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

文档序号:1960583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 (Hot chamber crane for nuclear engineering ) 是由 赵全起 罗斌 赵文宇 刘斌 于 2021-11-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包括热室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于热室外部;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动力装置相连;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及动力装置相连。本发明通过第一转动轴传动第一位移机构旋转,利用第一位移机构传动第一行走机构行走,同时带动与第一行走机构相连的第一位移机构进行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丝杆负载重物进行移动时,往复螺纹磨丝产生的金属碎屑阻碍热室吊车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热室吊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的技术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rane for a hot chamber of nuclear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a hot chamber and a power device, wherein the power devic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hot chamber;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hot chamb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device;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hot chamb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the power device; and the third transmission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hot chamb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the power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first displacement mechanism is driven to rotate by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travelling mechanism is driven to travel by the first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displacement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ravelling mechanism is driven to move, so that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metal debris generated by reciprocating thread grinding hinders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t chamber crane when a lead screw is used for loading heavy objects to move in the prior art is solved, and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reducing the fault rate of the hot chamber cran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realized.)

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核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缓解如今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局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核工程中,热室是处理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的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的封闭专用设施,常规核设施中相关部件具有放射性或者沾染放射性物质尤其是属于髙放射性的部件,必须在热室内进行相关的维护和处理之后,通过巧洗去污、包装和相关屏蔽措施之后,达到清洁解控标准的才能够进行转运出热室和常规运输最终抵达填埋场所进行深埋处理。因此在将放射性或者沾染放射性物质尤其是属于髙放射性的部件转运出热室的过程中,通常是利用热室吊车在热室中将放射性物质或部件进行转运。

现有技术中,由于热室中存在核辐射,因此作为热室吊车动力源的电机等电气设备只能设置于热室以外,利用伞齿传动机构以及丝杆传动机构等传动机构将设置于热室内的吊具相连与设置于热室外的动力源相连,动力源利用伞齿传动及丝杆传动使吊具在热室中移动,但利用丝杆传动机构负载重物进行移动时,由于丝杆对重物进行承压并进行移动,当丝杆承压过大或者长期使用时,丝杆表面极易让螺纹磨丝,产生金属碎屑,阻碍热室吊车的正常运行,热室中的热室吊车若出现故障,由于热室存在高辐射,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时将极为不便。另外由于热室吊车在工作工程中是丝杆进行承压,因此丝杆的长度通常较短,造成热室吊车的移动距离较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包括热室,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于热室外部;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用于传动热室吊车沿热室的Y轴方向移动,其中,所述Y轴方向为长方体形热室的长度方向;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用于传动热室吊车沿热室的X轴方向移动,其中,所述X轴方向为长方体形热室的宽度方向;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设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连,且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还与动力装置相连,其包括设于热室中的吊具,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用于传动所述吊具沿热室的Z轴方向移动,其中,所述Z轴方向为长方体形热室的高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位移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相连的第一行走机构,所述第一转动轴用于传动第一位移机构旋转以传动所述第一行走机构沿热室Y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第一位移轴套,所述第一位移轴套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套接;滑动键,所述滑动键外凸,设于所述第一位移轴套的内壁上,所述滑动键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滑动键之间存在间隙;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凹且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向连续设置,所述滑动键设于所述滑动槽中并滑动连接;滑动滚珠,所述滑动滚珠设于相邻滑动键的间隙中,且所述滑动滚珠的外壁与所述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一位移轴套的内壁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伞齿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伞齿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主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主锥齿轮相啮合且垂直设置的第二副锥齿轮,所述第二主锥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位移轴套的外周上;第三伞齿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伞齿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主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主锥齿轮相啮合且垂直设置的第三副锥齿轮;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副锥齿轮以及第三主锥齿轮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副锥齿轮相连;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固定于热室内部;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将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副锥齿轮同轴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行走机构,所述第二行走机构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三副锥齿轮经所述第三连接轴同轴相连,所述第二齿条固定于热室内部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中还包括: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行走架与所述第三连接轴相连;第一辅助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辅助行走组件设于所述行走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辅助行走组件包括固定于热室中的第一导轨,以及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轮;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的外周上设有内凹的轮槽,所述内凹的轮槽与第一导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结构相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第二位移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位移轴套,所述第二位移机构与第二转动轴相连,且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五伞齿传动机构,所述第五伞齿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相连,所述第五伞齿传动机构包括第五主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五主锥齿轮相啮合且垂直设置的第五副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五主锥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位移轴套的外周上;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副锥齿轮相连;第三位移机构,所述第三位移机构与第一输出轴相连,且所述第三位移机构的结构与第一位移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三位移轴套,且所述第三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蜗杆结构相配合的第一蜗轮,其中,所述第一蜗杆结构设于所述第三位移轴套的外周上;第三行走机构,所述第三行走机构包括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条,第四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条,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蜗轮的两侧并同轴相连,所述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在热室中沿X轴方向固定。

优选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结构相同;第四位移机构,所述第四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第四位移轴套,所述第四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三转动轴相连,且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七伞齿传动机构,所述第七伞齿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位移机构相连,所述第七伞齿传动机构包括第七主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七主锥齿轮相啮合且垂直设置的第七副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七主锥齿轮套接于所述第四位移轴套的外周上;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副锥齿轮相连;第五位移机构,所述第五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五位移轴套,所述第五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且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蜗杆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杆结构设于所述第五位移轴套的外周上;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包括牵引轮,设于所述牵引轮外周上的链条槽以及与所述链条槽相适配的牵引链条,所述牵引轮与所述第二蜗轮同轴相连,所述牵引轮的外周内凹,其内凹处为链条槽,所述牵引链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牵引轮上,另一端与所述吊具相连。

