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弹性支承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支承系统以及减震支柱或减震器

文档序号:1721889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弹性支承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支承系统以及减震支柱或减震器 (Support system for the elastic support of a shock strut or shock absorber and shock strut or shock absorber ) 是由 P·维尔纳 H·卡尔多斯 M·梅斯 A·格斯兰 于 2019-01-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减震支柱(12)或减震器弹性地支承在车身(14)上的车身侧支承杯中的支承系统(10),包括可安放入所述支承杯(22)中的单元(86)以及用于使固定单元(86)免于从所述支承杯(20)中拉出的固定装置(22),其中所述单元(86)具有支承单元(16)和减震支柱(12)或减震器的活塞杆(18),其中所述支承单元(16)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弹性地支撑活塞杆(18)的弹性体支承(34)以及至少一个环件(42),该弹性体支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18)的芯部(40)和弹性体主体(46),所述环件是一个单独件或者是以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连接到所述弹性体主体(46),其中,所述单元(86)和所述固定装置(22)从远离车身的一侧被安放入支承杯(22),其中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22)接合在设于支承杯(20)的侧凹(30)的后面,所述环件(42)被支撑在所述固定装置(22)上,所述弹性体主体(46)被预紧并将所述环件(42)压靠至所述固定装置(22)。(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earing system (10) for elastically bearing a shock strut (12) or a shock absorber in a vehicle-body-side bearing cup on a vehicle body (14), comprising a unit (86) which can be placed in the bearing cup (22) and a fastening device (22) for securing the fastening unit (86) against being pulled out of the bearing cup (20), wherein the unit (86) has a bearing unit (16) and a piston rod (18) of the shock strut (12) or shock absorber, wherein the bearing unit (16) comprises at least one elastomer bearing (34) for elastically supporting the piston rod (18) and at least one ring (42) having a core (40) for receiving the piston rod (18) and an elastomer body (46), the ring being connected to the elastomer body (46) either in a separate piece or in a form-fitting, friction-fitting and/or material-fitting manner, wherein the unit (86) and the fastening device (22) are placed into the support cup (22) from the side facing away from the vehicle body, wherein in the installed state the fastening device (22) engages behind an undercut (30) provided on the support cup (20), the ring (42) is supported on the fastening device (22), and the elastomer body (46) is prestressed and presses the ring (42) against the fastening device (22).)

用于弹性支承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支承系统以及减震支柱或 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系统,其用于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弹性地支承在车身上的车身侧支承杯中。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这种支承系统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用于车辆底盘以阻尼由道路颠簸引起的振动。为此,已知将减震器或减震器经由所谓的圆顶形支承与车身连接。该圆顶形支承允许减震支柱或阻尼器相对于车身旋转移动并且补偿了减震支柱或阻尼器相对于车身的角位移。圆顶形支承通常设计为橡胶金属支承。该橡胶金属支承通常位于螺纹连接至车身的支承座(顶部安装壳体)中。

为了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附接在车身上,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活塞杆螺纹连接至橡胶金属支承的芯部。通常情况下,螺纹连接是从上方进行的,使得必须为组装保留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在后桥上装有顶盖时,这经常给设计工程师带来挑战。

德国专利文献DE 3713699C2公开了减震支柱或弹簧阻尼器在车身侧的安装,其中橡胶金属支承借助于螺母预安装在阻尼器活塞杆的自由端,并且从下方***车身的支承杯中。为了将橡胶金属支承并且因此还有减震支柱保持在回弹状态,橡胶金属支承与车身安装件一起锁定在支承杯中。为此,将卡紧环或弹簧环***到橡胶金属支承的钣金外杯的部段边缘区域中的容槽中。卡紧环或弹簧环***支承杯的插槽后形成接合。

此外,从DE 19758524C2公开了一种弹性接头的连接到减震支柱的活塞杆的连接部分和源自车身的钣金的突起之间的快速连接。车身设有向上弯曲的舌片和凹口,同时在连接件的圆柱形部段区域中具有卡紧环可***其中的环形槽。在组装过程中,连接件的圆柱形部段接合在由舌片形成的弹性开口中,直到卡紧环接合入舌片的凹口中。随后,将金属盖从外部压在舌片上,从而得到连接件与主体的径向和轴向固定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弹性地支承在车身上的支承系统以及提供一种减震支柱或减震器,其具有改进的和成本更低的安装方式,因此在该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从上方进行的安装。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支承系统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8特征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

