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

文档序号:1881598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 (Single-side tower-shaped roller system asynchronous rolling mill for rolling composite ultra-thin strip and hydraulic system ) 是由 任忠凯 刘晓 李�赫 王祖贵 和东平 王涛 黄庆学 熊晓燕 于 2021-09-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卷筒组件和一组卷筒组件;机架内部设置有上辊系组件和下辊系组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辊系组件和下辊系组件之间辊缝的压下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平衡上辊系组件的支撑辊平衡组件;下辊系组件包括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右工作辊为平辊,左工作辊为花纹辊,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之间辊缝的压左组件。本发明将辊压和轧制融合到一个轧机上,先辊压微型结构,后通过异步轧制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两条极薄带的协调变形和高强度结合,卷筒组件一方面可以实现微小张力的高精度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极薄带的变张力轧制。(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unilateral tower-shaped roll system asynchronous rolling mill for rolling a composite ultra-thin strip and a hydraulic system, wherein two sides of a ra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groups of winding drum assemblies and one group of winding drum assemblies; an upp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and a low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are arranged in the rack, and a pressing component for adjusting a roll gap between the upp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and a supporting roll balancing component for supporting and balancing the upp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are arranged on the rack; the lower roll system component comprises a right working roll and a left working roll, the right working roll is a flat roll, the left working roll is a patterned roll, and a left pressing component used for adjusting a roll gap between the right working roll and the left working roll is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fram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rolling and rolling are integrated on one rolling mill, the microstructure is rolled firstly, and then the asynchronous rolling compounding is carried out, so that the coordinated deformation and high-strength combination of two ultra-thin strips can be better promoted, and the winding drum assembly can realize high-precision control of micro tension on one hand and variable-tension rolling of ultra-thin strip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different materials on the other hand.)

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复合极薄带兼具异种材质的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电子通信、微型机器人等重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复合极薄带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喷射沉积法、磁控溅射法、扩散焊接法及坯料减薄法。前两种方法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适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采用扩散焊接法制备的复合极薄带结合强度较低,使用寿命较短;采用坯料减薄法制备的复合极薄带材造成明显的加工硬化和各向异性,加剧了异种金属的变形不协调,容易出现界面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及液压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矩形框架;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极薄带卷的两组卷筒组件和一组收取复合极薄带卷的卷筒组件;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上辊系组件和下辊系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辊系组件和下辊系组件之间辊缝的压下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平衡上辊系组件的支撑辊平衡组件;所述下辊系组件包括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所述右工作辊为平辊,所述左工作辊为花纹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之间辊缝的压左组件,所述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分别通过电机驱动组件驱动。

优选的,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以及用于驱动卷筒工作的串联电机,每个所述卷筒靠近机架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在导向辊支座上。

优选的,所述卷筒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同侧的两组放卷卷筒组件以及设置在机架另一侧的收卷卷筒组件,两组所述放卷卷筒组件上下对应设置,与位于下方所述放卷卷筒组件相对应的导向辊设置在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辊缝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辊系组件包括设置在矩形框架内部的六辊辊系以及设置六辊辊系外侧的六辊辊架,所述六辊辊架的两侧设置有垫板,每组所述垫板分别与两组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六辊辊系包括上工作辊、设置在上工作辊上方且与之相切的两个第一中间辊以及设置在两组第一中间辊上方的三个第二中间辊,所述上工作辊和右工作辊的轴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六辊辊系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支撑端盖,所述支撑端盖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保持六辊轴向固定的圆柱凸起;所述支撑端盖上与两组第一中间辊相对应的圆柱凸起为轴向位移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右工作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工作辊轴承座,所述左工作辊的两端设置有左工作辊轴承座,所述压左组件包括设置在同一矩形框架底端两侧之间的右工作辊轴承座、左工作辊轴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左工作辊轴承座背离所述右工作辊轴承座的一侧的小斜楔和大斜楔,所述小斜楔和大斜楔的相对面均为楔形面,所述矩形框架靠近左工作辊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所述小斜楔的凹槽,所述大斜楔固定连接有斜楔位移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压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六辊辊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辊平衡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六辊辊架上的第一平衡梁,两组所述矩形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梁,所述第一平衡梁固定连接有弹簧导位杆的一端,所述弹簧导位杆的另外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平衡梁固定连接有锁止件,所述弹簧导位杆在锁止件和第二平衡梁之间套接有平衡弹簧。

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管组件、控制压下组件工作的压下伺服液压系统和控制压左组件工作的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所述油管组件包括控制油管、主压力油管、主回油管、泄油管。

