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

文档序号:425450 发布日期:2021-12-21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用灯具 (Vehicle lamp ) 是由 田岛计一 于 2020-05-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车辆用灯具(1)具备:促动器(50),具有能够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6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的灯具单元(20);连结于输出轴(60)以及灯具单元(20)的传递部件(80),传递部件(80)由轴(85)支承,通过输出轴(60)移动而以轴(85)为轴摆动。(A vehicle lamp (1) is provided with: an actuator (50) having an output shaft (60) that is movable in parallel in a dir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shaft (60 a); a lamp unit (20) supported so as to be capable of swinging; and a transmission member (80)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shaft (60) and the lamp unit (20), wherein the transmission member (80) is supported by a shaft (85) and swings around the shaft (85) as the shaft moves by the output shaft (60).)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灯具,已知有具有能够变更出射的光的方向的功能的灯具,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该功能的车辆用灯具。

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具备:促动器,具有能够沿与轴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被可摆动地支承的灯具单元;以及连结于输出轴以及灯具单元的传递部件。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该传递部件由沿与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轴支承为能够沿该轴移动的方式。在该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促动器的输出轴移动,使得连接于输出轴的传递部件移动,灯具单元摆动。然后,从该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了传递部件能够沿与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另一方式。在该另一方式中,传递部件中的与灯具单元连接的连接部与包含输出轴的轴且具有沿着输出轴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平面相交。在该另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促动器的输出轴移动而使得连接于输出轴的传递部件移动,灯具单元摆动,从车辆用灯具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23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促动器,其具有能够沿与轴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灯具单元,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以及传递部件,其连结于所述输出轴以及所述灯具单元,所述传递部件由轴支承,所述输出轴移动而以所述轴为轴摆动。

在第一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促动器的输出轴移动,使得连接于输出轴的传递部件以轴为轴摆动,传递部件所连接的灯具单元摆动。其结果,从车辆用灯具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这里,一般来说,使由轴可摆动地支承的部件摆动时产生的轴与部件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倾向于比使由轴支承为能够沿该轴移动的部件移动时产生的轴与部件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小。在第一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如上述那样,传递部件由轴可摆动地支承。因此,与传递部件由轴支承为能够沿该轴移动的情况相比,可减小使灯具单元摆动时产生的轴与传递部件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因而,能够减小使促动器中的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小型化。如此,第一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能够在变更出射的光的方向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在从所述轴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灯具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轴位于规定的直线上。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更加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更加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从所述轴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以所述轴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规定的圆周上。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以与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大致相同的力使灯具单元摆动。

另外,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灯具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轴与垂直于所述轴的延伸方向的规定的平面相交。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抑制传递部件被作用使该传递部件扭转那样的力,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更小型化而使车辆用灯具更小型化。

另外,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所述传递部件具有凹部,在从所述轴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凹部从以连结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灯具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轴的规定的线段为基准的一侧越过所述规定的线段凹陷到另一侧。

另外,第一方式的上述车辆用灯具也可以还具备供所述促动器固定的托架,所述托架具有支承所述轴的轴承部。

在第一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由于托架兼作支承轴的轴承部,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

另外,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具备托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该车辆用灯具还具备供所述托架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所述托架具有固定于所述托架固定部件的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轴承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平面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的特定的直线垂直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中的特定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中的与所述特定的固定部不同的所述固定部。

支承轴的轴承部从轴受到力,因此托架中的轴承部的周边有容易变形的趋势。但是,通过使上述那样的构成,能够使托架中的轴承部周边的刚性提高而抑制托架变形。

另外,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具备托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该车辆用灯具还具备供所述托架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所述轴插入到形成于所述轴承部的孔而支承于该轴承部,所述托架固定部件具有防脱部,在从所述轴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防脱部与所述孔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阻止所述轴脱离所述孔。

在第一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托架固定部件兼作阻止轴脱离孔的防脱部,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促动器,其具有能够沿与轴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灯具单元,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以及传递部件,其连结于所述输出轴以及所述灯具单元,能够沿与所述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所述传递部件中的和所述灯具单元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包含所述输出轴的轴且具有沿着所述输出轴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第一平面分隔。

在第二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促动器的输出轴移动而使得连接于输出轴的传递部件沿与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传递部件所连接的灯具单元摆动。其结果,从车辆用灯具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另外,在第二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中,如上述那样,第一连接部与包含输出轴的轴且具有沿着输出轴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第一平面分隔。因此,相比于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另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那样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平面相交的情况,第一连接部相对于促动器的位置的限制较少。因而,与该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促动器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所述输出轴的轴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

另外,第二方式的上述车辆用灯具也可以还具备沿与所述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支承所述传递部件的轴,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以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通过所述轴的第二平面为基准的一侧,所述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位于以所述第二平面为基准的另一侧。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抑制轴被作用使该轴弯曲那样的力,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小型化。

另外,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具备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平面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平面的距离。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抑制传递部件中的第二连接部与轴之间的部位挠曲。因此,第二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能够抑制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作用于轴,能够有效地使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

另外,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具备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也可以与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垂直并且包含所述轴的中心轴的第三平面相交。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相比于第一连接部不与第三平面相交的情况,能够抑制传递部件中的第一连接部与轴之间的部位挠曲。因而,第二方式的该车辆用灯具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

另外,在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所述传递部件被设为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所述传递部件沿厚度方向形成有供所述输出轴插入的孔。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减小输出轴的轴向上的传递部件的宽度,能够使车辆用灯具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图。

图2是表示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的剖面图。

图8是以与图1相同的方法示出促动器的输出轴向前方移动了的车辆用灯具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以与图1相同的方法示出促动器的输出轴向后方移动了的车辆用灯具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放大示出图13所示的促动器的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托架以及传递部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的剖面图。

