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

文档序号:1933988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 (Down-lead sliding connection device of wind generating set ) 是由 阮庆洲 于 2021-10-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碳刷组件及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连接。碳刷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导电环体滑动连接。输入端子组装于安装底座,包括多组配接结构。多组配接结构供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输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输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wind generating set&#39;s downlead sliding connection device, including installation base, carbon brush subassembly and the input terminal who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downlead terminal. The mounting base is used for being connected with the wind generating set. The carbon brush assembly is fixed on the mounting base and is used for being in sliding connection with the conductive ring body of the wind generating set. The input terminal is assembled on the mounting base and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matching structures. The multiple groups of matching structures are used for selecting and matching the down lead terminals of different models. By the arrangement, the down lead terminals of various types can be selectively matched and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multiple groups of matching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down lead sliding connection device is improved. And moreover, the input terminal tends to be standardized by arranging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matching structures, so that different transition resistances are avoid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put terminal is improved, and the risk of damage of the wind generating set caused by lightning stroke is reduced.)

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加,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和风机叶片的高度也随之增高,从而使风力发电机组遭遇雷击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目前的风力发电机组在变桨系统的防雷方面,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有扭缆连接、电缆通过穿墙套管引到轴承碳刷连接、以及使用碳刷到变桨轴承上导走雷电流等。当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时,防雷装置中的引下线会出现不同的引下线端子的需求,从而要求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需要根据出现不同的引下线端子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配接结构,而相关技术中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兼容性比较差,无法兼容多型号引下线端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兼容多型号的引下线端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其中,包括:

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连接;

碳刷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导电环体滑动连接;及

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组装于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多组配接结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供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

可选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包括第一配接结构、第二配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配接结构形成为所述第二配接结构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还包括第三配接结构,所述第三配接结构包括多个子配接结构,所述多个子配接结构围绕在所述第一配接结构和所述第二配接结构的外围。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配接结构呈矩形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接结构包括单个设置的第一子配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配接结构包括呈直线排布的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底板和放电尖端部,其中所述放电尖端部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形成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与所述底板垂直相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对称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放电尖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碳刷组件包括第一碳刷件和第二碳刷件,所述第一碳刷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碳刷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沿着所述放电尖端部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底板的末端;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沿着所述放电尖端部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底板的末端;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放电尖端部之间留有第一放电间隙;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放电尖端部之间留有第二放电间隙。

可选的,所述放电尖端部的末端形成有至少一个尖角,所述尖角的度数值小于60°;和\或

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放电尖端部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对称中心线分布。

可选的,所述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导向部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部件的中部设有通孔,用于供引下线贯穿,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且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输入端子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对称中心线分布;和\或

所述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输入端子所在的一侧表面,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对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所述安装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中间区域。

本申请提供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碳刷组件及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输入端子组装于安装底座,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输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输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输入端子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的仰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输入端子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输入端子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输入端子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安装底座的俯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安装底座的左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安装底座右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碳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安装支撑座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安装支撑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碳刷组件及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连接。碳刷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导电环体滑动连接。输入端子组装于安装底座,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

本申请提供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碳刷组件及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输入端子组装于安装底座,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输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输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包括安装底座2、碳刷组件3及用于连接引下线端子的输入端子4。安装底座2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连接。输入端子4组装于安装底座2,包括多组配接结构5,多组配接结构5供不同型号的引下线端子择一配接。也就是说,不同规格的引下线端子,可以与多组配接结构5中相匹配的其中之一配接,由此实现引下线端子与输入端子4的连接。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5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5,使输入端子4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输入端子4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端子4的材质包括热浸镀锌钢或不锈钢。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端子4的长度值为75mm,宽度值为70mm,厚度值为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包括导向部件21,设于底板9上,导向部件21的中部设有通孔22,用于供引下线贯穿,与输入端子4连接,且导向部件21与输入端子4沿第一安装板12与第二安装板13的对称中心线分布。引下线端子穿设通孔22后连接在输入端子4。导向部件21的通孔可以周向限定引下线的位置,防止引下线发生移位的幅度大,造成损坏。在水平方向上,导向部件21的中心线与输入端子4的中心线基本重合,这样导向部件21与输入端子4基本对齐,使得引下线端子穿设通孔22后,方便与输入端子4连接。

