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55571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 (Adhesive sheet sticking method, adhesive sheet sti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product ) 是由 秋月伸也 山本雅之 于 2021-05-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能够相对于形成有环状凸部的半导体晶圆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精度良好地粘贴粘合片并能更可靠地避免在半导体晶圆产生损伤的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该粘合片粘贴方法具备:第1粘贴过程,在该第1粘贴过程中,将粘合带(DT)和在一个面的外周具有环状凸部(Ka)的晶圆(W)收纳于腔室(29),在将腔室(29)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粘合带(DT)接触于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粘合带(DT)覆盖该环状凸部形成面;以及第2粘贴过程,该第2粘贴过程是在该第1粘贴过程之后,通过提高腔室(29)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dhesive sheet sticking method, an adhesive sheet sticking apparatus and a semiconductor product manufacturing method, which can stick an adhesive sheet to an annular convex part forming surface of a semiconductor wafer with an annular convex part with good precision and can reliably avoid damage to the semiconductor wafer. The adhesive sheet sticking method comprises: a first bonding step (1) in which an adhesive tape (DT) and a wafer (W) having an annular projection (Ka)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one surface are housed in a chamber (29), and the annular projection-formed surface of the wafer (W) is covered with the adhesive tape (DT) by bringing the adhesive tape (DT) into contact with the annular projection-formed surface of the wafer (W) while reducing the pressure in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chamber (29); and a 2 nd bonding step of bonding the adhesive tape (DT) to the annular convex portion forming surface of the wafer (W) b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in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chamber (29) after the 1 st bonding step.)

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相对于以半导体晶圆(以下适当地称作“晶圆”)或基板为例的工件粘贴以带状的粘合材料为例的粘合片的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晶圆的表面形成电路图案之后,通过背面磨削工序对晶圆的背面进行磨削,并且通过切割工序将该晶圆分断为多个芯片部件。在背面磨削的工序中,存在以下情况:留下晶圆的背面外周而仅对中央部分进行磨削,以包围背面磨削区域的方式在晶圆的背面外周形成环状凸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使晶圆的中央部薄型化的情况下,由于晶圆被环状凸部加强,因此能够避免在处理时产生应变等。在背面磨削工序之后,使具有环状凸部的晶圆载置于环形架的中央,跨环形架和晶圆的背面地粘贴支承用的粘合带(切割带)。通过切割带的粘贴来制作安装架,以供切割工序使用。

作为将以切割带为例的粘合片粘贴于通过环状凸部而形成有台阶的晶圆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提出如下那样的方法。即,将粘合片夹入由上下一对壳体构成的腔室的接合部分。然后,进行如下处理:对腔室内进行减压,使由该粘合片分隔成的两个空间之间产生压力差,并且,使该粘合带凹入弯曲,从而将粘合片粘贴于晶圆背面。然后,在消除腔室内的压力差之后,从第1按压构件对在环状凸部的内侧角部未完全粘接而浮起的粘合片供给气体,由此进行第2次的粘贴处理(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2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装置中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即,在以往的粘合片粘贴方法中,产生了如下问题:在粘贴粘合片之后,随着时间经过,粘合片会从环状凸部的内侧角部朝向晶圆中心剥离。另外,在以往的粘合片粘贴方法中,还产生如下问题:在将粘合片向晶圆粘贴之际,在晶圆产生裂纹、缺损等损伤。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相对于形成有环状凸部的半导体晶圆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精度良好地粘贴粘合片并能更可靠地避免在半导体晶圆产生损伤的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是得到了以下那样的见解。即,在使用第1按压构件进行第2次的粘贴处理的以往的结构中,作用于粘合片的力较小。因此,难以充分地提高晶圆与粘合片的密合性,因此能够认为,随着时间的经过,粘合片会从晶圆剥离。

另外,在第2次的粘贴处理中,与晶圆的中央部相比,对晶圆的环状凸部的内侧角部作用有比较大的按压力。能够认为,因这样的按压力的偏差而特别会在晶圆的被作用有比较大的按压力的环状凸部的内侧角部高频率地产生裂纹或缺损。

并且,第1按压构件具备气体供给孔,是由金属或树脂等构成的柱状构件。并且,在以往结构中,使该第1按压构件的底面靠近晶圆并供给气体。可能产生如下情形:通过使第1按压构件靠近,从而第1按压构件会接触于晶圆的受到薄型化处理而成为凹状的中央部,晶圆的较薄的凹部发生损伤。能够认为,在第1按压构件的底面的平坦性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在第1按压构件接近晶圆的环状凸部的内侧角部的状态下,第1按压构件也会接触于晶圆的其他部分(例如中心部),结果使晶圆产生损伤。

本发明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具有如下那样的方案。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片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粘合片粘贴方法具备:第1粘贴过程,在该第1粘贴过程中,将粘合片和在一个面的外周具有环状凸部的工件收纳于腔室,在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所述粘合片覆盖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以及第2粘贴过程,该第2粘贴过程是在所述第1粘贴过程之后,通过提高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所述粘合片粘贴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在第1粘贴过程中,在将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粘合片覆盖环状凸部形成面。即,搭载于工件的器件的周边空间通过减压而排出空气,因此,在粘合片覆盖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际,能够防止气体被卷入到粘合片与工件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的卷入引起的密合力的降低。

并且,在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提高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粘合片粘贴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内部空间的加压,能够使按压力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因作用于粘合片的力的偏差而在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产生裂纹或缺损等损伤。

