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

文档序号:1963980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 (Editing method and editing device for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model of prefabricated part ) 是由 陈叶舟 严事鸿 殷科 杨泉桢 于 2021-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所述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包括: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本发明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通过将三维BIM模型转换为二维视图,调整二维视图即可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从而实现了二三维之间的双向联动,简化了用户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对BIM模型的修改效率,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editing a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model of a prefabricated part, wherein the method for editing the BIM model of the prefabricated par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verting a three-dimensional BIM model into a two-dimensional data organization model, wherein a graphic primitive in the two-dimensional data organization model is represented by two-dimensional semantic description data; generating a two-dimensional view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data organization model; receiving a first input to the two-dimensional view; and responding to the first input, editing the two-dimensional view, and correspondingly adjus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BIM model. According to the editing method of the BIM model of the prefabricated part, the three-dimensional BIM model is converted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view,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BIM model can be correspondingly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two-dimensional view, so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dimensions is realized, the operation steps of a user are simplified, the mod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user on the BIM model is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on experience of the user is optimized.)

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

背景技术

BIM的装配式深化设计具有复杂性和协同性,在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涉及较为频繁地修改。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在三维模型中修改建筑模型,通过新建、移动、复制等命令编辑模型中的各类图元和实例,或选中某个图元修改其属性参数。该方法效率低,操作繁琐,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且无法针对深化设计中的业务场景做功能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IM模型修改效率低且操作繁琐的缺陷,实现简便且高效地BIM模型编辑。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包括:

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

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

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包括:

对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生成所述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

对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生成所述三维BIM模型的二维数据组织关系;

将所述二维数据组织关系用所述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得到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的生成步骤包括:

基于多个图元在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实际的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

基于所述语义描述数据和所述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关系,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联动关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基于多个图元在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实际的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图元的类型特征,对所述多个图元进行分类,生成所述图元的类型参数;

基于所述图元的形状特征,对所述图元进行形状描述,生成所述图元的形状描述参数;

基于所述类型参数和所述形状描述参数,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类型参数和所述形状描述参数,生成所述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包括:

对所述类型参数和所述形状描述参数进行语义描述,得到第一语义描述信息,所述第一语义描述信息包括几何特征和坐标特征;

对所述几何特征相同的所述第一语义描述信息进行去重,得到第二语义描述信息;

将所述第二语义描述信息转换为具体语义数据和元数据,生成所述语义描述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坐标特征的生成步骤包括:

解析得到子构件内的所述图元在与所述三维BIM模型对应的全局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对所述图元进行坐标的归一化处理,将所述第一坐标转换与所述子构件对应的局部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所述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面,将所述第二坐标转换为所述图元在对应的所述投影面的投影表达,生成所述坐标特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数据映射模型的生成步骤,包括:

基于建筑构件的类型对所述建筑构件进行分类,得到各类下的所述图元;

基于所述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生成所述数据映射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图元包括:子构件的构件几何、钢筋形状和附属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包括:

在确定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所述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包括:

在确定所述二维视图中的所述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图元发生干扰,包括:

钢筋和钢筋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附属构件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钢筋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子构件的构件几何和钢筋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子构件的构件几何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包括:

当需要对所述图元进行测量和/或修改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将所述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或者,所述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包括:在对目标图元行调整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

基于编辑后的二维视图,调整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调整后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生成所述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

对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生成所述三维BIM模型的二维数据组织关系;

将所述二维数据组织关系用所述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及所述图元的位置信息表示,得到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所述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二维视图中的所述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

基于编辑后的二维视图,调整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调整后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编辑装置,通过将三维BIM模型转换为二维视图,调整二维视图即可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从而实现了二三维之间的双向联动,简化了用户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对BIM模型的修改效率,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原理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原理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界面图之一;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界面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界面图之三;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界面图之四;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界面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

其中,该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可应用于装配式BIM模型构件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编辑。

其中,装配式建筑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将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预制构件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在现场装配安装、现浇成整体建筑物。BIM模型是指利用软件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

预制构件为基于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预制墙体、预制楼板、预制梁或者预制柱等构件,具体可以为叠合墙体、叠合楼板等。

