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文档序号:1674832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Circuit board assembly, backboar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是由 徐华华 龚心虎 唐银中 于 2019-08-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线路板组件包括支架和线路板,线路板形成有固定部和自由部,固定部与支架连接,自由部悬空,自由部和固定部共处的面为第一平面,自由部沿第一方向具有摆动量,第一方向与第一平面垂直,线路板用于与前子线路板插接,自由部上设置有与前子线路板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的第一连接器,摆动量可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一插接端插接。(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ircuit board subassembly, backplate interconnected syste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relate to electronic product technical field, the circuit board subassembly includes support and circuit board, the circuit board is formed with fixed part and free portion, fixed part and leg joint, the free portion is unsettled, the face that free portion and fixed part are located altogether is first plane, the free portion has the oscillating quantity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first direction is perpendicular with first plane, the circuit board is used for pegging graft with preceding sub-circuit board, be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or of pegging graft with the first grafting end on the preceding sub-circuit board in the free portion, the oscillating quantity can make first connector peg graft with first grafting end.)

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信号传输效率越来越高,电路系统要求以更直接、更高效的互连方式来传输高速信号。为了满足该要求,在IT、CT领域不断涌现出子卡与母板直接连接的连接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该电路系统包括母板001、后端子卡005和前端子卡004,母板001上具有前端子卡连接器002和后端子卡连接器003,前端子卡004上具有与母板001上的前端子卡连接器002插接的第一端口006,后端子卡005上具有与母板001上的后端子卡连接器003插接的第二端口007,其中,母板001和前端子卡004呈正交式连接。

具体实施时,母板001先固定在机箱内或者其他模块上,再将前端子卡004的第一端口006相对应的插接在前端子卡连接器002上。前端子卡004上的第一端口006在加工时可能会存在公差,而与之对应的母板001的前端子卡连接器002,由于母板的板厚公差、前端子卡连接器002的压接公差、前端子卡连接器002的高度公差、母板001自身变形以及母板001固定安装时产生的定位公差,可能会导致第一端口006的公差与前端子卡连接器002的公差不匹配,最终导致前端子卡004无法与母板001对插。

现有技术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案补偿第一端口006的公差,即在前端子卡004的沿其高度方向H的两侧设置有金属弹片008,金属弹片008呈拱形结构,通过金属弹片008在高度方向H上的变形,吸收高度方向的公差。但是该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金属弹片008吸收公差的能力有限,一般为±0.5mm以下,有时依然无法使前端子卡004与母板001对插,若需要增加金属弹片008吸收公差的能力,则金属弹片008的尺寸就需要增大,虽然金属弹片008吸收公差的能力提高但是依然是有限的,且会因为金属弹片008的增加造成整个前端子卡004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大,进而增大前端子卡004所占据的空间,降低前端子卡004的布局密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在保障前子线路板布局密度的前提下,通过在线路板上形成具有摆动量的自由部,以使安装在自由部的第一连接器与前子线路板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线路板组件,包括:

