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夹具及检查装置

文档序号:1850942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检查夹具及检查装置 (Inspection jig and inspection device ) 是由 加藤穰 藤野真 于 2020-03-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夹具,其具备:板状的绝缘部件,其具有凹部;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导线,其与接触端子电连接,在上述绝缘部件设有贯通上述凹部的底部的贯通孔,上述导线的一端部配置于上述贯通孔,上述导线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spection jig, which comprises: a plate-shaped insulating member having a recess; a first substrate having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lea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terminal, wherein the insulating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penetrating through a bottom of the recess, one end of the lead is disposed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ead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lectrode.)

检查夹具及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对象的检查使用的检查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探针卡装置的一例公开于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的探针卡装置作为用于控制DUT的测试的测试器与该电子设备之间的接口发挥功能。探针卡装置具有主要子组件和探针头。

主要子组件包括配线结构物和探针头接口。配线结构物是印刷电路基板等。探针头接口包括一侧的电端子、另一侧的电触点、以及从上述电端子到上述电触点的电连接部。配线结构物通过电缆与上述电端子连接。

探针头包括探针插入部。探针插入部包括探针头的一侧的连接器和从探针头的另一侧延伸的探针。电连接部将连接器与探针连接。连接器的数量和样式对应于探针头接口的电触点的数量和样式。从而,连接器与电触点电连接。探针的数量和样式对应于应测试的DUT的端子的数量和样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24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探针头将与DUT的端子的样式对应的探针和与探针头接口的电触点的样式对应的连接器电连接。因此,认为如果不能确定DUT的端子的样式,则难以开始制造。

而且,上述探针头将配置于与DUT的端子对应的位置的探针和配置于与探针头接口的电触点对应的位置的连接器电连接。因此,认为探针头的制造需要预定的制造时间。

因此,可以推测,在专利文献1中探针卡装置的制造时间变长。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制造时间的检查夹具以及使用了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检查夹具构成为,具备:板状的绝缘部件,其具有凹部;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导线,其与接触端子电连接,在上述绝缘部件设有贯通上述凹部的底部的贯通孔,上述导线的一端部配置于上述贯通孔,上述导线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检查夹具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概略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夹具的概略的局部纵剖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夹具的从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夹具的从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导线插通绝缘部件的贯通孔的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将插通于贯通孔的导线的突出部折弯的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使导线接合于第一电极的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使固化性树脂配置于绝缘部件的凹部及贯通孔的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对导线的切断面进行研磨的工序的图。

图10是表示对导线实施蚀刻加工的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对导线的端面进行镀敷加工的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后述的绝缘部件22具有板状,在附图中,将绝缘部件22的厚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X方向的一方侧表示为X1,将X方向的另一方侧表示为X2。另外,将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Y方向的一方侧表示为Y1,将Y方向的另一方侧表示为Y2。另外,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Z方向的一方侧表示为Z1,将Z方向的另一方侧表示为Z2。另外,将绕绝缘部件22的沿X方向延伸的中心轴J(图1、图2)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将相对于中心轴J的径向称为“径向”。

<1.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

在此,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5进行检查对象10的电气检查。在图1中,一方X1侧为下侧,另一方X2侧为上侧。另外,一方Y1侧为纸面左侧,另一方Y2侧为纸面右侧。另外,一方Z1侧为纸面近前侧,另一方Z2侧为纸面进深侧。

检查对象10例如是在硅等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有多个电路的半导体晶片。半导体晶片通过切割被切片成具有上述电路的每一个的半导体芯片。此外,检查对象10除了半导体晶片,例如也能够是半导体芯片、CSP(Chip size package)、或半导体元件等电子部件。

另外,检查对象10也可以是基板。在该情况下,检查对象10例如可以是印刷配线基板、玻璃环氧基板、柔性基板、陶瓷多层配线基板、半导体封装用的封装基板、中间部件基板、膜载体等基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触摸面板显示器等显示器用的电极板、或触摸面板用的电极板。

另外,也可以将基于被称为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的封装技术的产品作为检查对象10。在EMIB中,将被称为硅桥的较小的硅基板埋入封装树脂基板,在硅桥的表面形成微细且高密度的配线,从而将相邻的硅模接近搭载于封装树脂基板。

