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文档序号:1751995 发布日期:2019-11-29 浏览: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The docking facilities and interconnection method of big segment steel truss girder ) 是由 邹冠 胡杰 张文斌 许佳平 毛玮琦 涂满明 李军堂 姚森 胡勇 崔一兵 陈涛 于 2019-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用于将已架梁段和待架梁段对接;大节段钢桁梁包括上弦、下弦、竖向杆、对接杆以及大横梁;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拉机构,其一端与待架梁段中的一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大横梁连接;当第一对拉机构在对拉时,待架梁段的一大横梁向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大横梁靠近;第二对拉机构,其两端分别设在已架梁段、待架梁段的中部;当第二对拉机构在对拉时,待架梁段中的一对接杆向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对接杆靠近;起顶机构,其包括起顶器;起顶器设于待架梁段中的上弦上,且顶部固定;当起顶器向上起顶时,待架梁段下压。本发明有效调节已架梁段与待架梁段间的相对变形,实现大节段钢桁梁对接。(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docking facilities of big segment steel truss girder, and be used to have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section and section to be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docking;Big segment steel truss girder include wind up, lower edge, vertical bar, to extension bar and cross bearer;Docking facilities include: first pair of drawing mechanism, and one end is connect with wait the cross bearer in section of setting a roof beam in plac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cross bearer corresponding in section of having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When first pair of drawing mechanism is when to drawing, a cross bearer of section to be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corresponding cross bearer into section of having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is close;Second pair of drawing mechanism,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at the middle part of section of having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section to be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When second pair of drawing mechanism to draw when, it is corresponding close to extension bar into section of having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wait a pair of of extension bar in section of setting a roof beam in place;Top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lift up device;Lift up device is set to wait on winding up in section of setting a roof beam in place, and top is fixed;When the upward top lifting of lift up device, section to be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is pushed.The present invention effectively adjusts the section and wait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between section of setting a roof beam in place of having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and realizes big segment steel truss girder docking.)

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桁梁对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中的桥梁跨度也在逐渐变长。大跨度桥梁多为斜拉桥,而对于斜拉桥来说,尤其是公铁两用重载斜拉桥而言,相较于实腹梁,采用钢桁梁能够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以更好地适应于较大跨度的承重结构。

钢桁梁的安装大多是通过多个节段钢桁梁的对接来实现的,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规的对接方法是在对接区域的下方搭设临时台,临时台上设置待架钢桁梁的下弦支撑,通过吊车悬吊调整待架钢桁梁的上弦高度及待架钢桁梁位置,吊车持续悬吊,待对接焊接完成后,移走吊车。但是,当大跨度斜拉桥采用大节段钢桁梁整体架设时,由于大节段钢桁梁已经形成自重大的稳定的结构,因此,吊车站位处前支点反力巨大,导致已架大节段钢桁梁和待架钢桁梁的对接接头的位置在竖向、轴向相对变形大,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上述的常规对接方法,采用冲钉的方式是无法直接对接大节段钢桁梁的。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解决大节段钢桁梁在对接时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有效调节已架梁段与待架梁段间的相对变形,实现大节段钢桁梁对接。

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用于将两个大节段钢桁梁进行对接,定义两个大节段钢桁梁为已架梁段和待架梁段;所述大节段钢桁梁包括:

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弦梁单元,每组弦梁单元包括一上弦、一下弦、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弦和下弦均相连的竖向杆、以及两个设于所有竖向杆外的对接杆;

若干个大横梁,每相邻两个所述上弦之间均设有至少两个大横梁,且两个所述大横梁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上弦的两端,待架梁段中的大横梁与已架梁段中的大横梁相对设置;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对拉机构,其一端与待架梁段中的一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大横梁连接;当所述第一对拉机构在对拉时,所述待架梁段的一大横梁向所述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大横梁靠近;

第二对拉机构,其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已架梁段、待架梁段的中部;当所述第二对拉机构在对拉时,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一对接杆向所述已架梁段中对应的对接杆靠近;

起顶机构,其包括起顶器;所述起顶器设于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上弦上,且所述起顶器的顶部固定设置;当所述起顶器向上起顶时,所述待架梁段下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起顶机构还包括:

