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765548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The counterweight of elevator accepts fixture and counterweight accepts the installation method of fixture ) 是由 三之宫光太郎 市毛清一 高桥才明 于 2019-05-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在主绳索的更换作业时等由一个作业者也能够容易地设置于导轨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将经由主绳索(5)与轿厢(2)连结并且沿着导轨(15)被引导的配重(3)安装于上述导轨(15)时进行载置,上述导轨(15)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升降路(1)内,配重承接夹具具备经由轨道夹(22、28)紧固固定于导轨(15)的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在安装于导轨(15)时,将装配于第一基体(16)的轨道夹(22)的螺栓(21)从上下方向插入至设于第二基体(17)的导向槽(19a),且将装配于第二基体(17)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从上下方向插入至设于第一基体(16)的导向槽(18a、18b)。(The present invention, which is provided, can also be easy to set up the counterweight undertaking fixture in the elevator of guide rail by an operator in the replacement operation of main rope etc..It will link via main rope (5) and carriage (2) and when counterweight (3) being guided along guide rail (15) is installed on above-mentioned guide rail (15) loads, above-mentioned guide rail (15) is arranged in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elevating road (1), counterweight is accepted fixture and is had via railway clamp (22, 28) the first matrix (16) and the second matrix (17) of guide rail (15) are fastened and fixed to, when being installed on guide rail (15), the bolt (21) for the railway clamp (22) for being assemblied in the first matrix (16) is inserted into from up and down direction to the guide groove (19a) set on the second matrix (17), and the bolt (27) for the railway clamp (28) for being assemblied in the second matrix (17) is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groove (18a set on the first matrix (16) from up and down direction, 18b).)

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更换电梯的主绳索的作业实施时等为了利用导轨来承接配重而使用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构成为,在设置于升降路的上端、下端的卷扬机挂绕主绳索,并且在该主绳索的一端侧悬吊轿厢,在另一端侧悬吊配重,驱动卷扬机来卷起主绳索,从而轿厢和配重呈吊桶式地在升降路内升降。

在这样的电梯中,主绳索若因老化而产生生锈、断线、磨损等异常,则有断裂的担忧,从而定期地进行目视观察检查、基于专用诊断装置的检查。而且,在判明出上述的异常超过预定范围的情况下,实施将主绳索更换成新的主绳索的作业,但在这样的主绳索的更换作业时,需要预先将作为升降体的轿厢、配重暂时地载置在升降路内。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能够升降地引导配重的导轨安装有配重承接夹具,在将配重载置于该配重承接夹具的状态下进行主绳索的更换作业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配重承接夹具由使用轨道夹紧固于导轨的背面侧的背面板、和使用多个螺栓固定于该背面板并向导轨的前面侧突出的支撑部件构成,并在支撑部件形成有用于使导轨贯通的切口部。

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能够升降地引导轿厢的导轨安装有轿厢承接夹具,在将轿厢载置于该轿厢承接夹具的状态下进行轿厢的安装作业。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轿厢承接夹具由使用轨道夹紧固于导轨的背面侧的背面板、和使用多个螺栓固定于该背面板并向导轨的前面侧突出的支撑部件构成,并在支撑部件形成有用于使导轨贯通的切口部。此处,在背面板形成有用于使轨道夹的螺栓穿过的横长的长孔,通过使螺栓在该长孔内横向移动,能够将背面板紧固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0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637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唯一地决定将作为配重承接夹具的构成部件的背面板紧固于导轨的轨道夹的位置,从而需要与宽度尺寸不同的导轨对应的多种配重承接夹具,与此相伴随地有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在利用轨道夹将背面板紧固于导轨的背面侧后,将配置于导轨的前面侧的支撑部件固定于背面板,在该情况下,由于支撑部件是相当重的物体,所以需要两人以上进行作业,即、例如在一个作业者将支撑部件保持于预定高度的状态下,另一个作业者将螺栓插通在支撑部件和背面板的安装孔内并用螺母进行紧固,从而还有在配重承接夹具的设置中需要人员和花费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作为轿厢承接夹具的构成部件的背面板形成有作为调整余量部件的长孔,所以通过使轨道夹的螺栓在该长孔内横向移动,能够将一种轿厢承接夹具用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然而,由于轨道夹的螺栓能够在长孔内移动,所以当在导轨的背面侧紧固背面板时,若螺栓在长孔内位置偏移,则背面板脱落而无法紧固于导轨。因此,为了将背面板正确地紧固于导轨的预定位置,需要两人以上进行作业,即例如在一个作业者将背面板保持于预定高度的状态下,另一个作业者一边抑制轨道夹的旋转一边拧入螺栓。