检查装置5具备检查夹具2和检查处理部(扫描仪)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检查处理部3的数量为六个。但是,检查处理部3的数量可以是六个以外的多个,也可以是单个。

检查夹具2具有探针头1。探针头1具有多个接触端子11和支撑部件12。即,检查夹具2具备接触端子11。

接触端子1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接触端子11具有筒状体111、第一导体(柱塞)112和第二导体(柱塞)113。筒状体111形成为圆筒状,使用具有例如约25~300μm的外径和约10~250μm的内径的镍或镍合金的管形成。另外,优选在筒状体111的内周面形成有镀金等导电层。而且,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筒状体111的外周面进行绝缘包覆。

第一导体112及第二导体113由例如钯合金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第一导体112从一方X1侧向筒状体111插入,且该插入部的一方X1侧的端部通过压入等固定于筒状体111。在第一导体112固定于筒状体111的状态下,第一导体112的一部分为从筒状体111向一方X1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一方侧端部为接触端子11的一方侧端部11A。一方侧端部11A能够与检查对象10的检查点10A接触。

第二导体113从另一方X2侧插入筒状体111,该插入部的另一方X2侧的端部通过压入等固定于筒状体111。在第二导体113固定于筒状体111的状态下,第二导体113的一部分为从筒状体111向另一方X2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另一方侧端部为接触端子11的另一方侧端部11B。

筒状体111在上下方向的中途具有弹簧部。由此,筒状体11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另外,形成了经由第一导体112、筒状体111以及第二导体113的导通路径。

支撑部件12支撑多个接触端子11。更具体而言,例如,在支撑部件1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接触端子11容纳于该贯通孔。在该情况下,通过接触端子11与该贯通孔的尺寸关系,防止在将接触端子11插入到该贯通孔时接触端子11向一方X1侧脱落。

检查夹具2除了探针头1,还具有第一容纳部件21、绝缘部件22、第一基板23、多个导线24、固定部25、第二容纳部件26、中间部件27、第三容纳部件28以及第二基板29。

如图3所示,第一容纳部件21是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作为外形具有四边形状的板状,由例如具有铝的金属形成。第一容纳部件21具有向另一方X2侧凹陷而构成的第一容纳部21A。在第一容纳部21A容纳有绝缘部件22。

绝缘部件22是具有向一方X1侧凹陷的凹部22A的板状的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绝缘部件22由例如作为绝缘材料的陶瓷、树脂等形成。作为该树脂的一例,可以使用SUMIKASUPER(注册商标)。

即,检查夹具2具备具有凹部22A的板状的绝缘部件22。

在绝缘部件22设有贯通凹部22A的底部221的贯通孔221A。贯通孔221A设有多个,作为一个例子,与接触端子11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在贯通孔221A中插入有导线24的一端部24A。导线24由例如漆包线形成。漆包线通过利用绝缘性覆膜覆盖铜线而形成。即,导线24具有绝缘性的覆膜。由此,即使在贯通孔221A间的间距窄、导线24彼此容易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导线24彼此短路。

包含导线24的一端部24A的端面形成有第五电极E5。第五电极E5形成于底部221的一方侧面221S1。将第二导体113的另一方侧端部、即接触端子11的另一方侧端部11B与第五电极E5接触,并且将支撑部件12固定于底部221的一方侧面221S1。在该状态下,将探针头1配置于绝缘部件22的一方X1侧。由此,筒状体111的弹簧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通过弹簧部的弹性力,另一侧端部11B抵碰于第五电极E5。由此,接触端子11与第五电极E5的导通状态被稳定化。即,检查夹具2具备与接触端子11电连接的导线24。

这样,一个导线24的一端部24A插入一个贯通孔221A,一个接触端子11与该一个导线24电连接。即,贯通孔221A的数量与导线24的数量及接触端子11的数量相同。

第一基板23配置于第一容纳部件21的另一方侧面21S上。第一基板23配置于绝缘部件22的另一方X2侧。如图3所示,作为一例,第一基板23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作为外形具有四边形状。如图2所示,第一基板23在中央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基板贯通孔23A。即,第一基板23具有在绝缘部件2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基板贯通孔23A。