另外,在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对腔室的内部空间适当加压,能够任意地调节第2粘贴过程中的内部空间的气压。因此,能够对粘合片施加足够大的按压力,因而,能够使粘合片精度良好地密合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在完成第2粘贴过程之后,即使经过了时间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粘合片从工件剥离。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粘贴过程中,通过使所述粘合片朝向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变形为凸状,从而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由于使粘合片朝向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变形为凸状,因此能够使粘合片以从一个点呈放射状扩展的方式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能够避免在使粘合片接触于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际有气泡卷入。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2粘贴过程中,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提升至大气压以上的压力。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使比较大的按压力作用在粘合片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环状凸部形成面与粘合片之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粘合片在经过时间后自工件剥离这样的情形。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腔室具备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1粘贴过程具有:上下空间形成过程,在该上下空间形成过程中,通过利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夹持所述粘合片,从而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供处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朝上的状态的所述工件配置的下空间、和隔着所述粘合片与所述下空间相对的上空间;上下空间减压过程,在该上下空间减压过程中,对所述上空间和所述下空间进行减压;以及接触过程,该接触过程是在所述上下空间减压过程之后,在使所述上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下空间的压力而在所述上空间与所述下空间之间产生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所述粘合片朝向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变形为凸状,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在第1粘贴过程中,对上空间和下空间进行减压,再使用使上空间的压力高于下空间的压力而产生的压力差,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即,在通过减压而将下空间的空气排出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之际气泡被卷入到粘合片与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间。另外,由于压力差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此能够避免因所作用的力的偏差而产生工件损伤这样的情形。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腔室具备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1粘贴过程具有:上下空间形成过程,在该上下空间形成过程中,通过利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夹持所述粘合片,从而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供处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朝上的状态的所述工件配置的下空间、和隔着所述粘合片与所述下空间相对的上空间;以及减压接触过程,在该减压接触过程中,在通过仅对所述上空间和所述下空间中的所述下空间进行减压而在所述上空间与所述下空间之间产生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所述粘合片朝向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变形为凸状,以所述下空间被减压的状态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在第1粘贴过程中,仅对下空间进行减压,使用产生的压力差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即,在通过减压而将下空间的空气排出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之际有气泡卷入粘合片与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间。另外,由于压力差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此能够避免因所作用的力的偏差而产生工件损伤这样的情形。另外,由于仅对下空间进行减压即可,因此,不需要对上空间进行减压的结构。因此,能够避免装置的复杂化和高成本化。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粘合片具有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相对应的预定形状,并被所述长条的输送用片所保持,在所述上下空间形成过程中,通过利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夹持所述输送用片,从而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供处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朝上的状态的所述工件配置的下空间、和隔着被所述输送用片保持的所述粘合片与所述下空间相对的上空间。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粘合片预先具有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相对应的预定形状。因此,能够根据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位置和形状而使粘合片适当地粘贴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另外,由于不需要将粘合片切断成适当的预定形状等的工序,因此能够缩短粘贴粘合片的工序。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配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内部的片状的弹性体,所述片状的弹性体配设成,通过在所述上下空间形成过程中形成所述腔室,从而所述片状的弹性体抵接于所述粘合片。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片状的弹性体整体以更均匀的弯曲率变形为凸状。因此,粘合片容易根据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环状凸部形成面与粘合片的密合性。因而,能够将粘合片更精度良好地粘贴于环状凸部形成面。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该粘合片粘贴方法具备加热过程,在该加热过程中,通过对所述下空间和所述上空间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来加热所述粘合片,在所述第1粘贴过程中,使通过所述加热过程被加热的状态的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通过利用加热过程来加热粘合片,从而粘合片变得更柔软。即,粘合片容易根据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环状凸部形成面与粘合片的密合性。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方案。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片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粘合片粘贴装置具备:第1粘贴机构,其将粘合片和在一个面的外周具有环状凸部的工件收纳于腔室,在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所述粘合片覆盖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以及第2粘贴机构,在所述第1粘贴机构完成工作之后,该第2粘贴机构通过提高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所述粘合片粘贴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第1粘贴机构在将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粘合片覆盖环状凸部形成面。即,搭载于工件的器件的周边空间通过减压而排出空气,因此,在粘合片覆盖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际,能够防止气体被卷入到粘合片与工件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的卷入引起的密合力的降低。

并且,第2粘贴机构通过提高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粘合片粘贴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内部空间的加压,能够使按压力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因作用于粘合片的力的偏差而在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产生裂纹或缺损等损伤。

另外,第2粘贴机构通过适当加压腔室的内部空间,从而任意地调节第2粘贴过程中的内部空间的气压。因此,能够对粘合片施加足够大的按压力,因而,能够使粘合片精度良好地密合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在完成第2粘贴过程之后,即使经过了时间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粘合片从工件剥离。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方案。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成为粘合片被粘贴于在一个面的外周具有环状凸部的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状态的半导体产品,该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粘贴过程,在该第1粘贴过程中,将所述工件和所述粘合片收纳于腔室,在将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所述粘合片接触于所述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所述粘合片覆盖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以及第2粘贴过程,该第2粘贴过程是在所述第1粘贴过程之后,通过提高所述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所述粘合片粘贴于所述环状凸部形成面。

(作用·效果)

采用该方案,能够较佳地制造成为粘合片被粘贴于在一个面的外周具有环状凸部的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状态的半导体产品。即,在第1粘贴过程中,在将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粘合片覆盖环状凸部形成面。在第1粘贴过程中,搭载于工件的器件的周边空间通过减压而排出空气,因此,在粘合片覆盖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际,能够防止气体被卷入到粘合片与工件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的卷入引起的密合力的降低。

并且,在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提高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粘合片粘贴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内部空间的加压,能够使按压力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因作用于粘合片的力的偏差而在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产生裂纹或缺损等损伤。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粘合片粘贴方法、粘合片粘贴装置和半导体产品的制造方法,在第1粘贴过程中,在将腔室的内部空间减压了的状态下使粘合片接触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由此利用粘合片覆盖环状凸部形成面。即,搭载于工件的器件的周边空间通过减压而排出空气,因此,在粘合片覆盖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际,能够防止气体被卷入到粘合片与工件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的卷入引起的密合力的降低。

并且,在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提高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从而将粘合片粘贴于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内部空间的加压,能够使按压力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片。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因作用于粘合片的力的偏差而在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产生裂纹或缺损等损伤。

另外,在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对腔室的内部空间适当加压,能够任意地调节第2粘贴过程中的内部空间的气压。因此,能够对粘合片施加足够大的按压力,因而,能够使粘合片精度良好地密合于环状凸部形成面。因此,在完成第2粘贴过程之后,即使经过了时间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粘合片从工件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半导体晶圆的结构的图。图1的(a)是半导体晶圆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1的(b)是半导体晶圆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的(c)是半导体晶圆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粘合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粘贴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腔室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粘合片粘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实施例1的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9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2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3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3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4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4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5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6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6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对实施例1的步骤S7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2的粘合片和输送用片的结构的图。图18的(a)是粘合片和输送用片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8的(b)是粘合片和输送用片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2的粘合片粘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2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2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3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3进行说明的图。

图24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4进行说明的图。

图25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5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6进行说明的图。

图27是对实施例2的步骤S6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对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9是对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29的(a)是表示变形例的粘合带和输送用片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9的(b)是对变形例的片切断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0是对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0的(a)是表示变形例的具备弹性体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0的(b)是对在不具有弹性体的结构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说明的图,图30的(c)是对具有弹性体的结构中的优点进行说明的图。

