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文档序号:1901874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Inside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 是由 杉本浩一朗 远山孝生 于 2017-11-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包括:把手单元,其能通过将包括操作把手的操作构件可旋转地连接至把手基座而获得;以及线缆单元,其能通过将线缆装置的一端可移动地保持在线缆覆盖件上而获得,所述线缆装置被构造为将操作构件连接至固定于门装饰件的闩锁装置,其中线缆覆盖件具有形成在线缆导入边缘处的第一锁定部分以及形成在相对端边缘处的第二锁定部分,第一锁定部分以所述相对端边缘作为旋转端而可旋转地锁定至把手基座,第二锁定部分被弹性地锁定在围绕第一锁定部分旋转的状态,并且在线缆单元连接至把手单元的状态下,操作构件被锁定至形成在线缆装置的一端处的连接体。(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side handle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handle unit obtainable by rotatably connect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cluding an operating handle to a handle base; and a cable unit that can be obtained by movably holding one end of a cable device configured to connect the operating member to a latch device fixed to the door trim on a cable cover, wherein the cable cover has a first locking portion formed at a cable introduction edge and a second locking portion formed at an opposite end edge, the first locking portion is rotatably locked to the handle base with the opposite end edge as a rotation end, the second locking portion is elastically locked in a state of rotating around the first locking portion, and the operating member is locked to a connecting body formed at one end of the cable device in a state where the cable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handle unit.)

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1月1日、申请号为201780066106.3(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39636)、发明名称为“车辆内侧把手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其通过连接并入操作把手的把手单元和保持线缆装置的线缆单元而形成。

在专利文献1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中,通过将开锁器(操作把手)可旋转地连接至开门器罩(把手基座)而形成把手单元,并且通过将鲍登线缆(Bowden cable)(线缆装置)的一端保持在鲍登线缆连接壳体(线缆覆盖件)中形成线缆单元。

设置在线缆覆盖件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每个设置有弧形引导连杆,并且固定至线缆装置的末端的鲍登线缆钩(连接体)可移动地安装为使得其两端由引导连杆支撑。

在线缆单元连接至把手单元的状态下,形成在操作把手的腿部中的凹部(连接凹部)与直杆状连接体接合,并且随后,通过操作操作把手驱动线缆装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0-534589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中,为了确保连接凹部由于线缆单元和把手单元之间的连接操作而与连接体的接合,并确保连接体的平稳操作,需要在引导连杆在其上是打开的壁表面与操作把手的腿部之间以及在壁表面与连接体的两端之间设定一预定间隙,其值与连接位置等相对于操作把手的把手基座的公差相结合,并且因此所述值通常不小。

另一方面,由于难以将连接凹部接合在形成为直杆形状的连接体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因此可能导致连接体对操作把手的可跟随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从连接体的中心偏移的位置变为来自连接凹部的作用点时,除了对连接体的平移力之外还生成旋转力。结果,由于连接体以倾斜的姿态移动,在连接体的两端与引导连杆或引导连杆形成在其上的壁表面之间生成过大的滑动接触力,从而导致增大操作把手的操作力、自动返回失效、行程不足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中提高操作把手的操作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包括:把手单元,其中设置有连接凹部的操作把手能旋转地连接至把手基座;以及线缆单元,其连接至所述把手单元,同时保持操作力传输线缆的一端,在其中,内线缆可移动地插入到外线缆中。连接凹部在把手单元连接至线缆单元的状态下被锁定至形成在内线缆的末端处的连接体。连接体由实心旋转体形成,所述实心旋转体具有与作为旋转轴线的内线缆的轴线相交的直线,并且连接体具有从内线缆的轴线横向地突出并且具有从中心沿突出方向朝向两端逐渐减小的直径的形状。连接凹部包括与连接体的两个侧壁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夹持连接体的最大直径部分。

内侧把手装置通过连接操作力传输线缆7所连接的线缆单元8和操作把手3所连接的把手单元4而形成;在其中两者彼此连接的状态下,操作把手3的连接凹部2被锁定到形成在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末端处的连接体9;并且经由操作力传输线缆7通过操作操作把手3来远程地操作闩锁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体9形成为轴状旋转体,其具有与作为旋转中心的内线缆6的轴线相交的旋转轴线,并且具有在中心处最大且朝向两端沿旋转轴线方向逐渐减小的直径。操作把手3侧的连接凹部2包括与连接体9的两个侧壁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10,所述接触部分10夹持连接体9的最大直径部分,并且在其中连接凹部2被锁定到连接体9的状态下,通过连接凹部2的对旋转体的接触部分10生成朝向最大直径部分的力。

