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电动车辆

文档序号:411262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跨骑型电动车辆 (Saddle-ride type electric vehicle ) 是由 佐藤央 冈部贞隆 于 2019-07-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移动式蓄电池的配置、收纳结构的最优化来提高便利性的跨骑型电动车辆。跨骑型电动车辆(1)构成为包括: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B)、收纳该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33)、设置于所述蓄电池(B)的底面的蓄电池侧端子(49)、以及与该蓄电池侧端子(49)卡合的壳体侧端子(55),其中,将蓄电池壳体(33)配设在座椅(29)的下方。相对于蓄电池(B)前后一对地设置从上方按压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的蓄电池(B)的按压保持架(42)。将蓄电池壳体(33)形成为上方侧开放的有底箱状。在按压保持架(42)设置与蓄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的橡胶部(42c)。(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capable of improving convenience by optimizing the configuration and the storage structure of a mobile storage battery. A saddle-ride type electric vehicle (1) is configured to include: the battery pack comprises a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battery (B), a battery case (33) for housing the battery (B), a battery side terminal (49) provid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attery (B), and a case side terminal (55) engaged with the battery side terminal (49), wherein the battery case (33) is disposed below the seat (29). A pressing holder (42) for pressing the battery (B) housed in the battery case (33) from above is provided in a pair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battery (B). The battery case (33) is formed into a bottomed box shape with an upper side opened. A rubber part (42c) which is in contact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ttery (B) is arranged on the pressing holder (42).)

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特别涉及将向作为驱动源的电机供给电力的移动式蓄电池能够装卸地收纳于车身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用于向电机供给电力的移动式蓄电池能够装卸地收纳于车身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转向车把与座椅之间设置有低底板的踏板型的电动二轮车中,将呈大致长方体的两个移动式蓄电池收纳于在开闭式座椅的下方设置的收纳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043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代替后部座位而具有大型的货架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为了确保货架的面积,可考虑将两个移动式蓄电池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在专利文献1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配置自身,但关于能够兼顾足够的蓄电池容量的确保、蓄电池的装卸操作的容易性、车身的小型化等的具体结构,依然存在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移动式蓄电池的配置、收纳结构的最优化来提高便利性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跨骑型电动车辆(1)构成为包括: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B)、收纳该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33)、设置于所述蓄电池(B)的底面的蓄电池侧端子(49)、以及与该蓄电池侧端子(49)卡合的壳体侧端子(55),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配设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座椅(29)的下方,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从上方按压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所述蓄电池(B)的按压保持架(42),所述按压保持架(42)相对于所述蓄电池(B)前后一对地设置。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呈上方侧开放的有底箱状。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保持架(42)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的橡胶部(42c)。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29)的后方配设有载置货物的后载物架(40)。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上缘由与所述座椅(29)的下表面紧贴的立壁部(34a)构成,在将所述蓄电池(B)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时,在俯视车身时,所述蓄电池(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与所述立壁部(34a)接近地配置。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立壁部(34a)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形成。

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B)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两个,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操作杆(36),所述操作杆(36)通过沿车身上下方向进行操作,使所述壳体侧端子(55)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蓄电池侧端子(49)与所述壳体侧端子(55)相互连接或分离,所述操作杆(36)配设在所述两个蓄电池(B)之间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

并且,第八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B)为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的大致长方体,并且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后方倾斜地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前端上部设置有收纳部(51)。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跨骑型电动车辆(1)构成为包括: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B)、收纳该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33)、设置于所述蓄电池(B)的底面的蓄电池侧端子(49)、以及与该蓄电池侧端子(49)卡合的壳体侧端子(55),其中,所述蓄电池壳体(33)配设在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座椅(29)的下方,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从上方按压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所述蓄电池(B)的按压保持架(42),所述按压保持架(42)相对于所述蓄电池(B)前后一对地设置,因此,在将蓄电池向上方抬起并使其与蓄电池壳体的上端部抵接而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按压保持架不干涉而能够顺畅地拆卸蓄电池。由此,能够降低作为重物的蓄电池装卸时所需的抬起高度,并且能够使蓄电池一边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倾斜一边进行装卸,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第二特征,由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呈上方侧开放的有底箱状,因此,能够提高蓄电池壳体的刚性。由此,即便在每次装卸蓄电池时蓄电池都压靠于蓄电池壳体的上端部,也能够确保蓄电池壳体的耐久性。