如图2所示,在第一基板23的另一方侧面23S,在基板贯通孔23A的周围,沿周向配置有多个配置有多个第一电极231的第一电极区域231R。另外,在图3中,代表性地图示了第一电极区域231R中的一个第一电极231,关于第二电极232和第四电极292也是同样的。即,检查夹具2具备具有第一电极231的第一基板23。第一电极区域231R形成为从三角形去除扇形而成的形状。配置于第一电极区域231R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231的组与设置有多个的检查处理部3(参照图1)的每一个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处理部3的数量为六个,因此第一电极区域231R的数量也为六个。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容纳部件21在中央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1C。基板贯通孔23A与贯通孔21C的另一方X2侧连接。导线24从底部221的另一方侧面221S2向另一方X2侧引出,穿过贯通孔21C及基板贯通孔23A与第一电极231连接。即,导线24的另一端部24B与第一电极231连接。由此,接触端子11经由导线24与第一电极231电连接。换言之,导线24配置于基板贯通孔23A。在从一方X1侧观察的平面视时,导线24从第一电极231向径向内侧延伸至基板贯通孔23A。由此,能够使与导线24电连接的接触端子11的间距缩窄,应对检查对象10的检查点10A的窄间距化。

在此,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基板23具有配置于绝缘部件22的凹部22A侧且在从绝缘部件22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绝缘部件22重叠的部分。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的从X方向(上述厚度方向)观察的平面视时,贯通孔221A的位置与第一电极231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基板23与绝缘部件22不重叠的情况短。因此,能够缩短导线24的长度,降低导通路径的电阻值。

在此,第一基板23中的第一电极231的数量比导线24的根数多。即,存在未连接另一端部24B的第一电极231。由此,即使切换检查对象10的种类乃至探针头1的种类,也能够使第一基板23共通化,能够缩短检查夹具2的制造时间。

此外,导线24的另一端部24B不限于如上述地与第一基板23中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极231连接,也可以与第一基板23中的全部的第一电极231连接。即,导线24的另一端部24B与第一电极231连接。

固定部25的一部分载置于底部221的另一方侧面221S2并容纳于凹部22A。如后述地,固定部25是由固化性树脂形成的模塑部,且具有将导线24的一部分固定于绝缘部件22的功能。

此外,后面叙述基于绝缘部件22、第一基板23、导线24、固定部25以及第五电极E5的结构的制造方法。

如图3所示,在第一基板23的另一方侧面23S,在第一电极区域231R的Y方向一方Y1侧和Y方向另一方Y2侧分别沿Z方向排列三个地配置有配置有多个第二电极232的第二电极区域232R。配置于第二电极区域232R每一个个的第二电极232的组与设有多个的检查处理部3(参照图1)的每一个电连接。在图3中,检查处理部3的数量为六个,因此第二电极区域232R的数量也为六个。第二电极232通过第一基板23中的配置于基板部230(参照图7)内部的配线(未图示)与第一电极231电连接。

即,第一基板23具有与第一电极231电连接并配置于第一基板23的另一方侧面23S的第二电极232。由此,能够使配置于第一基板23的另一方X2侧的检查处理部3与第一基板23的电连接容易化。

如图3所示,第二容纳部件26是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作为外形具有四边形状的板状,由例如具有铝的金属形成。第二容纳部件26在中央位置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部26A。从上方观察,第一电极区域231R通过孔部26A在上方露出。由此,能够使导线24配置于孔部26A内部。

第二容纳部件26在Y方向一方Y1侧和Y方向另一方Y2侧分别具有沿Z方向排列有三个的第二容纳部26B。第二容纳部26B是在厚度方向(X方向)上贯通的孔部。从上方观察,第二电极区域232R通过第二容纳部26B在上方露出。

如图4所示,中间部件27的一部分从第三容纳部件28向一方X1侧突出,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作为一例,作为外径,具有大致四边形。

