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文档序号:1933989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Down-lead connecting terminal of fan blade and wind driven generator ) 是由 阮庆洲 于 2021-10-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的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底座和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的触头。触头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择一配接。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包括风机叶片和引下线及引下线连接端子。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引下线连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机叶片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an blade&#39;s downlead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aerogenerator. The down conductor connecting terminal comprises a base and a contact for connecting the down conductor connector. The contac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matching structures which are used for matching with the downlead connectors of different models alternatively.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wind driven generator, including fan blade and downlead connecting terminal. By the arrangement, the downlead connectors of various types can be selectively matched and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multiple groups of matching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downlead connecting terminals is improved. Moreover, the down lead connecting terminals tend to be standardized by arranging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matching structures, so that different transition resistances are avoid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own lead connecting terminals is improved, and the risk of damage of the fan blade caused by lightning strike is reduced.)

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容量的增加,风力发电机的轮毂和风机叶片的高度也随之增高,从而使风力发电机遭遇雷击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在变桨系统的防雷方面,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有扭缆连接、电缆通过穿墙套管引到轴承碳刷连接、以及使用碳刷到变桨轴承上导走雷电流等。当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时,防雷装置中的引下线会出现不同的引下线接头的需求,从而要求连接在风机叶片上的引下线连接端子需要根据出现不同的引下线接头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配接结构,而相关技术中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兼容性比较差,无法兼容多型号引下线接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兼容多型号的引下线接头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及风力发电机。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其中包括:

底座,用于与风机叶片连接;及

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的触头,所述触头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包括多组配接结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供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择一配接。

可选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包括第一配接结构、第二配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配接结构为所述第二配接结构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多组配接结构还包括第三配接结构,所述第三配接结构包括多个子配接结构,所述多个子配接结构围绕在所述第一配接结构和所述第二配接结构的外围。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配接结构呈矩形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接结构包括单个设置的第一子配接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配接结构包括呈直线排布的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引下线容纳通道,用于供引下线穿设;所述底座与所述触头分体设置,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触头接触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第一沟槽;所述触头包括与所述底座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包括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围合形成所述引下线容纳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沟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接触面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的数量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沟槽的两侧;所述底座与所述触头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安装孔处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多个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的外围,所述底座用于在所述多个第三安装孔处与风机叶片连接。

可选的,所述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压紧件;所述触头包括紧固通孔,所述紧固通孔与所述引下线容纳通道垂直且连通;所述压紧件插置于所述紧固通孔,用于压紧所述引下线容纳通道内的引下线。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棱台;所述触头包括第二棱台;所述第二棱台的大端面设于所述第一棱台的小端面上;所述第一棱台的小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棱台的大端面的面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其中包括风机叶片和引下线,所述引下线包括引下线接头;及

如上述所述引下线连接端子,所述引下线连接端子安装于所述风机叶片,所述引下线接头可选择地与所述多组配接结构其中之一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底座和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的触头。触头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择一配接。如此,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引下线连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机叶片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风力发电机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力发电机的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触头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9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触头的仰视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的触头的侧视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底座的第一接触面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底座和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的触头。底座用于与风机叶片连接。触头与底座相对固定,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择一配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风机叶片和引下线及引下线连接端子。引下线包括引下线接头。引下线连接端子安装于风机叶片,引下线接头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其中之一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风机叶片的引下线连接端子,包括底座和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的触头。触头包括多组配接结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择一配接。如此,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使引下线连接端子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机叶片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风力发电机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机1包括风机叶片2和引下线3及引下线连接端子4。引下线3是防雷装置中的金属导体。除了引下线3,防雷装置还包括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引下线3连接在接闪器和接地装置之间,用于将设置在风机叶片2上的接闪器的雷电流引泄入接地装置,以避免风机叶片2直接遭受雷击。引下线3包括引下线接头5。引下线连接端子4安装于风机叶片2,引下线接头5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8其中之一连接。引下线3的一端设有引下线接头5,该引下线接头5通过引下线连接端子4与风机叶片2电连接。