图19是放大示出图13所示的托架的图。

图20是图14的XX-XX线的剖面图。

图21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的剖面图。

图22是以与图12相同的方法示出促动器的输出轴向前方移动了的车辆用灯具的状态的图。

图23是以与图12相同的方法示出促动器的输出轴向后方移动了的车辆用灯具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添附的附图一起例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方式。以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非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从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改进。另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有改变各部件的尺寸来表示、省略参照附图标记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图,并且是概略地表示车辆用灯具的铅垂方向的剖面的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被设为朝向车辆的前方出射光的车辆用前照灯。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框体10、灯具单元20、促动器50、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作为主要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0具备灯壳体11与前罩12。灯壳体11利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框壁13与封堵该框壁13的后方侧的开口的后壁14构成为在前方具有一个开口的箱状。前罩12以封堵该灯壳体11的开口的方式固定于框壁13。由灯壳体11与封堵该灯壳体11的前方的开口的前罩12形成的空间是灯室R,在该灯室R内收容灯具单元20、促动器50、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

灯具单元20构成为可摆动地支承于框体10并出射光。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具备出射光的光出射部21以及支承部40作为主要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光出射部21具备光源22、散热器24、反射器27、投影透镜28以及透镜保持件30作为主要的构成。

光源22是出射光的发光元件,本实施方式的光源22被设为出射白色的光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安装于基板23。另外,光源22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作为光源22,例如能够使用LD(Laser Diode)、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另外,光源22的数量、从光源22出射的光的颜色也不被特别限定。

散热器24具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主板25,在该主板25的下方的面侧,与主板25一体地设有多个散热片26。在散热器24中的主板25的上表面搭载有基板23。光源22发出的热量的一部分经由基板23传递到散热器24,并从散热器24释放。

反射器27由曲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从上方侧覆盖光源22地固定于散热器24。反射器27中的光源22侧的面被设为将从光源22出射的光反射的反射面27r。该反射面27r构成为以向与光源22侧相反的一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并将从光源22出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投影透镜28侧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27r被设为以旋转椭圆曲面为主体形状、且该椭圆曲面的第一焦点位于光源22的出射面上或者其附近的曲面。即,以成为这种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光源22与反射器27。

投影透镜28位于比光源22以及反射器27靠前方侧,从光源22出射而由反射器27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投影透镜28,从光出射部21出射光。本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28被设为非球面平凸透镜,由反射器27反射的光入射的一侧的面即入射面被设为平面状,该光出射的一侧的面即出射面被设为向该光的出射方向鼓起的凸面状。在投影透镜28的外周形成有凸缘29。另外,投影透镜28被配置成反射器27侧的焦点位于反射器27的反射面27r的第二焦点或者其附近。即,本实施方式的光出射部21被设为PES(Projector EllipsoidSystem)光学系统。而且,从光出射部21出射的光经由前罩12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透镜保持件30是保持投影透镜28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透镜28的凸缘29固定于透镜保持件30的一端部,透镜保持件30的与投影透镜28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散热器24以及反射器27。

支承部40是支承光出射部21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0被设为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该支承部40以投影透镜28位于比该支承部40靠前方侧的方式固定有散热器24。通过如此将散热器24固定于支承部40而将光出射部21固定于支承部40。在支承部40中的比光出射部21靠上方侧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嵌入有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在该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连接有后述的传递部件80的第一连接部。

另外,在支承部40中的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嵌入有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在该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连接有螺钉支承部件43。本实施方式的螺钉支承部件43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部43a和从该主体部43a的后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抵接部43b。抵接部43b抵接于框体10的灯壳体11中的框壁13,螺钉支承部件43载置于框壁13的内周面上。另外,主体部43a的前端部形成为球体的一部分被平面切掉的部分球状,该切掉的球体的一部分的平面部分被设为主体部43a的前端面。上述的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中的位于比支承部40靠后方侧的后端部的内周面被设为主体部43a的前端部的部分球状所对应的曲面。而且,在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的后端部嵌入有主体部43a的前端部,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与螺钉支承部件43相互连接。该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相对于螺钉支承部件43以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因此,支承部40以将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作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螺钉支承部件43。

另外,在主体部43a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螺合有校准调节螺钉44。该校准调节螺钉44通过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的内部空间,该校准调节螺钉44的一端位于比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靠前方。另外,该校准调节螺钉44的另一端即头部45在灯室R外露出。而且,该校准调节螺钉44在灯壳体11中的后壁14被支承为能够以轴为中心旋转并且不能沿轴向移动。因此,通过使校准调节螺钉44旋转,使得螺钉支承部件43相对于框体10向校准调节螺钉44的轴向即前后方向移动。这里,如上述那样,支承部40以将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作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螺钉支承部件43,在该支承部40固定有光出射部21。因此,灯具单元20可摆动地支承于框体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变更该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的位置。

促动器50具备输出轴60与驱动部51。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驱动部51的内部构造的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配置于比支承部40靠后方侧。另外,驱动部51固定于后述的托架70,在输出轴60连接有后述的传递部件80。

图2是表示促动器50、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的立体图,并且是从前方侧且上方侧观察它们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促动器50、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也记载了灯壳体11的一部分。图4是图2所示的促动器50、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的主视图,并且是从前方侧观察它们的主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部51具备框体52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框体52具备框体主体53与盖部件54。框体主体53由大致四方筒状的框壁55与封堵该框壁55的一方的开口的底壁56构成为具有一个开口的箱状。底壁56形成为与框壁55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平板状。另外,在框壁55设置有朝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被安装片53a、53a。在一对被安装片53a、53a形成有沿与框壁5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盖部件54是将框体主体53的开口封堵的板状部件,利用锁定机构固定于框壁55。因此,在盖部件54形成上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在框壁55形成上述锁定机构的其他一部分。在由框体主体53与封堵该框体主体53的开口的盖部件54形成的空间内收容上述驱动机构。在盖部件54设置有在固定于框壁55时与被安装片53a、53a重叠的被安装片54a、54a。在被安装片54a、54a形成沿与框壁5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被安装片53a、53a的贯通孔重叠。

