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文档序号:1826221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Glass heating furnace and glass heating method ) 是由 郑明生 王生 李益淼 陈其华 郑振涛 郭培 黄鑫 肖光哲 于 2021-09-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本发明的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和传输装置,在传输装置和炉体顶部之间设置有上部辐射加热元件和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位于传输装置和上部辐射加热元件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玻璃加热炉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能够在对流加热升降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升降活动,从而使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的与玻璃表面之间的吹气距离能够根据玻璃产品的不同以及工艺要求的区别进行调整,对于普通玻璃进行加热时,能够通过调整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于玻璃表面的距离来实现降低普通玻璃在进炉时的表面温度与加热炉内热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进而避免普通玻璃出现边部翘曲以及表面烫伤的缺陷。(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lass heating furnace and a glass heating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pper convection heating element of the glass heating furnace can be lif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onvection heating lifting system, so that the blow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convection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glass produc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process requirements, and when the common glass is heate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common glass when the common glass enters the furnace and the hot air in the heating furnace can be reduced by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convection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so that the defects of edge warping and surface scalding of the common glass are avoided.)

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和汽车行业使用的玻璃通常为具有各种曲率的弯曲玻璃,弯曲玻璃是通过将平板玻璃进行加热软化后弯曲成型获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加热炉对玻璃进行升温加热,以使玻璃从常温被加热至软化温度。传统的加热炉对玻璃进行加热的具体步骤为:使用传输装置将玻璃从加热炉的入口传输至出口,加热炉炉体内的加热炉丝在传输过程中对玻璃进行辐射加热,使玻璃的温度逐渐升高至软化温度。这种仅利用炉丝辐射加热的传统加热炉只能用于加热普通玻璃;并且,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沉积有一层或多层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薄层,从而带来隔热、电加热等功能,由于金属薄层、金属合金薄层和金属氧化物薄层均会对热辐射具有反射效果,使得传统加热炉对镀膜玻璃的加热时间长、加热效果差,无法满足镀膜玻璃的实际生产加热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热空气对流技术的加热炉,通过将炉体内的热空气进行抽吸后再重新喷射至玻璃表面,从而提高玻璃表面与热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但是,这种加热炉在对普通玻璃进行加热时,由于普通玻璃在进炉时的表面温度与热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过大,容易导致普通玻璃的边部翘曲,甚至产生表面烫伤缺陷。

随着镀膜玻璃的产品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镀膜玻璃中的金属薄层、金属合金薄层和/或金属氧化物薄层也越来越多,例如双银镀膜玻璃(包含两个金属银层)、三银镀膜玻璃(包含三个金属银层)、四银镀膜玻璃(包含四个金属银层)等,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炉就难以降低这些镀膜玻璃的膜面温度和玻璃面温度之间的温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普通玻璃进炉时的表面温度与热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及降低镀膜玻璃的双面之间的温差的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和传输装置,所述炉体具有进口端、出口端、炉体顶部和炉体底部,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所述炉体顶部和所述炉体底部之间,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将玻璃从所述进口端输送至所述出口端,在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炉体顶部之间设置有上部辐射加热元件和上部对流加热元件,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之间,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用于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辐射加热,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用于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对流加热,在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炉体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部辐射加热元件,所述下部辐射加热元件用于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辐射加热;

所述加热炉还包括对流加热升降系统,所述对流加热升降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在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之间进行垂直升降,位于所述出口端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差小于或等于设定的温差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玻璃加热炉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能够在对流加热升降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升降活动,从而使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的与玻璃表面之间的吹气距离能够根据玻璃产品的不同以及工艺要求的区别进行调整,对于普通玻璃进行加热时,能够通过调整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于玻璃表面的距离来实现降低普通玻璃在进炉时的表面温度与加热炉内热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进而避免普通玻璃出现边部翘曲以及表面烫伤的缺陷;对于镀膜玻璃来说,本发明的玻璃加热炉也能够根据玻璃的尺寸以及表面镀膜情况来调整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的位置,进而能够降低镀膜玻璃的双面之间的温差;并且对于复杂的多层镀膜玻璃来说,也能够改变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于玻璃表面的距离来解决多层镀膜玻璃加热困难的问题。

一种玻璃加热方法,使用上述的玻璃加热炉对玻璃进行加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玻璃在出口端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间的设定温差;

步骤二、根据所述设定温差,通过对流加热升降系统控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预设距离;

