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及其制成品

文档序号:1754953 发布日期:2019-11-29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及其制成品 (The method and its manufactured goods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reduction regional area impedance value ) 是由 白志强 林孟癸 林青峰 陈秋雯 于 2018-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包含:提供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界定出至少一局部区域;以及在所述局部区域电性搭接至少一高电性传导单元,以提升所述局部区域的导电性和降低阻抗值;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所述高电性传导单元为金属细导线;所述金属细导线的线径在5μm以下。(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method tha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reduces regional area impedance value, includes: providing a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layer;An at least regional area is defined on the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layer;And at least one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unit is electrically overlapped in the regional area, to promote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regional area and reduce impedance value;The material of the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layer is selected from metal-oxide film;The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unit is metal thin wire;The line footpath of the metal thin wire is at 5 μm or less.)

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及其制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薄膜,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降低透明导电薄膜的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及其制成品。

背景技术

氧化金属材质的导电薄膜,例如氧化铟锡(ITO),由于这种薄膜同时兼具有透光性与导电性,因此常被制成透明导电薄膜,而广泛被应用于各种透明触摸屏等光电组件上;然而根据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透光率与导电度约成反比的关系,即透光率愈高导电率就会较差;例如,当薄膜面电阻率在10Ω/sq以下时,可见光透光率可达80%,但若透光率欲达到90%以上,则面电阻将被提高至100Ω/sq以上,所以传统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在触摸屏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透光率与导电度的双重因素限制。

前常见配置在显示屏前作为输入装置使用的透明触控板,大都使用ITO导电薄膜制成的,藉由在透明ITO薄膜上刻划出多数的感应电极及其信号导路以形成触控感应结构,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精密化的趋势,触控感应器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的尺寸规格也都越来越细小化,而细小化的ITO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将会产生高阻抗值现象,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不利于信号的传输,导致在大尺寸触控板的设计及制程开发上,面临到难以克服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可在不减损可瞻性的基础下,使透明导电薄膜的局部区域降低阻抗值,提升传导性,增益透明导电薄膜在触控感应器范畴的应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薄膜降低局部区域阻抗值的方法,包含:提供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界定出至少一局部区域;以及在所述局部区域电性搭接一高电性传导单元,据此提升所述局部区域的导电性,达降低所述局部区域的阻抗值的目的。

特别是,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等,但不限于此;所述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材料选自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氧化锡锑或聚乙撑二氧噻吩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局部区域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触控信号传导线路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高电性传导单元为金属细导线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但不限于此;优选,所述金属细导线的线径在25μm以下,更优选,所述金属细导线的线径在5μm以下;所述金属细导线的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金属细导线包含一条或复数条连续性延伸的直线、波浪型曲线、规则的线条或不规则的线条等,或是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所组成的,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局部区域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其可降低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增加透明度及节省材料成本,并可提升局部区域的导电性及信号传导效率,以利于更大尺寸面积的触控板的设计制作,增益透明导电薄膜在触控感应器范畴的应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局部区域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包含一透明导电层,其具有至少一已界定的局部区域;以及在所述局部区域电性搭接至少一高电性传导单元,据此降低所述局部区域的阻抗值。

特别是,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等,但不限于此;所述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材料选自于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氧化锡锑或聚乙撑二氧噻吩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局部区域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触控信号传导线路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高电性传导单元为金属细导线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但不限于此;优选,所述金属细导线的线径在25μm以下,更优选,所述金属细导线的线径在5μm以下;所述金属细导线的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等,但不限于此。