另外,盖部件54具有与框体主体53的底壁5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平坦区域54b,在该平坦区域54b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而能够插入输出轴60的贯通孔54h。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54h形成为长方形中的一对短边为向外侧弯曲的圆弧的椭圆轨道状。即,贯通孔54h的直径在规定的方向上为长尺寸。该贯通孔54h位于比一方的被安装片54a靠另一方的被安装片54a侧并且比该另一方的被安装片54a靠一方的被安装片54a侧。

图5是图4的V-V线的剖面图,并且是沿着输出轴60的轴60a的剖面图,并且是与支承后述的传递部件80的轴8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另外,在图5中,驱动部51的内部构造的记载被省略,还记载了安装于支承部4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如图3、图5所示,输出轴60在一端部具有连接用凸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输出轴60的轴60a的剖面上的连接用凸部61的形状被设为在与轴60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长尺寸的长方形的一对短边为向外侧弯曲的圆弧的椭圆轨道状。该输出轴60以与连接用凸部6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部位于框体52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插入于盖部件54的贯通孔54h,至少包含连接用凸部61的部位从贯通孔54h向驱动部51的外侧突出。另外,输出轴60的轴60a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大致垂直。

驱动机构构成为向该输出轴60传递动力而使该输出轴60沿贯通孔54h的直径的长度方向平行移动。如上述那样,输出轴60以轴60a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大致垂直的方式插入于贯通孔54h。因而,可理解为驱动机构在贯通孔54h内使输出轴60沿与轴6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可理解为促动器50具有能够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60。作为这种驱动机构,例如可列举具备马达与通过多个齿轮等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60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1中的轴60a方向的宽度比该驱动部51中的与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小,促动器50中的轴60a方向的宽度比该促动器50中的与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小。

托架70是供上述促动器50固定的部件。作为构成托架7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树脂。本实施方式的托架70具备安装板71与支承板72。安装板71以在框体52的比盖部件54靠与框体主体53侧相反的一侧沿着盖部件54的方式延伸。安装板71具有向盖部件54侧突出而抵接于被安装片54a、54a的凸台73、73。在凸台73、73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端面沿凸台73、73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在从该螺纹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位于比形成于被安装片53a、54a的贯通孔的外周缘靠内侧并且比形成于被安装片54a、54a的贯通孔的外周缘靠内侧。另外,在安装板71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1h,在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盖部件54的贯通孔54h位于比贯通孔71h的外周缘靠内侧。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71h形成为在与贯通孔54h的直径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长尺寸的大致长方形。另外,在安装板71设置有向盖部件54侧突出而抵接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的肋77。

支承板72从安装板71向与盖部件54侧相反的一侧延伸规定的长度,与安装板71一体地形成。支承板72在与贯通孔54h的直径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以贯通孔54h的中心为基准的一侧。支承板72与安装板71的连接部的一部分沿着形成于安装板71的贯通孔71h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由支承板72的一部分规定了贯通孔71h的一部分。在支承板72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一对贯通孔72h1、72h1。本实施方式的一对贯通孔72h1、72h1与垂直于输出轴60的轴60a的规定的平面相交。另外,在支承板72的贯通孔72h1、72h1的附近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其他贯通孔72h2、72h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的贯通孔72h2形成为大致圆形,另一方的贯通孔形成为在规定的方向上长尺寸的椭圆轨道状。另外,虽然之后详细叙述,在支承板72中的输出轴60侧设置有支承后述的轴85的轴承部74。

如图3所示,在托架70利用螺栓17a、17a固定有上述促动器50。具体而言,在促动器50的驱动部51中的被安装片53a、53a以及被安装片54a、54a的贯通孔中插入螺栓17a而将该螺栓17a拧入安装板71中的凸台73、73的螺纹孔,从而将促动器50固定于托架70。这里,如上述那样,在安装板71设有抵接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的肋77。因此,促动器50以一对被安装片54a、54a以及平坦区域54b的一部分接触托架70的状态、即以3个部位接触的状态支承于托架70。

传递部件80是连结于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以及灯具单元20的部件。作为构成传递部件8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树脂。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件80包括基体部81、具有第一连接部83的柱状的臂部82、及第二连接部84。

基体部81被设为在规定的方向上长尺寸的板状部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81h。另外,在基体部81中的比贯通孔81h靠一端侧设有从该一端沿延伸方向到规定的长度处在宽度方向上被切割的窄幅部81a。该窄幅部81a中的宽度比设置贯通孔81h的部位中的宽度小。

臂部82是从作为基体部81的一端部的窄幅部81a的与贯通孔81h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基体部81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朝向基体部81被切割的一侧延伸的柱状部件,与基体部81一体地形成。因此,传递部件80的基体部81的窄幅部81a以及臂部82所构成的部位形成为大致大致L字状,传递部件80具有在基体部81的宽度方向上凹陷的凹部80a。另外,臂部82在前端部具有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在该臂部82从作为臂部82的前端部的第一连接部83沿臂部82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孔82h。

第二连接部84与臂部82相同,与基体部81一体地形成。第二连接部84包括从基体部81的另一端部沿与基体部8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框壁84a及将该框壁84a的基体部81侧的开口封堵的底壁84b。因此,在第二连接部84的框壁84a,在与基体部8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开口84h。另外,框壁84a的内径被设为与输出轴60的连接用凸部61中的最大直径大致相同。

这种传递部件80由插入于基体部81的贯通孔81h的轴85支承为以该轴85为轴摆动。该轴85由设于托架70的支承板72的轴承部74支承。即,传递部件80以将轴85作为轴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托架70。