图2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4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4的仰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4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4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结合图2-图5所示,多组配接结构5包括第一配接结构6、第二配接结构7,其中第一配接结构6形成为第二配接结构7的一部分。第一配接结构6用于与一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配接(如图3所示)。第二配接结构7用于与第二种型号的引下线端子配接(如图4所示)。第二配接结构7中包括第一配接结构6,以减小第二配接结构7占用输入端子4上表面的面积,使输入端子4上表面更加简洁,且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6包括第一连接孔90,设于输入端子4的上表面,该第一连接孔90是型号为M12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范围值为18mm~20mm。另外,该螺纹孔的深度小于输入端子4的高度。若引下线端子为O型孔端子42时,则该O型孔端子42与第一连接孔9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7包括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若引下线端子为双O型孔端子43时,则该双O型孔端子43与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孔91也设于输入端子4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孔90的型号相同。如此,第一配接结构6和第二配接结构7的设置结构简单,连接引下线端子的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90与第二连接孔91的中心距为40mm,使适配双O型孔端子43的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6包括第一螺柱。O型孔端子42套设于第一螺柱后,通过螺母紧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7包括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双O型孔端子43套设于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后,通过螺母紧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6包括单个设置的第一子配接结构。第一子配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90,用于与O型孔端子42适配。此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90,可以实现与O型孔端子42的连接,结构设置简单,连接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7包括呈直线排布的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第一连接孔90与第二连接孔91呈直线排布,以与双O型孔端子43适配,使第二配接结构7与双O型孔端子43连接效果好。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端子4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十连接孔41。该多个第十连接孔41与底板之间通过第四紧固件(图中未显示)连接。该第四紧固件(图中未显示)为M8螺栓、螺母及垫片组合体,其中螺栓的长度范围值为16mm~20mm。

图6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输入端子4与引下线端子连接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多组配接结构5还包括第三配接结构8,第三配接结构8包括多个子配接结构,多个子配接结构围绕在第一配接结构6第二配接结构7的外围。此实施例中,多个配接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三连接孔92,用于与市面上的四孔型片状端子44适配,使第三配接结构8与四孔型片状端子44连接效果好,由此实现输入端子4与四孔型片状端子44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子配接结构呈矩形排布。由于四孔型片状端子44包括呈矩形排布的四个连接孔,因此,此实施例中的多个配接子结构包括的多个第三连接孔92也呈矩形排布,以与四孔型片状端子44适配,使第三配接结构8与四孔型片状端子44连接效果好,从而使输入端子4与四孔型片状端子44连接更加稳固。

图7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安装底座2的俯视图。图8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安装底座2的左视图。图9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安装底座2右视图。结合图7-图8所示,安装底座2包括底板9和放电尖端部10,其中放电尖端部10形成于底板9的一端,与底板9形成一体式结构。在碳刷组件3失效的情况下,放电尖端部10用于雷电流放电。此实施例中,放电尖端部10位于底板9的端部,与底板9呈一体结构。也就是说,放电尖端部10与底板9之间没有通过任何连接件连接,避免放电尖端部10与底板9之间的接触面发生腐蚀现象,进而造成放电尖端部10与底板9接触产生的电阻增大的问题,提高放电尖端部10的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底座2的材质包括热浸镀锌钢或不锈钢。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底座2的厚度范围值为2mm~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9包括多个第六连接孔33。底板9通过多个第六连接孔33与安装支撑座23连接。第六连接孔33的孔径范围值为φ6.5mm~φ9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孔径为9mm。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六连接孔33之间的间距范围值为50mm~70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间距为60mm。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六连接孔33与底板9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38连接。该第一紧固件38为M8螺栓、螺母及垫片组合体,其中螺栓的长度范围值为16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9包括多个第七连接孔34。底板9通过多个第七连接孔34与导向部件21连接。该第七连接孔34的孔径范围值为φ5.5mm~φ6.5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孔径为6.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七连接孔34之间的间距范围值为50mm~70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间距为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七连接孔34的数量为1个、2个、3个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七连接孔34与底板9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39连接。该第二紧固件39为M6螺栓、螺母及垫片组合体,其中螺栓的长度范围值为70mm~8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9包括多个紧固槽35。底板9通过多个紧固槽35与输入端子4连接。紧固槽35是两端呈圆弧状的长条形槽,如此,扩大输入端子4安装在底板9上的范围,从而能够与多个第十连接孔41匹配连接,使输入端子4与底板9的紧固效果好。该长条形槽的长度范围值为40mm~60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长度为50mm。长条形槽的宽度范围值为6.5mm~9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宽度为8.6mm。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紧固槽35之间的间距范围值为40mm~60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间距为5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紧固槽35的数量为1个、2个、3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尖端部10的末端形成有至少一个尖角11,尖角11的度数值小于60°。此实施例中,将放电尖端部10的末端设置成尖角状,使得放电尖端部10的尖角11处的面积较小,能容纳的电荷较少。然而,当放电尖端部10处具有雷电流时,尖角11处会聚集大量的电荷,使得尖角11处更易发生放电现象,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尖角11的度数值小于60°,使得电荷更易到达尖角11出聚集,尖端放电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尖角11的数量包括2个、3个、4个、5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端子4与放电尖端部10沿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的对称中心线分布。也就是说,在水平方向上,输入端子4的中心与放电尖端部10的中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输入端子4引入引下线端子的电荷,更加快速地聚集到放电尖端部10处,从而使得放电尖端部10的尖角11处更易发生放电现象,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底座2包括与底板9垂直相接的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对称设于底板9的两侧。放电尖端部10位于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之间。第一安装板12与第二安装板13相对连接于底板9的两侧,且均与底板9呈一体结构,用于组装碳刷组件3。放电尖端部10位于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之间的中间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尖角11超出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的外沿2mm~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尖角11所在的三角形的底边高度大于25mm。如此设置,使尖端放电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2包括多个第八连接孔36。第一安装板12通过多个第八连接孔36连接第一碳刷件14。该第八连接孔36的孔径值为φ9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八连接孔36至少包括三个,其中前端的第八连接孔36与中间的第八连接孔36的间距范围值为35mm~45mm。中间的第八连接孔36与后端的第八连接孔36的间距范围值为50mm~70mm,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间距为60mm。如此设置,以与第一碳刷件14上的连接孔匹配,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12与第一碳刷件14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13包括多个第九连接孔37。第二安装板13通过多个第九连接孔37连接第二碳刷件15。多个第九连接孔37的结构和尺寸与多个第八连接孔36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八连接孔36与第一安装板12之间,以及多个第九连接孔37与第二安装板13之间通过第三紧固件40连接。该第三紧固件40为M8螺栓、螺母及垫片组合体,其中螺栓的长度范围值为30mm~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2的一端沿着放电尖端部10的方向凸出于底板9的末端。第二安装板13的一端沿着放电尖端部10的方向凸出于底板9的末端。第一安装板12与放电尖端部10之间留有第一放电间隙16。第二安装板13与放电尖端部10之间留有第二放电间隙17。此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板12与放电尖端部10之间留有空隙,以及在第二安装板13与放电尖端部10之间留有空隙。这样,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2上的第一碳刷件14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3上的第二碳刷件15,与放电尖端部10互不接触,有利于第一碳刷件14和第二碳刷件15将传输到底板9上的电荷引入大地,或者有利于放电尖端部10的放电效果。