优选地,所述核工程热室吊车还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将所述第一行走机构、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第二位移机构以及第四位移机构相连;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将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第三位移机构以及第五位移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核工程热室吊车,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于热室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蜗杆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三蜗杆结构相配合的第三蜗轮,所述第三蜗杆结构设于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蜗轮相连,且所述传动轴经轴承固定于热室的内壁上;第一凸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外周活动连接的顶升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顶升连接件上的连接槽,其中,所述第一凸轮为盘形凸轮,所述盘形凸轮与所述传动轴偏心连接,用于旋转时传动所述顶升连接件沿Z轴方向进行位移;所述顶升连接件的底部内凹,其内凹处为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第一凸轮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轴垂直设置的多个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支撑槽,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顶升连接件相连,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内凹,其内凹处为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抵接时进行支撑;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向齿条相啮合的第一转向齿条,所述第一转向齿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一转向齿条设于所述行走架上,用于通过行走架沿Y轴方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转向齿轮旋转使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转向。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凸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凸轮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与所述传动轴相连,且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支撑轴以及设于第二支撑轴上的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二凸轮传动机构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二凸轮传动机构相连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杆机构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二转向机构,所述第二转向机构包括第二转向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转向齿条,其中,所述第二转向齿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二转向齿条设于所述行走架上,以利用行走架沿Y轴方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向齿轮旋转使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转向;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支撑件在转向前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连;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中还包括第一伞齿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伞齿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第三驱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相连的制动机构以及与制动机构相连的联轴器,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及第三驱动组件与第三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方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位移机构,利用第一位移机构与第一转动轴键槽连接,使得第一驱动组件经第一伞齿传动机构传动第一转动轴转动时,第一位移机构跟随第一转动轴的转动进行同步转动,再利用第二伞齿传动和第三伞齿传动机构将第一位移机构与第一行走机构相连,使第一行走机构在热室中移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行走机构相连的第一位移机构进行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丝杆负载重物进行移动时,螺纹往复运动磨丝产生的金属碎屑阻碍热室吊车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加之本发明在第一位移机构与第一转动轴的键槽连接结构中设置滑动滚珠,使得第一位移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且同时能够及时清洁第一转动轴上的滑动槽,实现了降低热室吊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2、通过在滑动槽中设置滑动滚珠,将滑动滚珠与第一位移轴套的内壁相抵接,使得第一位移机构跟随第一行走机构进行移动时,滑动滚珠负载第一位移轴套进行位移,一方面增强第一位移机构跟随第一行走机构同步位移时的流畅性,另一方面利用滑动滚珠清洁滑动槽,避免因滑动槽堵塞而导致热室吊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

3、通过设置第三连接轴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相连,一方面将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同时与第三伞齿传动机构相连,另一方面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转过程为同步进行,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旋转,使得第一行走机构与第二行走机构在热室中的位移过程为同步进行。

4、通过设置第一辅助行走组件,利用第一辅助行走组件辅助第一行走机构进行行走,一方面增强第一行走机构在热室中行走过程中的流畅性,另一方面利用第一辅助行走组件对热室吊车进行支撑,以减少第一行走机构以及第二行走机构的承重,从而降低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设备的更换率。

5、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支撑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一方面增强热室吊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的设计长度,进而增加热室吊车的运行长度。

6、通过在行走架侧面的右上角设置第一转向齿条,在左下角设置第二转向齿条,使得行走架在热室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转向齿条带动第一转向齿轮旋转,利用第二转向齿条带动第二转向齿轮旋转,从而将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进行转向。

7、通过在支撑装置中同时设置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使得行走架在通过支撑装置之前及以后,均有一组支撑机构对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进行支撑,一方面提高热室吊车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的设计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隐藏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H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隐藏热室及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隐藏热室)(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中(第一转动轴与第一位移机构)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隐藏热室及部分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隐藏热室及部分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动力装置;11、第一驱动组件;111、第一电机;1111、计数齿轮;1112、反馈齿轮;112、第一制动机构;1121、制动轴;1122、第一制动齿轮;1123、第二制动齿轮;1124、制动件;113、第一联轴器;114、第一连接轴;12、第二驱动组件;121、第二电机;122、第二制动机构;123、第二联轴器;13、第三驱动组件;131、第三电机;132、第三制动机构;133、第三联轴器;

2、第一传动组件;21、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1、第一主锥齿轮;212、第一副锥齿轮;22、第一转动轴;221、滑动槽;23、第一位移机构;231、第一位移轴套;232、滑动键;233、滑动滚珠;24、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1、第二主锥齿轮;242、第二副锥齿轮;243、第二连接轴;25、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1、第三主锥齿轮;252、第三副锥齿轮;26、第一行走机构;261、第一齿轮;262、第一齿条;263、第三连接轴;264、行走架;265、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1、第一导轨;2652、第一滑轮;27、第二行走机构;271、第二齿轮;272、第二齿条;273、第一防脱轨组件;28、连接机构;281、第一连接盘;282、第二连接盘;283、连接螺母;29、加强连接件;

3、第二传动组件;31、第四伞齿传动机构;311、第四主锥齿轮;312、第四副锥齿轮;32、第二转动轴;33、第二位移机构;331、第二位移轴套;34、第五伞齿传动机构;341、第五主锥齿轮;342、第五副锥齿轮;35、第一输出轴;36、第三位移机构;361、第三位移轴套;37、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1、第一蜗杆结构;372、第一蜗轮;38、第三行走机构;381、第三齿轮;382、第三齿条;383、第四齿轮;384、第四齿条;39、安装架;391、安装板;

