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文档序号:429600 发布日期:2021-12-24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Centrifugal force resisting system for vehicle steering ) 是由 王健 杨君 张竹林 周学升 海振洋 牟思凯 杜若飞 费明哲 于 2021-10-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包括转向感应开关,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离心力感应开关,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有喷气结构;喷气结构包括蓄气罐,蓄气罐连通有喷气阀,喷气阀位于车身两侧且竖直向上,车身两侧设置有扩散气道,喷气阀位于扩散气道的底部;喷气阀电连接离心力感应开关;转向感应开关控制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路通电。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在车身倾斜角度过大时,产生一个爆发的喷气反推力抵抗离心力并矫正车身姿态。(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entrifugal force confront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steering, which comprises a steering induction switch, wherein the steering induction swit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centrifugal force induction switch; the air inj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n air storage tank, the air storage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air injection valves, the air injection valves are positioned on two sides of the vehicle body and vertically upwards, diffusion air passages are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vehicle body, and the air injection valves are positioned at the bottoms of the diffusion air passages; the air injection valv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ifugal force induction switch; the steering inductive switch controls the centrifugal force inductive switch circuit to be electrifi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is scheme can learn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to above-mentioned scheme,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in design, can be when automobile body inclination is too big, produce an explosive jet-propelled thrust and resist centrifugal force and correct the automobile body gesture.)

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现,小巧环保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但是电动车由于车身窄,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也容易发生向外的侧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电动车在转弯时避免发生侧翻的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包括转向感应开关,所述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离心力感应开关,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有喷气结构;

所述喷气结构包括蓄气罐,所述蓄气罐连通有喷气阀,所述喷气阀位于车身两侧且竖直向上,所述车身两侧设置有扩散气道,所述喷气阀位于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

所述喷气阀电连接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

所述转向感应开关控制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路通电。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包括与所述车身轴线垂直的固定的圆盘,所述圆盘中心连接有与所述车身轴线同向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有绕其轴心旋转的摆锤,所述摆锤一端设置有重锤;

所述圆盘上端连接有左侧连接有左旋钮结构,右侧连接有右旋钮结构,所述圆盘设置有弧形通孔,所述左旋钮结构和右旋钮结构设置有穿过所述弧形通孔进入所述摆锤上端轨迹的拨杆;

所述车身左右各设置有所述蓄气罐,所述蓄气罐各自连通车身同侧的喷气阀;

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喷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喷气阀,所述喷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身底部的抗喷气冲击架,所述抗喷气冲击架两端分别位于车身左右两侧,所述抗喷气冲击架上侧与所述车身底部契合,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封堵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

所述扩散气道自下往上,宽度逐渐扩大;

所述喷气阀安装于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防震衬件,所述喷气阀外壁设置有法向凸出的环形盘,所述环形盘与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之间为所述橡胶防震衬件;

所述蓄气罐与所述喷气阀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径直径大于所述喷气阀内径,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蓄气罐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重心调整结构;

所述车身与车桥之间设置有所述重心调整结构,所述重心调整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身底部左右连接的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下侧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车桥;

所述车身与所述减震气囊连接处设置有垂线向上偏向所述车身中心的斜面,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与所述斜面平行;

所述减震气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所述排气阀,所述排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所述减震气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通电则关闭气道;

所述第一进气阀连通同侧所述蓄气罐,所述蓄气罐均设置有蓄气阀并由所述蓄气阀连通连通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电连接所述转向感应开关;

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蓄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蓄气阀,所述蓄气阀通电则关闭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底部通过所述抗喷气冲击架与所述减震气囊上表面连接;

所述扩散气道上端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由簧片定位在所述扩散气道的上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气囊设置有第一限压阀和第二限压阀,所述第一限压阀电连接所述转向感应开关,所述第一限压阀通电则关闭气道;

所述第一限压阀限压数值小于所述第二限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排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排气阀,所述排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所述排气阀连通有泄气阀,所述泄气阀设置于所述扩散气道底部,所述泄气阀外壁设置有法向凸出的环形盘,所述环形盘与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之间为所述橡胶防震衬件;

所述泄气阀常开;

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通电则关闭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感应开关包括第一圆柱腔体,所述第一圆柱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柱,所述第一圆柱腔体于所述第一活塞柱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圆柱腔体于所述第一活塞柱另一侧连通转向助力油管;