图6是图4的VI-VI线的剖面图,并且是沿着轴85的剖面图,并且是与输出轴60的轴60a垂直的剖面。另外,在图6中,也记载了灯壳体11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74包括从支承板72向输出轴60所在的一侧分别突出的第一承受部75以及第二承受部76。第一承受部75与第二承受部76在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分隔与传递部件80的基体部8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在第一承受部75形成有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5h。在第二承受部76形成有从第一承受部75侧的表面向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在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一承受部75的贯通孔75h重叠的孔76h。而且,轴85按照第一承受部75的贯通孔75h,传递部件80的基体部81的贯通孔81h,第二承受部76的孔76h的顺序插入这些孔而支承于托架70。如此支承于托架70的轴85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以及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因而,传递部件80由轴85支承为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摆动。

另外,传递部件80的第一连接部83与安装于支承部4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连接。图7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剖面图,并且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另外,在图7中,也记载了传递部件80的一部分。如图7所示,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具有与第一连接部83嵌合的主体部46和安装部47。主体部46包括一对侧壁46a与底壁46b,该主体部46的水平剖面的形状为大致コ字状。在平板状的底壁46b的左右两侧的缘与该底壁46b大致垂直地连接有侧壁46a。在各个侧壁46a中的与底壁46b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端部朝向内侧并且底壁46b侧突出的抵接片46c。另外,在底壁46b的侧壁46a侧的面形成有第一连接部83的前端部所对应的凹部。安装部47形成为从主体部46的底壁46b向与侧壁46a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的筒状。该安装部47从与光出射部21侧相反的一侧嵌入支承部40的贯通孔中,使得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安装于支承部40。

另外,在主体部46的一对侧壁46a之间,从与底壁46b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插入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此时,第一连接部83一边使抵接片46c挠曲一边压入一对侧壁46a之间,第一连接部83的前端部嵌入设于底壁46b的凹部。如此在第一连接部83插入于主体部46的状态下,抵接片46c的前端抵接于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中的比该第一连接部83的中心靠与底壁46b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即,抵接片46c在第一连接部83插入于主体部46时如上述那样形成。在这种主体部46中,利用抵接片46c抑制第一连接部83脱离,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与传递部件80相互连接,传递部件80连接于灯具单元20。另外,如此连接于传递部件8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能够相对于传递部件80以第一连接部83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

另外,如图5所示,在传递部件80的第二连接部84中的圆筒状的框壁84a插入有输出轴60的连接用凸部61,连接用凸部61的一部分抵接于该框壁84a的内周面。连接用凸部61的外周面以沿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成弧状,传递部件80能够相对于输出轴60以连接用凸部61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

这里,图5是支承传递部件80的轴85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因此是从图5轴的延伸方向观察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传递部件80中的与灯具单元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3、传递部件80中的与输出轴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84、及轴85位于第一直线L1上。另外,这些部件也可以不位于第一直线L1上。另外,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84位于以轴8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C1上。另外,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84也可以不位于圆周C1上。另外,第一连接部83、第二连接部84以及轴85与和轴8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相交。另外,这些部件也可以不与和轴8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相交。另外,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传递部件80的凹部80a位于第一连接部83与轴85之间。该凹部80a从以将第一连接部83与轴85连结的线段SL1为基准的一侧越过该线段SL1凹陷到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80a与第一连接部83邻接,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一部分位于凹部80a。

如上述那样安装促动器50并且支承传递部件80的托架70以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比支承部40靠后方侧,固定于灯壳体11。即,灯壳体11是托架70所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促动器50经由托架70固定于灯壳体11。具体而言,如图3、图6所示,在灯壳体11的后壁14设有朝向前方侧突出的一对凸台15、15以及防脱部16。在该凸台15、15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端面沿凸台15、15延伸的螺纹孔15a、15a。另外,在凸台15、15设置有从端面向与凸台15、1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定位肋15b、15b。将该定位肋15b、15b插入托架70的支承板72的贯通孔72h2、72h2,并且向支承板72的贯通孔72h1、72h1插入螺栓17b、17b而将该螺栓17b、17b拧入凸台15、15的螺纹孔15a、15a,从而将托架70固定于灯壳体11。此时,托架70中的固定于灯壳体11的部位即固定部是支承板72中的与螺栓17b、17b的头抵接的部位,并且是贯通孔72h1、72h1的周缘部72a、72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支承轴85的轴承部74的整体位于与通过该周缘部72a、72a的第二直线L2垂直并且通过一方的周缘部72a的第一平面P1、和与该第一平面P1平行并且通过另一方的周缘部72a的第二平面P2之间。

上述的防脱部16的前端部位于轴承部74的第一承受部75的附近。另外,该防脱部16的前端部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轴承部74中的贯通孔75h以及孔76h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防脱部16中的如上述那样与贯通孔75h以及孔76h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和第一承受部75的贯通孔75h的防脱部16侧的开口的距离比第二承受部76的孔76h的深度小。因此,在轴85沿轴向移动的情况下,轴85从第二承受部76的孔76h脱离之前抵接于防脱部16。即,防脱部16阻止轴85从轴承部74的孔76h脱离。

接下来,对上下调节车辆用灯具1中的光的出射方向的调平调节的动作进行说明。

该调平调节通过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移动来进行,使促动器50中的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80传递到灯具单元20。这里,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是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未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初始状态。若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从该初始状态向前方移动,则如图8所示,传递部件80以轴85为轴摆动,第二连接部84向前方移动,并且第一连接部83向后方移动。通过第一连接部83向后方移动,支承部40以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为支点向后方侧倾倒地摆动,光出射部21的光的出射方向变更为比初始状态朝上。

