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防倾杆装置

文档序号:371354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可调防倾杆装置 (Adjustable anti-roll bar device ) 是由 蓬图斯·卡尔森 马克斯·加纳德 安德斯·奥尔森 于 2021-05-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防倾杆装置,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可调防倾杆装置,其包括:支架,其被构造成以固定关系安装到车辆的底盘或轮轴;线性致动器,其连接到所述支架;被引导元件,该线性致动器被构造成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支撑轴,其安装到所述支架并限定第二几何轴线,该第二几何轴线具有与第一几何轴线不同的延伸;防倾杆;以及稳定器撑杆,其第一端连接到防倾杆,并且其第二端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到所述支撑轴并由所述支撑轴支撑,该第二端还连接到所述被引导元件,使得当线性致动器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时,该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二几何轴线跟随该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装置的车辆。(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djustable anti-roll bar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djustable anti-roll bar device for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configured to be mounted in fixed relation to a chassis or axle of a vehicle; a linear actuator connected to the carriage; a guided element configured to drive the guided element along a first geometric axis; a support shaft mounted to the bracket and defining a second geometric axis having a different extension than the first geometric axis; an anti-roll bar; and a stabilizer strut connected at a first end to the anti-roll bar and at a second end movably connected to and supported by the support shaft, the second end also being connected to the guided element such that it follows the movement along the second geometric axis when the linear actuator drives the guided element along the first geometric axis.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可调防倾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可调防倾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防倾杆装置的车辆。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重型车辆,例如卡车、公共汽车和建筑设备。虽然将针对诸如卡车的重型车辆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特定车辆,而是也可用在其它车辆中,例如轿车。

背景技术

防倾杆可以形成车辆的悬架系统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减少车辆的侧倾,例如在快速转弯期间或当车辆在路面不平整的崎岖道路上行驶时。

对于卡车,通常会在订购时选择当今的防倾杆的侧倾刚度(roll stiffness),并且它在卡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不变。然而,在某些条件下,有时可能希望具有比预选的侧倾刚度高的侧倾刚度,而在其它情况下,可能希望具有比预选的侧倾刚度低的侧倾刚度。例如,驾驶员可能希望降低(lower)卡车来减小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将希望增加侧倾刚度。另一方面,当卡车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将希望减小侧倾刚度。

US 8,608,186 B2公开了一种主动侧倾控制系统,该主动侧倾控制系统可适于通过调节将稳定器臂与车辆的稳定器杆连接的稳定器连杆(stabilizer link)在悬架臂上的安装位置来主动地控制车辆的侧倾刚度。然而,虽然该系统可以在小型轿车上工作,但它对于卡车的高负载而言却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防倾杆装置,其至少部分地减少了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地,它应当适合在诸如卡车的重型车辆上实施。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可调防倾杆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不仅基于改变稳定器撑杆(stabilizer stay)的位置以改变侧倾刚度的可能性,而且尤其基于以下认识:通过将稳定器撑杆的线性位移与线性驱动器轴线分开,该装置可以承受比稳定器撑杆的位移与线性驱动器轴线相同时更高的负载。因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一个部件(例如支撑轴)来实现承载所述防倾杆和稳定器撑杆的载荷,而用于实现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移动的能量供应器(例如线性致动器)可以设置在另一部件上。换句话说,该可调防倾杆装置可以具有与该装置的支撑结构分开布置的平移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可调防倾杆装置,其包括:

-支架,该支架被构造成以固定关系安装到车辆的底盘或轮轴,

-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连接到所述支架,

-被引导元件(guided element),其中,该线性致动器被构造成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

-支撑轴,该支撑轴安装到所述支架并限定第二几何轴线,该第二几何轴线具有与第一几何轴线不同的延伸,

-防倾杆,以及

-稳定器撑杆,所述稳定器撑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到所述防倾杆,该第二端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到所述支撑轴并由所述支撑轴支撑,

其中,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还连接到所述被引导元件,使得:当所述线性致动器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时,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二几何轴线跟随运动。