因此,连接体9总是位于连接凹部2的中心处,并且连接体9的操作由于连接体9的两端紧靠连接体9的支撑、以倾斜姿势的移动等而不会变得困难。

尽管连接体9可以形成为具有结合至其底表面的截头锥体的算盘珠形状,但是当形成凸状桶形时,由于横向操作力朝向最大直径部分逐渐增加,因此连接体9与连接的凹入部分2的可跟随性得到提高。

尽管连接凹部2仅需要构造为以指定宽度的线性形状或细绳形状接触连接体9,但如果连接凹部2的接触部分10由与连接体9的外周壁表面的曲率匹配的曲率表面形成并接触连接体9的对应部分的整个表面,则连接凹部2的壁表面大致在整个表面上与连接体9的周壁接触,使得连接体9对连接凹部2具有更高的可跟随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高操作把手的操作可靠性,以便提高连接体相对于操作把手的连接凹部的可跟随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a)是内侧把手装置的前视图。图1(b)是内侧把手装置的透视图。

【图2】图2是沿图1(a)中的线2A-2A截取的剖视图。

【图3】图3是沿图1(a)中的线3A-3A截取的剖视图。

【图4】图4(a)是把手单元的透视图。图4(b)是把手单元的前视图。

【图5】图5是示出了操作把手的顶视图。

【图6】图6(a)是锁定旋钮的侧视图。图6(b)是锁定旋钮的透视图。

【图7】图7(a)是从前面观察的线缆单元的透视图。图7(b)是线缆单元的前视图。

【图8】图8(a)是示出了图4(b)的线8A-8A的第一锁定部分的状态的图,其示出了线缆单元的连接过程被锁定。图8(b)是示出了图4(b)的线8A-8A的连接完成状态的图,其示出了线缆单元的连接过程。

【图9】图9(a)是示出了连接体的图。图9(b)是沿图9(d)的线9B-9B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连接体与连接凹部的连接过程。图9(c)是示出了图9(b)的连接完成状态的剖视图。图9(d)是沿图9(b)的线9D-9D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连接体与连接凹部的连接过程。图9(e)是示出了图9(d)的连接体和连接凹部的连接状态和连接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图10】图10(a)示出了图9(b)的变型的图。图10(b)是示出了图9(c)的变型的图。

【图11】图11(a)是沿图2的线11A-11A截取的剖视图。图11(b)是沿图3的线11B-11B截取的剖视图。

【图12】图12(a)是示出了内侧把手装置的附接期间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2(b)是示出了内侧把手装置的附接完成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将线缆单元8连接至把手单元4的内侧表面来形成内侧把手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基于对车辆的附接姿态,图1(a)中的左侧称为“前”,图1(a)中的前侧称为“外侧”,并且图1(a)中的后侧称为“内侧”。

如图4(a)和4(b)中所示,通过将操作把手3和锁定旋钮11围绕旋转中心(C)可旋转地连接至把手基座1而形成把手单元4。

如图5中所示,操作把手3包括手把部分3a和操作腿部部分3b,并且连接凹部2形成在操作腿部3b的自由端处,以锁定后面描述的连接体9。

操作把手3在图2和3中以实线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与以点划线所示的操作旋转位置之间围绕轴插入孔3c旋转,所述轴插入孔3c作为旋转中心(C)在手把3a和操作腿部3b之间的边界上是开口的,并且操作把手3通过图2和3中未示出的扭转弹簧朝向初始旋转位置偏置。

如图6(a)和6(b)中所示,锁定旋钮11形成有覆盖件11c,覆盖件11c延伸到铰接件11b的外周边缘,轴插入孔11a形成在铰接件11b上,并且类似于操作把手3的连接凹部112设置在铰接件11b的自由端处。锁定旋钮11在图2和3中以实线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和以点划线所示的操作旋转位置之间围绕作为旋转中心(C)的轴插入孔11a旋转。铰接件11b设置有沿平行于轴插入孔11a的方向突出的驱动突起部11d和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内线缆6通过其插入的线缆插入槽11e。

上述保持操作把手3和锁定旋钮11的把手基座1设置有通向门的内面板12的固定开口1a和用于锁定线缆单元8的第二锁定部分13的锁定开口1b,这将在后面描述。

另一方面,如图7(a)和7(b)中所示,通过将每个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一端保持在线缆覆盖件14上形成线缆单元8。如图9(a)中所示,通过使内线缆6以可移动方式插入通过外线缆5形成操作力传输线缆7;连接体9固定至内线缆6的末端;包括装配槽15a的端管15固定至外线缆5的末端。

如图7(a)和7(b)中所示,在线缆覆盖件14上,连接体引导凹部17形成在沿外侧方向突出并彼此相对的引导壁16之间。在线缆单元8连接至把手单元4的状态下,两组连接体引导凹部17形成为对应于把手单元4的锁定旋钮11和操作把手3。