图31是对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1的(a)是表示变形例的具备加热机构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1的(b)是对利用加热机构来加热粘合带的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合片粘贴装置;3、晶圆输送机构;5、容器;6、架回收部;7、对准器;9、保持台;12、架供给部;13、粘贴单元;16、晶圆输送装置;17、架输送装置;23、保持臂;27、吸附板;28、吸盘;31、真空装置;32、加压装置;33、控制部;38、架保持部;71、片供给部;72、分离片回收部;73、片粘贴部;74、片回收部;81、片粘贴机构;82、片切断机构;85、粘贴辊;86、夹持辊;95、刀具;f、环形架;DT、粘合带;P、输送用片;MF、安装架;Ta、基材;Tb、粘合材料;Pa、基材;Pb、粘合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在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中,将支承用的粘合带DT(切割带)用作粘合片,作为粘合片的粘贴对象即工件,使用半导体晶圆W(以下,称作“晶圆W”)和环形架f。即,在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中,通过跨晶圆W和环形架f地粘贴粘合带DT,从而制作安装架MF。

如图1的(a)~图1的(c)所示,在晶圆W的形成有电路图案的表面粘贴有电路保护用的保护带PT的状态下,对晶圆W进行背面磨削处理。以外周部在径向上留有大约3mm的方式对晶圆W的背面进行磨削(背面磨削)。即,所使用的晶圆被加工为在背面形成扁平凹部He、且沿着背面的外周保留有环状凸部Ka的形状。作为一个例子,以使得扁平凹部He的被磨削的深度d为数百μm、使扁平凹部He的晶圆厚度J为30μm~50μm的方式进行加工。因而,形成于背面外周的环状凸部Ka作为用于提高晶圆W的刚性的环状肋发挥功能,抑制晶圆W在处置(handling)、其他处理工序中的挠曲变形。此外,使用附图标记Kf来表示环状凸部Ka的内侧角部。内侧角部Kf相当于环状凸部Ka与扁平凹部He之间的交界。晶圆W的背面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工件的环状凸部形成面。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粘合带DT具备由非粘合性的基材Ta和具有粘合性的粘合材料Tb层叠而成的长条状的结构。在粘合材料Tb上添设有分离片S。即,在粘合带DT的粘合面添设有分离片S,通过将分离片S从粘合带DT剥离而使粘合带DT的粘合面暴露。

作为构成基材Ta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聚烯烃、聚乙烯、乙烯-乙烯基乙酸共聚物、聚酯、聚酰亚胺、聚氨酯、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甲基丙烯酸对苯二甲酸酯、聚酰胺酰亚胺、聚氨酯弹性体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将多个上述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作为基材Ta。另外,基材Ta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层叠了多层而成的结构。

粘合材料Tb优选由能够保证如下功能的材料构成,即,能够对粘合带DT粘合于晶圆W和环形架f的状态进行保持的功能和防止在之后的切割工序中芯片部件发生飞散的功能。作为构成粘合材料Tb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酸脂共聚物等。作为分离片S的例子,可举出长条状的纸材、塑料等。此外,也可以是,替代粘合材料Tb而使用粘接材料或粘着材料。

<整体结构的说明>

在此,说明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粘合片粘贴装置1成为具备横向较长的矩形部1a和突出部1b的结构。突出部1b成为与矩形部1a的中央部连接且向上侧突出的结构。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矩形部1a的长度方向称作左右方向(x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水平方向(y方向)称作前后方向。

在矩形部1a的右侧配备有晶圆输送机构3。在矩形部1a的下侧靠右的位置并列地载置有收纳有晶圆W的两个容器5。在表面粘贴有保护带PT的晶圆W以使表面侧朝下的状态多层地收纳于容器5的内部。在矩形部1a的左端,配备有用于将完成了晶圆W的装配后的图8所示的安装架MF回收的架回收部6。

从矩形部1a的上侧的右方起依次配备有对准器7、保持台9和架供给部12。在突出部1b配备有粘贴单元13,该粘贴单元13将支承用的粘合带DT(切割带)跨晶圆W的背面和环形架f地粘贴。

如图4所示,晶圆输送机构3设有能够左右往复移动地支承于导轨15的右侧的晶圆输送装置16,该导轨15左右水平地架设于矩形部1a的上部。另外,在导轨15的左侧设有能够左右移动地支承于导轨15的架输送装置17。

晶圆输送装置16构成为能够将从任一个容器5中取出的晶圆W沿左右和前后输送。晶圆输送装置16装备有左右移动可动台18和前后移动可动台19。

左右移动可动台18构成为能够沿着导轨15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前后移动可动台19构成为能够沿着设于左右移动可动台18的导轨20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并且,在前后移动可动台19的下部装备有保持晶圆W的保持单元21。保持单元21构成为能够沿着在纵向上延伸的升降轨道22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保持单元21能够利用未图示的旋转轴而绕z方向的轴线旋转。

在保持单元21的下部装备有马蹄形的保持臂23。在保持臂23的保持面设有稍微突出的多个吸盘,借助该吸盘来对晶圆W进行吸附保持。另外,保持臂23经由在其内部形成的流路和与该流路的基端侧连接的连接流路而与压缩空气装置连通连接。

通过利用上述可动构造,能够利用保持臂23使被吸附保持的晶圆W进行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和绕z方向轴线的旋转移动。

架输送装置17具备左右移动可动台24、前后移动可动台25、与左右移动可动台24的下部连结的伸缩连杆机构26和装备于伸缩连杆机构26的下端的吸附板27等。吸附板27对晶圆W进行吸附保持。在吸附板27的周围配备有对环形架f进行吸附保持的多个吸盘28。因而,架输送装置17能够对载置并保持于保持台9的环形架f或安装架MF进行吸附保持并将其沿升降和前后左右输送。吸盘28能够与环形架f的尺寸对应地沿水平方向滑动调节。

如图5和图6等所示,保持台9是具有与晶圆W相同形状或大于晶圆W的形状的大小的金属制的卡盘台,其与在外部配备的真空装置31和加压装置32分别连通连接。真空装置31和加压装置32的动作由控制部33控制。

在实施例1中,保持台9在外周部具备环状的突起部9a,在整体上为中空。突起部9a构成为俯视时位于与晶圆W的环状凸部Ka的配置大致一致的位置,突起部9a支承晶圆W的环状凸部Ka,由此保持台9能够在未与较薄的扁平凹部He接触的情况下保持晶圆W。

另外,如图5所示,保持台9收纳于构成腔室29的下壳体29A,且与贯穿下壳体29A的杆35的一端连结。杆35的另一端与具备马达等的驱动器37驱动连结。因此,保持台9能够在腔室29的内部进行升降移动。