支承系统的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弹性地支承在车身上的车身侧支承杯中的支承系统,该支承系统包括可安放入支承杯中的单元和用于使单元免于从支承杯中被拉出的固定装置,该单元包括支承单元和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活塞杆,其中所述支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弹性地支承活塞杆的弹性体支承和至少一个环件,该弹性体支承具有用于容纳活塞杆的芯部和弹性体主体,该环件是单独件或者是以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连接至弹性体主体,该单元和该固定装置从远离车身的一侧被安放入支承杯,其中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接合在形成在支承杯上的侧凹的后面,环件自身被支撑在固定装置上且并且弹性主体被预紧并且将环件压靠至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系统,可以在支承杯中使用支承单元,并且同时借助固定装置来固定该支承单元以免其被拉出支承杯,同时可以在***支承杯中之前,以摩擦配合、材料配合或形状配合的方式将活塞杆与弹性支承的芯部连接。

这将提供一种支承单元,其允许简化并节省成本地安装。具体地,支承系统被设计成使得包括支承单元以及固定装置在内的整个减震支柱从下方***特别是可以被压入支承杯中。固定装置从安装位置移动至固定位置,在安装位置处弹性体支承***支承杯中并且固定装置被定位在支承单元上,在固定位置处弹性体支承在***或压入支承杯中的过程中被固定在支承杯中。因此,减震支柱或减震器与弹性体支承的预组装是可能的,并且在将其从支承杯中拉出之前不需要进一步的组装步骤来固定支承单元。特别地,不必确保能从上方(即,在车身侧)安装支承系统的组装工具的可及性。

在本发明情况下的支承系统中还可能无需从车身的另一侧接近来进行拆卸。由此,在维修的情况下,减震支柱或减震器与支承单元一起可以通过从支承杯的下方脱出固定装置来拆卸,而无需来自上方的组装工具。另外,借助于成型工艺,可以在支承杯中轻松且便宜地制出侧凹。支承单元的至少一个弹性体支承的弹性体主体由弹性聚合物材料构成,例如基于TPE(热塑性材料)或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复合材料的天然橡胶或泡沫弹簧(例如PU)。弹性体支承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体主体。

当将支承单元安放入支承杯中时,弹性体支承和固定装置借助于环件首先在轴向上受到过大的预紧力。随后,将弹性体支承和固定装置移动到固定位置。通过过预紧,弹性体支承的弹性体主体中产生轴向预紧力。在固定位置,固定装置接合至形成于支承杯中的侧凹的后面,环件被支撑在固定装置上,并且弹性体主体基于其预紧力将环件压靠在固定装置上。在安装位置,将支承单元安放入支承杯中,并将固定装置定位成使其在进一步的***或压入过程中被置入支承杯中。然后,这通常与固定装置的直径变化有关。

当从安装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时出现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弹性体支承最初靠在支承杯的杯底上,并且没有轴向预紧力。与安装位置相比,固定装置在中间位置具有减小的直径。直径的减小是由于将支承单元***支承杯的力导致的。仅通过将弹性体支承进一步压入支承杯中,弹性体支承才被轴向上预紧。通过轴向预紧,弹性体主体被压缩。环件可以材料配合地连接到弹性支承的弹性体主体上。此外,环件可以是单独件。“从下面看”是指当前在轴向上从下面看入支承杯。