图2为图1所示的风力发电机1的风机叶片2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结构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引下线连接端子4包括底座6及用于连接引下线接头5的触头7。底座6用于与风机叶片2连接。触头7与底座6相对固定,触头7包括多组配接结构8,多组配接结构8供不同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择一配接。也就是说,不同规格的引下线接头5,可以与多组配接结构8中相匹配的其中之一配接,由此实现引下线接头5与触头7的连接。如此设置,使多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能够可选择地与多组配接结构8中的一组配接,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兼容性。并且,通过设置多组配接结构8,使引下线连接端子4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机叶片2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图3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触头7的俯视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结合图3、图4及图5所示,多组配接结构8包括第一配接结构9、第二配接结构10,其中第一配接结构9可以作为第二配接结构10的一部分。第一配接结构9用于与一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例如,单孔型接头)配接(如图4所示)。第二配接结构10用于与第二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例如,多孔型接头)配接(如图5所示)。第二配接结构10中包括第一配接结构9,以减小第二配接结构10占用触头7的面积,使触头7的表面更加简洁,且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9包括第一连接孔90,设于触头7的上表面,该第一连接孔90是M8~M12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范围值为12mm~18mm。另外,该螺纹孔的深度小于触头7的高度。若引下线接头5为单O型孔接头时,则该引下线接头5在第一连接孔90处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10包括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若引下线接头5为双O型孔接头时,则该引下线接头5在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处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孔91也设于触头7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孔90的型号相同。如此,第一配接结构9作为第二配接结构10的其中一部分,可以减少在触头7上的开孔数量,且触头7与引下线接头5的接触面积增大,触头与引下线接头5的电连接效果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10中的第一连接孔90与第二连接孔91的中心距为40mm,可以根据双O型孔接头选择设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9可以包括第一螺柱。O型孔接头套设于第一螺柱后,通过螺母紧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接结构10包括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双O型孔接头套设于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后,通过螺母紧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接结构9包括单个设置的第一子配接结构,例如,该子配接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孔90,但不仅于此。第二配接结构10包括呈直线排布的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例如,该多个第二子配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90和第二连接孔91。第一连接孔90与第二连接孔91呈直线排布,以与双O型孔接头适配,但不仅限于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配接结构9与第二配接结构10可以根据不同的引下线接头5选择配置。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示施例三的示意图。结合图3、图6所示,多组配接结构8还包括第三配接结构11,第三配接结构11包括多个子配接结构,多个子配接结构分布在第一配接结构9和第二配接结构10的外围。第三配接结构11用于与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多孔型接头)配接(如图6所示),与第二配接结构10互不干涉。该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呈四孔型片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配接结构11包括多个第三连接孔92。多个第三连接孔92与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通过螺栓紧固,从而使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与触头7连接。如此,第三配接结构11的设置结构简单,紧固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连接孔92的数量为4,与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的通孔的数量相匹配,使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与第三配接结构11连接更加稳固,连接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连接孔92也布局在触头7的上表面,该第三连接孔92是型号为M5~M10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范围值为8mm~15mm。另外,该螺纹孔的深度也小于触头7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连接孔92呈矩形或正方形排布,如此,使多个第三连接孔92与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三连接孔92之间的间距为50mm,以与市面上的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相适配。此外,第三连接孔92的孔径与第一连接孔90、第二连接孔91的孔径不同,能够方便操作者辨认与同一型号引下线接头5配接的各个连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配接结构8供引下线接头5任一连接。多组配接结构8中的第一配接结构9用于适配市面上的一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多组配接结构8中的第二配接结构10用于适配市面上的第二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多组配接结构8中的第三配接结构11用于适配市面上的第三种型号的引下线接头5。在触头7上集成有第一配接结构9、第二配接结构10及第三配接结构11,至少可以适配市面上的三种引下线接头5,以提高触头7的兼容性,使引下线连接端子4趋于标准化,避免出现不同的过渡电阻,提高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可靠性,从而降低风机叶片2遭受雷击而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配接结构11中的多个子配接结构呈矩形排布。如前所述,该多个子配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三连接孔92。该多个第三连接孔92呈矩形排布,以与四孔型片状接头适配,使第三配接结构11与四孔型片状接头连接效果好,从而使触头7与四孔型片状接头连接更加稳固。