通过使线性致动器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并且使载荷承载支撑轴处于与第一几何轴线不同的第二几何轴线上,大大降低了制动该装置的风险。

通过改变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的位置,改变了由该装置提供的杠杆作用,从而能够改变车辆的侧倾刚度。使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沿向内方向(即,更靠近车辆中心)移动会导致侧倾刚度降低。相反,使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沿向外方向(即,横向远离车辆中心)移动会导致侧倾刚度增加。

该线性致动器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支架或者间接连接到所述支架。例如,在第二种情况下,该线性致动器可以连接到另一支架单元或连接到盖(cover)等,后者又连接到所述支架。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线性驱动器可以安装在托架(cradle)上,该托架又可以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支架。

该线性致动器可以是传递线性运动的任何适当类型的致动器。例如,它可以包括对所述被引导元件的电动、液压、气动驱动力或以其它方式产生的驱动力。所述被引导元件可以沿着物理的线性轮轴或轴等被引导,或者可以仅沿着几何轴线被引导。例如,所述被引导元件可以设置在液压或气动活塞杆的端部处,或者可以形成这种活塞杆的一部分。

所述支撑轴可以是用于承载可移位的稳定器撑杆和所述防倾杆的、任何适当的轴。如果所述稳定器撑杆和支撑轴例如被构造成布置在车辆的左侧,则应理解,所述防倾杆当然可以在其另一端处具有另一稳定器撑杆,从而被车辆右侧的另一支撑结构承载。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左稳定器撑杆和右稳定器撑杆都可以根据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机构以可移动方式连接,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左稳定器撑杆和右稳定器撑杆中只有一个被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和支撑,而另一个被固定地连接和支撑。

所述支撑轴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安装到所述支架。例如,在后一种情况下,所述支撑轴可以安装到托架,该托架可以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支架。所述支撑轴可以适当地具有两个端部,每一端都固定到相应结构。因此,一端可以固定到所述支架或固定到与所述支架附接的另一部件(例如托架),而另一端可以固定到另一支架单元(例如形成盖、壳体或外壳的支架单元)。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几何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几何轴线,其中,当该线性致动器沿着所述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时,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二几何轴线平行地跟随该运动。通过使第一几何轴线和第二几何轴线彼此平行,作用在所述被引导元件上的驱动力可以以简单方式传递到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因而,所述被引导元件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连杆机构,而是例如可以为刚性体的形式。然而,应当理解,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几何轴线和第二几何轴线彼此不平行,因而它们可以相对于彼此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被引导元件沿着第一几何轴线的线性运动可以适合经由适当的连杆机构、接头等传递到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面向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在朝着所述支架的方向上移动时,侧倾刚度增大,而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在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上移动时,侧倾刚度减小。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取决于所述支架相对于车辆(例如相对于车辆的底盘)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朝着所述支架移动时,侧倾刚度可以减小,而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支架移动时,侧倾刚度可以增大。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内侧(inboard side)和外侧(outboard side),该内侧旨在面向车辆的中心。在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当所述支架被构造成安装在底盘内侧时),该内侧面向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在朝着所述支架的方向上移动时,侧倾刚度增大,而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在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上移动时,侧倾刚度减小。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当所述支架被构造成安装在底盘外侧时),该外侧面向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朝着所述支架移动时,侧倾刚度减小,而当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支架移动时,侧倾刚度增大。

如上所述,防倾杆通常经由两个稳定器撑杆来连接,在防倾杆的每个相应端部处各有一个稳定器撑杆。还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这样的稳定器撑杆可以是可移动的,用于调节车辆的侧倾刚度,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仅一个稳定器撑杆是可移动的,以调节侧倾刚度。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反映了两个稳定器撑杆都是可移动的,根据该实施例,所述防倾杆具有左侧和右侧,其中,所述支架、所述线性致动器、所述被引导元件、所述支撑轴以及所述稳定器撑杆形成被设置在所述防倾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上的组,其中,对应的组被镜像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防倾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侧上。