有利地,当将支承单元安放入支承杯时,固定装置从安装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并且从中间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进一步有利地,固定装置在安装位置处具有第一直径。在中间位置,固定装置可具有与第一直径不同的第二直径。在固定位置,固定装置具有第一直径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一直径的第三直径。为了改变直径,需要例如当支承装置被按压入支承杯中时产生的力。优选地,支承装置沿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压缩方向***支承杯中。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弹性体支承和固定装置可以从背向车身的一侧安放入支承杯。这允许将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体支承的支承单元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固定装置以及已经形状配合、摩擦配合或材料配合地连接至弹性体支承的活塞杆从下方安放入支承杯中。远离车辆的侧在此理解为车辆外侧。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在***支承杯之前,活塞杆与芯部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结果,提供了预组装的单元,其可以尤其从远离车身的一侧***到支承杯中。结果,在将预组装的单元***支承杯后,不需要在车身侧的组装步骤来将活塞杆固定至弹性体支承。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预组装的单元还包括固定装置。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支承杯具有开口,该开口允许在安装状态下将活塞杆与芯部安装或拆卸。由此,具有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单元和支承单元可首先被***到支承杯中,然后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特别是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活塞杆,例如通过将活塞杆***到弹性体支承的芯部的开口而连接到弹性体支承。该开口还允许固定装置接合在侧凹中的位置上后续拆除活塞杆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被设计为定位环。定位环和侧凹的组合可确保支承单元不会沿回弹方向从接收顶部拉出,从而将支承装置简单、便宜地固定在支承杯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定位环被设计为卡紧环。定位环的横截面可呈圆形或带棱角的轮廓。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环的优点是,一旦定位环与可能延展的侧凹足够的轴向重叠,定位环便会将支承单元轴向移入固定位置。侧凹优选地被设置在支承杯的内壁中。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侧凹被形成为设置在支承座内的环绕沟槽。沟槽可借助于成型工艺(例如像轧制工艺)以容易且低成本的方式形成在支承杯中。沟槽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圆形或带棱角的轮廓。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侧凹被设计为设置在支承杯内的部段。优选地,主体的卷边,特别是卷边的外缘部段被用作侧凹。由此省去了侧凹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了定位环的简单且廉价的固定。为此,支承杯可被设计为单独件并被焊接至车身,其中,车身的卷边伸入到支承杯中并且形成了侧凹。此外,凸缘也可通过使开口的外缘部段弯曲或折边来形成。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支承单元具有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其在该支承单元***支承杯中之前以摩擦配合、形状配合和/或材料配合连接至环件,或在该支承单元***支承杯中之后以摩擦配合和/或形状配合连接至环件。辅助弹簧容纳机构用于紧固辅助弹簧,例如PU泡沫弹簧。辅助弹簧限制了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相对于车身的运动。有利地,将辅助弹簧***到辅助弹簧容纳机构中。有利地,该辅助弹簧具有通道,其中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活塞杆可以延伸通过通道。如果在将该单元***支承杯中之前,该辅助弹簧容纳机构与环件摩擦配合、形状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至环件,则该辅助弹簧容纳机构是能够***支承杯中的预组装单元的一部分。进一步有利地,辅助弹簧可为预组装单元的部件,该预组装单元包括弹性体支承、连接至弹性体支承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的活塞杆以及与弹性体支承的环件相关联的弹簧容纳装置。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预组装单元可以另外具有固定装置。如果在支承单元***支承杯中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与环件以摩擦配合和/或形状配合方式连接,那么辅助弹簧容纳机构与弹性体支承和固定装置一起或者与预组装单元一起***支承杯中,其中在***过程中尤其在按压期间,辅助弹簧容纳机构与环件以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方式连接。有利地,弹性体支承、固定装置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或预组装单元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在***之前定位成使得弹性体支承面向支承杯,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面向弹性体支承。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可被夹持、粘合和/或焊接至环件。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可以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环件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通过卡扣连接彼此连接。卡扣连接在本文中也可以称为夹持连接。结果,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可以容易且廉价地连接至弹性体支承。优选地,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包括卡钩或锁钩,它们接合在形成在环件上的定位凸缘或多个定位凸缘的后面。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在***支承杯时直径减小。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当从安装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时,定位环的直径不同于在安装位置和/或固定位置中的定位环的直径。为了改变直径,需要一个力,该力是在将支承装置压入支承杯时产生的。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环件和/或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具有环绕沟槽,当将固定装置***支承杯中时可被压入环绕沟槽中。因此,该凹槽允许用于固定装置或定位环的中间位置,其中该凹槽的直径小于安装位置和固定位置中的直径。为了减小定位环的直径,在将支承单元放置在支承杯中时需要产生一个力。如果定位环的横截面为圆形,则通过减小直径将预紧力引入定位环,从而一旦定位环与侧凹足够的轴向重叠,便将其轴向移入最终位置。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和环件具有互锁形状配合轮廓,所述形状配合轮廓彼此接合并且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固定装置和弹性体支承从安装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为了将形状配合轮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需要力。为此,要设计形状配合的轮廓,以便可以传递改变定位环的直径并能在轴向上预紧弹性体支承所需的组装力。在互锁连接之间可存在摩擦力。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形状配合轮廓形成为止动机构。优选地,止动机构设计为两级止动。在第一止动位置,辅助弹簧容纳机构被附接至环件,并且定位环被定位在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和环件之间。优选地,调节止动机构,使得它们可以传递组装力,从而在***期间减小定位环的直径并轴向预紧弹性主体。当推入支承单元时,定位环首先通过减小定位环的直径以位于中间位置。通过进一步***,定位环通过接合在侧凹后面而移动到固定位置。通过将支承单元进一步***支承杯中,形状配合轮廓移动到第二止动位置。止动机构可被设计为从弹簧容纳装置伸出的突出部,特别是周向突起,该周向突起接合至形成在第一环件上的限定两个止动位置的凹口中。