根据第三特征,由于在所述按压保持架(42)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的橡胶部(42c),因此,能够利用橡胶部的弹性力稳定地保持蓄电池的收纳状态。

根据第四特征,由于在所述座椅(29)的后方配设有载置货物的后载物架(40),因此,在装卸蓄电池时所需的抬起高度低,能够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地进行装卸,由此,即便在后载物架上载置大的货物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与货物干涉地装卸蓄电池。

根据第五特征,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上缘由与所述座椅(29)的下表面紧贴的立壁部(34a)构成,在将所述蓄电池(B)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时,在俯视车身时,所述蓄电池(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与所述立壁部(34a)接近地配置,因此,在将蓄电池向上方抬起并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以及将蓄电池收纳于蓄电池壳体时,容易使蓄电池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与蓄电池壳体的立壁部抵接。由此,能够在不将蓄电池完全抬起的情况下将其重量留在立壁部的同时进行装卸作业,作业负担减轻。

根据第六特征,由于所述立壁部(34a)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形成,因此,在将蓄电池向上方抬起并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以及将蓄电池收纳于蓄电池壳体时,容易使蓄电池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斜前方倾斜,蓄电池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第七特征,所述蓄电池(B)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两个,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操作杆(36),所述操作杆(36)通过沿车身上下方向进行操作,使所述壳体侧端子(55)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蓄电池侧端子(49)与所述壳体侧端子(55)相互连接或分离,所述操作杆(36)配设在所述两个蓄电池(B)之间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因此,能够从车身的左右任一侧同样地操作进行蓄电池侧端子与壳体侧端子的连接或分离的操作杆,蓄电池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第八特征,所述蓄电池(B)为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的大致长方体,并且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后方倾斜地收纳于所述蓄电池壳体(33),在所述蓄电池壳体(33)的前端上部设置有收纳部(51),因此,能够利用通过使蓄电池后倾而产生的空间来收纳文件等,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电动二轮车的立体图。

图3是将主要的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4是表示蓄电池壳体的周边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图4的状态删除蓄电池壳体后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电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将蓄电池拆卸后的蓄电池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前后方向上剖开蓄电池壳体的状态的剖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连杆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从左后方观察电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电动二轮车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以通过壳体侧端子的方式在大致水平面剖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另外,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电动二轮车1的立体图。电动二轮车1是在转向车把2与座椅29之间设置有供乘员放脚的低底板17的所谓踏板型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以使其旋转自如的左右一对前叉12能够通过沿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转向车把2摆动。在覆盖转向车把2的前后的车把罩5,除了埋设有仪表装置39之外,还安装有挡风板3以及左右一对后视镜4。在车把罩5的下方配设有车身前方侧的前罩6以及在该前罩6的车身后方侧与乘员的腿部相向的底板13。在前罩6的前方支承有前载物架7,在其下方配设有支承于灯撑条8的前照灯9以及左右一对前侧闪光灯10。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1支承于左右的前叉12。

在低底板17的上表面配设有使后轮WR的制动装置工作的制动踏板15和提高制动踏板15的操作性的踏脚台16。在低底板17的左右两端部,左右一对地连结有从下方覆盖低底板17的底罩14。在供驾驶员就座的座椅29的下方配设有呈向车身前方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座椅下罩30。在座椅下罩30的下部连结有与低底板17的上部相连的底板上罩28。

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底罩14的车身后方配设有侧支架19。在底板上罩28的后方配设有左右一对后罩27,在后罩27的上部配设有由扶手管26包围的后载物架40。在后罩27的后方配设有尾灯装置25以及左右一对后侧闪光灯24。

在底罩14的后方配设有对后轮WR进行轴支承以使其旋转自如的摆动单元式的动力单元P。内置有驱动后轮WR的电机的动力单元P经由连杆18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架。动力单元P的后部通过后缓冲器23悬吊于车架。在动力单元P的上部安装有覆盖后轮WR的上方后方的后挡泥板22,在动力单元P的下部安装有中央支架20。

