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文档序号:1934783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ir deflector structur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芦静 杨杰 刘汉 薛加新 李建建 张守信 于 2021-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远离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的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guide plate structure,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herein the air guide plate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the outlet end of an air outlet channel and comprises a first air guide plate, a second air guide plate and a third air guide plate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one end of the first air deflector,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second air deflector, is a free end which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when the first air deflector is in an open state,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air deflector is arranged obliquely upwards; one end of the second air deflector,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air deflector, is a free end which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and one end of the third air deflector, which is close to the second air deflector, is a free end which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the second air deflector and the third air deflector are both position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air outlet channel. The air guide plate structure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air outlet mode of the air guide plate structur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in the prior art is single.)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除了制冷、制热的基本功能外,送风的舒适性也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在制冷还是制热的过程中,如果冷/热气流一直对人吹,极易引起人体的不适,体质稍差的老年人和儿童甚至会由此患上空调病。

现有的空调器产品通常是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和扫风叶片)来对空调出风方向进行调整。

然而,现有的导风板结构通常是一个导风板,通过翻转该导风板来对空调出风方向进行调整,这种导风板结构可以实现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造成空调器的送风舒适性较差。

或者,现有的导风板结构为多层导风板,但这种导风板结构会造成风量衰减较大,冷风提前下沉等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其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其中,第一导风板的远离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的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当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的自由端接触。

进一步地,导风板结构包括:第四导风板,第四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通道内,以使第四导风板具有与出风通道的内壁贴合的避让状态和与出风通道的内壁面呈夹角设置的止挡状态;沿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分布方向,第四导风板位于第二导风板的连接端处或者位于第二导风板的靠近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其中,第二导风板的靠近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其连接端。

进一步地,第四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平行,沿与第四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第四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当第四导风板处于避让状态或者当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四导风板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间隔设置;当第四导风板处于止挡状态,且第二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时,第四导风板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可接触。

进一步地,当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和/或,当第三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三导风板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冷风时,第一导风板打开,以使出风通道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斜向上流出;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热风时,第一导风板关闭。

进一步地,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冷风时,第四导风板处于避让状态;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热风时,第四导风板处于止挡状态。

进一步地,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冷风时,导风板结构具有三种出风方式;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一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朝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

进一步地,当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处于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初始位置;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从其初始位置转动预定角度,预定角度为锐角或者90度。

进一步地,当出风通道用于排出热风时,导风板结构具有三种出风形式;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一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朝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和上述的导风板结构,机壳围成出风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中,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其中,第一导风板的远离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的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当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的自由端接触。

通过打开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自由端处能够形成一个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当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以使经过第一导风板的气流沿第一导风板的内壁倾斜向上流出,进而实现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倾斜向上吹出;通过打开第二导风板和/或第三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之间能够形成另一个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位于出风通道的下部,以实现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向下送出;当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均关闭时,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的自由端接触,即第二出风口关闭。

并且,本申请第一导风板的结构设置限定了第一导风板只能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而本申请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或外侧打开,也可以实现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或外侧打开;当第二导风板和/或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外侧打开时,第二导风板和/或第三导风板可以对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引流作用;当第二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时,可以对流向第一导风板处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以减小流向第一导风板处的气流大小,进而减少第一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当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至其与出风通道的内壁贴合时,第三导风板不会对出风通道内的气体流量造成影响;当第三导风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内侧打开且第三导风板与出风通道的内壁面呈夹角设置时,第三导风板会对出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使得流向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处的气流均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均减小。

可见,通过转动三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导风板结构形成多种出风方式,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转动三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出合适的出风方式,提高送风舒适性;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并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的第二导风板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并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的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一种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二种出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并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的第二导风板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并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的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一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二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三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一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二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不具有第四导风板时的第三种出风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30、第三导风板;40、第四导风板;50、机壳;51、出风通道;61、第一转轴;62、第二转轴;63、第三转轴;70、蒸发器;8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15,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51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其中,第一导风板10的远离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即第一导风板10的远离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导风板10;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0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20的远离第一导风板1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即第二导风板20的远离第一导风板1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的靠近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即第三导风板30的靠近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第三导风板30;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位于出风通道51的下部;当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30的自由端接触。

