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

文档序号:1943694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 (Bending structure part of endoscope ) 是由 李奕 刘红宇 杨俊风 于 2021-08-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包括弯曲部、包覆于所述弯曲部外侧的保护管及穿设于弯曲部内的牵引导丝。弯曲部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弯曲块,相邻两个弯曲块之间通过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弯曲块的端面于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面,抵接面呈凹面,以使两弯曲块相对转动直至两抵接面相互抵持,相邻两弯曲块中至少一抵接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弯曲块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凸起部使相邻的两个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能够达到两弯曲块之间能够发生的最大转动角度,提高弯曲结构部的弯曲性能。(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ending structure part of an endoscope. A bending structure part of an endoscope comprises a bending part, a protection tube covering the outer side of the bending part and a traction guide wire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bending part. The bending par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onnected bending blocks, the two adjacent bending blocks are rotatably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part, the end faces of the bending block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butting faces on two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abutting faces are provided with concave faces, so that the two bending blocks can rotate relatively until the two abutting faces abut against each other, at least one abutting face in each two adjacent bending blocks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ding part, and the protruding part and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bending block are arranged at an included angle. The convex part enables the occlusion angle between two adjacent bending blocks to reach the maximum rotation angle which can be generated between the two bending blocks, and the be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structure part is improved.)

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部件,特别是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发展,内窥镜的使用在医疗手术中越来越普遍,对内窥镜的要求也越发提升,对于内窥镜的应用可以分为胃肠镜、泌尿镜等需要大角度弯曲的内窥镜。但是,对于大角度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的功能往往受限于其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对于影响咬合角度的因素包括很多,例如内窥镜弯曲结构部的作用腔道角度、弯曲块的机械强度、外部保护管以及内部线路工作通道等因素。其中,弯曲结构部的外部保护管及内部线路工作通道等容易夹持在两弯曲块之间,从而使两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减小,影响内窥镜弯曲结构部的咬合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该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能够避免弯曲块夹住保护管或内部管路等配件,保证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实际可弯曲的角度较大,提高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的弯曲性能。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包括弯曲部、包覆于所述弯曲部外侧的保护管及穿设于弯曲部内的牵引导丝,所述弯曲部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弯曲块,相邻两个弯曲块之间通过连接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弯曲块的端面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呈凹面,以使两所述弯曲块相对转动直至两所述抵接面相互抵持,相邻两所述弯曲块中至少一所述抵接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弯曲块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抵接面的凹陷的最低处。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一所述抵接面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包括内凸起部,所述内凸起部朝向所述弯曲块的内侧弯折,所述内凸起部用于压持位于所述弯曲部内的线路。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凸起部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牵引导丝。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避让槽的口径、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均大于所述牵引导丝的直径大小,以使所述牵引导丝收容于所述避让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避让槽的形状与所述牵引导丝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包括外凸起部,所述外凸起部朝向所述弯曲块的外侧弯折,所述外凸起部与所述保护管的内侧壁相抵持。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凸起部的顶端端面为弧形表面。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块的两端端面分别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弯曲块的第一端面的所述抵接面为第一抵接面,位于所述弯曲块的第二端面的抵接面为第二抵接面;

所述弯曲部包括多个第一弯曲块及多个第二弯曲块,所述第一弯曲块与所述第二弯曲块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曲块的第一抵接面设有所述外凸起部,所述第二弯曲块的第二抵接面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牵引导丝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弯曲块内侧凹陷;

所述第一弯曲块的外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块的导向部于所述弯曲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互靠近时,所述外凸起部位于所述导向部转动轨迹的外侧,以避免与所述第二弯曲块干涉。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弯曲块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面的端部开设有缓冲缝,所述缓冲缝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朝向所述弯曲块内侧冲压形成所述导向部,所述外凸起部于所述第一弯曲块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块的缓冲缝距所述第二抵接面的距离。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凸起部于所述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所述弯曲块的厚度,并且,所述外凸起部于所述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所述保护管的厚度。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所述弯曲块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正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反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弯曲部的轴向上,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弯曲块的所述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依次增大。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弯曲块的所述第一角度大小以第一等差数列增大,所述第一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第一公差,多个所述弯曲块的所述第二角度大小以第二等差数列增大,所述第二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第二公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差小于所述第二公差。