4、第三传动组件;41、第六伞齿传动机构;411、第六主锥齿轮;412、第六副锥齿轮;42、第三转动轴;43、第四位移机构;431、第四位移轴套;44、第七伞齿传动机构;441、第七主锥齿轮;442、第七副锥齿轮;45、第二输出轴;46、第五位移机构;461、第五位移轴套;47、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71、第二蜗杆结构;472、第二蜗轮;48、卷扬机构;481、牵引轮;482、链条槽;483、牵引链条;484、链条收纳盒;

5、支撑装置;51、第四驱动组件;511、第四电机;52、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521、第三蜗杆结构;522、第二蜗轮;53、传动轴;54、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1、第一凸轮;542、顶升连接件;543、连接槽;55、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6、第一支撑机构;561、第一支撑轴;562、支撑件;563、支撑槽;57、第二支撑机构;571、第二支撑轴;58、第一转向机构;581、第一转向齿轮;582、第一转向齿条;59、第二转向机构;591、第二转向齿轮;592、第二转向齿条;

6、第一连接架;

7、第二连接架;71、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1、第二导轨;712、第二滑轮;71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工程热室吊车,所述热室吊车在实际应用中,为安装于热室(强放射性实验室)中,其包括设置于热室外部的动力装置1,设置于热室内部并与所述动力装置1相连的第一传动组件2、第二传动组件3以及第三传动组件4,设置于热室内部的支撑装置5,将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第二传动组件2及第三传动组件3相连的第一连接架6,以及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与第三传动组件3相连的第二连接架7。其中,所述热室为长方体形的空心结构,所述热室吊车固定于热室内部两侧的侧壁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X轴方向指的是垂直于长方体形热室正面的方向,所述Y轴方向指的是长方体形热室长度方向,所述Z轴方向指的是竖直方向。或者,参见图1,以长方体形热室的长宽高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其中长方体形热室的长度方向对应Y轴方向,长方体形热室的宽度方向对应X轴方向,长方体形热室的高度方向对应Z轴方向。

参阅图1-2,所述动力装置1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2相连的第一驱动组件11,与第二传动组件3相连的第二驱动组件12以及与第三传动组件4相连的第三驱动组件13。在此对第一驱动组件11、第二驱动组件12以及第三驱动组件13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为便于对热室吊车进行操作以及安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三驱动组件13设置于热室外侧的后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2设置于热室外侧的前部,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第二驱动组件12以及第三驱动组件13位于热室外部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参阅图1-4及图1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与第一传动组件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在热室中沿Y轴方向进行工作,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电机111,与所述第一电机111相连的第一制动机构112,以及与所述第一制动机构112相连的第一联轴器113。

所述第一电机111固定于热室外,其用于向第一驱动组件11提供输出扭矩,为设置于热室内部的第一传动组件2正常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动力,所述第一制动机构112与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制动机构112一方面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电机111输出的扭矩并将其传导至第一联轴器113上,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上还设有计数齿轮1111以及与所述计数齿轮1111相啮合的反馈齿轮1112,所述计数齿轮1111的空心部分与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相连,通过将计数齿轮111与第一电机111相连,利用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计数齿轮1111旋转,从而传动与计数齿轮1111相啮合的反馈齿轮1112进行旋转,所述反馈齿轮1112与设于热室外的计算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计算装置通过反馈齿轮1112旋转的方向和周数即可得出电机111旋转的旋转方向及周数,根据第一电机111旋转的旋转方向及周数即可计算出热室吊车在热室中行进的方向以及具体位置,从而及时向操作人员反馈热室内部中吊车的运行位置,一方面方便操作人员对热室吊车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使得吊车的行进路线能够避免超过吊车运行的极限位置,引发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动机构112包括与电机111输出轴相连的制动轴1121,以及套设在所述制动轴1121上的第一制动齿轮1122和第二制动齿轮1123。其中,所述制动轴1121的一端与电机11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制动齿轮1122和第二制动齿轮1123上的轮齿尺寸不同,通过设置轮齿尺寸不同的第一制动齿轮1122和第二制动齿轮1123,操作人员可根据吊车运行的实际速率,选择与第一制动齿轮1122或第二制动齿轮1123各自相对应的制动件1124对第一制动齿轮1122或第二制动齿轮1123进行制动,从而使制动轴1121停止转动,进而使热室中的吊车停止行走,避免吊车行走路线超过极限位置,引发事故。

为将第一制动机构112与第一联轴器113相连,所述第一制动机构112与第一联轴器113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轴114,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轴114的一端与制动轴1121远离电机11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联轴器113相连。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轴114,不仅能够将第一制动机构112与第一联轴器113相连,将第一电机111输出的扭矩传导至第一联轴器113上,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一连接轴114穿过热室的墙体,从而将第一制动机构112设置在热室外部,将第一联轴器113设置于热室内部。另外,为保护设置于墙体中第一连接轴114,所述第一连接轴114的外周上还套设有圆柱形空心套筒。

所述第一联轴器113的主动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14相连,从动轴与第一传动组件2相连,从而将第一驱动组件11输出的扭矩传动至第一传动组件2中,作为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联轴器113为挠性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113的主动轴与第一连接轴114远离第一制动机构112的一端相连,从动轴与第一传动组件2相连,通过设置挠性联轴器以后,能够有效降低急停时的扭应力,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更换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阅图 2-11,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包括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与所述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相连的第一转动轴22,与所述第一转动轴22相连的第一位移机构23,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相连的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与所述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相连的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与所述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相连的第一行走机构26,以及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相连的第二行走机构27。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用于接受来自于第一驱动组件11输出的扭矩并传动第一行走机构26和第二行走机构27沿热室的Y轴方向进行行走。