改变侧倾刚度时的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移动方向可以适当地是更靠近或进一步远离另一稳定器撑杆的方向。这反映在下文的示例性实施例中。

因而,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稳定器撑杆是位于所述防倾杆的一端处的第一稳定器撑杆,其中,所述可调防倾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防倾杆的另一端处的另一稳定器撑杆,其中,当第一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朝着所述另一稳定器撑杆移动时,侧倾刚度减小,而当第一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在远离所述另一稳定器撑杆的方向上移动时,侧倾刚度增大。

所述稳定器撑杆的第一端相对于防倾杆适当地基本固定。由于第二端是可移动的,该移动会引起相对于防倾杆的倾斜度改变。因而,防倾杆的移动也可以被表达为角度改变。例如,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稳定器撑杆相对于防倾杆形成一定角度,其中,当所述角度增大时,则侧倾刚度增大,而当所述角度减小时,则侧倾刚度减小。

如上所述,可以在可调防倾杆装置中实施各种类型的线性致动器。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该线性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和限定第一几何轴线的引导轴,其中,该电动马达被配置成沿着所述引导轴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线性致动器还可以包括一组齿轮,用于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主轴或其它部件的线性运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马达的旋转运动可以传递为所述引导轴的旋转,该引导轴可以适当地用作导螺杆。在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轴是设有公螺纹的导螺杆,其中,所述被引导元件设有接合这些公螺纹的母螺纹,其中,该电动马达被配置成使导螺杆旋转,其中,所述被引导元件在导螺杆旋转时沿着该导螺杆移动。因而,导螺杆形式的所述引导轴限定了所述第一几何轴线。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该可调防倾杆装置包括可枢转元件,该可枢转元件经由枢转心轴以可枢转方式安装到所述支架,其中,所述支撑轴连接到该可枢转元件,使得:当该可枢转元件绕所述枢转心轴枢转时,所述支撑轴、线性致动器和所述被引导元件跟随该可枢转元件的枢转运动。因而,该可枢转元件可以用作对路面的不平整进行补偿的托架。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所述支撑轴是第一支撑轴,

-所述防倾杆是第一防倾杆,并且

所述稳定器撑杆是第一稳定器撑杆,

其中,该可调防倾杆装置被构造成通过还包括以下部件而用于双轮轴安装(双轮轴总成):

-第二防倾杆,和

-第二稳定器撑杆,以及

-可选的第二支撑轴,其安装到所述支架并限定第三几何轴线,

其中,第二稳定器撑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到第二防倾杆,该第二端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到第一支撑轴或所述可选的第二支撑轴并由第一支撑轴或所述可选的第二支撑轴支撑,

其中,第二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还连接到所述被引导元件,使得:当线性致动器沿着第一几何轴线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时,第二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二几何轴线或第三几何轴线跟随该运动。

因而,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适当地被实施于通常在后轮处的双轮轴总成。每个轮轴都与相应的一个防倾杆配对。每个防倾杆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稳定器撑杆。在防倾杆的同一侧上的可移动的稳定器撑杆(例如,两个左侧稳定器撑杆)均从它们对应的防倾杆延伸,并且可以适当地连接到相同的支撑轴,即第一支撑轴。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应的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可以连接到对应的支撑轴。在公共支撑轴的情况下,第一几何轴线可以适当地位于与第二几何轴线相同的竖直平面内,即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在分开的支撑轴的情况下,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可以适当地位于第一几何轴线的任一侧上。在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几何轴线、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其中,第一几何平面位于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之间。应当理解,第一几何轴线、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不必一定位于相同的水平面内,而是可以相对于彼此在竖向上移位。例如,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可以位于共同水平面内,而第一几何轴线可以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内。此外,应当理解,第一几何轴线、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不必位于水平面内,它们可以位于倾斜平面内。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该可调防倾杆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接收输入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向线性致动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激活线性致动器而移动所述被引导元件。这是有益的,因为它提供了对车辆的侧倾刚度的高效可调节性。该可调节性可以是手动的,例如经由诸如车辆驾驶室内的用户界面,或者该可调节性可以是自动的,例如是基于传感器的。