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部件27具有连接部件271。连接部件271例如具有能够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弹簧部件2711、第一柱塞2712以及第二柱塞2713。第一柱塞2712固定于弹簧部件2711的一方侧端部2711A。第二柱塞2713固定于弹簧部件2711的另一方侧端部2711B。弹簧部件2711、第一柱塞2712以及第二柱塞2713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第三容纳部件28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有两个。各个第三容纳部件28具有向一方X1侧凹陷的凹部28A,且由例如具有铝的金属形成。凹部28A在Z方向上排列配置有三个。各个第二基板29容纳于各个凹部28A。即,第二基板29设有六个。第三容纳部件28具有与凹部28A的一方X1侧连接的贯通孔28B。

在第二基板29的一方侧面29S1形成有第三电极291。使第二柱塞2713在贯通孔28B内与第三电极291接触,并且将中间部件27固定于第三容纳部件28。由此,弹簧部件2711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通过弹簧部件2711的弹性力,第二柱塞2713抵碰于第三电极291。因此,第二柱塞2713与第三电极291的导通状态稳定化。

而且,将各个中间部件27插入各个第二容纳部26B,使第一柱塞2712与第二电极232接触,并且将第三容纳部件28固定于第二容纳部件26。由此,弹簧部件2711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通过弹簧部件2711的弹性力,第一柱塞2712抵碰于第二电极232。因此,第一柱塞2712与第二电极232的导通状态稳定化。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各个第二基板29的另一方侧面29S2配置有配置有多个第四电极292的第四电极区域292R。在Y方向一方Y1侧的基板29的每一个中,第四电极区域292R配置于Y方向一方Y1侧。在Y方向另一方Y2侧的基板29的每一个中,第四电极区域292R配置于Y方向另一方Y2侧。

配置于第四电极区域292R的每一个的第四电极292的组与设有多个的检查处理部3(参照图1)的每一个电连接。在图3中,检查处理部3的数量为六个,因此第四电极区域292R的数量也为六个。第四电极292与检查处理部3的端子3A(参照图1)接触。

第三电极291和第四电极292通过第二基板29的基板部内部的配线电连接。第四电极292间的间距由检查处理部3的端子3A间的间距决定,比第三电极291间的间距宽。

即,检查夹具2具备沿绝缘部件2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271和第二基板29。第三电极291配置于第二基板29的一方侧面29S1。第四电极292配置于第二基板29的另一方侧面29S2。第三电极291与第四电极292电连接。第四电极292间的间距比第三电极291间的间距宽。连接部件271的一方侧端部271A与第二电极232接触。连接部件271的另一侧端部271B与第三电极291接触。

由此,能够将第二电极232间的间距变换为与检查处理部3的连接用的第四电极292间的间距。另外,连接部件271具有能够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压缩的弹簧部2711。由此,能够使第二电极232与第三电极291的导通状态稳定化。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接触端子11经由第五电极E5、导线24、第一电极231、第二电极232、连接部件271、第三电极291以及第四电极292与检查处理部3电连接。

在对检查对象10进行检查时,如图1所示,使接触端子11的一方侧端部11A与检查对象10的检查点10A接触。此时,由于筒状体111的弹簧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因此通过该弹簧部的弹性力,一方侧端部11A抵碰于检查点10A。由此,一方侧端部11A与检查点10A的导通状态稳定化。

在这样对检查对象10进行检查时,检查点10A和检查处理部3电连接。由检查处理部3经由接触端子11向检查点10A依次输出检查用信号,且与之相应地从检查点10A取得检查用信号。基于这些检查用信号,检查处理部3检测检查点10A间的导通的有无等,进行检查对象10的断线或短路的有无等的检查。

另外,在假设将接触端子11经由导线24直接电连接于第二基板29的电极的结构的情况下,每次变更检查对象10的规格时,都需要更换第二基板29。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变更检查对象10的规格,只要更换具有探针头1、第一容纳部件21、绝缘部件22、第一基板23、导线24、固定部件25以及第二容纳部件26的部分即可,无需更换具有中间部件27、第三容纳部件28以及第二基板29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尺寸大的六个第二基板29共通化,只要更换尺寸小的第一基板23即可,因此能够削减运行成本。特别是,第三电极291间的间距比第四电极292间的间距窄,因此能够缩窄连接部件271间的间距及第二电极232间的间距,能够使第一基板23的尺寸比六个第二基板28的尺寸更小,能够削减运行成本。