步骤三、将至少一片玻璃放置到传输装置上,所述传输装置将玻璃从炉体的进口端输送至出口端,上部辐射加热元件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辐射加热,上部对流加热元件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对流加热,下部辐射加热元件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辐射加热;

步骤四、测量出口端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获得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间的实际温差;

步骤五、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调整步骤二中的预设距离,并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实际温差≤设定温差;

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此时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

步骤六、根据步骤5中的设定距离对玻璃进行加热,使输送至出口端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均大于5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玻璃加热方法能够通过调整对流加热元件与玻璃表面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玻璃加热过程中的表面温度,进而保证玻璃玻璃两面的实际温差能够低于或等于设定温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玻璃加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玻璃加热炉的主视图;

图3为前挡玻璃放置在下炉体上的示意图;

图4为对流加热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炉体内第二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炉体内第一区域内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炉体内第二区域内上部对流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炉体;11、进口端;12、出口端;13、上炉体;14、下炉体;2、传输装置;3、上部辐射加热元件;4、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1、上预热管路;42、上排气管路;5、下部辐射加热元件;6、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1、下预热管路;62、下排气管路;7、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1、提升框架;711、提升杆;712、上框架;713、下框架;714、固定座;72、动力提升电机;73、提升螺旋升降器;731、螺杆;74、传动组件;741、动力轴;742、动力转向器;8、上气体控制系统;81、上进气管路;82、上阀体;9、下气体控制系统;91、下进气管路;92、下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玻璃加热炉,包括炉体1和传输装置2,所述炉体1具有进口端11、出口端12、炉体1顶部和炉体1底部,炉体1分为上炉体13和下炉体14,炉体1顶部位于上炉体13顶部,炉体1底部位于下炉体14底部,进口端11和出口端12位于上炉体13和下炉体14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装置2位于所述炉体1顶部和所述炉体1底部之间,所述传输装置2用于将玻璃从所述进口端11输送至所述出口端12,其中,输送装置具体可以为陶瓷输送辊、或滚轮、或传输环等;

如图1所示,在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炉体1顶部之间设置有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和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位于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之间,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用于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辐射加热,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用于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对流加热,在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炉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所述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用于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辐射加热,其中,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具体可以为加热丝、或陶瓷加热管、或加热棒等,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具体可以为加热丝、或陶瓷加热管、或加热棒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炉还包括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所述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用于控制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在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之间进行垂直升降,位于所述出口端12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差小于或等于设定的温差值,所述设定的温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5℃。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玻璃加热炉对普通玻璃进行加热时,要求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之差在0~1℃的范围内,即设定的温差值为1℃;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玻璃加热炉对单层镀膜的玻璃,要求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之差在0~2℃的范围内,即设定的温差值为2℃;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玻璃加热炉对双层镀膜或双层以上的镀膜玻璃进行加热时,要求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之差在0~5℃的范围内,即设定的温差值为5℃。

进一步的,在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之间还设置有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所述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用于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对流加热,所述加热炉还包括用于向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和所述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供应压缩空气的气体控制系统。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以及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在炉体1内会分别被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和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所加热,而气体控制系统会将压缩气体通过比例控制后通入到经过加热后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和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内,并使压缩气体在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和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内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加热至与炉体1内温度接近一致后再喷射到玻璃表面上进行加热。而待加热玻璃进入炉体1内部后,会在传输装置2的作用下被向前运输,与此同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会在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的控制下进行垂直升降,从而根据待加热玻璃的产品特性来使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表面之间的位于合适的加热距离。此外,各个或各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可以分别通过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进行独立的升降控制,并且各个或各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以及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内的压缩气体也可以分别通过气体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通断控制,进而实现各个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能够跟随这玻璃的运动而进行工作,从而位于出口端12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差小于或等于设定的温差值。

具体的,如图4所示,还包括气体控制系统,所述气体控制系统包括上气体控制系统8和下气体控制系统9,上炉体13的顶部设有用于向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内通入压缩气体的上气体控制系统8,上气体控制系统8包括上进气管路81和设置在上进气管路81上的上阀体82,上进气管路81通过上阀体82与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连通,一个上阀体82可以通过一个用于分流的管件同时与多个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进行连通,同时,也不排除一个上阀体82连接一个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的情况,上阀体82具体为比例阀。如图3所示,下炉体14的底部设有用于向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内通入压缩气体的下气体控制系统9,下气体控制系统9包括下进气管路91和设置在下进气管路91上的下阀体92,下进气管路91通过下阀体92与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连通,一个下阀体92可以通过一个用于分流的管件同时与多个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进行连通,同时,也不排除一个下阀体92连接一个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的情况,下阀体92具体为比例阀。