上述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中,相邻两弯曲块中至少一抵接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弯曲块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凸起部可以朝向弯曲块的内侧或外侧弯曲。凸起部可以将弯曲部内部的线路和/或弯曲块外侧的保护层等阻碍两弯曲块相互咬合的阻碍物顶起。凸起部使相邻的两个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能够达到两弯曲块之间能够发生的最大转动角度,因此,弯曲结构部能够保持最大角度弯曲,弯曲结构部的弯曲性能较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弯曲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弯曲部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弯曲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弯曲部的局部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弯曲部的局部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弯曲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弯曲部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所示弯曲部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所示弯曲部的弯曲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弯曲部;11、第一弯曲块;第一环形臂111;第一环形槽112;12、第二弯曲块;13、连接部;14、抵接面;141、1411、第一抵接面;142、1422、第二抵接面;15、凸起部;151、内凸起部;152、避让槽;153、外凸起部;16、导向部;161、缓冲缝;

20、保护管;

30、牵引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发明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见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包括弯曲部10、包覆在弯曲部10外侧的保护管20、及设于弯曲部10内的线路(图未示)。保护管20用于对弯曲部10进行密封包覆,使弯曲部10内形成一封闭腔体。保护管20可以为橡胶皮层、塑胶层。

则设于弯曲部10内的线路可以包括电路、气路、水路及用于牵引弯曲部弯折的牵引导丝。由于内窥镜于弯曲结构部前端设有前端模块。前端模块包括用于获取图像的摄像模块、用于喷水的喷水口,用于进气/抽气的出气口等。弯曲结构部内的线路用于连通前端模块的摄像模块、喷水口、出气口等。

牵引导丝30的一端与弯曲部的前端驱动连接,另一端与内窥镜的手柄操控部驱动连接。牵引导丝30可以为刚性金属丝。牵引导丝30穿设于弯曲部内,并与弯曲部连接。牵引导丝30伸缩拉动,牵引弯曲部,使弯曲部弯折,起到牵引弯曲部弯折的目的。

弯曲部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弯曲块。相邻两个弯曲块之间通过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具体地,弯曲部可以通过激光切割钢管制成。

其中,弯曲块包括位于内窥镜前端的首部弯曲块、位于内窥镜后端的尾部弯曲块及位于首部与尾部之间的中部弯曲块。首部弯曲块与尾部弯曲块的结构与中部弯曲块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首部弯曲块的前端及尾部弯曲块的后端不设有用于连接弯曲块的连接部,以使首部弯曲块101为最前端的弯曲块,尾部弯曲块为最后端的弯曲块。中部弯曲块的前端、后端均设有连接部。下文对于弯曲块的说明,除特殊说明,其为对中部弯曲块的特征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包括多个第一弯曲块11及多个第二弯曲块12。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通过连接部13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弯曲块11设有第一环形臂111及第一环形槽112,第二弯曲块12设有第二环形臂121及第二环形槽122。第一环形臂111可转动设于第二环形槽122内。第二环形臂121可转动设于第一环形槽112内。第一环形臂111与第二环形臂121相对转动形成连接部13。第一环形臂111与第二环形臂121的硬度满足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可以理解,连接部1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形式,只要两弯曲块之间实现可转动连接即可。例如,第一环形臂及第一环形槽的个数还可以分别为多个,对应的,第二环形臂及第二环形槽也可以分别为多个。

弯曲块的端面设有抵接面14。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14呈凹面,以使两相邻弯曲块的抵接面14之间能够形成可转动的空间,以使两弯曲块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当两抵接面14相互抵持的时候,相邻两弯曲块的轴向呈夹角设置,并且相对停止转动。

弯曲块于连接部13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一抵接面14。则弯曲块的一端端面上设有两个抵接面14。请参阅图3,具体地,弯曲块在其轴向方向上,可以包括第一端面101及第二端面102。第一端面朝向弯曲部的前端方向,第二端面朝向弯曲部的后端方向。位于弯曲块的第一端面101的两抵接面为第一抵接面141,位于弯曲块的第二端面102的两抵接面为第二抵接面142。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相对转动,当两弯曲块的抵接面相对抵持的时候,则两弯曲块相对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两个弯曲块之间通过两抵接面相对限位。即,当第一弯曲块11的第一抵接面1411与第二弯曲块12的第二抵接面1422相互抵持的时候,则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两个弯曲块之间相对限位。