因此,即使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轿厢承接夹具的调整余量部件应用于配重承接夹具,也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相同,有在轿厢承接夹具的设置中需要人员和花费时间的问题。尤其是,在升降路的布局设计上,配重一般配置于升降路壁、升降路角部,与此相伴随地将配重承接夹具安装于导轨的空间变得狭窄,从而由一个作业者难以将配重承接夹具设置于像这样空间狭窄的导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上述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即使由一个作业者也能够容易地安装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代表性的本发明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将经由主绳索与轿厢连结并且沿着导轨被引导的配重安装于上述导轨时进行载置,上述导轨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升降路内,上述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经由带螺栓的轨道夹而紧固固定于上述导轨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并且上述第一基体和上述第二基体在沿水平方向的多个位置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向槽,通过将设于上述第一基体和上述第二基体的上述轨道夹的上述螺栓从上下方向***于对象侧的上述导向槽,从而上述第一基体和上述第二基体以在水平方向上定位的状态安装于上述导轨。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主绳索的更换作业时等,即使由一个作业者也能够容易地将配重承接夹具安装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此外,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清楚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电梯的主绳索更换作业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设置于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设置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构成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设置于宽度窄的导轨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设置于宽度宽的导轨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中:

1—升降路,2—轿厢,3—配重,4—卷扬机,5—主绳索,6—顶梁,10—配重承接夹具,15—导轨,15a—基部,15b—轨道部,16—第一基体,16a—支撑板,16b—背面板,16c—承接部,16d—凹部,17—第二基体,17a—支撑板,17b—背面板,17c—承接部,17d—凹部,17e—通孔,18—第一加强板,18a、18b—导向槽,19—第二加强板,19a—导向槽,19b—退让槽,19c—安装孔,20—连结杆,21—螺栓,22—轨道夹,23—螺母,24—止转部件,25—保持板,27—螺栓,28—轨道夹,29—螺母,30—止转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图1所示的电梯是一般的2:1绕绳方式的无机械室的电梯。在该电梯中,利用卷扬机4的驱动力,经由主绳索5连接的轿厢2和配重3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路1内升降移动。在升降路1内的上部设置有顶梁6,并在顶梁6安装有两个顶部滑轮8、9。卷扬机4设置于升降路1内的下部位置,其驱动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主绳索5自固定于顶梁6的一端部5a起在轿厢2的下部穿过,并经由一个顶部滑轮8而卷绕于卷扬机4,从卷扬机4经由另一个顶部滑轮9在配重3的上部穿过,并且其另一端部5b固定于顶梁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指升降路1内的铅垂方向,水平方向是指与上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无机械室的电梯中的主绳索5的更换作业的示意图。沿相互相向地分离的两条导轨(图1、图2中省略图示)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配重3,在实施主绳索5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首先,在两条导轨的同一高度位置分别安装配重承接夹具10,之后在上述配重承接夹具10载置配重3。