此外,接触端子11也可以是具有能够弯曲的弹性的线状的检查用触头。接触端子11以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姿势支撑于支撑部件12。然后,通过使检查点10A与接触端子11的一方侧端部11A接触,使接触端子11弯曲。通过倾斜地支撑接触端子11,能够决定弯曲的方向。通过使用上述这样的线状的检查用触头,能够应对更高集成化的检查对象10的检查。

<2.接触端子与第一基板的电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5~图11对使检查夹具2中的接触端子11和第一基板23电连接的结构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另外,图5~图11的工序在将绝缘部件22及第一基板23容纳于第一容纳部件21的状态下进行。即,检查夹具2具备容纳部件21,容纳部件21具有凹陷构成并容纳绝缘部件22的第一容纳部21A。由此,如后述地,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连接导线24和第一电极231的绝缘部件22的定位。

首先,探针头1的种类进行切换,接触端子11的配置位置按照种类变化。当探针头1的种类确定时,在绝缘部件22的底部221中的与接触端子11的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贯通孔221A。此外,也可以将贯通孔221A形成为矩阵状,使用与接触端子11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的贯通孔221A。即,贯通孔221A的数量比接触端子11的数量多。由此,能够预先准备具有矩阵状的贯通孔221A的绝缘部件22,不需要探针头1的种类确定后制造绝缘部件22。另外,底部221的厚度较薄,因此容易形成贯通孔221A。在此,如图5所示,贯通孔221A在底部221的一方侧面221S1具有开口部221A1,在底部221的另一方侧面221S2具有开口部221A2。然后,如图5所示,使导线24从开口部221A2侧插通于贯通孔221A。

接着,如图6所示,将导线24的从开口部221A1突出的突出部分24T真。由此,能够抑制导线24从贯通孔221A脱落。

然后,如图7所示,进行使导线24中的位于从开口部221A2引出的部分的中途的接合部分24S与第一基板23的第一电极231接合的工序。在此,使用引线接合技术进行接合。例如,一边将接合部分24S按压于第一电极231,一边对接合部分24S赋予超声波振动。由此,使接合部分24S与第一电极231的接触面产生摩擦,通过摩擦热将接合部分24S和第一电极231接合。此时,接合部分24S和第一电极231电连接。

此外,图7所示的第一电极231是从第一基板23的基板部230突出的膜状的焊盘,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配置于基板部230内部的焊盘等。

然后,将导线24中的与第一电极231的接合部位的不是贯通孔221A侧的侧从上述接合部位切除。

然后,向凹部22A中的开口部221A2的周围部位流入固定部件。固定部件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固定部件在固化前为液状。流入到凹部22A的固定部件流入贯通孔221A与导线24的间隙后,到达底部221的一方侧面221S1。通过热或光的供给,凹部22A的固定部件固化而成为第一固定部件25A(参照图8)。通过热或光的供给,贯通孔221A与导线24的间隙的固定部件固化而成为第二固定部件25B(参照图8)。通过热或者光的供给,一方侧面221S1的固定部件固化而成为第三固定部件25C(参照图8)。

在形成第一固定部件25A、第二固定部件25B以及第三固定部件25C后,通过切断工序将导线24中的折弯了的突出部24T(参照图8)切除。然后,对导线24的切断面及第三固定部件25C进行研磨。由此,如图9所示,研磨后的导线24的端面241与底部221的一方侧面221S1齐平。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由第一固定部件25A和第二固定部件25B形成了固定部件25。

此外,在上述中通过研磨去除了第三固定部件25C,但也可以不去除第三固定部件25C而去除第一固定部件25A,也可以去除第一固定部件25A和第三固定部件25C双方。另外,在图9中设有第一固定部件25A和第二固定部件25B双方,但也可以去除第一固定部件25A和第二固定部件25B中的任一方。

接着,如图10所示,通过蚀刻加工使导线24的端面24TS位于比开口部221A1靠贯通孔221A内部侧。然后,对这样的端面24TS实施镀镍,形成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的前端位于比开口部221A1突出的位置。然后,对第一金属层的前端进行研磨,使其与一方侧面221S1齐平。