特别是,所述金属细导线包含一条或复数条连续性延伸的直线、波浪型曲线、规则的线条或不规则的线条等,或是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所组成的,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局部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被应用制作成一种可降低触控感应串行面电阻值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主要是在触控感应串行上电性搭接一高电性传导单元;所述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复数第一感应串行,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头设一第一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一高电性传导线顺沿第一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一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所述第一高电性传导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且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个别的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头设一第二搭接点,且在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上具有一第二高电性传导线顺沿第二方向设置,并电性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点以及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所述第一高电性传导线为一奈米级细线,且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一透明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以及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连续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局部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被应用制作成一种同时具有电容式触控感应器与电磁式触控感应器双重功能的复合式透明触控感应器结构,藉由在触控感应串行或天线串行上设置高电性传导单元以降低其阻抗值,达兼顾高透光率与高信号传导率的效能;所述复合式透明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一透明的第一感应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其具有复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以及复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其中,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顺沿第一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的一端设一第一电容信号搭接点,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顺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的一端设一第一电磁信号搭接点,而另一端则连接至一第一串联线,所述第一串联线串联复数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且在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和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之上分别电性搭接有顺沿第一方向的第一高电性传导组件,所述第一高电性传导组件由奈米级微细导线构成,且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一透明的第二感应层,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或石墨烯薄膜,其具有复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以及复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其中,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由复数第二电容感应单元顺沿第二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的一端设一第二电容信号搭接点,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顺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的一端设一第二电磁信号搭接点,而另一端则连接至一第二串联线,所述第二串联线串联复数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且在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和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之上分别电性搭接有顺沿第二方向的第二高电性传导组件,所述第二高电性传导组件由奈米级微细导线构成,且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一透明绝缘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呈正交,复数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彼此呈交错设置,使复数所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与复数所述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呈互补图形态样对应设置,共同组成一连续格状的电容感应单元矩阵,而复数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彼此呈正交设置,共同组成一连续格状的电磁天线矩阵;特别是,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串行与所述第一电磁天线串行彼此呈平行且间隔排列设置,以及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串行与所述第二电磁天线串行彼此呈平行且间隔排列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局部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被应用制作成一种透明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主要是在可瞻区内的触控信号导路上电性搭接有高电性传导单元,藉此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提升触控信号传导效率;所述透明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在一透明基底层上设置一透明触控感应器,所述基底层的中央区域为一可瞻区,并于其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边框以形成一遮蔽区,所述触控感应器是由金属氧化物薄膜制成,其具有复数感应数组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内,个别的所述感应数组包含一第一电容感应单元以及复数第二电容感应单元,且所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各个所述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分别通过一信号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电接点,在所述信号导路上电性搭接有至少一高电性传导线,所述高电性传导组件由奈米级微细导线构成,且其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

本发明内容是以简化形式介绍一些选定概念,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将进一步对其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迭层架构简示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正面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背面视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X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Y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Y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曲线状的微细金属导线。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Y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呈多数间隔线段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

图8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Y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描述在感应串行上搭接有多条彼此呈平行状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迭层架构简示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正面视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器的背面视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X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的Y轴向感应层的平面图。

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应电路布局示意的平面图。

图15为第三实施例的感应数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描述在信号导路上搭接有微细金属导线。

符号说明

10 基底层

11 颜色边框

11a 遮蔽区

11b 可瞻区

20 X轴向感应层

21 X轴向感应串行

21a 感应单元

21b 搭接点

23 微细金属导线

24 讯号导线

25 信号输出接点

30 透明绝缘层

40 Y轴向感应层

41 Y轴向感应串行

41a 感应单元

41b 搭接点

43 微细金属导线

43a 线段

44 讯号导线

45 信号输出接点

50 覆膜层

60 X轴向感应层

61 X轴电容感应串行

61a 电容感应单元

61b 电容信号搭接点

63 微细金属导线

65 讯号导线

66 X轴电磁天线串行

67 电磁信号搭接点

68 串联线

69 微细金属导线

70 Y轴向感应层

71 Y轴电容感应串行

71a 电容感应单元

71b 电容信号搭接点

73 微细金属导线

73a、79a 波浪型曲线

73b、79b 线段

75 讯号导线

76 Y轴电磁天线串行

77 电磁信号搭接点

78 串联线

79 微细金属导线

81 感应数组

82 感应电极

83 驱动电极

84 信号导路

85 电接点

89 微细金属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具局部低阻抗值的透明导电薄膜在透明触控感应器范畴应用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可降低触控感应串行面电阻值的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主要是在触控感应串行上电性搭接一高电性传导单元(即以下实施例说明中所称的微细金属导线)。