在座椅下罩30与后挡泥板22之间的位置配设有挡住从底板上罩28的狭缝32导入的行驶风以及在底罩14的内侧流动的行驶风的罩部件21(图示灰色着色部)。

图3是将主要的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电动二轮车1的车架F(图示点描阴影部)包括:从头管F1向下方延伸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的主框架F2、与主框架F2的下端部连结并向后方弯曲的左右一对底框架F3、从底框架F3的后端部指向上方后方的立起框架F4、以及与立起框架F4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6。在立起框架F4的前部连结有将左右的立起框架F4相互连结的横管F5。

转向柱38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头管F1。在转向柱38的上端部固定有转向车把2,在一方的下端部固定有对前叉12的上端部进行支承的底桥接件37。在座椅29的下方配设有将向电机供给电力的移动式的蓄电池B沿车宽度方向并排收纳两个的蓄电池壳体33。蓄电池壳体33由与蓄电池B的形状相匹配的纵向长的下侧壳体35和与下侧壳体35的上部结合而形成与座椅29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开口的上侧壳体34构成。座椅29被位于蓄电池壳体33的前端上部的铰链44轴支承为能够开闭,作为蓄电池壳体33的开闭盖发挥功能。在该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打开状态的座椅29。

蓄电池壳体33在横管F5的后方收纳于左右一对立起框架F4之间。座椅下罩30(参照图1、2)以覆盖蓄电池壳体33的前方以及侧方的方式从横管F5的前方延伸至左右的立起框架F4的侧方。在低底板17的下方配设有收纳向前照灯9等辅机类供给电力的低压的副蓄电池BS以及保险丝等电气部件的收纳壳体31。在底框架F3的下部配设有将左右的底框架F3连结而提高刚性并且保护收纳壳体31的连结管F7。

在后挡泥板22的前方挡住来自车身前方的行驶风的罩部件21(参照图1、2)配设在蓄电池壳体33的后表面侧,在蓄电池壳体33的后表面侧的靠上方且被罩部件21覆盖的位置配设有对向电机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的PCU(动力控制单元)32。

蓄电池B为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的大致长方体,在相对于铅垂方向稍微向后方倾斜的状态下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由此,能够抑制蓄电池壳体33的高度尺寸并且降低重心位置,使蓄电池B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蓄电池B倾斜,从蓄电池壳体33取出蓄电池B时的拉出方向(图示箭头)也稍微向后方倾斜,但其倾斜角度处于即便在将大型的货物C载置于后载物架40的状态下蓄电池B也不与货物C干涉的范围内。

图4是表示蓄电池壳体33的周边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在图4中,表示拆卸座椅29、座椅下罩30,并且拆卸底板上罩28的左半部分后的状态。另外,图5是从图4的状态删除蓄电池壳体33后的结构说明图。

在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的两个蓄电池B之间配设有供作业者用手把持而上下移动的操作杆36。在操作杆36被向下方压入而将蓄电池侧端子与壳体侧端子连接的状态下,被摆动轴42a摆动自如地轴支承的按压保持架42伴随着作用力而与蓄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即便在行驶中越过较大的阶梯差时等,也能够抑制蓄电池B的上下移动。

在操作杆36的前方配设有用于以将操作杆36向下方压入的状态进行保持的锁定部件43。锁定部件43通过摆动轴43a轴支承于上侧壳体34,通过从图示的立起状态向前方倾倒而切换为非锁定状态。

构成蓄电池壳体33的上缘的立壁部34a以沿着座椅29的底面形状的方式前低后高地形成。由此,在打开座椅29时,容易够到位于靠前方的位置的锁定部件43以及操作杆36,蓄电池B的拉出以及插入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蓄电池壳体33以被夹在左右的立起框架F4之间的方式被支承。在立起框架F4设置有左右一对串联踏脚板保持架F11,并且,在其下方前方的位置配设有横管F5,该横管F5形成朝向上方凸出的大致U字形的弯曲并将左右的立起框架F4连结。