另一方面,若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从初始状态向后方移动,则如图9所示,传递部件80以轴85为轴摆动,第二连接部84向后方移动,并且第一连接部83向前方移动。第一连接部83向前方移动,使得支承部40以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为支点向前方侧倾倒地摆动,光出射部21的光的出射方向变更为比初始状态朝下。

然而,一般来说,用于使灯具单元摆动的促动器具备具有用于使输出轴移动的马达等的驱动部,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大小。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那样,具备促动器的车辆用灯具有大型化的趋势。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促动器50,具有能够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60;被支承为可摆动的灯具单元20;以及连结于输出轴60以及灯具单元20的传递部件80。传递部件80由轴85支承,输出轴60移动而以轴85为轴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移动,使得连接于输出轴60的传递部件80以轴85为轴摆动,传递部件80所连接的灯具单元20摆动。其结果,从车辆用灯具1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这里,一般来说,使由轴可摆动地支承的部件摆动时产生的轴与部件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倾向于比使由轴支承为能够沿该轴移动的部件移动时产生的轴与部件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小。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如上述那样,传递部件80由轴85可摆动地支承。因此,与传递部件80由轴85支承为能够沿该轴85移动的情况相比,可减小使灯具单元20摆动时产生的轴85与传递部件80之间的摩擦的能量。因而,能够减小使促动器50中的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50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1小型化。如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能够在变更出射的光的方向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传递部件80中的与灯具单元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3、传递部件80中的与输出轴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84、及轴85位于第一直线L1上。因此,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20。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50更加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1更加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84位于以轴8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C1上。因此,能够以与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大致相同的力使灯具单元20摆动。另外,在第二连接部84位于以轴85的中心轴为中心通过第一连接部83的圆周C1的外侧的情况下,能够以比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大的力使灯具单元20摆动。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部84位于以轴85的中心轴为中心通过第一连接部83的圆周C1的内侧的情况下,能够缩短用于使灯具单元20摆动规定的角度的输出轴60的移动距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第一连接部83、第二连接部84、及轴85和与轴8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相交。因此,能够抑制传递部件80被作用使该传递部件80扭转那样的力,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20。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50更小型化而使车辆用灯具1更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还具备安装促动器50的托架70。该托架70具有支承轴85的轴承部74。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托架70兼作支承轴85的轴承部74,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还具备作为托架70所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的灯壳体11。托架70的两个贯通孔72h1、72h1的周缘部72a、72a固定于灯壳体11。即,可理解为托架70具有固定于灯壳体11的两个固定部。而且,支承轴85的轴承部74的整体位于与通过作为该固定部的两个周缘部72a、72a的第二直线L2垂直并且通过一方的周缘部72a的第一平面P1、和与该第一平面P1平行并且通过另一方的周缘部72a的第二平面P2之间。支承轴85的轴承部74从轴85受到力,因此托架70中的轴承部74的周边有容易变形的趋势。但是,通过设为上述那样的构成,能够使托架70中的轴承部74的周边的刚性提高而抑制托架70变形。另外,出于抑制托架70变形的观点,轴承部7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即可。但是,如上述那样,优选的是轴承部74位于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轴85插入于形成于轴承部74的贯通孔75h以及孔76h而支承于该轴承部74。作为托架70所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的灯壳体11具有在从轴85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贯通孔75h以及孔76h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阻止轴85脱离孔76h的防脱部16。因而,灯壳体11兼作阻止轴85脱离孔76h的防脱部16,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变多。

以上,以第一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但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位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但是,在第一方式中,灯具单元20只要被可摆动地支承即可。例如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也可以位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上方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传递部件80优选的是在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与灯具单元连结。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变更光的出射方向的车辆用灯具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的光的出射方向的变更方向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车辆用灯具1也可以是能够沿左右方向变更的构成。作为这种车辆用灯具,例如可列举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以及第一连接部83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左右方向的一侧、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以及螺钉支承部件43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构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托架70利用两个螺栓17b、17b固定于灯壳体11。但是,在第一方式中,托将架70固定于灯壳体11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托架70中的固定于灯壳体11的部位即固定部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是一个。在该固定部是三个以上的情况下,出于抑制托架70变形的观点,优选的是轴承部7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通过至少两个固定部的特定的直线垂直并且通过至少两个固定部中的特定的固定部的第一平面、和与该第一平面平行并且通过至少两个固定部中的与特定的固定部不同的固定部的第二平面之间。另外,托架70所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不被特别限定,托架70也可以固定于车辆的其他部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通过两个螺栓17a、17a固定于托架70。但是,在第一方式中,将促动器50固定于托架70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托架70固定于灯壳体11而使得促动器50固定于灯壳体11。但是,促动器50也可以不经由托架70地固定于灯壳体11,促动器50也可以不经由托架70地固定于车辆的其他部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使输出轴60沿与轴6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但是,在第一方式中,促动器50只要使输出轴60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即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连结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与剖面形状为大致コ字状的主体部46而将传递部件80与灯具单元20连结。另外,通过连结构成为具有底的筒状的第二连接部84与剖面形状为椭圆轨道状的连接用凸部61而将传递部件80与输出轴60连结。但是,在第一方式中,这些部件彼此只要能够在规定的范围摆动地连结即可,连结部件彼此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传递部件80具有凹部80a。但是,在第一方式中,传递部件80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传递部件80也可以不具有凹部80a。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出射部21被设为PES光学系统。但是,在第一方式中,光出射部21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另外,灯具单元20也可以具备多个光出射部21。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不同。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1取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托架70以及传递部件80而具备托架170以及传递部件180。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XI-XI线的剖面图。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40中的比光出射部21靠上方侧并且左侧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嵌入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将右侧设为右,将左侧设为左。在该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连接后述的传递部件180的第一连接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40中的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的左右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嵌入筒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42。左侧的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位于上述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大致下方。在这些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42连接螺钉支承部件43、43。而且,支承部40以将螺钉支承部件43、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作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螺钉支承部件43、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螺钉支承部件43、43的主体部43a形成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螺纹孔,在各个螺纹孔中螺合有校准调节螺钉44、44。这些校准调节螺钉44、44以能够以轴为中心旋转并且不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灯壳体11中的后壁14。因此,通过使校准调节螺钉44、44旋转,使得螺钉支承部件43、43相对于框体10在校准调节螺钉44、44的轴向即前后方向上移动。这里,如上述那样,支承部40以将螺钉支承部件43、43中的主体部43a、43a的前端部作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螺钉支承部件43、43,在该支承部40固定有光出射部21。因此,灯具单元20可摆动地支承于框体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变更该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配置于比支承部40靠后方侧并且比光出射部21靠左侧。另外,驱动部51固定于后述的托架70,在输出轴60连接有后述的传递部件180。

