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文档序号:1714698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Thrombectomy device and interventional medical system ) 是由 龙平 于海瑞 于 2018-06-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能够提高取栓效果和取栓效率,且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所述取栓装置包括至少一取栓支架、一个取栓滤网、推拉导丝和推拉管,所述取栓滤网位于取栓支架的远端,所述推拉管穿设在取栓支架中,并分别与取栓支架的近端以及取栓滤网的近端连接,所述推拉管具有两端开放的中空通道,所述推拉导丝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设于中空通道中,且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从中空通道的远端延伸出并与取栓滤网的远端连接,其中,所述推拉管用于与推拉导丝同轴相对移动,使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以此调整取栓滤网的形态。所述介入医疗系统包括所述的取栓装置以及用于输送取栓装置的输送导管。(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rombus removal device and an interventional medical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rombus removal effect and thrombus removal efficiency and do not damage blood vessels. The thrombus taking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thrombus taking support, a thrombus taking filter screen, a push-pull guide wire and a push-pull tube, wherein the thrombus taking filter screen is positioned at the far end of the thrombus taking support, the push-pull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thrombus taking support in a penetrating mode an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ar end of the thrombus taking support and the near end of the thrombus taking filter screen, the push-pull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channel with two open ends, the push-pull guide wire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hollow channel in a penetrating mode, and the far end of the push-pull guide wire extends out of the far end of the hollow channe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ar end of the thrombus taking filter screen, wherein the push-pull tube is used for moving relative to the push-pull guide wire in a coaxial mode, so that the near end of the thrombus taking filter screen is sunken inwards or outwards. The interventional medical system comprises the embolectomy device and a delivery catheter for delivering the embolectomy device.)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急性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和致残的第一位。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患者的8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生,如何快速将堵塞血管的血栓清除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溶栓药物消除血栓;第二,通过机械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动、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救治时间窗要求高,严格要求病人自发病3-4.5小时内赶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对药物也有诸多限制,而且对于最严重的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率低。

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因为具有以下诸多优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快速再通,更低的出血率及卒中介入时间窗可延长,特别对于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有的颅内取栓装置通常采用网状结构,但这些取栓装置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为小栓子的捕获率低,容易导致远端血管再次栓塞。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120404公开了一种带有网罩的取栓支架:支架和网罩通过导丝连接,通过网罩导丝控制网罩的移动,支架取栓后,拉动网罩导丝,使网罩与支架配合,拦住向远端逃逸的小血栓;尽管该网罩可捕获逃逸的小栓子,但是该网罩近端为开口状态,在移动网罩过程中很容易损坏血管,且该网罩网孔大小均一,无法保证该网罩能将所有逃逸的小栓子都捕获。此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597973公开了一种袋状取栓装置:袋状结构由骨架和网组成,骨架结构由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组成,网结构由高分子材料组成,其上有微孔结构;该袋状取栓装置是靠移动该装置使近端对血栓进行切割而使脱落的栓子进入该装置内;由于血栓与血管具有粘附力,用此方法不能保证该血栓能全部取出,且该袋状取栓装置的网状结构是利用医用线将网状高分子膜固定于金属材料上,在取栓过程中,极有可能在血流的冲刷下将高分子膜损坏,从而影响取栓效果。另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885492也具有相似的袋状结构。再则,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7049420公开了一种具有三个闭环网单元的支架取栓装置:位于中间的第二闭环网单元的网孔面积大于位于端部的第一和第三闭环网单元,由于远端和近端的小网孔设计,回撤过程中血栓不易发生移位、不易脱落;但该支架取栓装置的大小网孔设计,在取栓过程中,始终无法解决较小栓子逃逸而造成远端血管栓塞的问题。

由此可见,目前的取栓装置还无法安全有效地将取栓过程中脱落的小栓子捕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取栓过程中脱落的小栓子捕获,提高取栓效果,且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栓装置,包括:

至少一取栓支架;

一取栓滤网,位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处;

一推拉管,穿设在所述取栓支架中,并分别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以及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连接,且所述推拉管具有两端开放的中空通道;以及

一推拉导丝,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设于所述中空通道中,且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从所述中空通道的远端延伸出并与所述取栓滤网的远端连接;

其中,所述推拉管用于与所述推拉导丝同轴相对移动,使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所述的取栓装置以及输送导管,所述输送导管用于输送所述取栓装置。

