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文档序号:290328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re of electric core ) 是由 戴亨伟 张立鹏 林秀德 胡春波 肖谋远 杨伟 张耀 于 2021-09-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其中,电芯的连接端子包括:极柱连接段;第一极耳连接段,与极柱连接段连接并与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与第一极耳连接段连接且与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一极耳配合段为第一弧形板段。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电芯的极耳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necting terminal of a battery cell and the battery cell, wherein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of the battery cell comprises: a pole connecting section; the first tab connecting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le connecting section and connected with a tab of the naked electric core, and the first tab connecting section is a first straight plate section; first utmost point ear cooperation section is connected and with the utmost point ear butt of naked electric core with first utmost point ear linkage segment, and first utmost point ear cooperation section is first arc plate section. By apply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the problem that the electrode lug of the battery cell is easy to damage in the related technology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芯一般采用T结构的装配方式,即从电芯的顶盖上引出两个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裸电芯的极耳电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电芯的内阻低,高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温升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裸电芯完全依靠极耳固定在连接端子上,在整个电池模组产生振动或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连接端子容易变形,进而导致裸电芯窜动空间变大。如果裸电芯在电芯长度方向上的窜动空间变大容易导致裸电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发生错位。如果裸电芯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窜动则容易导致极耳开裂或直接断裂,导致电芯的过电能力下降或直接失效。另外,在电芯的装配和极耳的整形过程中,极耳会产生不规则的运动,连接端子的内端部容易对极耳造成损伤,导致电芯的不良品率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芯的极耳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包括:极柱连接段;第一极耳连接段,与极柱连接段连接并与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与第一极耳连接段连接且与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一极耳配合段为第一弧形板段。

进一步地,裸电芯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连接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二极耳连接段,与极柱连接段连接并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极耳连接段为第二直板段;第二极耳配合段,与第二极耳连接段连接且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二极耳配合段为第二弧形板段。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第二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

进一步地,极柱连接段为弯折板,极柱连接段包括与极柱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第一连接板呈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第一极耳连接段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并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极耳连接段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盖设于壳体的开口上,顶盖上设置有多个极柱;多个连接端子,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多个极柱一一对应设置,连接端子为上述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第一极耳配合段位于第一极耳连接段的内端部;第一裸电芯,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连接端子的极柱连接段与极柱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盖设于壳体的开口上,顶盖上设置有多个极柱;多个连接端子,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多个极柱一一对应设置,连接端子为上述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第一极耳配合段位于第一极耳连接段的内端部,连接端子的第二极耳配合段位于第二极耳连接段的内端部;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设置于容纳腔内且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相对设置;其中,连接端子的极柱连接段与极柱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二极耳连接段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极耳配合段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抵接。

进一步地,电芯还包括:绝缘套,设置于容纳腔内,绝缘套包括设置于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下方的底壳和围设于第一裸电芯、第二裸电芯以及连接端子周向外侧的侧壳,侧壳上下贯通设置,底壳包括底板及与底板连接的围板,嵌套设置在侧壳中,底板为下凸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的横截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端子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极耳连接段和第二极耳连接段之间,支撑板位于第一极耳连接段和第二极耳连接段的远离极柱连接段的一端,围板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二端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围板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向上开口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长度与第一侧板的长度比在0.5至0.95之间,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长度与第二侧板的长度比在0.6至0.95之间。