下壳体29A具备外包该下壳体29A的架保持部38。架保持部38构成为在载置了环形架f时使环形架f的上表面和下壳体29A的圆筒顶部齐平。另外,下壳体29A的圆筒顶部优选被实施脱模处理。

此外,如图3所示,保持台9构成为能够与下壳体29A一起沿着在前后方向上附设的轨道40在初始位置与粘贴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初始位置处于矩形部1a的内部,是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保持台9的位置。在该初始位置,晶圆W和环形架f载置于保持台9。

粘贴位置处于突出部1b的内部,是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保持台9的位置。通过使保持台9向粘贴位置移动,能够执行将粘合带DT相对于载置于保持台9的晶圆W粘贴的粘贴工序。

架供给部12收纳层叠收纳了预定个数的环形架f的抽屉式的盒。

如图5所示,粘贴单元13由片供给部71、分离片回收部72、片粘贴部73和片回收部74等构成。片供给部71具备装填有材料卷的供给卷绕筒,该材料卷卷绕有支承用的粘合带DT。并且,构成为,在从片供给部71的供给卷绕筒向粘贴位置供给粘合带DT的过程中利用剥离辊75将分离片S剥离。此外,设于片供给部71的供给卷绕筒与电磁制动器连动地连结而被施加有适度的旋转阻力。因而,能够防止自供给卷绕筒过量地放出带。

分离片回收部72设有将从粘合带DT剥离下来的分离片S卷取的回收卷绕筒。该回收卷绕筒通过马达进行驱动控制而正反地旋转。

片粘贴部73由腔室29、片粘贴机构81和片切断机构82等构成。

腔室29由下壳体29A和上壳体29B构成。下壳体29A以包围保持台9的方式配设,且连同保持台9一起在初始位置与粘贴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上壳体29B配备于突出部1b,构成为能够升降。

如图6所示,下壳体29A和上壳体29B经由流路101与真空装置31和加压装置32分别连通连接。此外,在上壳体29B侧的流路101上设有电磁阀103。另外,在两个壳体29A、29B分别连通连接有流路109,该流路109具备大气开放用的电磁阀105、107。

并且,在上壳体29B连通连接有流路111,该流路111具备通过泄放来对暂时减压后的内压进行调整的电磁阀110。此外,这些电磁阀103、105、107、110的开闭操作、真空装置31的工作、加压装置32的工作均通过控制部33来进行。

即,真空装置31构成为能够对下壳体29A侧的空间的气压和上壳体29B侧的空间的气压独立地进行减压调节。并且,加压装置32构成为能够对下壳体29A侧的空间的气压和上壳体29B侧的空间的气压独立地进行加压调节。

片粘贴机构81具备可动台84、粘贴辊85、夹持辊86等。可动台84沿着在左右方向上架设的导轨88左右水平地移动。粘贴辊85轴支承于托架,该托架与设于可动台84的工作缸的顶端连结。夹持辊86配备于片回收部74侧,具备由马达驱动的输送辊89和通过工作缸进行升降的夹紧辊90。

片切断机构82配备于使上壳体29B升降的升降驱动台91,具备沿z方向延伸的支承轴92和绕支承轴92旋转的毂部93。毂部93具备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支承臂94。用于将粘合带DT沿着环形架f切断的圆板形的刀具95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备于至少1个支承臂94的顶端。按压辊96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备于其他支承臂94的顶端。

片回收部74具备回收卷绕筒,该回收卷绕筒将切断后被剥离的不要的粘合带DT卷取。该回收卷绕筒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进行驱动控制而正反地旋转。

如图4所示,架回收部6配备有用于装载并回收安装架MF的盒41。该盒41设有:纵向轨道45,其连结固定于装置架43;以及升降台49,其通过马达47沿着该纵向轨道45进行螺旋进给升降。因而,架回收部6构成为,将安装架MF载置于升降台49而进行节距进给下降(日文:ピッチ送り下降)。

<动作的概要>

在此,说明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基本动作。图7是对使用粘合片粘贴装置1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一系列的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步骤S1(工件的供给)

当发出粘贴指令时,从架供给部12向下壳体29A的架保持部38输送环形架f,并从容器5向保持台9输送晶圆W。

即,架输送装置17从架供给部12吸附环形架f并将其移载至架保持部38。在架输送装置17将环形架f的吸附解除并上升后,进行环形架f的对位。作为一个例子,该对位通过使以围绕架保持部38的方式竖立设置的多个支承销向中央方向同步地移动来进行。环形架f在被设置在架保持部38上的状态下待机,直到晶圆W被输送过来。

架输送装置17输送环形架f,另一方面,晶圆输送装置16将保持臂23插入到被多层地收纳于容器5的内部的晶圆W的彼此之间。保持臂23吸附保持晶圆W并送出晶圆W,将晶圆W输送至对准器7。对准器7利用从其中央突出的吸盘来吸附晶圆W的中央。同时,晶圆输送装置16将对晶圆W的吸附解除并向上方退避。对准器7一边利用吸盘来保持晶圆W并使晶圆W旋转一边根据槽口等进行对位。

在完成对位后,使吸附着晶圆W的吸盘自对准器7的面突出。使晶圆输送装置16移动到该位置并对晶圆W进行吸附保持。吸盘解除吸附并下降。

晶圆输送装置16移动到保持台9的上方,使晶圆W以粘贴有保护带PT的表面侧朝下的状态载置于保持台9。当保持台9吸附保持晶圆W且架保持部38吸附保持环形架f时,使下壳体29A沿着轨道40从初始位置向片粘贴机构81侧的粘贴位置移动。在图9中示出晶圆W被供给至保持台9且移动到粘贴位置的状态。

步骤S2(粘合片的供给)

当利用晶圆输送装置16等供给工件后,在粘贴单元13中进行粘合带DT的供给。即,预定量的粘合带DT一边使分离片S剥离一边自片供给部71被放出。整体为长条状的粘合带DT沿着预定的输送路径被向粘贴位置的上方引导。

步骤S3(腔室的形成)

在供给工件和粘合带DT后,如图10所示,粘贴辊85下降。然后,粘贴辊85一边在粘合带DT上滚动一边将粘合带DT以跨下壳体29A的顶部和环形架f的顶部的方式粘贴。与该粘贴辊85的移动相连动,预定量的粘合带DT一边使分离片S剥离一边自片供给部71被放出。

