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

文档序号:1945817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壳体 (Shell body ) 是由 J·赛茨 M·厄斯特勒 T·哈格 于 2021-05-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壳体,其包括两个壳体壳,即第一壳体壳和第二壳体壳。第一壳体壳具有第一外壁且第二壳体壳具有第二外壁,它们沿分隔平面至少部分地彼此贴靠。第一壳体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肋,其沿横向方向横向于、尤其垂直于分隔平面延伸。第一肋伸出超过分隔平面到第二壳体壳中。第一肋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中的第一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一肋的面向第二壳体壳的第一端部测量的第一肋高。第二壳体壳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中的相同的第一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二壳体壳的面向第一壳体壳的第二内侧测量的第二壳高。至少一个第一测量点存在于分隔平面中,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第二壳高的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using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comprising two housing shells, namely a first housing shell and a second housing shell. The first housing shell has a first outer wall and the second housing shell has a second outer wall, which lie at least partially against one another along a separating plane. The first housing shell has at least one first rib which extends transversely, in particular perpendicularly, to the separating plan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he first ribs project beyond the partition plane into the second housing shell. The first rib has a first rib height measur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from a first measurement point in the partition plane up to a first end of the first rib facing the second housing shell. The second housing shell has a second shell height measur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starting from the same first measuring point in the separating plane up to a second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housing shell facing the first housing shell. At least one first measuring point is present in the separating plane, at which the first rib height is at least 30%, in particular at least 45%, preferably at least 60%, of the second shell height.)

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壳体。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17 101 992 A1中已知一种带有两个壳体半部的手持式工作器械。一个壳体半部在其外壁处具有肋,其借助于压靠配合带入到另一壳体半部的外壁的槽中。由此生成在两个壳体半部之间的分隔阻碍。此类壳体可尤其在从髋高掉落时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创造一种壳体,其稳定地构造。

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壳体解决,其包括两个壳体壳,即第一壳体壳和第二壳体壳,其中第一壳体壳具有第一外壁,其中第二壳体壳具有第二外壁,其中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沿着分隔平面至少部分地彼此贴靠,其中第一壳体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肋,其中第一肋沿横向方向横向于、尤其垂直于分隔平面延伸,其中第一肋伸出超过分隔平面到第二壳体壳中,其中第一肋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中的第一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一肋的面向第二壳体壳的第一端部测量的第一肋高,其中第二壳体壳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中的相同的第一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二壳体壳的面向第一壳体壳的第二内侧测量的第二壳高,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测量点存在于分隔平面中,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

根据本发明设置成,第一肋伸出超过分隔平面到第二壳体壳中。在分隔平面中存在许多第一测量点,从其中出发可确定第二壳高。根据本发明,在分隔平面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由此,给出如下可能性,即,第一肋支撑在第二壳体壳的轮廓处且如此可负责壳体的较大断裂强度。

也可设置成,多个第一测量点存在于分隔平面中,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

适宜地,第二壳体壳具有第二肋,其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伸出超过分隔平面到第一壳体壳中。第二肋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中的第二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二肋的面向第一壳体壳的第二端部测量的第二肋高。第一壳体壳具有沿横向方向从分隔平面的相同的第二测量点出发直到第一壳体壳的面向第二壳体壳的第一内侧测量的第一壳高。有利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点存在于分隔平面中,在其处第二肋高为第一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由此,第二肋可支撑在第一壳体壳的轮廓处或第一壳体壳的第一肋处,且如此负责壳体的较大的断裂强度。

第一肋具有垂直于横向方向沿壁厚方向测量的第一最大壁厚。有利地,在第一肋和第二肋之间的沿壁厚方向测量的肋间距为小于第一最大壁厚、尤其小于第一最大壁厚的三分之二。在壳体壳的变形中,第一肋和第二肋可相对彼此支撑。壳体壳的变形可在壳体的碰撞的情形中在从确定的高度掉落后出现。通过肋彼此的较小间距,壳体的断裂强度提高。壳体的稳定性和可负荷性总体上提高。壳体在如下区域中强化,在其中肋间距为小于第一最大壁厚、尤其小于第一最大壁厚的三分之二。强化通过第一肋和第二肋的共同作用实现。这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各个壳体壳的结构相比于带有较厚的肋的壳体可更精细地设计。附加地,在壳体的相同的强化度的情形中,总体上可实现各个壳体壳的肋结构的粗网眼的设计。在通过脱模方法由塑料制造壳体的情形中,形状可由此更简单地设计和制造。