接着,对第一金属层实施镀金,形成第二金属层。由此,如图11所示,导线24的一端部24A配置于贯通孔221A,在一端部24A的端面24TS的一方X1侧依次层叠有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部M2。由端面24TS、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构成了第五电极E5。接触端子11的另一侧端部11B与第二金属层M2接触。即,接触端子11经由第二金属层M2及第一金属层M1与端面24TS电连接。即,接触端子11与导线24电连接。

另外,也可以不形成第二金属层M2,而由端面24TS及第一金属层M1构成第五电极E5。或者,也可以不形成第一金属层M1,而由端面24TS及第二金属层M2构成第五电极E5。或者,也可以不形成第一金属层M1及第二金属层M2,而由端面24TS构成第五电极E5。

或者,也可以不进行蚀刻加工,而是将第一金属层M1及第二金属层M2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于端面241(参照图9)。或者,也可以不进行蚀刻加工,而是在端面241不形成第一金属层M1及第二金属层M2。或者,也可以在图8的状态下切断突出部24T,将该切断面不研磨地设为第五电极E5。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接触端子11的配置位置确定时,根据接触端子11的位置在绝缘部件22形成贯通孔221A,使导线24的一端部配置于贯通孔221A,并且使导线24的另一端部与第一基板23连接。第一基板23及绝缘部件22能够预先准备。另外,绝缘部件22的加工通过形成贯通孔221A而完成。而且,通过设置凹部22A,使绝缘部件2的底部221的厚度变薄,因此容易形成贯通孔221A。因此,能够缩短检查对象10的检查点10A的位置、进而接触端子11的配置位置确定后的检查夹具2的制造时间。此外,如上所述,在能够预先准备形成有矩阵状的贯通孔221A的绝缘部件22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缩短制造时间。

特别是,导线24与第一电极231的连接使用引线接合技术,从而容易实现连接的自动化。导线24的根数有时达到数千根,在该情况下手工作业通过钎焊进行连接是非常耗费作业时间的,通过连接的自动化,能够大幅提高制造效率。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5具备检查夹具2和与第一电极231电连接的检查处理部3。由此,能够提高用于使检查对象10和检查处理部3电连接的检查夹具的制造效率。

另外,检查夹具2具备固定部件25,固定部件25配置于凹部22A和贯通孔221A中的至少一方,且使导线24的一部分固定于绝缘部件22。由此,能够抑制导线24从绝缘部件22脱落。

另外,固定部件25包含热固化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及光固化性树脂在固化前为液状,因此容易流入贯通孔221A与导线24的间隙。另外,在固定部件25配置于凹部22A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液状的热固化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漏出到绝缘部件22的外部。

此外,固定部件25不限于上述,也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或粘接剂。另外,固定部件25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压入将导线24固定于贯通孔221A。

另外,导线24的一端部24A的端面24TS位于贯通孔221A的内部。在端面24TS设置有第一金属层M1。第一金属层M1由例如镍形成,硬度比作为漆包线的导线24的导体即铜的硬度高。即,第一金属层M1比导线24硬度高。第一金属层M1通过在贯通孔221A内进行镀覆形成而形成,因此容易使第一金属层M1的厚度变厚。如果硬度比导线24高的第一金属层M1的厚度变厚,则能够抑制第一金属层M1磨损而使导线24露出。

进一步地,在第一金属层M1连接有第二金属层M2。由此,第一金属层M1的表面被第二金属层M2覆盖,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金属层M1的腐蚀。

<3.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各种检查对象的电气检查。

符号说明

1—探针头,11—接触端子,111—筒状体,112—第一导体,113—第二导体,12—支撑部件,2—检查夹具,21—第一容纳部件,22—绝缘部件,221—底部,221A—贯通孔,22A—凹部,23—第一基板,231—第一电极,232—第二电极,24—导线,25—固定部件,26—第二容纳部件,27—中间部件,271—连接部件,28—第三容纳部件,29—第二基板,291—第三电极,292—第四电极,3—检查处理部,5—检查装置,10—检查对象,E5—第五电极,M1—第一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J—中心轴。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RF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