在粘合带DT被粘贴于环形架f之后,使粘贴辊85返回初始位置,并使上壳体29B下降。随着上壳体29B的下降,如图11所示,粘合带DT的粘贴于下壳体29A的顶部的部分被上壳体29B和下壳体29A夹持而构成腔室29。

此时,粘合带DT作为密封材料发挥功能,且腔室29被粘合带DT分割成两个空间。即,隔着粘合带DT被分割成下壳体29A侧的下空间H1和上壳体29B侧的上空间H2。位于下壳体29A内的晶圆W以与粘合带DT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方式与粘合带DT接近并相对。

步骤S4(第1粘贴过程)

在形成腔室29之后,开始第1粘贴过程。首先,控制部33在关闭图6所示的电磁阀105、107、110的状态下,使真空装置31工作而将下空间H1内的气压和上空间H2内的气压减压至预定值。作为预定值的例子,可举出10Pa~100Pa。此时,调整电磁阀103的开度,使得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以相同速度减压。

当将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减压至预定值时,控制部33关闭电磁阀103且使真空装置31的工作停止。然后,控制部33调整电磁阀103、105、107、110各自的开度进行泄放,使得上空间H2的气压高于下空间H1的气压。通过使上空间H2的气压高于下空间H1的气压,从而如图12所示在两个空间之间产生压力差Fa。通过产生压力差Fa,粘合带DT被从中心部分向下壳体29A侧吸入而变形为凸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下那样进行控制:在关闭与下空间H1连接的电磁阀103、107的状态下,调整与上空间H2连接的电磁阀110的开度进行泄放,最终成为全开。通过该调整,从而维持下空间H1的气压被减压至预定值的状态,并且上空间H2的气压从该预定值逐渐上升而恢复至大气压,因此,产生压力差Fa。

在产生压力差Fa之后,如图13所示,使驱动器37驱动而使保持台9上升。通过基于压力差Fa的粘合带DT的变形和保持台9的上升,在被排出空气的下空间H1的内部,粘合带DT从中心部朝向外周部呈放射状与晶圆W的背面接触。通过该接触,从而晶圆W的背面被粘合带DT覆盖。

当晶圆W的背面被粘合带DT覆盖时,控制部33使电磁阀103、105、107、110全开而使上空间H2和下空间H1向大气开放。通过该大气开放,第1粘贴过程结束。如此,在第1粘贴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通过在将腔室29的内部空间减压的状态下使粘合带DT接触于晶圆W的背面,从而利用粘合带DT覆盖晶圆W的背面侧。

步骤S5(第2粘贴过程)

在利用粘合带DT以覆盖晶圆W的背面的方式进行粘贴之后,开始第2粘贴过程。首先,控制部33控制驱动器37而使保持台9下降至初始位置。接下来,控制部33在关闭了图6所示的电磁阀105、107、110的状态下使加压装置32工作而向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供给气体,将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加压至特定值。作为特定值的例子,可举出0.3MPa~0.5MPa。通过使加压装置32进行加压操作,从而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均高于大气压。

通过上空间H2的加压,如图14所示,从上空间H2朝向粘合带DT作用按压力V1。此外,由于整个上空间H2被加压,因此,按压力V1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带DT。另外,由于整个下空间H1被加压,因此,从下空间H1对晶圆W的朝下的面均匀地作用按压力V2。即,在按压力V1和按压力V2的作用下,粘合带DT被精度良好地粘贴于晶圆W的背面。其结果,提高了晶圆W与粘合带DT的密合性,因此能够避免产生粘合带DT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自晶圆W的背面剥离这样的情形。

在将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加压至比大气压高的气压的状态下对粘合带DT与晶圆W之间作用预定时间的按压力之后,控制部33使加压装置32停止工作。然后,控制部33使电磁阀103、105、107、110全开而使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向大气开放。控制部33使上壳体29B上升而使腔室29开放,并且使保持台9上升而使晶圆W的表面抵接于保持台9的晶圆保持面。

步骤S6(片的切断)

此外,在腔室29内进行步骤S4和步骤S5的工序的期间,使片切断机构82工作而切断粘合带DT。此时,如图15所示,刀具95将粘贴于环形架f的粘合带DT切断成环形架f的形状,且按压辊96追随刀具95一边在环形架f上的片切断部位滚动一边进行按压。

由于在使上壳体29B上升的时刻已经完成了步骤S4的第1粘贴过程和步骤S5的第2粘贴过程,因此,使夹紧辊90上升而解除对粘合带DT的夹持。之后,如图16所示,使夹持辊86移动,将切断后的不要的粘合带DT朝向片回收部74卷取回收,并自片供给部71放出预定量的粘合带DT。通过直到步骤S6的各工序,从而形成借助粘合带DT使环形架f和晶圆W一体化而成的安装架MF。

在不要的粘合带DT被卷取回收后,夹持辊86和粘贴辊85返回至初始位置。然后,保持台9以保持着安装架MF的状态从粘贴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步骤S7(安装架的回收)

在保持台9返回至初始位置时,如图17所示,设于架输送装置17的吸盘28对安装架MF进行吸附保持并使安装架MF脱离下壳体29A。吸附保持着安装架MF的架输送装置17将安装架MF输送至架回收部6。所输送的安装架MF被装载收纳于盒41。

以上,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一系列的动作结束。以后,重复进行上述处理,直至安装架MF达到预定数量为止。如此,利用粘合片粘贴装置1来制造成为粘合带DT密合地粘贴于晶圆W的状态的安装架MF。通过第2粘贴过程成为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状态的安装架MF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半导体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1中,例示了使用环形架f来制造成为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状态的安装架MF的情况,但使用粘合片粘贴装置1来制造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并不限于使用环形架f的情况。即,也可以使用省略了对环形架f进行操作的各结构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在该情况下,通过进行实施例1的各步骤的各工序,从而粘合带DT密合地粘贴于晶圆W。在该情况下,第2粘贴过程结束而成为粘贴有粘合带DT的状态的晶圆W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半导体装置。

<实施例1的结构的效果>

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装置,使用腔室来进行第1粘贴过程和第2粘贴过程。即,在通过第1粘贴过程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之后,进行第2粘贴过程,从而将粘合带DT更加精度良好地密合粘贴于晶圆W。通过这样的结构,对于在一个面具有环状凸部Ka的晶圆W,能够在避免晶圆W破损的情形的同时将粘合带DT精度良好地粘贴。