该透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一基底层10、一X轴向感应层20、一绝缘层30、一Y轴向感应层40以及一覆膜层50。其中,该基底层1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玻璃薄板,在基底层10的表面周缘部位设有由绝缘性黑色矩阵材(Black Matrix;BM)制成的颜色边框11,藉该颜色边框11以在基底层10上界定出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11a以及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11b。

X轴向感应层2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条X轴向感应串行(Trace)21,各X轴向感应串行21由多个菱形面状的感应单元21a顺沿X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条X轴向感应串行21的一端头设有一搭接点21b,另在各X轴向感应串行21具有一顺沿X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2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搭接点21b以及各个感应单元21a;前述搭接点21b可藉由一讯号导线24连接至一信号输出接点25,其中,该讯号导线24是在遮蔽区11a范围内顺沿基底层10边缘而设置,该讯号导线24的前、后二端分别电性连接前述搭接点21b与信号输出接点25。

Y轴向感应层4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条Y轴向感应串行41,各Y轴向感应串行41由多个菱形面状的感应单元41a顺沿Y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条Y轴向感应串行41的一端头设有一搭接点41b,另在各Y轴向感应串行41具有一顺沿Y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4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搭接点41b以及各个感应单元41a;前述搭接点41b可藉由一讯号导线44连接至一信号输出接点45,其中,该讯号导线44是在遮蔽区11a范围内顺沿基底层10边缘而设置,该讯号导线44的前、后二端分别电性连接前述搭接点41b与信号输出接点45。

前述信号输出接点25、45可与一讯号排线(未图标)电性搭接,以将触控信号传送至一信号处理电路(未图标)进行运算。

前述X轴向感应层20以及Y轴向感应层40是由透明的导电薄膜制作而成,其材质选用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是氧化铟锡(ITO);另,前述微细金属导线23、43是采用高电性传导、低阻抗的材料,例如是铜线,由于该等微细金属导线23、43的金属材质较X、Y轴向感应层20、40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更低的阻抗值,因此将该微细金属导线23、43电性搭接该等X、Y轴向感应串行21、41上将产生具有提升触控信号传输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由各个感应单元21a、41a到搭接点21b、41b之间的阻抗值,减少触控信号在传输过程的衰减率,且前述微细金属线23、43的线径被设定在5μm以下,这种奈米级的金属线即使它是非透明材料也不是人眼目视力所能区辨,所以适合将它被布设在可瞻区11内使用,不会减损整体透明触控感应器的可瞻性。

前述X轴向感应层20以及Y轴向感应层40之间藉由透明绝缘层30将彼此绝缘分隔设置,并使该二感应层上的感应单元21a、41a呈互补对应设置,组成一菱形网格状的感应单元矩阵;该透明绝缘层30为材料可为固态的光学胶膜(OCA)或液态的光学树脂(OCR)之一,藉此可将前述二感应层20、40绝缘分隔之外,同时兼具将二者黏合成一体的功能。

该覆膜层50被组合在透明导电膜感应层40外表面上,提供保护该感应层上的线路;覆膜层50为高透光率的绝缘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环烯烃聚合物(COP)、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醚醚酮(PEEK)、聚砜(PSF)、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乙烯基系列树脂以及三乙烯基纤维素(TAC)等,但不限定于此。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藉由将微细金属导线23、43搭接在X、Y轴向感应串行21、41的手段,来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如此不但可提升触控信号传输质量而有利于更大尺寸面积的触控板的设计制作,也亦可减少作为触控感应层的导电薄膜的厚度,从而既可节省材料成本更可提升触控感应层的透光度;又,该微细金属线23、43的线径为奈米级的金属线,客观上已非一般目视力所能区辨,且其设置的分布比率占整体面积0.3%以下,遮蔽透光的比率极低,甚至微乎其微,整体触控感应层的绝大部分面积皆为可透光的镂空区域,具有极佳透光性,因此将该等微细金属线布设在感应串行上,既可大幅降低感应串行的阻抗值、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对其可瞻性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可谓具有一举数得的优点。