一扁担梁,其一端与已架梁段中的上弦连接,另一端与待架梁段中的上弦连接,所述扁担梁固设在所述起顶器的顶部;当所述起顶器向上顶起所述扁担梁时,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上弦向下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起顶机构还包括:

两第三耳座,其分别固设在已架梁段的上弦和待架梁段的上弦上,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第三耳座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对拉机构包括:

钢绳,其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大横梁相连;

千斤顶,其设于所述钢绳的至少一端,用于收缩所述钢绳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对拉机构还包括:

两第一耳座,其分别固设在已架梁段和待架梁段上,每个所述第一耳座与一所述钢绳可拆卸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对拉机构的一端与已架梁段中对接杆连接,另一端与待架梁段中靠近该对接杆的竖向杆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用于将两个大节段钢桁梁进行对接,定义两个大节段钢桁梁为已架梁段和待架梁段;所述大节段钢桁梁包括:

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弦梁单元,每组弦梁单元包括一上弦、一下弦、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弦和下弦均相连的竖向杆、以及两个设于所有竖向杆外的对接杆;

若干个大横梁,每相邻两个所述上弦之间的设有至少两个大横梁,待架梁段中的大横梁与已架梁段中的大横梁相对设置;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对拉机构,其一端用于与已架梁段中的一大横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架梁段中对应的大横梁连接;

第二对拉机构,其两端分别用于设在所述已架梁段、待架梁段的中部;

起顶机构,其包括起顶器;所述起顶器的底部用于设于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上弦上,顶部用于固定设置;所述起顶器用于在向上起顶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方法,所述对接方法通过如上述的对接装置实现,所述对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1:将待架梁段中的所有下弦与已架梁段中的所有下弦对位并对接;

步骤2:使用第一对拉机构对拉待架梁段与已架梁段中的大横梁,粗对位待架梁段中的对接杆与已架梁段中的对接杆;

步骤3:使用第二对拉机构对拉待架梁段与已架梁段的中部,精确对位并对接待架梁段中的对接杆与已架梁段中的对接杆;

步骤4:使用起顶机构中的起顶器向上起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上弦,对位并对接所述上弦,即完成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401:再次使用第一对拉机构对拉待架梁段与已架梁段中的大横梁,粗对位待架梁段中的上弦与已架梁段中的上弦;

步骤402:使用起顶机构中的起顶器向上起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中的上弦,精确对位并对接待架梁段中的上弦与已架梁段中的上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对拉机构包括第一耳座,所述第二对拉机构包括第二耳座,所述起顶机构包括第三耳座;所述步骤1还包括:

在对接下弦之前,将所述第一耳座、第二耳座、第三耳座均预设在已架梁段、待架梁段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在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处合理分布调节装置,有效调节已架梁段与待架梁段的对接接头之间的相对变形,实现大节段钢桁梁的快速对接施工,提高对接质量。

(2)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且可反复使用,提高使用率,降低工程成本。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方法,该方法按照特定的顺序,对应调节已架梁段与待架梁段的对接接头之间的相对变形,实现大节段钢桁梁的快速对接施工,提高对接质量和架设工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的俯视布置示意简图;

图4为起顶机构与图1相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对拉机构与图1相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中:1、弦梁单元;11、上弦;12、下弦;13、竖向杆;14、斜杆;140、对接杆;2、大横梁;3、第一对拉机构;31、第一耳座;32、收卷装置;33、钢绳;34、螺母;4、第二对拉机构;5、起顶机构;50、起顶器;51、第三耳座;52、扁担梁;53、销轴;A、已架梁段;B、待架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用于将两个大节段钢桁梁进行对接,定义两个大节段钢桁梁为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所述大节段钢桁梁包括:

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弦梁单元1,每组弦梁单元1包括一上弦11、一下弦12、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弦11和下弦12均相连的竖向杆13、以及两个设于所有竖向杆13外的对接杆140;

若干个大横梁2,每相邻两个所述上弦11之间均设有至少两个大横梁2,且两个所述大横梁2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上弦11的两端,待架梁段B中的大横梁2与已架梁段A中的大横梁2相对设置;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对拉机构3,其一端与待架梁段B中的一大横梁2连接,另一端与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大横梁2连接;当所述第一对拉机构3在对拉时,所述待架梁段B的一大横梁2向所述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大横梁2靠近;