图10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碳刷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10所示。碳刷组件3固定于安装底座2,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导电环体滑动连接,将传输到底板9上的电荷引入大地,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碳刷组件3包括第一碳刷件14和第二碳刷件15,第一碳刷件14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2背向第二安装板13的一侧,第二碳刷件15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3背向第一安装板12的一侧。第一安装板12用于安装第一碳刷件14。第二安装板13用于安装第二碳刷件15。第一碳刷件14与第二碳刷件15均背向放电尖端部10设置,使得第一碳刷件14和第二碳刷件15转动时,不接触放电尖端部10,提高第一碳刷件14与第二碳刷件15的可靠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碳刷件15,以提高过流能力,使将电荷引入大地的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碳刷件14和第二碳刷件15均包括碳刷盒18及安装于碳刷盒18内的碳刷本体19和压簧20,其中碳刷本体19通过压簧20固接于碳刷盒18内,用于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导电环体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碳刷盒18包括安装凹槽26、第一腔体27及第二腔体28,其中第一腔体27位于安装凹槽26和第二腔体28之间。安装凹槽26与安装底座2接触连接。碳刷本体19安装于第一腔体27内。压簧20安装于第二腔体28内。压簧20的前端簧卷29压至碳刷本体19的后端。碳刷本体19在磨损的过程中,压簧20的前端簧卷29自动往前产生恒定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7的尺寸与碳刷本体19的尺寸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碳刷件14包括连接于碳刷本体19的尾端出线端子30。尾端出线端子30包括U型槽31。第一碳刷件14通过U型槽31与第一安装板12连接。U型槽31形成雷电流的输入端口。同样地,第二碳刷件15也包括尾端出线端子,并通过尾端出线端子的U型槽与第二安装板1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尾端出线端子30包括从碳刷本体19引出的至少两根铜线32。该铜线32的截面积大于等于16㎡。

图11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安装支撑座23的俯视图。图12为图1所示的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的安装支撑座23的仰视图。结合图11、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下线滑动连接装置1包括安装支撑座23,连接于底板9背向输入端子4所在的一侧表面,沿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的对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安装支撑座23连接于底板9的中间区域。此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安装在底板9的底部,可以实现安装底座2和风力发电机组的连接。安装支撑座23的长度方向沿底板9的宽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的长度值与底板9的宽度值相同,使得在底板9的宽度方向上,安装支撑座23与底板9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使安装支撑座23支撑安装底座2更加稳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的宽度范围值为30mm~50mm,优选为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的厚度范围值为30mm~50mm,优选为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孔24,安装支撑座23通过多个第四连接孔24并采用螺栓或螺钉,与多个第六连接孔33连接,从而实现安装支撑座23与底板9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孔24为M6螺纹孔或者M8螺纹孔,其深度范围值为10mm~15mm。并且,相邻的两个第四连接孔24的间距为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四连接孔24的数量为1个、2个、3个等,优选的为3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四连接孔24居中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四连接孔24的数量与多个第六连接孔33的数量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撑座2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五连接孔25,安装支撑座23通过多个第五连接孔25并采用螺栓或螺钉,与底板9的底端连接。如此,结构设置简单,连接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连接孔25为M6螺纹孔或者M8螺纹孔,其深度范围值为10mm~15mm。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五连接孔25的间距为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五连接孔25的数量为1个、2个、3个等,优选的为4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五连接孔25居中分布。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