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文档序号:1930408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Air guide structure for engine and vehicle body ) 是由 林健明 赵向阳 高宏亮 胡浍泳 于 2021-09-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包括护罩和导风板,护罩固定设置并设有第一窗口,第一窗口与散热器对应设置;导风板固定设置并与护罩间隔设置,导风板设有与第一窗口对应的第二窗口,第二窗口的上部低于第一窗口的上部,第二窗口的下部高于第一窗口的下部。护罩的第一窗口与散热器对应,而导风板的第二窗口能够使空气进入并到达第一窗口,以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带走;由于第二窗口的上部低于第一窗口的上部,而第二窗口的下部高于第一窗口的下部,从而使经过第二窗口的空气几乎能够全部或大部分进入第一窗口并进一步到达散热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导入散热器的空气量,提高了对散热器的散热冷却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guide structure for an engine and a vehicle body, wherein the air guide structure for the engine comprises a protective cover and an air guide plate,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fixedly arranged and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ow, and the first window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a radiator; the air deflector is fixedly arranged and is arranged at intervals with the protective cover, the air deflecto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window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window,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window is lower tha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window,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window is higher tha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window. The first window of the shield corresponds to the radiator, and the second window of the air deflector can enable air to enter and reach the first window so as to take away heat on the radiator; becaus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window is lower tha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window,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window is higher tha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window, the air passing through the second window can almost completely or mostly enter the first window and further reach the radiator,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air quantity led into the radiator and improv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and cooling effects of the radiator.)

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背景技术

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发动机通常分为风冷发动机和水冷发动机。风冷发动机是指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发动机,风扇使空气高速流经散热片的表面,带走发动机散出的热量,使发动机冷却。不同于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指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发动机,水泵使水流经发动机和散热器,车体(如摩托、汽车等)在行驶过程中,利用迎风气流或通过风扇冷却流经散热器的水,使发动机冷却。

对于水冷发动机,由于热量是通过水带走的,而水的热量是通过流经散热器的气流带走的,因此,气流对散热器的冷却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然而,传统导风结构的导风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使足够的气流进入散热器,难以满足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对散热器的冷却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该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能够导入较多的气流进入散热器,以保证到达散热器的空气量,提高散热效果;该车体采用前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散热效果更好,保证发动机的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包括:

护罩,所述护罩固定设置并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与散热器对应设置;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并与所述护罩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板设有与所述第一窗口对应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上部低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上部,所述第二窗口的下部高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下部。

上述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护罩的第一窗口与散热器对应,而导风板的第二窗口能够使空气进入并到达第一窗口,以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带走;由于第二窗口的上部低于第一窗口的上部,而第二窗口的下部高于第一窗口的下部,从而使经过第二窗口的空气几乎能够全部或大部分进入第一窗口并进一步到达散热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导入散热器的空气量,提高了对散热器的散热冷却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设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均朝所述护罩的一侧延伸设置并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的上部,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的下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距在朝向所述护罩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所述内凹部朝所述护罩的一侧延伸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所述内凹部形成所述导流通道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罩设有第三边缘部和第四边缘部,所述第三边缘部和所述第四边缘部均沿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沿设置,所述第三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上部,所述第四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下部;所述第三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上方,所述第四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边缘部具有前边缘部,所述前边缘部位于所述第三边缘部的朝向所述导风板的一侧;所述前边缘部在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上朝上部倾斜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边缘部具有后边缘部,所述后边缘部位于所述第四边缘部的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所述后边缘部在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上朝上部倾斜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均位于所述前边缘部的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罩设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窗口内;

所述导风条的朝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均处于同一平面并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面间隔平行设置。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体,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

上述车体,采用前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使得导风效果更好,进入散热器的空气量更多,进而使得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去除导风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护罩与散热器的装配截面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护罩;110、第一窗口;120、导风条;130、第三边缘部;131、前边缘部;140、第四边缘部;141、后边缘部;200、导风板;210、第二窗口;220、第一边缘部;230、第二边缘部;240、内凹部;250、导流通道;300、散热器;40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水冷发动机的箱体400如曲轴箱或箱壳设有风扇组件和散热器300,水在水泵的驱动下流经散热器300,以带走发动机上的热量;同时,风扇组件产生气流,并将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带走,水不断循环,从而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断带走,实现对发动机的散热和冷却。

