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文档序号:40343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4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Modular plateau critical care single cabin convenient to manage and transport ) 是由 邹志浩 张开元 倪前伟 李江涛 姜伊昆 滕勇 史清海 王瑞 尹东锋 于 2021-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弹性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加热固定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本发明能够对患者进行固定,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处置的标准化,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救治效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时重症监护及急救处理,尤其在批量伤员处置,以及后送途中监护中,使得救治力量更加充分、均衡、安全、高效,同时,在携带定位模块后,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dular plateau critical rescue single cabin convenient to manage and transport, which comprises a cabin body, wherein one side of the cabin body is hinged with a sealing door, a hinge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aling door and the cabin body, the bottom of an inner cavity of the cabin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damping elastic part, the top of the damping elastic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heating fixing plate, the top of the heating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sliding grooves, and a soft stretcher is slidably connected above the heating fixing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fix the patient, has high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standardization, achieves the purposes of saving manpower and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can carry out real-time 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particularly enables the treatment strength to be more sufficient, balanced, safe and efficient in batch wounded personnel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in the way of back delivery, and can rapidly add a back delivery system after carrying the positioning module, thereby enabl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intensive care wounded personnel to be more systematized.)

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背景技术

现代高原战争下,批量重症伤员的出现,需要全面的重症监护、综合评估和提前预警,以及标准化的救治策略和有效的战救措施实施,这些即使在后方医院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战地医院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该设备的投入使用,能有效降低高原不利因素、节约人力、缩短综合评估及预警时间,同时给予标准化处置及智能控制,减少人为误差等,最终能够降低伤死率、提高救治效率。

现有的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大多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供氧,不便于转运和治疗,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造成死亡率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处置的标准化,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救治效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时重症监护及急救处理,尤其在批量伤员处置,以及后送途中监护中,使得救治力量更加充分、均衡、安全、高效,同时,在携带定位模块后,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供氧,不便于转运和治疗,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造成死亡率高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弹性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加热固定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所述软式担架的底部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部填充有泡沫颗粒;

所述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舱体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光照模块,所述舱体的内壁安装有集成主机,所述舱体内腔两侧设置有急救物资存储模块、控温控压输液模块、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密封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门相配合,所述密封门与舱体无缝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为多个,对个所述减震弹性件关于加热固定板的底面矩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滑动块相配合,所述软式担架与加热固定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式担架两端的把手分别与舱体内情的前后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泡沫颗粒的直径设置为3mm~5mm,所述泡沫颗粒填充在软式担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舱体顶部一侧安装有显示器和控制器,所述显示器和控制器的上方卡合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防护盖与舱体铰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压力温度传感器和生命体征监测装置,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器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D/A转换器,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机械臂、控压制氧模块、报警器和光照模块,所述加热固定板设置于D/A转换器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舱体的内部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臂,第一马达、第二固定块、第二转动臂、第二马达、抓手和第三马达,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转动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转动臂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动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抓手与第二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抓手之间设置有第三马达。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械臂对称设置在软式担架的两侧。

通过将患者放置在软式担架上,泡沫颗粒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颠簸对患者在造成二次伤害,然后将软式担架滑槽推入舱体内部,能够将软式担架进行固定,将患者连接传感设备,再通过密封圈对舱体进行密封,密闭的舱体可承载纯氧及高压氧舱功能,以及保温处理(33~37℃),然后启动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征状况对内部的气压温度和氧气以及紫外、红外、白光等光照进行调整,能够保持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治疗,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能够对一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及脑压、脑氧及重要脏器红外检测,采集患者多模态下生命信息,结合前期大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给予系统评估及预警,当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报警器响起,便于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

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舱体内部环境,能够操纵机械臂活动,从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医疗操作,包括复苏及镇痛、镇静治疗,胫骨穿刺、心包穿刺、环甲膜穿刺、胸腔穿刺,其中急救物资存储模块和控温控压输液模块能够提供医以上操作的医疗用品,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内部,以供设备使用,能够避免在战场或高原电能不足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且高原地区阳光充足,能够对装置提供足够的电能,防护盖能够对显示器和控制器进行防护,避免失误操作,对患者造成损害,万向轮便于装置转运,其中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加热固定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软式担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机械臂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系统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舱体;2、密封门;3、铰链;4、减震弹性件;5、加热固定板;6、滑槽;7、软式担架;8、滑动块;9、把手;10、泡沫颗粒;11、太阳能板;12、光照模块;13、压力温度传感器;14、集成主机;15、单片机;16、控压制氧模块;17、报警器;18、急救物资存储模块;19、控温控压输液模块;20、通讯模块;21、生命体征监测装置;22、定位模块;23、机械臂;24、第一固定块;25、第一转动臂;26、第一马达;27、第二固定块;28、第二转动臂;29、第二马达;30、抓手;31、第三马达;32、显示器;33、控制器;34、防护盖;35、第二转轴;36、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2,所述密封门2与舱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3,所述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4,所述减震弹性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5,所述加热固定板5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6,所述加热固定板5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7,所述软式担架7的底部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把手9的内部填充有泡沫颗粒10;