在该状态下,打开设置于顶层的层站的层门11来形成开口部,并将从该开口部***的一对滑轮12a、12b安装于升降路1内的预定位置,之后从顶梁6拆下主绳索5的两端部5a、5b,并经由滑轮12a、12b将上述主绳索5的两端部5a、5b拉出至层站。而且,经由绳索连接部14连结主绳索5的一个端部(图示的例子中是端部5a)和新品的主绳索13,之后通过拉动主绳索5的另一个端部5b来进行主绳索的更换,最后将更换后的主绳索13的两端部固定于顶梁6即可。此处,由于配重3配置于与升降路壁接近的位置的设计较多,所以配重承接夹具10相对于两条导轨的安装需要适应于狭窄的空间。以下,参照图3~图10,对配重承接夹具10的具体结构和安装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10设置于导轨15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配重承接夹具10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配重承接夹具10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配重承接夹具10的设置状态的后视图,图7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的构成部件的主视图。

导轨15是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T字状的钢材,具有平板状的基部15a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部15b。如上所述,沿两条导轨15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配重3,但由于上述两条导轨15是同一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在一个导轨15安装配重承接夹具1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省略针对另一个导轨15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10构成为包括能够分离的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第一加强板18和第二加强板19、以及连结杆20等。

第一基体16通过将金属板折弯成L字状来形成,具有相互正交的支撑板16a和背面板16b。背面板16b的上部呈钩状地切开,该切开的底部成为承接部16c(参照图8)。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预定间隔地在背面板16b装配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带螺栓21的轨道夹22,各螺栓21插通背面板16b并被拧紧至螺母23。通过在将背面板16b配置于导轨15的基部15a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插通在轨道夹22和背面板16b中的螺栓21拧紧至螺母23,来将第一基体16固定于导轨15,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紧固件在第一基体16的支撑板16a的内侧面固定有与轨道夹22数目相同的止转部件24,通过由各止转部件24从上下方向夹持对应的轨道夹22,来防止轨道夹22在螺栓21的紧固时伴随旋转。并且,在支撑板16a的上部前端侧形成有凹部16d,并在该凹部16d***连结杆20的一端部。另外,使用紧固件在支撑板16a的上部外侧面固定有L字状的保持板25,并使用螺栓26在该保持板25固定有连结杆20。

使用紧固件在第一基体16的背面板16b固定有第一加强板18,并在第一加强板18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导向槽18a、18b。上述导向槽18a、18b平行地形成于离支撑板16a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并且均成为上端敞开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槽。

第二基体17通过将金属板折弯成L字状来形成,具有相互正交的支撑板17a和背面板17b。背面板17b的下部呈钩状地切开,该切开的上部成为承接部17c(参照图8)。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预定间隔地在背面板17b装配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带螺栓27的轨道夹28,各螺栓27插通背面板17b并被拧紧至螺母29。通过在将背面板17b配置于导轨15的基部15a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插通在轨道夹28和背面板17b中的螺栓27拧紧至螺母29,来将第二基体17固定于导轨15。

使用紧固件在第二基体17的支撑板17a的内侧面固定有与轨道夹28数目相同的止转部件30,通过由各止转部件30从上下方向夹持对应的轨道夹28,来防止轨道夹28在螺栓27的紧固时伴随旋转。并且,在支撑板17a的上部前端侧形成有凹部17d,并在该凹部17d***连结杆20的另一端部。另外,在支撑板17a的与轨道夹28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三个通孔17e,通过各通孔17e能够目视观察对应的轨道夹28的紧固状态(参照图5)。此外,在第一基体16的支撑板16a也形成有相同的通孔,通过各通孔能够目视观察对应的轨道夹22的紧固状态,但对此未图示。

使用紧固件在第二基体17的背面板17b固定有第二加强板19,并在第二加强板19形成有一个导向槽19a和一个退让槽19b。上述导向槽19a和退让槽19b形成于第二加强板19的两端侧,并且均成为下端敞开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槽。此处,在第二加强板19,沿水平方向形成有两个能够供紧固件插通的安装孔19c,通过选择任一个安装孔19c,能够以水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两种姿势将第二加强板19固定于背面板17b(参照图6)。由此第二加强板19能够以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中任一姿势固定于背面板17b,其中,第一姿势是导向槽19a和退让槽19b在背面板17b的两侧露出的姿势,第二姿势是退让槽19b由背面板17b覆盖而仅导向槽19a露出的姿势。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第二加强板19作为能够变更水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调整板发挥作用。

