、第二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中模具转换装置,包括方形架体1,第一进模通道15,第一出模通道16,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第二进模通道29,第二出模通道30,第二模具移动部件,转动板12和用于驱动转动板12上下移动及水平转动的驱动装置。

其中,方形架体1为工型不锈钢制成的框架结构,方形架体1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底座2,方形架体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位于第二支撑板4的竖直上方,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均与方形架体1的内侧臂镶嵌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四角上开设有与方形架体1连接的卡口。

其中第一进模通道15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上,第一进模通道15为长条形,第一进模通道15的一端为第一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一出口端,第一进模通道15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竖板,用于限定模具的移动,第一进口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支撑板3,第一进口端为第一进模口,与第一流水线上的输送带连通,使得第一流水线的输送的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进入第一进模通道15,第一出口端位于第一支撑板3上,并朝向转动板12下方,便于转运***60。第一出模通道16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一出模通道16的一端为第二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出口端,第一出模通道16上同样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竖板,用于限定模具的移动,第二进口端位于第二支撑板上,并朝向转动板12方向,第二出口端向外延伸出第二支撑板4,第二出口端为第一出模口,与第一流水线上回收模具的输送带连通,将空的第一模具61输送到回收第一流水线上进行回收。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入端与第一进模通道15连通,第一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出模通道16连通,通过第一模具移动部件将第一模具61带动在第一进模通道15和第一出模通道16内移动,完成第一模具61进入方形架体1和移出方形架体1。

第二进模通道2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第二进模通道29的一端为第三进口端,另一端为第三出口端,第二进模通道29为长条形,第二进模通道29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竖板,用于限定模具的移动,第三进口端向外延伸出第二支撑板4,第三进口端为第二进模口,与第二流水线上的输送带连通,使得第二流水线的输送的空置的第二模具62进入第二进模通道29,第三出口端位于第二支撑板4上,并朝向转动板12下方,便于将第一模具61上安放的***60转移到第二模具62上放置。第二出模通道30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上,,第二出模通道30的一端为第四进口端,另一端为第四出口端,第二出模通道30为长条形,第二出模通道30上同样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竖板,用于限定模具的移动,第四进口端位于第一支撑板3上,并朝向转动板12的下方,第四出口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支撑板3,第四出口端为第二出模口,与第二流水线上输送成品***60的输送带连通,将安放有***60的第二模具62输送到第二流水线上输送到下一工序。第二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入端与第二进模通道29连通,第二模具移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出模通道30连通,通过第二模具移动部件控制第二模具62在第二进模通道29和第二出模通道30中移动,完成第二模具62进入方形架体1和移出方形架体1。

转动板12位于第一支撑板3的竖直上方,转动板12位于第二出模通道30和第一进模通道15的竖直上方,转动板12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用于抓取***60的抓取部件。驱动装置与转动板12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板12上下移动以及来回往复转动,转动板12带动抓取部件在第一出口端和第四进口端上方往复转动,使得抓取部件将第一模具61上安放的***60抓取后,转动到第二模具62上方,并将***60安放到第二模具62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8、第一推杆14、伺服电机9和转轴11,方形架体1的顶端固定盖设有盖板5,盖板5水平设置,盖板5与方形架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盖板5上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6,第一气缸8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上,第一气缸8竖直设置,盖板5的竖直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板10,其中活动板10位于方形架体1内,活动板10上设有8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7,8根连接杆7成阵列分布,连接杆7的下端与活动板10滑动连接,活动板10能够相对连接杆7上下滑动,连接杆7的上端依次穿过盖板5和固定板6,并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第一推杆14的下端与活动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推杆14的上端滑动依次穿过盖板5和固定板6,并滑动设置在第一气缸8内并传动连接,通过第一气缸8的气动控制推动第一推杆14相对第一气缸8伸出和缩回,从而带动活动