在仅一个壳体壳中的较厚的肋同样导致较大的强化。在由塑料构成的壳体中,较厚的肋具有另外的缺点,即,其与在第一壳体壁的外侧上的肋基(Rippengrund)相对而置地可产生视觉上不美观的塌陷点(Einfallstelle)。这在壳体的加强的情形中可通过带有小于第一最大壁厚、尤其小于第一最大壁厚的三分之二的肋间距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来避免。在壳体的同时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情形中得出有魅力的视觉设计。

此外,强化可通过小于第一最大壁厚、尤其小于第一最大壁厚的三分之二的肋间距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尤其相比于在两个壳体壳之间带入的单独的强化构件。

有利地,肋间距为第一最大壁厚的至少1%、尤其至少5%。由此确保了,在壳体的外部变形的情形中、例如在碰撞期间,第一肋和第二肋彼此产生贴靠且由其中一个可将能量传递到另一肋上。

适宜地,肋间距基本上恒定。

有利地,第一肋的沿壁厚方向测量的壁厚沿横向方向以第一最大壁厚的小于10%不同。

尤其,第一肋在分隔平面的两侧上延伸。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第一肋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其相对于第二外壁以在分隔平面中垂直于第二外壁测量的第一间距布置。由此,壳体的稳定性的提高同样在相对于外壁间隔开的区域中得出。

适宜地,第一肋固定在第一外壁处。尤其,第一肋沿横向方向以其第一肋基固定在第一外壁处。由此可在第一外壁和第一肋之间传递力。

尤其,第一肋与第一外壁材料统一地构造。由此建立在第一肋和第一外壁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第一肋相对于第二壳体壳具有沿横向方向测量的第一壳间距且第一壳间距大于第一肋的第一最大壁厚的40%。由此,壳体可如此设计,以至于第一肋和第二肋关于横向方向在较大的区域上重叠。第一肋的支撑由此在第二肋的第二肋基附近实现,由此力可良好地吸收且进一步传导。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第一壳体壳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肋。适宜地,至少两个第一肋沿横向方向看具有交叉点。通过起交叉作用的第一肋创造稳定结构,其提高了壳体的稳定性。尤其,交叉点沿横向方向看相对于第一壳体壁具有第一交叉间距。适宜地,至少两个第一肋沿横向方向看从交叉点出发延伸直到第一壳体壁。由此,在交叉点和第一壳体壁之间可传递力。至少两个第一肋可在经由交叉点吸收力的情形中共同作用。由此,力均匀地分配且可由壳体更容易地在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吸收。

适宜地,第一壳体壳具有多个第一肋。尤其,第二壳体壳具有多个第二肋。

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具有在分隔平面中测量的总计的总长度。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在分隔平面中通过包入的多边形限制。多边形的角点处于分隔平面中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的端点上。多边形具有多边形面积。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的总长度与多边形面积的商为至少0.2mm-1。由此得出针对壳体的较高稳定性的足够大的肋密度。

适宜地,第一肋具有第一凹口。尤其,第二壳体壳具有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从第二壳体壁出发沿横向方向沿朝向第一壳体壳的方向延伸。尤其,第二加强肋仅在分隔平面的一侧上延伸。也可设置成,第二加强肋是第二壳体壳的第二肋且经由分隔平面出来伸入到第一壳体壳中。有利地,第二加强肋沿横向方向伸入到第一肋的第一凹口中。尤其,第二加强肋沿垂直于横向方向的方向交叉第一肋的凹口。在壳体的变形中,第一壳体壳的第一肋和第二壳体壳的第二加强肋可彼此支撑,且在其之间可传递力。这同样提高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多个第一肋的至少一部分沿横向方向看形成闭合的围绕横向方向环绕的结构。通过闭合的结构,多个第一肋的第二部分的多个第一肋可彼此进一步传导力。壳体的稳定性由此提高。