具体地,所述第一联轴器113的从动轴与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相连,从而将第一驱动组件11输出的扭矩传导至第一传动组件2中,且所述第一联轴器113与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之间还设有连接机构28,所述连接机构28包括互相贴合设置的第一连接盘281、第二连接盘282,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盘281与第二连接盘282相连接的连接螺母283,操作人员可通过装卸连接螺母283,使得第一连接盘281与第二连接盘282处于固定连接或松动状态。通过设置连接机构28,使得热室吊车位于热室内部的部件与位于热室外部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链接,使得操作人员在需要对热室吊车位于热室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通过将连接螺母283拆卸的方式,将热室吊车位于热室内部的部件取出进行检修或更换,使得操作人员检修或更换设备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包括第一主锥齿轮21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锥齿轮211相啮合的第一副锥齿轮212,其中,所述第一主锥齿轮211的空心部分与连接机构28相连,所述第一副锥齿轮212的空心部分与第一转动轴22的一端相连,通过将第一主锥齿轮211与第一副锥齿轮212垂直设置,从而将来自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中力的方向变换90°以后传递至第一转动轴22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机111平行于X轴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22平行于Y轴设置,即通过第一伞齿传动机构21将沿X轴方向输出的扭矩转向至沿Y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22上,进而利用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第一转动轴2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当然,所述第一转动轴22的两端分别经轴承固定在热室中的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与第一转动轴22活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轴22的外周上设有多组沿第一转动轴22轴向设置的滑动槽221,所述滑动槽221连续设置,从所述转动轴2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包括第一位移轴套2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轴套231内壁上的滑动键232。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轴22的外周上沿轴向设有内凹的滑动槽221,所述第一位移轴套231内壁上设置有外凸的滑动键232,通过将第一位移轴套231套设于第一转动轴22上以后,利用键槽相互配合,使得第一位移轴套231上的滑动键232嵌入滑动槽221中并滑动连接,即可利用第一转动轴22绕自身轴线旋转带动第一位移轴套231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22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上,所述滑动键221的数量也为多个,且相邻的滑动键221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包括第二主锥齿轮241以及与所述第二主锥齿轮241相啮合的第二副锥齿轮242。其中,所述第二主锥齿轮241固定连接于第一位移轴套231的外周上,通过第一位移轴套231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主锥齿轮241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所述第二副锥齿轮242设置于第二主锥齿轮241的下方并与第二主锥齿轮241互相垂直设置,通过设置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利用第二主锥齿轮241旋转传动第二副锥齿轮242旋转,即可将第一转动轴22上沿Y轴方向输出的扭矩转向至Z轴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包括第三主锥齿轮251以及与所述第三主锥齿轮251相啮合的第三副锥齿轮252,其中,为将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与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相连,所述第二伞齿传动机构24中还设有将第二副锥齿轮242与第三主锥齿轮251相连的第二连接轴243,所述第二连接轴243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副锥齿轮242和第三主锥齿轮251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轴243的两端相连,从而利用第二副锥齿轮242的旋转经第二连接轴243传动第三主锥齿轮251进行同步旋转,进而利用第三主锥齿轮251传动第三副锥齿轮252进行旋转,当然,所述第三副锥齿轮252也与第三主锥齿轮251垂直设置,从而将Z轴方向上的输出扭矩转向至X轴方向上。

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包括第一齿轮261,与所述第一齿轮26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262,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261相连的第三连接轴26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轴263穿过第三副锥齿252的空心部分后与第三副锥齿轮252相连,从而将所述第一齿轮261与第三副锥齿轮252同轴相连,通过将第一齿轮261与第三副锥齿轮252同轴相连以后,当第三主锥齿轮251传动第三副锥齿轮25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时,所述第三连接轴263也将跟随第三副锥齿轮252进行同步旋转,从而利用第三连接轴263传动与第三连接轴263相连的第一齿轮261跟随第三副锥齿轮252绕自身轴线进行同步旋转,利用第一齿轮261旋转时与第一齿条262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第一齿轮261负载第一行走机构26沿第一齿条262的设置方向进行行走。当然,作为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齿条262沿Y轴方向设置并固定。

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包括第二齿轮271,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271相啮合的第二齿条272,其中,所述第一齿条262与第二齿条272互相平行设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热室内部两侧的侧壁上且沿Y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271也与所述第三连接轴263相连,即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相连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三连接轴2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71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轴263与第一齿轮261相连的一端还与第三副锥齿轮252相连,即所述第三副锥齿轮252、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71经第三连接轴263同轴相连。通过将所述第三副锥齿轮252、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71同轴相连以后,所述第三连接轴263传动第一齿轮261与第二齿轮272旋转时,将会使得第一齿轮261与第二齿轮271的旋转过程为同步进行,通过第一齿轮261与第二齿轮271同步旋转,所述第一齿轮261在第一齿条262上的行走过程与所述第二齿轮271在第二齿条272上的行走过程将会同步进行,从而实现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在各自的位移过程中能够实现同步位移,有效避免了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位移不同步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中还包括长方体形的行走架264,以及设置于行走架264上的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其中,所述行走架264用于固定第三伞齿传动机构25和第一行走机构26,具体地,所述行走架264为一长方体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轴26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齿轮261的空心部分、第三副锥齿轮262的空心部分相连后经轴承固定于行走架264上,从而利用第一齿轮261在第一齿条262上行走带动行走架264沿第一齿条262设置的方向进行位移。