优选的,所述推拉管与所述推拉导丝同轴相对移动而形成第一环境和第二环境,所述取栓滤网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

所述近端部分在所述第一环境下压缩至一凹陷状态,并在所述第二环境下延长至一伸长状态,还在一第三环境下恢复至一原始状态;

在所述凹陷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大于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在所述伸长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小于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第三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的直径,在所述第二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的直径小于在所述第三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取栓滤网的网孔密度大于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密度。

优选的,所述取栓滤网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分的网孔密度。

优选的,所述近端部分的网孔密度为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密度的2~5倍,所述远端部分的网孔密度为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密度的5~20倍。

优选的,所述取栓滤网的远端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之间的间距为5.0mm。

优选的,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

由显影材料制成的多个显影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以及所述取栓滤网的远端。

优选的,所述取栓滤网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选自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而,针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取栓装置以及所述介入医疗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推拉导丝和推拉管的同轴相对移动,可使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如此即可改变取栓滤网之近端部分上的网孔大小;当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而使近端部分的网孔增大时,可使脱落的小栓子顺利进入滤网内部;当取栓滤网的近端伸长而使近端部分的网孔变小时,则可防止小栓子再次逃逸;在取栓滤网的近端形变的过程中,取栓滤网的网孔大小可增大或减小,因此,能保证取栓滤网能够将所有的从取栓支架处逃逸的小栓子都捕获,提高取栓效果;

第二、利用取栓滤网的形变,在使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的同时其直径增大,使得取栓滤网在捕获小栓子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贴靠血管壁,避免小栓子从滤网的***再次逃逸,从而更好地捕获血栓;

第三、利用取栓滤网的形变,使取栓滤网在回撤过程中轴向伸长,径向缩小,有利于其顺利回收,进一步提高取栓效率;

第四、利用取栓滤网的近端和远端分别与推拉管和推拉导丝相连接,使取栓滤网的两端均为收拢结构,因此在推拉取栓滤网使其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的过程中不会损伤血管,显著提高了取栓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通过微导管送入血管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在脱离微导管后释放于血管的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滤网捕获小栓子的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外被拉长的示意图。

图中:

取栓装置-100,取栓器主体-110,取栓滤网-111,近端部分-111a,远端部分-111b,取栓支架-112,推拉导丝-120,推拉管-130,微导管-140,显影环-150、160、170,血栓-300,大栓子-301,小栓子-30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器主体、推拉导丝和推拉管;所述取栓器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取栓支架和一个取栓滤网,所述取栓滤网位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所述推拉管穿设在所述取栓支架中,并分别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以及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连接;所述推拉管具有两端开放的中空通道,所述推拉导丝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设于所述中空通道中,且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从所述中空通道的远端延伸出并与所述取栓滤网的远端连接;其中,所述推拉管用于与所述推拉导丝同轴相对移动,使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以此调整所述取栓滤网的形态。

具体的,当所述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时,位于所述取栓滤网近端处的网孔变大,从而在血流的冲刷下,从取栓支架处脱落的小栓子能够通过取栓滤网之近端的大网孔进入取栓滤网的内部,进而待脱落的小栓子全部进入取栓滤网的内部时,便使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外伸长,以此令取栓滤网之近端的网孔变窄,使得捕获的小栓子无法从狭窄的滤网网孔中逃脱,进而使取栓滤网将小栓子牢固地捕获在取栓滤网的内部,最后,回撤取栓器主体,便可将大小栓子拉出体外,从而解决较小栓子逃逸而造成二次栓塞的问题,提高取栓效果和取栓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权利要求书以及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如在权利要求书以及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纵向”、“轴向”通常是指平行于取栓滤网的轴线方向,“横向”、“径向”通常是指垂直于取栓滤网的轴线方向。术语“近端”、“末端”指的是离操作者位置近的一端,“前端”、“远端”是指离操作者位置远的一端。

首先参考图1a,其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100,该取栓装置100包括取栓器主体110、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其中,所述取栓器主体110进一步包括一个取栓滤网111以及一个取栓支架112。所述取栓滤网111位于取栓支架112的远端,可以紧挨取栓支架112(即取栓支架112的远端与取栓滤网111的近端之间无间距设置),也可以与取栓支架112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距离推荐在5.0mm左右,以此确保取栓装置的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取栓效果,也便于输送和操作取栓装置。具体的,当所述取栓滤网111的近端与取栓支架11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为5.0mm左右时,对于较远端的或较迂曲的血管例如颅内血管,此间距不仅可以允许血流将小栓子冲刷至取栓滤网111内,也避免取栓支架112与取栓滤网111间隔太近而相互影响,而且取栓滤网111可以及时捕获小栓子,防止小栓子流向其它分支血管而形成二次栓塞,且此时的取栓器主体110体积小,便于输送与操作。这里,所述取栓支架112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还可以是轴向布置的多个。当取栓支架112为多个时,可以是无间距设置,也可以是间隔设置,且所述取栓滤网111布置在最远端的一个取栓支架112的远端。