第二对拉机构4,其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已架梁段A、待架梁段B的中部;当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在对拉时,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一对接杆140向所述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对接杆140靠近;

起顶机构5,其包括起顶器50;所述起顶器50设于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上,且所述起顶器50的顶部固定设置;当所述起顶器50向上起顶时,所述待架梁段B下压。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接装置与该对接装置的使用方式对本发明原理进行阐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吊具悬吊待架梁段B以使得待架梁段B中的下弦12与已架梁段A中的下弦12对位并对接;使用第一对拉机构3对已架梁段A中的大横梁2和待架梁段B中的大横梁2进行对拉,缩短所述待架梁段B的一大横梁2与所述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大横梁2之间的空间距离,进一步也初步缩短待架梁段B中的对接杆140与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对接杆140之间的空间距离;使用第二对拉机构4对拉所述已架梁段A、待架梁段B的中部,缩短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一对接杆140与所述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对接杆140的空间距离,使得所述已架梁段A中的对接杆140和待架梁段B中的对接杆140有效对位对接;使用起顶机构5将待架梁段B的上弦11下压至与已架梁段A的上弦11平齐后将上弦11对接,由于起顶器50的上部是固定设置的,因此,当起顶器50向上起顶,那么受到力的作用,所述起顶器50的底部向下运动,进而导致与起顶器50相连的上弦11下压,达到反顶所述待架梁段B的目的。第一对拉机构3、第二对拉机构4、以及起顶机构5将没有对准的上弦11和对接杆140对位并对接,调节梁段接头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提高对接精度和对接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均为大节段钢桁梁,从理论上来说,将待架梁段B的下弦12与已架梁段A对接后,待架梁段B的上弦11和对接杆140是与已架梁段A能够恰好对位并进行对接的,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大节段钢桁梁来说,由于其已经形成自重大的稳定的结构,因此在吊装对接待架梁段B的下弦12之后,待架梁段B的上弦11和对接杆140实际上没有对准的,存在有竖向、轴向相对变形,其中,待架梁段A中上弦11的对接处是高于已架梁段B中上弦11的高度的,在这种条件下,待架梁段B是无法直接与已架梁段A对位并对接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能够将竖向、轴向没有对准的上弦11和对接杆140对位并对接,通过缩短调节待架梁段B与已架梁段A中接头之间的相对位移,达到精确对位的目的,从而进行直接对接,有效提高对接精度和对接质量。

具体地,所述起顶器50为千斤顶。千斤顶来源广,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对接装置的经济成本。

参见图1~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装置对接的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中均包括三组弦梁单元1,每组弦梁单元1包括一上弦11、一下弦12、两个平行竖直设置在所述上弦11和下弦12之间的竖向杆13、两个竖向杆13的对角线上设的一斜杆14、以及两个设于所有竖向杆13外的对接杆140,其中,待架梁段B中的一对接杆140可与已架梁段A中相对应的对接杆140相连构成一个与所述斜杆14相同的斜向杆。其中,两个相邻的上弦11之间设有两个大横梁2,两个所述大横梁2分别位于所述上弦11的两端,用于与相接的大节段钢桁梁相接。

参见图4所示,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所述起顶机构5还包括一扁担梁52,其一端与已架梁段A中的上弦11连接,另一端与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连接,所述扁担梁52固设在所述起顶器50的顶部;当所述起顶器50向上顶起所述扁担梁52时,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向下运动。扁担梁52易加工,来源广,其与起顶器5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整个方式简单易施工。同时,将扁担梁52架设在起顶器50的顶部,且扁担梁52的两端固定,在增加起顶器50的长度时,由于起顶器50的顶部被限制的原因,起顶器50向下压住与起顶器50直连的上弦11,因此,可将上翘的待架梁段B下压至与已架梁段A平齐,有利于上弦11的对位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起顶机构5还包括两第三耳座51,其分别固设在已架梁段A的上弦11和待架梁段B的上弦11上,所述扁担梁5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53与两个所述第三耳座51可拆卸连接。通过在上弦11上设置第三耳座51,通过销接的方式将扁担梁52的两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连在上弦11上,不仅可以实现起顶器50反顶所述待架梁段B的目的,并且,可拆卸的方式有利于起顶机构5的反复使用,当需要使用起顶机构5时,使用销轴53将扁担梁52安装在第三耳座51上,反之,则可将扁担梁52拆卸下来以供下次继续使用,提高对接装置中的零部件的使用频率,有效降低施工设施的支出成本。