适宜地,第一壳体壳和第二壳体壳是喷射铸造件。

尤其,壳体是手柄壳体。适宜地,在手柄壳体处布置有用于操作工作器械的操作元件。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第一肋在总计的第一长度上切割分隔平面且第一肋在总计的第一长度的至少一半上具有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由此,第一肋在壳体在碰撞期间的变形中在其第一长度的较大部分上在分隔平面中支撑在第二壳体壳中。尤其可设置成,在第一壳体壳的第一肋和第二壳体壳的第二肋之间的肋间距在第一肋的总计的第一长度的至少一半上为小于第一肋的第一最大壁厚、尤其小于第一肋的第一最大壁厚的三分之二。此外可设置成,第二肋在集成的第二长度上切割分隔平面且第二肋在总计的第二长度的至少一半上具有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二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随后根据附图来阐释。其中:

图1示出了带有壳体的工作器械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壳体的透视图,

图3以朝向第一壳体壳的内侧的视线示出了根据图2的壳体的第一壳体壳的透视图,

图4以朝向第二壳体壳的内侧的视线示出了根据图2的壳体的第二壳体壳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沿横向方向朝向来自图3的第一壳体壳的内侧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沿横向方向朝向来自图4的第二壳体壳的内侧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垂直于横向方向来自图3的第一壳体壳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垂直于横向方向来自图4的第二壳体壳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垂直于横向方向来自图3的第一壳体壳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垂直于横向方向来自图4的第二壳体壳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垂直于横向方向朝向来自图2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沿来自图11的截平面XII-XII的截面,

图13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III-XIII的截面,

图14示出了来自图13的截面图的细节,

图15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V-XV的截面,

图16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VI-XVI的截面,

图17示出了沿来自图11的截平面XVII-XVII的截面,

图18示出了来自图17的截面图的细节,且

图19示出了带有第一肋和第二肋的标记的来自图18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手持式工作器械2。手持式工作器械2是吸气鼓风机。工作器械但是例如也可为马达链锯、割灌机、切断机等。

工作器械2具有壳体1。在实施例中,壳体1是手柄壳体。壳体但是也可为任一其他类型的壳体,例如马达壳体等。

如在图2中呈现的,工作器械2具有操作元件5。在实施例中,操作元件5是油门。借助于操作元件5,可操作工作器械2的未呈现的马达。操作元件5从壳体1伸出。

壳体1具有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操作元件5布置在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之间。

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分别以脱模方法制造。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由塑料构成。在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分别以喷射铸造方法制造。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是喷射铸造件。在图2中画入横向方向50。在壳体1的组装的情形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沿横向方向50彼此靠近,从而它们彼此贴靠。横向方向50沿两个相反的方向指向。横向方向50相应于在第一壳体壳10的脱模的情形中的脱模方向。横向方向50相应于在第二壳体壳20的脱模的情形中的脱模方向。以脱模方向标记如下方向,针对相应的壳体壳10,20的形状沿该方向在脱模时移除。以此意指正常的脱模方向。用于形成底切的滑块的移除方向不以概念脱模方向称呼。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壳体壳10。第一壳体壳10具有第一内侧18,其在壳体1的组装状态中面向第二壳体壳20。第一内侧18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外壁11限制。第一外壁11形成壳体1的外侧的一部分。第一外壁11具有第一端侧12。在壳体1的组装状态中,第一端侧12面向第二壳体壳20。第一壳体壳10以其第一端侧12贴靠在第二壳体壳20处。第一端侧12在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横向方向50伸延。

图4示出了第二壳体壳20。第二壳体壳20具有第二内侧28,其在壳体1的组装状态中面向第一壳体壳10。第二内侧28至少部分地由第二外壁21限制。第二外壁21形成壳体1的外侧的一部分。第二外壁21具有第二端侧22。在壳体1的组装状态中,第二端侧22面向第一壳体壳10。第二壳体壳20以其第二端侧22贴靠在第一壳体壳10处。第二端侧22在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横向方向50伸延。

