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

文档序号:1949019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 (Road bed filling method based on strongly weathered sand-gravel material or waste building material ) 是由 葛藤 应飞 刘慧娟 于 2021-09-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准备,核查设计文件、检测水文地质情况;S2、试验段,预先选出一截试验段路面进行填筑,并检测填筑好的路面状况;S3、路基清表处理,按设计文件进行清理掘除路基表面;S4、格栅组件铺设,在路基表面预先铺设格栅组件;S5、风化石施工,在格栅组件上侧填料形成风化石层,路堤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S6、路基排水,在路基边坡上预先开挖排水沟道,铺筑风化石时,按段依次铺筑;S7、冲击碾压,采用冲压机对原地面、路床下面分别进行冲击碾压。通过依次铺筑风化石层,每层均在进行夯实加固后再进行铺筑,使铺筑出来的路床强度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ad bed filling method based on strongly weathered sand stones or waste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hecking of design files and detection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s2, testing sections, selecting a section of testing section road surface in advance for filling, and detec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filled road surface; s3, performing roadbed surface cleaning treatment, and cleaning and removing the roadbed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file; s4, paving a grid assembly, and paving the grid assemb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adbed in advance; s5, carrying out weathering stone construction, wherein a weathering stone layer is form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grid assembly by filling, and embankment filling is divided into horizontal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full width of the cross section and is filled upwards layer by layer; s6, draining the roadbed, excavating drainage channels on the side slopes of the roadbed in advance, and paving the weathered rocks in sections sequentially when the weathered rocks are paved; and S7, impact rolling, namely, respectively performing impact rolling on the original ground and the underside of the road bed by using a punching machine. By paving the weathered stone layers in sequence, each layer is paved after being tamped and reinforced, so that the paved road bed has high strength.)

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

背景技术

风化砂石料是地表岩层风化过程的中间产物,而废旧建筑材料与风化砂类似,其均具有耐久性较一般土料差,物理力学性质较不稳定的问题。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风化砂石料和废旧建筑材料会越来越多,若只做堆放和简易填埋,对大气、土壤、水质均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并消耗风化砂石料和废旧建筑材料,使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公路建设中,路基填料多用随时、宕渣等性质较好的材料,分层碾压铺筑,以保证路基质量,需要大量的碎石、宕渣等材料,土石方工程好大,路基填料匮乏,需要寻找新的工程替代材料。

根据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何在铺筑路基时,提高用风化砂石料和废旧建筑材料铺筑的路基强度,使其能够达到用碎石和宕渣铺筑的路基强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风化砂石料和废旧建筑材料铺筑的路基强度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核查设计文件、检测水文地质情况;

S2、试验段,预先选出一截试验段路面进行填筑,并检测填筑好的路面状况;

S3、路基清表处理,按设计文件进行清理掘除路基表面;

S4、格栅组件铺设,在路基表面预先铺设格栅组件,且相邻两个格栅组件相互靠近的一边重叠;

S5、风化石施工,在格栅组件上侧填料形成风化石层,路堤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且每层最大填风化石压实厚度大于格栅组件的厚度;

S6、路基排水,在路基边坡上预先开挖排水沟道,铺筑风化石时,按段依次铺筑,施工层,各施工层表面不应积水,且填方路段设置路拱;

S7、冲击碾压,采用冲压机对原地面、路床下面分别进行冲击碾压,原地面还进行全宽冲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筑路床的时候,在路基表面铺设格栅组件,之后在格栅组件上侧填料形成风化石层。风化石层的顶面高度大于格栅组件的厚度,从而使格栅组件在风化石层内起到骨架的作用,能够有效支撑风化石层,提高风化石层的强度。通过依次铺筑风化石层,每层均在进行夯实加固后再进行铺筑,使铺筑出来的路床强度高。

可选的,所述的格栅组件包括钢塑格栅和格栅架,风化石层包括下部层、上部层和边缘层;格栅架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呈格栅状固定连接,纵向钢筋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纵向钢筋铺设在横向钢筋的上侧;下部层铺设在格栅架上侧,下部层的顶面高于格栅架的顶面,且格栅架的左右两个侧边均位于下部层外侧;钢塑格栅铺设在下部层的上侧,钢塑格栅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连接格栅架,上部层铺设在钢塑格栅以及下部层的上侧,边缘层沿着格栅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铺设,边缘层与下部层和上部层的边缘贴合,且边缘层的顶面与上部层的顶面共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组件分为格栅架和安装在格栅架上的钢塑格栅,格栅架安装在下部层的底面上,使铺筑完毕后,下部层能够稳定的压制住格栅架,并且在夯实的时候,格栅架能够对铺筑好的下部层进行加固,不易出现下部层底部坍塌变形损坏的现象。下部层在铺筑完毕后,再安装上钢塑格栅,钢塑格栅的边缘处连接格栅架,从而使格栅架和钢塑格栅形成笼状的结构,包覆起下部层,进一步的提高了下部层的强度。同时增加了下部层顶面的粗糙程度,在后续铺筑上部层的时候,上部层能够稳定的抓牢下部层,提高了上部层的强度。最后通过在上部层和下部层的边缘处铺筑边缘层,对路床的边缘进行封闭,保护格栅组件,使格栅组件不易损坏。在整个风化石层夯实完毕后,强度较高。