在传统的内窥镜中,在弯曲部弯曲的过程中,弯曲部的外部保护管及内部管路,容易夹持在两弯曲块之间,则会导致两个弯曲块实际发生相对转动的最大角度不同于两弯曲块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为方便说明,现说明,相邻两弯曲块实际发生相对转动的最大角度为咬合角度。因此,在传统的内窥镜中,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往往会小于两个弯曲块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如果每组相邻的两个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能够达到两弯曲块之间能够发生的最大转动角度,则弯曲部能够保持最大角度弯曲。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弯曲块中至少一抵接面设有凸起部15。凸起部15与弯曲块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凸起部15可以朝向弯曲块的内侧或外侧弯曲。凸起部15可以将弯曲部内部的线路或/或弯曲块外侧的保护层等阻碍两弯曲块相互咬合的阻碍物顶起。凸起部15使相邻的两个弯曲块之间的咬合角度能够达到两弯曲块之间能够发生的最大转动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弯曲结构部能够保持最大角度弯曲,弯曲结构部的弯曲性能较优。

可以理解,在相邻的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中,第一弯曲块11的第一抵接面1411及/或第二抵接面142可以设有凸起部15,第二弯曲块12的第一抵接面141及/或第二抵接面142也可以设有凸起部15。此处对凸起部15的设置位置及设置个数不做限定,只要凸起部15能够压持内部线缆或顶起外部保护管20,保证相邻两弯曲块能够以最大转动角度咬合即可。

由于抵接面14呈凹面,则凸起部15设于抵接面的凹陷的最低处。抵接面14凹陷的最低处为两弯曲块之间咬合距离最大处。其中,咬合距离为相邻两弯曲块处于咬合角度的时候,两个弯曲块的抵接面之间的距离。则凸起部15于咬合距离最大的位置处,可以对内部管路及外部保护管20进行隔挡,使弯曲块之间以最大转动角度咬合,则弯曲部能够保持最大弯曲角度弯曲。

凸起部15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凸起部15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钝角,也可以为直角。凸起部15通过冲压形成。凸起部15包括内凸起部151及外凸起部152。

请参阅图3及图4,当凸起部15朝向弯曲块的内侧冲压或弯折,使凸起部15可以朝向弯曲块的内侧弯曲,即形成内凸起部151。内凸起部151可以将弯曲结构部内部的线路压持住,避免弯曲结构部工作通道内的线缆、管路弯折进入到两个弯曲块的抵接面之间,保证两弯曲块之间的最大咬合角度最大。并且,内凸起部151距离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满足弯曲块的强度要求,以避免冲压形成内凸起部151时,对弯曲块的强度产生影响。

请参阅图5,内凸起部151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避让槽152。避让槽152用于避让牵引导丝30。则内凸起部151可以避免对牵引导线顶起,使内凸起部151与牵引导丝30之间发生干涉,影响牵引导丝30对弯曲块的牵引工作。

并且,避让槽152的口径、避让槽152的深度均大于牵引导丝30的直径大小,以使牵引导丝30全部收容于避让槽152内。则牵引导丝30能够自由收容于避让槽152内,内凸起部151不会对牵引导线产生力的作用,影响牵引导丝30的力的传导。

避让槽152的形状与牵引导丝30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则保证牵引导丝30能够稳定位于避让槽152内,避免避让槽152与牵引导丝30相干涉。请参阅图5及图6,则牵引导丝30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则避让槽152的底部可以为与牵引导丝30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弧形或方形。避让槽152的顶部开口口径为大于等于牵引导丝30直径的开口。

内凸起部151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钝角,也可以为直角。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凸起部151垂直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则内凸起部151可以直接将内部的线路顶起内凸起部151的高度大小的距离。

请参阅图7及图8,当凸起部15朝向弯曲块的外侧冲压或弯折,使凸起部15也可以朝向弯曲块的外侧弯曲,即形成外凸起部153。外凸起部153能够将弯曲块外侧的保护层顶起,避免受压变形的保护层被挤进到两弯曲块的抵接面之间,影响两弯曲块之间的最大咬合角度。