接下来,对将如上构成的配重承接夹具10设置于宽度尺寸不同的两种导轨15的顺序(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9,对在宽度尺寸W1窄的导轨15安装配重承接夹具10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如图9的(a)所示,预先使用紧固件使第一基体16和第一加强板18形成为一体,并且也使用紧固件使第二基体17和第二加强板19形成为一体。此时,第二加强板19以取得导向槽19a位于离背面板17b较近的位置的第一姿势的方式预先固定于第二基体17。

而且,通过将第一基体16的背面板16b和第一加强板18配置于导轨15的基部15a的背面侧,并在基部15a的背侧,将插通在轨道夹22和背面板16b中的螺栓21拧紧至螺母23,来利用轨道夹22将第一基体16固定于导轨15的预定位置。此时,预先拧松顶层的轨道夹22中的螺栓21,从而在该螺栓21与螺母23之间确保了缝隙。

这样,在将第一基体16固定于导轨15的基部15a的一侧部(图示左侧部)后,若从导轨15的基部15a的另一侧部(图示右侧部)向背面侧***第二基体17的背面板17b和第二加强板19,则第二基体17的背面板17b与第一基体16的背面板16b接触,由此第二加强板19的导向槽19a位于装配于第一基体16的顶层的轨道夹22的螺栓21的正上方,并且第一加强板18的内侧的导向槽18a位于装配于第二基体17的底层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的正下方。

若在该状态下使第二基体17向下方移动,则第二加强板19的导向槽19a沿轨道夹22的螺栓21向下方滑动,第二基体17的螺栓27在第一加强板18的导向槽18a内向下方滑动,之后第二基体17的承接部17c抵接于第一基体16的承接部16c。此时,螺栓27位于比导向槽18a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螺栓21不与导向槽19a的上端抵接,从而认为螺栓21、27不会因第二基体17的重量而变形。

由此,如图9的(b)所示,隔着导轨15在相同高度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组装有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在此之后,通过在基部15a的背侧,将插通在轨道夹28和背面板17b中的螺栓27拧紧至螺母29,来利用各轨道夹28将第二基体17稳固地紧固于导轨15,在此之前或之后,通过将预先拧松的螺栓21拧紧至螺母23,来将第一基体16稳固地固定于导轨15。最后,将连结杆20***至第一基体16的凹部16d和第二基体17的凹部17d,并使用螺栓26将该连结杆20固定于保持板25,由此能够将配重承接夹具10设置于宽度尺寸窄的导轨15。

接下来,基于图10,对在宽度尺寸W2宽的导轨15安装配重承接夹具10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10的(a)所示,预先使用紧固件使第一基体16和第一加强板18形成为一体,并且也使用紧固件使第二基体17和第二加强板19形成为一体。此时,第二加强板19以取得导向槽19a位于离背面板17b较远的位置的第二姿势的方式预先固定于第二基体17。并且,退让槽19b处于由背面板17b覆盖的位置,顶层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穿过退让槽19b而向第二加强板19的后方突出。

而且,通过将第一基体16的背面板16b和第一加强板18配置于导轨15的基部15a的背面侧,并在基部15a的背侧,将插通在轨道夹22和背面板16b中的螺栓21拧紧至螺母23,来利用轨道夹22将第一基体16固定于导轨15的预定位置。此时,预先拧松顶层的轨道夹22中的螺栓21,从而在该螺栓21与螺母23之间确保了缝隙。

接下来,将第二基体17的背面板17b和第二加强板19***至导轨15的基部15a的背面侧,从而使第二加强板19的导向槽19a位于装配于第一基体16的顶层的轨道夹22的螺栓21的正上方,并且使第一加强板18的外侧的导向槽18b位于装配于第二基体17的底层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的正下方。