因而,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该输入信号是以下信号之一:

驾驶员命令信号,其代表了改变车辆侧倾刚度的驾驶员请求,和

从传感器接收的传感器信号,该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车辆运行参数和/或路面粗糙度变化。

可设想的用于提供该传感器信号的传感器的一些示例是水平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负载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此外,该控制器可以适当地接收不止一个传感器信号,并据此进行动作。例如,转向角传感器可以提供道路的颠簸度的指示,并且可以根据车辆在颠簸道路上的速度来适当地不同地调节侧倾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可调防倾杆装置,包括其任何实施例。

车辆通常由几何侧倾轴线限定,该几何侧倾轴线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即,正常行驶方向)延伸。车辆还由在车辆的侧向或横向方向上(即,从左到右,或反过来)延伸的几何俯仰轴线限定。此外,车辆由在竖直方向上(即,从地面向上延伸穿过车辆)延伸的横摆轴线限定。该侧倾轴线、俯仰轴线和横摆轴线一起用作正交坐标轴。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几何轴线平行于俯仰轴线延伸。因而,所述被引导元件的线性运动是朝着车辆的中心或沿侧向远离车辆(例如向左侧或右侧)。

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朝着车辆中心的移动减小了车辆的侧倾刚度,而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远离车辆中心的移动增大了车辆的侧倾刚度。该移动可以例如平行于俯仰轴线。通过改变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的侧向或横向位置,绕车辆的侧倾轴线的杠杆效应被改变,因而影响了车辆的侧倾刚度。

在以下描述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特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下面是作为示例引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

在这些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

图2以透视图从下方示出了车辆底盘和双轮轴车轮悬架,其中设置有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调防倾杆装置。

图3与图2类似地以透视图从下方示出了车辆底盘,可调防倾杆装置已经安装到该车辆底盘(在该示图中,已省略了双轮轴车轮悬架的其余部分)。

图4a和图4b从下方示出了安装到车辆底盘的可调防倾杆装置的两种不同设置。

图5示出了可调防倾杆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处于已组装状态的图5中的部件。

图7a和图7b示出了图5中的一些部件的两种设置。

图8a示出了处于已组装状态的可调防倾杆装置的至少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个部件。

图8b以局部分解图示出了图8a中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1。尽管车辆1被示出为卡车的形式,但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其它类型的车辆,例如公共汽车、建筑设备、挂车或轿车。

卡车(车辆)1包括驾驶室2,驾驶员可以在驾驶室2中操作车辆1。车辆1包括多个道路车轮,这里被示出为一对前轮4和两对后轮6、8。后轮对6、8可以被称为双轮轴总成。然而,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不同数量的车轮,例如一对后轮。

车辆1包括后端10、位于后端10前方的前端12,其中,从后端10朝着前端12延伸(或反过来)的方向被定义为车辆1的纵向方向,该纵向方向是沿着车辆的侧倾轴线的方向。底盘14在后端10和前端12之间延伸。可调防倾杆装置20位于后车轮6、8处,如关于附图将更详细描述的。

图2以透视图从下方示出了车辆底盘14和双轮轴车轮悬架系统16,其中设置有根据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调防倾杆装置20。应注意,虽然所有的图都示出了双轮轴布置,但本发明的原理也可以在单轮轴布置中实施。

图2示出了底盘14的两个框架构件14a、14b。两个轮轴18横跨框架构件14a、14b横向地延伸。轮轴18由适当的悬架系统16悬挂。可调防倾杆装置20可以形成悬架系统16的一部分或连接到悬架系统16。

图3与图2类似地以透视图从下方示出了车辆底盘14,可调防倾杆装置20已经安装到该车辆底盘14(为了清楚起见,在该示图中已经省略了双轮轴车轮悬架和轮轴的其余部分)。