前面实施例作为举例说明的该等微细金属导线23、43为一连续性延伸的直线(参阅图3),但因透明触控板通常被配置在液晶屏幕前使用,这种直线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有可能产生干涉纹(Moire),影响画面显示质量;因此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方面,该微细金属导线也可以采用波浪型曲线(如图6所示)、金属网格或是其它规则、不规则连续性延伸线条的型态设置,据此将可减低光学干涉的问题。此外,在图7之中该微细金属导线43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43a所组成,据此可依设计上的需求而弹性地调设被该微细金属导线搭接的该感应串行的阻抗值,来调整因应信号处理电路所需设定的要求,而前述线段状的型态设置亦有减低光学干涉问题的效果,以及提升可瞻性的优点。于其它可行方案中,亦可由复数微细金属导线43且彼此呈平行状地设置(如图8所示),据此确保高效率的信号传输性能。

再者,如图9至图1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同时具有电容式触控感应器与电磁式触控感应器双重功能的复合式透明触控感应器结构,系藉由在触控感应串行或天线串行上设置高电性传导单元(即以下实施例说明中所称的微细金属导线)以降低其阻抗值,达兼顾高透光率与高信号传导率的效能。

该复合式透明触控感应器结构包含:一基底层10、一X轴向感应层60、一绝缘层30、一Y轴向感应层70以及一覆膜层50;其中,该基底层1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玻璃薄板,在基底层10的表面周缘部位设有由绝缘性黑色矩阵材制成的颜色边框11,藉该颜色边框11以在基底层10上界定出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11a以及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11b。

X轴向感应层6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条X轴电容感应串行61以及X轴电磁天线串行66,X轴电容感应串行61和X轴电磁天线串行66彼此呈平行且间隔排列而设置,其中,各别X轴电容感应串行21由多个类菱形面状的电容感应单元61a顺沿X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条X轴电容感应串行61的一端设有一电容信号搭接点61b,另在各X轴电容感应串行61具有一顺沿X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6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电容信号搭接点61b以及各个电容感应单元61a;各别X轴电磁天线串行66是顺沿X轴方向而设置,每一条X轴电磁天线串行66的一端设有一电磁信号搭接点67,而另一端则连接至一串联线68,该串联线68将该等X轴电磁天线串行66彼此串联,另在各X轴电磁天线串行66上设有一顺沿X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69,并且电性搭接至前述电磁信号搭接点67以及串联线68上。

Y轴向感应层40设置在前述基板的可瞻区11b内,其包含数条Y轴电容感应串行71以及Y轴电磁天线串行76,Y轴电容感应串行71和Y轴电磁天线串行76彼此呈平行且间隔排列而设置,其中,各别Y轴电容感应串行71由多个类菱形面状的电容感应单元71a顺沿Y轴方向的串行成排而组成,每一条Y轴电容感应串行71的一端设有一电容信号搭接点71b,另在各Y轴电容感应串行71具有一顺沿Y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73,并且电性搭接于前述电容信号搭接点71b以及各个电容感应单元71a;各别Y轴电磁天线串行76是顺沿Y轴方向而设置,每一条Y轴电磁天线串行76的一端设有一电磁信号搭接点77,而另一端则连接至一串联线78,该串联线78将该等Y轴电磁天线串行76彼此串联,另在各Y轴电磁天线串行76上设有一顺沿Y轴方向设置的微细金属导线79,并且电性搭接至前述电磁信号搭接点77以及串联线78上。

前述X、Y轴向感应层60、70上的电容信号搭接点61b、71b以及电磁信号搭接点67、77皆设置在遮蔽区11a范围内,它们可分别藉由讯号导线65、75连接将触控信号传送至一信号处理电路(未图标)进行运算。

前述X轴向感应层60以及Y轴向感应层70是由透明的导电薄膜制作而成,其材质系选用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是氧化铟锡(ITO);另,前述微细金属导线63、69、73、79是采用高电性传导、低阻抗的材料,例如是铜线,由于该等微细金属导线63、69、73、79的金属材质较X、Y轴向感应层60、70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更低的阻抗值,因此将该等微细金属导线63、73电性搭接该等X、Y轴电容感应串行61、71以及将该等微细金属导线69、79电性搭接该等X、Y轴电磁天线串行66、76上将可提升触控信号传输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由各个电容感应串行61、71或电磁天线串行66、76到其搭接点61b、71b、67、77之间的阻抗值,减少触控信号在传输过程的衰减率,且前述微细金属线63、73的线径被设定在5μm以下,而这种奈米级的金属线即使是非透明材料也不是人眼目视力所能区辨,所以适合将它被布设在可瞻区11内使用,不会减损整体透明触控感应器的可瞻性。

