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文档序号:1701455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充气轮胎 (Pneumatic tire ) 是由 宫崎哲二 于 2019-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解决方案:充气轮胎特征在于,其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朝向,关于胎面部所具备的至少四个陆部,外侧胎肩陆部(5)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合计接地面积比内侧四分之一陆部与内侧胎肩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大,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且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车辆外侧内壁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一倾斜面部(45)。(The technical problem is as follows: provided is a pneumatic tire capable of improving riding comfort while maintaining steering stability. The solution is as follows: the pneumatic ti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ounting direction of the pneumatic tire relative to a vehicle is specified, the total grounding area of an outer shoulder land portion (5) and an outer quarter land portion (4) is larger than the total grounding area of the inner quarter land portion and an inner shoulder land portion relative to at least four land portions of a tread portion, the outer quarter land portion (4)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ircumferential sipe (43) extending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tire, and a first chamfer-shaped inclined surface portion (45) extending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ti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rface of the outer quarter land portion (4)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ircumferential sipe (43)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vehicle.)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胎面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情况:关于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接地压,在转弯时,较之于以轮胎赤道为基准朝向车辆内侧的车辆内侧区域,在以轮胎赤道为基准朝向车辆外侧的车辆外侧区域更高。因此,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需要增加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区域的接地面积,或将胎面部的刚性设定为较高(参照专利文献1-4)。

但是,如果增加轮胎的接地面积,或将胎面部的刚性设定为较高,则轮胎难以吸收路面凹凸且振动、噪音变大而导致乘坐舒适性降低。即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对立。专利文献5记载有一种充气轮胎,其为了兼顾对立的性能而对胎面部的槽、刀槽花纹等的图案进行了设计,但是并没有实现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的兼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161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5-047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3-133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9-040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098895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提高乘坐舒适性。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了以下的充气轮胎。

即,一种充气轮胎,其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朝向,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三个主槽、以及被所述主槽划分的至少四个陆部,所述至少四个陆部包含:当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外侧的外侧胎肩陆部、隔着所述主槽与外侧胎肩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邻的外侧四分之一陆部、当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内侧的内侧胎肩陆部、以及隔着所述主槽与内侧胎肩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四分之一陆部,所述外侧胎肩陆部与所述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比所述内侧四分之一陆部与所述内侧胎肩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大,所述外侧四分之一陆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在所述第一周向刀槽花纹,且在所述第一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外侧内壁与所述外侧四分之一陆部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一倾斜面部。

该结构是基于以下的技术思想得出的。

由于使外侧胎肩陆部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比内侧四分之一陆部与内侧胎肩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大,因此能够提高胎面部的车辆外侧区域的刚性,并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提高了胎面部的车辆外侧区域的刚性,因而轮胎难以吸收路面凹凸,乘坐舒适性降低。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外侧四分之一陆部设置周向刀槽花纹,从而能够部分地降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但是,如果设置周向刀槽花纹,则周向刀槽花纹周边的陆部表面会由于转弯时的横向力而倾倒变形,导致接地性变差而使操纵稳定性降低。因此,在上述结构中,在周向刀槽花纹周边的陆部表面、尤其是车辆外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一倾斜面部。由此确保可耐受转弯时的横向力的刚性,维持操纵稳定性。这样,能够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提高乘坐舒适性。

优选地,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倾斜面部未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与所述外侧四分之一陆部表面之间。这是因为,即使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设置有倒角状的倾斜面部,也缺乏抑制因转弯时的横向力所引起的倾倒变形的效果,而增加接地面积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外侧胎肩陆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在所述第二周向刀槽花纹,且在所述第二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外侧内壁与所述外侧胎肩陆部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二倾斜面部。由此,即使在外侧胎肩陆部也能够降低刚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且,通过设置第二倾斜面部,能够确保可耐受转弯时的横向力的刚性而维持操纵稳定性。

优选地,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倾斜面部未设置于所述第二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与所述外侧胎肩陆部表面之间。这是因为,即使在第二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设置有倒角状的倾斜面部,也缺乏抑制因转弯时的横向力所引起的倾倒变形的效果,而增加接地面积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周向刀槽花纹的包含所述第一倾斜面部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比所述第二周向刀槽花纹的包含所述第二倾斜面部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大。在较之于外侧胎肩陆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外侧四分之一陆部,具有接地压比外侧胎肩陆部更高的倾向,容易受到路面凹凸的影响。因此,通过使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包含倾斜面部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比外侧胎肩陆部的包含倾斜面部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大,从而能够使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刚性比外侧胎肩陆部的刚性优先地降低,提高乘坐舒适性。