参见图2~3所示,每个上弦11的上方设有起顶机构5,同时,所述起顶机构5的两端还分别与待架梁段B、已架梁段A相连,沿着大节段钢桁梁的轴向方向设置多个起顶机构5,提高大节段钢桁梁上的多个上弦11的对接点对接准确,缩小整个梁段对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可保证整个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质量,避免顾此失彼,提高对接的精度。

参见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对拉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对拉机构3包括钢绳32和一千斤顶33,所述钢绳32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大横梁2相连;所述千斤顶33设于所述钢绳32的一端,用于收缩所述钢绳32的长度。将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横梁通过千斤顶33进行对拉,缩短大横梁2的空间距离,间隔缩短待架梁段B、已架梁段A中部的对接杆140之间的空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拉机构还包括两第一耳座31,其分别固设在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上,每个所述第一耳座31与一所述钢绳32可拆卸相连。具体地,所述钢绳3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耳座31,其一端通过螺母34紧固,另一端连于千斤顶33上,通过千斤顶33来调节收缩所述钢绳32的长度,以实现两个大横梁2的对拉,且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的方式有利于第一对拉机构的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对拉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对拉机构包括两耳座、两收卷装置和一钢绳,两个所述耳座分别固设在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上,每个所述耳座与一所述收卷装置可拆卸相连,所述钢绳两端分别与两个收卷装置相连,并可绕设在所述收卷装置上。这一实施形式在现有技术已经存在,因此,在说明书附图中未进行图示。所述第一对拉机构采用收卷钢绳的方式将相对设置的两个大横梁进行对拉,缩短大横梁的空间距离,间隔缩短待架梁段B、已架梁段A中部的对接杆之间的空间距离,其次,通过将收卷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连在大横梁上,不仅可以实现对拉待架梁段B、已架梁段A的目的,并且,可拆卸的方式有利于第一对拉机构的反复使用,当需要使用第一对拉机构时,将收卷装置安装在耳座上,反之,则可将第一对拉机构拆卸下来以供下次继续使用,提高对接装置中的零部件的使用频率,有效降低施工设施的支出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对拉机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对拉机构3包括一钢丝绳、一液压拉紧装置,所述待架梁段B上设有一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设在所述已架梁段A的一大横梁2上,另一端穿过该孔后与所述液压拉紧装置相连,通过控制液压拉紧装置来调节钢丝绳的长度,以达到缩短所述待架梁段B的一大横梁2与所述已架梁段A中对应的大横梁2的空间距离。

参见图2~3所示,每个大横梁2上均布有两个第一对拉机构3,合理布局第一对拉机构3的数量,能够将跨度较大的大横梁2整体进行精准的对接,实现整个大横梁2在较大的跨度上的准确对接,进一步提高对接质量。同时,将第一对拉机构3设于大横梁2的上表面,起顶机构5设在上弦11上,其对拉或起顶操作时的操作面大多是设于钢桁梁顶部的,提高了施工可操作性,以及高空作业的安全性能。