请参照图1,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包括护罩100和导风板200,其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护罩100固定设置并设有第一窗口110,所述第一窗口110与散热器300对应设置。

第一窗口110开设在护罩100上,用于导入空气到散热器300上,以对散热器300的扁管或翅片进行散热,带走散热器300上的热量。

可选地,护罩100固定在散热器300上。当然,护罩100也可以固定在风扇组件上,如风扇组件包括风扇罩和风扇轮,风扇轮在风扇罩内转动并将第一窗口110处的空气吸附到散热器300上。因此,护罩100和风扇轮位于散热器300的相对两侧。该种情况下,护罩100固定到风扇组件的风扇罩上。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200固定设置并与所述护罩100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板200设有与所述第一窗口110对应的第二窗口210,所述第二窗口210的上部低于所述第一窗口110的上部,所述第二窗口210的下部高于所述第一窗口110的下部。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上部和下部可以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在发动机安装之后,车体行驶过程中,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流动。由于第二窗口210的上部低于第一窗口110的上部,第二窗口210的下部高于第一窗口110的下部,从而使得水平方向上流动的空气能够全部或大部分都进入到第一窗口110并进一步到达散热器300,从而通过大量的空气流动实现将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带走的效果。

该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护罩100的第一窗口110与散热器300对应,而导风板200的第二窗口210能够使空气进入并到达第一窗口110,以将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带走;由于第二窗口210的上部低于第一窗口110的上部,而第二窗口210的下部高于第一窗口110的下部,从而使经过第二窗口210的空气几乎能够全部或大部分进入第一窗口110并进一步到达散热器300,从而大大提高了导入散热器300的空气量,提高了对散热器300的散热冷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导风板200设有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所述第一边缘部220和所述第二边缘部230均朝所述护罩100的一侧延伸设置并形成导流通道250,所述导流通道250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210。

如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窗口110的右侧布置有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均朝护罩100所在的左侧方向延伸,也即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均大致呈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上下间隔设置形成导流通道250,行驶过程中,空气通过导流通道250进行流动,而导流通道250的末端处于第二窗口210,从而将空气导入第二窗口210并进一步经由第一窗口110到达散热器300。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大致呈凸缘条设置,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之间的区域大致形成一个风道,即导流通道25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第一边缘部2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210的上部,所述第二边缘部23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210的下部,所述第一边缘部220和所述第二边缘部230之间的间距在朝向所述护罩100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

如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缘部220的左端延伸到第二窗口210的上部,第二边缘部230的左端延伸到第二窗口210的下部,且可以看到,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之间的间距在从右往左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也即:导流通道250在朝向第二窗口210的方向上呈逐渐变大设置,直至到达第二窗口210,以使更多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窗口210导入第一窗口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导风板200设有内凹部240,所述内凹部240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220和所述第二边缘部230之间,所述内凹部240朝所述护罩100的一侧延伸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窗口210,所述内凹部240形成所述导流通道250的侧壁。

如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之间设有内凹部240,内凹部240朝导风板200的内侧凹设,以形成朝护罩100所在方向的沟槽,该沟槽延伸至第二窗口210,而该内凹部240形成了导流通道250的侧壁,空气沿着该沟槽朝第二窗口210的位置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护罩100设有第三边缘部130和第四边缘部140,所述第三边缘部130和所述第四边缘部140均沿所述第一窗口110的边沿设置,所述第三边缘部130位于所述第一窗口110的上部,所述第四边缘部140位于所述第一窗口110的下部;所述第三边缘部130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部220的上方,所述第四边缘部140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部230的下方。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窗口110大致呈矩形设置并开设在护罩100的中部,第一窗口110的左侧边沿、上侧边沿和下侧边沿均设有边缘条,右侧边沿考虑到对应着导风板200的缘故因而未设置边缘条。其中,上侧的边缘条为第三边缘部130,下侧的边缘条为第四边缘部140。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边缘部220大致处于第三边缘部130的下方,第二边缘部230大致处于第四边缘部140的上方。如此设置,使得通过第二窗口210导向至护罩100的空气尽可能的被第三边缘部130和第四边缘部140进一步导入到第一窗口110内,避免流失到周边区域,提高空气的导入量。

