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连接器

文档序号:1801529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堆叠式连接器 (Stack type connector ) 是由 特倫斯·F·李托 于 2021-04-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堆叠式连接器,包括彼此上下堆叠的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包括上座体、固定在上座体的上端子及包覆在上座体的上金属壳,所述下连接器包括下座体、固定在下座体的下端子及包覆在下座体的下金属壳;所述上、下座体之间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抵接在所述上、下座体。本堆叠式连接器借由支撑部,加强连接器的整体强度,简化组装流程。(A stacked connector comprises an upper connector and a lower connector which are stacked up and down, wherein the upper connector comprises an upper base body, an upper terminal fixed on the upper base body and an upper metal shell coated on the upper base body; and a supporting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eat body and the lower seat body and is respectively abutted against the upper seat body and the lower seat body in the up-down direction. The stacked connector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nnector is enhanced by the supporting parts, and the assembly process is simplified.)

堆叠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叠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C连接器自2014年开发以来,因其高速信号传输、大电流、可正反插等原因,变得越来越普遍。除了电脑、消费性电子产品广泛采用USB Type-C连接器外,其他产业也在逐渐使用。双接口的应用也开始出现,在目前使用的产品中,上下堆叠的连接器中的上接口因远离电路板,其电性路径也较长。如何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则成为此类连接器的改良重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堆叠式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连接器,其能改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堆叠式连接器,包括彼此上下堆叠的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包括上座体、固定在上座体的上端子及包覆在上座体的上金属壳,所述下连接器包括下座体、固定在下座体的下端子及包覆在下座体的下金属壳;所述上、下座体之间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抵接在所述上、下座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堆叠式连接器借由支撑部,加强连接器的整体强度,简化组装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堆叠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底视图。

图6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6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8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1中下连接器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图11中上连接器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上金属壳的立体图。

【元件符号说明】

堆叠式连接器10 上半组件119 接脚2122
上连接器100 绝缘块120 下遮蔽板214
上端子模组110 上金属壳130 下内绝缘体216
上端子112 侧板131 下座体217
接触部1121 上管状部132 下基部2171
接脚1122 上对接口133 下舌板2172
竖直部1123 上后板134 凹孔2174
上遮蔽板114 前耳片136 下外绝缘体218
上内绝缘体116 后耳片137 下金属壳230
上外绝缘体118 弹指138 下管状部232
上座体117 前板139 下对接口233
上基部1171 下连接器200 下后板234
上舌板1172 下端子模组210 通孔235
支撑部1173 下端子212
凸出部1175 接触部2121

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16所示,本发明堆叠式连接器10包括上连接器100及下连接器200,上、下连接器彼此在垂直于电路板(未图示)的方向上下堆叠。上连接器100包括上端子模组110及包覆在上端子模组110外的上金属壳130。下连接器200包括下端子模组210及包覆在下端子模组210外的下金属壳230。详细可参图15-16所示,上端子模组110包括两排上端子112、位于两排上端子之间的上遮蔽板114及将上端子、上遮蔽板固定在一起的上座体117。首先将上遮蔽板114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的上内绝缘体116,形成上半组件119,然后两排上端子112再组装至上内绝缘体116的两侧;或者,一排上端子与上遮蔽板先共同被注塑在上内绝缘体116内,然后另一排端子组装至上内绝缘体。然后,上外绝缘体118再注塑在上内绝缘体116及两排上端子112,上,从而形成所述的端子模组110,上内绝缘体116及上外绝缘体118共同形成上座体117。当然,并不仅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是先分别单独形成两个上子端子模组,然后夹持遮蔽板而组装形成。同样的下端子模组210也包括两排下端子212、位于两排下端子之间的下遮蔽板214及将下端子与遮蔽板固定的下座体217,详细可参图13-14所示,下端子模组210的下内绝缘体216及下外绝缘体218共同形成所述的下座体217。其制造方式与上端子模组110类似,或者是上述介绍的方法,或者其他方式。即,从技术层面看,上内绝缘体116及上内绝缘体118共同形成上座体117。下内绝缘体216及下内绝缘体218共同形成下座体217。完整的上端子模组110与下端子模组210结构可参图6-10所示。