参照图5,在蓄电池壳体33的下侧壳体35的前后,前后一对地配设有用于将操作杆36的上下移动转换为壳体侧端子的上下移动的连杆机构L。用于使配设在蓄电池壳体33的后端上部的座椅锁扣机构48工作的锁芯45配设于在铰链44的下方被座椅下罩30覆盖的位置。座椅锁扣机构48的上方被后部罩41覆盖,在座椅锁扣机构48的车宽度方向左侧连接有从锁芯45延伸的缆线60。在锁芯45的下方配设有使向电气部件的电力供给接通或断开的接触器46。横管F5将左右的立起框架F4连结而提高框架刚性,除了提高蓄电池壳体33的侧面侧的保护功能以外,还具有保护与蓄电池壳体33的前表面相邻配置的连杆机构L、接触器46等电动部件的功能。另外,通过在靠近蓄电池B的位置配置接触器46,能够缩短将蓄电池B与接触器46连接的线束。

在由钢管构成的横管F5的下表面,左右一对地设置有在连杆机构L的下方对蓄电池壳体33的前面侧进行支承的板状的支承撑条F10。位于横管F5的下方以及后方的电气部件通过支承撑条F10也保护侧方侧。

在串联踏脚板保持架F11的后方配设有罩部件21的前端部。在罩部件21设置有:宽广部21a,该宽广部21a覆盖蓄电池壳体33的侧方至PCU32的后方;以及窄幅部21b,该窄幅部21b与宽广部21a的下部连结而形成为宽度比宽广部21a窄。

图6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电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两个蓄电池B左右排列配设,在左右的蓄电池B之间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配设有把持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操作杆36。对蓄电池B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按压保持架42相对于一个蓄电池B前后一对地设置。按压保持架42具有:由摆动轴42a能够摆动地轴支承的金属制的主体部42b;以及覆盖主体部42b的顶端侧的橡胶部42c。通过该橡胶部42c的弹性力,能够稳定地保持蓄电池B的收纳状态。

由摆动轴42a摆动自如地轴支承的按压保持架42通过施力部件被施加一侧的作用力,构成为在按下操作杆36的状态下,通过作用力按压蓄电池B的上表面,另一方面,通过提起操作杆36,被操作杆36推起而在铅垂方向上立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压保持架42相对于蓄电池B前后一对地设置,因此,在将蓄电池B向上方抬起并使其与蓄电池壳体33的立壁部34a抵接而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按压保持架42不干涉而能够顺畅地拆卸蓄电池B。由此,能够降低作为重物的蓄电池B的装卸时所需的抬起高度,并且能够使蓄电池B一边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倾斜一边进行装卸,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设置于蓄电池B的底部的蓄电池侧端子49配设在蓄电池B的靠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从车身的左右任一侧同样地操作使位于蓄电池侧端子49的下方的壳体侧端子55上下移动的操作杆36,蓄电池B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将操作杆36与壳体侧端子55分开配设,能够确保设置使操作杆36与壳体侧端子连动的连杆机构L的空间。

与从下方支承低底板17的底框架F3连结的立起框架F4形成为在从底框架F3立起的立起部分与蓄电池壳体33的形状相应地左右间隔扩大的形状。支承于车宽度方向左侧的立起框架F4的侧支架19的枢轴19b设置在立起框架F4向车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部分。由此,侧支架19被轴支承在车架F的靠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使用侧支架19停车时,接地面位于靠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车身的稳定性提高,并且侧支架19的展开以及收纳操作变得容易。将侧支架19向展开状态以及收纳状态施力的复位弹簧19a在侧支架19的外侧以及内侧设置一对。

图7是将蓄电池B拆卸后的蓄电池壳体33的立体图。在将上侧壳体34与下侧壳体35组合而成的蓄电池壳体33,形成有供在车宽度方向上接近地配置的两个蓄电池B插入的收纳部50。蓄电池壳体33形成为上方侧开放的有底箱状,刚性提高。由此,在每次装卸蓄电池B时蓄电池B都压靠于上侧壳体34的立壁部34a,蓄电池壳体33的耐久性提高。

在收纳部50的底部设置有防止左右的蓄电池B的接触的分隔部54。分隔部54沿着收纳部50的前后的内壁向上方延伸至下侧壳体35的一半左右的高度。根据该分隔部54,能够防止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的两个蓄电池B在底部侧接触而稳定地保持蓄电池B。另外,分隔部54作为将蓄电池B插入蓄电池壳体33时的引导件发挥功能,从而蓄电池B的插入作业也变得容易。