可调防倾杆装置20包括支架22,这里,支架22被示出为紧固至底盘14,特别是紧固至底盘14的一个框架构件14a。因而,支架22以固定关系安装到底盘14。然而,应当理解,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替代,支架22可以以固定关系安装到轮轴。

在所示出的本示例中,支架22以固定关系安装到底盘14的一个框架构件14a。支架22在本文中被示出为安装在框架构件14a的外侧上(即,框架构件14a的沿横向远离侧倾轴线和车辆中心的一侧)。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可设想将支架22安装在框架构件14a的内侧上(即,框架构件14a的面向侧倾轴线和车辆中心的一侧)。

可调防倾杆装置20还包括防倾杆24,该防倾杆24在本文中被示出为用于一个后轮轴的第一防倾杆。该示例性实施例还具有用于另一个后轮轴的第二防倾杆24’。如上文所解释的,在单轮轴实施方式中,一个防倾杆就足够了。在下文中,将仅讨论第一防倾杆24。然而,应当理解,对应的特征也适当地存在于第二防倾杆24’上。防倾杆24具有稳定器撑杆26,该稳定器撑杆26具有连接至防倾杆24的第一端28。防倾杆24在本文中被示出为形成大致U形形状,其中,稳定器撑杆26在第一端28处附接到该U形形状的一端,即,防倾杆24的一端。在该U形形状的另一端处,即,在每个防倾杆24的另一端处,都设置有另一稳定器撑杆126。应当理解,对于每个防倾杆24、24’,无论是在例示的示图中的双轮轴实施方式中还是在单轮轴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本发明的原理:使每个防倾杆24、24’的稳定器撑杆26中仅有一个可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之间调节,而另一稳定器撑杆126具有固定设置。然而,在本附图中,所有的稳定器撑杆26、126都被示为可调节至不同的位置设置,如下文将参照其它附图讨论的。

如图3中可见,每个稳定器撑杆26、126具有从其第一端28到第二端30的延伸。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连接到支撑轴32并由支撑轴32支撑,该支撑轴32安装到支架22。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的位置可沿着支撑轴32调节,由此可以调节车辆的侧倾刚度。

图4a和图4b从下方示出了安装到车辆底盘的可调防倾杆装置20的两种不同设置。图4a示出了一种设置,其中每个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30位于相对远离所述支架的位置,但更靠近车辆中心的侧倾轴线X。这提供了相对低的侧倾刚度。图4b示出了一种设置,其中每个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30位于更靠近所述支架的位置,即,离侧倾轴线X更远。这提供了相对高的侧倾刚度。通过使每个稳定器撑杆的第二端30连接到由线性致动器驱动的被引导元件34来实现可调节性。在图4a和图4b中,可清楚看到所述被引导元件34的位置变化。现在将结合图5、图6、图7a和图7b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部件及其相互作用。

图5示出了该可调防倾杆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分解图。图6示出了处于已组装状态的图5中的所述部件。图7a和图7b示出了用于图5中的一些部件的两种设置。

从图5开始,示出了用于以固定关系安装到底盘的支架22。适当地,支架22可以通过合适的紧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紧固至底盘。支架22设有两个开口36以接收两个支撑轴32。在单轮轴安装的情况下,单个开口36和单个支撑轴32就足够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轴32穿过另一支架单元(被形成为盖42(或壳体/外壳))的一对孔40插入,并且一直延伸且适当地穿过支架22,支撑轴32可以例如通过带螺纹的螺母(未示出)固定在支架22上。然而,应当理解,可以想到安装支撑轴32的其它方式,只要这些方式使得支撑轴32能够具有支撑功能并允许稳定器撑杆26的移动即可。

稳定器撑杆26的移动通过所述被引导元件34来实现,所述被引导元件34又由线性致动器44移动,在本示例中,线性致动器44被示出为包括电动马达46和导螺杆形式的引导轴48。线性致动器44固定至盖42,该盖42又例如通过螺钉、铆钉等紧固至支架22。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性致动器44经由盖42连接至支架22,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性致动器44可以直接连接到支架22。