可选的,所述的横向钢筋的端头处设置有挂钩件,挂钩件的顶面低于纵向钢筋的顶面,在钢塑格栅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连接条,位于钢塑格栅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连接条与挂钩件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格栅组件中的钢塑格栅之间通过连接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在横向钢筋端头处的挂钩件以及钢塑格栅边缘处的连接条可以被工人方便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因为挂钩件是埋设在边缘层内的,边缘层也对格栅组件起到了限制作用,使格栅组件的位置更为稳定,进一步的降低了路床因为强度不高而导致损坏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的上部层包括若干个单元层,相邻两个单元层之间均夹设有钢塑格栅,上下相邻的两个钢塑格栅之间通过连接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部层能够根据该路段的车流量以及负载量来进行铺筑。各个单元层之间是逐层向上来进行铺筑的,每层单元层相互独立,且上部层中位于底部的几层单元层均被钢塑格栅包裹,使这几层单元层不易变形损坏。提高了上部层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的挂钩件的开口朝向横向钢筋的另一端,且挂钩件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侧,位于格栅架边缘处的纵向钢筋嵌设在相邻的挂钩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架中位于边缘处的纵向钢筋能够嵌设在挂钩件内,将各个横向钢筋连接起来,便于工人们绑扎格栅架,同时由于挂钩件竖直设置,在浇筑完边缘层后,边缘层对格栅架的边缘起到限制作用,使格栅架不容易损坏。在整个风化石层夯实的过程中,减少出现格栅架边缘产生偏移,导致下部层变形损坏现象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的上部层和下部层的宽度与横向钢筋的长度相等,挂钩件位于下部层的外侧且与下部层的左右两个侧面紧密相邻,钢塑格栅中的连接条与上部层和下部层的左右两个侧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部层在铺筑完毕后,位于下部层外侧的仅有挂钩件,在安装下部层顶面上的钢塑格栅时,可以方便的将钢塑格栅中的连接条与下部格栅架中的挂钩件连接在一起。并且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连接条能够与下部层的侧壁贴合,在后续浇筑边缘层以及夯实边缘层的时候,边缘层不易导致连接条断裂损坏的现象,很好的提高了整个风化石层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的单元层中,最上面一层单元层的厚度大于其余单元层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上面一层单元层的厚度大于其余的单元层的厚度,从而使最顶面的单元层在出现路面损害的时候,不容易露出底部的钢塑格栅,对下面几层单元侧层的强度影响较小。在修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铲除最上面一层单元层,重新铺筑即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可选的,所述的步骤S7中,边缘层采用人工手持夯实机进行夯实,且使边缘层的顶面宽度小于边缘层的底面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边缘层由人工手持夯实机进行夯实,一方面来说较为方便省事,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对格栅组件造成损伤。边缘层设置成顶面窄底部宽的结构,提高了边缘层的支撑效果,同时也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依次铺筑风化石层,每层均在进行夯实加固后再进行铺筑,使铺筑出来的路床强度高。

2.使格栅架和钢塑格栅形成笼状的结构,包覆起下部层,进一步的提高了下部层的强度,同时增加了下部层顶面的粗糙程度,在后续铺筑上部层的时候,上部层能够稳定的抓牢下部层,提高了上部层的强度,整个风化石层夯实完毕后,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格栅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风化石层;11、下部层;12、上部层;121、单元层;13、边缘层;2、格栅组件;21、格栅架;211、横向钢筋;212、纵向钢筋;213、挂钩件;22、钢塑格栅;221、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参照图1和图2,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核查设计文件、检测水文地质情况以及调查风化石源,待确认无误后,再开始动工;

S2、试验段,预先选出一截试验段路面进行填筑,并检测填筑好的路面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得到合适的铺筑厚度、压实设备的类型、碾压遍数以及碾压速度等有关数据以指导施工;

S3、路基清表处理,按设计文件进行清理掘除路基表面,原地面清表三十厘米,边坡清表五十厘米;