第一外壁11和第二外壁21形成壳体1的外侧。在壳体1的内部中的支柱作为概念外壁的例外。

彼此贴靠的壳体壳10和20尤其在图13至15中呈现。从图3、4和13的概览中可见,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外壁11和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外壁21沿着分隔平面3至少部分地彼此贴靠。在分隔平面3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触碰。分隔平面3横向于横向方向50伸延。在实施例中,分隔平面3垂直于横向方向50伸延。在分隔平面3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沿横向方向50触碰。

如在图14中呈现的那样,第一外壁11的第一端侧12具有第一突出部19。第二外壁21的第二端侧22具有第二突出部29。第一突出部19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二壳体壳20的方向伸出超过第一端侧12的第一端基51(图14)。第二突出部29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一壳体壳10的方向伸出超过第二端侧22的第二端基(Stirngrund)61。第二突出部29相比第一突出部19更靠近地布置在壳体1的外侧处。第二突出部29的外侧是壳体1的外侧的部分。第一突出部19与第二突出部29相对应。第二突出部29和第一突出部19关于横向方向50重叠。第二突出部29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突出部19的外侧。在壳体1的组装的情形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借助于第一突出部19和第二突出部29相对于彼此定位。可设置成,第一突出部19的外侧贴靠在第二突出部29的内侧处。

沿横向方向50,第一突出部19通过第一前面52限制。第一前面52面向第二壳体壳20。第一前面52贴靠在第二外壁21的第二端侧22的第二端基61处。第一前面52和第二端基61在分隔平面3中彼此贴靠。

第二突出部29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一壳体壳10的方向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第二突出部29沿横向方向50通过第二前面62限制。在第二突出部29的第二前面62和第一端侧12的第一端基51之间构造有接缝31。接缝31在壳体1的外侧处可见。接缝31的底部由第一突出部19形成。接缝31在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之间伸延。在实施例中,接缝31在分隔平面3外部伸延。

如从图2至4可见的那样,第一外壁11和第二外壁21限制在壳体1的内部中的中空空间。在中空空间中,在第一壳体壳10中(图3)布置有第一肋13。第一肋13从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外壁11出发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二壳体壳20的方向伸延。如同样在图7和9中呈现的那样,第一肋13沿横向方向50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第一肋13伸入到第二壳体壳20中。第一壳体壳10具有多个第一肋13,33,53,54,55,如在图3中可见的那样。所有该第一肋13,33,53,54和55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第一肋13,33,53,54,55固定在第一外壁11处。第一肋13以其第一肋基14固定在第一外壁11处(图13)。第一肋13,33,53,54,55在实施例中与第一外壁11材料统一地构造。第一肋13,33,53,54,55以喷射铸造方法与第一外壁11共同制造。第一肋13,33,53,54,55在分隔平面3的两侧上延伸。

第一肋33,54和55共同形成闭合地围绕横向方向50环绕的结构(图3)。

在第一外壁11的内侧上布置有第一加强肋56。第一加强肋56固定在第一外壁11处。第一加强肋56从第一外壁11出发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二壳体壳20的方向延伸。第一加强肋56仅布置在分隔平面3的侧上。第一加强肋56有利地将第一肋13与第一肋53连接。第一肋13和53在实施例中与第一加强肋56共同形成闭合地围绕横向方向50环绕的结构。

图4以朝向其内侧的视线示出了第二壳体壳20。第二壳体壳20具有第二肋23。第二肋23从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外壁21出发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一壳体壳10的方向延伸。如同样在图8和10中呈现的,第二肋23沿横向方向50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第二肋23伸入到第一壳体壳10中。第二肋23布置在中空空间中(图2至4)。第一外壁11和第二外壁21限制在壳体1的内部中的中空空间。不仅第一肋13而且第二肋23布置在中空空间中。第二壳体壳20具有多个第二肋23,43,63(图4)。所有该第二肋23,43和63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第二肋23,43,63固定在第二外壁21处。第二肋23以其第二肋基24固定在第二外壁21处(图15)。第二肋23,43,63在实施例中与第二外壁21材料统一地构造。第二肋23,43,63以喷射铸造方法与第二外壁21共同制造。