如前文所述,该可调防倾杆装置还包括被引导元件34,线性致动器44被构造成驱动该被引导元件34。更特别地,线性致动器44被构造成沿着第一几何轴线Y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34,该第一几何轴线Y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是由引导轴48的纵向延伸所限定的。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在该线性致动器包括液压缸的情况下,第一几何轴线Y可以由活塞或活塞杆限定。第一几何轴线Y可以与车辆的俯仰轴线重合或者平行于该俯仰轴线延伸。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几何轴线Y可以相对于该俯仰轴线成一定角度。

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被引导元件34可以设有母螺纹,该母螺纹接合具有导螺杆功能的引导轴48的公螺纹。电动马达46被配置成使该导螺杆旋转,其中,所述被引导元件34在该导螺杆旋转时沿着该导螺杆移动。

图5象征性地示出了该可调防倾杆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45,该控制器45被配置成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基于该输入信号向线性致动器44发送控制信号,以激活线性致动器44而移动所述被引导元件34。控制器45可以无线地(如图中所示)和/或有线地发送和接收这些信号。控制器45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另一可编程设备。控制器45还可以或替代地包括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或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在控制器45包括诸如上述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之类的可编程设备的情况下,该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可编程设备的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

给控制器45的输入信号可以适当地是驾驶员命令信号,其代表了改变车辆侧倾刚度的驾驶员请求。该输入信号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包括从传感器接收的传感器信号,该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车辆运行参数和/或路面粗糙度变化。如上所述,一些示例性传感器可以是水平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负载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被引导元件34包括两对夹爪50,每个稳定器撑杆各有一对夹爪。每对夹爪50包括两个间隔开的环形部52,这里被示出为环形端部。每个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旨在被放置在这些环形部52之间,即,在相应的一对夹爪50之间。环形部52以及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这里被示出为环形的)被构造成接收相应的支撑轴32。因而,当该可调防倾杆装置已经正确安装并且处于操作中时,每个支撑轴32将延伸穿过盖42,然后穿过一对夹爪50的一个环形部52,然后穿过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然后穿过所述一对夹爪50的另一个环形部52,然后到达支架22的开口36。应容易理解,所述被引导元件34的移动将经由包围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的所述一对夹爪50传递,使得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能够沿着支撑轴32移动。

因而,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既连接到支撑轴32(因为第二端30环绕支撑轴32),又连接到所述被引导元件34(因为第二端30在两侧被所述一对夹爪50包围)。

支撑轴32限定第二几何轴线Y’,该第二几何轴线Y’具有与第一几何轴线Y不同的延伸。当线性致动器44沿着第一几何轴线Y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34时,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沿着第二几何轴线Y’跟随该运动。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了这一点。

在图7a中,线性致动器44已经驱动了所述被引导元件34,所述被引导元件34又已经沿着稳定器撑杆26被带到更靠近车辆中心和俯仰轴线X的位置(参见图4a),即,它们已经在向内方向上移动。这提供了车辆的相对低的侧倾刚度。在图7b中,线性致动器44已经驱动了所述被引导元件34,所述被引导元件34又已经沿着稳定器撑杆26被带到进一步远离车辆中心和俯仰轴线X的位置(参见图4b),即,它们已经在与向内方向相反的向外方向上移动。这提供了车辆的相对高的侧倾刚度。

对于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实施例,侧倾刚度的差异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表达。可以认为支架22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面向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其中,当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在朝着支架22的方向上移动时(图7b),侧倾刚度增大,而当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在远离支架22的方向上移动时(图7a),侧倾刚度减小。与相应防倾杆24的另一端处的另一稳定器撑杆126(参见图3)有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下。第一稳定器撑杆26位于防倾杆24的一端处,其中,可调防倾杆装置20还包括位于防倾杆24的另一端处的另一稳定器撑杆126(如图3中所示),其中,当第一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朝着所述另一稳定器撑杆126移动时,车辆的侧倾刚度减小,而当第一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在远离所述另一稳定器撑杆126的方向上移动时,车辆的侧倾刚度增大。因而,可以认为防倾杆24具有左侧和右侧,其中,所述支架22、所述线性致动器44、所述被引导元件34、所述支撑轴32和所述稳定器撑杆26形成被设置在防倾杆2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上的一组,其中,对应的组被镜像对称地设置在防倾杆2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侧上。