在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形状配合轮廓由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突出的突出部以及设置于环件的相应凹部形成。有利地,突出部在固定位置中用作卡紧环的支撑构件并且将其挡住,使得它不会弹性回弹并且减震支柱或减震器不可能会从支承杯中移出。优选地,将突出部***到凹部中,其中,突出部具有止动机构的高度并且凹部具有凹口。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弹性体支承具有第一环件和第二环件。两个环件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优选地,第一环件连接至定位环,第二环件被支承在支承杯的底部上。由于弹性体主体的弹性,两个环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特别地,如果第二环件抵靠至支承杯的杯底,那么第一环件可以移动向第二环件。结果,可以在弹性体主体中引入预紧力。由于该预紧力,弹性体支承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引入弹性体主体中的预紧力,第二环件在固定装置上施加力,从而在根据用途的预期使用期间可能没有相对运动。结果,可以避免噪音的产生。

此外,两个环件的轴向位移可补偿弹性体支承的轴向长度公差。此外,由此可以在组装期间略微过压弹性体支承,以提供用于将固定装置移动至固定位置的空间。此外,可以补偿弹性体支承的长度公差,其中,一个环件无间隙地贴靠在固定装置上。这两个环件可以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到弹性体主体上。

有利地,两个环件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地抵靠至杯壁。特别地,环件的外径对应于支承杯的内径。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有支撑结构,该支承结构抵靠至固定装置,以防止固定装置跳脱出侧凹。支撑结构可防止定位环弹回,并且防止减震支柱或减震器从支承杯中脱出。特别地,支承结构在固定位置抵靠定位环。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由辅助弹簧容纳机构或环件的一部分形成。但是它也可以作为单独部件实施。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支承杯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至车身。支承杯可以铆接、粘接/或焊接至车身。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支承杯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段和第二内径的第二部段,其中,第一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内径,并且其中在固定位置,第一环件被布置在第一部段中并且第二环件被布置在第二部段中。结果,支承杯具有阶梯状轮廓。由于支承杯的阶梯形状,在支承杯内形成了凸缘,第一环件可以支撑在该凸缘上,由此避免了第一环件在压缩方向上的移位。另外,在将支承单元安放入或压入支承杯中时,该部段用作对第一环件的止动件。结果,第一环件被锁止,从而在进一步推进时将辅助弹簧容纳机构转移至第二锁定位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支承系统的减震支柱或减震器。

附图说明

此后,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详细阐释支承系统及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在附图中。特此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活塞杆和辅助弹簧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没有活塞杆但在安装位置具有辅助弹簧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中间位置没有活塞杆和辅助弹簧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4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没有活塞杆和辅助弹簧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6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7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8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9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在安装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10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在中间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11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图12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在固定位置的支承系统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将减震支柱12或减震器弹性安装在车身14上的支承系统10。

支承系统10具有用于支承减震支柱12或减震器的活塞杆18的支承单元16、支承单元16可安放在其中的车身侧支承杯20以及固定装置22。固定装置22设计为定位环23。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杯由一部分车身14形成。支承杯20具有杯壁24和开设有开口28的杯底26,一部分活塞杆18可延伸通过该开口28。支承杯20具有侧凹30,在此例子中其设计为环绕沟槽32,定位环23接合其中以将支承单元16固定在支承杯20中。

支承杯20还设有外周部段33。部段33将支承杯20分成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段82和具有第二内径的第二部段84,其中第一内径大于第二内径。由此,支承杯20呈阶梯状。

支承单元16具有用于支承活塞杆18的弹性体支承34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二者彼此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这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由塑料制成并且用来容纳辅助弹簧38。辅助弹簧38限制减震支柱12相对于车身14的运动。辅助弹簧容纳机构具有开孔39,活塞杆18可延伸通过该开孔。辅助弹簧38围绕活塞杆18。

弹性体支承34具有用于容纳活塞杆18的芯部40、第一环件42、第二环件44以及将芯部40和两个环件42、44互连的弹性体主体46。两个环件42、44在芯部40的径向R和轴向A上彼此间隔开。芯部40具有在径向R上伸出的止挡部段48,该止挡部段48布置在两个环件42、44之间。该止挡部段48限制了芯部40相对于两个环件42、44的移动。