若在该状态下使第二基体17向下方移动,则第二加强板19的导向槽19a沿轨道夹22的螺栓21向下方滑动,第二基体17的螺栓27在第一加强板18的导向槽18b内向下方滑动,之后第二基体17的承接部17c抵接于第一基体16的承接部16c。此时,同样,螺栓27位于比导向槽18a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螺栓21不与导向槽19a的上端抵接,从而认为螺栓21、27不会因第二基体17的重量而变形。

由此,如图10的(b)所示,隔着导轨15在相同高度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组装有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在此之后,通过在基部15a的背侧,将插通在轨道夹28和背面板17b中的螺栓27拧紧至螺母29,来利用各轨道夹28将第二基体17稳固地固定于导轨15,在此之前或之后,通过将预先拧松的螺栓21拧紧至螺母23,来将第一基体16稳固地固定于导轨15。最后,将连结杆20***至第一基体16的凹部16d和第二基体17的凹部17d,并使用螺栓26将该连结杆20固定于保持板25,由此能够将配重承接夹具10设置于宽度尺寸宽的导轨15。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具备由轨道夹22紧固固定于导轨15的第一基体16、和由轨道夹28紧固固定于导轨15的第二基体17,并且在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8a、18b、19a。而且,通过从上下方向将装配于第一基体16的轨道夹22的螺栓21***至第二基体17的导向槽19a,并从上下方向将装配于第二基体17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至第一基体16的导向槽18a、18b,来将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以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固定于导轨15,从而即使相对于空间狭窄的导轨15,也能够由一个作业者简单且可靠地安装配重承接夹具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在固定于第一基体16的第一加强板18,在水平方向上空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导向槽18a、18b,从而通过选择性地将装配于第二基体17的轨道夹28的螺栓27***至导向槽18a、18b中任一个,能够将一种配重承接夹具10应用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1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在第二基体17,固定有作为能够变更水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调整板来发挥作用的第二加强板19,并在该第二加强板19形成有导向槽19a,从而通过变更第二基体17和第二加强板19的安装位置(紧固位置),能够根据导轨15的宽度尺寸来调整螺栓27与导向槽19a之间的距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分别具有承接部16c、17c,在螺栓21、27***至对应的导向槽18a、18b、19a的中途位置的时刻,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因彼此的承接部16c、17c抵接而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防止螺栓21、27因第二基体17的重量而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在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设有抑制轨道夹22、28的旋转的止转部件24、30,从而在将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紧固于导轨15时,不需要特意用手来抑制轨道夹22、28,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螺栓21、27的拧紧作业。除此之外,在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的支撑板16a、17a形成有能够目视观察轨道夹22、28的通孔17e,从而即使在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确认轨道夹22、28是否正确地夹入导轨15的基部15a,因此能够提高安装作业的可靠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10中,具备L字状的第一基体16和L字状的第二基体17,其中,第一基体16设有在正交方向上连续的支撑板16a和背面板16b,第二基体17同样设有在正交方向上连续的支撑板17a和背面板17b,在将上述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安装于导轨15的情况下,构成为由各个轨道夹22、28和背面板16b、17b从前后方向夹持导轨15的基部15a。由此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以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固定于导轨15,从而作业者能够将因分割成两半而变得轻型的第一基体16和第二基体17分别独立地安装于导轨15,从这一点看,作业性也变高。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加强板18与第二加强板19相同地作为调整板发挥作用,以能够变更水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方式将该第一加强板18固定于第一基体16,若像这样构成,即使减少形成于第一加强板18的导向槽的个数(例如为一个),也能够与宽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15对应。

并且,也能够将第二加强板19固定于第二基体17的恒定位置而不作为调整板发挥作用,在该情况下,在水平方向上空开预定间隔地在第二加强板19形成多个导向槽即可。即,能够将设有多个导向槽的加强板固定于第一加强板18或者第二加强板19的恒定位置,或者将设有一个导向槽的调整板固定于第一加强板18或者第二加强板19的不同的安装位置,总之,第一加强板18和第二加强板19在分别沿水平方向的多个位置具有导向槽即可。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实用性高的新型滚轮罐耳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