如图1所示,该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包括:步骤110、步骤120、步骤130和步骤140。

步骤110、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

在该步骤中,将三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三维图元转化为用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的二维图元。

其中,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即为三维BIM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语义描述数据,是对三维BIM模型的二维表达。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通过对某一项目下的BIM模型进行解析,可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三维模型编辑的交互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不容易定位,不符合设计师的操作习惯;2)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性能不满足时容易出现卡顿等现象,严重影响深化设计效率;3)只能从二维的设计界面单向将数据同步至三维模型,应用范围较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10,可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以实现三维与二维之间的双向转换;除此之外,通过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使得BIM模型的呈现更为直观,有助于用户查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元包括:子构件的构件几何、钢筋形状和附属构件。

其中,通过对三维BIM模型中的构件基于属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墙体、梁、柱和板等构件类型。

各构件类型下又包括不同的子构件。

子构件层级下包括钢筋及其附属构件。

例如,叠合墙构件层级下又包括:墙身、暗柱、连梁和窗下墙等子构件。

其中,墙身子构件层级下又包括:纵向钢筋、水平横筋、和墙长方向钢筋等钢筋构件,以及,

线盒、套管和吊件等附属构件。

可以理解的是,钢筋及其附属构件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所生成的子构件也具有不同的形状轮廓。

在该实施例中,子构件的构件几何即为子构件的轮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二维语义数据描述子构件的构件几何、钢筋形状和附属构件,并将生成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存储于本地服务器或云端,在需要时进行调用即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步骤110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包括:

对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生成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

对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生成三维BIM模型的二维数据组织关系;

将二维数据组织关系用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得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中包括有各图元所对应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

通过调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可以将预制构件的三维BIM模型中各图元转化为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进行表达。

例如,可以将如图4所示的弯折钢筋表达为:钢筋形状=A,a1=600,b1=135,a2=122,b2=135,a3=1200,b3=135,a4=122,b4=135,a5=600。

建筑数据映射模型中包括有各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

建筑数据映射模型可用于构建预制构件的三维BIM模型的子构件层级下的各图元的数据组织关系。

例如,对于叠合墙来说,其层级下的数据组织关系为:

——叠合墙

——墙身

——纵向钢筋

——水平横筋

——墙长方向钢筋

——线盒

——套管

——吊件

——暗柱

——连梁

——顶部钢筋

——腰筋

——底部钢筋

——拉钩

——箍筋

——套管

——窗下墙。

通过用二维语义描述数据替换建筑数据映射模型中的图元的三维描述数据,即可将三维数据组织关系转换为二维数据组织关系。

通过如上步骤即可以建立起预制构件的三维BIM模型中的三维图元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二维图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利用该映射关系,可以将预制构件的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本步骤中,通过用二维语义描述数据描述图元,并将二维语义描述数据组织至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中,从而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并建立起三维BIM模型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三维与二维之间的双向互动,适用于所有BIM构件,应用范围广。

步骤120、基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

在该步骤中,二维视图即为预制构件的BIM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表达。

通过步骤110已经生成由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对子构件的构件几何、钢筋形状和附属构件进行描述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将二维数据组织模型转化为在二维图纸上的表达,即可生成二维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该二维视图可以优选由终端自动生成,如终端基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的数据包,利用二维图形绘制技术,自动生成二维视图。或者也可以由用户手动输入,如用户基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在二维画布上将其绘制成对应的二维视图,本发明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二维视图中显示内容与该预制构件的三维BIM模型是一一对应的。

步骤130、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在该步骤中,第一输入用于编辑二维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用户手动输入;

或者也可以表现为终端自动输入,即终端基于触发条件自动对二维视图进行编辑。

例如,在二维视图下,对钢筋的长度数值进行修改;或者将钢筋以目标角度或目标距离移动至目标位置;或者在钢筋发生干扰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发生干扰的钢筋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其中,在第一输入为用户手动输入的情况下,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如下至少一种方式:

其一,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屏幕触控输入,包括但不限于点击输入、滑动输入和按压输入等。

在该实施例方式中,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接收用户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第一输入。