优选地,在所述内侧胎肩陆部与所述内侧四分之一陆部的至少一方未形成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这是因为,由于内侧四分之一陆部与内侧胎肩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比外侧胎肩陆部与所述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合计接地面积小,因此内侧四分之一陆部和内侧胎肩陆部的刚性与外侧胎肩陆部和外侧四分之一陆部的刚性相比足够低,且内侧胎肩陆部与内侧四分之一陆部的至少一方没有周向刀槽花纹,能够确保接地性。

优选地,在所述内侧胎肩陆部与所述内侧四分之一陆部的至少一方沿周向空开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在接地面积较小的内侧四分之一陆部和内侧胎肩陆部,当希望降低刚性而提高接地性时,只要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就能够适度地降低刚性而提高接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一例的展开图。

图2是外侧胎肩陆部及外侧四分之一陆部附近的放大图和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侧胎肩陆部;2-内侧四分之一陆部;3-中央陆部;4-外侧四分之一陆部;5-外侧胎肩陆部;6~9-主槽;12、21、22-宽度方向刀槽花纹;43-第一周向刀槽花纹;53-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5、55-倾斜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图上尺寸比与实际尺寸比未必一致,另外,各图之间的尺寸比也未必一致。

图1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00的一个实施方式。胎面部100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个主槽6~9、以及被主槽6~9划分的五个陆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指定了充气轮胎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朝向,五个陆部1~5包括:内侧胎肩陆部1、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中央陆部3、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以及外侧胎肩陆部5。外侧胎肩陆部5被车辆外侧的接地端CEo和主槽9划分,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外侧。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隔着主槽9与外侧胎肩陆部5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邻。内侧胎肩陆部1被车辆内侧的接地端CEi和主槽6划分,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内侧。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隔着主槽6与内侧胎肩陆部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邻。中央陆部3隔着主槽7、8与四分之一陆部2、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邻。各陆部1~5由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肋构成,在各肋分别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主槽延伸的方向不必与轮胎周向完全一致。优选地,主槽的个数为三个以上,陆部的数量为四个以上。在陆部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下,不设置中央陆部。

接地端CEi、CEo是装配于正规轮辋并负载了正规内压和正规载荷的轮胎与平坦路面接触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位置。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该标准按照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是JATMA中规定的标准轮辋、TRA中规定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是ETRTO中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照轮胎规定的空气压力,例如是JATMA中规定的最高胎压、TRA的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胎压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或者是ETRTO中规定的“INFLATIONPRES SURE(胎压)”。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照轮胎规定的载荷,例如是JATMA中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的上述表中记载的最大值、或者是ETRTO中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

指定充气轮胎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朝向的标识设置于例如胎侧部。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在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表示为车辆外侧的标识(例如OUTSIDE)。可以考虑取代上述方式或者在此方式基础上,在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配置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表示为车辆内侧的标识(例如INSIDE)。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陆部5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合计接地面积比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与内侧胎肩陆部1的合计接地面积大。由此,能够提高胎面部的车辆外侧区域的刚性,并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外侧胎肩陆部5等陆部的接地面积是以埋没了设置于该陆部的刀槽花纹、后述的倾斜面部的假想的接地面进行测定的。

优选外侧胎肩陆部5的接地面积比和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接地面积比的合计与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的接地面积比和内侧胎肩陆部1的接地面积比的合计相比大5%以上。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胎面部的车辆外侧区域的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操纵稳定性。接地面积比通过陆部的接地面积/(全部的陆部的接地面积+全部的槽部的面积)×100(单位:%)来进行计算。槽部的面积是以埋没了主槽、横槽的假想的接地面进行测定的面积。

图2的(a)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部5及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附近的放大图,图2的(b)是沿图2的(a)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的(a)、(b)所示,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由此,能够部分地降低刚性较高的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且,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车辆外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一倾斜面部45。由此确保可耐受转弯时的横向力的刚性而维持操纵稳定性。这样能够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提高乘坐舒适性。