此外,所述推拉管130穿设在取栓支架112中,且所述取栓支架112的近端与推拉管130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取栓滤网111的近端也与推拉管130的外表面连接。另外,所述推拉管130具有两端开放的中空通道,所述推拉导丝120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设于所述中空通道中,且所述推拉导丝120的远端从所述中空通道的远端延伸出并与取栓滤网111的远端连接。

接着,请参考图1b至图1f,图1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通过微导管送入血管的示意图,图1c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在脱离微导管后释放于血管的示意图,图1d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内凹陷的示意图,图1e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装置之取栓滤网捕获小栓子的示意图,图1f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取栓滤网的近端向外被拉长的示意图。

如图1b至图1f所示,所述取栓装置100通过微导管140送入血管的病变位置,具体的输送过程包括:

将取栓装置100送入血管之前,先将取栓装置100装载在微导管140的管腔中,此时,取栓支架112和取栓滤网111均被压缩在微导管140的管腔中;

之后,如图1b所示,将微导管140送至血管200内的血栓300堵塞处,并确保取栓支架112的远端位于血栓300的前端(即远端),且取栓支架112的近端位于血栓300的末端(即近端),以便于取栓支架112扩张后血栓300位于所述取栓支架112的中部,因而更好地捕获血栓300;

然后,如图1c所示,回撤微导管140,释放取栓装置100,使得取栓支架112扩张后血栓300位于所述取栓支架112的中部,从而通过取栓支架112捕获大栓子301,同时所产生的小栓子302则流动到血液中,并向远端的取栓滤网111方向流动,进而被取栓滤网111所捕获。这里的大栓子301的体积大于小栓子302。而且,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网孔一般小于所述取栓支架112的网孔,以使取栓滤网111能够捕获从取栓支架112处逃逸的小栓子302。

其中,如图1d至图1f所示,所述取栓滤网111捕获小栓子302的工作过程包括:

取栓装置100得到释放后,首先固定推拉导丝120,使其保持不动,并向取栓装置100的远端方向推动推拉管130,使取栓滤网111的近端部分111a在推拉管130的推动下向内凹陷,使取栓滤网111紧贴血管200的内壁,并还使得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变大(即网孔面积变大),如图1d所示;

进而,如图1d和图1e所示,在血流的冲刷下,所述小栓子302穿透近端部分111a的大网孔进入取栓滤网111的内部,由于此时取栓滤网111的远端部分111b的网孔小于其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小栓子无法从取栓滤网111的远端逃逸,因而将小栓子302限制在取栓滤网111的内部;

之后,如图1f所示,仍然保持推拉导丝120固定不动,并向取栓装置100的近端方向牵拉推拉管130,使取栓滤网111的近端部分111a在推拉管130的牵拉下向外伸长,使得取栓滤网111的轴向长度变大,直径变小,例如形成一个类似锥形的结构,当然,在推拉管的牵拉下,所述取栓滤网111之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相比于原始状态的网孔更窄(网孔面积变小),这样可有效阻挡小栓子302再次逃逸,同时也减小了取栓滤网111的直径而便于回收;

最后,完成大小血栓的捕获后,同时回撤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将整个取栓装置100回收至微导管140内,并连带微导管140将取栓装置100进一步回收至导引导管而撤出体外。

为了更为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取栓装置100的使用方式,以下结合颅内血管的病变治疗,对所述取栓装置100的整个操作过程再做示意性的补充说明,但本发明的取栓装置不限于颅内血管的取栓,还可以是心内血管、肺部血管、颈部血管、下肢血管等,且本发明的取栓装置特别适用于细小、迂曲的血管。