图13是表示促动器50、托架170以及传递部件180的立体图,并且是从上方侧并且后方侧观察它们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50、托架170以及传递部件180的主视图,并且是从前方侧观察它们的主视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50、托架170以及传递部件18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5中,也记载了灯壳体11的一部分。图16是放大示出图13所示的促动器50的图。图17是图13所示的促动器50、托架170以及传递部件180的侧视图,并且是从光出射部21侧观察它们的侧视图。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的剖面图,并且是沿着输出轴60的轴60a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8中,省略了驱动部51的内部构造以及托架170的记载。

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70相同,是固定上述促动器50的部件。作为构成托架7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树脂。图19是放大示出图13所示的托架170的图。如图15、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70具备主体部171、第一固定部172、第二固定部173、及滑动部件固定部174。主体部171为大致四方筒状的部件。具体而言,主体部171包括平板状的底壁171a、与该底壁171a对置的平板状的顶壁171b、和与底壁171a的缘以及顶壁171b的缘连接且相互对置的平板状的一对侧壁171c、171d。底壁171a与顶壁171b大致平行,一对侧壁171c、171d与底壁171a大致垂直。另外,底壁171a以及顶壁171b间的距离比一对侧壁171c、171d间的距离小。因此,主体部171的两端部的开口设为大致长方形。该主体部171在框体52的比盖部件54靠与框体主体53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成底壁171a与盖部件54对置而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即贯通孔54h的直径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底壁171a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71h,在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盖部件54的贯通孔54h位于比贯通孔171h的外周缘靠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对侧壁171c、171d规定了贯通孔171h的一部分,在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贯通孔171h的大部分被顶壁171b覆盖。另外,虽然之详细叙述,在主体部171设置支承后述的轴185的轴承部。

另外,如图14所示,底壁171a具有向盖部件54侧突出而抵接于被安装片54a、54a的凸台175、175。在凸台175、175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端面沿凸台175、175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在从该螺纹的延伸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位于比形成于被安装片53a、54a的贯通孔的外周缘靠内侧并且比形成于被安装片54a、54a的贯通孔的外周缘靠内侧。另外,侧壁171d的顶壁171b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抵接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

如图15、图19所示,第一固定部172从主体部171的一端部的底壁171a向盖部件54侧突出,与主体部171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固定部172形成有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两个贯通孔172h1、172h2。第二固定部173以从主体部171的另一端的侧壁171c沿着主体部17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突出,与主体部171一体地形成。该第二固定部173连接于底壁171a。在第二固定部173形成有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两个贯通孔173h1、173h2。

滑动部件固定部174是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コ字状的部件。具体而言,滑动部件固定部174包括平板状的底壁174a和大致垂直于底壁174a地连接于该底壁174a的两侧缘的平板状的侧壁174b、174b。该滑动部件固定部174从主体部171的一端部朝向外侧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与主体部171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底壁174a与主体部171的底壁171a大致垂直,连接于主体部171的侧壁171d的缘。另外,侧壁174b、174b与主体部171的底壁171a大致平行,一方的侧壁174b连接于底壁171a。另外,在各个侧壁174b、174b的与底壁174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底壁174a侧开口而沿滑动部件固定部17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嵌合凹部174c、174c。

在该滑动部件固定部174安装有滑动部件176。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部件176是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コ字状的部件。具体而言,滑动部件176包括平板状的底壁176a和大致垂直于底壁176a地连接于该底壁176a的两侧缘的平板状的侧壁176b、176b。在各个侧壁176b、176b形成有相互对置地开口并沿滑动部件176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嵌合凹部176c、176c。这种滑动部件176通过各自的侧壁176b、176b中的与底壁176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插入于滑动部件固定部174的嵌合凹部174c、174c而安装于滑动部件固定部174。这里,如上述那样,滑动部件固定部174从主体部171的一端部朝向外侧向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因此,安装于滑动部件固定部174的滑动部件176中的嵌合凹部176c、176c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如图15所示,在托架170通过螺栓17a、17a固定有上述促动器50。具体而言,通过向促动器50的驱动部51中的被安装片53a、53a以及被安装片54a、54a的贯通孔插入螺栓17a而将该螺栓17a拧入主体部171中的凸台175、175的螺纹孔,使得促动器50固定于托架170。这里,如上述那样,侧壁171d的与顶壁171b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抵接于盖部件54的平坦区域54b。因此,促动器50以一对被安装片54a、54a以及平坦区域54b的一部分接触托架70的状态、即以3个部位接触的状态支承于托架170。

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件18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70相同,是连结于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以及灯具单元20的部件。作为构成传递部件18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树脂。图20是图14的XX-XX线的剖面图,并且是与输出轴60的轴60a大致垂直的剖面图,并且是沿着后述的轴185的中心轴的剖面图。另外,在图20中也记载了安装于支承部4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以及灯壳体11的一部分。如图15、图20所示,传递部件180包括基体部181、具有第一连接部83的柱状的臂部182、及第二连接部184。