参见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的一端与已架梁段A中对接杆140连接,另一端与待架梁段B中靠近该对接杆140的竖向杆13连接。将第二对拉机构4的一端固定在待架梁段B的竖向杆13上,另一端固定在已架梁段A的对接杆140上,结合对接杆140的竖向、轴向的相对位移,其实施方式简单易操作。具体地,第二对拉机构4一端设于待架梁段B的竖向杆13的中间或偏上一点,另一端设于已架梁段A中的对接杆140的自由端,还可有效避免对拉过程中待架梁段B中与该已架梁段A中的对接杆140相对的对接杆140的干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与所述第一对拉机构3的机构相似,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包括第二耳座、第二收卷机构、第二钢绳,因此,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在说明书附图未图示,且第二对拉机构4的具体结构在本中不再一一赘述,当然,第二对拉机构4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对拉结构。当第二对拉机构4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可达到的最短距离时,其对拉能力相对于第二对拉机构4安装在其他位置时,张拉能力更强,因此,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接杆140进行有效张拉。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的一端设于待架梁段B的对接杆140上,另一端设于与所述待架梁段B的对接杆140相对的已架梁段A的对接杆140上,这种布置方式中第二对拉机构4中的钢绳的距离可达到最小,有利于拉拽,本实施例并未在说明书附图中予以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中的对拉机构、起顶机构的来源均为常规的设施,当这些机构合理地设置在大节段钢桁梁上并相互搭配时,能够将两个大节段钢桁梁进行有效对接,调节梁段接头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提高对接精度和对接质量。

对于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一条桥梁的建设中,需要进行多次对接,将对接装置中的第一耳座31、第二耳座、第三耳座51提前设置在钢桁梁上,不影响吊装作业,节约工期;还可有效反复使用对接装置中的对接零部件,节约对接施工中的施工成本,针对大节段钢桁梁架设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其用于将两个大节段钢桁梁进行对接,定义两个大节段钢桁梁为已架梁段A和待架梁段B;所述大节段钢桁梁包括:

平行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弦梁单元1,每组弦梁单元1包括一上弦11、一下弦12、至少一个与所述上弦11和下弦12均相连的竖向杆13、以及两个设于所有竖向杆13外的对接杆140;

若干个大横梁2,每相邻两个所述上弦11之间的设有至少两个大横梁2,待架梁段B中的大横梁2与已架梁段A中的大横梁2相对设置;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对拉机构3,其一端用于与已架梁段A中的一大横梁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架梁段B中对应的大横梁2连接;

第二对拉机构4,其两端分别用于设在所述已架梁段A、待架梁段B的中部;

起顶机构5,其包括起顶器50;所述起顶器50的底部用于设于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上,顶部用于固定设置;所述起顶器50用于在向上起顶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B。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是对接装置在未施工时的状态,当在使用时,第一对拉机构3、第二对拉机构4、以及起顶机构5将没有对准的上弦11和对接杆140对位并对接,调节梁段接头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提高对接精度和对接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方法,所述对接方法通过如上述的对接装置实现,所述对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1:将待架梁段B中的所有下弦12与已架梁段A中的所有下弦12对位并对接;

步骤2:使用第一对拉机构3对拉待架梁段B与已架梁段A中的大横梁2,粗对位待架梁段B中的对接杆140与已架梁段A中的对接杆140;

步骤3:使用第二对拉机构4对拉待架梁段B与已架梁段A的中部,精确对位并对接待架梁段B中的对接杆140与已架梁段A中的对接杆140;

步骤4:使用起顶机构5中的起顶器50向上起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对位并对接所述上弦11,即完成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接质量,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401:再次使用第一对拉机构3对拉待架梁段B与已架梁段A中的大横梁2,粗对位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与已架梁段A中的上弦11;

步骤402:使用起顶机构5中的起顶器50向上起顶,下压所述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精确对位并对接待架梁段B中的上弦11与已架梁段A中的上弦11。

具体地,所述第一对拉机构3包括第一耳座31,所述第二对拉机构4包括第二耳座,所述起顶机构5包括第三耳座51;所述步骤1还包括:

在对接下弦12之前,将所述第一耳座31、第二耳座、第三耳座51均预设在已架梁段A、待架梁段B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按照特定的顺序,即先粗调精调以对接对接杆140,在对上弦11进行对接,对应调节已架梁段与待架梁段的对接接头之间的相对变形,实现大节段钢桁梁的快速对接施工,提高对接质量和架设工效,且对接方法中使用的零部件简单易得,对接方法简单,能够有效快速对接大节段钢桁梁;其次,预设第一耳座31、第二耳座、第三耳座51,将对接装置与大节段钢桁梁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接装置供下次对接继续使用,提高对接装置中的零部件的使用频率,有效降低施工设施的支出成本。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钢套箱围堰大体积封底的隔舱方法及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