第一抵接面1411上设有外凸起部153,当第一抵接面1411与第二抵接面1422相互靠近时,外凸起部153位于第二抵接面1422的转动路径的外侧,以避免与第二抵接面1422干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块11的第一抵接面1411上设有外凸起部153,第二弯曲块12的第二抵接面1422设有用于穿设牵引导丝30的导向部16,导向部16朝向弯曲块内侧凹陷。

第一弯曲块11的外凸起部153与第二弯曲块12的导向部16于弯曲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当第一抵接面1411与第二抵接面142相互靠近时,外凸起部153位于导向部16的外侧,以避免与第二弯曲块12干涉,则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能够以最大转动角度咬合。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弯曲块相对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50度。

具体地,第二弯曲块12靠近第二抵接面1422的端部开设有缓冲缝161。缓冲缝161与第二抵接面1422之间朝向弯曲块内侧冲压,形成用于穿设牵引导丝30的导向部16。导向部16朝向弯曲块内侧凹陷。则第二弯曲块12在沿其轴向方向上于导向部16处形成一避让空间。并且导向部16与外凸起部153在弯曲部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则当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咬合的时候,则第一弯曲块11上的外凸起部153可以从该避让空间穿过,以避免外凸起部153与第二弯曲块12形成干涉,影响弯曲部的咬合角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曲块12靠近第二抵接面1422的端部也可以设有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形成上述避让空间,保证在第一弯曲块与第二弯曲块相互咬合的过程中,外凸起部153通过避让空间使两弯曲块顺利咬合即可。例如,第二弯曲块12靠近第二抵接面1422的端部还可以开设有凹槽等。

外凸起部153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钝角,也可以为直角。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凸起部153垂直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则外凸起部153可以直接将外部的保护管20顶起外凸起部153的高度大小的距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凸起部153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凸起部可以是弯折设计,外凸起部153与弯曲部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0°,以减少内窥镜插入使用时产生不适感。具体地,外凸起部153于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弯曲块的厚度。则当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相互咬合的过程中,外凸起部153向外凸起至少一个弯曲块厚度的距离,则避免外凸起部153阻挡第二弯曲块12的第二抵接面1422的转动运动,避免发生干涉,影响两弯曲块的咬合角度。具体地,外凸起部153于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可以为0.1mm-3mm。

并且,外凸起部153于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保护管20的厚度。则弯曲块能够将保护管20顶起至少一个厚度的距离,则可以避免部分保护管20被挤压,被夹入到两弯曲块之间,影响两弯曲块的咬合角度。具体地,外凸起部153于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可以为0.1mm-3mm。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凸起部153于弯曲块的径向上的投影距离也可以小于保护管20的厚度,则增加该弯曲结构部的表面平整性,提高内窥镜使用的舒适度。

并且,外凸起部153距离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满足弯曲块的强度要求,以避免冲压形成外凸起部153的时候,冲压作用力对弯曲块的强度产生影响,甚至使弯曲块变形。

具体地,第一环形槽112的开口朝向第一弯曲块11的一端,第一环形槽112的底部距外凸起部153的顶端端面的距离为0.5mm-1.5mm。第二环形槽122的开口朝向第二弯曲块12的一端,第二环形槽122的底部距第二弯曲块12的另一端端面的距离为0.5mm-1.5mm。由此,在外凸起部153及导向部16在冲压过程中,弯曲块均能满足其强度要求。

并且,外凸起部153的顶端端面154为弧形表面。外凸起部153的顶端端面154用于与保护管20的内侧壁相互抵持,并将该处的保护管20顶起,以避免位于该处的保护管20被挤压进入到两个弯曲块之间。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弯曲结构部可以应用于肠胃内窥镜及呼吸道内窥镜。

当上述内窥镜的弯曲部应用于肠胃内窥镜的时候,则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通过两个连接部13可转动连接。并且,整个弯曲部的连接部13分布于四个轴线方向上。则该肠胃内窥镜可以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弯曲。第一弯曲块11设有两个凸起部15,第二弯曲块12设有两个凸起部15,第一弯曲块11的凸起部15与第二弯曲块12的凸起部15沿弯曲部的四条相互平行的轴线分布。