支架;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形成有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自由部悬空,所述自由部和所述固定部共处的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自由部沿第一方向具有摆动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所述线路板用于与前子线路板插接,所述自由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前子线路板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摆动量可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组件,由于线路板形成有固定部和自由部,固定部安装在支架上,自由部悬空,且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自由部上,由于自由部沿与第一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摆动量,以使第一连接器也具有沿与第一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摆动量,且该摆动量可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一插接端插接,实现第一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插接。线路板与支架的连接结构形成悬臂梁结构,其部分固定,部分悬空,相比现有技术,该自由部具有较大的摆动量,以使线路板具有较大的补偿第一插接端的公差的能力,且无需在前子线路板上设置任何加大容差的结构,确保了前子线路板的尺寸不发生变化,进而确保了前子线路板的布局密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线路板的第一端,所述自由部形成在所述线路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具体实施时,多采用前子线路板与线路板一端的连接方式,所以线路板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的方式,以满足前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常用安装需求。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由部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自由部的外缘间隔排布的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线路板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开槽。当自由部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器时,即需要多个前子线路板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一连接器插接,可能相邻两个前子线路板的第一插接端的公差不相同,进而需要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的摆动量不同,这样当其中一个前子线路板上的第一插接端与第一连接器插接时,影响另一个前子线路板与第一连接器的插接,甚至导致整个线路板出现扭曲的现象,但是通过开槽的设置,就可保障每一个第一连接器与前子线路板插接时不会影响旁侧的第一连接器的插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槽开设在所述线路板的外缘,且所述开槽为沿所述线路板的厚度方向的通槽。将开槽设置在线路板的边缘,且为通槽,以使任一个第一连接器所在的线路板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这样就进一步增加每一个第一连接器吸收容差的能力,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吸收容差的能力大大不同。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路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架相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线路板相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线路板和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支架沿与所述线路板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线路板相对所述固定件沿与所述线路板平行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结构,确保与线路板插接的第二子线路板能够准确的与线路板对插,通过设置第二定位结构,确保第一子线路板能够准确的与线路板对插,避免出现对插不紧或不能插接的现象。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定位柱和开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二定位柱和开设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线路板。该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线路板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形成固定件,结构简单,且采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操作也简便。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加强板提高固定件与支架以及线路板的连接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背板互连系统,包括:线路板组件和前子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组件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的线路板组件,所述前子线路板具有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由于线路板组件采用了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线路板组件,该线路板组件中的线路板形成固定部和自由部,通过将固定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自由部悬空以形成悬臂梁结构,且将与前子线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自由部,第一连接器和自由部的摆动量可补偿与其插接的第一插接端的公差,这样就可实现前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有效插接。相比现有技术,是采用将线路板以悬臂梁的结构进行固定,并不对前子线路板上设置任何加大容差的结构,进而不会因为增加结构导致前子线路板的结构复杂化,确保前子线路板的布局密度。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路板包括层叠布设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前子线路板包括第一前子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与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的相对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接端,第一前子线路板的相对所述第二线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接端。当线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时,第一前子线路板上具有分别与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插接的第一插接端,相比现有技术,无需设置两个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插接的子线路板,在实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互连的基础上,由于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均具有自由部,即使第一前子线路板的两个第一插接端之间具有公差,也能够同时与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插接。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子线路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层叠布设的第二前子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层叠布设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前子线路板层叠布设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与所述第二前子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一线路板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前子线路板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开槽,所述第二线路板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前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前子线路板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开槽。在实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与第一前子线路板和第二前子线路板互连互通的基础上,由于第一线路板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开槽,这样不会因为第一前子线路板与第一线路板的插接影响第二前子线路板与第一线路板的插接,且避免整个第一线路板出现扭曲的现象,同理,由于第二线路板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开槽,这样不会因为第一前子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的插接影响第二前子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的插接,且避免整个第二线路板出现扭曲的现象。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后子线路板,所述后子线路板包括层叠布设的第一后子线路板和第二后子线路板,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层叠布设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层叠布设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与所述第一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与所述第二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线路板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相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通过设置的第一后子线路板和第二后子线路板,实现了第一线路板与第一后子线路板的互连互通,以及第二线路板与第二后子线路板的互连互通,且第二连接器设置在固定部上,由于固定部固定具有一定的刚度,保障了第一后子线路板与第一线路板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后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的连接强度。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中置连接器,所述中置连接器用于互连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采用中置连接器,实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第二后子线路板的互连互通。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置连接器还用于互连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采用中置连接器,实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互连互通,进而实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第一后子线路板和第二后子线路板的互连互通。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置连接器包括中置单板,所述中置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之间,所述中置单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后子线路板和所述第二后子线路板相对应连接的第二端口,所述中置单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相对应连接的第一端口。采用中置单板作为中置连接器,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的靠近所述中置单板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所述中置单板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通过将中置单板镶嵌在避让槽内,以减少整个背板互连系统所占用的空间,以使整个背板互连系统更加紧凑。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置单板为柔性线路板。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置连接器包括连接线或者黑盒。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箱和背板互连系统,所述背板互连系统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背板互连系统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的背板互连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背板互连系统采用了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背板互连系统,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背板互连系统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背板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前端子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后端子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固定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支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与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B-B剖面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线路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线路板组件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背板互连系统中线路板、后子线路板与中置连接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置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前子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背板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参照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该线路板组件包括支架1和线路板2,线路板2形成有固定部201和自由部202,固定部201与支架1连接,自由部202悬空,自由部202和固定部201共处的面为第一平面,自由部202沿第一方向具有摆动量,第一方向与第一平面垂直,参照图22和图23,线路板2用于与前子线路板3插接,前子线路板3的插接方向(图23所示的S2方向)与自由部202的摆动方向(图23所示的S1方向)垂直,自由部202上设置有与前子线路板3上的第一插接端301插接的第一连接器203,摆动量可使第一连接器203与第一插接端301插接。