所述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包括设置于热室侧壁上的第一导轨2651,以及与所述第一导轨265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轮2652,其中,所述第一导轨2651设置于第一滑轮2652的下方,且固定于热室内部,其设置方向与第一齿条252的设置方向平行,沿热室的Y轴方向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滑轮2652固定于行走架264上,行走架264在沿第一齿条262设置的方向进行位移时,第一滑轮2652也将在第一导轨2651上进行同步行走,通过设置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以后,一方面能够利用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辅助第一行走机构26行走,增强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沿Y轴方向行走的流畅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对热室吊车的部件进行支撑,有效减少第一齿轮261与第一齿条262之间以及第二齿轮261与第二齿条272之间的承重,从而在热室吊车的工作过程中降低第一齿轮261与第一齿条262之间以及第二齿轮261与第二齿条272之间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更换率和检修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作为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滑轮2652的数量为两组,分别位于行走架264的前后两部。且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滑轮2652上设有内凹的轮槽,所述内凹的轮槽与第一导轨2651相互配合,通过将第一导轨2651嵌入内凹的轮槽中,能够使得第一滑轮2652沿既定方向进行行走,有效降低了第一行走机构26和第二行走机构27发生脱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热室吊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另外,公知地,热室中具有强放射性,通过降低热室吊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进行热室中进行维修,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与第一行走机构26结构相似,具体地,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用于辅助第一行走机构26在热室中进行行走,且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在热室中的行走过程与第一行走机构的行走过程26同步进行,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中也同样设有与第一行走机构26中的结构与功能相同的行走架264以及设置于所述行走架264上的第一辅助行走组件265,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所述第二行走机构27上设有若干第一防脱轨组件273,所述第一防脱轨组件273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导轨内外侧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经一个连接件相连成U形,在第二行走机构27行走的过程中,滑轮组分别沿导轨的内外侧进行滑动,从而对第二行走机构27进行限位,有效避免第二行走机构27脱离轨道。当然,在此对第一防脱轨组件273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能够防止第一行走机构26或者第二行走机构27脱离轨道的作用即可,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所述第一齿条262与第二齿条272经若干固定件固定于热室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齿条262与第一导轨2651相连后经螺母紧固于热室中,有效避免齿条结构或者导轨结构在工作工程中脱落,进一步降低热室吊车工作过程中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6的底部与行走架264相连,中部经连接轴承与第一位移机构23相连,当第一行走机构26沿第一齿条262设置的方向进行行走时,在第一连接架6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转动轴22活动连接的第一位移机构23也将跟随第一行走机构26进行同步位移。其中,第一位移机构23在位移的过程中,设置在所述滑动键232也将跟随第一行走机构26运行的方向在滑动槽221中进行位移。其中,为增加位移过程中的流畅性,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中还设有多个滑动滚珠233,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滚珠233位于相邻的两个滑动键221之间的间隙中,多个滑动滚珠233的两侧分别经相邻的滑动键232进行限位,且所述滑动滚珠233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位移轴套231的内壁以及与所述滑动槽221相抵接。通过设置滑动滚珠233以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在位移的过程中,首先是设置于多个滑动滚珠233的两侧的滑动键232带动滑动滚珠233在滑动槽221中滚动,滑动滚珠233在滚动的过程中,同时负载第一位移轴套231进行位移。通过设置滑动滚珠233在滑动槽221中滑动,不仅能够增加第一位移机构23跟随第一行走机构26同步位移过程中的流畅性,还能够利用滑动滚珠233清洁滑动槽221,避免因滑动槽221堵塞而导致热室吊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另外,在热室吊车后期的维护或者检修过程中,更换或者检修设备也十分便捷,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行走机构26以及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同步进行行走的第二行走机构27负载热室吊车在热室中行走,一方面实现热室吊车沿热室Y轴方向进行行走,另一方面还能够将热室吊车的重量分摊至位于两侧的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上,从而减少齿轮齿条结构所负载的重量,以及减少第一位移机构23作用于第一转动轴22上的作用力,减少第一转动轴22的承重,延长热室吊车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以及更换率。当然,为增强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将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相连的加强连接件2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2与第二传动组件3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第二传动组件3在热室中进行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2包括第二电机121,与所述第二电机121相连的第二制动机构122,以及与所述第二制动机构122相连的第二联轴器123。

所述第二电机121同样固定于热室外,用于向第二驱动组件12提供输出扭矩,为设置于热室内部的第二驱动组件12正常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动力,所述第二制动机构122与第二电机121的输出轴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制动机构122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制动机构112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地,为将第二制动机构122与第二联轴器123相连,所述第二制动机构122与第二联轴器123之间同样设有连接轴,其设置方式和功能与第一连接轴114的设置方式和功能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当然,所述第二联轴器123也为挠性联轴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包括第四伞齿传动机构31,与所述第四伞齿传动机构31相连的第二转动轴32,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2相连的第二位移机构33,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33相连的第五伞齿传动机构34,与所述第五伞齿传动机构34相连的第一输出轴35,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5相连的第三位移机构36,与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相连的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以及与所述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相连的第三行走机构38。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驱动组件13输出的扭矩并传动第三行走机构38沿热室的X轴方向进行行走。

具体地,所述第四伞齿传动机构31包括第四主锥齿轮311以及与所述第四锥齿轮311相啮合的第四副锥齿轮312,其中,所述第四主锥齿轮311的空心部分与第二联轴器123相连,所述第四副锥齿轮312的空心部分与第二转动轴32相连,通过将第四主锥齿轮311与第四副锥齿轮312垂直设置,从而将第二驱动组件12输出扭矩传动至第二转动轴32上,使第二转动轴3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位移机构33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2活动连接,其连接的方式与第一位移机构23与第一转动轴24连接方式相同,即所述第二转动轴32上沿轴向上也设有滑动槽221,所述第二位移机构33也包括第二位移轴套331以及设置于第二位移轴套331内壁上的滑动键232,所述滑动键232与滑动槽221相匹配且滑动连接,从而利用第二转动轴32绕自身轴线旋转传动第二位移机构33旋转。当然,所述滑动槽221上同样设有用于增强第二位移机构33位移流畅性以及清洁滑动槽221的滑动滚珠233。另外,所述第二位移机构33与第一位移机构23还经第一连接架6通过连接轴承相连,第一位移机构23在位移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位移机构33也将进行同步位移。