尽管附图已经示出了将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连接到支撑轴32和所述被引导元件34的某些方式,但应理解,可以想到将它们连接的许多其它方式。显然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施使驱动力与稳定器撑杆26的位置分开的基本思想,即,沿着第一几何轴线Y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34,并将该运动传递到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以使其沿着第二几何轴线Y’移动。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附图示出了第二几何轴线Y’平行于第一几何轴线Y,但也可设想这些轴线的其它方向。因而,在附图中,当线性致动器44沿着所述第一几何轴线Y驱动所述被引导元件34时,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将沿着所述第二几何轴线Y’平行地跟随该运动。然而,取决于可用空间等,可设想轴线Y、Y’中的一个是倾斜的,其中,所述被引导元件34可以适当地联接至稳定器撑杆26的第二端30,以适当地传递运动。

由于附图示出了双轮轴安装,所以已经示出了两个支撑轴32。参考上文讨论的图3,已经用附图标记24指示了第一防倾杆,并且已经用附图标记24’指示了第二防倾杆。已经用附图标记26、126指示了连接到第一防倾杆的稳定器撑杆。已经用附图标记26’、126指示了连接到第二防倾杆24’的相应稳定器撑杆。因而,以在框架构件14a处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支架22的第一稳定器撑杆26和第二稳定器撑杆26’为例,第一稳定器撑杆26和第二稳定器撑杆26’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例如图5中所示的两个支撑轴32。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替代,稳定器撑杆26、26’可以连接到公共的支撑轴。换句话说,可以省略图5中的支撑轴32之一。另一支撑轴32可以保留在其原来位置,或者可以在竖向上布置在线性致动器44上方或下方,或者相对于支架22布置在另一合适位置。

由于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两个支撑轴32,其中一个支撑轴32被视为限定第二几何轴线Y’(例如,如图所示,图5中的左侧几何轴线Y’),而另一个可以被视为限定第三几何轴线(例如,图5中的右侧几何轴线Y’)。在本示例性示图中,第一几何轴线、第二几何轴线和第三几何轴线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其中,第一几何平面位于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之间。例如,第一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和第三几何平面可以是竖直平面。

图8a示出了处于已组装状态的可调防倾杆装置的至少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图8b以局部分解图示出了图8a中的部件。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可枢转元件60,该可枢转元件60经由枢转心轴62以可枢转方式安装到支架22。每个支撑轴32都连接到可枢转元件60,使得当可枢转元件60绕枢转心轴62枢转时,支撑轴32、线性致动器44和所述被引导元件34跟随可枢转元件60的枢转运动。因而,可枢转元件60可以用作对路面的不平整进行补偿的托架。例如,假设车辆的左侧驶上道路中的凸起,则在所示的双轮轴构造中,左车轮中的一个将在下一个车轮之前到达该凸起。可枢转元件60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关于车辆的侧倾轴线,可枢转元件60允许前轮的轮轴(当爬上凸起时)与后一个车轮(它尚未到达所述凸起)的轮轴的倾斜度不同地倾斜。

因而,与上述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在图8a和图8b的本实施例中,可枢转元件60基本上在支架22和其它部件之间产生一层。尽管未示出,但本实施例也可以设有盖,并且可以以与图5和图6中所示的先前实施例对应的方式将诸如线性致动器44和支撑轴32之类的各种部件附接至所述盖。然而,在图8a和图8b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盖将不固定到支架22,而是固定到可枢转元件60。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所述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用稳定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