如在图4中呈现的那样,在第二外壁21的内侧上布置有第二加强肋27。第二加强肋27固定在第二外壁21处。第二加强肋27从第二外壁21出发沿横向方向50沿朝向第一壳体壳10的方向延伸。第二加强肋27仅布置在分隔平面3的一侧上。第二加强肋27有利地将第二肋23与第二肋43连接。第二肋23和43在实施例中与第二加强肋27共同形成闭合地围绕横向方向50环绕的结构。

图5示出了沿横向方向50朝向第一壳体壳10的内侧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沿横向方向50朝向第二壳体壳20的内侧的侧视图。

图7至10示出了沿垂直于横向方向50的方向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的侧视图。图7和9尤其示出了第一肋13以何形状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图8和10尤其示出了第二肋23以何形状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

图11以沿垂直于横向方向50的方向的侧视图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中的壳体1。在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之间构造有接缝31。

图12示出了沿来自图11的截平面XII-XII穿过壳体1的截面。图12示出了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壳体壁11的第一内侧18。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肋23伸入到第一壳体壳10中。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肋13和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肋23直接并排布置。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肋13和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肋23彼此平行地在截平面中伸延。

图13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III-XIII穿过壳体1的截面。截面伸延穿过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肋13。在第一肋13和第一外壁11之间的过渡以虚线画入。第一肋13具有第一端部15。第一端部15面向第二壳体壳20。第一端部15面向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第一端部15是第一肋13的端侧。第一端部15是第一肋13的边缘。第一端部15沿横向方向50指向。

第一肋13具有第一肋高r1a,r1b。第一肋高r1a,r1b由分隔平面3直到第一肋13的第一端部15测量。第一肋高r1a,r1b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一肋高r1a,r1b垂直于分隔平面3测量。第一肋高r1a从第一测量点M1a出发测量。第一肋高r1b从第一测量点M1b出发测量。第一测量点M1a,M1b处于分隔平面3中。第一测量点M1a,M1b处于第一肋13切割的分隔平面3的区域中。第一测量点M1a间隔于第一测量点M1b。在实施例中,第一肋高r1a大于第一肋高r1b。

第二壳体壳20具有第二壳高h2a,h2b。第二壳高h2a,h2b由分隔平面3直到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测量。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相应于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外壁21的内侧。第二壳高h2a,h2b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二壳高h2a,h2b垂直于分隔平面3测量。第二壳高h2a从第一测量点M1a出发测量。第二壳高h2b从第一测量点M1b出发测量。第二壳高h2a从与第一肋高r1a相同的第一测量点M1a出发测量。第二壳高h2b从与第一肋高r1b相同的第一测量点M1b出发测量。在实施例中,第二壳高h2a大于第二壳高h2b。

在分隔平面3中存在许多第一测量点,从其中出发可确定第一肋高和第二壳高。在分隔平面3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测量点M1a,M1b,在其处第一肋高r1a,r1b为第二壳高h2a,h2b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在实施例中,第一肋高r1a为第二壳高h2b的至少60%。第一肋高r1b为第二壳高h2b的至少60%。

第一肋13在集成的第一长度l1上切割分隔平面3。第一肋13在集成的第一长度l1的至少一半上具有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在实施例中,第一肋13在集成的第一长度l1的至少90%上具有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也可设置成,第一肋13在全部集成的第一长度l1上具有第一测量点,在其处第一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二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

图15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V-XV穿过壳体1的截面。截面伸延穿过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肋23。在第二肋23和第二外壁21之间的过渡以虚线画入。第二肋23具有第二端部25。第二端部25面向第一壳体壳10。第二端部25面向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内侧18。第二端部25是第二肋23的端侧。第二端部25是第二肋23的边缘。第二端部25沿横向方向50指向。