基体部181被设为在规定的方向上长尺寸的板状部件,形成有沿与厚度方向大致垂直并且与基体部181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81h。另外,基体部181的宽度方向指的是与基体部18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另外,在基体部181中的比贯通孔181h靠一端侧设有从该一端沿延伸方向到规定的长度处在宽度方向上被切割的窄幅部181a。该窄幅部181a中的宽度比基体部181的贯通孔181h所设置的部位中的宽度小。

臂部182被设为与基体部181平行的板状部件。臂部182从基体部181的一端部即窄幅部181a的与贯通孔181h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基体部181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朝向基体部181被切割的一侧的相反侧延伸,与基体部181一体地形成。因此,传递部件180的基体部181以及臂部182所构成的部位形成为大致大致L字状。另外,在臂部182的前端设置有向臂部182的延伸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支柱部182a,该支柱部182a在前端部具有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在该支柱部182a从支柱部182a的前端部即第一连接部83沿支柱部182a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孔182h。另外,如图14、图15所示,在臂部182中的基体部181的缘形成有沿该缘以直线状延伸且向臂部182的板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肋182b、182b。各个肋182b、182b的延伸方向与基体部181中的贯通孔181h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如图15、图20所示,第二连接部184被设为从基体部181的另一端部向与基体部181的板厚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与基体部181一体地形成。该第二连接部184的两端开口。因此,可理解为在传递部件180的基体部181形成有由第二连接部184规定且沿基体部181的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84h。另外,第二连接部184的内径即贯通孔184h的直径被设为与输出轴60的连接用凸部61中的最大直径大致相同。

这种传递部件180以至少基体部181中的第二连接部184侧的部位位于托架170的主体部171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插入于主体部171。另外,传递部件180由插入于基体部181的贯通孔181h的轴185支承为能够沿该轴185平行移动。该轴185由设于托架170的主体部171的轴承部支承。即,传递部件180以沿轴185平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托架170。而且,通过如此将传递部件180支承于托架170,使得传递部件180的板状的基体部181以及臂部182沿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这里,传递部件180的大部分由板状的基体部181以及臂部182构成,在基体部181形成有供输出轴60插入的贯通孔184h。因此,传递部件180是沿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可理解为在这种传递部件180形成有供输出轴60插入的贯通孔184h。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70作为支承轴185的轴承部,具有从托架170的主体部171中的一方的侧壁171c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承受部178和从另一方的侧壁171d向外侧突出的第二承受部179。在第一承受部178形成有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78h。在第二承受部179形成有从第一承受部178侧的表面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孔179h。该孔179h在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一承受部178的贯通孔178h重叠。而且,轴185按照第一承受部178的贯通孔178h、传递部件180的基体部181的贯通孔181h、第二承受部179的孔179h的顺序插入于这些孔,支承于托架170。如此支承于托架170的轴185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而,传递部件180被轴185支承为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平行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传递部件180的第一连接部83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83相同的构成,与安装于支承部4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连接。图21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剖面图,并且是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另外,在图21中,也记载了传递部件80的一部分。连接于传递部件180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能够相对于传递部件180以第一连接部83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另外,如图18所示,在传递部件180中的圆筒状的第二连接部184插入有输出轴60的连接用凸部61,连接用凸部61的一部分抵接于第二连接部84的内周面。即,在由圆筒状的第二连接部184规定的贯通孔184h中插入有连接用凸部61。连接用凸部61的外周面以沿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成弧状,传递部件180能够相对于输出轴60以连接用凸部61为支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另外,圆筒状的第二连接部184中的驱动部51侧的端部虽然位于比传递部件180的基体部181靠驱动部51侧,但是与驱动部51分隔。

这里,在图20中记载有包含输出轴60的轴60a且具有沿着该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第一平面P1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平面P11沿盖部件54的贯通孔54h的直径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83与该第一平面P11分隔,轴185也与该第一平面P11分隔。另外,第一连接部83位于以与第一平面P11平行且通过轴185的第二平面P12为基准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84位于以第二平面P12为基准的另一侧。另外,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184也可以位于以第二平面P12为基准的同一侧。另外,第一连接部83与第二平面的距离比第二连接部184与第二平面的距离大。另外,第一连接部83与第二平面的距离也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84与第二平面P12的距离相同,也可以比第二连接部184与第二平面的距离小。另外,图20如上述那样,是与输出轴60的轴60a大致垂直的剖面图,并且是沿着轴185的中心轴的剖面图。而且,该图20中示出了第一连接部83的一部分。因此,可理解为第一连接部83与垂直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并且包含轴185的中心轴的第三平面相交。即,在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部83与轴185的中心轴重叠。另外,第一连接部83也可以不与垂直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并且包含轴185的中心轴的第三平面相交。即,第一连接部83与轴185的中心轴也可以不在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

另外,如图14所示,传递部件180的臂部182中的肋182b、182b插入于滑动部件176的嵌合凹部176c、176c。因此,可抑制传递部件180中的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晃动。

如上述那样安装促动器50并且支承传递部件180的托架170以输出轴60的轴60a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该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于比支承部40靠后方侧。而且,该托架170固定于灯壳体11。即,灯壳体11是供托架170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促动器50经由托架170固定于灯壳体11。具体而言,如图12、图15所示,在灯壳体11的后壁14设有朝向前方侧突出的一对凸台15、15。在该凸台15、15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端面沿凸台15、15延伸的螺纹孔。另外,在凸台15、15设置有从端面向与凸台15、1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定位肋。通过将一方的定位肋插入托架170的主体部171中的第一固定部172的贯通孔172h2,将另一方的定位肋插入第二固定部173的贯通孔173h2,从而相对于灯壳体11定位托架170。然后,通过向第一固定部172的贯通孔172h1以及第二固定部173的贯通孔173h1的各个插入螺栓17b、17b而将该螺栓17b、17b拧入凸台15、15的螺纹孔,将托架170固定于灯壳体11。即,一方的凸台15中的螺纹孔以及定位肋与第一固定部172的贯通孔172h1、172h2对应,另一方的凸台15中的螺纹孔以及定位肋与第二固定部173的贯通孔173h1、173h2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72的贯通孔172h1、172h2以及第二固定部173的贯通孔173h1形成为大致圆形,第二固定部173的贯通孔173h2形成为在规定的方向上长尺寸的椭圆轨道状。