可选地,第一边缘部220、第二边缘部230、第三边缘部130和第四边缘部140大致呈水平延伸设置,且第一边缘部220、第二边缘部230、第三边缘部130和第四边缘部140的水平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如此设置,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所在的水平延伸线大致在第三边缘部130和第四边缘部140所在的水平延伸线之间,使得气流平行移动的导向至散热器300,相比较多弯曲路径的导流方式,导入的空气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对散热器3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三边缘部130具有前边缘部131,所述前边缘部131位于所述第三边缘部130的朝向所述导风板200的一侧;所述前边缘部131在远离所述导风板200的方向上朝上部倾斜延伸设置。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边缘部130的右侧具有前边缘部131,前边缘部131的右侧朝下侧倾斜延伸,但前边缘部131的右侧高于第一边缘部220。如此设置,使得通过导流通道250进入第二窗口210的气流在进一步进入第一窗口110的时候,能够通过前边缘部131的阻挡保证不会朝外侧溢出,实现气流几乎全部都进入第一窗口110的效果,增加导风量。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边缘部130整体呈水平延伸,而第三边缘部130的朝向导风板200一侧的前边缘部131则逐渐朝下侧倾斜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四边缘部140具有后边缘部141,所述后边缘部141位于所述第四边缘部140的远离所述导风板200的一侧;所述后边缘部141在远离所述导风板200的方向上朝上部倾斜延伸设置。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边缘部140的左侧具有后边缘部141,后边缘部141朝后上方倾斜延伸,也即:后边缘部141朝前下方倾斜延伸,而朝前下方延伸指朝导风板200的一侧并朝下方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当空气通过导流通道250经由第二窗口210进入第一窗口110时,后边缘部141能够进一步将可能要到达第一窗口110外侧的空气流导流入第一窗口110内,从而提高进风量,保证大量的空气能够到达散热器300,起到对散热器300的散热冷却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边缘部220和所述第二边缘部230均位于所述前边缘部131的前方。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缘部220的后部和第二边缘部230的后部均处于前边缘部131的右侧。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导风板200和护罩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另一方面也使得行驶过程中的空气在流经第二窗口210后就直接到达第一窗口110的区域,避免流经第二窗口210后的空气流失。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前和后是指行驶方向的前和后,如发动机安装在摩托车上,摩托车的行驶方向的前方为前,后方为后。因此,导风板200在前方,护罩100在后方,而从侧方视角查看时,第一边缘部220和第二边缘部230均处于前边缘部131的前方。而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相对摩托车朝后方流动,从而沿着导风板200上的导流通道250进入第二窗口210并进一步进入第一窗口110,最终经由第一窗口110到达散热器300,以将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带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护罩100设有导风条120,所述导风条120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窗口110内。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护罩100的中部开设第一窗口110,第一窗口110内设置多个导风条120,多个导风条120呈间隔平行设置,相邻导风条120之间形成导风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

如图2所示,第一窗口110大致开设在护罩100的中部,由于导风条120及散热器的300的存在,使得标示第一窗口110的箭头指示困难。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虽然标示第一窗口110的箭头仅指示在两个导风条120之间,但应该理解为所有导风条120所在的空窗区域均为第一窗口110,正是由于第一窗口110的存在,才使得多个导风条120布置在第一窗口110上,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条120的板面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120的板面在具体布置的时候,使布置后的导风条120在对空气导向的时候,大致呈相对垂直的导入气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导风条120的朝向所述散热器300的一端均处于同一平面并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散热器300的散热面间隔平行设置。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有的导风条120的朝向散热器300的一端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且该平面与散热器300的散热器300大致平行并具有一定的间隔。如此设置,使得经过第一窗口110后进入散热器300的不同区域的风量大致相当,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起到更加均衡的散热。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风条120的朝向散热器300的一端均处于同一平面,使导风条120的尺寸不相同。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体,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

该车体采用前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使得导风效果更好,进入散热器300的空气量更多,进而使得对散热器300的散热效果更好,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

可选地,该车体可以是摩托车,可以是踏板式摩托车,且采用的发动机为水冷式发动机,以通过护罩100和导风板200的作用保证进风量,从而提高对发动机的散热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方向盘换挡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