第二肋23具有第二肋高r2a,r2b。第二肋高r2a,r2b由分隔平面3直到第二肋23的第二端部25测量。第二肋高r2a,r2b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二肋高r2a,r2b垂直于分隔平面3测量。第二肋高r2a从第二测量点M2a出发测量。第二肋高r2b从第二测量点M2b出发测量。第二测量点M2a,M2b处于分隔平面3中。第二测量点M2a,M2b处于第二肋23切割的分隔平面3的区域中。第二测量点M2a间隔于第二测量点M2b。在实施例中,第二肋高r2a大于第二肋高r2b。

第一壳体壳10具有第一壳高h1a,h1b。第一壳高h1a,h1b由分隔平面3直到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内侧18测量。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内侧18相应于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外壁11的内侧。第一壳高h1a,h1b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一壳高h1a,h1b垂直于分隔平面3测量。第一壳高h1a从第二测量点M2a出发测量。第一壳高h1b从第二测量点M2b出发测量。第一壳高h1a从与第一肋高r1a相同的第二测量点M2a出发测量。第二壳高h2b从与第二肋高r2b相同的第二测量点M2b出发测量。在实施例中,第一壳高h1a大于第一壳高h1b。

在分隔平面3中存在许多第二测量点,从其中出发可确定第二肋高和第一壳高。在分隔平面3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测量点M2a,M2b,在其处第二肋高r2a,r2b为第一壳高h1a,h1b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在实施例中,第二肋高r2a为第一壳高h1a的至少60%。第二肋高r2b为第一壳高h1b的至少60%。

第二肋23在集成的第二长度l2上切割分隔平面3。第二肋23在集成的第二长度l2的至少一半上具有第二测量点,在其处第二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一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在实施例中,第二肋23在集成的第二长度l2的至少90%上具有第二测量点,在其处第二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一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也可设置成,第二肋23在全部集成的第二长度l2上具有第二测量点,在其处第二肋高为相关联的第一壳高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45%、优选地至少60%。

在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关于横向方向50仅在唯一的平面中触碰。分隔平面3的位置明确地确定。如果第一壳体壳10和第二壳体壳20应沿横向方向在多于一个平面中具有触碰点,分隔平面的位置可如此确定,以至于分隔平面垂直于脱模方向且第一外壁的第一面积与第二外壁的第二面积相同大小。第一面积是第一外壁的外侧的部分的面积,其沿朝向第二外壁的方向伸出超过待确定的分隔平面且触碰第二外壁。第二面积是第二外壁的外侧的部分的面积,其沿朝向第一外壁的方向伸出超过待确定的分隔平面且触碰第一外壁。

图16示出了沿来自图12的截平面XVI-XVI的截面。截平面垂直于分隔平面3伸延穿过第一肋13且穿过第二肋23。截平面伸延穿过在图13中呈现的第一测量点M1b且穿过在图15中呈现的第二测量点M2b。与之相应地,第一壳体壳10在根据图16的截平面中具有第一壳高h1b。第二壳体壳20具有第二壳高h2b。第一壳高h1b和第二壳高h2b的总和得出壳体1的中空空间高h。中空空间高h沿横向方向50在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内侧18和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之间在第一测量点M1b的高度上测量。中空空间高h由第一肋13的第一槽基(Nutgrund)14直到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测量。

第一肋13和第二肋23关于横向方向50在重叠区域32中重叠。重叠区域32具有沿横向方向测量的重叠长度l。重叠长度l相应于第一肋高r1b和第二肋高r2b的总和。重叠长度l为中空空间高h的至少20%、尤其至少30%、尤其至少50%、尤其至少60%、优选地至少70%。这类似地适用于在第一测量点M1a处、在第二测量点M2a处和在第二测量点M2b处的重叠长度。

第一肋13具有第一最大壁厚mw1。第一最大壁厚mw1沿壁厚方向49测量。壁厚方向49垂直于横向方向50延伸。壁厚方向49平行于分隔平面3延伸。

第二肋23相对于第一肋13以肋间距a布置。肋间距a沿壁厚方向49测量。在实施例中,肋间距a关于横向方向50恒定。独立于与分隔平面3的间距,肋间距a恒定。肋间距为小于第一最大壁厚mw1、尤其小于第一最大壁厚mw1的三分之二。