连接体引导凹部17形成为具有略大于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连接体9的两个端部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宽度尺寸,并且在每个引导壁16上形成具有长孔形状的引导孔16a。每个引导孔16a形成为弧形形状,其与操作把手3的对应的连接凹部2和把手单元4的锁定旋钮11的移动轨迹相匹配。

线缆覆盖件14设置有线缆夹持件14a和在后侧上位于线缆夹片14a后方的线缆保持部分14b,并且通过将外线缆5的前端装配到线缆保持部分14b中并将线缆夹持件14a插入到端管15的装配槽15a中而使操作力传输线缆7安装在线缆覆盖件14上的预定位置处。

从外线缆5拉出的内线缆6的连接体9的引导突出部9a(将在后面描述)可移动地装配到引导孔16a中。为了将连接体9的引导突出部9a引入到引导孔16a中,引入开口16b形成在引导壁16上。

每个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另一端(如上所述,其一端保持在线缆覆盖件14上)预先连接至固定到门的闩锁装置18。在图7(b)中,对应于下部部分中所示的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传输线缆7连接至闩锁装置18的闩锁操作部分18a,并且对应于在上部部分中所示的锁定旋钮11的操作力传输线缆7连接至闩锁装置18的锁定操作部分18b。在该状态下,锁定操作部分18b保持在解锁状态,并且当给出对闩锁操作部分18a的输入时,执行闩锁释放操作,锁定操作部分18b转换到锁定状态,并且之后,经由对闩锁操作部分18a的操作来禁止闩锁释放操作。

驱动件17a设置在连接体引导凹部17的对应于锁定旋钮11的一侧。如图7(a)和7(b)中所示,驱动件17a设置成屋檐形状,使得其边缘沿连接体引导凹部17的中心侧边缘定位。

第二锁定部分13和第一锁定部分19设置在线缆覆盖件14的前端和后端处。第二锁定部分13通过从线缆覆盖件14的前端边缘的内侧表面向后延伸并且然后延伸到外侧而形成为钩形,其中其末端向后突出。第二锁定部分13形成为可弹性地变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覆盖件1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以使用其弹性。

第一锁定部分19设置成以便从线缆覆盖件14的后端边缘突出到外侧,并且形成有从其自由端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如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锁定部分19在连接操作期间形成把手单元4的旋转中心,并且形成为具有适当的容积以便不容易弹性地变形或断开。

通过将第一锁定部分19从内侧锁定至把手基座1的后端边缘然后在图8(a)中逆时针旋转来执行如上所述形成的线缆单元8与把手单元4的连接。

如上所述,当操作力传输线缆7预先连接至闩锁装置18时,连接至保持在非输入状态的闩锁操作部分18a的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连接体9保持在闩锁操作部分18a的非输入对应位置处,其对应于由扭转弹簧偏置的操作把手3的初始旋转位置,因此连接体9根据线缆单元8的旋转操作装配到操作把手3的连接凹部2中。

另一方面,其旋转位置不是由把手单元4单独地调节的锁定旋钮11由驱动突出部和驱动件17a引导到装配位置,使得连接体9保持在由锁定操作部分18b的状态唯一确定的位置处。

也就是说,在闩锁装置18的锁定操作部分18b保持在解锁位置处的本实施例中,当锁定旋钮11在线缆单元8的旋转操作期间不处于初始旋转位置处时,驱动件17a与驱动突出部接触,以将锁定旋钮11移动到初始旋转位置,然后连接体9装配到锁定旋钮11的连接凹部2中。

当线缆单元8如上所述相对于把手单元4旋转时,线缆单元8的第二锁定部分13最终弹性地锁定至把手基座1的锁定开口1b以完成两者的连接操作。锁定开口1b设置在从把手单元4的表面可见的位置处,并且如图1(b)和图8(b)中所示,由于第二锁定部分13的表面在连接状态下从锁定开口1b暴露到表面,因此仅通过观察暴露状态可以检测不完全锁定状态,并且由于锁定失效引起的线缆单元8的脱离可以被完全防止。

图9(a)至9(e)示出了上述连接体9和连接凹部2的细节。如上所述,连接体9固定至操作力传输线缆7的内线缆6的末端,并且保持在线缆覆盖件14上,使得从两个端面突出的引导突出部9a可移动地插入到线缆覆盖件14的引导孔16a中。

连接体9是通过使用作为生成线的弧形并使弧形围绕旋转轴线(CR)而形成的桶形实心旋转体,其中,该旋转轴线在弧形所属的表面上偏离弧形的中心,连接体9具有厚的中心部分以及具有朝向两端逐渐减小的直径,并且通过将引导突出部9a布置在旋转轴线(CR)上而形成。