具体的,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包括相互连通的上预热管路41和上排气管路42,所述上预热管路41的一端与气体控制系统连通,所述上预热管路41的另一端与上排气管路42连通,所述上排气管路42开设有多个上排气孔;所述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包括相互连通的下预热管路61和下排气管路62,所述下预热管路61的一端与气体控制系统连通,所述下预热管路61的另一端与下排气管路62连通,所述下排气管路62开设有多个下排气孔;从所述上排气管路42的上排气孔或所述下排气管路62的下排气孔排出的压缩空气的温度与所述炉体1内的温度之差小于或等于1℃。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上预热管路41沿水平方向往复缠绕,其中上预热管路41沿水平方向往复缠绕并非要求上预热管路41每次转折后的管路均保持平行,而是指上预热管路41经过往复缠绕后整体形成条状,此外,并不排除上预热管路41沿竖直方向往复缠绕,或沿任意角度倾斜的方向往复缠绕,或缠绕形成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具体的,如图6或图7所示,下预热管路61沿水平方向往复缠绕,其中下预热管路61沿水平方向往复缠绕并非要求下预热管路61每次转折后的管路均保持平行,而是指下预热管路61经过往复缠绕后整体形成条状,此外,并不排除下预热管路61沿竖直方向往复缠绕,或沿任意角度倾斜的方向往复缠绕,或缠绕形成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预热管路41和下预热管路61均沿水平方向往复缠绕,这样能够使其在总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或下部对流加热元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进而保证其内部的压缩气体能够具有足够长度的路程进行加热并且不会影响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或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整体的安装以及升降的情况。

具体的,所述上预热管路41的总长度为3~7米,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预热管路41的长度为3米,经过上预热管路41加热后的压缩气体温度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1℃;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预热管路41的长度为5米,经过上预热管路4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5℃;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预热管路41的长度为6米,经过上预热管路4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2℃;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预热管路41的长度为7米,经过上预热管路4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1℃。所述下预热管路61的总长度为3~7米,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下预热管路61的长度为3米,经过下预热管路61加热后的压缩气体温度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1℃;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下预热管路61的长度为5米,经过下预热管路6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5℃;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下预热管路61的长度为6米,经过下预热管路6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2℃;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下预热管路61的长度为7米,经过下预热管路61加热后的喷出的压缩气体与炉内温度的平均温差小于或等于0.1℃。

具体的,所述上排气管路42的上排气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排气管路62的下排气孔的直径。在对镀膜玻璃进行加热时,其镀膜面一般位于上表面,因此上排气管的上排气孔直径小于下排气管的下排气孔直径能够减小上排气孔的内射流的直径,从而有助于提高对镀膜的表面的加热精度,进而而使镀膜表面的温度分布能够均匀。

具体的,所述玻璃的上表面沉积有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其中,金属层的材料选用金(Au)、银(Ag)、铜(Cu)、铝(Al)或钼(Mo);金属合金层的材料选用银合金,例如银铜合金、银铟合金等;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选用铟锡氧化物(ITO)、掺氟氧化锡(FTO)、掺铝氧化锌(AZO)或掺锑氧化锡(ATO);为了保护所述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以及提高透明导电膜的光学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所述透明导电膜还包括多个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Zn、Mg、Sn、Ti、Nb、Zr、Ni、In、Al、Ce、W、Mo、Sb、Bi元素的氧化物,或Si、Al、Zr、Y、Ce、La元素的氮化物、氮氧化物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控制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与玻璃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上表面之间距离越近,则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对玻璃上表面的加热效果更好。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加热炉对普通玻璃进行加热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与玻璃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加热炉对表面镀膜的玻璃进行加热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与玻璃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控制所述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200mm。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包括提升框架71、动力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通过提升杆711固定连接于提升框架71上,所述动力机构固定连接于提升框架71上,所述升降机构一端与提升框架71连接,另一端与炉体1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并驱动升降机构改变提升框架71与炉体1的间距;所述动力机构通过传动组件74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传动组件74包括动力轴741和动力转向器742,所述动力机构通过动力轴741与升降机构连接,或所述动力机构先通过一个动力轴741与动力转向器742连接,再由动力转向器742通过另一个动力轴741与升降机构连接,当动力机构和升降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二者之间可以通过动力轴741进行直接连接,当升降机构的数量较多且不完全与动力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动力机构与不同的升降机构之间就可以通过动力转向器742来实现动力传递方向的改变。所述炉体1上设有导向环,所述提升杆711穿设于导向环内,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通过提升杆711与提升框架71固定连接后,提升杆711通过固定在炉体1上的导向环进行限位以提高升降过程的平稳性。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动力机构为动力提升电机72,升降机构为提升螺旋升降器73,动力提升电机72通过传动组件74与提升螺旋升降器73连接并驱动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伸缩,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端部固定连接于炉体1上,动力提升电机72能够通过传动组件74驱动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进行伸缩,由于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一端是与炉体1固定的,因此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伸出或收缩时,会带动与其连接的整个提升框架71发生移动,进而实现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也可以是液压组件或气缸组件等可以提供动力的机构,而升降机构也可以为液压伸缩杆或千斤顶等可以实现长度变化功能的机构。