接下来,对上下调节车辆用灯具1中的光的出射方向的调平调节的动作进行说明。

该调平调节通过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移动来进行,使促动器50中的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180传递到灯具单元20。这里,图11、图12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是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未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初始状态。若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从该初始状态向前方移动,则如图22所示,传递部件180沿轴185向前方平行移动。传递部件180向前方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83所连接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被推向前方。然后,支承部40以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为支点向前方侧倾倒地摆动,光出射部21的光的出射方向变更为比初始状态朝下。

另一方面,若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从初始状态向后方移动,则如图23所示,传递部件180沿轴185向后方平行移动。传递部件180向后方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83所连接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被向后方拉动。然后,支承部40以螺钉支承部件43中的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为支点向后方侧倾倒地摆动,光出射部21的光的出射方向变更为比初始状态朝上。

然而,如前述那样,一般来说,用于使灯具单元摆动的促动器具有某种程度的大小。因此,车辆用灯具中的促动器的配置给车辆用灯具的设计带来的影响较大,要求提高促动器的配置的自由度而提高车辆用灯具的设计的自由度。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促动器50、灯具单元20、及传递部件180。促动器50具有能够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的输出轴60。灯具单元20可摆动地被支承。传递部件180连结于输出轴60以及灯具单元20,能够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传递部件180中的与灯具单元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3与包含输出轴60的轴60a且具有沿着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第一平面P11分隔。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促动器50的输出轴60移动而使得连接于输出轴60的传递部件180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传递部件180所连接的灯具单元20摆动。其结果,从车辆用灯具1出射的光的方向被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如上述那样,第一连接部83与包含输出轴60的轴60a且具有沿着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的面内方向的第一平面P11分隔。因此,相比于第一连接部83与该第一平面P11相交的情况,第一连接部83相对于促动器50的位置的限制较少。因而,与该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促动器50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还具备沿与输出轴6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支承传递部件180的轴185。第一连接部83位于以与第一平面P11平行且通过轴185的第二平面P12为基准的一侧,传递部件180中的与输出轴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84位于以第二平面P12为基准的另一侧。因此,能够抑制轴185被作用使该轴185弯曲那样的力,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20。因此,能够减小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能够使促动器50小型化进而使车辆用灯具1小型化。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第一连接部83与第二平面P12的距离比第二连接部184与第二平面P12的距离大。因此,能够抑制传递部件180中的第二连接部184与轴185之间的部位挠曲。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能够抑制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作用于轴185,能够有效地使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20。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所述第一连接部83与垂直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并且包含轴85的中心轴的第三平面相交。因此,相比于第一连接部不与第三平面相交的情况,能够抑制传递部件180中的第一连接部83与轴185之间的部位挠曲。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能够有效地将使输出轴60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灯具单元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传递部件180被设为沿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传递部件80沿厚度方向形成有供输出轴60插入的贯通孔184h。因此,能够减小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上的传递部件80的宽度,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小型化。

以上,以第二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但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左侧。但是,促动器50的配置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促动器50也可以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右侧,也可以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上方侧,也可以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也可以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光出射部21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位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但是,灯具单元20只要可摆动地被支承即可。例如灯具单元20的摆动支点也可以位于比光出射部21靠上方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传递部件80优选的是在比光出射部21靠下方侧与灯具单元连结。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变更光的出射方向的车辆用灯具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车辆用灯具1中的光的出射方向的变更方向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车辆用灯具1也可以是能够沿左右方向变更的构成。作为这种车辆用灯具,例如可列举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的第一轴承保持部件41以及第一连接部83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左右方向的一侧、第二轴承保持部件42以及螺钉支承部件43配置于比光出射部21靠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构成。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托架170通过两个螺栓17b、17b固定于灯壳体11。但是,将托架170固定于灯壳体11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托架170中的固定于灯壳体11的部位即固定部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是一个。另外,托架170所固定的托架固定部件不被特别限定,托架170也可以固定于车辆的其他部件。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利用两个螺栓17a、17a固定于托架70。但是,将促动器50固定于托架70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托架170固定于灯壳体11而使得促动器50固定于灯壳体11。但是,促动器50也可以不经由托架170地固定于灯壳体11,促动器50也可以不经由托架170地固定于车辆的其他部件。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促动器50使输出轴60沿与轴6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但是,促动器50只要使输出轴60沿与轴60a方向不同的方向平行移动即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连结大致球状的第一连接部83与剖面形状为大致コ字状的主体部46而将传递部件180与灯具单元20连结。另外,通过连结圆筒状的第二连接部184与剖面形状为椭圆轨道状的连接用凸部61而将传递部件180与输出轴60连结。但是,这些部件彼此只要能够在规定的范围摆动地连结即可,连结部件彼此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传递部件180被设为沿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但是,传递部件180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不是板状部件。另外,出于使车辆用灯具1小型的观点,如上述那样,传递部件180优选的是设为沿与输出轴60的轴60a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另外,传递部件180中的输出轴60所插入的孔也可以不是贯通孔。即,贯通孔184h的与输出轴60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也可以被封堵。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光出射部21被设为PES光学系统。但是,光出射部21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另外,灯具单元20也可以具备多个光出射部2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可提供能够变更出射的光的方向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车辆用灯具,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可提供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利用于汽车等的车辆用灯具等领域。

4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门后视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