所述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1,所述舱体1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光照模块12,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征状况对内部的气压温度和氧气以及紫外、红外、白光等光照进行调整,所述舱体1的内壁安装有集成主机14,所述舱体1内腔两侧设置有急救物资存储模块18、控温控压输液模块19、通讯模块20和定位模块22,所述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6,有利于装置移动。

所述密封门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7,所述密封圈37与密封门2相配合,所述密封门2与舱体1无缝连接,能够对装置进行密封,便于控制内部的压力,能够防止高原地区外界低气压的空气对内部环境造成影响。所述减震弹性件4设置为多个,对个所述减震弹性件4关于加热固定板5的底面矩形阵列分布,能够对装置进行减震,能够防止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因为颠簸造成二次伤害。所述滑槽6与滑动块8相配合,所述软式担架7与加热固定板5滑动连接,便于对软式担架7进行固定,能够防止软式担架7左右滑动,使患者发生移位。所述软式担架7两端的把手9分别与舱体1内情的前后壁相抵,能够对软式担架7进行滑动,能够防止软式担架7前后滑动,使患者产生震荡感,能够提高装置的舒适度。

如图1、图4、图6、图7和图8,所述泡沫颗粒10的直径设置为3mm~5mm,所述泡沫颗粒10填充在软式担架7的内部,便于对软式担架7进行定型,能够对患者进行固定,尤其对于四肢手上的患者,能够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患者的伤处发生移位,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舱体1顶部一侧安装有显示器32和控制器33,所述显示器32和控制器33的上方卡合连接有防护盖34,所述防护盖34与舱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35所述防护盖34与舱体1铰接,有利于对控制器33进行防护,可以水分进行控制器33,避免对控制器33造成损害。

所述控制器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压力温度传感器13和生命体征监测装置21,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单片机15,所述单片机15与显示器32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1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D/A转换器,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机械臂23、控压制氧模块16、报警器17和光照模块12,所述加热固定板5设置于D/A转换器的输出端,便于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使得救治力量更加充分、均衡、安全、高效。

所述舱体1的内部安装有机械臂23,所述机械臂23包括第一固定块24、第一转动臂25,第一马达26、第二固定块27、第二转动臂28、第二马达29、抓手30和第三马达31,所述第一固定块24与第一转动臂25铰接,能够控制抓手30水平转动,所述第一固定块24与第一转动臂25之间设置有第一马达26,所述第一转动臂25与第二固定块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7与第二转动臂28铰接,能够控制抓手30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块27与第二转动臂28之间设置有第二马达29,所述抓手30与第二转动臂28铰接,能够控制抓手30抓取需要的物品,所述第二转动臂28与抓手30之间设置有第三马达31,便于提高达到操作“精准”化,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所述机械臂2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械臂23对称设置在软式担架7的两侧,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对患者的前肢或者后肢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开舱,能够防止影响舱内的环境。

本发明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图3、图4和图8,首先,用户可以通过将患者放置在软式担架7,然后将软式担架7放置在加热固定板5上方,在通过滑槽6推入舱体1内部,将患者连接传感设备,再转动密封门2,对舱体1进行密封,然后启动装置,压力温度传感器13能够对内部的温度和气压进行检测,然后通过A/D转换器将数据传送至单片机15内部,再通过D/A转换器控制加热固定板5、控压制氧模块16和光照模块12启动,能够对内部的气压温度和氧气以及紫外、红外、白光等光照进行调整,能够保持舱体1内部环境的稳定,生命体征监测装置21能够对一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及脑压、脑氧及重要脏器红外检测,采集患者多模态下生命信息,结合前期大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给予系统评估及预警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的型号可以设置为OSEN8000,单片机的型号可设置为YF8A054E;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图4和图7,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器32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然后通过控制器33,控制舱体1内部环境,便于操纵机械臂23活动,机械臂23通过第一马达26带动第一转动臂25,左右转动,通过第一马达26带动第二转动臂28转动,通过第三马达31带动抓手30转动,便于根据需要控制抓手30进行简单的医疗操作,包括复苏及镇痛、镇静治疗,胫骨穿刺、心包穿刺、环甲膜穿刺、胸腔穿刺,其中急救物资存储模块18和控温控压输液模块19能够提供医以上操作的医疗用品。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老人看护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