在本发明的第1粘贴过程中,在腔室29的内部,配置晶圆W的下空间H1的内部被减压。即,粘合带DT的周边空间和晶圆W的周边空间通过减压而排出空气,因此,在粘合带DT接触于晶圆W并覆盖晶圆W的背面之际,能够防止气体被卷入到粘合带DT与晶圆W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的卷入引起的密合力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粘贴过程中,通过对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进行加压而使其大于大气压,从而将粘合带DT精度良好地粘贴于晶圆W的背面。

在通过使用真空装置对腔室的内部进行减压而产生压力差Fa的情况下,通过从大气压状态起的减压而产生的压力差Fa的大小为大气压以下。即,在使用压力差Fa将粘合带DT按压于晶圆W的情况下,使粘合带DT相对于晶圆W的背面按压的力的大小存在上限。

因而,在利用基于减压的压力差Fa使粘合带DT接触于晶圆W的状态下,粘合带DT与晶圆W的密合性较低。另外,在使用第1按压构件的以往的结构中,仅能够使按压力作用于粘合带DT中的有限的部分。另外,该按压力的大小也不充分,因此,难以提高粘合带DT与晶圆W的密合性。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使用加压装置32将腔室29内的上空间H2和下空间H1加压至比大气压大的气压。即,在第2粘贴过程中,能够使充分大于压力差Fa的按压力V1、V2作用于粘合带DT和晶圆W。另外,按压力V1、V2作用于被粘贴于晶圆W的粘合带DT的整个面。因而,通过进行第2粘贴过程,能够较大地提高粘合带DT与晶圆W的密合性,因此,在完成一系列的粘贴处理之后,即使经过了时间也能够避免粘合带DT从晶圆W剥离。

另外,通过在第2粘贴过程中适当控制加压装置32,能够将按压力V1和按压力V2的大小调节为任意的值。因而,即使在以粘合材料Tb的构成材料或晶圆W的尺寸和环状凸部Ka的厚度为例的各种条件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按压力V1和按压力V2的大小进行适当调节,来将粘合带DT可靠地粘贴于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并且,由于适当的大小的按压力V1和按压力V2均匀地作用于整个粘合带DT,因此能够避免过量的按压力的作用或按压力的偏差引起的晶圆W的破损这样的情形。

【实施例2】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以在将长条状的粘合带DT跨晶圆W的背面和环形架f地粘贴之后将粘合带DT切断成与工件的形状(在此为晶圆W或环形架f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定形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实施例2中,以将预先具有与工件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定形状的粘合带粘贴于该工件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相同的结构,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说明实施例2的粘合带DT的结构。图18的(a)是表示输送用片P和粘合带DT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8的(b)是输送用片P和粘合带DT的纵剖视图。

如图18的(a)所示,实施例2的粘合带DT被长条状的输送用片P保持。即,预定形状的粘合带DT以预定间距粘贴于长条状的输送用片P的一个面而被保持。粘合带DT被预先切断成与晶圆W的环状凸部Ka的形成面(本实施例中为背面)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定形状。在实施例2中,粘合带DT被预先切断成圆形形状。

如图18的(b)所示,输送用片P具备由非粘合性的基材Pa和具有粘合性的粘合材料Pb层叠而成的构造。作为构成基材Pa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聚烯烃、聚乙烯等。作为构成粘合材料Pb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酸脂共聚物等。通过将粘合带DT的基材Ta粘贴于输送用片P的粘合材料Pb,从而输送用片P保持粘合带DT。在本实施例中,粘合带DT的形状是圆形形状,但粘合带DT的形状能够根据晶圆W的形状而适当变更。

实施例2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图3~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装置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在片供给部71装填输送用片P,该输送用片P保持有多个被预先成型为预定形状的粘合带DT。片切断机构82将输送用片P的粘贴于环形架f的部分切断。在输送用片P被片切断机构82切断之后,片回收部74将在安装架MF的周围残留的不要的输送用片P回收。

<实施例2中的动作>

在此,说明实施例2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动作。图19是对使用实施例2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一系列的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对于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的动作相同的工序,简化说明,对不同的工序进行详细叙述。

步骤S1(工件的供给)

当发出粘贴指令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晶圆W和环形架f的供给。即,收纳于架供给部12的环形架f被架输送装置17移载至架保持部38。并且,收纳于容器5的晶圆W被晶圆输送装置16经由对准器7移载至保持台9。当环形架f和晶圆W被移载后,下壳体29A沿着轨道4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粘贴位置。在图20中示出保持台9移动至粘贴位置的状态。

步骤S2(粘合片的供给)

当利用晶圆输送装置16等供给工件后,在粘贴单元13中进行粘合带DT的供给。即,预定量的粘合带DT一边使分离片S剥离一边与输送用片P一起自片供给部71被放出。整体为长条状的输送用片P沿着预定的输送路径被向粘贴位置的上方引导。此时,如图21所示,输送用片P所保持的粘合带DT被定位至位于载置在保持台9上的晶圆W的上方。

步骤S3(腔室的形成)

在粘合带DT被供给至保持台9的上方后,形成腔室29。即,如图22所示,使粘贴辊85下降。然后,粘贴辊85一边在输送用片P上滚动一边将输送用片P以跨下壳体29A的顶部和环形架f的顶部的方式粘贴。与该粘贴辊85的移动连动地,预定量的粘合带DT一边使分离片S剥离一边与输送用片P一起自片供给部71被放出。

在粘合带DT被粘贴于环形架f之后,使粘贴辊85返回初始位置,并使上壳体29B下降。随着上壳体29B的下降,如图23所示,输送用片P的粘贴于下壳体29A的顶部的部分被上壳体29B和下壳体29A夹持而构成腔室29。此时,输送用片P作为密封材料发挥功能,且腔室29被粘合带DT分割成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

步骤S4(第1粘贴过程)

在形成腔室29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开始第1粘贴过程。控制部33使真空装置31工作而使下空间H1内的气压和上空间H2内的气压减压至预定值,再使上空间H2的气压高于下空间H1的气压。通过该气压的控制,从而在下空间H1与上空间H2之间产生压力差Fa。通过保持台9的上升和基于压力差Fa实现的粘合带DT的变形,如图24所示,粘合带DT从中心部朝向外周部呈放射状与晶圆W的背面接触,晶圆W的背面被粘合带DT覆盖。

步骤S5(第2粘贴过程)

在使用真空装置31并利用粘合带DT覆盖晶圆W的背面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执行第2粘贴过程。首先,控制部33使保持台9下降,且使加压装置32工作而向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供给气体,将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加压至特定值。通过使加压装置32进行加压操作,从而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均高于大气压。