在上侧壳体34的前端部设置有安装铰链44的基座44a。在该基座44a与锁定部件43之间设置有能够收纳文件等的深槽部51。该深槽部51是利用通过使蓄电池B相对于铅垂方向向后方倾斜而产生的空间设置的。

如上所述,在左右的蓄电池B之间配设有供作业者用手把持而上下移动的操作杆36。当将操作杆36向上方提起时,蓄电池B成为能够从蓄电池壳体33拆卸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按下操作杆36时,蓄电池侧接点49和壳体侧接点55电连接,并且蓄电池B被保持在规定位置。

对蓄电池B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按压保持架42相对于左右各自的收纳部50前后一对地设置。蓄电池B为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的大致长方体,构成蓄电池B的6个面中的指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在俯视车身时呈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由此,能够实现蓄电池容量的最大化,并且容易地掌握蓄电池B的插入方向而使插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装卸蓄电池B时与蓄电池壳体33的立壁部34a的上端部抵接的面弯曲,从而将蓄电池B的重量留在蓄电池壳体33的立壁部34a的上端部时的摩擦阻力小,能够进行顺畅的装卸作业。

并且,在将蓄电池B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时,在俯视车身时,蓄电池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与蓄电池壳体33的立壁部34a接近地配置。由此,在将蓄电池B向上方抬起并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以及将蓄电池B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时,容易使蓄电池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与蓄电池壳体33的立壁部34a抵接。由此,能够在不将蓄电池B完全抬起的情况下将其重量留在立壁部34a的同时进行装卸作业,作业负担减轻。如图4所示,该立壁部34a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形成,因此,在将蓄电池B向上方抬起并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拉出时、以及将蓄电池B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时,容易使蓄电池B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斜前方倾斜,蓄电池B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图8是操作杆36的立体图。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操作杆36在前后以及左右成为对象的形状。用于使操作杆36上下移动的把持部36a和为了使连杆机构L动作而向下方延伸的连结杆36e通过中空结构的连结块36b连结。锁定部件43通过与前侧的连结块36b的上表面卡合,从而限制操作杆36向上方的移动。

在连结杆36e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用于在提起操作杆36时与按压保持架42的下表面抵接而沿铅垂方向立起的方形的卡合板36d。另外,在连结杆36e的下端部,通过嵌件成形固定有对与连杆机构L连接的销(第一轴)36g进行支承的金属制的撑条36f。

而且,在把持部36a与连结杆36e之间,在连结块36b的内侧的位置,前后一对地设置有在按下操作杆36时被插入到左右的蓄电池B之间的隔离部36c。由此,能够使操作杆36兼具防止接近配置的两个蓄电池B的接触并且将两个蓄电池B稳定地保持在规定位置的分隔板的功能。

图9是表示在前后方向上剖开蓄电池壳体33的状态的剖视立体图。另外,图10是表示连杆机构L的结构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形成蓄电池壳体33的上部开口的上侧壳体34的立壁部34a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前低后高的形状。由此,在后方侧,操作杆、按压保持架42被立壁部34a保护,并且,在前方侧,容易从车宽度方向外侧够到操作杆36、锁定部件43。

操作杆36的连结杆36e通过设置于下侧壳体35的开口而被引导至下侧壳体35的外侧,并分别与配设于下侧壳体35的前后的前后一对连杆机构L连接。从收纳部50的底部相连的分隔部54延伸至将操作杆36按下至规定位置时的卡合板36d的下部。

在下侧壳体35的下部,安装有收纳伴随着连杆机构L的动作而上下移动的壳体侧端子55的左侧端子罩52以及右侧端子罩53。另外,在下侧壳体35的下部,在左侧端子罩52以及右侧端子罩53之间,左右一对地配设有从下方支承蓄电池壳体33的支承管56。