为了降低用户误操作率,可以将第一输入的作用区域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比如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下部中间区域;或者在界面显示目标控件,触控目标控件即可实现第一输入。

其二,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实体按键输入。

比如通过设置实体按键或操作手柄,如键盘或鼠标等,通过实体按键以实现第一输入。

其三,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语音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语音如“将钢筋1的坐标修改为预设值”时,向控制器发送编辑指令信息。

其四,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文本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接收用户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输入的文本信息,终端再经过语义分析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字符输入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40、响应于第一输入,编辑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

在该步骤中,编辑二维视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表现形式:

1)针对图元的复制、删除、移动和旋转等;

2)针对操作的撤销以及重做;

3)针对多根钢筋框选的复制、创建以及移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二维视图与三维BIM模型具有一一对应地关系,在调整二维视图中任一图元的形状或者位置的情况下,三维BIM模型中对应的该图元的形状或者位置也会对应改变。

在该步骤中,通过二维视图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图元进行定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通过编辑二维视图即可调整三维BIM模型,编辑效率高,且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步骤140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40包括:

响应于第一输入,编辑二维视图;

基于编辑后的二维视图,调整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调整后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响应于第一输入,对二维视图进行复制、删除、移动、旋转、撤销以及重做等编辑。

通过编辑二维视图,可以对应调整二维视图对应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从而修改与二维语义描述数据相关联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与三维BIM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在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三维BIM模型对应发生变化。

下面以对墙柱节点中的钢筋的编辑为例,对以上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预先构建单个构件内图元所对应的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以及不同构件类型对应的建筑数据映射模型。

在一些情况下,当设计人员对墙柱节点的三维模型进行编辑的过程中,终端可以针对三维模型的各图元之间是否发生干扰进行判断,具体可通过预设规则自动判断、也可以通过标准、计算等手动判断方式,例如需要对如图8所示的实时预制构件BIM模型中的墙柱节点中的钢筋(方框内的部分钢筋)之间是否发生干扰进行判断,当发生干扰的情况下,终端自动解析该三维BIM模型中的构件及构件内信息,以汇总该BIM模型中的各类图元以及各图元的相对位置,如钢筋的相对位置,逆向生成建筑数据映射模型。

随后,利用二维图形绘制技术,在二维画布中绘制如图7所示的该节点的叠合墙的正视图、左右视图以及上下视图等各方向的二维视图。

在二维画布中同时显示该节点的所有二维视图,并支持在该节点的任意二维视图中,测量钢筋距离节点边缘或其他钢筋的相对位置。其中,二维视图中显示内容与三维BIM模型一一对应。

判断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若钢筋之间的间距不满足钢筋最小净距,如图10所示的钢筋1001与相邻钢筋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净距离,则终端自动将重合的钢筋1001填充为红色。

修改不满足净距要求的钢筋1001的相对位置,该钢筋1001的数据会自动同步到建筑数据映射模型中,使得三维BIM模型中的对应部分一并进行修改。

在修改后的钢筋和其他图元间没有重合的情况下,将该钢筋的填充颜色恢复为默认的钢筋颜色,如图11所示。

完成修改并保存修改后的数据映射模型重新生成的BIM模型,从而实现二维画布编辑与三维模型数据联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集成模型解析、二维视图创建以及钢筋距离检测等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钢筋编辑和碰撞检查;基于修改后的建筑数据映射模型重生成三维BIM模型,可以实现二维画布编辑与三维模型数据联动。

在另一些情况下,即便图元之间未发生干扰,但基于项目要求,需要对目标图元进行主动调整,例如需要测量和/或修改如图8所示的预制构件BIM模型中某根钢筋长度,或将某一个钢筋移动至指定的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往往直接在三维BIM模型中对钢筋进行拖拽或移动,该方法难以按照固定的角度拖拽或移动钢筋,容易出现移动或拖拽钢筋后的钢筋和原钢筋不在同一个钢筋平面上。因此,用户在编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三维视图的角度,操作繁琐且低效。

而在本申请中,在需要修改三维BIM模型中某根钢筋长度,或移动某一个钢筋到指定位置时,可以直接利用预先构建的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以及不同构件类型对应的建筑数据映射模型,自动解析该三维BIM模型中的构件及构件内信息,逆向生成建筑数据映射模型,以将三维BIM模型解析为二维模型。