进一步地,围板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的外表面和第二端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外端面包括立面以及位于立面下方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内倾斜。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连接端子包括极柱连接段、设置在极柱连接段上的第一极耳连接段以及设置在第一极耳连接段上的第一极耳配合段。其中,极柱连接段用于和极柱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能够与裸电芯的极耳焊接,使电流能够从极耳流向第一极耳连接段,最终经过极柱连接段流向极柱。第一极耳配合段为与极耳抵接配合的第一弧形板段,当极耳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段上后,可对极耳进行整形,使极耳与第一弧形板段贴合,第一弧形板段与极耳的接触面积大且接触面光滑,当电池模组产生振动或受到冲击时,第一弧形板段不会对极耳造成损伤,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弧形板段能够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对极耳形成支撑,降低了极耳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极耳开裂的概率。同时,第一极耳连接段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为连接在第一直板段上的第一弧形板段,这种直板与弧形板连接的连接方式能够增强第一极耳连接段和第一极耳配合段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连接端子发生形变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裸电芯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芯的连接端子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连接端子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芯的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电芯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电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的电芯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3的电芯的底壳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3的电芯的底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电芯的底壳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连接端子;11、极柱连接段;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2、第一极耳连接段;13、第一极耳配合段;14、第二极耳连接段;15、第二极耳配合段;16、支撑板;20、壳体;21、开口;30、顶盖;40、极柱;50、第一裸电芯;60、第二裸电芯;70、绝缘套;71、底壳;712、围板;711、底板;712、围板;7121、第一端板;7122、第二端板;7123、第一侧板;7124、第二侧板;72、侧壳;73、第一卡扣;74、第二卡扣;75、凸起结构;76、第一缺口;77、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电芯的连接端子包括:极柱连接段11、第一极耳连接段12、第一极耳配合段13。其中,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极柱连接段11连接并与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与第一极耳连接段12连接且与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为第一弧形板段。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连接端子包括极柱连接段11、设置在极柱连接段11上的第一极耳连接段12以及设置在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上的第一极耳配合段13。其中,极柱连接段11用于和极柱连接,第一极耳连接段12能够与裸电芯的极耳焊接,使电流能够从极耳流向第一极耳连接段12,最终经过极柱连接段11流向极柱。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为与极耳抵接配合的第一弧形板段,当极耳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上后,可对极耳进行整形,使极耳与第一弧形板段贴合,第一弧形板段与极耳的接触面积大且接触面光滑,当电池模组产生振动或受到冲击时,第一弧形板段不会对极耳造成损伤,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弧形板段能够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对极耳形成支撑,降低了极耳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极耳开裂的概率。同时,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为连接在第一直板段上的第一弧形板段,这种直板与弧形板连接的连接方式能够增强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一极耳配合段13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连接端子发生形变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裸电芯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连接段11与第一极耳连接段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极柱连接段11与第一极耳连接段12也可以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只需保证极柱连接段11与第一极耳连接段12之间的导电性即可。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第一极耳配合段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只需保证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第一极耳配合段13之间的导电性即可。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裸电芯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二极耳连接段14和第二极耳配合段15。其中,第二极耳连接段14与极柱连接段11连接并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极耳连接段14为第二直板段;第二极耳配合段15与第二极耳连接段14连接且与第二裸电芯的极耳抵接,第二极耳配合段15为第二弧形板段。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内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连接段12用于和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能够和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配合,对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进行支撑和整形。第二极耳连接段14用于和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极耳配合段15能够对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进行支撑和整形。上述结构使得当电芯内包括两个裸电芯时,连接端子能够对两个裸电芯连接均起到支撑、限位以及整形的作用,从而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芯内只有一个裸电芯的情况下,连接端子可以仅包括极柱连接段11、第一极耳连接段12以及第一极耳配合段13。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极耳焊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与极耳抵接,对极耳形成支撑同时便于对极耳进行整形。当然,当电芯内只有一个裸电芯的情况下,连接端子也可以包括全部的极柱连接段11、第一极耳连接段12、第一极耳配合段13、第二极耳连接段14以及第二极耳配合段15,此时连接端子虽然能够连接两个裸电芯,但也可以将第二极耳连接段14以及第二极耳配合段15空置,仅依靠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一极耳配合段13来与裸电芯连接和配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芯内设置三个以上的裸电芯时,可以增加极耳配合段和极耳连接段的数量,以适配更多的裸电芯。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等于90°;第二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等于90°。上述结构中,使第一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等于90°能够增加第一弧形板段与第一裸电芯的极耳的抵接面积,避免了当电池模组产生振动或受到冲击时第一弧形板段对极耳造成损伤。相应地,使第二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等于90°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也可以大于90°。相应地,第二弧形板段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也可以大于90°。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柱连接段11为弯折板,极柱连接段11包括与极柱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1以及与第一连接板11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12,第一极耳连接段12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12的一侧并与第二连接板112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极耳连接段14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12的另一侧。上述结构中,极柱连接段11、第一极耳连接段12以及第二极耳连接段14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2之间的夹角为90°,第一极耳连接段12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12的侧壁上,并与第二连接板112成90°夹角,相应地,第二极耳连接段14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12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第二极耳连接段14相对设置。上述结构便于连接端子的加工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连接端子10的各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考虑在应力较大的位置增强厚度。例如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极柱连接段11连接的一端可以增加厚度,以提升连接端子的强度,进一步降低连接端子发生形变的概率。相应地,第二极耳连接段14与极柱连接段11连接的一端可以增加厚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实施例一的电芯包括:壳体20、顶盖30、多个连接端子10以及第一裸电芯50。其中,壳体2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21;顶盖30盖设于壳体20的开口21上,顶盖30上设置有多个极柱40;多个连接端子10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多个极柱40一一对应设置,连接端子10为上述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10的第一极耳配合段13位于第一极耳连接段12的内端部;第一裸电芯50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连接端子10的极柱连接段11与极柱40连接,连接端子10的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与第一裸电芯50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与第一裸电芯50的极耳抵接。