当上述内窥镜的弯曲部应用于呼吸道内窥镜的时候,则第一弯曲块11与第二弯曲块12之间通过两个连接部13可转动连接。并且,整个弯曲部的连接部13分布于两个轴线方向上。则该呼吸道内窥镜可以在两个维度上进行弯曲。第一弯曲块11设有两个凸起部15,多个第一弯曲块11的凸起部15沿弯曲部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轴线分布。

可以理解,每个弯曲块上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部15。例如,弯曲块的抵接面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内凸起部151,也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凸起部153。或者,第一弯曲块11设有内凸起部151,第二弯曲块12设有外凸起部153。再或者,弯曲块的同一抵接面上既设有内凸起部151又设有外凸起部153。并且,位于同一抵接面的内凸起部151与外凸起部153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由同一凸起结构分割形成。此处对凸起部的个数及设置形式不做限定。

其中,请参阅图4及图9,凸起部15于弯曲部的轴线L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第一长度H1,并且,在沿轴线L方向,凸起部15的底部距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2,连接部13的中心处距缓冲缝161的距离为第三长度H3,缓冲缝161距第二抵接面142的距离为第四长度H4。其中,第一长度H1小于第四长度H4。

相邻两弯曲块相对于连接部13正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α,反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β。可以理解,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凸起部15可以保证相邻两弯曲块之间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以最大转动角度咬合,并且,上述弯曲结构部能够实现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更加灵活的匹配受检体形状,提高检查舒适性。

请参阅图10,则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为,A=N*α,其中,A为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α为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正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即,α为第一角度。

则弯曲部的反向弯曲角度为,B=N*β,其中,A为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β为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反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即,β为第二角度。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A小于弯曲部的反向弯曲角度B。例如,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A可以达到270度,弯曲部的反向弯曲角度B可以达到210度。

则弯曲部的正向曲率半径为:

其中,H1为凸起部15于弯曲部的轴线L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第一长度,H2为从凸起部15的底部距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3为连接部13的中心处距缓冲缝161的距离为第三长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α为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正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

则弯曲部的反向曲率半径为,

其中,H1为凸起部15于弯曲部的轴线L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第一长度,H2为从凸起部15的底部距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3为连接部13的中心处距缓冲缝161的距离为第三长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β为相邻两弯曲块之间的反向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

弯曲部的正向曲率半径小于弯曲部的反向曲率半径。例如,弯曲部的正向曲率半径为14mm,弯曲部的反向曲率半径为17mm。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的轴向上,依次排列的多个弯曲块的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依次增大。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排列的多个弯曲块的第一角度大小以第一等差数列增大,第一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第一公差。

多个弯曲块的第二角度大小以第二等差数列增大。第二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第二公差。可以理解,第一公差与第二公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公差小于第二公差。即,a<b,其中,a为第一公差,b为第二公差。

则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的正向弯曲角度A为:

其中,N为弯曲块的个数,A1为起始弯曲块的第一角度,a为第一公差。

弯曲部的正向曲率半径为:

其中,H1为凸起部15于弯曲部的轴线L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第一长度,H2为从凸起部15的底部距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3为连接部13的中心处距缓冲缝161的距离为第三长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A1为起始弯曲块的第一角度,a为第一公差。

则该弯曲部的反向弯曲角度为:

其中,N为弯曲块的个数,B1为起始弯曲块的第一角度,b为第二公差。

弯曲部的反向曲率半径为:

其中,H1为凸起部15于弯曲部的轴线L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第一长度,H2为从凸起部15的底部距连接部13的中心处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3为连接部13的中心处距缓冲缝161的距离为第三长度。N为弯曲块的个数,B1为起始弯曲块的第一角度,b为第一公差。

因此,上述弯曲部在正向弯曲或反向弯曲的时候,具有不同大小的曲率。在弯曲部的起始位置处具有较大的曲率,则使弯曲部的头端能够发生较大角度的弯曲。弯曲部的末端位置处具有较小的曲率,则弯曲部的末端能够较好的传导控制力,保证弯曲部具有较好的控制力。因此,上述弯曲部能够更好地适用不同的医疗环境的使用需求,提高内窥镜的性能。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方便寻找病变目标的内窥镜用旋转弯曲控制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