所述第五伞齿传动机构34与第二位移机构33相连,其包括第五主锥齿轮341,以及与所述第五主锥齿轮341相啮合的第五副锥齿轮342。其中,所述第五主锥齿轮341套设于第二位移轴套331上,所述第五副锥齿轮342与第一输出轴35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五主锥齿轮341与第五副锥齿轮342垂直设置,从而通过第二位移机构33旋转传动第五主锥齿轮341旋转,利用第五主锥齿轮341与第五副锥齿轮342啮合传动第五副锥齿轮342旋转,进而传动与第五副锥齿轮342相连的第一输出轴35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轴35的结构与第一转动轴22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一输出轴35上同样沿轴向设有滑动槽221,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的结构相似,且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5相套接,其套接方式同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与所述第一转动轴22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包括第三位移轴套361,所述第三位移轴套361的内壁上同样设有滑动键232,利用滑动槽221与滑动键232相互配合,从而利用第一输出轴35旋转传动第三位移轴套361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包括设置于第三位移轴套361外周上的第一蜗杆结构371,以及与所述第一蜗杆结构371相配合的第一蜗轮372,其中,所述第一蜗杆结构371与所述第三位移轴套361的外壁相连,从而利用第三位移轴套361旋转传动第一蜗杆结构371进行旋转,进而传动与第一蜗杆结构371相配合的第一蜗轮372进行旋转。

所述第三行走机构38包括第三齿轮381,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条382,第四齿轮383,以及与所述第四齿轮383相啮合的第四齿条384。其中,所述第三齿轮381与第四齿轮38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蜗轮372的两侧并与第一蜗轮372同轴相连,所述第三齿条382和第四齿条384沿X轴方向设置,通过第一蜗轮372旋转即可带动第三齿轮381和第四齿轮383进行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三齿轮381在第三齿条382上以及第四齿轮383在第四齿条384上沿X轴方向进行行走。

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齿轮381、第四齿轮383分别设置于第一蜗轮372的两侧并与第一蜗轮372同轴设置,使得第三齿轮381在第三齿条382上以及第四齿轮383在第四齿条384上的行走过程能够同步进行,避免第一蜗轮372两侧的第三齿轮381和第四齿轮383行走过程不同步而引发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上还设有一框形安装架39,所述安装架39上横向设有两块位于第一蜗轮372两侧的安装板391,所述第三齿条382与第四齿条384分别设置在第一蜗轮372两侧的安装板391上,从而利用第三齿条382和第四齿轮383旋转带动第三行走机构38在安装架39中进行横向行走。当然,所述第三行走机构38与上方的第三位移机构36相连,当第三行走机构38进行横向行走时,与所述第三行走机构38相连的第三位移机构36也将在上方进行同步的横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3与第三传动组件4相连,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第三传动组件4在热室中进行工作,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3包括第三电机131,与所述第三电机131相连的第三制动机构132,以及与所述第三制动机构132相连的第三联轴器133。所述第三电机131同样固定于热室外,用于向第三驱动组件13提供输出扭矩,为设置于热室内部的第三驱动组件13正常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动力。

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包括第六伞齿传动机构41,与所述第六伞齿传动机构41相连的第三转动轴42,与所述第三转动轴42相连的第四位移机构43,与所述第四位移机构43相连的第七伞齿传动机构44,与所述第七伞齿传动机构44相连的第二输出轴45,与所述第二输出轴45相连的第五位移机构46,与所述第五位移机构46相连的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7,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7相连的卷扬机构48。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三驱动组件14输出的扭矩并传动卷扬机构48沿Z轴方向进行工作。

具体地,所述第六伞齿传动机构41包括第六主锥齿轮411以及与所述第六锥齿轮411相啮合的第六副锥齿轮412,其中,所述第六主锥齿轮411的空心部分与第三联轴器133相连,所述第六副锥齿轮412的空心部分与第三转动轴42相连,通过将第六主锥齿轮411与第六副锥齿轮412垂直设置,从而将第三驱动组件13输出扭矩传动至第三转动轴42上,使第三转动轴4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位移机构43与所述第三转动轴42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42上沿轴向上同样设有滑动槽221。所述第四位移机构43包括第四位移轴套431以及设置于第四位移轴套431内壁上的滑动键232,所述滑动键232与滑动槽221相匹配且滑动连接,从而利用第三转动轴42绕自身轴线旋转传动第四位移机构43旋转。另外,所述第四位移机构43与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一位移机构23也通过连接轴承与第一连接架6相连成一整体结构,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架6将第一传动组件2、第二传动组件2及第三传动组件3相连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架6将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当第一位移机构23位移时,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第四位移机构43以及第一连接架6的整体结构也将进行同步位移。