所述压下伺服液压系统包括结构均相同的第一压下液压系统和第二压下液压系统;所述第一压下液压系统包括与主回油管连接的第一伺服阀,所述第一伺服阀连接有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所述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分别与泄油管连接;所述第一插装阀与主压力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减压阀,所述控制油管和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球阀,所述第一电磁球阀分别与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连接;所述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分别与第一压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一压下缸的有杆腔与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

所述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包括结构均相同的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和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所述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包括主回油管连接的第一比例换向阀,所述第一比例换向阀连接有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三液控单向阀;所述控制油管和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球阀,所述第三电磁球阀和泄油管均分别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和主压力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三减压阀,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分别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三液控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分别与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的无杆腔与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圆柱凸起工作的横移液压系统,所述横移液压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横移液压系统和第二横移液压系统。

所述第一横移液压系统包括与主回油管连接的第三比例换向阀,所述第三比例换向阀连接有第七液控单向阀和第八液控单向阀;所述控制油管和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五电磁球阀,所述第五电磁球阀和主回油管均分别与第七液控单向阀和第八液控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七液控单向阀和主压力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五减压阀;所述第八液控单向阀连接有第一横移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横移液压缸的无杆腔和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五溢流阀。

所述第二横移液压系统包括第二横移液压缸,所述第一横移液压缸和第二横移液压缸上的两组有杆腔之间连接有换向油路,所述换向油路与主压力油管之间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油路与主回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七溢流阀。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压左组件调节左工作辊横向位移,从而调节右工作辊和左工作辊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辊缝,且左工作辊为花纹辊实现在一条极薄带上表面形成微型结构辊压。上辊系组件是一个六辊结构,通过机架上面两个液压缸实现压下,并与右工作辊实现两条极薄带的轧制复合。本发明将辊压和轧制融合到一个轧机上,先辊压微型结构,达到待结合表面改性的目的,辊压出的微型结构在待结合界面产生局部强应力,促进待结合界面氧化膜破裂,促进新鲜金属流出。然后,通过异步轧制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两条极薄带的协调变形和高强度结合,轧制过程中三个卷筒上的张力由两个电机串联控制,一方面可以实现微小张力的高精度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极薄带的变张力轧制。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调整与维护,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发明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辊系组件和下辊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卷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轧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轴向位移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压下伺服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横移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架,101为矩形框架,21为上辊系组件,22为下辊系组件,201为右工作辊,202为上工作辊,203为第一中间辊,204为第二中间辊,205为左工作辊,206为右工作辊轴承座,207为左工作辊轴承座,208为小斜楔,209为大斜楔,210为支撑端盖,211为轴向位移液压缸,212为六辊辊架,213为垫板,214为圆柱凸起,3为压下组件,301为液压缸,302为压头,303为压力传感器,4为压左组件,5为底座,601为卷筒,602为串联电机,61为放卷卷筒组件,62为收卷卷筒组件,7为导向辊,8为电机驱动组件,9为支撑辊平衡组件,901为第一平衡梁,902为第二平衡梁,903为弹簧导位杆,904为锁止件,905为平衡弹簧;1.1为第一减压阀,1.2为第二减压阀,2.1为第一插装阀,2.2为第二插装阀,2.3为第三插装阀,2.4为第四插装阀,2.5为第五插装阀,2.6为第六插装阀,3.1为第一伺服阀,3.2为第二伺服阀,4.1为第一电磁球阀,4.2为第二电磁球阀,5.1为第一溢流阀,5.2为第二溢流阀,6.1为第一压下缸,6.2为第二压下缸,7.1为第一内置位移传感器,7.2为第二内置位移传感器;1.3为第三减压阀,1.4为第四减压阀,4.3为第三电磁球阀,4.4为第四电磁球阀,5.3为第三溢流阀,5.4为第四溢流阀,7.3为第三内置位移传感器,7.4为第四内置位移传感器,8.1为第一液控单向阀,8.2为第二液控单向阀,8.3为第三液控单向阀,8.4为第四液控单向阀,8.5为第五液控单向阀,8.6为第六液控单向阀,9.1为第一比例换向阀,9.2为第二比例换向阀,10.1为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2为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5为第五减压阀,1.6为第六减压阀,4.5为第五电磁球阀,4.6为第六电磁球阀,5.5为第五溢流阀,5.6为第六溢流阀,5.7为第七溢流阀,7.5为第五内置位移传感器,7.6为第六内置位移传感器,8.7为第七液控单向阀,8.8为第八液控单向阀,8.9为第九液控单向阀,8.10为第十液控单向阀,9.3为第三比例换向阀,9.4为第四比例换向阀,11.1为第一横移液压缸,11.2为第二横移液压缸,12为换向阀;X为控制油管,P为主压力油管,T为主回油管,Y为泄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矩形框架101;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极薄带卷的两组卷筒组件和一组收取复合极薄带卷的卷筒组件;卷筒组件包括卷筒601以及用于驱动卷筒601工作的串联电机602,每个卷筒601靠近机架1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辊7,导向辊7转动连接在导向辊支座上。卷筒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1同侧的两组放卷卷筒组件1以及设置在机架另一侧的收卷卷筒组件2,两组放卷卷筒组件1上下对应设置,通过两组放卷卷筒组件1将卷积状态下的极薄带放开,并通过收卷卷筒组件2将复合极薄带卷积到卷筒601上。