第二肋23具有沿壁厚方向49测量的第二最大壁厚mw2。第二最大壁厚mw2在实施例中与第一最大壁厚mw1相同大小。但是也可设置成,第一最大壁厚mw1和第二最大壁厚mw2不同大小。

肋间距a为第一最大壁厚mw1的至少10%、尤其至少20%。也可设置成,肋间距a为第一最大壁厚mw1的至少1%、尤其至少5%。

第一肋13相对于第二壳体壳20具有第一壳间距s1。第一壳间距s1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一壳间距s1由第一肋13的第一端部15直到第二壳体壁21的第二内侧28测量。第一壳间距s1大于第一肋13的第一最大壁厚mw1的40%。这同样在图13中呈现。

第二肋23相对于第一壳体壳10具有第二壳间距s2(图16)。第二壳间距s2沿横向方向50测量。第二壳间距s2由第二肋23的第一端部25直到第一壳体壁11的第一内侧18测量。第二壳间距s2大于第二肋23的第二最大壁厚mw2的40%。

图17示出了沿来自图11的截平面XVII-XVII穿过壳体1的截面。由此,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内侧28以其第二肋23,43和63可见。第一肋13伸入到第二壳体壳20中。相同的适用于第一肋33,53,54和55。这些肋同样在图3和4中呈现。

图18示出了来自图17的截面图的细节。第一肋13具有至少一个区域16,其相对于第二外壁21以垂直于横向方向50且垂直于第二外壁21测量的第一间距d1布置。第一间距d1在分隔平面3中测量。第一间距d1为第一最大壁厚mw1的至少五倍、尤其至少十倍。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肋23具有至少一个区域,其相对于第一外壁11以垂直于横向方向50且垂直于第一外壁11测量的第二间距布置。第二间距在分隔平面3中测量。第二间距为第二最大壁厚mw2的至少五倍、尤其至少十倍。

第一壳体壳1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肋13,33。至少两个第一肋13和33、即第一肋13和第一肋33沿横向方向50看具有交叉点4(图18)。在交叉点4中,第一肋13和第一肋33彼此固定连接。在实施例中,第一肋13和第一肋33在交叉点4中材料统一地构造。至少两个第一肋13和33从交叉点4出发分别垂直于横向方向50延伸直到第一壳体壁11。交叉点4沿横向方向50看相对于第一壳体壁11具有交叉间距k1。交叉间距k1垂直于横向方向50且垂直于第一壳体壁11测量。交叉间距为第一肋13的第一最大壁厚mw1的至少五倍、尤其至少十倍。

第一肋33、第一肋54和第一肋55形成闭合的围绕横向方向50环绕的结构。结构具有三个角点,在其处第一肋33,54和55彼此连接。结构包夹中空空间34。

如在图3和17中呈现的,第一肋13具有第一凹口17。第一凹口17沿横向方向50延伸。凹口17用于容纳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加强肋27。加强肋27在图18和4中呈现。在壳体1的组装状态中,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加强肋27伸入到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肋13的第一凹口17中,从而第二加强肋27沿垂直于横向方向50的方向交叉第一肋13的凹口17。第二加强肋27仅布置在分隔平面3的一侧上。但是也可设置成,第二加强肋27构造为第二肋且伸出超过分隔平面3。但是也可设置成,加强肋27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肋13的凹口。第一肋13和加强肋27那么以交叉的方式彼此插塞。

在图19中,第一壳体壳10的第一肋和第二壳体壳20的第二肋以虚线标记。全部第一肋和全部第二肋具有在分隔平面3中测量的总计的总长度G。在总计的情形中,第一肋和第二肋由分隔平面3切割且第一肋和第二肋的长度在分隔平面3中测量和总计。肋的长度在此一直沿最大膨胀的方向从肋的点出来看被测量。在肋在分隔平面3中的弯曲的或成角的伸延中,相应的肋的长度通过路径积分(Weginteral)确定。

全部第一肋和全部第二肋通过想象的包入的多边形P限制。通过多边形P,第一肋和第二肋的所有直接相邻的端点在分隔平面3中通过直线彼此连接。

多边形P包夹多边形面积P。总长度G和多边形面积P的商为至少0.2mm-1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气自动化安装调试的工作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