利用二维图形绘制技术,在二维画布中绘制如图7所示的该节点内各构件的正视图、左右视图以及上下视图等各方向的二维视图。

如图9所示,在二维视图上的任意视图下对钢筋的长度进行修改,或者将钢筋以目标角度或目标距离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对某一二维视图进行编辑的情况下,基于二维视图间各视图的联动关系,其余二维视图也将根据编辑的结果自动更新,无需反复调整视图的角度,兼具二维视图中操作简便和三维视图中清晰直观的优势。

同时,完成修改并保存修改后的数据映射模型重新生成的BIM模型,从而实现二维画布编辑与三维模型数据联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通过将三维BIM模型转换为二维视图,调整二维视图即可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从而实现了二三维之间的双向联动,简化了用户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对BIM模型的修改效率,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下面从四种实现角度,对本发明的触发方式进行说明。

一、在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在三维模式下自动触发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还包括:

在确定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其中,图元发生干扰可以表现为:图元之间发生碰撞,或者图元之间的距离在标准范围之外等情况。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在判断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可将发生干扰的图元进行高亮标注,如标记为绿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元发生干扰,包括:

钢筋和钢筋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附属构件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钢筋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子构件的构件几何和钢筋之间发生干扰;

或者,子构件的构件几何和附属构件之间发生干扰。

例如,钢筋A和钢筋B之间发生碰撞;或者钢筋C与其附属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标准范围;或者附属构件不在其所在的子构件的构件几何之内等。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之前,首先判断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是否发生干扰,在确定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以便于通过二维视图对三维BIM模型进行调整,简化编辑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未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则可以保持三维BIM模型不变,以减少终端的运算量。

二、在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在二维模式下自动触发对二维视图的修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30包括:

在确定二维视图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已经通过步骤110和步骤120生成了二维视图。

在编辑二维视图之前,首先判断二维视图中的图元是否发生干扰,在确定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则对二维视图进行编辑,以将图元之间的位置距离调整至标准范围。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同样可以将发生干扰的图元在二维视图中进行高亮标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二维视图中的图元未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则可以仅显示二维视图,而不对二维视图进行编辑。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二维视图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可以表现为接收用户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例如,在用户查看二维视图的情况下,发现钢筋A和钢筋B发生了碰撞,则用户通过鼠标或键盘等输入方式对钢筋A或钢筋B的坐标进行修改。

又如,用户通过点击二维视图上的“检查”控件,终端自动判断钢筋A和钢筋B发生了碰撞,则用户通过鼠标或键盘等输入方式对钢筋A或钢筋B的坐标进行修改。

或者,在确定二维视图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也可以表现为接收终端对二维视图的自动输入。

例如,在生成二维视图后,终端自动判断钢筋A和钢筋B发生了碰撞,则自动对钢筋A或钢筋B的坐标进行修改,以将钢筋A和钢筋B之间的距离调整至标准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通过不同的触发方式和输入方式,以实现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联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普适性。

三、在用户主动调整目标图元的情况下,在三维模式下触发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包括:

当需要对图元进行测量和/或修改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

响应于第二输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其中,第二输入用于用户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第二输入的表现形式与第一输入相同,可以为触控输入、实体按键输入、语音输入或其他输入,在此不做赘述。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软件界面上的转换控件,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对目标图元进行调整可以表现为修改目标图元的长度、弯折角度以及移动目标图元的位置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钢筋之间未发生干扰,但用户需要对目标钢筋的长度进行修改,或者将目标钢筋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情况,或者需要精确标注的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以便于在二维视图下对目标图元进行调整。此外,二维视图相比于三维模型来说,系统标注的尺寸更加直观、明确,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精确设计。

四、在用户主动修改目标图元的情况下,在二维模式下触发对二维视图的标注和/或修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包括:在对目标图元行调整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先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并在二维视图下查看各图元的长度、角度以及位置信息等。