所述所述第一圆柱腔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高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压缩极限。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与所述车桥之间设置有拉簧,具体为,所述车桥设置有第一圆柱管,所述第一圆柱管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簧,所述拉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柱管侧面设置有第二圆柱管,所述第二圆柱管内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面向所述第一圆柱管的一侧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圆柱管的卡销,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面于所述第二圆柱管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所述第一滑块配合所述卡销设置有卡槽;

所述第二圆柱管靠近所述第一圆柱管一端的侧面连通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电连接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所述第二进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第二进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减震气囊的所述第二进气阀。

通常情况下,人们考虑车辆的侧翻,一般视野在于重心的被动调整。本申请由于采用了充气泵,因而也利用了这种机制。一般而言,减震结构在车辆发生侧翻的过程中,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由于减震结构避免车身和车桥的刚性连接,因为较为柔韧。但在转弯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位于转弯半径外侧的减震结构会背压缩进一步加剧车辆重心向外侧偏转。

采用本方案之后,在车辆行驶中,离心力感应开关一直常开状态,但由于转向感应开关控制离心力感应开关的通电,因而如果不转弯,离心力感应开关并不工作。

本方案由于设置了减震气囊,所以设置了拉簧,以消解车辆震动形成的振动,防止减震气囊的弹起导致车身重心升高。

在车辆转弯行驶中,如果方向盘转动足够大,转向助力油管的压力会启动转向感应开关。

此时,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的充气泵启动,开始准备工作;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的第一限压阀均关闭气道,以防止车身的离心力压迫使外侧减震气囊憋下去。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设车辆此刻左转,离心力向右侧。若是离心力较大,导致离心力感应开关应打开了左侧旋钮。此时,左侧旋钮打开了左侧减震气囊的排气阀,关闭了左侧减震气囊的第一进气阀,打开了右侧第二进气阀的气道。于是,左侧减震气囊开始排气,右侧减震气囊的限压数值提高,并可能开始充气。充气可能状态为,离心力对气囊的压迫导致右侧减震气囊的气压还处于限压数值之下时。右侧拉簧不工作。

这样的话,如果离心力不是太大,则不需要减震气囊排气,以减轻充气机负担。

当转弯完成之后,左侧排气阀关闭,左侧第一进气阀打开,左侧的减震气囊由蓄气罐开始充气。右侧第二进气阀关闭,右侧拉簧开始工作。第一限压阀开始工作。在车辆行驶的晃动中,两侧拉簧和第一减压阀最终会使两侧平衡。

以上内容皆为被动的重心调整以避免侧翻。由于本申请侧重于被动调整不能奏效,主动调整车身整体受力变化,以矫正车身倾斜角度。

正由于电动车车身较轻,而爆发式喷气能够提供足够的矫正力,因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爆发式喷气对抗离心力的系统。在被动的重心调整运作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蓄气罐的高压空气经由直径大于一般通气管的连通管,最后由喷气阀快速释放,从而产生一个能抵抗离心力矫正车辆姿态的反推力。

喷气阀竖直向上设置,是考虑喷射的气流不会影响到周围偶尔的同行者。为了防止喷射的气流导致车身损坏,而且极快的喷气会带来噪音,故设置扩散气道竖直向上,既保护了气流破坏车身,又能将噪音引导向上。

极快的喷气,会产生震动,所以设置了防震衬件;喷气阀设置环形盘是为了防止反推力使喷气阀飞出。

设置抗喷气冲击架是为了不让喷气冲击力破坏车身结构,而抗喷气冲击架设置在减震气囊上是为了把冲击力直接向下传递到车轮,防止让车身的纵向结构承载过大的瞬间弯矩负荷。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电动车在转弯时避免发生侧翻,在转弯中,不但能降低转弯半径内侧的高度,以及使车身整体相对车桥向转弯半径内侧移动,而且能在车身倾斜角度过大时,产生一个爆发的喷气反推力抵抗离心力并矫正车身姿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去掉左侧车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I部位放大图;