通过上空间H2的加压,如图25所示,从上空间H2朝向粘合带DT作用按压力V1。另外,由于整个下空间H1被加压,因此,按压力V2从下空间H1作用于晶圆W的朝下的面。即,在作为足够大的力的按压力V1和按压力V2的作用下,粘合带DT精度良好地粘贴于晶圆W的背面,提高了晶圆W与粘合带DT的密合性。

在将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加压至比大气压高的气压的状态下对粘合带DT与晶圆W之间作用预定时间的按压力之后,控制部33使加压装置32停止工作。然后,控制部33使电磁阀103、105、107、110全开而使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向大气开放。控制部33使上壳体29B上升而使腔室29开放,并且使保持台9上升而使晶圆W的表面抵接于保持台9的晶圆保持面。

步骤S6(输送用片的切断)

此外,在腔室29内进行步骤S4和步骤S5的工序的期间,使片切断机构82工作。在实施例2中,在片切断机构82将输送用片P切断这点上与实施例1的工序不同。即,如图26所示,刀具95将粘贴于环形架f的输送用片P切断成环形架f的形状,且按压辊96追随刀具95一边在环形架f上的片切断部位滚动一边进行按压。

在将输送用片P切断成圆形之后,使上壳体29B上升。由于在使上壳体29B上升的时刻已经完成了步骤S4和步骤S5的过程,因此,使夹紧辊90上升而解除对粘合带DT的夹持。之后,使夹持辊86移动,将切断后的不要的输送用片P朝向片回收部74卷取回收,并自片供给部71与输送用片P一起放出预定量的粘合带DT。

通过直到步骤S6的各工序,从而形成安装架MF。在实施例2的安装架MF中,借助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使环形架f和晶圆W一体化。在不要的输送用片P被卷取回收后,夹持辊86和粘贴辊85返回至初始位置。然后,保持台9以保持着安装架MF的状态从粘贴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步骤S7(安装架的回收)

在保持台9返回至初始位置时,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于架输送装置17的吸盘28对安装架MF进行吸附保持并使安装架MF脱离下壳体29A。吸附保持着安装架MF的架输送装置17将安装架MF输送至架回收部6。所输送的安装架MF被装载收纳于盒41。

以上,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的一系列的动作结束。以后,重复进行上述处理,直至安装架MF达到预定数量为止。通过使用实施例2的粘合片粘贴装置1,即使在使用被预先切断成预定形状的粘合带DT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即,在向具有环状凸部的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粘贴粘合带DT的情况下,能够在避免晶圆W产生损伤的同时将粘合带DT精度良好地粘贴于晶圆W。

此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发明点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表示在权利要求书中,其还包括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作为例子,本发明能够如下述那样进行变形地实施。

(1)在各实施例的步骤S4中,在使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减压至预定值之后,使上空间H2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由此产生了压力差Fa,但步骤S4中的气压的调整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在使下空间H1的气压和上空间H2的气压减压至预定值之后,将下空间H1的气压维持在该预定值,并且适当调整电磁阀105的开度进行泄放。

在该情况下,控制上空间H2的气压从预定值上升成为比大气压低的特定值,通过该控制而产生压力差Fa。在压力差Fa的作用下利用粘合带DT覆盖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之后,控制部33使电磁阀103、105、107、110为全开而使上空间H2和下空间H1向大气开放。通过该大气开放,第1粘贴过程结束。

在如各实施例那样使上空间H2的气压恢复到大气压而产生压力差Fa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增大压力差Fa,因此能够更迅速地完成使粘合带DT变形而利用粘合带DT覆盖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如(2)的变形例那样将上空间H2的气压调整为高于下空间H1的气压且低于大气压的特定值而产生压力差Fa的结构中,粘合带DT的变形速度被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避免在下空间H1的空气排出未完成的期间内粘合带DT过早地覆盖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这样的情形,因此能够防止在粘合带DT与晶圆W之间产生空隙。

(2)在各实施例的步骤S5中,加压装置32对下空间H1和上空间H2这两者的内部进行了加压,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加压装置32仅将上空间H2加压至成为比大气压高的气压,利用按压力V1来更精度良好地粘贴粘合带DT。

作为仅对上空间H2进行加压的结构的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维持下空间H1的内部被减压成为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的状态的同时,将上空间H2的内部加压成比大气压高的气压,由此粘贴粘合带DT。在该结构中,在步骤S4中进行了基于压力差Fa的第1粘贴过程之后,维持下空间H1的气压被减压至预定值的状态,并且打开与上空间H2连接的电磁阀105而仅使上空间H2向大气开放。然后,在步骤S5中,使加压装置32工作,对上空间H2的内部进行加压而使其高于大气压。

在该变形例中,在步骤S5中,在使保持台9上升而使保持台9抵接于晶圆W的背面的状态下,对上空间H2的内部进行加压而进行第2粘贴过程。通过在利用保持台9保持着晶圆W的状态下对上空间H2进行加压而产生按压力V1,从而即使在下空间H1被减压至比大气压低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按压力V1均等地作用于粘合带DT的整个面和晶圆W的整个面。

(3)在各实施例的步骤S4中,通过使用真空装置31使腔室29的内部产生压力差Fa,从而使粘合带DT变形为凸状并接触于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但使粘合带DT变形为凸状的方法并不限于产生压力差Fa的结构。即,如图28所示,也可以是在上壳体29B的内部具备按压构件141的结构。

按压构件141的底面为凸状(作为一个例子,是半球状),按压构件141配设成位于粘合带DT的上方。因此,通过使按压构件141下降,从而按压构件141的成为凸状的底面按压粘合带DT,粘合带DT能够变形为凸状而接触于晶圆W。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产生压力差Fa所需的结构。另外,作为使粘合带DT变形为凸状的其他结构,还可举出使用辊等自上方按压粘合带DT的结构等。

(4)在各实施例中,以将支承用的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粘贴于晶圆W的粘合片并不限于此。若为粘贴以电路保护用的粘合带为例的片状的粘合材料的结构,则能够应用各实施例的结构。

(5)在各实施例中,作为成为粘贴粘合片的对象的工件,例示了晶圆W和环形架f,但工件并不限于此。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是,省略环形架f,将粘合片仅粘贴于晶圆W。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应用基板、面板等各种半导体用构件作为工件。并且,作为工件的形状,除了为圆形以外,也可以是矩形形状、多边形、大致圆形形状等。

(6)在各实施例中,使保持台9在预定时刻进行升降移动而将粘合带DT粘贴于晶圆W,但保持台9的升降移动可以适当变更。作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在使保持台9下降之后进行步骤S5的加压处理的结构,也可以在维持上升状态的同时进行加压处理。