另一方面,连接凹部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图9(d)中的上下方向)上开口的具有曲率表面的凹口形状,所述曲率表面的内壁与上述连接体9的周壁重合。

根据上述构造,当线缆单元8连接至把手单元4时,在连接体9的最大曲率部分(即,其宽度方向中心)与连接凹部2的宽度方向中心不重合的情况下,连接体9沿宽度方向获得来自连接凹部2的周壁的操作力,因此其外周壁表面移动到与连接凹部2的内周壁紧密接触的位置。因此,连接体9沿连接凹部2的移动方向跟随连接凹部2移动,并因此完全沿连接凹部2的移动方向移动而不倾斜地移动,这防止了行程损耗的发生,或者由于连接体9的端部表面与支撑连接体9的引导壁16接触而引起的操作力损耗。

具体而言,如图9(b)、11(a)和11(b)中所示,由于操作把手3的操作腿部3b或锁定旋钮11的铰接件11b构造为进入引导壁16之间以驱动连接体9,并且在连接体9通过形成在操作腿部3b等上的连接凹部2被引导到操作腿部3b等的中心的本实施例中,连接体9的端面与引导壁16的接触可以可靠地防止。

尽管连接体9在以上描述中形成为桶形,如图10(a)和10(b)中所示,但是连接体9可形成为适当的形状,只要其具有具有高的中心且具有朝向两端逐渐减小的直径的形状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凹部2对连接体9的接触部分10形成为相对于连接体9与对应部分的整个表面接触,但是也可以构造为使得连接凹部2的一部分在其间具有中心的多个位置处以条带形状与连接体9接触,如图10(a)和10(b)中所示。

如上所述,其中线缆单元8连接至把手单元4的内侧把手装置固定在夹持在门的内面板12和门装饰件20之间的状态,如图2、3、和1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内侧把手装置预先并入到门装饰件20中,然后将紧固元件(未示出)拧紧到装配到把手基座1的固定开口1a中的门装饰件20的固定部分20a中来执行内侧把手装置的固定操作。

在门装饰件20被固定的状态下,如图3中所示,从把手基座1的内侧突出的定位突出部1c装配到内面板12的定位孔12a中并且相对于内面板12定位,并且当操作把手3或锁定旋钮11在该状态下旋转时,装配到每个连接凹部2的连接体9被驱动,并且闩锁装置18可以被远程地操作。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本申请基于2016年11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14078,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此,将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的实施例的特征简要地总结并列出为以下的[1]至[4]。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包括:

把手单元(4),其能通过将包括操作把手(3)的操作构件可旋转地连接至把手基座(1)而获得;以及

线缆单元(8),其能通过将线缆装置的一端可移动地保持在线缆覆盖件(14)上而获得,所述线缆装置被构造为将所述操作构件连接至固定于门装饰件(20)的闩锁装置(18),其中

所述线缆覆盖件(14)具有形成在线缆导入边缘处的第一锁定部分(19)以及形成在相对端边缘处的第二锁定部分(13),

所述第一锁定部分(19)以所述相对端边缘作为旋转端而可旋转地锁定至所述把手基座(1),

所述第二锁定部分(13)被弹性地锁定在围绕所述第一锁定部分(19)旋转的状态,并且

在所述线缆单元(8)连接至所述把手单元(4)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构件被锁定至形成在所述线缆装置的一端处的连接体(9)。

[2]根据上述[1]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操作构件包括锁定旋钮(11),

其中,所述把手单元(4)的操作把手(3)被朝向初始旋转位置偏置,并且

其中,所述锁定旋钮(11)和所述线缆覆盖件(14)设置有驱动突起部(11d),所述驱动突起部被构造为在连接至所述线缆单元(8)时与所述锁定旋钮(11)接触并将所述锁定旋钮(11)移动至与所述连接体(9)的可锁定位置。

[3]根据上述[1]或[2]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线缆覆盖件(14)设置有标记用突部,所述标记用突部被构造为在与所述把手基座(1)的连接完成时从所述把手单元(4)的表面向可见位置暴露。

[4]根据上述[3]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锁定部分(13)具有钩形形状,所述钩形形状被构造为锁定至设置在所述把手基座(1)上的锁定开口(1b),并且

其中,所述钩形形状被构造为在所述线缆单元(8)连接至所述把手单元(4)时从所述把手基座(1)的锁定开口(1b)暴露,以用作所述标记用突部。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内侧把手装置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至门面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锁定部分(13)在固定到门上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被限制在解锁方向上移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把手基座

2 连接凹部

3 操作把手

4 把手单元

5 外线缆

6 内线缆

7 操作力传输线缆

8 线缆单元

9 连接体

10 接触部分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紧急解锁装置、车门紧急解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