具体来说,实施颅内血管的介入治疗时:首先通过血管造影确定颅内血管病变位置,之后使导引导丝穿过病变位置,进而使微导管140沿导引导丝穿过病变位置,一般从股动脉或肱动脉将微导管140导入并输送至颅内病变血管,然后,撤回导引导丝,将取栓装置100从外鞘管内导入微导管140内并输送至血管病变位置,利用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将取栓装置100推送到微导管140的远端,但需确保支架112的远端处于血栓300的前端,且支架112的近端处于血栓300的末端,随后,回撤微导管140,使取栓滤网111和取栓支架112先后释放并且血栓位于释放后的取栓支架112的中部,且基于自膨胀的特性,所述取栓滤网111和取栓支架112在血液温度的作用下转换到膨开状态并贴靠血管200的内壁,紧接着,固定推拉导丝120,同时推动推拉管130,使取栓滤网之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变大,使从取栓支架112处逃逸的小栓子302透过近端部分111a凹陷处的大网孔进入取栓滤网111的内部后,再回撤推拉管130,使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相比于原始状态更为细长,从而防止小栓子302再次逃逸,最后,回撤取栓装置100,直至将取栓装置100连同微导管140同时收回至导引导管内,便可将取栓装置100整体撤出人体外,以此完成取栓操作。

显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栓装置100,通过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的同轴相对移动,即推拉导丝120固定,推拉管130相对于推拉导丝120轴向移动,即可改变取栓滤网111之近端部分111a处网孔的大小;当使取栓滤网的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增大时,可使脱落的小栓子顺利进入滤网内部;而当取栓滤网的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变小时,则可防止小栓子再次逃逸。这样的取栓结构,在取栓滤网近端形变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而且该取栓滤网的网孔可增大或减小,因此,能保证该滤网能够将所有的逃逸的小栓子都捕获,提高取栓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利用取栓滤网的形变,使得取栓滤网在捕获小栓子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贴靠血管壁,从而更好地捕获血栓,并且取栓滤网在回撤过程中轴向伸长,径向缩小,有利于其顺利回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12为自膨胀式支架结构,能够在微导管或存储用的外鞘管中压缩,且在脱离这些器件后,还能够自膨胀并恢复至原始状态。本实施例的取栓支架112在没有受外力的情况下,具有近似圆柱形的形态结构,以此较好的贴靠血管内壁。所述取栓支架112主要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形状记忆材料选自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优选镍钛合金,并可通过激光切割或编织制成取栓支架112。进一步的,所述取栓支架112包括由曲线或直线拼接形成的闭环网孔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12上的所述网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菱形、橄榄形或锥形,实际中,所述取栓支架112可以包括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的闭环网孔结构,通过对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的网孔进行合理的排布,可得到贴壁性好的取栓支架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12的近端收拢后呈闭口结构,以便于取栓支架112的输送及回收,此外,所述取栓支架112的远端优选为敞开口,不仅便于输送及回收,还不会对血流的流通产生影响,而且不会损伤血管,捕获血栓的效果也更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112的近端也可呈斜坡式开口,或者还可以是圆形的敞开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滤网111的近端和远端分别与推拉管130和推拉导丝120相连接,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具有近似球囊的形态结构,由于其两端均为收拢结构,因此在通过推拉使取栓滤网111的近端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的过程中不会损伤血管,显著提高了取栓过程的安全性,且便于取栓滤网111的输送及回收。所述收拢结构可以为闭口结构,也可以为斜坡式开口。当所述取栓滤网111的近端为斜坡式开口时,方便与近端同样呈斜坡式开口的取栓支架112相配合,便于整个取栓装置100的输送及回收。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取栓滤网111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时,即限定为第四环境。在第四环境下,所述取栓滤网111即为自然状态。进一步,所述取栓滤网111优选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形状记忆材料可选自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且金属优选镍钛合金,并可通过激光切割或编织等方式制成取栓滤网111。