板10的上下移动,伺服电机9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0的上表面,伺服电机9为竖直设置,转轴11为竖直设置,转轴11的顶端转动穿过活动板10与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传动,通过伺服电机9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转轴11的底端与转动板1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随着转轴11的转动带动转动板12转动,通过调整伺服电机9的电流方向,实现转动板12在第一支撑板3上往复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移动部件包括第一进模机械手、第一升降机械手和第一出模机械手,第一升降机械手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板25,第一升降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一升降机械手带动第一升降板25在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之间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板3上设有用于第一升降板25穿过的第一通口35,第一通口35位于转动板12的竖直下方,转动板12上的抓取部件转动到靠近第一进模通道15的第一出口端位置时,抓取部件位于第一通口35的竖直上方,第二支撑板4上设有用于放入第一升降板25的第一凹槽,通过第一升降板25带动空置的第一模具61从第一支撑板3移动到第二支撑板4上,第一进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上,第一进模机械手能够推动模具从第一进模通道15的第一出口端移动到第一升降板25上,当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从流水线上进入到第一进模通道15内后,通过第一进模机械手带动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从第一进模通道15的进入端移动到出口端,当第一升降板25上升到第一支撑板3位置后,再将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一升降板25上,第一出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一出模机械手能够推动模具从第一升降板25移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的第二进口端,并推动模具从第二出口端离开第一出模通道16,当第一升降板25带动空置的第一模具61下降到第二支撑板4后,第一出模机械手推动第一模具61移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内,再推动第一模具61在第一出模通道16内移动,并将第一模具61推出第一出模通道16,进入到第一流水线回收输送带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模机械手包括第二气缸17、第二推杆21、第一滑动板34、第三气缸18、第三推杆22和第一推块39,第一滑动板34滑动设在第一进模通道15内,第二推杆21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板3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推杆21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气缸17内并传动连接,第二气缸17通过第二推杆21带动第一滑动板34滑动,第一支撑板3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支撑台38,第二气缸17固定连接在第一延伸支撑台38上,其中第二推杆21在第二气缸17的气动控制下相对第二气缸17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一滑动板34从第一进模通道15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当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从第一流水线上进入到第一滑动板34上后,第一滑动板34带动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在第一进模通道15内移动,其中第一滑动板34为“凹型”,能够卡出第一模具61。第三推杆22的一端与第一推块39固定连接,第三推杆2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三气缸18内并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的侧边上向外延伸有第二延伸支撑台41,第三气缸18固定连接在第二延伸支撑台41上,第三气缸18通过第三推杆22带动第一推块39能够推动第一滑动板34上的模具到第一升降板25上,其中第一滑动板34能够滑动到第一推块39的前方,第三推杆22在第三气缸18气动控制的作用下进行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一推块39前进和后退,当第一滑动板34滑动到第一推块39前方后,第一推块39前进将第一滑动板34上安放有***60的第一模具61的推动到第一升降板25上,***60被抓取后,第一升降板25下降到第二支撑板4。第一通口35远离第一推块39的一侧边上固定设有用于抵住模具的第一挡板19,当第一推块39将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一升降板25时,第一挡板19能够抵住第一模具61,避免第一模具61移动过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械手包括第四气缸23和第四推杆37,第四气缸2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的底面,第四推杆37竖直设置,第四推杆37的底端滑动穿过第二支撑板4后,滑动设置在第四气缸23内并传动连接,第四推杆37的顶端与第一升降板25的底面固定连接,第四推杆37在第四气缸23气动控制作用下伸出和缩回,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板25上升和下降,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上下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模机械手包括第五气缸24、第五推杆40、第二推块43、第六气缸27、第六推杆42和第三推块47,第五气缸24