所述第七伞齿传动机构44与第四位移机构43相连,其包括第七主锥齿轮441,以及与所述第七主锥齿轮441相啮合的第七副锥齿轮442。其中,所述第七主锥齿轮441套设于第四位移轴套431上,所述第七副锥齿轮442与第二输出轴45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七主锥齿轮441与第七副锥齿轮442垂直设置,从而通过第四位移机构43旋转传动第七主锥齿轮441旋转,利用第七主锥齿轮441与第七副锥齿轮442啮合传动第七副锥齿轮442旋转,进而传动与第七副锥齿轮442相连的第二输出轴45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轴45的结构与第一输出轴3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输出轴45上同样沿轴向设有滑动槽221,所述第五位移机构46与第二输出轴45相套接,所述第五位移机构46包括第五位移轴套461,所述第五位移轴套461的内壁上同样设有滑动键232,利用滑动槽221与滑动键232相互配合,从而利用第五输出轴45旋转传动第五位移轴套461进行旋转。另外,所述第三行走机构38、第五位移机构46与第三位移机构36经第二连接架7相连成一整体结构,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架7将第二传动组件2和第三传动组件3相连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二连接架7通过连接轴承将第五位移机构46与第三位移机构36连接成一个整体机构,当第三位移机构36进行位移时,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第五位移机构46以及第二连接架7的整体结构也将进行同步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架7的下方还设有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所述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包括设置在加强连接件29上的第二导轨711以及与所述第二导轨71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轮712。其中,所述第二导轨711设置在所述加强连接件29的顶部,通过将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固定在第二连接架7的下方,利用第二滑轮712在第二导轨711上行走,辅助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第五位移机构46以及第二连接架7的整体结构沿第一输出轴35(第二输出轴45)设置的方向进行行走。通过设置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可将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第五位移机构46以及第二连接架7的整体结构的重量分担至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上,减少第一输出轴35或第二输出轴45的承重,从而延长热室吊车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第二辅助行走组件71上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二滑轮712脱离第二导轨711的框形限位件713,通过将框形限位件713与第二导轨711活动连接,在第二滑轮712在第二导轨711上滑行的过程中对第二滑轮712进行限位,有效避免第二滑轮712脱离第二导轨711,从而降低热室吊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所述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7的结构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37的结构相同,包括设置于第五位移轴套461外周上的第二蜗杆结构471,以及与所述第二蜗杆结构471相配合的第二蜗轮472,其中,所述第二蜗杆结构471与所述第五位移轴套461的外壁相连,从而利用第五位移轴套461旋转传动第二蜗杆结构471进行旋转,进而传动与第二蜗杆结构471相配合的第二蜗轮472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构48包括与所述第二蜗轮472相连的牵引轮481,设置在所述牵引轮481外周上的链条槽482,以及与所述链条槽482相适配的牵引链条483。其中,作为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所述牵引轮48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牵引轮48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蜗轮472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蜗轮472同轴相连,通过第二蜗轮472旋转,即可带动与所述第二蜗轮472同轴相连的牵引轮481进行旋转;所述牵引轮481的外周上设有内凹的链条槽482,所述内凹的链条槽482与牵引链条483相适配。所述牵引链条48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牵引轮481上,通过牵引轮481旋转,即可带动牵引链条483在牵引轮481上进行缠绕。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链条槽482,所述牵引链条483在牵引轮481上缠绕时,牵引链条483能够正好嵌入链条槽482中,利用链条槽482对牵引链条483进行限位,有效避免牵引链条483在缠绕的过程中从牵引轮481上滑落,引发事故。另外,所述牵引链条483未固定的一端与吊具相连,通过牵引轮481旋转的方向,即可带动吊具在热室中沿Z轴方向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二连接架7上还设有链条收纳盒484,以收纳牵引链条483。

综上,本实施例中热室吊车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上工作的具体方式表现为,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传动第一行走机构26与第二行走机构27沿热室Y轴方向行走,从而带动设置于第一行走机构26及第二行走机构27上的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第四位移机构43以及第一连接架6的整体结构和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第五位移机构46以及第二连接架7的整体结构沿Y轴方向行走;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2传动第三行走机构38沿热室X轴方向行走,从而带动所述第三位移机构36、第五位移机构46以及第二连接架7的整体结构沿X轴方向行走;通过第三驱动组件12传动卷扬机构48调节吊具在热室中沿Z轴方向上的具体位置,通过将卷扬机构48与第五位移机构46相连,实现调整吊具在热室中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上的具体位置。

参阅图12-14,所述支撑装置5设置于热室内,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第二传动组件3以及第三传动组件4活动连接,且沿热室的Y轴方向设置,用于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通过设置支撑装置5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从而增加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的设计长度,进而增加热室吊车沿Y轴方向上的运行长度。

所述支撑装置5包括第四驱动组件51,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51相连的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52,与所述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52相连的传动轴53,与所述传动轴53相连的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相连的第一支撑机构56,与所述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相连的第二支撑机构57,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6相连的第一转向机构58,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57相连的第二转向机构59。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51包括设置于热室外的第四电机511,其中,所述第四电机511的输出轴与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52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52包括第三蜗杆结构521,以及与所述第三蜗杆结构521相配合的第三蜗轮522,其中,所述第三蜗杆结构521与第四电机51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三蜗轮522与传动轴53相连,通过第三蜗杆结构521与第三蜗轮522相配合,利用第四电机511驱动传动轴53绕自身轴线旋转。

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包括第一凸轮541,与所述第一凸轮541活动连接的顶升连接件54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升连接件542上的连接槽543。其中,所述第一凸轮541与传动轴53偏心连接,且所述第一凸轮542经键连接固定在传动轴53上,当传动轴53旋转时,设置在传动轴53上的第一凸轮541也将跟随传动轴53进行同步旋转;所述顶升连接件542为一长方体形结构,其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内凹,所述内凹处为方形的连接槽543,通过将连接槽543与所述第一凸轮541的外周相连,所述第一凸轮541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轮541为盘形凸轮(凸轮为绕固定轴线转动且有变化直径的盘形构件),第一凸轮541与连接槽543的连接处距离传动轴53轴线的距离处于变化状态,从而利用第一凸轮541带动顶升连接件542在Z轴方向上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6包括第一支撑轴561,与所述第一支撑轴561垂直设置的支撑件56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562上的支撑槽563。其中,所述顶升连接件54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轴56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支撑轴561活动连接在支撑装置5中,且能够跟随所述顶升连接件542在Z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同步位移。所述支撑件562用于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因此,设置在所述支撑轴561上的支撑件562的数量为三组,分别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相对应;所述支撑件562的顶部内凹,其内凹处为支撑槽563,且所述支撑槽563的形状为半圆形,其尺寸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的尺寸相匹配,通过将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与支撑槽563相连,从而利用第一支撑轴561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撑轴561与顶升连接件542相连,第一凸轮541带动顶升连接件542在Z轴方向上进行上升或者下降时,将带动与所述顶升连接件542相连的第一支撑轴561沿Z轴方向上升或下降。当第一凸轮541带动顶升连接件542沿Z轴方向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支撑槽563正好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相抵接,从而利用第一支撑机构56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与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用于传动第二支撑机构57沿Z轴方向上升或下降,其传动过程与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传动第一支撑机构56沿Z轴方向上升或下降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支撑槽563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抵接后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利用支撑槽563对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进行限位,能够有效避免热室吊车在运行的过程中,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因长度过长而发生晃动,增强热室吊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热室吊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将分别沿着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沿Y轴方向进行位移,若当所述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运行至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与支撑装置5的连接处时,若此时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与所述支撑槽563仍处于抵接状态时,则将会引发事故。