机架1内部设置有上辊系组件21和下辊系组件22,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辊系组件21和下辊系组件22之间辊缝的压下组件3以及用于支撑平衡上辊系组件21的支撑辊平衡组件9;下辊系组件22包括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右工作辊201为平辊,左工作辊205为花纹辊,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直径相同且两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两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辊直径。

与位于下方放卷卷筒组件1相对应的导向辊7设置在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辊缝之间,对极薄带进行导向。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之间辊缝的压左组件4,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分别通过电机驱动组件8驱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上辊系组件21包括设置在矩形框架101内部的六辊辊系以及设置六辊辊系外侧的六辊辊架212,六辊辊架212的两侧设置有垫板213,每组垫板213分别与两组矩形框架101固定连接;六辊辊系包括上工作辊202、设置在上工作辊202上方且与之相切的两个第一中间辊203以及设置在两组第一中间辊203上方的三个第二中间辊204,上工作辊202和右工作辊201的轴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优化方案,六辊辊系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支撑端盖210,支撑端盖210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保持六辊轴向固定的圆柱凸起214;支撑端盖210上与两组第一中间辊203相对应的圆柱凸起214为轴向位移液压缸211。支撑端盖210在端盖内部设置在六个圆柱凸起214,六个圆柱凸起214的轴心分别与六辊轴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且圆柱凸起214的直径小于与之对应的辊子直径。

进一步优化方案,右工作辊20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工作辊轴承座206,左工作辊205的两端设置有左工作辊轴承座207,压左组件4包括设置在同一矩形框架101底端两侧之间的右工作辊轴承座206、左工作辊轴承座207以及设置在左工作辊轴承座207背离右工作辊轴承座206的一侧的小斜楔208和大斜楔209,小斜楔208和大斜楔209的相对面均为楔形面,矩形框架101靠近左工作辊205的一侧开设有容纳小斜楔208的凹槽,大斜楔209固定连接有斜楔位移液压缸301。

进一步优化方案,压下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101上的液压缸301,液压缸301的活塞杆贯穿矩形框架101固定连接有压头302,压头302连接有压力传感器303,压力传感器303与六辊辊架212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辊平衡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在六辊辊架212上的第一平衡梁901,两组矩形框架1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平衡梁902,第一平衡梁901固定连接有弹簧导位杆903的一端,弹簧导位杆903的另外一端贯穿第二平衡梁902固定连接有锁止件904,弹簧导位杆903在锁止件904和第二平衡梁902之间套接有平衡弹簧905。

工作过程:

步骤一:将一条极薄带缠绕在位于下方的放卷卷筒组件1的卷筒上,并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导向辊7,将极薄带的一端穿过右工作辊201和左工作辊205的辊缝后,再穿过右工作辊201与上工作辊202的辊缝,然后通过与收卷卷筒组件2相对应的导向辊7,将其固定到收卷卷筒组件2的卷筒601上。

步骤二:将另一条极薄带缠绕在位于上方的放卷卷筒组件1的卷筒601上,并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导向辊7,将该极薄带的一端穿过右工作辊201与上工作辊202的辊缝,然后通过与收卷卷筒组件2相对应的导向辊7,将其固定到收卷卷筒组件2的卷筒601上。

步骤三:调整两条极薄带的相对位置,使两条极薄带上下位置保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步骤四:根据极薄带初始厚度和压下量,利用压左组件4调节左工作辊205,使左工作辊205和右工作辊201之间的辊缝可以满足辊压条件,且左工作辊205为花纹辊,辊压后的极薄带上表面会有微型结构。