在需要对目标图元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如需要将目标钢筋移动至目标位置时,用户只需在二维视图的某一视图上将目标钢筋移动至目标位置在该视图下的位置,其他视图也会对目标钢筋在各视图下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将目标钢筋移动至目标位置。

根据以上实施例,通过在二维视图下对目标图元进行标注或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且精确度高。

下面分别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和数据映射模型的生成步骤进行说明。

一、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的生成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的生成步骤包括:

基于多个图元在三维BIM模型中实际的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生成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

基于语义描述数据和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关系,生成多个图元的关联关系;

基于关联关系,生成多个图元的联动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构件几何、钢筋形状以及附属构件等3类数据的关系建立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

其中,对于钢筋来说,基于多个图元在三维BIM模型中实际的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包含基于环形、一端开口以及多段折线等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

关联关系用于表征图元之间的相关关系,如图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例如,钢筋A和钢筋B在空间中的投影之间的横向距离为x。

其中,具有关联关系的图元之间,还可以进一步构建联动关系。

例如,对于两个面中相互需要联动的钢筋,则需要建立关联关系。

联动关系为图元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

例如,纵向钢筋移动带动水平横筋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关联关系中即包括联动关系,也包括非联动关系。例如在移动钢筋A的情况下,钢筋B对应发生位移;或者在移动钢筋A的情况下,钢筋C的位置保持不变。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图元形状定义语义描述数据,并基于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关系构建图元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联动关系,以对图元本身的性质以及图元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二维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多个图元在三维BIM模型中实际的形状进行数据的逆向解析,生成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包括:

基于多个图元的类型特征,对多个图元进行分类,生成图元的类型参数;

基于图元的形状特征,对图元进行形状描述,生成图元的形状描述参数;

基于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生成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构件几何、钢筋形状以及附属构件所对应的解析方式均相同,接下来将以钢筋解析方法为例,对该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的生成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图元的种类及形状复杂多变,以钢筋为例,一根钢筋包含水平段、弯折段、长度以及角度等多种形状参数,不同的参数构成不同的钢筋形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通过枚举所有涉及的钢筋,基于钢筋的形状参数,将其抽象为不同类型的钢筋,以对钢筋进行分类,得到多个不同类型的钢筋,并用类型参数以对各类型的钢筋进行区分。

对于各类型的钢筋,分别通过具体的形状描述参数对其进行属性以及几何特征描述,以将其与同类型中的其他钢筋进行区分。

例如,如图3所示,将弯折钢筋指定为类型参数为A的钢筋,其形状描述参数定义为:a1,b1,a2,b2,a3,b3,a4,b4和a5共9个参数,其中a1-a5为长度参数,b1-b4为角度参数。

基于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即可完整描述该弯折钢筋的形状特征和属性特征。

基于上述描述方式,则对于如图4所示的弯折钢筋,其语义描述数据可以表现为:钢筋形状=A,a1=600,b1=135,a2=122,b2=135,a3=1200,b3=135,a4=122,b4=135,a5=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生成多个图元的语义描述数据,包括:

对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进行语义描述,得到第一语义描述信息,第一语义描述信息包括几何特征和坐标特征;

对几何特征相同的第一语义描述信息进行去重,得到第二语义描述信息;

将第二语义描述信息转换为具体语义数据和元数据,生成语义描述数据。

其中,语义即语言的含义,语义描述内包含建筑业务含义,具备一定的可读性。

元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包含:数据字符长度、个数、读取的字节位数和偏移量等。

几何特征用于表示图元的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坐标特征用于表示图元的位置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对类型参数和形状描述参数进行语义描述,即将每类图元所对应的含义通过建筑语义描述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的第一语义描述信息中,可能存在几何特征相同但坐标特征不同的情况。

对几何特征相同的第一语义描述信息进行去重,得到几何特征相同且坐标特征不同的第二语义描述信息,以去除冗余数据,进一步压缩数据的体积。

然后对第二语义描述信息进行二进制转换,以得到具体语义数据和元数据,从而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压缩以控制数据的体量,便于网络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图元进行语义描述,并对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第一语义描述信息进行去重,可以对数据体积进行有效压缩,显著降低数据体量,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以及终端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坐标特征的生成步骤包括:

解析得到子构件内的图元在与三维BIM模型对应的全局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

对图元进行坐标的归一化处理,将第一坐标转换与子构件对应的局部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

根据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面,将第二坐标转换为图元在对应的投影面的投影表达,生成坐标特征。

在该实施例中,全局坐标系为以某一具体项目为参考坐标系的坐标系。

第一坐标即为图元在以某一具体项目为参考坐标系的坐标系下的坐标。

局部坐标系为该具体项目下,以某一子构件为参考坐标系的坐标系。

第二坐标即为图元在以某一子构件为参考坐标系的坐标系下的坐标。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三维BIM模型子构件中的图元进行解析,以得到第一坐标。

以该图元所处的子构件为参考坐标系,将第一坐标转化为第二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所得到的第二坐标仍为三维坐标。

然后根据图元在空间中的投影面,将图元所对应的三维坐标转换为其在对应的投影面上投影所生成的二维坐标,作为该图元的坐标特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全局坐标系转换为局部坐标系以生成图元的坐标特征,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体量,便于用户查看与编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通过构建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可以将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用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进行描述,既便于后续将二维语义描述数据重新组织进建筑数据映射模型中以生成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也有效缩小了数据体积。

二、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的生成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的生成步骤,包括:

基于建筑构件的类型对建筑构件进行分类,得到各类下的图元;

基于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生成建筑数据映射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建筑构件的类型,将建筑构件分为:墙体、梁、柱和板等大类。

然后对各大类构件进一步进行二次分类,得到各大类构件层级下的不同子构件,其中,各子构件层级下又包含钢筋及附属构件,以及各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

例如将墙体进一步分为:墙身、暗柱、连梁和窗下墙。

将墙身进一步分为:纵向钢筋、水平横筋、墙长方向钢筋、线盒、套管以及吊件。

其中,墙身为子构件;纵向钢筋、水平横筋和墙长方向钢筋为钢筋构件,线盒、套管以及吊件为附属构件;钢筋构件和附属构件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墙身的构件几何。

将连梁进一步分为:顶部钢筋、腰筋、底部钢筋、拉钩、箍筋以及套管。

同样地,连梁为墙体下的子构件;顶部钢筋、腰筋和底部钢筋为钢筋构件,拉钩、箍筋以及套管为附属构件;钢筋构件和附属构件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连梁的构件几何。

在通过数据映射模型得到BIM构件中的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后,将利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得到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填入数据组织关系中,即可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通过构建图元之间的数据组织关系,以解析实时BIM模型中构件及构件内信息,用于逆向生成二维数据映射模型,有助于实现二维画布编辑与三维模型数据之间的联动。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与上文描述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5所示,该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510、第二处理模块520、第一获取模块530和第三处理模块540。

第一处理模块510,用于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

第二处理模块520,用于基于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

第一获取模块530,用于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第三处理模块540,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编辑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510,还用于:

对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二三维映射关系数据库生成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

对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利用建筑数据映射模型,生成三维BIM模型的二维数据组织关系;

将二维数据组织关系用图元的二维语义描述数据及图元的位置信息表示,得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510,还用于:

在确定三维BIM模型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530,还用于:在确定二维视图中的图元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接收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对所述图元进行测量和/或修改时,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

第一处理模块510,还用于:响应于第二输入,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530,还用于:在对目标图元行调整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对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第一输入,编辑二维视图;

基于编辑后的二维视图,调整二维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调整后的二维数据组织模型,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装置,通过将三维BIM模型转换为二维视图,调整二维视图即可对应调整三维BIM模型,从而实现了二三维之间的双向联动,简化了用户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对BIM模型的修改效率,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图6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20、存储器(memory)630和通信总线640,其中,处理器610,通信接口620,存储器630通过通信总线6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610可以调用存储器6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6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预制构件的BIM模型的编辑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三维BIM模型转化为二维数据组织模型,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中的图元通过二维语义描述数据表示;基于所述二维数据组织模型,生成二维视图;接收对所述二维视图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编辑所述二维视图,并对应调整所述三维BIM模型。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基于PySWMM的排水系统多来源入流入渗和出渗量动态估算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