因此,所述第一支撑轴561还与第一转向机构58相连,所述第一转向机构58用于调整第一支撑轴561的方向,从而调整支撑件562的方向,避免引发事故,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向机构58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轴561上的第一转向齿轮581,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相啮合的第一转向齿条582,其中,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与第一支撑轴561相连,所述第一转向齿条582设置于所述行走架264的侧面上,当行走架264跟随第一行走机构26沿Y轴方向进行行走时,即可利用第一转向齿条582带动第一转向齿轮581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相连的第一支撑轴561进行旋转,进而将支撑件562进行转向。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地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5中同时设有第一支撑机构56和第二支撑机构57,且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6与第二支撑机构57的设置位置与行走架264的尺寸相互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机构57与第一支撑机构56的结构相同,其包括第二支撑轴571,当然,所述第二支撑轴571上同样设有支撑件562和支撑槽563,且所述第二支撑机构57中的支撑件562与第一支撑机构56中的支撑件562在转向前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向机构59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轴571上的第二转向齿轮591,以及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591相啮合的第二转向齿条592,其中,所述第一转向齿条582设置在长方体形行走架264侧面的右上角,所述第二转向齿条592设置在长方体形行走架264侧面的左下角,且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设置在第一支撑轴561上的位置与行走架264侧面上第一转向齿条582的位置相适配,所述第二转向齿轮591设置在第二支撑轴571的位置与行走架264侧面上的第二转向齿条592的位置相适配。

当行走架264沿Y轴方向从后方向前方进行位移的过程中,在行走架264通过设有支撑装置5的位置之前,首先是第二支撑轴571通过支撑件562对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进行支撑。当行走架264通过设置支撑装置5的位置时,首先是设置在行走架264侧面左下角的第二转向齿条592与第二转向齿轮591相接触,利用第二转向齿条592带动第二转向齿轮591转动,将第二支撑轴571转向,使第二支撑轴571上的支撑件562转向至Y轴方向,避免支撑件562与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发生碰撞而引发事故。

进一步地,当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通过设置有支撑装置5的位置后,设置在行走架264侧面右上角的第一转向齿条592与第一转向齿轮591相接触,利用第一转向齿条592带动第一转向齿轮591转动,将第一支撑轴561转向,使第一支撑轴561上的支撑件562转向至X轴方向,进而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

通过在所述支撑装置5中同时设置第一支撑机构56和第二支撑机构57,使得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在通过设有支撑装置5的位置之前及以后,均有一组支撑机构对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的稳定性,增加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的设计长度。当然,当热室吊车沿Y轴方向反向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撑轴561和第二支撑轴571的转向过程反向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和第二转向齿轮591均为四分之一齿轮,且所述第一转向齿条582和第二转向齿条592的长度与四分之一齿轮相适配,通过将第一转向齿轮581和第二转向齿轮582设置为四分之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向齿轮581带动第一支撑轴561以及第二转向齿轮591带动第二支撑轴571进行转向时,其转向的角度均为90°,从而将支撑件562进行90°转向,使支撑件562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相连或脱离,避免与第一位移机构23、第二位移机构33以及第四位移机构43发生碰撞而引发事故。

进一步地,当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与支撑槽563抵接时,由于支撑槽563为内凹的半圆形,若此时第一支撑轴561或第二支撑轴571传动支撑件562进行转向,则将会引发事故,因此,第一支撑轴561传动支撑件562进行转向的过程应在支撑槽563脱离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以后进行,即在所述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传动第一支撑机构56沿Z轴方向下降至最低点以后进行。当然,所述第二支撑轴571传动支撑件562进行转向的过程同样在所述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传动第二支撑机构57沿Z轴方向下降至最低点以后进行。且所述盘形凸轮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槽543的高度,当第一支撑组件56和第二支撑组件57转向以后,所述连接槽543正好处于盘形凸轮的正上方,通过传动轴53旋转,利用盘形凸轮与连接槽543连接处变化的直径带动顶升连接件542上升,从而带动与顶升连接件542相连的第一支撑轴561或第二支撑轴571上升至最高点,使支撑槽563与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相抵接。从而利用支撑件562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另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传动轴53固定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和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利用第一凸轮传动机构54运动至最高点后支撑第一支撑机构56,利用第二凸轮传动机构55运动至最高点后支撑第二支撑机构57,利用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56和第二支撑机构57上的支撑件562分别支撑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其支撑过程中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所述传动轴53经多个轴承固定在热室的内壁上。

在此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热室中支撑装置5的数量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可通过多组支撑装置5相配合,增加第一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32以及第三转动轴42的设计长度,进而增加热室吊车沿Y轴方向上的运行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3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捆扎圆钢热处理用快速吊装转运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