请注意的是,上座体117包括上基部1171及自上基部1171向前延伸的上舌板1172。同样的,下座体217包括下基部2171及自下基部2171向前延伸的下舌板2172。上端子112包括有的水平状接触部1121则排列在上舌板1172的正反面。下端子212包括有的水平状接触部2121则排列在下舌板2172的正反面,接脚2122则延伸出下基部2171的下表面,而用来焊接在电路板。上端子112则因较高,其包括接脚1122及用来连接接脚的竖直部1123,可以看到,上端子模组210进一步包括一组绝缘块120,绝缘块120固定在上端子112的竖直部1123,用来将长度较长的上端子的接脚固定,避免晃动。一个绝缘块120固定在竖直部1123之临近接脚1122处,同时将两排上端子固定。另外两个绝缘块120分别固定一排上端子的竖直部1123,大致位于竖直部1123沿高度方向的中间处。

上金属壳130包括上管状部132及上后板134,上管状部132包围所述上舌板1172而形成上对接口133,上后板134向下弯折延伸而位于上端子112的竖直部1123后方。类似的,下金属壳230包括下管状部232及下后板234,下管状部232包围下舌板2172而形成下对接口233,下后板234则位于下端子212的竖直部或者说座体后端面的后方,但是位于上端子112的竖直部的前方。

所述上座体117进一步一体形成有支撑部1173,从前往后看,所述支撑部位于上对接口133与下对接口233之间,如图3所示,并毗邻于所述下座体217。上、下座体117、217之间形成有位于竖直方向的对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结构包括位于支撑部1173底面的多个凸出部1175及位于下座体217上表面的多个凹孔2174,凸出部1175一一收容于对应的凹孔2174。在本实施例中,下金属壳230形成有多个通孔235,通孔235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凹孔2174一一对齐,如此可允许凸出部1175穿过通孔235而进入凹孔2174。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73是跟上座体117一体成型的,当然,这样的支撑部1173可以形成在下座体217上,或者同时位于上、下座体上,只要能够加强稳定整个堆叠式连接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连接器100的上金属壳130通过传统方法固定在上座体117。上金属壳130设有多个前耳片136及后耳片137,前、后耳片136、137在前后方向上共同夹持在上座体117的一部分,从而将上金属壳130固定在上座体。下金属壳230的后耳片被省略,如此允许支撑部的凸出部1175可以与下金属壳230及下座体217相结合,同时,也可以与下金属壳230结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从前向后看,支撑部1173占据上、下对接口之间的空间,如此,不仅可以强化整个连接器,也使得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在堆叠式连接器中,上端子的竖直部比较长,容易受外界杂讯干扰,本发明的上金属壳130则包覆较多,较好的保证上端子120的电气性能,而支撑部1173一体成型在上座体117,可以与上座体一体成型,使得上座体的塑胶成型简单,两连接器的组装也简单,同时保证堆叠式连接器10的强度。从图4可以看出,在前后方向上,支撑部1173位于上、下对接口或者舌板的后方,支撑部1173在保证此种结构连接器的整体强度。

所述上金属壳130进一步包括一对侧板131及一对弹指138,侧板自上后板134的两侧缘向前延伸而形成,用来在横向方向上遮蔽上端子112的竖直部,弹指1383电性及机械连接下金属壳230,实现较好的接地及遮蔽功能。图17显示了另一实施例的上金属壳130,一个附加的前板139自上管状部131的下后缘向下延伸而形成,前板139向下抵接在下管状部232的上侧壁,位于上下对接口的之间,用来遮蔽上端子的竖直部11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防气候插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