图4为离心力感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向感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2、车桥;3、减震气囊;4、支撑板;5、支撑块;6、排气阀;7、第一进气阀;8、蓄气罐;9、第一限压阀;10、第二限压阀;11、圆盘;12、中心轴;13、摆锤;14、弧形通孔;15、拨杆;16、第一圆柱腔体;17、第一活塞柱;18、第一弹簧;19、转向助力油管;20、按钮;21、第一通气阀;22、蓄气阀;23、喷气阀;24、扩散气道;25抗喷气冲击架;26、防震衬件;27、环形盘;28、连通管;29、防尘盖;30、拉簧;31、第一圆柱管;32、第一滑块;33、第二圆柱管;34、第二滑块;35、卡销;36、第三弹簧;37、第二进气阀;38、簧片;39、泄气阀;40、环形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包括转向感应开关,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离心力感应开关,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有喷气结构;

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重心调整结构;

车身1与车桥2之间设置有重心调整结构,重心调整结构包括分别与车身1底部左右连接的减震气囊3,减震气囊3下侧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连接有支撑块5,支撑块5连接车桥2;

车身1与减震气囊3连接处设置有垂线向上偏向车身中心的斜面,支撑板4上表面与斜面平行;

减震气囊3设置有排气阀6,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排气阀6,排气阀6通电则打开气道;

减震气囊3设置有第一进气阀7,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第一进气阀7,第一进气阀7通电则关闭气道;

第一进气阀7连通同侧蓄气罐8,蓄气罐8均设置有蓄气阀22并由蓄气阀22连通连通有充气泵,充气泵电连接转向感应开关;

左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左侧的蓄气罐8的蓄气阀22,右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右侧的蓄气罐8的蓄气阀22,蓄气阀22通电则关闭气道。

喷气结构包括蓄气罐8,蓄气罐8连通有喷气阀23,喷气阀23位于车身1两侧且竖直向上,车身1两侧设置有扩散气道24,喷气阀23位于扩散气道24的底部;

喷气阀23电连接离心力感应开关;

转向感应开关控制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路通电。

离心力感应开关包括与车身1轴线垂直的固定的圆盘11,圆盘11中心连接有与车身1轴线同向的中心轴12,中心轴12一端连接有绕其轴心旋转的摆锤13,摆锤13一端设置有重锤;

圆盘11上端连接有左侧连接有左旋钮结构,右侧连接有右旋钮结构,圆盘11设置有弧形通孔14,左旋钮结构和右旋钮结构设置有穿过弧形通孔14进入摆锤13上端轨迹的拨杆;

车身1左右各设置有蓄气罐8,蓄气罐8各自连通车身1同侧的喷气阀23;

左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左侧的蓄气罐8的喷气阀23,右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右侧的蓄气罐8的喷气阀23,喷气阀23通电则打开气道。

喷气结构包括设置于车身底部的抗喷气冲击架25,抗喷气冲击架25两端分别位于车身1左右两侧,抗喷气冲击架25上侧与车身1底部契合,抗喷气冲击架25的端部封堵扩散气道24的底部;

扩散气道24自下往上,宽度逐渐扩大;

喷气阀23安装于抗喷气冲击架25的端部,扩散气道24的底部设置有橡胶防震衬件26,喷气阀23外壁设置有法向凸出的环形盘27,环形盘27与抗喷气冲击架25的端部之间为橡胶防震衬件26;

蓄气罐8与喷气阀23之间设置有连通管28,连通管28内径直径大于喷气阀23内径,连通管28与蓄气罐8常连通。连通管28的直径要满足让蓄气罐8的压缩气体在设定里全部喷射出来,喷气阀23的内径也要满足。

车身1底部通过抗喷气冲击架25与减震气囊3上表面连接;

扩散气道24上端设置有防尘盖29,防尘盖29由簧片38定位在扩散气道24的上端口。

减震气囊3设置有第一限压阀9和第二限压阀10,第一限压阀9电连接转向感应开关,第一限压阀9通电则关闭气道;

第一限压阀9限压数值小于第二限压阀10。

左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左侧的减震气囊3的排气阀6,右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右侧的减震气囊3的排气阀6,排气阀6通电则打开气道;

排气阀6连通有泄气阀39,泄气阀39设置于扩散气道24底部,泄气阀39外壁设置有法向凸出的环形盘40,环形盘40与抗喷气冲击架25的端部之间为橡胶防震衬件26;

泄气阀39常开;

左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左侧的减震气囊3的第一进气阀7,右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右侧的减震气囊3的第一进气阀7,第一进气阀7通电则关闭气道。

转向感应开关包括第一圆柱腔体16,第一圆柱腔体16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柱17,第一圆柱腔体16于第一活塞柱17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8,第一圆柱腔体16于第一活塞柱17另一侧连通转向助力油管19;