线路板2的固定部201安装在支架1上,自由部202悬空,这样自由部202就具有摆动量,且由于摆动量使第一连接器203与第一插接端301插接,即摆动量可补偿与其插接的第一插接端301的沿与线路板垂直方向上的公差,这样第一插接端301就可实现与第一连接器203的对插。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到的公差均指第一插接端301沿与第一平面垂直方向的公差。令第一连接器203沿第一方向朝上摆动时的摆动量为摆动量A1,则摆动量A1大于等于第一插接端301的上偏差,第一连接器203沿第一方向朝下摆动时的摆动量为摆动量A2,则摆动量A2大于等于第一插接端301的下偏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组件是采用将线路板2以悬臂梁的结构进行固定的方式,这样线路板2的自由部202就具有较大的摆动量,进而具有较大的容纳第一插接端的容差能力,且该线路板组件未在第一子线路板上增加任何加大容差的结构,以确保第一子线路板的布局密度,同时,也简化了第一子线路板的结构,简化了装配工艺。

固定部201和自由部202在线路板2的形成位置具有多种情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和图7以及图8,固定部201形成在线路板2的第一端,自由部202形成在线路板2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固定部201形成在线路板2的中部,自由部202包括第一自由部和第二自由部,第一自由部和第二自由部位于固定部201的两侧;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线路板2为圆形线路板时,固定部201位于圆形线路板的中部,自由部202位于圆形线路板的外缘。所以,本申请对固定部201和自由部202在线路板2上形成的位置不做限定,任何形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般线路板选用条状线路板,线路板2的第一端形成固定部,第二端形成自由部,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此结构是常用的结构。

具体实施时,线路板2可能需要与多个前子线路板3连接,以实现线路板2与多个前子线路板3的互连互通,参照图23,就需要在线路板2的自由部202上设置多个沿自由部202的外缘间隔布设的第一连接器203,多个第一连接器203与多个前子线路板3相对应的一一连接,例如,前子线路板3包括第一前子线路板31和第二前子线路板32,即第一连接器A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第一连接器B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实际插接时,可能第一前子线路板31上的第一插接端的公差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上的第一插接端的公差可能不相同,若将第一连接器A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上的第一插接端、第一连接器B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上的第一插接端插接,导致安装第一连接器A的摆动量和第一连接器B的摆动量不同,进而导致线路板2发生扭曲的现象,若对与第一连接器A插接的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拔脱时,会引起第一连接器B发生抖动,影响第一连接器B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上的第一插接端的连接强度,甚至会出现脱离的现象。

参照图10,线路板2上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203之间具有开槽207。通过设置开槽207,以使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的摆动量不同,这样就可避免线路板发生扭曲和第一前子线路板拔脱时,造成旁侧的第二前子线路板与线路板发生抖动的现象。

开槽的结构具有多种情况,参照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槽设置在线路板2的外缘,且开槽沿线路板2的厚度方向为通槽;参照图13和图14,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开槽设置在线路板2的外缘,且开槽沿线路板2的厚度方向为盲槽。当开槽沿线路板2的厚度方向为通槽时,即自由部202的边缘呈锯齿状,这样每一个第一连接器所处的线路板为一个独立的结构,这样进一步增加每一个第一连接器吸收容差的能力,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的吸收容差的能力大大不同;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开槽远离线路板的外缘,且为沿线路板厚度方向的通槽;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线路板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用于压接第一连接器的部分的厚度,即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线路板较薄,这样也可使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器的摆动量不同,以使容纳能力不同。本申请优选的是开槽设置在线路板2的外缘,且开槽沿线路板2的厚度方向为通槽的实施方式,该种结构的开槽不仅加工制造方便,也进一步防止线路板出现扭曲的现象。