考虑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来设计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刀槽花纹宽度和刀槽花纹深度、以及第一倾斜面部45的沿着陆部表面的宽度和倾斜角度。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刀槽花纹宽度为2.5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6mm以下,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位置优选为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第一倾斜面部4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在轮胎周向上恒定,优选为3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超过3mm则有可能随着接地面积减小而导致确保可耐受转弯时的横向力的刚性的效果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倾斜面部未设置于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车辆内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车辆内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构成一个角部进行连接。即使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设置有倒角状的倾斜面部,也缺乏抑制因转弯时的横向力所引起的倾倒变形的效果,而增加接地面积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因此优选这种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陆部5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在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车辆外侧内壁与外侧胎肩陆部5的表面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第二倾斜面部55。由此,即使在外侧胎肩陆部5也能够降低刚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且,通过设置第二倾斜面部55,能够确保可耐受转弯时的横向力的刚性,维持操纵稳定性。

另外,考虑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来设计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刀槽花纹宽度和刀槽花纹深度、以及第二倾斜面部55的沿着陆部表面的宽度和倾斜角度。可以是,当将外侧胎肩陆部5的宽度(换言之,即主槽9与接地端CEo的间隔)设定为100%时,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位于从主槽9起朝向陆部内部为25~35%的部分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低于25%则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与主槽9的间隔会变窄而刚性减小,如果超过35%则外侧胎肩陆部5的接地端侧的接地性会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倒角状的倾斜面部未设置于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车辆内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车辆内侧内壁与陆部表面之间构成一个角部进行连接。即使在第二周向刀槽花纹的车辆内侧内壁设置有倒角状的倾斜面部,也缺乏抑制因转弯时的横向力所引起的倾倒变形的效果,而增加接地面积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因此优选这种结构。

另外,较之于外侧胎肩陆部5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接地压比外侧胎肩陆部5的接地压高,路面凹凸状态容易对乘坐舒适性造成影响。因此,通过使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包含第一倾斜面部45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43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W4比外侧胎肩陆部5的包含第二倾斜面部55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53的刀槽花纹表面宽度W5大,能够使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刚性比外侧胎肩陆部5的刚性优先地降低,提高乘坐舒适性。刀槽花纹表面宽度W4优选为例如刀槽花纹表面宽度W5的1.1倍以上。

在内侧胎肩陆部1与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双方),未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与内侧胎肩陆部1的合计接地面积比外侧胎肩陆部5与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合计接地面积小,因此内侧四分之一陆部2和内侧胎肩陆部1的刚性与外侧胎肩陆部5和外侧四分之一陆部4的刚性相比足够低,且没有周向刀槽花纹,能够确保接地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适度地降低刚性以提高接地性,在构成各陆部的肋分别沿轮胎周向空开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此时,为了获得所需的刚性,只要对在各肋形成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横槽的间距数量进行调整即可。横槽是指槽宽度超过2mm的槽,宽度方向刀槽花纹是指刀槽花纹宽度为2mm以内的刀槽花纹。此时,如果以使间距数量在车辆外侧区域和车辆内侧区域互不相同的方式来调整各肋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横槽的周向间隔(间距长度),则能够获得间距噪声分散效果。

依据本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说明。在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内侧的内侧胎肩陆部1的肋形成有横槽11和宽度方向刀槽花纹12,且横槽11以间距长度PLi进行配设。在当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最外侧的外侧胎肩陆部5的肋形成有宽度方向刀槽花纹51,且宽度方向刀槽花纹51以间距长度PLo进行配设。虽然内侧胎肩陆部1的间距长度PLi比外侧胎肩陆部5的间距长度PLo大,但是通过在横槽11之间形成宽度方向刀槽花纹12,从而能够适度地降低车辆内侧区域的肋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虽然外侧胎肩陆部5比内侧胎肩陆部1的间距数量多,但是未在肋形成横槽而是形成有与内侧胎肩陆部1相比较少个数的宽度方向刀槽花纹51,因此充分地确保了车辆外侧区域的肋刚性,维持了操纵稳定性。而且,内侧胎肩陆部1的间距长度PLi与外侧胎肩陆部5的间距长度PLo不同,因此获得间距噪声分散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除了胎面部如上述那样构成以外,其它方面可以与通常的充气轮胎同样地构成,并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材料、形状、构造、制法等。虽然省略了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从该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以及与所述各个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改良变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高操控电动汽车子午线轮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