上述结构中,电芯内仅包括一个裸电芯既第一裸电芯50。连接端子10包括: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一极耳配合段13。其中,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为与极耳抵接配合的第一弧形板段,当极耳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上后,可对极耳进行整形,使极耳与第一弧形板段贴合,第一弧形板段与极耳的接触面积大且接触面光滑,当电池模组产生振动或受到冲击时,第一弧形板段不会对极耳造成损伤,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弧形板段能够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对极耳形成支撑,降低了极耳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极耳开裂的概率。同时,第一极耳连接段12为第一直板段,第一极耳配合段13为连接在第一直板段上的第一弧形板段,这种直板与弧形板连接的连接方式能够增强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一极耳配合段13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连接端子发生形变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裸电芯发生窜动的概率,从而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如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二的电芯与实施例一的电芯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电芯内的裸电芯数量与实施例一不同,且连接端子的结构也与实施例一的连接端子不同。具体地,实施例二的连接端子10包括极柱连接段11、第一极耳连接段12、第一极耳配合段13、第二极耳连接段14以及第二极耳配合段15。电芯内还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一极耳连接段12用于和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一极耳配合段13能够和第一裸电芯的极耳抵接配合,对第一裸电芯的极耳进行支撑和整形。第二极耳连接段14用于和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极耳配合段15能够对第二裸电芯的极耳进行支撑和整形。上述结构使得当电芯内包括两个裸电芯时,连接端子能够对两个裸电芯连接均起到支撑、限位以及整形的作用,从而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目前的电芯内部都需要设置绝缘套对裸电芯进行包裹,以避免裸电芯和电芯的金属外壳连电。但是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传统的绝缘套在装入电芯的外壳内时底部容易与金属外壳进行刮蹭,导致绝缘套产生破损,导致裸电芯和金属外壳发生连电的现象。另一方面,传统的绝缘套底部为矩形包角设计,其与裸电芯的极耳之间的空余量较大,使得裸电芯容易发生窜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绝缘套70,绝缘套70设置于容纳腔内,绝缘套70包括设置于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下方的底壳71和围设于第一裸电芯50、第二裸电芯60以及连接端子10周向外侧的侧壳72,侧壳72上下贯通设置,底壳71包括底板711及与底板711连接的围板712,围板712嵌套设置在侧壳72中,底板711为下凸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的横截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上述结构中,侧壳72能够对第一裸电芯50、第二裸电芯60的周向外侧进行包裹,底壳71能够对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的底部进行包裹,底壳71的围板712与侧壳72的嵌套设置,从而对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形成严密的包裹,避免第一裸电芯50的极耳和第二裸电芯60的极耳与金属材质的壳体20接触。另外,底板711为下凸设置的弧形板,弧形板的横截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上述结构使得绝缘套70在装入壳体20内时起到导向作用,大大降低了绝缘套70被划破的概率。同时,第一裸电芯50的极耳和第二裸电芯60的极耳的下端部也为下凸设置的弧形结构,底板711的弧度与极耳下端部的弧度适配,进一步限制了第一裸电芯50的极耳和第二裸电芯60的极耳的活动空间,从而延长了电信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套70的厚度在0.1mm至2.0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绝缘套70的厚度在0.3mm至0.8mm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底板71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流通电解液的通孔。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壳71与连接端子10卡接设置,侧壳72围设于底壳71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中,底壳71与连接端子10卡接能够提升底壳7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底壳71能够包裹住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的底部。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0还包括支撑板16,支撑板16设置在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二极耳连接段14之间,支撑板16位于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二极耳连接段14的远离极柱连接段11的一端,围板712包括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第一端板71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73,第二端板71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74,第一卡扣73和第二卡扣74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6的上表面抵接。上述结构中,支撑板16能够起到支撑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二极耳连接段14的作用,防止第一极耳连接段12和第二极耳连接段14的远离远离极柱连接段11的一端相互靠近而发生形变。另外,底壳71的围板712包括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第一端板712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73,第二端板712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74,第一卡扣73和第二卡扣74能够分别与两个连接端子上的支撑板16卡接,从而使得底壳71能够安装在连接端子上,提升了底壳71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板712包括第一端板7121、第二端板7122、第一侧板7123以及第二侧板7124,第一侧板7123和第二侧板7124均位于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之间,第一侧板7123上设置有向上开口的第一缺口76,第一缺口76的长度与第一侧板7123的长度比在0.5至0.95之间,第二侧板7124上设置有向上开口的第二缺口77,第二缺口77的长度与第二侧板7124的长度比在0.6至0.95之间。上述结构中,由于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在第一侧板7123上设置第一缺口76,且保证第一缺口76的长度与第一侧板7123的长度比在0.5至0.95之间使得第一侧板7123不会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占用过多的空间,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为电芯内部的第一裸电芯提供更大的膨胀空间。相应地,在第二侧板7124上设置第二缺口77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板712包括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第一端板7121的外表面和第二端板7122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起结构75,凸起结构75的外端面包括立面以及位于立面下方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向内倾斜。上述结构中,凸起结构75能够填充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与壳体20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了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在电芯的长度方向发生窜动的概率,提升了电信的使用寿命。另外,凸起结构75的外端面包括立面以及位于立面下方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能够在绝缘套70装入壳体20内时起到导向作用,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凸起结构75为向外突出的凸台结构。

当然,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71的第一侧板7123和第二侧板7124上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75,但考虑到在第一侧板7123和第二侧板7124上设置凸起结构75会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占用一定的空间,使得第一裸电芯50和第二裸电芯60的膨胀空间减小,因此以凸起结构75仅设置在第一端板7121和第二端板7122上为最优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芯、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