如图4所示,提升框架71包括上框架712和下框架713,上框架712和下框架713之间通过固定座714进行连接,其中上框架712用于固定动力提升电机72和提升螺旋升降器73,动力提升电机72通过传动组件74与提升螺旋升降器73连接并驱动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伸缩,提升螺旋升降器73的螺杆731端部固定连接于上炉体的顶端,而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则通过穿过上炉体顶端的提升杆711固定连接于下框架713上。传动组件74包括动力轴741和动力转向器742,动力提升电机72通过动力轴741与提升螺旋升降器73连接,或动力提升电机72先通过一个动力轴741与动力转向器742连接,再由动力转向器742通过另一个动力轴741与提升螺旋升降器7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1内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区域内在垂直于玻璃运输的方向上有且仅有一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区域内在垂直于玻璃运输的方向上有至少两组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与所述第二区域内多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总长度相等。炉体1内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无先后关系,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连续设置,也可间隔设置,当玻璃进入第一区域内时,其上方的一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能够在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的控制下进行升降至合适的距离并对整个玻璃表面进行喷射加热后的压缩气体;当玻璃进入第二区域内时,其上方的三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能够分别被不同的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控制在不同的高度,从而实现对玻璃的分区加热,进而提高对玻璃表面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加热以保证玻璃表面各部分的温度趋于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玻璃加热方法,使用上述的玻璃加热炉对玻璃进行加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玻璃在出口端12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间的设定温差,所述设定温差的取值范围为0~5℃,其中设定温差的具体取值根据待加热的玻璃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对于普通玻璃来说,设定温度的取值为1℃;对于单层镀膜玻璃,设定温度的取值为2℃;对于双层或双层以上的镀膜玻璃,设定温度的取值为5℃;

步骤二、根据所述设定温差,通过对流加热升降系统7控制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预设距离;

步骤三、将至少一片玻璃放置到传输装置2上,所述传输装置2将玻璃从炉体1的进口端11输送至出口端12,上部辐射加热元件3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辐射加热,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对流加热,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辐射加热,在所述传输装置2和所述下部辐射加热元件5之间还设置有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所述下部对流加热元件6用于对玻璃的下表面进行对流加热;

步骤四、测量出口端12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获得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之间的实际温差;

步骤五、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调整步骤二中的预设距离,并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实际温差≤设定温差;

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此时的上部对流加热元件4与玻璃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且上表面温度大于下表面温度,则增大步骤二中的预设距离;若实际温差>设定温差且上表面温度小于下表面温度,则减小步骤二中的预设距离;

步骤六、根据步骤5中的设定距离对玻璃进行加热,使输送至出口端12的玻璃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均大于500℃。

使用上述的玻璃加热炉以及玻璃加热方法对玻璃进行加热,能够根据不同玻璃产品的性质来调整上部对流加热元件3的位置,使上部对流加热元件3能够位于最佳的加热距离,同时对于普通玻璃来说,可以上部对流加热元件3可以高效地对玻璃表面喷射与炉内温度接近的压缩气体,从而降低玻璃表面与炉内的温差,进而避免出现边缘翘曲以及表面烫伤的情况,而对于复杂的多层镀膜玻璃来说,则可以通过调整上部对流加热元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的距离来提高对于玻璃镀设膜层的一面的加热温度,进而保证玻璃双面的温度趋于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玻璃生产用的可调式高精度切割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