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五推杆40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五气缸24内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推块43固定连接,第二推块43朝向第一出模通道16的第二进口端,其中第一升降板25位于第二推块43的前方,第五气缸24通过第五推杆40带动第二推块43推动模具从第一升降板25移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的第二进口端,其中第一出模通道16与第二推块43之间还设有连接通道45,连接通道45一端朝向第二推块43,另一端与第一出模通道16连通,其中连接通道45上同样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竖板,用于限定模具的移动方向,其中竖板上设有用于第三推块和第六推杆穿过的缺口51,其中第五推杆40在第五气缸24的作用下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二推块43前进和后退,当第一升降板25下降到第二支撑板4上后,第一推块39将第一升降板25上空置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内。第二支撑板4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三延伸支撑台44,第六气缸27固定连接在第三延伸支撑台44上,第六推杆4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六气缸27内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推块47固定连接,第三推块47朝向第一出模通道16,第六气缸27通过第六推杆42带动第三推块47将模具从第二出口端推出第一出模通道16,其中第二推块43将空置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三推块47前方,第六推杆42在第六气缸27的气动控制作用下伸出和缩回,从而带动第三推块47前进和后退,第三推块47前进时推动空置的第一模具61在第一出模通道16内移动,并移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的出口端进入到第一流水线回收模具的输送带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移动部件包括第二进模机械手、第二升降机械手和第二出模机械手,第二升降机械手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板26,第二升降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升降机械手带动第二升降板26在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之间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板3上设有用于第二升降板26穿过的第二通口36,第二通口36位于转动板12的竖直下方,转动板12上的抓取部件转动到靠近第二出模通道30的第四进口端位置时,抓取部件位于第二通口36的竖直上方,第二支撑板4上设有用于放入第二升降板26的第二凹槽,通过第二升降板26带动空置的第二模具62从第二支撑板4移动到第一支撑板3上,第二进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第二进模机械手能够推动模具从第二进模通道29的第三出口端移动到第一升降板25上,当空置的第二模具62从流水线上进入到第二进模通道29内后,通过第二进模机械手带动空置的第二模具62从第二进模通道29的进入端移动到出口端,当第二升降板26下降到第二支撑板4位置后,再将空置的第二模具62推动到第二升降板26上,第二出模机械手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上,第二出模机械手能够推动模具从第二升降板26移动到第二出模通道30的第四进口端,并推动模具从第四出口端离开第二出模通道30,当第二升降板26带动空置的第二模具62上升到第一支撑板3后,第二出模机械手推动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移动到第二出模通道30内,再推动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在第二出模通道30内移动,并将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推出第二出模通道30,进入到第二流水线,输送到下一工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模机械手包括第七气缸28、第七推杆46、第二滑动板59、第八气缸31、第八推杆49和第四推块50,第二滑动板59滑动设在第二进模通道29内,第七推杆46的一端与第二滑动板5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七推杆46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七气缸28内并传动连接,第七气缸28通过第七推杆46带动第二滑动板59滑动,第二支撑板4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四延伸支撑台48,第七气缸28固定连接在第四延伸支撑台48上,其中第七推杆46在第七气缸28的气动控制下相对第七气缸28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二滑动板59从第二进模通道29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当空置的第二模具62从第二流水线上进入到第二滑动板59上后,第二滑动板59带动空置的第二模具62在第二进模通道29内移动,其中第二滑动板59为“凹型”,能够卡出第二模具62。第八推杆49的一端与第四推块50固定连接,第八推杆49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八气缸31内并传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侧边上向外延伸有第五延伸支撑台52,第八气缸31固定连接在第五延伸支撑台52上,第八气缸31通过第八推杆49带动第四推块50能够推动第二滑动板59上的模具到第二升降板26上,其中第二滑动板59能够滑动到第四推块50的前方,第八推杆49在第八气缸31气动控制的作用下进行伸出和缩回,带动第四推块50前进和后退,当第二滑动板59滑动到第四推块50前方后,第四推块50前进将第二滑动板59上空置的第二模具62的推动到第二升降板26上,通过第二升降板26上升带第一支撑板3,抓取部件抓取到***60后移动到第二模具62上方安放***60。