(7)在各实施例中,架保持部38配设于下壳体29A的外部,但也可以将架保持部38设于下壳体29A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在将环形架f和晶圆W分别收纳于腔室29的内部的状态下进行步骤S4之后的过程。

(8)在实施例2中,粘合带DT被预先成型为与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定形状,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片供给部71装填添设有长条状的输送用片P的长条状的粘合带DT。添设有长条状的输送用片P的长条状的粘合带DT的结构如图29的(a)所示。在该情况下,粘合片粘贴装置1在腔室29的上游具备片切断装置201,片切断装置201将长条状的粘合带DT成型为预定形状。

片切断装置201的结构如图29的(b)所示。片切断装置201具备支承台203、刀具205和粘合片回收部207。此外,从片供给部71放出的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通过未图示的翻转装置进行翻转,粘合带DT以位于输送用片P的上侧那样的状态供给至片切断装置201。

支承台203配设为水平地接收从片供给部71沿着方向L放出且供给的长条状的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中的、位于下侧的输送用片P。刀具205配设于支承台203的上方,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可动台进行升降移动。作为刀具205的一个例子,能够使用圆环状的汤姆逊刀。

通过使刀具205下降,从而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中的、粘合带DT的层被呈圆环状的轨迹K的形状切下。刀具205切断粘合带DT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可举出使刀状的刀具205沿着圆形形状的轨道移动而将粘合带DT呈圆形形状切下的结构等。

粘合片回收部207将在被切断成圆形形状的粘合带DT的周围残留的不要的粘合带DTn回收。不要的部分的粘合带DTn在紧挨输送辊208的后方从输送用片P剥离。剥离下来的粘合带DTn被引导辊209引导至回收卷绕筒210。回收卷绕筒210将从输送用片P剥离下来的粘合带DTn卷取回收。因而,通过片切断装置201,由刀具205成型为圆形的粘合带DT成为留在输送用片P之上的状态。

被切断成圆形的粘合带DT与输送用片P一起被引导至腔室29。此外,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在片切断装置201的下游通过未图示的翻转装置再次进行翻转,粘合带DT以位于输送用片P的下侧那样的状态被引导至腔室29。

(9)在各实施例中,如图30的(a)所示,腔室29也可以具备片状的弹性体Ds。以下,例示实施例2的结构并说明本变形例。

弹性体Ds配设于上壳体29B的内部,且构成为与上壳体29B的内径相接触。另外,弹性体Ds的下表面和上壳体29B的圆筒底部构成为齐平。因而,当下壳体29A和上壳体29B夹持着输送用片P形成腔室29时,弹性体Ds与输送用片P抵接。具体而言,弹性体Ds抵接于输送用片P中的与保持粘合带DT的面相反的那侧(在附图中为上表面侧)的面。通过将弹性体Ds配设为与下壳体29A的内径相接触,从而在形成腔室29之际弹性体Ds未被夹持,因此能够防止腔室29的密闭性因弹性体Ds而降低。作为构成弹性体Ds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橡胶、弹性体、或凝胶状的高分子材料等。

通过腔室29具备弹性体Ds,从而在步骤S4中使粘合带DT变形为凸状之际,能够使粘合带DT的弯曲率更均匀。在此,说明具备弹性体Ds的结构的效果。作为一个例子,在粘合带DT由较硬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如图30的(b)所示,粘合带DT的弯曲率容易变得不均匀。

即,在输送用片P中的粘合带DT被输送用片P所保持的区域P1,存在较硬的粘合带DT,因此基于压力差Fa的输送用片P的弯曲率较小。另一方面,在输送用片P中的未由输送用片P保持粘合带DT的区域P2,基于压力差Fa的输送用片P的弯曲率比较大。即,在压力差Fa的作用下,区域P2更容易变形,由此区域P1中的输送用片P的弯曲率进一步降低。

另外,在粘合带DT中的接近区域P2的那侧,粘合带DT的弯曲率较大,在粘合带DT的中央部,粘合带DT的弯曲率变小。如此,在粘合带DT和输送用片P各自之中,基于压力差Fa的弯曲率不均匀。其结果,对于被粘贴于晶圆W的粘合带DT,粘合带DT与晶圆W的密合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具备弹性体Ds的情况下,如图30的(c)所示,在压力差Fa的作用下,整个弹性体Ds均匀地进行凸状变形。因此,区域P1中的输送用片P的弯曲率提高而与区域P2中的弯曲率之间的差变小,因而,输送用片P的弯曲率和粘合带DT的弯曲率整体上变得均匀。即,粘合带DT容易根据晶圆W的环状凸部形成面的形状而相应地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粘合带DT与晶圆W的密合性。

(10)在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具备对粘合带DT进行加热的结构。作为对粘合带DT进行加热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31的(a)所示,片粘贴机构81在上壳体29B的内部具有加热机构120。加热机构120具备工作缸121和加热构件123。工作缸121与加热构件123的上部连结,加热构件123能够通过工作缸121的动作而在腔室29的内部升降。此外,加热构件123若能够加热粘合带DT,则也可以不是能够升降移动的结构。

在加热构件123的内部埋设有对粘合带DT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25。基于加热器125的加热温度被调整为使粘合带DT变得柔软的温度。作为该加热的温度的一个例子,可举出50℃~70℃左右。加热构件123的底面的形状可以根据晶圆W的形状而变更。作为一个例子,加热构件123整体成为圆柱状。

此外,优选的是,在开始步骤S4之前,预先使用加热机构120加热上空间H2。即,控制部33使加热器125工作而将加热构件123加热至预定温度。通过将加热构件123加热,从而通过热传导效果来加热上空间H2,进而加热粘合带DT。

粘合带DT被加热而变得柔软,因此,提高了基于压力差Fa的粘合带DT的变形性。即,在利用粘合带DT覆盖晶圆W之际,能够进一步提高粘合带DT相对于晶圆W的追随性。此外,如图31的(b)所示,也可以是,使加热构件123下降而接近或抵接于粘合带DT,利用加热构件123来直接加热粘合带DT。

(11)在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20配设于腔室29中的上空间H2侧,是对上空间H2进行加热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即,加热机构120也可以是对下空间H1进行加热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可举出如下结构:将加热器125配设于保持台9的内部,通过由加热器125对下空间H1进行加热从而加热粘合带DT。另外,加热机构120也可以是对上空间H2和下空间H1这两者进行加热的结构。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静电吸盘基座的修复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