在如图1所示的支承单元16安放入支承杯20的状态下,第一环件42被布置在第一部段82内并且被支承在部段33上,第二环件44被布置在第二部段84内并且位于杯底26。两个环件42、44在安装状态下沿轴向A移向彼此,以在弹性体主体46中产生预紧力。

在图1中可见,弹性体支承34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彼此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为此,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和第一环件42具有互锁形状配合轮廓50。尤其是通过比较图2至4可以看到,互锁形状配合轮廓50可以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互锁形状配合轮廓50由止动机构52、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伸出的突出部54和形成在第一环件42中的相应凹陷56形成。止动机构52由从突出部54径向向内突出的凸起部58、设置于凹陷56的侧壁的第一凹部60和设置于凹陷56的侧壁的第二凹部62形成,凸起部58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到该第一凹部60和该第二凹部62中。突出部54安放入凹陷56并且在其自由端外周侧具有环绕沟槽64,定位环62可安放在该环绕沟槽内。

将参照图2至4在下文描述支承单元16在支承杯20中的附接。首先,提供至少包括弹性体支承、固定装置22、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辅助弹簧38以及活塞杆18(图2至4中未示出)的预组装单元86。为此,首先将定位环23***环绕沟槽64中。随后,通过将突出部54安放入凹陷56以将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与弹性体支承34预组装在一起以使凸起部58接合入第一凹部60。随后,活塞杆18被预先引导通过弹性体支承34的芯部40推到辅助弹簧38上并借助螺母(未示出)固定在那里。此后,如图2所示,将包括弹性体支承34、连接至弹性体支承34的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定位环23、辅助弹簧38和减震支柱12的活塞杆18的预组装单元86从下方引入支承杯20中置于安放位置。当将支承单元16***支承杯20中时,定位环23具有第一直径。

通过在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上施加沿轴向A作用的力将支承单元16压入支承杯20中,支承单元16被安放入支承杯20,直到第一环件42抵靠杯底26。同时,定位环23被移动到中间位置,在那里将定位环23压入凹槽64。在图3中可见的中间位置,定位环23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在图3中,示出在将定位环23卡入沟槽32之前不久的中间位置,其中第二环件44贴靠于杯底26。在将支承单元16进一步压入支承杯20中时,弹性体支承34的第一环件42进一步向上滑动,直到定位环23滑入沟槽32中,并且第一环件42被压至其自身的顶端位置,在该位置,第一环件42抵靠部段33。在该位置,弹性体主体46被预预紧并且第一环件42不会作用于定位环33。结果,支承单元16被固定以防止沿回弹方向将其从支承杯20中拉出。

由于第一环件42被支承在支承杯20的部段33上,所以将支承单元16进一步压入支承杯20会使止动机构52移入如图4所示的第二止动位置,其中,凸起部58接合在第二凹部62中。可以这样地调节止动机构52,以使得将止动机构52从图2所示的第一止动位置移动至图4所示的第二止动位置所需的力大于将弹性体支承34和定位环23预预紧入沟槽32中所需的力。

从图4中也可以看到,突出部54在第二止动位置中作为支撑结构66。为此,突出部54径向向内接合定位环23,并由此防止其弹性回弹以及使支承单元16从支承杯20中脱出。

在下文中,将描述支承系统10的其它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图5中,示出支承系统10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借助于卡合连接68或夹紧连接与第一环件42已经连接成预组装单元86,其中定位环23由此定位在环件42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之间。而且,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杯20没有可在其上安放第一环件42的周向部段33。

第二实施例没有支撑结构66。由此,定位环并未从内部被支承在沟槽32的端部位置中,这使得由于滑出的风险,相对于安装方向的可传递力的反作用力小于第一实施例。

卡合连接68由卡钩70形成,卡钩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径向伸出并且在第一环件42上形成突出的定位凸缘72。卡钩70接合至定位凸缘72后方并因此将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固定至弹性体支承34。

再参见图5,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允许将能减小处于中间位置的定位环23的直径的凹槽64***第一环件42中。

此外,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具有支撑部74,定位环23利用支撑部74被推入固定位置。

在图6中,示出支承系统10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杯20形成为单独部件并且经由从支承杯20突出的凸缘部76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与车身14材料配合连接。