第一圆柱腔体16设置有第一弹簧18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按钮20,按钮20高于第一弹簧18的压缩极限。

缓冲气罐8设置有第一通气阀21,第一通气阀21连通减震气囊3;

车身1斜面与车桥2之间设置有拉簧30,具体为,车桥2设置有第一圆柱管31,第一圆柱管31内设置有第一滑块32,第一滑块32固定连接拉簧30,拉簧30另一端固定连接斜面。

第一圆柱管31侧面设置有第二圆柱管33,第二圆柱管33内设有第二滑块34,第二滑块34面向第一圆柱管31的一侧设置有穿过第一圆柱管31的卡销35,第二滑块34的另一面于第二圆柱管3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6;

第一滑块32配合卡销35设置有卡槽;

第二圆柱管33靠近第一圆柱管31一端的侧面连通有第二进气阀37,第二进气阀37电连接离心力感应开关,第二进气阀37通电则打开气道;

左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右侧的减震气囊3的第二进气阀37,右旋钮结构电连接车身1左侧的减震气囊3的第二进气阀37。

通常情况下,人们考虑车辆的侧翻,一般视野在于重心的被动调整。本申请由于采用了充气泵,因而也利用了这种机制。一般而言,减震结构在车辆发生侧翻的过程中,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由于减震结构避免车身1和车桥2的刚性连接,因为较为柔韧。但在转弯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位于转弯半径外侧的减震结构会背压缩进一步加剧车辆重心向外侧偏转。

采用本方案之后,在车辆行驶中,离心力感应开关一直常开状态,但由于转向感应开关控制离心力感应开关的通电,因而如果不转弯,离心力感应开关并不工作。

本方案由于设置了减震气囊3,所以设置了拉簧30,以消解车辆震动形成的振动,防止减震气囊3的弹起导致车身1重心升高。

在车辆转弯行驶中,如果方向盘转动足够大,转向助力油管19的压力会启动转向感应开关。

此时,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的充气泵启动,开始准备工作;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的第一限压阀9均关闭气道,以防止车身1的离心力压迫使外侧减震气囊3憋下去。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设车辆此刻左转,离心力向右侧。若是离心力较大,导致离心力感应开关应打开了左侧旋钮。此时,左侧旋钮打开了左侧减震气囊3的排气阀6,关闭了左侧减震气囊3的第一进气阀7,打开了右侧第二进气阀37的气道。于是,左侧减震气囊3开始排气,右侧减震气囊3的限压数值提高,并可能开始充气。充气可能状态为,离心力对气囊的压迫导致右侧减震气囊3的气压还处于限压数值之下时。右侧拉簧30不工作。

这样的话,如果离心力不是太大,则不需要减震气囊3排气,以减轻充气机负担。

当转弯完成之后,左侧排气阀6关闭,左侧第一进气阀7打开,左侧的减震气囊3由蓄气罐8开始充气。右侧第二进气阀37关闭,右侧拉簧30开始工作。第一限压阀9开始工作。在车辆行驶的晃动中,两侧拉簧30和第一减压阀9最终会使两侧平衡。

以上内容皆为被动的重心调整以避免侧翻。由于本申请侧重于被动调整不能奏效,主动调整车身1整体受力变化,以矫正车身1倾斜角度。

正由于电动车车身1较轻,而爆发式喷气能够提供足够的矫正力,因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爆发式喷气对抗离心力的系统。在被动的重心调整运作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蓄气罐8的高压空气经由直径大于一般通气管的连通管28,最后由喷气阀23快速释放,从而产生一个能抵抗离心力矫正车辆姿态的反推力。

喷气阀23竖直向上设置,是考虑喷射的气流不会影响到周围偶尔的同行者。为了防止喷射的气流导致车身1损坏,而且极快的喷气会带来噪音,故设置扩散气道24竖直向上,既保护了气流破坏车身1,又能将噪音引导向上。

极快的喷气,会产生震动,所以设置了防震衬件26;喷气阀23设置环形盘27是为了防止反推力使喷气阀23飞出。

设置抗喷气冲击架25是为了不让喷气冲击力破坏车身1结构,而抗喷气冲击架25设置在减震气囊3上是为了把冲击力直接向下传递到车轮,防止让车身1的纵向结构承载过大的瞬间弯矩负荷。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能够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的行驶状态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的行驶状态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