左右的壳体侧端子55与靠车宽度方向外侧配设的蓄电池侧端子49的位置相应地配设,壳体侧端子55通过将操作杆36按下而从下侧壳体35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并与蓄电池侧端子49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将操作杆36提起,而向比下侧壳体35的底部靠下方的位置移动。这样,通过将壳体侧端子55配设成比蓄电池壳体33的底部向下方突出,能够减小蓄电池壳体33的上下尺寸。

另外,形成壳体侧端子55的收纳空间52a、53a的左侧端子罩52以及右侧端子罩53相互在车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由此,蓄电池侧端子49与壳体侧端子分离地配设,将操作杆36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而能够从车身的左右任一侧同样地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能够确保配设使操作杆36与壳体侧端子55连动的连杆机构L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左侧端子罩52与右侧端子罩53之间确保的空间来配设降压调节器57。换言之,降压调节器57在下侧壳体35的下方配设在左右的壳体侧端子55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布局效率,并且能够缩短与降压调节器57连接的线束。并且,左侧端子罩52与右侧端子罩53之间成为通过底罩14的内侧的行驶风的通道,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降压调节器57。

参照图10,连杆机构L在蓄电池壳体33的前面以及后表面前后一对地配设。由此,能够使壳体侧端子55稳定地上下移动。另外,通过将连杆机构L配设在蓄电池壳体33的前后,能够减小蓄电池壳体33周围的车宽度方向尺寸,并且在从车身侧方施加外力时也能够保护连杆机构L。另外,连杆机构L为以车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的左右对称结构,能够使左右的壳体侧端子55的动作同步,并且能够利用一个操作杆良好地进行端子的上下移动。

连杆机构L具有利用与操作杆36的下端部连结的连杆臂72使支承壳体侧端子55的端子支承臂70上下移动的结构。连杆臂72通过作为支点发挥功能的第三轴73而能够摆动地轴支承于基板75。连杆臂72的车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部通过作为力点发挥功能的第一轴36g支承于操作杆36。另一方面,连杆臂7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通过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的第二轴71支承于端子支承臂7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三轴73设置在比连杆臂72的中央靠第二轴71的位置,从而提高连杆机构L的杠杆比,降低操作杆36的操作载荷。在左侧端子罩52以及右侧端子罩53的前方,配设有固定于在横管F5的下表面设置的支承撑条F10的支承管58。

图11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用于经由连杆18将动力单元P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的支承板F12在侧支架19的枢轴19b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底框架F3的后端下部。

如上所述,蓄电池B相对于蓄电池壳体33后倾地被收纳,构成蓄电池壳体33的上缘的立壁部34a形成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形状。此时,若将蓄电池B向上方拉出一定程度,则能够使蓄电池B一边与立壁部34a的上缘抵接一边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斜前方倾斜,即便在保持蓄电池B的直立状态的状态下不抬起也能够拆卸蓄电池B,能够减轻作业负担。相反,在插入蓄电池B时,如果蓄电池B的侧面被抬起到与立壁部34a的上缘抵接的位置,则能够将蓄电池B的重量留在立壁部34a而继续进行插入动作,因此,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如上所述,侧支架19的枢轴19b配设在立起框架F4向车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位置。该位置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成为收纳在蓄电池B的前后长度内的位置。由此,通过将侧支架19配设于作为重物的蓄电池B的附近,能够减轻施加于枢轴19b的负担。

另外,枢轴19b设置在立起框架F4的靠下方的位置。由此,通过在蓄电池壳体33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进行支承的侧支架19来提高停车时的稳定性,并且侧支架19在立起框架F4的靠下方的位置进行支承,从而能够抑制侧支架19的全长。

并且,枢轴19b配设于与低底板17同等的高度,在收纳侧支架19时,侧支架19的指向方向沿着低底板17的上表面的指向方向。由此,通过使收纳的侧支架19位于与低底板17同等的高度,从而在乘车的状态下的展开以及收纳操作变得容易。另外,枢轴19b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设置在与壳体侧端子55重叠的位置,因此,即便在从车宽度方向外侧施加外力时,也能够通过枢轴19b以及固定该枢轴19b的立起框架F4保护壳体侧端子55。