此外,图6示出第三实施例,支撑结构66由第一环件42的一部分形成。

为了安装图6所示的支承单元16、定位环23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至少需要将弹性体支承34、相关的未示出活塞杆、定位环62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推入支承杯20以形成预组装单元86。随后,第一环件42必须承受顶部过压,使得定位环62可以接合在沟槽32中。为此,通过对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沿着安装方向或朝向车身施加力,定位环62通过稍微缩小直径被安放入环件42。当到达沟槽32时,定位环62可占用更大的直径并且因此形成侧凹30。定位环62和环件42在安装方向上的重叠由此消除,使得顶部过压的环件42可以再次向下滑动几毫米。在这种情况下,环件42的支承结构66凹入定位环中,使得其不能再滑出沟槽32。尤其,其形成了固定的侧凹30。当向下更换环件42时,环件42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借助卡钩70同时接合。

在图7中,示出支承系统10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杯20、尤其是其凸缘部76与车身14螺纹连接。为此,设置有车身14和凸缘部的孔77。由此,杯体在此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车身,从而确保提供比如车身侧面以及侧面的螺钉、螺栓或螺母之类的连接元件的良好的安装通道。支承单元16的整体预组装单元86可以在接下来独立于杯体安装的情况下进行,而无需在车身侧进行组装。在图8中,示出了支承系统10的第五实施例,其与其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侧凹30的实施例。侧凹30通过伸入到支承杯20的内凸缘78形成,该凸缘经由卷曲卷边80的边缘部段来形成。

在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承杯20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材料配合连接至车身14。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环62的横截面是矩形。

图9至图11示出支承系统10的第六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弹性体支承34只具有第一环件42和形成为盘的芯部40。第一环件42形成为单独件,其与弹性体支承34一起***杯体20中。而且,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和固定装置22不必是预组装单元86的一部分,固定装置在此实施中实现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定位环23。相反,由弹性体支承34和相关联但未示出的活塞杆形成预组装单元86就足够了。如果第一环件42是单独件,那么这不需要是预组装单元的一部分。然而,有利地是,将预组装单元86中的环件42、固定装置22、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以及减震器的可选其它部件汇集在一起。但是,卡扣连接70仅在图11所示的最终组装位置中将环件42和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连接。

在图9中示出安装位置,其中弹性体支承34和第一环件42一起安放入支承杯20中。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没有借助第一环件42锁定在安装位置。定位环23处于支撑部74上的安装位置并且必须也被***并且直径上逐渐变小。

在图10所示的中间位置,弹性体主体46抵接杯底26并且被轴向预预紧。卡钩70已经被径向向内按压并且定位环23的直径逐渐变小

在图11中,示出固定位置,其中定位环23接合在侧凹30中。卡钩70也被类似锁定并且接合至第一环件42后方。由于在固定位置中弹性体主体46的预紧,第一环件42在固定位置回弹并使第一环件42压靠至定位环23。第一环件42还具有从内部阻挡定位环23的支撑结构66。

图12示出支承系统10的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环件42不具有支撑结构66。

支承系统10的特征在于,支承单元16连同安装好的活塞杆18从下方***支承杯20中,并且在拉出之前借助于定位环23固定在支承杯20上,该定位环23接合至形成在支承杯20上的沟槽32中。由此,简化了组装并且为车辆中的其他部件提供了更多的可用空间,这源于在活塞杆18与弹性体支承34的芯部40的连接中不再需要车身侧通道。组装成本由此降低。在支承系统10中,通过解锁辅助弹簧容纳机构36的定位凸缘72,然后从下方移除固定装置22,可以从车身14的另一侧不接近地拆卸。结果,在修理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减震支柱12或减震器与支承单元16一起拆卸。

附图标记列表

10 支承系统

12 减震支柱

14 车身

16 支承单元

18 活塞杆

20 支承杯

22 固定装置

23 定位环

24 杯壁

26 杯底

28 开口

30 侧凹

32 沟槽

33 部段

34 弹性体支承

36 辅助弹簧容纳机构

38 辅助弹簧

39 开孔

40 芯部

42 第一环件

44 第二环件

46 弹性体主体

48 止挡部段

50 互锁形状配合轮廓

52 止动机构

54 突出部

56 凹陷

58 凸起部

60 第一凹部

62 第二凹部

64 凹槽

66 支撑结构

68 卡扣连接

70 卡钩

72 定位凸缘

74 支撑部

76 凸缘部

77 孔

78 凸缘

80 卷边

82 第一部段

84 第二部段

86 单元

A 轴向

R 径向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运行带多级压缩机的压力调节设备的方法及压力调节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