S4、格栅组件2铺设,在路基表面预先铺设格栅组件2,且相邻两个格栅组件2相互靠近的一边重叠,钢塑格栅22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三十厘米;

S5、风化石施工,在格栅组件2上侧填料形成风化石层1,路堤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且每层最大填风化石压实厚度大于格栅组件2的厚度;

S6、路基排水,在路基边坡上预先开挖排水沟道,铺筑风化石时,按段依次铺筑,施工层,各施工层表面不应积水,且填方路段设置路拱;

S7、冲击碾压,采用冲压机对原地面、路床下面分别进行冲击碾压,原地面还进行全宽冲击。

参照图2和图3,格栅组件2包括格栅架21和钢塑格栅22。风化石层1包括下部层11。其中,格栅架21包括纵向钢筋212和横向钢筋211,格栅架21铺筑在地基上,纵向钢筋212沿着路基长度方向铺设,横向钢筋211沿着路基宽度方向铺设,纵向钢筋212架设在横向钢筋211的顶面上,且纵向钢筋212和横向钢筋211通过绑扎或者焊接连接在一起。横向钢筋21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挂钩件213,挂钩件213竖直设置,且挂钩件213的开口朝向横向钢筋211的另一端,格栅架21中位于边缘处的纵向钢筋212嵌设在挂钩件213内。下部层11铺筑在格栅架21上,且下部层11的宽度与格栅架21的宽度相等,并使横向钢筋211端头处的挂钩件213均位于下部层11的外侧,且挂钩件213与下部层11的侧壁紧密贴合。钢塑格栅22铺设在下部层11的顶面上,钢塑格栅22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连接条221,钢塑格栅22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连接条221均弯折至与下部层11的竖直侧壁贴合的位置处,且该连接条221与横向钢筋211端头处的挂钩件213绑扎并固定在一起。使得该钢塑格栅22和格栅架21包裹住下部层11。

参照图2和图3,风化石层1还包括上部层12。上部层12分为三层单元层121,每层单元层121的宽度均与下部层11的宽度相等。最上面一层单元层121的厚度大于另外两层单元层121的厚度。在相邻两个单元层121之间也均铺设有钢塑格栅22,位于两个单元层121之间的钢塑格栅22与上部层12和下部层11的钢塑格栅22相同。各个钢塑格栅22中,上侧的钢塑格栅22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连接条221与下侧相邻的钢塑格栅22的连接条221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下面两层单元层121被钢塑格栅22包裹住。对于在同一高度,且前后相邻的两个钢塑格栅22,前侧的钢塑格栅22与后侧的钢塑格栅22相互搭接,且搭接一边处的连接条221与钢塑格栅22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风化石层1还包括边缘层13,边缘层13沿着下部层1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铺设。边缘层1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边缘层13的顶面宽度小于边缘层13的底面宽度。钢塑格栅22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连接条221被夹设在边缘层13靠近上部层12和下部层11的一侧,挂钩件213埋设在边缘层13内。对于边缘层13,采用工人手持夯实机的方式来进行夯实。边缘层13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封堵上部层12和下部层11边缘处露出的格栅组件2,同时起到对格栅组件2的位置进行加固的效果,若夯实强度较高,容易导致连接条221出现断裂的现象。因此将边缘层13由人工手持夯实机进行夯实,一方面来说较为方便省事,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对格栅组件2造成损伤。边缘层13设置成顶面窄底部宽的结构,提高了边缘层13的支撑效果,同时也更为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强风化砂石料或废旧建筑材料的路床填筑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下部层11内埋入格栅架21,同时在下部层11的顶面以及相邻的两个单元层121之间铺设钢塑格栅22,使得格栅架21与钢塑格栅22包裹住下部层11,相邻两个钢塑格栅22包裹住下部的两个单元层121。被包裹住的下部层11以及单元层121能够很好的定型加固,不易出现下部层11和单元层121坍塌变形损坏的现象。在铺设单元层121的时候,各个单元层121下侧的钢塑格栅22能够增加铺设的平面的粗糙程度,在后续铺筑单元层121的时候,单元层121能够稳定的抓牢,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强度。安装在横向钢筋211端头处的挂钩件213以及钢塑格栅22边缘处的连接条221可以被工人方便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由于连接条221与下部层11的竖直侧壁贴合,在后续浇筑边缘层13以及夯实边缘层13的时候,边缘层13不易导致连接条221断裂损坏的现象,很好的提高了整个风化石层1的强度。同时因为挂钩件213是埋设在边缘层13内的,边缘层13也对格栅组件2起到了限制作用,使格栅组件2的位置更为稳定,进一步的降低了路床因为强度不高而导致损坏的概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