前述X轴向感应层60以及Y轴向感应层70之间藉由透明绝缘层30将彼此绝缘分隔设置。该二感应层上的X、Y轴电容感应串行61、71彼此呈正交,使电容感应单元61a、71a呈互补图形态样对应设置,共同组成一菱形网格状的电容感应单元矩阵,而该等X、Y轴电磁天线串行66、76亦彼此呈正交设置,共同组成一矩形网格状的电磁天线矩阵。该透明绝缘层30为材料可为固态的光学胶膜(OCA)或液态的光学树脂(OCR)之一,藉此可将前述二感应层60、70绝缘分隔之外,同时兼具将二者黏合成一体的功能。

另外,该覆膜层50被组合在透明导电膜感应层40外表面上,提供保护该感应层上的线路;覆膜层50为高透光率的绝缘薄膜。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以透明导电层为基材,并藉由将微细金属导线63、69、73、79搭接在X、Y轴电容感应串行61、71以及X、Y轴电磁天线串行66、76的手段,来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使电磁式触控感应器得以与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整合一起,形成一种可配置于屏幕前方使用且具备双重触控功能的透明触控感应器结构,此外,提升触控信号传输质量将有利于更大尺寸面积的触控板的设计制作,也亦可减少作为触控感应层的导电薄膜的厚度,从而既可节省材料成本更可提升触控感应层的透光度;又,该微细金属线63、69、73、79的线径为奈米级的金属线,客观上已非一般目视力所能区辨,且其设置的分布比率占整体面积0.3%以下,遮蔽透光的比率极低,甚至微乎其微,整体触控感应层的绝大部分面积皆为可透光的镂空区域,具有极佳透光性,因此将该等微细金属线布设在感应串行上,既可大幅降低感应串行的阻抗值、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对其可瞻性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再者,由于本发明是在导电薄膜上电性搭接微细金属导线,因此即便是所搭接的微细金属导线产生断线或联机不良的状况,但藉由该导电薄膜本身所具备导电性能,所以仍可维持良好的信号传输效率,可确保高良率的产品制造质量。

又,如同前一实施例的说明,该等微细金属导线63、69、73、79,除了可以是一连续性延伸的直线之外,亦可选用波浪型曲线、其它规则或不规则连续性延伸线条,在其它可行方案中,该等微细金属导线亦可由间隔设置的多数线段所组成,或是由复数微细金属导线且彼此呈平行状地设置。

再者,如图14至图15所示的再一实施例是一种透明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主要是在可瞻区内的触控信号导路上电性搭接有高电性传导单元(即以下实施例说明中所称的微细金属导线),藉此降低触控信号传输通路的阻抗值提升触控信号传导效率。

该透明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包含一基底层10,在基底层10周缘部位设有颜色边框11,将基底层10划分出遮蔽区11a及可瞻区11b;在前述可瞻区11b内设有复数排的感应数组81。感应数组81由一感应电极82及多数的驱动电极83共同组成,感应电极82与驱动电极83彼此呈互补图案对应设置,感应电极82与各个驱动电极83分别通过一信号导路84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框型遮蔽区11b内的电接点85,且在该等信号导路84上分别电性搭接一微细金属导线89,使该微细金属导线89的一端电性搭接至前述电接点85,而另一端搭接至感应电极82或是驱动电极83上;该微细金属导线89电性搭接该信号导路84上,可有效降低由感应电极82、驱动电极83到电接点85之间的阻抗值,减少触控信号在传输过程的衰减率,且前述微细金属线89的线径被设定在5μm以下,这种奈米级的金属线即使是非透明材料也不是人眼目视力所能区辨,所以适合将它被布设在可瞻区11b内使用,不会减损其可瞻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判断触控装置上的触控物件力道及触控事件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