在蓄电池壳体33的后方上部,接近地配置有作为重物的PCU32,在其下方配设有连接多个高压线束的接线盒80。另外,在蓄电池壳体33的下部,接近地配置有降压调节器57,在蓄电池壳体33的前后配设有前后一对连杆机构L(参照图10),并且,在前侧的连杆机构L的前方配设有接触器46。这样,通过在蓄电池壳体33的周边、换言之在侧支架19的枢轴19b的周边集中配置多个电气部件,能够提高停车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在蓄电池壳体33的侧方不配置电气部件,抑制立起框架F4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鼓出量,防止车宽度方向尺寸的增大。

图12是从左后方观察电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侧支架19通过在立起框架F4的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枢轴19b,能够抑制支架杆部分的全长,并且能够在重量大的蓄电池壳体33的侧方支承车身。由此,即便在将重量大的货物载置在后载物架40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侧支架19稳定地停车。在枢轴19b的后方设置有对侧支架19的收纳位置进行限定的止挡件19d。

如上所述,在覆盖蓄电池壳体33的后方下部的罩部件21设置有:宽广部21a,该宽广部21a位于比被收纳的侧支架19靠上方的位置;以及窄幅部21b,该窄幅部21b与该宽广部21a的下部连结,且车宽度方向尺寸比宽广部21a小。由此,通过在侧支架19摆动的范围内设置扩大罩部件21与侧支架19之间的间隔的窄幅部21b,能够降低在操作侧支架19时脚触及罩部件21的可能性,提高侧支架19的操作性。

图13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电动二轮车1的仰视图。被底框架F3夹着而收纳副蓄电池BS的收纳壳体31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地配置,在收纳壳体31的车宽度方向右侧配设有伴随着制动踏板15的操作而使前后制动器动作的连动机构15a。与副蓄电池BS以及保险丝盒等相连的线束81从收纳壳体31的底部突出并被向后方引导。在连动机构15a的后方配设有以工作状态保持制动踏板15的锁定杆15b。在收纳壳体31的后方配设有从下方支承低底板17的轨道部件F13。

支承在动力单元P与支承板F12之间的连杆18配设于在车身仰视观察时与设置在蓄电池壳体33的下方的降压调节器57重叠的位置。降压调节器57通过将冷却翅片朝向车身下方配设,从而提高行驶风的冷却效果。连杆18利用通过设置于其前端的枢轴管76的轴能够摆动地轴支承于支承板F12。安装在蓄电池壳体33的下部的左侧端子罩52以及右侧端子罩53为了防止与连杆18、高压三相线束82的干涉而分别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形状。中央支架20的复位弹簧20a在车宽度方向靠右的位置支承于动力单元P。

图14是表示以通过壳体侧端子55的方式用大致水平面剖开的状态的剖视图。侧支架19的枢轴19b配设在立起框架F4向车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位置且壳体侧端子55的大致前后方向中央的位置,能够减轻侧支架19的负担并且实现稳定的停车。

覆盖蓄电池壳体33的侧方后方至PCU32的后方的罩部件21通过设置窄幅部21b来提高侧支架19的便利性,并且将宽广部21a的内侧用作线束的布置空间。另外,通过使壳体侧端子55靠车宽度方向外侧地相互分离,并且向蓄电池壳体33的下方突出,从而在靠车宽度方向中央的蓄电池壳体33的下部确保空间,利用该空间配设从下方支承蓄电池壳体33的支承管56、连结管59、降压调节器57,从而能够实现车身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二轮车的形态、车架的形状、结构、蓄电池、蓄电池壳体的形状、结构、操作杆、按压保持架的形状、结构、连杆机构的形状、结构、侧支架的形状、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的各种结构能够应用于跨骑型的三轮车、四轮车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二轮车(跨骑型电动车辆)、2转向车把、17低底板、19侧支架、19b侧支架的枢轴、29座椅、32PCU、33蓄电池壳体、34a立壁部、36操作杆、36c隔离部、40后载物架、42按压保持架、42c橡胶部、46接触器、47连接器、49蓄电池侧端子、51深槽部、54分隔部、55壳体侧端子、57降压调节器、80接线盒、36g第一轴、71第二轴、72连杆臂(臂部件)、73第三轴、B蓄电池、F3底框架、F4立起框架、F5横管、L连杆机构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跨骑型电动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