第二凹槽远离第四推块50的一侧边上固定设有用于抵住模具的第二挡板20,当第四推块50将第二模具62推动到第二升降板26时,第二挡板20对第二模具62进行抵挡,避免第二模具62移动过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械手包括第九气缸32和第九推杆53,第九气缸32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的底面,第九推杆53竖直设置,第九推杆53的底端滑动穿过第二支撑板4后,滑动设置在第九气缸32内并传动连接,第九推杆53的顶端与第二升降板26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九推杆53在第九气缸32气动控制作用下伸出和缩回,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板26上升和下降,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上下移动。第二出模机械手包括第十气缸33、第十推杆55和第五推块56,第一支撑板3的侧边向外延伸有第六延伸支撑台54,第十气缸33固定连接在第六延伸支撑台54上,第十推杆55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十气缸33内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推块56固定连接,第五推块56朝向第二出模通道30,第十气缸33通过第十推杆55带动第五推块56能够推动模具从第二升降板26移动到第二出模通道30的第四进口端,并将模具从第四出口端推出第二出模通道30,其中第十推杆55在第十气缸33的气动控制作用下伸出和缩回,从而带动第五推块56前进和后退,第五推块56前进时将第二升降板26上的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推动到第二出模通道30内,继续前进推动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在第二出模通道30内移动,并将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推到第二出模通道30的出口端,进入到第二流水线输送到下一工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抓取部件包括***抓取头13,***抓取头13固定连接在转动板12上,其中转动板12上设有上下贯通安放通孔,***抓取头13固定设置在安放通孔内,其中***抓取头13为方体,***抓取头13的底面设有多个***夹住口57,***夹住口57与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上***60安放口一一对应,***抓取头13的顶端设有多个气动吸嘴58,多个气动吸嘴58与多个***夹住口57一一对应并连通,通过气动吸嘴58与气泵连通,通过气动吸嘴58吸气,使得***夹住口57收缩,将***60夹紧,停止吸气后***夹住口57展开,***60被释放,其中***夹住口57为现有技术,其中***夹住口57为筒夹形状,可采用现有的气动高精度ER20夹头。

需要说明的,其中本模具转移装置还包括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与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17、第三气缸18、第四气缸23、第五气缸24、第六气缸27、第七气缸28、第八气缸31、第九气缸32、第十气缸33和伺服电机9电连接,通过PLC控制系统协调配合,实现高效有序的对模具转移。同时本发明中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17、第三气缸18、第四气缸23、第五气缸24、第六气缸27、第七气缸28、第八气缸31、第九气缸32、第十气缸33和伺服电机9均为现有技术。其中需要说明的,PLC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可以轻易实现该功能。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如图6所示,第一流水线上安放***60的第一模具61进入到第一进模通道15的第一滑动板34上,在第二气缸17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滑动板34移动到第一推块39的前方,第一推块39在第三气缸18的作用前进,将安放***60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一通口35处,推到第一升降板25上,同时,第二流水线上空置的第二模具62进入到第二进模通道29的第二滑动板59上,在第七气缸28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滑动板59移动到第四推块50的前方,第四推块50在第八气缸31的作用下,将空置的第二模具62推到第二升降板26上。此时第一气缸8推动活动板10和转动板12向下移动,使得***抓取头13上的***夹住口57对准***60向下移动,使得***60进入到***夹住口57,通过气动控制***夹住口57夹紧,将***60夹住,第一气缸8驱动活动板10和转动板12向上移动,使得***60脱离第一模具61。同时当***60脱离第一模具61后,第四气缸23带动第一升降板25下降,将空置的第一模具61带动到第二支撑板4上,第九气缸32带动第二升降板26上升,将空置的第二模具62带动到第一支撑板3上。同时伺服电机9驱动转动板12转动,将***抓取头13移动到第二通口36上方,此时空置的第二模具62上升到第一支撑板3,第一气缸8推动活动板10和转动板12向下移动,使得***抓取头13上抓取的***60放入到第二模具62上,并松开***夹住口57,之后第一气缸8带动活动板10和转动板12向上移动,伺服电机9驱动转动板12反转,将***抓取头13转动第一通口35上方,机械进行抓取。当空置的第一模具61移动到第二支撑板4上,空置的第一模具61在第二推块43的前方,第二推块43在第五气缸24的作用下前进,将空置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三推块47前方,第三推块47在第六气缸27的作用下前进,将空置的第一模具61推动到第一出模通道16,并继续推动空置的第一模具61离开第一出模通道16到第一流水线上进行模具回收。与此同时,第五推块56在第十气缸33的作用下,将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推动到第二出模通道30,并继续推动安放***60的第二模具62离开第二出模通道30到第二流水线上,输送到下一工序。从而完成两套模具的转移。需要说明的,本模具转移装置整体是连续运转过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引火药剂的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