线路板2与支架1的连接结构具有多种,示例的,参照图4、图5和图6,线路板2通过固定件5与支架1连接。为了进一步确保线路板的装配精度,降低第一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装配公差,固定件5与线路板2相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用于阻止线路板2相对固定件5沿与线路板2平行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二定位结构的限定,保障线路板2与固定件5的相对位置。为了确保线路板与第二子线路板的装配精度,降低第二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装配公差,固定件5与支架1相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用于阻止线路板2和固定件5相对支架1沿与线路板2垂直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6和图17,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件5上的第一定位柱71和开设在支架1上的第一定位孔72(参照图6),第一定位柱71的轴向平行于线路板2,参照图16和图17,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件5上的第二定位柱61和开设在线路板2上的第二定位孔62(参照图4),第二定位柱61的轴向垂直于线路板2。该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装配也方便。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参照图16和图17,固定件5包括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2,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2连接呈L型结构,第一固定板51通过第一连接件8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板52通过第二连接件9与线路板2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2形成固定件5,结构简单,制造工艺也简单,且采用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将相对应的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2可拆卸连接,操作简便。示例的,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可采用螺栓、螺钉,参照图17,则第一固定板51上开设有供第一连接件8穿过的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固定板52上开设有供第二连接件9穿过的第二安装孔521。

为了保障第一固定板51与支架1的连接强度,以及保障第一定位结构的定位效果,参照图17,两个第二定位柱72和两个第二安装孔521呈对角式设置。第一定位柱71设置在第一安装孔511之间。

为了增加固定件5的稳定性,且提高其与线路板2和支架1的连接强度,参照图16,固定件5还包括加强板53,加强板53连接在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2之间。

为了增加线路板2与支架1的连接强度,固定件5可以包括多个。

为了使线路板2的自由部202具有较大的摆动量,参照图15,固定件5的宽度尺寸X远小于线路板2的宽度尺寸Y,这样形成的悬臂梁结构中,自由部202和第一连接器203具有较大的摆动量,进而使线路板具有较大的容差能力。

参照图6,支架1包括多个边框101,多个边框101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架,为了提高框架的强度,框架内设置有支撑板;另外,支架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对支架1的具有结构限定,任何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板互连系统,参照图22和图23,该背板互连系统包括前子线路板3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组件,前子线路板3具有第一插接端301,第一插接端301与线路板2上的第一连接器203插接,且前子线路板3的插接方向(S2方向)与自由部202的摆动方向(S1方向)垂直。

由于背板互连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组件,与前子线路板3连接的线路板2形成有固定部201和自由部202,第一连接器203设置在具有一定摆动量的自由部202上,这样第一连接器203也具有一定的摆动量,由于摆动量使第一连接器203与第一插接端301插接,即摆动量可补偿与其插接的第一插接端301的沿与线路板垂直方向上的公差,这样前子线路板3可与线路板2有效的插接。相比现有技术,也未在前子线路板3上设置金属弹片等加大容差的结构,进而保障了前子线路板3的布局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3,线路板2包括层叠布设的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03,前子线路板3包括第一前子线路板31,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均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连接,第一前子线路板31的相对第一线路板21的第一连接器20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接端301,第一前子线路板31的相对第二线路板22的第一连接器20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接端301。也就是说,第一前子线路板31同时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连接,实现了第一线路板21、第二线路板22和第一前子线路板31的互连互通。

例如,第一线路板21上具有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器P,第二线路板22上具有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器Q,第一前子线路板31具有与第一连接器P插接的第一插接端P和与第一连接器Q插接的第一插接端Q,具体实施时,第一插接端P和第二插接端Q之间可能会具有公差,但是通过第一连接器P和第一连接器Q的摆动量,以使第一前子线路板31能够同时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插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还包括第三线路板,甚至更多的线路板,在此对线路板的数量不做限定,当线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时,相对应的第一前子线路板上也具有多个与相对应的线路板插接的第一插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照图23,前子线路板3还包括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层叠布设的第二前子线路板32,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层叠布设的方向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和第二前子线路板32层叠布设的方向垂直,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均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连接,以实现第一前子线路板31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正交,以及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正交。这样也实现了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互连互通。