在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中,通过打开第一导风板10,第一导风板10的自由端处能够形成一个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0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以使经过第一导风板10的气流沿第一导风板10的内壁倾斜向上流出,进而实现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倾斜向上吹出;通过打开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之间能够形成另一个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位于出风通道51的下部,以实现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向下送出;当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关闭时,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30的自由端接触,即第二出风口关闭。

并且,本申请第一导风板10的结构设置限定了第一导风板10只能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转动(打开),而本申请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或外侧转动(打开),也可以实现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或外侧转动(打开);当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时,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可以对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引流作用;当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时,可以对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以减小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大小,进而减少第一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当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至其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贴合时,第三导风板30不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体流量造成影响;当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且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面呈夹角设置时,第三导风板30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使得流向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均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均减小。

可见,通过转动三个导风板(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导风板结构形成多种出风方式,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转动三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出合适的出风方式,提高送风舒适性;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另外,本导风板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多种出风方式,还不会造成风量衰减问题,也避免了冷风提前下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的分布方向,第一导风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导风板10的第一端为远离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即自由端;第一导风板10的第二端为靠近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即连接端。

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的分布方向,第二导风板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导风板20的第一端为靠近第一导风板10的一端,即连接端;第二导风板20的第二端为远离第一导风板10的一端,即自由端。

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的分布方向,第三导风板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导风板30的第一端为靠近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即自由端;第三导风板30的第二端为远离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即连接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10的转动轴线与第一导风板10的板面平行或位于第一导风板10的板面上,第二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导风板20的板面平行或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板面上,第三导风板30的转动轴线与第三导风板30的板面平行或位于第三导风板30的板面上;第一导风板10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平行或重合;第三导风板30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平行。

具体地,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0的靠近其自由端的板体部分倾斜向上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三个导风板的设置方式可以知道,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沿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导风板10的靠近其自由端的板体部分倾斜向上设置并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上侧,第一导风板10设置在出风通道51的出口端部处。

具体地,导风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61,第一导风板10的连接端与第一转轴61连接,第一导风板10绕第一转轴6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导风板20的连接端与第一转轴61连接,第二导风板20绕第一转轴6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具体地,导风板结构还包括第二转轴62,第三导风板30的连接端与第二转轴62连接,第三导风板30绕第二转轴62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0的自由端位于出风通道51的外侧。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0的板面为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结构包括第四导风板40,第四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通道51内,以使第四导风板40具有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贴合的避让状态和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面呈夹角设置的止挡状态;第四导风板4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为:沿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分布方向,第四导风板40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连接端处;第四导风板4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为:沿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的分布方向,第四导风板40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靠近第一导风板10的一侧。当第四导风板40处于止挡状态时,会对出风通道51内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以减小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大小,进而减少第一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导风板40的转动轴线与第四导风板40的板面平行或者位于第四导风板40的板面上,第四导风板40的转动轴线与第二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平行;沿与第四导风板40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第四导风板40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第四导风板40的自由端可转动地设置。

其中,当第四导风板40处于避让状态时,第四导风板40的连接端和自由端的分布方向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地,导风板结构还包括第三转轴63,第四导风板40的连接端与第三转轴63连接,第四导风板40绕第三转轴63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四导风板40处于避让状态或者当第二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四导风板40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间隔设置,此时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能够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当第四导风板40处于止挡状态,且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时,可以实现第四导风板40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接触,此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四导风板40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形成完全止挡,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不能够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平行,由于第二导风板20设置在出风通道51的出口端,故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当第二导风板20关闭,第一导风板10打开时,第二导风板20不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造成止挡,即不会对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导风板40的结构设置可知,第四导风板40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上侧。

当第三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平行,由于第三导风板30设置在出风通道51的出口端,故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当第三导风板30关闭,第一导风板10打开时,第三导风板30不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造成止挡,即不会对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当出风通道51用于排出冷风时,即使用本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导风板结构具有三种出风方式,具体如下:

具体地,如图2至图9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任意一种出风方式时,第一导风板10均打开,以使出风通道51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斜向上流出,即从第一出风口送出的冷风斜向上流出;由于冷风密度较大,故采用斜向上的出风方式,可以避免冷风大量堆积在地面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任意一种出风方式时,第四导风板40均处于避让状态,即第四导风板40不会对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冷风进行止挡,以保证大量的冷风从第一出风口送出。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一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二出风口关闭,仅从第一出风口送冷风,实现制冷上出风效果。

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此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打开,实现上下同时送冷风。

可选地,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平行。

具体地,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此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打开,但由于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故减小了出风通道51内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冷风气流,即减小了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

具体地,当第二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20处于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初始位置;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第二导风板20从其初始位置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转动预定角度。

可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当上述预定角度为90度时,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垂直,即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以使第二导风板20最大程度地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进行止挡,进而实现上出风量少、下出风量多的送风效果。

可选地,如图5和图9所示,当上述预定角度为锐角时,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第二导风板2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风板20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的止挡程度较小,进而实现上出风量多、下出风量少的送风效果。

可选地,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方式或第三种出风方式时,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垂直,即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当出风通道51用于排出热风时,即使用本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导风板结构具有三种出风形式,具体如下:

具体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任意一种出风形式时,第一导风板10关闭,即第一出风口关闭;由于热风密度较小,存在难以落地的问题,故采用下出风形式,以保证热风的落地效果。

具体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任意一种出风形式时,第四导风板40处于止挡状态,以减少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向第一导风板10处扩散。

可选地,第四导风板40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即第四导风板4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垂直,以使第四导风板40最大程度地对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气流进行止挡。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3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一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此时第二出风口打开,实现制热下出风效果;且第二导风板20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气流进行一定程度地止挡,以减少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向第一导风板10处扩散。另外,此出风形式有利于具有本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

可选地,使第四导风板40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接触,以对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气流进行完全止挡,以避免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向第一导风板10处扩散。

可选地,使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贴合,以避免第三导风板30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造成影响。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4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二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以对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的热风进行导向引流。

可选地,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平行,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垂直,即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靠近其出口端的通道段的延伸方向垂直,这种出风形式可以优化热风的落地效果。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5所示,当导风板结构为第三种出风形式时,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第二导风板20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热风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第三导风板30用于对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的热风进行导向引流。

可选地,使第四导风板40的自由端与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接触,并使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延伸方向垂直,这种出风形式有利于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出风形式即出风方式,为了区别于制冷模式时的出风方式,且为了便于说清楚,故制热模式时采用出风形式进行描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50和上述的导风板结构,机壳50围成出风通道51。

具体地,当第一导风板10关闭时,第一导风板10的自由端与机壳50的外侧接触。

具体地,机壳50还围成与出风通道51连通的容纳空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70和风机80,蒸发器70和风机80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风机80位于蒸发器70的靠近出风通道51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中,导风板结构用于设置在出风通道51的出口端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20、第三导风板30;其中,第一导风板10的远离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0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导风板20的远离第一导风板1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三导风板30的靠近第二导风板20的一端为可开闭地设置的自由端;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位于出风通道51的下部;当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30的自由端接触。

通过打开第一导风板10,第一导风板10的自由端处能够形成一个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0的至少部分倾斜向上设置,以使经过第一导风板10的气流沿第一导风板10的内壁倾斜向上流出,进而实现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倾斜向上吹出;通过打开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之间能够形成另一个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位于出风通道51的下部,以实现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向下送出;当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均关闭时,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与第三导风板30的自由端接触,即第二出风口关闭。

并且,本申请第一导风板10的结构设置限定了第一导风板10只能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而本申请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三导风板30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或外侧打开,也可以实现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或外侧打开;当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外侧打开时,第二导风板20和/或第三导风板30可以对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引流作用;当第二导风板2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时,可以对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以减小流向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大小,进而减少第一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当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至其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贴合时,第三导风板30不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体流量造成影响;当第三导风板30朝向出风通道51的内侧打开且第三导风板30与出风通道51的内壁面呈夹角设置时,第三导风板30会对出风通道51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程度的止挡,使得流向第二导风板20和第一导风板10处的气流均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瞬时出风量均减小。

可见,通过转动三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导风板结构形成多种出风方式,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转动三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出合适的出风方式,提高送风舒适性;使用本导风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空调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