步骤五:根据两条极薄带的初始厚度和压下量,利用压下组件3调节六辊辊系,使上工作辊202和右工作辊201之间的辊缝可以满足轧制条件。

步骤六:调整电机转速,开启串联电机,为板带施加合适的张力,根据工艺中需求的速比,调整电机转速,启动电机驱动组件8,驱动左、右工作辊,进行辊压、轧制。

步骤七:轧机轧制出来的板带由板形仪测量板形,然后反馈后,通过液压缸211推动第一中间辊的横移来实现板形的控制。

参照图8-10,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复合极薄带的单边塔形辊系异步轧机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管组件、控制压下组件3工作的压下伺服液压系统和控制压左组件4工作的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油管组件包括控制油管X、主压力油管P、主回油管T、泄油管Y。

压下伺服液压系统包括结构均相同的第一压下液压系统和第二压下液压系统;第一压下液压系统包括与主回油管T连接的第一伺服阀3.1,第一伺服阀3.1连接有第一插装阀2.1、第二插装阀2.2和第三插装阀2.3;第一插装阀2.1、第二插装阀2.2、第三插装阀2.3分别与泄油管Y连接;第一插装阀2.1与主压力油管P之间连接有第一减压阀1,控制油管X和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球阀4.1,第一电磁球阀4.1分别与第二插装阀2.2、第三插装阀2.3连接;第二插装阀2.2和第三插装阀2.3分别与第一压下缸6.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第一压下缸6.1的有杆腔与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5.1;第一压下缸6.1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一内置位移传感器7.1。第一压下缸6.1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一压下缸6.1与第一伺服阀3.1通过第一内置位移传感器7.1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

第二压下液压系统包括第二减压阀1.2、第四插装阀2.4、第五插装阀2.5、第六插装阀2.6、第二伺服阀3.2、第二电磁球阀4.2、第二溢流阀5.2、第二压下缸6.2,所述第一压下液压系统和第二压下液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均相同。第二压下缸6.2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二内置位移传感器7.2。第二压下缸6.2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二压下缸6.2与第二伺服阀3.2通过第二内置位移传感器7.2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

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包括结构均相同的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和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包括主回油管T连接的第一比例换向阀9.1,第一比例换向阀9.1连接有第一液控单向阀8.1、第二液控单向阀8.2、第三液控单向阀8.3;控制油管X和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球阀4.3,第三电磁球阀4.3和泄油管Y均分别与第一液控单向阀8.1、第二液控单向阀8.2和第三液控单向阀8.3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8.1和主压力油管P之间连接有第三减压阀3,第一液控单向阀8.1分别与第二液控单向阀8.2、第三液控单向阀8.3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8.2和第三液控单向阀8.3分别与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通,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1的无杆腔与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5.3。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1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三内置位移传感器7.3。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1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1与第一比例换向阀9.1通过第三内置位移传感器7.3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

第一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和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均相同。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系统包括第四减压阀1.4、第四液控单向阀8.4、第二比例换向阀9.2、第五液控单向阀8.5、第六液控单向阀8.6、第四电磁球阀4.4、第四溢流阀5.4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2。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2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四内置位移传感器7.4。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2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二水平辊缝调整液压缸10.2与第二比例换向阀9.2通过第四内置位移传感器7.4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控制圆柱凸起211工作的横移液压系统,横移液压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横移液压系统和第二横移液压系统。

第一横移液压系统包括与主回油管T连接的第三比例换向阀9.3,第三比例换向阀9.3连接有第七液控单向阀8.7和第八液控单向阀8.8;控制油管X和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五电磁球阀4.5,第五电磁球阀4.5和主回油管T均分别与第七液控单向阀8.7和第八液控单向阀8.8连接;第七液控单向阀8.7和主压力油管P之间连接有第五减压阀5;第八液控单向阀8.8连接有第一横移液压缸11的无杆腔,第一横移液压缸11的无杆腔和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五溢流阀5.5;第一横移液压缸11.1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五内置位移传感器7.5。

第一横移液压系统和第二横移液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均相同。第二横移液压系统包括第六减压阀1.6、第九液控单向阀8.9、第四比例换向阀9.4、第十液控单向阀8.10、第二横移液压缸11.2、第六电磁球阀4.6和第六溢流阀5.6,第二横移液压缸11.2的活塞杆内部安装有第六内置位移传感器7.6。第一横移液压缸11和第二横移液压缸12上的两组有杆腔之间连接有换向油路,换向油路与主压力油管P之间连接有换向阀12,换向油路与主回油管T之间连接有第七溢流阀5.7。

第一横移液压缸11.1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一横移液压缸11.1与第三比例换向阀9.3通过第五内置位移传感器7.5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第二横移液压缸11.2活塞杆位移的精确控制需要第二横移液压缸11.2与第四比例换向阀9.4通过第六内置位移传感器7.6组成位置闭环进行在线动态调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热轧集装箱用钢宽度超极限的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