图7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底座6的俯视图。图8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底座6的侧视图。图9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触头7的仰视图。图10为图2所示的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触头7的侧视图。结合图7-图10所示,引下线连接端子4包括引下线容纳通道12,用于供引下线穿设。本实施例中,底座6与触头7分体设置,底座6包括与触头7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3,第一接触面13包括第一沟槽14(如图7所示);触头7包括与底座接触的第二接触面15,第二接触面15包括第二沟槽16(如图9所示);第一沟槽14与第二沟槽16围合形成引下线容纳通道12。引下线容纳通道12的两端连通,用于穿设引下线。在底座6上与触头7接触的面设置第一沟槽14,以及在触头7上与底座6接触的面设置第二沟槽16。第一沟槽14与第二沟槽16对应连接,共同围合形成引下线容纳通道12。如此,方便第一沟槽14与第二沟槽16加工,形成引下线容纳通道12的方式相对简单。穿设引下线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4呈半圆柱形。第二沟槽16呈半圆柱形,从而使得第一沟槽14与第二沟槽16能够围合形成圆柱形空间,该圆柱形空间就是引下线容纳通道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圆柱形空间的直径为10mm,能够保证市面上常用尺寸的引下线穿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圆柱形空间能够确保将截面积为50㎡或70㎡的引下线穿设。当然,第一沟槽14与第二沟槽16的形状不仅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4和第二沟槽16也可以设置呈长方体结构,两者对应围合呈较大的长方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第一沟槽14和第二沟槽16的设置结构的技术方案仅用于说明书可行性,不应当以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1为图7所示的底座6的第一接触面13的部分俯视图。结合图9、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3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17,分别设于第一沟槽14的两侧;第二接触面15包括与多个第一安装孔17的数量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8,分别设于第二沟槽16的两侧;底座6与触头7在多个第一安装孔17与多个第二安装孔18处固定连接。此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一安装孔17与多个第二安装孔18分别对应后,使用螺栓或螺钉将底座6与触头7紧固,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底座6与触头7的紧固效果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17为螺纹孔且为沉头孔,使得穿入且紧固后的螺栓或螺钉不突出底座6的表面,提高整体美观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安装孔18是型号为M5~M10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范围值为8mm~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7的孔径与第二安装孔18的型号相对应。例如,若第二安装孔18的型号为M8时,那么第一安装孔17对应的孔径为9mm;若第二安装孔18的型号为M10时,那么第一安装孔17对应的孔径为11mm;若第二安装孔18的型号为M12时,那么第一安装孔17对应的孔径为13mm。如此,使得通过使用适配的螺栓或螺钉连接第一安装孔17和第二安装孔18的效果好,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17和多个第二安装孔18的数量均为4,且呈正方形布局。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孔18的中心距为70mm。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接触面13与第二接触面15连接后,相互之间形成的接触应力均衡,从而使底座6与触头7相对紧固的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3包括多个第三安装孔19,设于多个第一安装孔17的外围,底座6用于在多个第三安装孔19处与风机叶片2连接。多个第三安装孔19为φ9~φ13通孔,其数量为4个,分布于第一接触面13的四个拐角处,且呈矩形布局。如此,使得底座6与风机叶片2连接后,相互形成的接触应力均衡,提高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19的中心至第二接触面15的边缘的距离为10mm~20mm。

请结合图2、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下线连接端子4包括压紧件20;触头7包括紧固通孔21,紧固通孔21与引下线容纳通道12垂直且连通;压紧件20插置于紧固通孔21,用于压紧引下线容纳通道12内的引下线。此实施例中,在触头7上设有紧固通孔21,该紧固通孔21正对引下线容纳通道12的上方。在引下线穿设于引下线容纳通道12内后,压紧件20通过紧固通孔21压紧引下线,防止引下线发生移位,从而影响引雷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通孔21是型号为M8~M12埋头型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穿过整个触头7,使的穿入的压紧件20能够与引下线容纳通道12内的引下线接触且压紧。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20为螺栓。

结合图2、图3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包括第一棱台22(如图7所示);触头7包括第二棱台23(如图3所示);第二棱台23的大端面设于第一棱台22的小端面上。底座6和触头7均呈棱台状,使得底座6与触头7连接更加稳固,及使得底座6连接于风机叶片2更加稳固。第一棱台22的顶面小于其底面。第二棱台23的底面大于其顶面。第二棱台23的底面(大断面)叠置于第一棱台的顶面(小端面)上,如此设置,使得引下线连接端子4的整体更具有美观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的大端面(底面)和小端面(顶面)均为正方形,及其侧面为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的侧面与大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值为40°~75°。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的高度大于等于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7的大端面(底面)和小端面(顶面)均为正方形,及其侧面为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7的侧面与大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值为40°~75°。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7的高度大于等于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和触头7的的材质包括镀锡铜件或不锈钢,使导电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棱台22的小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二棱台23的大端面的面积。如此,使第一棱台22的小端面足够支撑第二棱台23,避免第二棱台23的大端面超出于第一棱台22的小端面,有效提高底座6与触头7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为第三安装孔19的设置提供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风电机组加油机油液循环加热装置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