进一步的,所述取栓滤网111包括由近及远的近端部分111a和远端部分111b,且所述近端部分111a上的网孔密度优选小于或等于远端部分111b上的网孔密度,更优选近端部分111a处的网孔密度小于远端部分111b处的网孔密度,使得在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的配合下,能够更容易地调节取栓滤网111的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大小,并能够在更容易捕获从取栓支架112处脱落的小栓子的同时,有效阻止小栓子向远端再次逃逸。此处,网孔密度指的是网孔分布的疏密程度,即单位面积内网孔的数量。即在第四环境下,所述取栓滤网111的远端部分111b上的网孔相比于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更小或者大小相同,同样的,在第一、第二或第三环境下,远端部分111b的网孔相比于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也更小或者大小相同。所述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密度优选为取栓支架112的网孔密度的2~5倍,所述远端部分111b的网孔密度优选为取栓支架112的网孔密度的5~20倍。因此,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网孔密度大于取栓支架112的网孔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取栓滤网111上的网孔的形状不作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多边形,多边形不限于四边形。此外,还应理解的是,在回撤推拉管130的过程中,所述取栓滤网111整体被拉长,因此,其上的网孔不限于在近端部分111a处形变,也会波及远端部分111b,但远端部分111b的形变相对于近端部分111a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优选的,所述取栓装置100还包括显影环150、160、170,在取栓支架112与推拉管130相连接的近端处设有显影环150,另在取栓滤网111与推拉管130相连接的近端处设有另一个显影环160,同时还在取栓滤网111与推拉导丝120相连接的远端处设有另一个显影环170。进而通过X光显影观察取栓支架112的近端与远端的位置,即可判断取栓支架112释放时血栓是否位于其中部,并还能够显影观察取栓滤网111的近端与远端的相对位置,以此判断取栓滤网111的变形状态,如向内凹陷或向外伸长。任意一个显影环由显影材料制成,如铂、依、金、钽或其合金。进一步的,这些显影环可通过焊接、胶水粘接、铆接或压握等方式固定在各个连接部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推拉导丝120选自医用导丝,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能够提供较为优异的推送性能、可操作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所述推拉管130的材质优选为高分子材料,以提供合适的推送性能、可操作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例如可选自Pebax、PTFE/PTE、硅胶、ABS树脂、Kevlar纤维、玻璃纤维、邻苯二甲酸酯、聚苯硫醚、正丁醇、丁苯橡胶、三氧化钼、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环氧树脂胶、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三甲硅基甲基膦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异氰酸酯、纳米石墨烯、邻羟基二苯甲酮、沥青基碳纤维、硅橡胶、羟基硅油等。

再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其包括输送导管以及所述取栓装置100,所述输送导管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导管140,用于输送所述取栓装置100。进一步,所述输送导管还包括导引导管和穿刺鞘管,所述微导管140用于进入所述导引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用于进入所述穿刺鞘管,所述穿刺鞘管最先进入血管。此外,所述微导管的近端与外鞘管的远端相连,可通过推拉导丝120和推拉管130推送取栓装置100进入微导管,进而到达血管血栓处。所述外鞘管为一根中空高分子管,其主要作用为在产品包装中束缚取栓器主体,并在使用取栓装置时通过连接件与微导管连接,以将取栓装置导入到配套的微导管140中。

综上,本实施例的推拉管130和推拉导丝120在相互配合下,能够使取栓滤网111的近端部分111a向内凹陷,或使取栓滤网111的近端部分111a向外拉伸,具体的,所述推拉管130与所述推拉导丝120同轴相对移动而形成第一环境和第二环境。

形成所述第一环境的条件为:保持推拉导丝120固定不动,并向取栓装置100的远端推送推拉管130。形成所述第二环境的条件为:保持推拉导丝120固定不动,并向取栓装置100的近端回撤推拉管130。因此,所述取栓滤网111的所述近端部分111a在所述第一环境下压缩至凹陷状态,并在所述第二环境下延长至伸长状态,且还在第三环境下恢复至原始状态。形成所述第三环境的条件为:所述取栓滤网111释放后,仅受到血管内壁的约束。

那么,在所述凹陷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大于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且在所述伸长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小于在所述原始状态下的所述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因此,通过调整近端部分111a的网孔的大小,有利于捕获小栓子,避免小栓子再次逃逸。

当然,在取得上述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在所述第一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第三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且在所述第二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小于在所述第三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因此,在回撤取栓装置的过程中,通过回撤推拉管130,有利于减小取栓滤网111的直径,而有助于更好地回收取栓滤网,进一步提高取栓效率。

另外,在所述第一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通常小于在所述第四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因此,在所述第二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通常也小于在所述第四环境下的所述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即自由状态下的取栓滤网111的直径大于凹陷状态或伸长状态下的取栓滤网的直径。如此,可以使取栓滤网111更好地贴合血管壁,进一步确保小栓子不会再次逃逸。

再则,还需要补充的是,当所述取栓支架为多个时,所述推拉管130依次穿过这些支架,且每个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管130的外表面连接。并且,在每个支架的近端与推拉管130连接的部位可设置一个显影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护理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