第二线路板22上均具有分别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和第二前子线路板32连接的第一连接器203,第二前子线路板32上也具有分别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连接的第一插接端。例如,第一线路板21上具有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器P,第二线路板22上具有与第一前子线路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器Q,第一前子线路板31具有与第一连接器P插接的第一插接端P和与第一连接器Q插接的第一插接端Q,第一线路板21上具有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连接的第一连接器M,第二线路板22上具有与第二前子线路板32连接的第一连接器N,第二前子线路板32具有与第一连接器M插接的第一插接端M和与第一连接器N插接的第一插接端N。

由于第一线路板21的第一连接器P和第一连接器M之间具有开槽,第二线路板22的第一连接器Q和第一连接器N之间也具有开槽,第一插接端P与第一连接器P具有配合公差,第一插接端Q与第一连接器Q具有配合公差,第一插接端M与第一连接器M具有配合公差,或第一插接端N与第一连接器N具有配合公差,具体插接第一前子线路板31和第二前子线路板32时,第一连接器P与第一插接端P的对插,不会影响第一插接端M与第一连接器M的插接,第一插接端Q与第一连接器Q的插接,也不会影响第一插接端N与第一连接器N的插接,这样不会导致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出现扭曲的现象;具体拔脱第一连接器P与第一插接端P时,也不会导致第一插接端M与第一连接器M发生抖动的现象,确保了第一插接端M与第一连接器M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还包括第三前子线路板,甚至更多的前子线路板,在此对前子线路板的数量不做限定,当前子线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时,相对应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上也具有多个与相对应的前子线路板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参照图23,该背板互连系统还包括后子线路板4,后子线路板4包括层叠布设的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层叠布设的方向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层叠布设的方向平行,第一后子线路板41与第一线路板21连接,第二后子线路板42与第二线路板22连接。这样实现了第一后子线路板41与第一线路板21的互连互通,第二后子线路板42与第二线路板22的互连互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还包括第三后子线路板,甚至更多的后子线路板,在此对后子线路板的数量不做限定,每一个后子线路板与相对应的线路板连接。参照图5,第一线路板21的固定部201和第二线路板22的固定部201上设置有与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相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204,将第二连接器204设置在固定部201上,确保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定位精度。

参照图18,第一后子线路板41上设置有与第一线路板21上的第二连接器204插接的第二插接端401,第二后子线路板42上也具有与第二线路板22上的第二连接器204插接的第二插接端401。

为了实现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的互连互通,参照图18和图19,该背板互连系统还包括中置连接器10,中置连接器10用于互连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

为了实现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互连互通,中置连接器10还用于互连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

中置连接器10具有多种实现结构,示例的,中置连接器10包括中置背板;再示例的,中置连接器10包括连接线;再示例的,中置连接器10包括黑盒。中置背板可以是柔性背板,也可以是刚性背板。在此对中置连接器1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任何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20和图21,中置连接器10包括中置单板,中置单板10设置在第一线路板21和第一后子线路板41之间,或设置在第二线路板22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之间,中置单板10的朝向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后子线路板41和第二后子线路板42相对应连接的第二端口1002,中置单板10的朝向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相对应连接的第一端口1001。这样就实现了第一后子线路板41、第二后子线路板42、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互连互通。采用中置单板作为中置连接器,结构简单,实施也方便。

为了使整个背板互连系统的结构紧凑,减小背板互连系统所占用的空间,参照图18,第一线路板21和第二线路板22的靠近中置单板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205,中置单板设置在避让槽205内。当然,可以在中置单板上开设避让槽,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设置在避让槽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机箱和背板互连系统,其中,背板互连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背板互连系统设置在机箱内。

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互连系统,在实现多层前子线路板与多层线路板互连互通,多层后子线路板与多层线路板互连互通的情况下,线路板采用悬臂梁结构,以使线路板具有较大的容差能力,确保前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有效插接,且也保障后子线路板与线路板的连接强度。尤其是,前子线路板上未增加任何加大容差的结构,保障前子线路板的结构简化,装配工艺简单,以及前子线路板的布局密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层或多层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连体型Latch连接臂以及包含它的FPC连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